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百家讲坛>>说<<汉献帝>> [打印本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3-6-28 12:15 标题: <<百家讲坛>>说<<汉献帝>>
大局方面,还是有很多新意,很多都没听说过
咱介里说个细节,姜鹏说董卓之乱的时候,说到他的两个部将:李傕和郭汜,不知咋搞的,他说成是李que(确)和郭fan(范).不知是咱孤陋寡闻了还是咋滴,这俩字包括电视三国演义一直是读作李(决)和郭(四)的啊??如果说李que有可能是发音不准的话,可这郭fan差距也太大了
作者:
住持方丈 时间: 2013-6-28 12:21
这货犯二嘛?是地球人都知道叫李傕(Jue)、郭汜(Si),听到讲国学的人都乱念人家名字,老子马上转台. . .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3-6-28 12:29
呵呵,其实也可以强辩一下
傕,本来可读却音,傕作为人名读觉是不过是方言尔
至于汜,扬州北宝应有汜水镇,有很多也作范水
水王既然是江苏人,懂不?
给你看看百度的说明,你学习一下,哼哼
http://baike.baidu.com/view/726767.htm?fromId=593964
[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13-6-28 12:32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3-6-28 14:55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3-6-28 12:29 发表
呵呵,其实也可以强辩一下
傕,本来可读却音,傕作为人名读觉是不过是方言尔
至于汜,扬州北宝应有汜水镇,有很多也作范水
水王既然是江苏人,懂不?
给你看看百度的说明,你学习一下,哼哼
http://baike. ...
这肯定是百家讲坛的那位搞错了。
范水镇,又名氾水镇,轮回再看看清楚,那是个“氾”字,而不是“汜”字。
汜,从水从巳,《说文解字》曰:汜,从水,巳声。《正韻》曰:汜,詳子切,音似。
而氾是“泛”的异体字,《孟子》曰:“氾濫於中國”。现在异体字被规范后,“氾”这个字已经没人使用了。
那人显然是把字认错了,把汜认成了氾。
至于傕字,确实有que的读音。不过当que发音时是作为姓。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3-6-28 15:12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6-28 14:55 发表
至于傕字,确实有que的读音。不过当que发音时是作为姓。
这俩其实是一个音,到普通话时又有分歧了而已。
訖岳切,音角。姓也。
又人名。後漢李傕。
作者:
KYOKO 时间: 2013-6-28 16:30 标题: 回复 #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我想他不可能不知道郭si,却偏偏要读fan,自己总该找出足够(至少是自认为足够)的证据才成啊
作者:
luyuancuo 时间: 2013-6-28 16:44
最近我也在看,听到这个字,我也觉得别扭,我也怀疑到底是不是我错了。
氾 汜,到底是哪个字?
而且,个人觉得这位主讲有点太过偏向于献帝。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3-6-28 18:42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6-28 14:55 发表
这肯定是百家讲坛的那位搞错了。
范水镇,又名氾水镇,轮回再看看清楚,那是个“氾”字,而不是“汜”字。
汜,从水从巳,《说文解字》曰:汜,从水,巳声。《正韻》曰:汜,詳子切,音似。
而氾是 ...
确实是我看错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3-6-28 20:56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6-28 16:30 发表
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我想他不可能不知道郭si,却偏偏要读fan,自己总该找出足够(至少是自认为足够)的证据才成啊
这个,我查了查资料。
刻于清代的《后汉书集解》,其中郭汜就写做郭“氾”。见下图:
我又找了《三国志集解》(这个是1957年出版的),其中郭汜依然写作“氾”。见下图:
再找光绪版的《资治通鉴》,居然还是“氾”:
难道真的是郭氾不是郭汜?是我们都搞错了?于是我又去看了中华书局点校的《后汉书》,里面赫然是“汜”:
为什么清代刻本都是氾?而当代写作“汜”?
