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古人如何比较精确的计算时辰(时间)的? [打印本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7-24 22:37     标题: 古人如何比较精确的计算时辰(时间)的?

古代晚上有更夫,一个时辰打一次更,那中间这一个时辰的时差,古人是如何计算的?

只听说晚上有更夫,不知道古人白天是如何计算时间的?比如几个人约好一个饭局中午12点,他们是如何算准这12点的?即使有像更夫这样的报点一样的东西,总不能想知道时间就去问一下“老兄,现在嘛时候了”?这不是超级麻烦

古时又没有手表、手机,他们是怎样做到比较准确的知道当时的时间的??
作者: 墨叶    时间: 2014-7-24 23:01

觀天象。
作者: szwd1997    时间: 2014-7-24 23:04

砍头的时候不是午时三刻,插个东西,日晒三竿啥的,是不是以太阳的角度估算?
作者: 阿尔法孝直    时间: 2014-7-25 00:13

日晷。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7-25 00:14     标题: 回复 #4 阿尔法孝直 的帖子

这玩意儿季节不同不一样啊,严格来说的话,太阳每天都不一样。另外,打更的时候没太阳
作者: 落叶聚还散    时间: 2014-7-25 00:35

漏壶
作者: 郝伯道    时间: 2014-7-25 08:25

日晷
沙漏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4-7-25 09:08

红楼梦上有很多这个。
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国自鸣钟,然后就是外国表。这是贾宝玉常用的东西。贾宝玉家里是世袭的公爵,但不是铁帽子公,到他爹那一代已经是将军,他爹还没有继承爵位,只是一个进士,因此可以知道,进士(贾政当时是主事,大概也就是六七品官----厅局级干部)家庭中,出身高贵或者有钱的那些家庭,使用的是外国的东西。
丫鬟们使用过香来计算时间。爱好文艺的薛宝钗做谜语也提到过更香,那也是一种计时工具。姑娘们作诗,也是点香来计算时间的,贾宝玉就说香烧完啦,他只作出了一半,被大家笑话了一顿。
作者: 西门飘烟    时间: 2014-7-25 10:14

准确的话就是日晷和沙漏

老百姓通用的还是观天色吧,夜晚就是看星月了
不需要管季节的变化吧,春天的午时三刻与夏天的午时三刻没必要按照现在的标准是一个点吧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7-25 14:01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7-25 00:14 发表
这玩意儿季节不同不一样啊,严格来说的话,太阳每天都不一样。另外,打更的时候没太阳

地球自转周期相对固定,季节不一样是公转,一个回归年也近似固定

日晷和水钟算是精确度较高的记时工具了

可惜水运仪象台失传了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4-7-25 14:04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4-7-25 23:18

1、古代的时间测量,有一个从粗疏到精确的过程。最早的时候,人们对时刻只有非常简单粗略的认识,太阳刚升起来,这当然就是“旦”,太阳到了当头顶 ,当然就是“日中”,傍晚太阳落山了,这时当然就是“昏”。至于入夜后,反正大家都睡觉了,也不必要太在意了。

2、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时刻的要求越来越精确,所以开始把一天划分成了若干时段。最早的时候,各种形式的划分都有。比较重要的划分有三种:一种是划分为十个时段(十时),一种是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十二时),一种是划分为十五个时段(十五时)。

划分成十个时段,最早是源于用十来计日(即十日为一旬),后来扩展到计时,以十时为一日。当然,十进制对于人类来讲是最简单方便直观的进制,用十来计时我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左传》中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

后来又更进一步精细化,变成了十五时,十五个时段各有名称,比如晨明、朏明、旦明、蚤食,一直到黄昏、人定。比如《孔雀东南飞》就说“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最后演变成了十二时段,据赵翼说,是在汉武帝时期改的,十二时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再到后来,这十二时和十二地支相配合,这些古名渐渐没人叫了,于是就变成了子时、丑时、寅时、卯时。

3、除了这种“时”的计时单位外,中国古代还使用另外一个计时单位:“刻”。

古人把一天分成100刻,显然刻是一个比时更小的单位,测量更加精确。“刻”这个单位的出现,估计在西周就有了。后来汉代十二时系统确立后,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也就是“时”和“刻”的关系。十二时等于100刻,显然不能整除。为了能做到简洁方便,最早在汉平帝时,就进行过一次改革,将一天划分为120刻,这样正好1时等于10刻。可是这次改革仅仅持续了2个月就失败了。后来两千多年一直是百刻制,直到明朝末年。

明末,随着西方计时工具(机械钟)的传入,西方计时体系也传入中国,一天时段的划分从十二时(大时)变成了二十四时(小时),而百刻制也逐渐改成了96刻制,一小时等于4刻,一直沿用至今。

3、古代如何测量时间?

