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重写隋炀帝 [打印本页]

作者: ludahai    时间: 2014-5-31 09:03     标题: 重写隋炀帝

《重写隋炀帝》
   最近,《新民晚报》发表记者王文佳文章,提出应“重写隋炀帝”。
   王文说,关于対隋炀帝的评价,专家学者有三说:
   一说,“褒唐太宗,贬隋炀帝”。
   这一说以北京大学历史系胡戟为代表。胡认为,在唐人魏征撰写的《隋书》里,隋炀帝的形象有些丑陋。其实,“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唐太宗没有开运河。”
   二说,“一边倒”。
   这一说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为代表。她为一边倒的历史评价抱不平。她认为,隋炀帝“理想高,精力好,功业大,才情美。”
   三说,“成王败寇”。
   这一说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善龄为代表。他认为,“历史往往是被后人粉饰过的”,“不能以成王败寇的思维来评价帝王”。
   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会受政治和认识因素的制约
   每一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的言行写成的,本来是真实的。但实践证明,一个人原本真实的历史常常会受当时政治因素和人们认识因素的制约而出现假象,或过之,或不及。后来人的任务,就是要纠正这种假象,还其本来的面目。
   这就是重写隋炀帝的依据。也是重写一切政党及其领袖人物的依据。
作者: 墨叶    时间: 2014-5-31 09:52

貌似有人發過了。
作者: 西门飘烟    时间: 2014-5-31 10:07

楼主要重写么,期待中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5-31 10:30

太难,吹一帮人必然要黑一帮人
作者: XM8    时间: 2014-6-1 00:53

哗众取众罢了,评价一个帝王居然不用成王败寇的思维,那用什么思维,用出发点么?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6-1 01:27

去除“成王败寇”影响,抛开敌我心态,以五百年后的视角重新解读“帝王行为”。不否定一切,不肯定一切。要功过两分,有过的记录,有功的也要彰扬。

其实就是“历史翻案风”再现,放到现在,估计就是要重新给某些“已去除同志称呼”的“前战友”树碑立传。

谈历史,要真信是只谈历史就搞笑了........

比如:
秦桧,可以不谈他与岳家的恩怨,聊聊书话和经济建设也不错嘛。
赵佶,可以不谈“靖康之变”,聊聊瘦金体也是佳话。

至于杨广,修运河不谈其南巡,对于贯通南北,整合区域经济发展功不可莫。
征高丽,不谈穷兵黩武,对于朝鲜半岛的压制和削弱是非常有远见的。

对于铁道部,不谈贪污,高铁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多少还是有积极贡献的。。。。。(这才是图穷)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4-6-1 01:28 编辑 ]
作者: cmy77    时间: 2014-6-1 05:39

高铁除了经济,还有政治的作用呢,现在中国到处卖高铁,非洲,乌克兰,泰国等等
作者: ludahai    时间: 2014-6-4 15:27     标题: “重写隋炀帝”的目的:还其本來面目

人家提出“重写隋炀帝”的目的,并不是想使隋炀帝超过秦始皇或唐太宗,而是还隋炀帝的本来面目。
作者: XM8    时间: 2014-6-5 14:37

如果只谈他干过什么事情不谈这些事情造成的后果,那他绝对是千古第一圣君。
如果谈了这些事情造成的后果,那对他的评价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作者: 路遇    时间: 2014-6-5 15:23

评价无非是功利论还是道义论,我就不明白持功利论的为什么要在意“面目”。
作者: 白云苍狗    时间: 2014-6-5 15:49

中国人的个人好恶太强,受迫害妄想也极重,一朝主动权在手就会不由自主地冲向矫枉过正的阳光大道。
网络时代不再是课本说了算的时代了。所以中国的历史观就像现在这样众说纷纭也挺好,不必恶狠狠地统一,换言之也没人统一得了。
作者: 飞风划过    时间: 2014-6-5 15:55

杨广百万人伐高丽惨败和南巡大运河,怎么洗都洗不白
作者: 没心没肺扈三娘    时间: 2014-9-23 20:37

可以看看《家园》
作者: 还是那个光义    时间: 2014-10-23 17:18

还不是杨广这败了隋朝。奢靡无度。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4-10-23 21:07

让重写隋炀帝的人穿越到开掘大运河、东征高丽的时期,身份是一介草民,试试看有什么看法?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4-10-24 08:41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14-10-23 21:07 发表
让重写隋炀帝的人穿越到开掘大运河、东征高丽的时期,身份是一介草民,试试看有什么看法?

