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images/default/logo_bg.jpg)
标题: 辽宁档案馆展出康熙遗诏 揭秘雍正没篡位(图) [打印本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3-8-30 15:55 标题: 辽宁档案馆展出康熙遗诏 揭秘雍正没篡位(图)
昨日上午,在沈阳浑南辽宁省档案馆新馆清代皇家档案展厅,一份《康熙立储遗诏》表明,遗诏立四子胤禛(雍正)为储君。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康熙遗诏”曝光 揭秘雍正没篡位
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昨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对此给出了答案:没篡位。
建筑面积是现在省档案馆6倍大的辽宁省档案馆新馆今日对外试运行。新馆地处沈阳市浑南新城的核心区域,市民只要拿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即可免费查阅近百万卷明清以来,涉及辽宁各个历史时期的解密档案。
可查阅百万卷解密文件
新馆地处沈阳市浑南新城的核心区域,是未来城市主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与辽宁省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共同组成辽宁省重要的文化建筑群。
原来的省档案馆在省政府院内,进出有武警把守,需拿相关介绍信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才能进入,而新馆与其到相邻的辽图新馆、辽博新馆并无多大区别,借阅档案只要出示身份证、军官证甚至居民户口本等证件都可以。
试运行期间将对社会开放,可查阅馆藏电子档案、微缩档案和数字化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开馆时间为每周一至五上午9时至下午4时。
此外,新馆还将开放3个常设展览。清代皇家档案馆、辽宁记忆展览和中国档案精品展。
“康熙遗诏”首亮相
记者看到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省档案馆专家介绍,雍正即位后,始建秘密立储诏书,封于匣内,高悬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帝死后取出,昭告天下。
这份诏书完全可以证明雍正的合法身份。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而清代汉文诏书中用的都是繁体字,“於”字和“十”字在字形上相去甚远,难以更改。
乾隆为多尔衮平反
清玉牒是中国唯一系统保存至今的清朝皇族家谱。省档案馆收藏清代顺治至光绪各朝26次纂修的玉牒共1133册。清代玉牒详尽地反映了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人口繁衍等方面的内容。
昨日记者见到“玉牒”中关于多尔衮的罕见记载:在康熙九年的玉牒中多尔衮的名字处被空出来。而在100多年后,乾隆年间却又有了多尔衮的名字。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清军入关后真正的统治者。顺治继位后,他辅佐幼帝,先后被封摄政王、叔父摄政王、皇叔摄政王、皇父摄政王。39岁去世,死后被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仅一个月后,又被追论谋逆罪削去爵位封号,贬除宗籍,从玉牒内出名。
直到100多年后,乾隆皇帝为其平反,修复坟茔,恢复睿亲王封号,补入玉牒,并评论其“定国开基,成统一之业,厥功最著。”
康熙爱吃韭菜盒子
清帝东巡这一路上,皇上都吃什么?副食除行围所获獐狍野鹿、野兔、鱼等野味外,有猪羊禽蛋、牛奶奶茶、豆腐酱菜、新鲜果蔬,甚至冰镇解暑食品。主食以大米为主,兼有面食、锅渣、面筋等。
记者看到了“康熙三十七年东巡盛京内务府备办菜肴一览表”:猪油炒白菜、猪油炒芹菜、猪油炒胡萝卜、酱烧茄子、盐韭菜盒子、腌水焯酱瓜、水焯白菜心等。
专家介绍,康熙宴席规模较小,乾隆四十八年宴席达101桌。宫中档案对康熙帝三次东巡的膳食有详细记载,康熙首次东巡盛京时,但仍保持着喜食粘食和甜食的生活习惯。东巡途中从皇庄征调的的粮食主要有高粱、稷米(黄米,粘米的一种)、小米、稗米、燕麦、粳米,还有小豆、绿豆等。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
这不知道算不算盖棺论定了。以后小说影视里还会出现雍正“篡位”的剧情咩?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3-8-30 16:06
不是早都说了嘛,“于”字在古代就没这个字,应该是“於”?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6:09
不算盖棺论定。
用笔直接篡改遗诏这个罪名算消除啦,但这不等于说他爹就是下令让他接班。
作者:
大将文钦 时间: 2013-8-30 16:17
早就说过“康熙遗诏”有满文版的,只改汉文版的没用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3-8-30 16:25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13-8-30 16:06 发表
不是早都说了嘛,“于”字在古代就没这个字,应该是“於”?