最早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圭表,后来发展为日晷(也有人说日晷是外国传入的,因为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日晷是埃及发明的)。但日晷受自然限制太厉害,阴雨天和晚上都不能用,所以中国很早就发明了漏壶来计时,而日晷在汉代以后就比较少见了。漏壶技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最后的测量时间非常精确。

4、普通老百姓怎么测时?

古代朝廷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测时,中央有,地方也有。每个州府县都有大型的漏壶,有专人负责管理,到整时刻就击鼓报时,比如杜牧写有《池州造刻漏记》一文,专门记载池州造漏壶的经过。

此外,还有小型的漏壶,可以放在家里。这些如《红楼梦》等书中都有描写。但是,这种漏壶并不是贾家这种贵族的专利,事实上很多平民家里也可以有漏壶。80年代曾在陕西的西汉平民墓中出土过漏壶。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4-7-30 12:42

古代人不需要特别准确的时间,工业化社会才需要。
古代有水钟,比如宋代苏颂制作的,在当时就是很高级的。
欧洲后来有了机械表,但早期机械表没有擒纵器等部件,精度非常离谱。明末清初出入我国,曹雪芹见过也不奇怪,一般来说我国当时自制的机械表精度比欧洲的还离谱。
虽然航海事业的发展,对计时仪器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加入各类部件,到工业化社会终于接近今天的水准。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7-30 21:23



QUOTE: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14-7-30 12:42 发表
古代人不需要特别准确的时间,工业化社会才需要。
古代有水钟,比如宋代苏颂制作的,在当时就是很高级的。
欧洲后来有了机械表,但早期机械表没有擒纵器等部件,精度非常离谱。明末清初出入我国,曹雪芹见过也 ...

其实计时工具最早是为宗教活动和炼丹服务的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4-7-30 21:35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7-30 21:23 发表

其实计时工具最早是为宗教活动和炼丹服务的

炼丹好理解,宗教活动是为什么?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7-30 22:24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7-30 21:35 发表

炼丹好理解,宗教活动是为什么?

时钟对祭司特别有用,因为夜里他们需要了解时间,不致错过在神庙内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活动的既定时刻。
作者: dreamv    时间: 2014-8-20 17:25

看太阳高度,要精确点还有日晷
作者: 赤炎陽    时间: 2014-8-20 17:27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7-30 22:24 发表

时钟对祭司特别有用,因为夜里他们需要了解时间,不致错过在神庙内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活动的既定时刻。

這.....作為醬油阿Q精神地說一句

夜里如果旁人無法瞭解時間,祭司錯過了既定時刻也無法得證
神明也不會提出舉證
作者: Jaguar    时间: 2014-9-15 17:09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7-30 21:35 发表

炼丹好理解,宗教活动是为什么?

譬如擇日下葬,那麼棺材何時出發,何時入土封土,何時立朝向,何時燒帛,神主何時入廟都要講究,那當然對時間有比較精確的要求
作者: Liongareth    时间: 2014-9-16 11:14

漏斗是个好用的工具,就是需要专人看着。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4-9-17 09:58

古代平民日常不需要那么准确的时间吧

当然特殊的 入土 祭祀  等等活动 应该有相应的器具测一下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9-17 10:09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砍头就是立根竹杆。

白天看太阳,夜晚看月亮。长庚、启明,斗柄,这算是比较高端的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9-17 12:48



QUOTE: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4-9-17 09:58 发表
古代平民日常不需要那么准确的时间吧

当然特殊的 入土 祭祀  等等活动 应该有相应的器具测一下

咱中午12点一起吃饭,怎么也得精确到半小时吧??坐俩钟头那你娃你愿意??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4-9-18 09:58     标题: 回复 #22 KYOKO 的帖子

别说古人,就说我爷爷辈年轻的时候,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或者一起出去相约办事的话,时间语一般是:天没亮,天亮了,上午,午后,下午,天黑前,天黑了,半夜了

常用的对话是

明天一起去买牛吗

行,天亮了我就到你家去

后天老张家有喜事喊我们去帮忙,天没亮就得过去哦

明晚上来我家喝一杯,天没黑就过来啊



工业化之前的社会,即农业社会,屁民们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没有也不太需要那么精确和强烈的时间点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