其实,秦皇汉武,对一介草民来说,和杨广的时代也没啥大区别。我觉得也许这才是重写的真实意图,秦皇汉武和隋炀帝时代的国计民生其实都差不多,老百姓都是生活在地狱十八层,为啥评价就差距那么大。要说对后代的贡献,杨广的修运河和征高丽一样是造福万代的事情。
反对双重标准,也许是为了这个吧。
作者: 落叶    时间: 2014-10-24 08:56     标题: 回复 #16 五袋石果 的帖子

确实没区别,始皇帝和汉武时代的百姓未必比炀帝时代的百姓日子好过到哪儿去,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历史是后来人写的,评判的标准自然是功利的成王败寇,人始皇帝扫荡六合平定八荒,武帝扬威于大漠逐巨寇于塞外,人是胜利者,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嘛,你炀帝呐,所以历史重写一万遍,杨广还是个二币皇帝,这就像民国,今天好多的重写文让我们发现其实民国还是很萌的嘛,但是看看除了夜上海之外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看看除了民国大师和公子小开之外这个国家其他人群的样子,看看除了45年胜利日之外这个国家每天发生着什么,民国也就是不管怎么重写也还是个二币政权。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10-24 10:09

始皇和隋炀,能并肩比吗?
和隋炀放在一起的必须得是二世才行吧?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4-10-24 10:31

这个二世么,怎么定义呢?
隋太祖乃是杨忠,从他开始算,杨广是三世。至于秦国,周孝王时封五十里土地给非子为采邑,虽然受封后的非子别说是诸侯了,连个大夫都算不上,但终究是有了自己的封地,所以一说非子乃秦国开国之君。平王时,秦有功,被升为诸侯,正式成为秦国,秦襄公赵开成为秦国第一代诸侯,故而另一说则以秦襄公赵开为秦国开国之君。不管是从非子算还是从赵开算,到始皇帝赵政时都过去了几十代了吧,呵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10-24 12:09     标题: 回复 #19 五袋石果 的帖子

对 一般朝代都有起讫年的,秦的灭亡年无疑问,起始年历史学家还有争议?

ps:五代十国不厚道,秦始皇明显是异人的后代,王立群老师都证明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10-24 12:29

不过,这个二世我还是有不同意见,“(秦)二世”,明显说的是秦朝的二世,而非秦国的二世。秦作为一个朝代,只能是从秦始皇灭六国开始的。(当然,“三世”子婴的时候赵高说现在秦国太小,只能称王,不能称帝,这时秦还能不能作为一个朝代,咱另论)
作者: ludahai    时间: 2014-10-26 08:24

事实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4-10-30 09:11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10-24 08:41 发表

其实,秦皇汉武,对一介草民来说,和杨广的时代也没啥大区别。我觉得也许这才是重写的真实意图,秦皇汉武和隋炀帝时代的国计民生其实都差不多,老百姓都是生活在地狱十八层,为啥评价就差距那么大。要说对后代的贡献,杨广的修运河和征高丽一样是造福万代的事情。
反对双重标准,也许是为了这个吧。

因为隋朝在隋炀帝手里完了。秦始皇好歹二世而亡。其实秦皇汉武在历史上名声也不是很好。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4-10-30 09:38

秦皇汉武在历史上的名声根本不是什么“不很好”,而是“很不好”。好像宋朝有个官骂皇帝的时候就说皇帝“和汉武帝一样”。我总感觉直到本朝才因为他们并未亡国而大加歌颂,古代人评价帝王会针对其行为本身做出评价,不会像现代这样就一个成王败寇这么肤浅。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4-10-30 11:39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10-30 09:38 发表
秦皇汉武在历史上的名声根本不是什么“不很好”,而是“很不好”。好像宋朝有个官骂皇帝的时候就说皇帝“和汉武帝一样”。我总感觉直到本朝才因为他们并未亡国而大加歌颂,古代人评价帝王会针对其行为本身做出评 ...

我觉得本朝不是因为他们并未亡国就大加赞颂,而是因为他们的所谓历史功绩,比如“统一”。而汉武帝在本朝的评价系统里面名声也不是很好。因为说起来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是比不上秦始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放到批林批孔的年代,都是被批判。拍了个神经病汉武大帝之后,情况才变了。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10-30 21:16

你们提名一个名声好点的出来.....
作者: 冥帝    时间: 2015-3-4 21:39

说得半对半错,可是教科书似乎没重写过这些。

[ 本帖最后由 冥帝 于 2015-3-4 21:41 编辑 ]
作者: 冥帝    时间: 2015-3-4 21:40

但是隋朝的失败,是历史原因,不然唐为什么能坚持数年呢?而就宋怎么繁荣还对未来无能为力呢?
作者: 冥帝    时间: 2015-3-4 21:43

再者隋朝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又未有可知,因为隋朝的开国并不是那么的光彩还有结合历史都反映了隋朝也并非繁荣。
作者: 冥帝    时间: 2015-3-4 21:45

尤其是军事方面能看到,而且隋朝的失败也不代表隋朝要重新书写虽然也不能抹上光彩,但是正像秦朝的郡县制其实是前朝的东西。
是一代一代的传承、继承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qj1818    时间: 2015-3-13 18:13

祸在当时,功在后世
作者: ludahai    时间: 2015-3-15 10:16     标题: 隋炀帝的功过具有两重性

隋炀帝的功过具有两重性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凖,那就是他(或她)的言行对社会是否有利,对生产是否有利,对人民是否有利。
   隋炀帝生性好玩好战。
   为了好玩,隋炀帝開凿大运河,组建庞大的船队,沿途寻欢作乐,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但开凿大运河,在客观上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换,对社会、生产和人民都是有利的。
   为了好战,隋炀帝拿百姓的生命当儿戏,组建庞大的军队去攻打邻国,是有罪的。但这也有利于后人汲取教训,对邻国采取睦邻政策。
作者: 15936222001    时间: 2015-3-22 10:11

:hz1005学习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