当然有“于”这个字,不过是俗体字,正式文件中不可能出现的。
顺便说一句:简体字中绝大多数,都是古代就存在的字。所以如果在魏晋唐宋元明清见到简体字,不必惊异。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6:28
其实康熙作为一个父亲,看到孩子们为一个皇位打的头破血流,肯定也要采取措施。
从父亲的角度上来说,这个新皇帝必须有以下特点:
1、要有自己的势力,否则根本就站不住。
2、在那几次皇位争夺战中比较超然。那几次争夺真是打的太狠,彼此都结了仇,一旦一派掌权,另一派必然被清算。作为父亲,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可不希望死后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一定要找个没法算旧账的----也就是说比较超然的。
3、要能对京师卫戍部队形成掌控的,这是局势安定的根本。
4、要有点功劳本事兄弟们都服的。
雍正满足一二三点,功劳方面差点;十四阿哥满足一二三四点。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6:29 标题: 回复 #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这种情况多临几本字帖就完全见怪不怪啦。
作者:
慕容秋 时间: 2013-8-30 16:30
猪油炒白菜、猪油炒芹菜、猪油炒胡萝卜
堂堂糠兮大帝还不如咱吃得好![](images/smilies/1009.gif)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3-8-30 16:30
切,整套诏书的换了都行的。所以 于、十 ,之辩只是风闻言传其得位不正罢了。
按杀猪的“证伪才科学"来说,“实证不科学”。
就象,风传某X养小秘,比说他贪了几百万更容易让人接受。
兵据紫京城,各王皆服。臣工山呼万岁。这才是很多版本的真正内幕。
一纸诏事,在事定后,不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爱怎么填就怎么填。
又不是亲笔,印章都是现成的。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3-8-30 16:36
满文版啊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6:37 标题: 回复 #9 小贩 的帖子
就是这个意思。篡位不篡位不在于诏书,这东西等把玉玺拿到手后要多少有多少。
其实关键就是上述四条,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京城卫戍部队而已。
所以说,也就是雍正和他兄弟两个人的事情,别人一概没戏。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3-8-30 16:37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8-30 16:25 发表
当然有“于”这个字,不过是俗体字,正式文件中不可能出现的。
顺便说一句:简体字中绝大多数,都是古代就存在的字。所以如果在魏晋唐宋元明清见到简体字,不必惊异。
所以我现在骂那些说繁体字是正体字的完全没文化。
1、正体字是什么意思,现今中国,谁定的字才是正体?
2、现行的繁体字是明、清之时,把所有异体同义字中最或比较复杂的官定下来。
结论,繁体就繁体了,还要搞“正体”,这是“造反”啊,想做死么?
作者:
wzz1968 时间: 2013-8-30 16:43
谁能肯定这份诏书不是雍正即位后造的呢?
史书记载,康熙的遗照不是在康熙刚死后拿出的,而是在雍正登基后才拿出的。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3-8-30 16:44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3-8-30 16:37 发表
所以我现在骂那些说繁体字是正体字的完全没文化。
1、正体字是什么意思,现今中国,谁定的字才是正体?
2、现行的繁体字是明、清之时,把所有异体同义字中最或比较复杂的官定下来。
结论,繁体就繁体了,还要搞“正体”,这是“造反”啊,想做死么?
有些人要秀自己的优越感而已。
而且,要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越是拿繁体字说事的人,越是没文化的人。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3-8-30 16:51
遗照说本来就假。
1、圣旨由满文汉文双写。
2、就算忙中出乱,也不会写十四子,而是皇十四子,怎么改?
