
标题: 13岁女孩为父亲讨薪跳楼身亡 [打印本页]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1-19 18:46 标题: 13岁女孩为父亲讨薪跳楼身亡
2015年01月19日 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鲁千国)今日(1月19日)13时许,在河北冀州一处新建楼盘,一名13岁女孩帮父亲讨薪时,从16层跳下,随后被送往冀州市医院。17时许,家属称,女孩已经死亡。
据现场目击者称,今日中午,冀州市凯隆御景工地有农民工讨要工钱。有人发现一女孩和一位老人爬上一幢高层建筑的16层,马上了报警,随后消防官兵赶到,在底商楼顶放置充气垫。
一名在现场讨要工钱的农民工称,跳楼的小女孩是他们包工头的女儿小梦(化名),今年13岁,正在读初中。可能是看到父亲讨薪困难,于是和奶奶爬上了高楼,希望帮父亲讨到工人工资。
现场图片显示,在底商楼顶在气垫旁,一名女孩倒地,头部有血迹,旁边有消防人员和医护人员正在工作。
农民工冉先生称,工人们都不知道小梦和她奶奶何时爬到了高楼上,以为只是吓唬下一开发商,没想到真的跳了下来。冉先生称,女孩的奶奶被带下楼,得知孙女跳楼后休克,目前仍在抢救。
“2012年开始我们在这里做工,但工钱一直不给,我们已经讨要了很长时间。”一名农民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开发商和工程承包商都不给钱,农民工们也去找过政府部门,但始终无果,无奈来到工地讨要工钱,“谁都不知道小梦和她奶奶什么时候爬到楼上。”
16时许,冀州市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人员称,抢救仍在进行。17时许,家属称,女孩已死亡。
PS:
2015年,中国房地产的头等大事:一是资金链;二是库存。千万别被忽悠做春秋大梦。深圳房企的危机只是一个缩影,很多地方房企的危机只是没有显露出来而已。当官方说房地产没有危机的时候,那一定是房地产真的遇到危机了。在确保资金链不断裂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清库存。
——光远看经济(2015年1月17日)

作者:
ptcn 时间: 2015-1-19 22:19
对欠薪这事情,咱一直有个不解:你说他这月没发你工钱,那下个月你为啥还要给他干活?
这些欠钱的,动辄少的欠半年,多的上不封顶,这其中唱个双簧苦肉计,也太容易了。
所以,咱就主张,这种两方之间的民事拖欠,官家绝对不要去管,也绝对不该去管,除非其中一方有证据证明另外一方欺诈,或者是强迫劳动,那也是刑事程序伺候。
咱平时也时有遇到拖欠的事情,有的时候的确不好坚持让人家先付钱,因为人家先付钱那就意味着咱反过来拖欠人家了。但如果对方已经在拖欠一笔钱了,咱绝对不会让他再拖欠第二笔。
“弱势群体”的解释其实说不过去,对方也没强迫被拖欠方非要给他干活。涉及到工程,猫腻太多,象钓鱼,这种“民工讨薪回家过年”,可以成为最煽情的钓鱼理由。
作者:
ptcn 时间: 2015-1-19 22:23
这事细节 上也荒唐,你一放气垫,小孩子不懂事,还以为跳到气垫上会没事,哪知道13层气垫也不管用。假如不放气垫,小孩子说不定就不敢跳了。这家子也是无良,你大人讨薪,带小孩子去算啥。
这气垫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还真TMD的纠结。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5-1-19 23:19
孝女啊,与以自杀来逼迫母亲人流的鲜明对比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5-1-19 23:53 标题: 回复 #3 ptcn 的帖子
呵呵,年底是这样的。
我二叔最近才中了招,去年有人托他介绍工作,介绍去了建筑工地,结果那建筑老板拖欠薪水。这不,那讨薪的直接提刀把二叔给砍了。
现在还躺医院里。
作者:
居安 时间: 2015-1-20 00:57
官家怎么能不管呢?这不是欠多少的问题,现在欠半年的情况少了,农民工也学精明了啊,像普通的工程一般两三个月就干完了,比如主贴里的事情,我了解了一下,五十个工人总共还差六十万,算起来也就1个多月的工钱,工人们要赶下一场活,建设方又是层层转包的,要是一说没钱,工人也只能等年底去讨,平时是没有精力去要的。劳动局吧,只能发发整改书,要求说明情况啦,尝试调解啦,老板们是很狡猾的,在处罚书之前掐着时间点,等处罚书出了,还有“资金不足”这个大杀器呢,最后公安出面,法院强制执行的时候,花儿都谢了。
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每到年底就联合公安劳务法院搞一个工作组,把老板们的钱给掐起来,规定必须留多少比例多少数额的流动金预作工资,我真心为这些政府点赞,但有勤快的政府,也有懒惰的政府,比如主帖里的河北冀州,显然是事后诸葛亮,而且工程转包时,应当要向主管部门报备,这涉及到资质问题,大型建筑企业早就实行月结了,关键是一些小公司和个人,所以我觉得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应该出台一个法规,查一查转包商有没有处理资金问题的能力,给工人们提前上个保险。
作者:
ptcn 时间: 2015-1-20 01:11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5-1-19 23:19 发表
