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星际穿越》影评中常犯的几个物理错误 [打印本页]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4-11-18 01:45     标题: 《星际穿越》影评中常犯的几个物理错误

最近《星际穿越》可谓是超级火爆,关于它的影评更是铺天盖地。因此,我也不想再写一篇无聊的影评了,毕竟 http://movie.mtime.com/51119/comment.html 已经够多了。发这个帖子只是想纠正几个影评中常犯的物理错误,往往影评作者犯的这些错误时还是在企图纠正影片的错误。

以下都是随便翻的一些有问题的影评,

QUOTE:
错误 1: 简单来说,黑洞是宇宙中有着强大引力的超高密度天体,任何物质只要超过黑洞外围的“视界”,都将被吸入黑洞,并且有去无回。

应该说超大质量或超高密度,都可以成为黑洞。黑洞的 Schwarzschild 半径 = 2Gm/c^2,这里 G 是引力常数,m 是质量,c 是光速。例如,
地球:0.9 厘米
太阳:2.95 公里
银河系:0.2 光年。
只要等同于太阳质量的一团东西,可以被压缩在半径为 2.95 公里以内,或者地球那么大的东西被压缩在半径 0.9 厘米以内,它们都称之为黑洞。因此,一个物体是否是黑洞,主要取决于它的重心到表面是否小于它的 Schwarzschild 半径,与该物体大小没有关系。爱因斯坦甚至提出过电子(以及量子力学的其它初等例子)本身就是微型黑洞,所以说并不是一定要是宇宙天体才可以是黑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Schwarzschild 半径和质量成正比关系,而黑洞的体积则与半径成立方关系。也就是说,黑洞的质量每大一倍,半径就会跟着大一倍,体积就会大八倍!因此,质量越大的黑洞,它的密度就越低。如果把地球装进它自己的 Schwarzschild 半径之内,你将会得到一个密度为 O(10^27) g/cm^3 的密度超大的怪物。在它的表面,任何有意义的物理结构,都不可能持续生存。但如果你把整个银河系装进它自己的 Schwarzschild 半径之内,你将会得到一个密度为 O(10^-8) g/cm^3 密度的物体,这个密度比地球表面的空气 O(10^-3) g/cm^3 还要小 10000 倍!如果有这么一个黑洞存在,一艘宇宙飞船或许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它表面飞行!所以说,黑洞绝对不一定非的是高密度的!

QUOTE:
错误 2: 在电影高潮部分,男主角库珀离开飞船以减轻重量,以便让女主角布兰德得以抵达另一颗适居行星。不过“一旦进入黑洞库珀便被飞船抛出”的情节设定也让反对者惊呼:“人类是不能在黑洞中存活的!”原来,根据传统的黑洞理论,黑洞的引力场非常剧烈,并且快速变化,任何掉进黑洞的物体都会被其巨大引力拉伸、撕扯,任何物质或者任何人都无法在黑洞中幸存。

影评作者说的是“面条效应”,大致的意思是当引力极大的时候,任何物体靠近黑洞一边所受的引力将远大于原理黑洞的一遍。因此,任何物体将被这样的引力无限拉长,最终拉成一根直直的挂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的确是没有办法在这种条件下存活的。

但是这个作者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我们知道引力和 m/r^2 是等价的,这里 m 是质量 r 是 Schwarzschild 半径。由于黑洞表面的半径和黑洞质量成正比关系,所以随着黑洞质量的增大,黑洞表面的引力将以反比关系降低。譬如说,把全部地球压缩成半径为 0.9 厘米的小球,它表面上的引力将是惊人的大,绝对会产生“面条效应”!但如果整个银河系有朝一日成为一个黑洞,它表面上的(向心)引力将不及地球表面的(向心)引力。因此,只要 Gargantua 的质量放大,那么 Cooper 的飞船驶入事件穹界时,至少还能保证完好无损。

至于说 Copper 进入黑洞之后,有没有可能看到他女儿的书房,在什么地方有可能看到,让我们以后接着讨论(先卖个关子,和柯西穹界有关)。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4-11-18 01:58 编辑 ]
作者: 无事公    时间: 2014-11-18 08:08

为毛放这里

不爱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11-18 14:45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4-11-18 01:45 发表
如果有这么一个黑洞存在,一艘宇宙飞船或许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它表面飞行!所以说,黑洞绝对不一定非的是高密度的!

我记得“黑洞”是连光线也无法逃脱的,这么说来不是?如果如颖颖所说,黑洞同普通天体有嘛本质区别??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4-11-18 15:30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11-18 14:45 发表

我记得“黑洞”是连光线也无法逃脱的,这么说来不是?如果如颖颖所说,黑洞同普通天体有嘛本质区别??