但是雍正怎么说得位绝对不正。
作者:
大将文钦 时间: 2013-8-30 16:53 标题: 回复 #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以前电视上有人说自己学的是美语,不说是英语,这算秀优越感吗?![](images/smilies/1019.gif)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3-8-30 16:54 标题: 回复 #16 大将文钦 的帖子
教你个招,一般而言,越秀什么,越差什么。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6:56 标题: 回复 #16 大将文钦 的帖子
名从主人。
如果美国人说自己说的不是英语而是美语,这就不算秀优越感。否则当然算。
作者:
大将文钦 时间: 2013-8-30 17:01 标题: 回复 #18 tiger1970 的帖子
那个人是好像是去美国上学的中国学生![](images/smilies/1019.gif)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7:04 标题: 回复 #19 大将文钦 的帖子
这个跟他的身份没关系,只跟美国人如何称呼自己的语言有关系。
作者:
KYOKO 时间: 2013-8-30 17:08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3-8-30 16:56 发表
名从主人。
如果美国人说自己说的不是英语而是美语,这就不算秀优越感。否则当然算。
这点咱同意
如果某中国人说自己学的是美语,咱觉得没什么;如果他强调自己学的是美语不是英语,咱就有点儿疙瘩。
作者:
大将文钦 时间: 2013-8-30 17:09 标题: 回复 #17 sos2290 的帖子
那些打着科普名义秀优越感的万能专家(人家什么都精通,包括没学过的东西)也是那种情况了?![](images/smilies/1019.gif)
作者:
大将文钦 时间: 2013-8-30 17:10 标题: 回复 #21 KYOKO 的帖子
心理不平衡了?![](images/smilies/1016.gif)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3-8-30 17:11
其实,这样的问题要两面来看。
英语,美语(美式英语)的说话是有市场的,而且在使用及教学过程中是有差异的。
象比较奇葩的英语教学系统。
日常的是 牛津英语
商务的是 美式英语
过去,国家教育用的是以牛津英语为标准,但到了专业的时候或考虑到出国和商务是要有区别的。
感觉,在这个问题里觉得人家炫了,反而是对自己没信心了。
所以,我说他没文化,是因为他的确没文化。
但炫的问题不一样,拿个IPAD在我面前不叫炫。但拿个老婆在我面前,完全是炫。。。。。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3-8-30 17:13 标题: 回复 #22 大将文钦 的帖子
个人意见,知识的最高境界,是把知识当成使用的工具;次一点的境界,是当成尊贵的权威;最次的境界,是当成炫耀的资本。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7:14 标题: 回复 #24 小贩 的帖子
我反倒觉得有老婆是男人的常态,那不叫炫。
至于IPAD......那是什么?可以吃吗?喵......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8-30 17:19 标题: 回复 #25 sos2290 的帖子
我倒觉得,你的知识再多,但老婆嗤之以鼻,那挫败感才是最大的。
我很不幸就是这种情况----我是学中文的,但是我老婆一直认为文学和写文章的技术是最没用的东西;我学武术,但我老婆也一直认为武术毫无用处;我教孩子背古诗,她说孩子学这些东西会变得感情丰富,一旦需要狠下心来的时候会软弱。
挫败感啊挫败感......
作者:
大将文钦 时间: 2013-8-30 17:29 标题: 回复 #25 sos2290 的帖子
肘子算哪一种?![](images/smilies/1016.gif)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3-8-30 17:36 标题: 回复 #27 tiger1970 的帖子
那有什么,学这些东西又不是为了在老婆面前没有挫败感。
我最近也当着孩子念诗,老婆也这么说我,直接无视,反正我这人没啥文化,不怕![](images/smilies/1019.gif)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3-8-30 17:38
这楼似乎歪的太邪乎了。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3-8-30 17:39
三红你带头歪的啊![](images/smilies/1026.gif)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13-8-30 17:50
只有皇四子,皇十四子,没有四皇子,十四皇子。这就足够证明了。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3-8-30 17:57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3-8-30 16:28 发表
雍正满足一二三点,功劳方面差点;十四阿哥满足一二三四点。
康熙老王是熟读诗书的,对儒学有一定造诣,不会不知道自古太子只监国不将兵的典故。
另外,你夫人是抬杠罢了,你擅长的都看不上,咋选上你了呢?