孝女啊,与以自杀来逼迫母亲人流的鲜明对比
刚在某坛看到个帖子题目,啥“两个13岁少女的差别”之类,楞没把这俩联系起来,也没看那贴,因为那种议论帖喷的特多。哎,看来是老了,脑子都慢了。
作者:
ptcn 时间: 2015-1-20 01:36
原帖由 居安 于 2015-1-20 00:57 发表
官家怎么能不管呢?这不是欠多少的问题,现在欠半年的情况少了,农民工也学精明了啊,像普通的工程一般两三个月就干完了,比如主贴里的事情,我了解了一下,五十个工人总共还差六十万,算起来也就1个多月的工钱,工人们要赶下一场活,建设方又是层层转包的,要是一说没钱,工人也只能等年底去讨,平时是没有精力去要的。劳动局吧,只能发发整改书,要求说明情况啦,尝试调解啦,老板们是很狡猾的,在处罚书之前掐着时间点,等处罚书出了,还有“资金不足”这个大杀器呢,最后公安出面,法院强制执行的时候,花儿都谢了。
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每到年底就联合公安劳务法院搞一个工作组,把老板们的钱给掐起来,规定必须留多少比例多少数额的流动金预作工资,我真心为这些政府点赞,但有勤快的政府,也有懒惰的政府,比如主帖里的河北冀州,显然是事后诸葛亮,而且工程转包时,应当要向主管部门报备,这涉及到资质问题,大型建筑企业早就实行月结了,关键是一些小公司和个人,所以我觉得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应该出台一个法规,查一查转包商有没有处理资金问题的能力,给工人们提前上个保险。
要是按你说的这情况,首先就出了一个严重的破绽:如果只是平均每人一个月多的工钱,至于去跳楼玩命吗?而且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双方民事纠纷,就算其中一方赖账,它也依然是民事纠纷。有些恶劣的案例,会利用“先干活再付钱”之间的时间差,通过赖账实现白用工的目的,但那个时间差基本就一个月,因为法律规定工资是要月结的,所以白用工的情况不难识别,那些案例里依稀记得也是严打了的,所以现在基本没有那种情况了。
但,脱离本案说,另外一种极端的情况,那工程本身连审批都没到位,更别说资金了,所以属于“生米做成熟饭”的套路,几方变相逼迫上级投资的情形。如果真是甲方扣了该给乙方的钱,那ZF不就TMD好办了吗。可那些真正难办的案例里,其实甲方是没有钱的。这时候就特别微妙了:既要闹腾,又不能穿帮。如果咱来设想,最好的途径就是让最“弱势”的一方出面,阵势一起来,最好媒体上再渲染一下,上级挨不过,发一部分钱先,然后甲方拿到钱,却先去应付其他的“合理”开销,自然又没钱了,然后。。。。。。当然,这个过程里,所谓的“上级”与下级,也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里的周瑜黄盖,如果剧情让你一眼看出来,那还是周瑜黄盖吗?
所以嘛,才出现了“勤快ZF VS 懒惰ZF”的差异。不过说道这里,倒是可以一般地结论一下,只要出了这种所谓“欠薪”把当地的管事的抓起来拷打是不会错的,但不是追究其盘剥,而是追究其串谋。
[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15-1-20 01:50 编辑 ]
作者:
ptcn 时间: 2015-1-20 01:43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5-1-19 23:53 发表
呵呵,年底是这样的。
我二叔最近才中了招,去年有人托他介绍工作,介绍去了建筑工地,结果那建筑老板拖欠薪水。这不,那讨薪的直接提刀把二叔给砍了。
现在还躺医院里。
介绍这事,一定不可轻易做,要有担当。对不信任的房产商,不要给他介绍工人;对不信任的打工者,不要给他介绍工作。如果大部分人都坚持住原则,就会很不一样了。
你给人中介,就相当于保人,要有担保的意识,如果一方违约,你当然要承担一定的相应责任。当然,你也可以据此实现商定介绍费。
这个案例里,两边都不是东西,甲方赖账,乙方动辄诉诸暴力,你亲戚居然夹在这两种货色之间做中介,真属于孔夫子所谓的“既失。。。。又失。。。。”。教训惨痛啊。
[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15-1-20 01:46 编辑 ]
作者:
hhp19910906 时间: 2015-1-20 08:57 标题: 回复 #2 ptcn 的帖子
有很多工钱是年结吧,干一年,除了平常给点日常生活用的,其余的都是过年的时候一块拿回家,而且主帖里说的是开发生欠包工头的钱,这层一般都是验工后给押金之外的那一部分,而且开发商财大气粗,说不定政府都是他家开的
作者:
赤炎陽 时间: 2015-1-20 09:08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5-1-20 08:57 发表
有很多工钱是年结吧
1. 村規
2. 月結的風險就是會有丟掉一個月工資的風險,年結就不言而喻了,這跟你可以把自行車放家門外,但絕不會把古董花瓶放家門外的道理一樣
3. 既然接受了村規,也把古董花瓶放在了家門外......那後果多數就很殘酷了
作者:
郝伯道 时间: 2015-1-20 10:46
13岁
还没刘胡兰大啊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