光无法逃越是没错的(量子效应/虫洞效应除外),但质量足够大的黑洞,表面不需要多少“内向力”,就已经可以做到光无法逃越了。飞船一旦进入黑洞,当然也不可能逃越(量子效应/虫洞效应除外),但这不影响飞船在黑洞内部自由航行。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11-18 15:37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4-11-18 15:30 发表


光无法逃越是没错的(量子效应/虫洞效应除外),但质量足够大的黑洞,表面不需要多少“内向力”,就已经可以做到光无法逃越了。飞船一旦进入黑洞,当然也不可能逃越(量子效应/虫洞效应除外),但这不影响飞船在黑洞内部自由航行。

“黑洞内部”是指多大范围?比如太阳:2.95 公里,那这飞船能在多大范围内自由航行??

我觉得“无法逃越”的意思是所有物质只能集中在黑洞表面以内

另外,如果这半径变成2.96公里,仅仅一点点差距,这星球的物理性比起黑洞来有啥不同??

[ 本帖最后由 KYOKO 于 2014-11-18 15:55 编辑 ]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4-11-18 17:29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11-18 15:37 发表

“黑洞内部”是指多大范围?比如太阳:2.95 公里,那这飞船能在多大范围内自由航行??

我觉得“无法逃越”的意思是所有物质只能集中在黑洞表面以内

另外,如果这半径变成2.96公里,仅仅一点点差距,这 ...

由于太阳的质量小于托曼-奥本海默极限,太阳本身的引力是无法将其内部的原子核压碎的,因此太阳最终也坍塌不成一个黑洞。托曼-奥本海默极限对于 0 电荷 0 自旋的天体,大致上要求 3 倍太阳质量才能靠自身引力(即,不考虑暗物质作用)坍塌到自己的 Schwarzschild 半径之内。对于这样的黑洞,飞船刚过事件穹界就会撞到密度超大的星球残体,没有任何遨游的可能性。

然而,在此之后质量每 x2,半径就会 x2,体积就会 x8。因此越大的黑洞,实际上内部越空。以银河系中心黑洞为例,它的质量是太阳的 430 万倍,Schwarzschild 半径自然也是太阳的 430 万倍(1268 万公里),比托曼-奥本海默极限大 143 万倍,体积比极限黑洞大 1144 万倍。这样的黑洞内部完全可以安全地驾驶宇宙飞船啊。。。

表面暴露在事件穹界之外的星球,我们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就能直接看到到它的表面。表面被事件穹界所包住的黑洞,想了解它的内部必须你亲自飞进去(不考虑量子手段的话),而且飞进去就飞不出来了(虽然你可能不会死,甚至在里面可以活很久很久。。。)。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4-11-18 17:33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11-18 19:13

这是在说,也许我们生活在黑洞里?
作者: 颍颍    时间: 2014-11-18 21:43



QUOTE: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4-11-18 19:13 发表
这是在说,也许我们生活在黑洞里?

不好说,不过黑洞里不应该有那么多暗能量。

[ 本帖最后由 颍颍 于 2014-11-18 21:45 编辑 ]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11-19 13:19

中间质量弥散,会不会就已经开始了另一次纪元呐?没谁规定黑洞里面的物理定律吧?也许可以规定。

黑洞通往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正是黑洞自己的内部。须弥芥子也说得通了。一个电子是一个黑洞,这个黑洞里有另一个空间。圈圈套圈圈。

修练就是把身边所有的黑洞积中起来,所谓成仙,就是冲破自己所在的黑洞边缘。

PS.刹时风雷大作,隐隐传来:是否昆仑道友正在渡劫.......
作者: 颍颍    时间: 2014-11-19 13:26     标题: 回复 #9 小贩 的帖子

黑洞内部的物理定律有可能和外部不同,但只限于解析复变量函数上的 analytic extension 那么一点点不同而已。例如,时间轴可能改变方向,甚至可以改变角度,但不可能连时间都没有。引力波的叠加,可以让引力和质量无关(量子层面上,一个是 graviton 引起的,一个是 Higgs boson 引起的,本来引力和质量就不该有什么关系),但不会让 graviton 去干产生引力之外的事,也不会没有 graviton。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11-19 13:56

我还是觉得 直观的把时间认为 一条线,于是向前,可以超越。向后可以到达负值是一个很架空的设想。
而且,把一个事件因为概率复制N遍,是不是太浪费资源了。从逻辑上,跨时空所需要影响到的能量=>当前空间的总和。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4-11-19 14:50 编辑 ]
作者: 颍颍    时间: 2014-11-19 18:18



QUOTE: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4-11-19 13:56 发表
我还是觉得 直观的把时间认为 一条线,于是向前,可以超越。向后可以到达负值是一个很架空的设想。
而且,把一个事件因为概率复制N遍,是不是太浪费资源了。从逻辑上,跨时空所需要影响到的能量=>当前空间的 ...