[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13-8-30 17:59 编辑 ]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3-8-30 20:17
对康熙大帝的菜谱大失所望,估计还不如我自己做的丰富美味
作者:
慕容十二郎 时间: 2013-8-31 07:48
其实这个谣言的来历和现在造谣的过程差不多,当年四爷即位后,各种传言蜂起,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吕留良的学生曾静,用这种传言作为反清的武器,傲娇的四爷逮捕曾静后亲自编写了一部《大义觉迷录》,对“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一一辩解并刊行天下,于是这种谣言就世人皆知了
到了宝亲王继位,立即禁了此书,剐了曾静,这才制止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3-8-31 12:46
原帖由 慕容十二郎 于 2013-8-31 07:48 发表
其实这个谣言的来历和现在造谣的过程差不多,当年四爷即位后,各种传言蜂起,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吕留良的学生曾静,用这种传言作为反清的武器,傲娇的四爷逮捕曾静后亲自编写了一部《大义觉迷录》,对“朕到底是不 ...
这是谣言?话说四爷没辟谣之前大伙都不怎么加关注,一P谣之后基本都信了。。。。。。。。。。。
作者:
平原相 时间: 2013-9-1 20:13
遗诏这种东西能证明什么……
嘉靖的遗诏还是徐阶写的……
作者:
慕容十二郎 时间: 2013-9-1 21:11
原帖由 平原相 于 2013-9-1 20:13 发表
遗诏这种东西能证明什么……
嘉靖的遗诏还是徐阶写的……
传说康熙遗诏是放正大光明匾后面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3-9-3 19:38
原帖由 平原相 于 2013-9-1 20:13 发表
遗诏这种东西能证明什么……
嘉靖的遗诏还是徐阶写的……
当然能证明什么。
明清的皇储上位制度不一样。。。。。。。。
作者:
司马光 时间: 2013-9-3 21:46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3-8-30 16:54 发表
教你个招,一般而言,越秀什么,越差什么。
完了,三红秀历史,他差?落花、糊糊、西园等秀诗词,他们差?
你大忽悠只能秀无知了。![](images/smilies/1019.gif)
作者:
司马光 时间: 2013-9-3 21:50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3-8-30 17:19 发表
我倒觉得,你的知识再多,但老婆嗤之以鼻,那挫败感才是最大的。
我很不幸就是这种情况----我是学中文的,但是我老婆一直认为文学和写文章的技术是最没用的东西;我学武术,但我老婆也一直认为武术毫无用处; ...
咱俩又境遇相似了。![](images/smilies/1044.gif)
我给孩子讲各种古典名著,她认为是屠龙术,我教孩子诗词,她认为是屠龙术,我讲历史,她还认为是屠龙术,我都不敢讲武侠小说。
作者:
58642modemeng 时间: 2013-9-3 22:18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8-30 15:55 发表
昨日记者见到“玉牒”中关于多尔衮的罕见记载:在康熙九年的玉牒中多尔衮的名字处被空出来。而在100多年后,乾隆年间却又有了多尔衮的名字。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清军入关后真正的统治者。顺治继位后,他辅佐幼帝,先后被封摄政王、叔父摄政王、皇叔摄政王、皇父摄政王。39岁去世,死后被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仅一个月后,又被追论谋逆罪削去爵位封号,贬除宗籍,从玉牒内出名。
直到100多年后,乾隆皇帝为其平反,修复坟茔,恢复睿亲王封号,补入玉牒,并评论其“定国开基,成统一之业,厥功最著。”
相对标题,主贴中个人更对这段感兴趣
这是想的哪出?
作者:
dreambe 时间: 2013-9-5 14:30
改“十”为“于”早就被公认是扯淡了,翻出这道“康熙遗诏”不过是又钉上了一颗钉子而已。
但这不能证明雍正是合法继位。
整篇遗诏难道就不能伪造了?只改一个字,怎么说都太扯,也太低级。
雍正完全可以用武力强行夺位,然后再弄个遗诏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事实上很多证据都指向这一点,可惜我没有读到一手的史料,也没太多时间去考证,只能暂且相信梅毅给出的现成结论。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3-9-5 14:37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3-9-3 21:50 发表
咱俩又境遇相似了。
我给孩子讲各种古典名著,她认为是屠龙术,我教孩子诗词,她认为是屠龙术,我讲历史,她还认为是屠龙术,我都不敢讲武侠小说。
你拿武侠小说给她看看如何?我就是这个办法,先让她看《射雕》《神雕》,然后默不作声地买了一套三联版金庸全集(因为新版修改的风格我很不喜欢,所以我在有新版的部分书的同时反过头去买了三联版),她居然默许啦......
我发现我们两人很多一致的情况啊。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