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问这首诗的末两句怎么翻译? [打印本页]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1 17:18 标题: 请问这首诗的末两句怎么翻译?
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材高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作者:
南宫不仁 时间: 2014-2-12 07:56 标题: 回复 #1 临川介甫 的帖子
安石的诗我只知道两句
今夜扁舟来决汝 死生从此各西东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2 11:45
没啥特别的意思
作者:
司马光 时间: 2014-2-12 11:47
就是指与吕使君的情谊啊。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2 14:17
回复岳兄、司马兄:
我知道大意,也知道里面没有很多微言大义,但就是翻译不出来,麻烦帮我翻译一下好不好?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4-2-12 16:24
基情四射啊
作者:
司马光 时间: 2014-2-12 16:30
这得与“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一同理解。我不清楚这个吕使君是谁。也说不好,让我逐字翻译,我也做不到。
我认为“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朋友姻亲之道,做到这一点,便可以做到两人恩义独厚,所陈述挂念的就是朋友之间的怀念之情;另一个意思就是王安石与吕使君他两是姻亲,同朝又是朋友,所以恩义独厚。
个人猜测,是二者皆有,应该是说,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象你我这样,同朝为官是朋友,异姓之间结下姻亲,这样就做到恩义独厚,“我”所述所念就是这种朋友之间的怀念之情。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2 21:44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2-12 14:17 发表
回复岳兄、司马兄:
我知道大意,也知道里面没有很多微言大义,但就是翻译不出来,麻烦帮我翻译一下好不好?
诗词只要理解就好了,干嘛要翻译呢?再好的诗词,翻译成大白话都会显得很蛋疼。
为了消除歧义,这两句我特意去谷歌查了一下繁体版的(百度这骚货总是把繁体自动变成简体再搜索),后面那句的“余”在繁体版里还是“余”而不是“餘”,那就说明是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而不是“剩下的、其它的”。那这句基本上没什么歧义了,就是个结尾——翻译一下就是“我的心意啊就是我上面说的”,也就是他送人要说的话。
但前句还有个歧义,就是这个“乃”怎么理解。“乃”有3个词性——代词“你,你的”,副词“才、于是”或“竟然”,动词“是”。
动词“是”首先排除,代词“你、你的”按其习惯用法,偏重于“你的”,表示“你”一般用“尔”、“汝”,不影响平仄,所以也可以排除,副词里里的“竟然”根据语境也可以排除。
翻译:我们之间的恩惠与情义因此特别的深厚(跟前面两句联系),上面我所说的话就是我的心意。
PS:这个吕使君就是王安石的姻亲,单字名,是个生僻字——(王寿)。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2 21:47 编辑 ]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2 23:08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4-2-12 21:44 发表
为了消除歧义,这两句我特意去谷歌查了一下繁体版的
PS:这个吕使君就是王安石的姻亲,单字名,是个生僻字——(王寿)。
请教:1.我用谷歌搜索,第一项就是繁体版,但打不开,是不是得翻墙才行?
2.请问吕璹是王安石姻亲的史料论据是什么?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3 10:51 标题: 回复 #9 临川介甫 的帖子
1、我用的是谷歌本站,https,域名后加ncr的。
2、姻亲的史料依据没有,依据就是这首诗。
那么这首诗的“吕使君”为什么能确定是吕璹,这个史料依据也很偏僻。
因为吕璹就是吕惠卿的父亲,在宋史吕惠卿传的开头有吕璹的小传,但因为太简略,没有提及他曾赴潮州的事。
有一个十分偏僻的记载,在《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五里,在仁宗皇帝的盐法这一章下的“给虔州盐”这一条有记载称“虞部员外郎米泌请令虔州增散蚕盐钱,知潮州吕璹、知梅州王淑亦皆论其利害”,这里可以确定吕璹确实曾知潮州。
找吕璹更详细的资料,需要看的资料有万历版的《泉州府志》,里面有吕璹的传记(因为他是泉州人)。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3 11:27 编辑 ]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3 11:21
又查到《丰州集稿》里所载的吕璹墓志,正是王安石所撰。这里记载较为详细。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3 11:26 编辑 ]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3 14:01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4-2-13 10:51 发表
1、我用的是谷歌本站,https,域名后加ncr的。
2、姻亲的史料依据没有,依据就是这首诗。
那么这首诗的“吕使君”为什么能确定是吕璹,这个史料依据也很偏僻。
因为吕璹就是吕惠卿的父亲,在宋史吕惠卿传的开 ...
请教:
1.网址是不是https://google.ncr?
