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問清朝官員的稱謂 [打印本页]

作者: tomhcf    时间: 2012-12-28 17:24     标题: 問清朝官員的稱謂

看辮子戲總督自稱"本院"是什麼"院"?巡撫相對應自稱什麼?
總督下屬尊其"制台",這"制"是什麼意思?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12-12-28 17:34

这个院应该是指“抚院”。
明 清 时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右佥都御史衔,故称。
但是一般是巡抚自称,总督自称本院有点奇怪。

制台 仅仅是对总督的敬称,类似的还有
抚台 - 巡抚
藩台 - 布政使
臬台 - 按察使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2-12-28 18:25

案:明代武宗皇帝曾自称总督军务。为避讳遂改总督为总制。故总督始有制台、制军之别称。后总督之称复用,制台等称亦沿用不废。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2-12-28 18:28

总督的正式名称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地事务,有的还加提督军事

总督官署称:某某总督部院,民间或称“辕门”而非影视作品中的总督府,如:两广总督部院、两江辕门。部即兵部;院即都察院。总督的自称与部、院堂官相同,择一而称:本部堂或本院。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2-12-28 18:36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某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2-12-29 10:02

清代总督一般照例加个兵部尚书衔,可以称本部堂,如果另加右都御使也可自称本院,不过很少这样自称的。别人可尊称制军、制台。巡抚可自称本院,尊称抚台、抚军、中丞。
制应该是节制的意思。。。。。。
作者: segotep    时间: 2013-1-1 17:43

正解~~~·
作者: 大将张辽    时间: 2013-1-2 10:26

总督与巡抚都应该算中央大员么。那地方最高长官应该是知府了吧。
啥时候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的呢?按官制,是不是知府才应该是封疆大吏啊?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3-1-2 10:50

总督和巡抚为常设官后就不算中央干部了。。。。。。
知府之上还有道员。。。。。。
明清时才准确的称为封疆大吏。。。。。。
知府也就是个市长,哪里轮的上封疆。。。。。
作者: 大将张辽    时间: 2013-1-2 10:59

常设之后,总督巡抚还实占兵部尚书侍郎的名额么?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3-1-2 11:04



QUOTE:
原帖由 大将张辽 于 2013-1-2 10:26 发表
总督与巡抚都应该算中央大员么。那地方最高长官应该是知府了吧。
啥时候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的呢?按官制,是不是知府才应该是封疆大吏啊?

地方最高长官是三司衙门吧,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对应省政府、省高院(兼省公安厅)、省军区

《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

满清将督抚这一临时性差遣正规化,常态化的,尤其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地方汉族官员开始组建地方军队,这才有实质上的封疆大吏的出现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1-2 11:26 编辑 ]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3-1-2 11:15



QUOTE:
原帖由 大将张辽 于 2013-1-2 10:59 发表
常设之后,总督巡抚还实占兵部尚书侍郎的名额么?

正是总督巡抚常设之后,加衔才成常例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规定,除授为尚书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外,其余各省总督,俱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1-2 11:19 编辑 ]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13-1-2 11:33



QUOTE:
原帖由 大将张辽 于 2013-1-2 10:59 发表
常设之后,总督巡抚还实占兵部尚书侍郎的名额么?

问题有点问题。。。。。
不是常设官之时,未必是兵部尚书侍郎的名衔,明时佥都御史等等都可以作为一方巡抚。。。。
常设之后,基本是要占名额了,因为不占搞不过副手们。。。。。。
清代一省三大宪,除抚军外,藩台和臬台一个从二一个正三。。。。。。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13-1-2 13:16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3-1-2 11:04 发表

地方最高长官是三司衙门吧,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对应省政府、省高院(兼省公安厅)、省军区

《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

这是明朝,清朝的三司去掉了都指挥使司,换成了学政。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