于是继续找更早的版本,终于找到了北宋刻递修本《后汉书》,里面也是“汜”:
至此可以证明,郭汜确实是si,而不是氾。至于为什么清代人都写作“氾”,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搞明白。
不过《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氾,音祀,又孚梵翻。“孚梵翻”的发音就是fan,难道说这是个多音字?可在《王力古汉语字典》和《康熙字典》中都没有提到啊。
百家讲坛那人估计是只看到清刻本中写作“氾”,就直接以为是氾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6-29 00:06 编辑 ]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13-6-28 21:13
三红真用功,清人避讳甚多,这么写没准是避讳啥啥的
作者:
平原相 时间: 2013-6-28 21:26
根据吴金华先生的意见当作“氾”
作者:
住持方丈 时间: 2013-6-28 21:42
满清鞑子懂得什么漢字. . .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3-6-28 21:48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13-6-28 21:13 发表
三红真用功,清人避讳甚多,这么写没准是避讳啥啥的
有道理,忽然想到《鹿鼎记》里的假书信‘欲斩白蛇而赋大风,愿吾侄纳圯下之履;思奋濠上而都应天,期吾侄取诚意之爵。’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3-6-28 22:04 标题: 回复 #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戏词里是读 fan,小时候一直没把它当回事(例如,“街亭”戏词里读 zhai-ting),看来清代果然普遍读 fan,长见识了。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3-6-28 22:33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3-6-29 10:12
原帖由 平原相 于 2013-6-28 21:26 发表
根据吴金华先生的意见当作“氾”
找到吴金华先生的文章看了,感觉很有道理。
吴金华先生认为应该是郭氾,读作fan,理由主要有三条:
1、《晋书·食货志》曰“李傕、郭氾自相攻伐”,中华书局点校本做“郭汜”,然而唐人何超的《晋书音义》注曰:“氾,音泛”。可知唐朝时,这个字是写作氾,读fan的。此外,《晋书·良吏传》中也有“郭氾”,
2、潘岳《西征赋》有“顾请旋於傕汎,既获许而中惕”之句。唐代李善注解曰:“卓将李傕、郭汎擅朝政。”这个证据是非常过硬的,第一,因为“汎”是“氾”的异体字,而“氾”可能误书为“汜”,但“汜”绝不可能误书为“汎”。第二,潘岳是晋人,和李、郭时代相去不远,他所说必然更加趋近于事实。
3、郭某小名郭阿多,而“氾”是泛滥,也有“多”的意思,而汜则和多字绝无相关。
综上所述,在唐代以及唐代以前,肯定是写作“郭氾”的,这毫无疑问也是他的本名。但之后在转抄过程中,“氾”字逐渐被讹为“汜”,于是就成了“郭汜”。但估计宋朝fan、si两种读音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胡三省注《通鉴》时,说“音祀,又孚梵翻”,把两种读音同时注了出来,虽然汜决无fan音。
清代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清代学者考据的结果,又都改成了氾,但在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时,因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刻本就是宋版,而宋版中赫然为汜,所以中华书局全部写为汜字,造成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郭汜的局面。
所以,这货严格说起来,应该是郭氾(fan),百家讲坛那货没有读错。只不过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读作汜(si)而已。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6-29 10:22 编辑 ]
作者:
平原相 时间: 2013-6-29 11:06
虽然百家讲坛已经沦为评书,有时候还是堪为一字之师……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3-6-29 11:40
汜水关都不认识,辛亏说的不是演义。。。。。
作者:
dakuni 时间: 2013-6-30 07:23
haha!
SB会找无数个理由来证明他不是SB。
同理
SB会找无数个理由来证明SB叫兽不是SB
作者:
dakuni 时间: 2013-6-30 07:25
百家讲坛就是叫兽狂吠。
哪个不服放马过来!
说你是叫兽是抬举你
其实你禽兽不如
作者:
bulesoler 时间: 2015-6-10 14:55
许多专家的确是出乎意料的白痴
作者:
qwe108 时间: 2015-7-18 09:38
虽然已经是很久的事了,但看到了,还是要为坛子里的坛友们这种精神点个赞。
作者:
西门飘烟 时间: 2015-7-18 11:12
这个真真是长见识了。
敬仰三红精神。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