2.万历版的《泉州府志》、《丰州集稿》里所载的吕璹墓志您是用什么工具查到的?用迪志文化的四库全书能不能找得到?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3 19:54 标题: 回复 #12 临川介甫 的帖子
1
https://www.google.com/ncr
2
我直接从新浪爱问或百度文库找,不是过于生僻的古籍一般都能找到。只是很多古籍还没有人工录入文本,还是影印版的pdf,这个就只能看目录自己找了,比较麻烦。至于我为什么知道在这些古籍里找,那是因为我查阅了相关论文,从论文的引文文献里找到的线索。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3 19:59 编辑 ]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3 21:10
为何我还是打不开啊?难道是360浏览器打不开这个网站?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4-2-13 22:40
我的建议是,上淘宝买一个可以上知网、读秀的第三方会员号(通常是几块钱100天),随便下论文,随便看书。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4 14:56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4-2-13 19:54 发表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在这些古籍里找,那是因为我查阅了相关论文,从论文的引文文献里找到的线索。
请教: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查阅论文的?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4 19:08 标题: 回复 #16 临川介甫 的帖子
一般大学的图书馆都会买CNKI的会员,在学校上网就可以下论文。你可以像楼上说的那样买会员,如果有朋友在高校的话,也可以让他们帮你下。
另外看论文也不一定看全文,看看摘要,看看引文项,很多信息就已经掌握了,这些在CNKI上都是免费看的。
另外我也用360,能打开那个网址,不行的话就要改host文件了。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4 20:56 编辑 ]
作者:
3_141592653589 时间: 2014-2-14 21:28 标题: 回复 #14 临川介甫 的帖子
google的好多东西被墙了,你要用学术搜索,得翻墙。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5 20:51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4-2-13 19:54 发表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在这些古籍里找,那是因为我查阅了相关论文,从论文的引文文献里找到的线索。
再请教您:我在知网搜索,用了送潮州吕使君、吕璹……许多关键词均找不到相关论文,请问您是怎么在知网上找的?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6 10:02 标题: 回复 #19 临川介甫 的帖子
不局限于知网,百度上也要撒网,我是先找到这个。
http://wuliqiao1138.blog.163.com ... 720121014115217199/
虽不是正规学术论文,标注不够细致,但还是很负责地列出了资料来源。这个文章可以看看,但最重要的还是从他给的资料来源中自己再找原文。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4-2-16 11:56
虽然楼主没理俺,但是俺还有一句话说。。。
谷歌搜索的话,可以尝试用谷歌学术搜索http://scholar.google.com.hk/schhp?hl=zh-CN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4-2-16 12:37
这个应该就是有吕璹传记的《泉州府志》第16卷,在读秀搜索可以找到。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14-2-16 12:41 编辑 ]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7 14:37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14-2-13 22:40 发表
我的建议是,上淘宝买一个可以上知网、读秀的第三方会员号(通常是几块钱100天),随便下论文,随便看书。
已购买,很好用,多谢天骄兄弟!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8 21:42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4-2-12 21:44 发表
前句还有个歧义,就是这个“乃”怎么理解。“乃”有3个词性——代词“你,你的”,副词“才、于是”或“竟然”,动词“是”。……代词“你、你的”按其习惯用法,偏重于“你的”,表示“你”一般用“尔”、“汝”,不影响平仄,所以也可以排除
这首诗是五古,古风不是不讲平仄的吗?即便是入律的古风,一般也是七言。
——我好像明白过来了,岳兄的意思应该是,既然古风不讲平仄,“乃”、“尔”、“汝”又都是仄声字,那么作者若要表示“你”则一般用“尔”、“汝”而不是用“乃”
[ 本帖最后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2-19 14:40 编辑 ]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19 14:40
——我好像明白过来了,岳兄的意思应该是,既然古风不讲平仄,“乃”、“尔”、“汝”又都是仄声字,那么作者若要表示“你”则一般用“尔”、“汝”而不是用“乃”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14-2-19 17:32
hmm,这么说,吕惠卿和王安石早就勾勾搭搭了。。。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4-2-19 20:21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2-18 21:42 发表
这首诗是五古,古风不是不讲平仄的吗?即便是入律的古风,一般也是七言。
——我好像明白过来了,岳兄的意思应该是,既然古风不讲平仄,“乃”、“尔”、“汝”又都是仄声字,那么作者若要表示“你”则一般用 ...
乃一般表示“你的”,后面与名词连用,很少单独表示“你”。
嗯,五古确实不必讲平仄。不过最后4句格律上都说得通,最后2句又用了拗救,所以我忘了这不是五律了。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21 17:17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4-2-19 20:21 发表
嗯,五古确实不必讲平仄。不过最后4句格律上都说得通,最后2句又用了拗救,所以我忘了这不是五律了。
我用工具查了最后4句的平仄,不合格律。以最后2句为例:拗救格式共3种,但末2句平仄为: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http://www.zhgc.com/pz/pz.asp
不符合拗救的3种格式。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4-2-22 19:17 标题: 回复 #28 临川介甫 的帖子
拗救不止有3种格式那么简单吧,最后一联是大小拗。
也就是本来应该是:
O仄平平仄,O平仄仄平。(O为平仄通用)
前句第三字的当平而仄,是谓小拗(蓝色处);第四字也是当平而仄,是谓大拗(红色处)。
只出现小拗可救可不救,出现大拗或大小拗同时出现,则必须救,怎么救?用对句的第三字救(绿色处),本为仄,改用平声字即可。
举例:
李商隐的五绝《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上句五字全仄,其中第三字“意”为小拗,第四字“不”为大拗,大小拗同时出现,用下句的第三字“登”救即可。
那么再回来看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蓝色为小拗,红色为大拗,绿色为救)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这句格律本应是“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实际上句变成了“平平仄平仄”,这是当句拗救的很常见形式,第三字“叙”应平而仄,那么第四字应仄而平,用平声字“朋”救。下句则完全符合格律,没有拗救。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这个就是刚才说的大小拗同时出现,第三字“乃”应平而仄,是小拗,第四字“独”是入声字,仍然是应平而仄,是为大拗,于是下句的第三字用平声“余”便救了。
其实后两联连用拗救,基本上不用当成格律诗了,只因本人对拗救太熟,又只看后两行,所以还是不小心把它当成格律诗。 但较真的话,确实都符合拗救规律。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4-2-22 19:44 编辑 ]
作者:
临川介甫 时间: 2014-2-25 17:19
岳兄说得对,的确符合首句平起平收式的格律(《诗词格律概要》页15)
[ 本帖最后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3-17 17:50 编辑 ]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