1,任何一维空间的非缩流形和直线都互相 homeomorphic (拓扑意义上的一样)。
2,概率是个主观测度,跟重复 N 遍发生多少次没有直接关系。

http://en.m.wikipedia.org/wiki/Probability_measure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11-20 00:00

不懂,扯到主观上更不懂了。主观,有统一的吗?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4-11-20 01:20



QUOTE: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4-11-20 00:00 发表
不懂,扯到主观上更不懂了。主观,有统一的吗?

因为你扯到概率,那就必须扯量子力学了。在量子力学中,两个不同的观测者,看一个事件的概率分布,完全相等的概率 = 0(但概率分布有可能超级超级相似)。想让概率分布不相似也可以,稍微干扰一下其中一个观测者的态函数即可。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4-11-20 01:24 编辑 ]
作者: sdyuzx    时间: 2014-11-24 14:31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4-11-27 17:58     标题: 无毛定理对黑洞的分类

无毛定理告诉我们,黑洞只需要三个数据就可以完全描述:质量、电荷和角动量。其他信息对于在黑洞之外的观测者都是没有意的。因为所有黑洞都不可能没有质量,所以黑洞总体可以分为 4 类:

Schwarzschild:有质量,没电荷,没角动量
Reissner-Nordstrom:有质量,有电荷,没角动量
Kerr:有质量,没电荷,没角动量
Kerr-Newman:有质量,有电荷,有角动量

通常在科普知识中,人们对黑洞的理解只限于第一类,Schwarzschild 黑洞。因为 Schwarzschild 是最早给爱因斯坦场方程得出“公式解”的。其余三类黑洞,以及无毛定理(需要它确定没有其它类型黑洞存在),这些都是爱因斯坦死后的科研成果。而黑洞这个概念最家喻户晓的时期,恰恰是爱因斯坦在世的时期。因此,Schwarzschild 黑洞的特征,也就经常在科普领域会被误认为是所有黑洞的特征了。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 Schwarzschild 黑洞本身是怎么回事。这个黑洞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当 r = r_s (= 2GM/c^2) 的时候,这里是黑洞的事件穹界,这里以内的光逃离不了黑洞引力。当一个物体冲向黑洞时,外面的人只会看到该物体临近事件穹界时,先越来越慢,再越来越红,最后越来越暗,并在穹界之外最终消失。这是因为该物体的时钟确实会被引力降慢速度,当它的时间变慢时,外部人看它的光波将会逐渐变长,因此它会看似越来越红,当光波长到可视范围之外,它会变的越来越暗,并最终暗到消失,因为所有波长都超过可视光范围。假设我们有一种先进的仪器,它可以捕捉到任意长波段的频率信号,那么这种仪器会告诉我们,冲向黑洞的物体永远停留在穹界之外,直到山无棱天地合。。。

想深入理解以上现象,也可以看一看它背后的数学,这个是 Schwarzschild 度规



其中,
τ 是观测者时钟
c 是光速
t 解析时间(也可以理解为远离黑洞观测者时钟)
(r,θ,φ) 是空间的球坐标解析,其中 r = 0 的位置是黑洞重心
r_s 是之前提到的 Schwarzschild radius

在这个方程中,后面这两项 r^2 dθ^2 和 r^2 sin^2(θ) dφ^2 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熟悉球体坐标的人都知道,在地球上它们俩也是这样。唯一值得说的是,dt^2 和 dr^2 这两项的系数。当 r = 0 时,dt^2 的系数倾向于无穷,当 r = r_s 时,dr^2 的系数倾向于无穷。这两个数值,一个代表了 Schwarzschild 黑洞的中心奇点,另一个代表了事件穹界。

先看一下事件穹界,r = r_s 周围会发生什么。两件事情:
1,dt^2 的系数倾向于 0,代表 r_s 附近的时间会无限变慢。导致外面的人只会看到,先越来越慢,再越来越红,最后越来越暗,并在穹界之外最终消失。
2,dt^2 在事件穹届之外是正数,事件穹界之内是负数。反之,dr^2 在事件穹界之外是负数,事件穹界之内是正数。也就是说,物体一旦穿越事件穹界,时间和空间作用互换。物体将把时间轴当空间,把空间轴当时间。

下面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刚刚描述了外部观测者看一个物体掉进黑洞的样子,那么站在这个物体本身掉进黑洞时会看到什么呢?

题外话:在 non-abelian 杨振宁-米尔场的作用下,已被实验数据证实无毛定理并不成立。因此,利用量子方式从黑洞中传播信息出来,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http://arxiv.org/abs/gr-qc/9606008v1)。这也是《星际穿越》最吸引人的地方,整个电影几乎没有在物理学上被证实不成立的场景出现。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4-11-29 15:08 编辑 ]
作者: LXR    时间: 2014-11-28 11:52

主动观测(向目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的回波)和被动观测(只接收目标所发射的电磁波)冲向黑洞的物体会有什么差异呢?
作者: 靓坤    时间: 2014-11-28 15:24

黑洞源于光速最快。

但光速真的最快吗?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