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挂勾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青莎
时间:
2013-1-17 08:33
标题:
“挂勾子”
词话第五回,郓哥对武大郎说,“今日將這籃雪梨去尋西門大官,掛一小勾子,一地裡沒尋處。”
这番话承袭了《水浒》。《水浒》第二十五回郓哥对武大郎说:“我今日将这一篮雪梨,去寻西门大郎挂一小钩子,一地里没寻处。”第二十六回郓哥儿对武二郎说:“我从今年正月十三日,提得一篮儿雪梨,我去寻西门庆大郎挂一勾子。一地里没寻他处。”
只是水浒的“大郎”在词话中变成了“大官”,变化不大。
但崇祯本以后,好像就都没有这个“挂一小钩子”了。词话本中的一些很费解的俗谚语,崇祯本中都没有,可能是删掉了。想来当时人们对“挂一钩子”的意思也已经不甚了然了。
由于这是孤证,没有其他书证可以参考,人们只好根据上下文来解释。一个说法“揩点油”,是王利器先生《金瓶梅词典》第255页:“【挂钩子】意为敲一笔小竹杠,或者揩一点油。”王利器先生的《水浒全传校注》第1252页:“挂勾子,敲竹杠。《辍耕绿》卷十二《连枝秀》:陆宅之撰《连枝秀募缘疏》:‘不比寻常鉤子,曾经老大钳鎚。’朱有炖《诫斋乐府·曲江池》第一折白:‘钱,你也下一钩子。’《嘉庆东台县志》卷十五《方言》:‘置一物若一言於人,令猝不我释也曰钩。’”王先生引的书证,似乎不够贴切。还有一个说法是白维国先生的《金瓶梅词典》第189页,说是“兜揽主顾做买卖”。黄霖《金瓶梅大辞典》没有这个词条。
另一个解释则说是“比喻建立某种关系或联系。”这个解释显然是把“挂一勾子”跟现代的“挂上钩”挂上钩了。可是当代的“挂上钩”是否真来自明代的“挂一勾子”,也还缺乏点延续性,因为当代的说法也许是来自火车的“挂钩”。
我正在校释《飞跎全传》,里面也有“挂钩子”,这证明乾嘉间这个说法还保留在江淮官话中。可惜我不明其意,特地请教了高邮朱延庆先生,他提出是“说话会暗自损人、伤人”。但我觉得表示说话伤人的“挂钩子”,似乎来自俗语“舌尖上挂马蜂钩子”,与郓哥儿说的,似乎不是同一个来源。
所以这个俗语我还是不能明白其准确含义,就《水浒》、《金瓶梅》而言,王先生、白先生的说法好像都可以接受,郓哥儿是小本买卖,找大款西门庆推销一篮雪梨,只是为了赚点小钱,“揩油”也好,“开张”也好,差不多。胡竹安《水浒词典》解释为:“搭主顾,拉关系”,似乎也是拘泥于当代词汇“挂钩”了。因为郓哥儿当时是要找西门庆做成一笔现买现卖的生意,不是为长远利益而“拉关系”。
http://www.mqxs.com/thread-8848-1-1.html
[
本帖最后由 青莎 于 2013-1-17 08:38 编辑
]
作者:
南极
时间:
2013-1-17 09:16
有郓哥,有唐牛儿,蛮像的。
李逵做小牢子的时候也差不多,区别是有力气能打。
高俅发迹前也有些类似。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13-1-17 09:21
长沙方言里有一句“撒钩子”,是使绊子的意思,似乎不是同一个来源。。
作者:
南极
时间:
2013-1-17 09:29
雪梨 在当时说不定是高档货,买得起的人不多,所以满街找西门庆挂勾子,给钱不给钱慢慢来。像宋押司在卖汤药的王公那里吃汤药,西门庆在王婆那里喝酸梅汤都是很多次一直没给钱的,后来一次给,是不是这样就叫挂勾子?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