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选车关于油耗不得不说的事。。。 [打印本页]

作者: arkemiz    时间: 2012-3-25 00:07     标题: 选车关于油耗不得不说的事。。。

看了这个帖子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47207-1-1.html
才发现对于油耗大家有很多误区

油耗与车系

对于油耗首先大家有一个固有印象 日本车省油 德国车费油 美国车更费油

这个说法到现在来说 只能说是大致成立

后来德国车厂请了网络水军 于是这个说法变成了日本车车轻省油 言下之意很明显 日本车不安全

如果说前一个说法是大致成立 后面的就是大致不成立了

很简单 对比德国车的典型2012款迈腾/2011款帕萨特和2012款凯美瑞的对比 以最低配车型来说 迈腾是1470kg 凯美瑞也是1470kg 帕萨特要轻一点 只有1435kg 即使是2012款的雅阁手动款 也有1450kg 因此 双方的车重对比完全在同一个区间

至于对于车重对于安全性的影响的认知 相信也有很大的误区 这贴主要说油耗 就按下不表

那么为什么德系车的油耗会比日系车的油耗高呢?

这个跟两国的造车理念有关 德国幅员辽阔人口较少 工业化较早 国内的公路质量相当好 汽车设计之初是为了高速行驶 日本地形狭长 人口密度大 且城市道路居多 因此设计的车速不高

在变速器档位相同的情况下 车速越高转速越高 转速越高喷油的次数越多 因此也就越耗油 德国车厂的发动机都是高转速取向 因此城市驾驶中低速扭矩匮乏 必须踩到高转速才能获得理想的动力 油耗自然就高

日本车则相反 他们对高转速下发动机的表现不那么在意 反而宁可牺牲高转速的表现也要放大低速扭矩 因此在城市中低速状态下 通过保持低转速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动力 油耗也可以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但是这个道理仅限于城市使用

一旦上了高速 转速马上上升 等速巡航的速度基本也在3000转左右 这时候日本车高速动力匮乏的缺点就体现出来了 反而需要更高的转速来提升有限的动力 这时候日本车的油耗就与德国车相当 甚至更高

不过这个道理到了今天已经不那么正确了 随着增压发动机的普及 在低转速状态下也能获得充足的扭矩 因此德国车和日本车油耗的差别已经不那么明显 不过物理定律是无法改变的 - 机械效率一定的情况下 动力越强则油耗越高


先写到这里 下次继续
影响油耗的因素
油耗对选车的影响
作者: 天霜寒    时间: 2012-3-25 00:36

本人只骑电瓶车,没想到也受波及,煤气价格徒增20%!我靠!
作者: 马岱    时间: 2012-3-25 08:29

这跟国情有关,德国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注重高速性能和安全性。美国一向油价低,不太注重油耗。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对进口依赖程度高,精打细算是一贯的思路,不仅体现在汽车上,其他领域也如此。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2-3-26 13:17

德国涡轮增压的车挺省油的,不过听人说这涡轮要几年一换,价格相当昂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2-3-26 13:22

那搞毛啊,省油的钱不全搭里面了,沽名钓誉啊
作者: 林冲    时间: 2012-3-26 13:34



QUOTE:
德国幅员辽阔人口较少


作者: XM8    时间: 2012-3-26 21:36

涡轮增压麻烦的地方不在换涡轮,而在保养费贵一倍.
作者: arkemiz    时间: 2012-3-26 23:13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12-3-26 13:34 发表

相对于日本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2-3-27 01:18



QUOTE: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2-3-26 13:17 发表
德国涡轮增压的车挺省油的,不过听人说这涡轮要几年一换,价格相当昂贵

一方面涡轮更换花钱,一方面保养开销也大,必须使用一定品质以上的机油。涡轮增压本身已经超出了家庭使用范畴,多少有点娱乐运动性质,买这个就要做点额外开销的预算。我当年买车也考虑过涡轮增加,就是因为潜在的开销大而放弃了。不过话说回来,试车的时候开得那个爽啊......
作者: arkemiz    时间: 2012-3-27 21:40     标题: 继续

影响油耗的因素

大致说起来是如下几个 发动机排量  发动机特有技术  变速箱档位数  变速箱速比  整车匹配  车重  路况 平均车速  载重  最后最重要的  驾驶风格

发动机排量
最直观也是最误导的一个  撇开涡轮增压这种变态技术不谈(在发动机特有技术里面谈) 即使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对比  2.0的车也不一定比3.0耗油

排量就是发动机的排气量  发动机工作就跟人吃饭拉屎一样  喝多少油就排多少气  因此同品牌之内进行比较  或者同样的车系进行比较  大排量的车更耗油

然而不同品牌厂家的发动机因为设计取向 技术储备的不同  导致了它们有不同的机械效率  也就是说  机械效率高的车型 在消耗相等质量燃油的情况下  能够跑得更远一些  



发动机特有技术
简单来说发动机本身存在一个效率的瓶颈  工程师有鉴于此 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外挂式系统来提升效率  这些技术严格来说不是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可以任意安装或者反安装  比如三菱的4B11发动机  带涡轮和不带涡轮的版本同时引入国内销售

发动机技术大约分为增压技术和气门技术两大类

增压技术分为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  虽然机械原理不同  目的都是增加空气的压缩比例来提升效率  但是涡轮本身需要动力驱动  比如说机械增压  就需要用曲轴来带动增压气转动  涡轮增压的原理比较复杂  不过  它们的共同点是  都要比同排练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费油  当然获得动力也越大  

气门技术包括了气门正时  气门升程  还有连接气门的进气歧管技术  在这当中  只有气门正时是省油的  现在已经是很普及的技术  在丰田宣传vvt-i(一种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时  同时代的大众早就将此技术普及到了旗下的发动机上  似乎德国人并不屑于宣传这一技术  至于这技术对改善油耗的帮助  04款马自达6 2.3升自动挡的综合油耗是8.5升每百公里  取消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同款发动机  装配在蒙迪欧致胜上综合油耗是10.1升  虽然当中不乏车重的缘故   但是气门正时技术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气门升程可变和进气歧管可变的技术主要用于提升某个特定转速下的动力  具有改善动力的作用  但对于油耗表现没有本质提升



变速箱档位数
档位越多越省油 这也是一个传统意见  当中也有很多误区  后面的部分会说到  现在说为什么档位越多越省油

我们知道发动机是靠曲轴旋转带动连杆做功  旋转的速度越大  做的功越多  更能将汽车的速度提升  也就是说  转速和车速是有直接关系的  但是发动机的转速并不代表终端车轮轴的转速  变速箱因此承担将发动机旋转做的功“翻译”为终端车轮轴的转速

多个档位的存在  就产生了将某个相同的发动机转速“翻译”为不同的终端车轴的转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  在多档位的帮助下  不需要达到很高的转速也能保持车速在较快的范围内   因此档位越多   越能将发动机保持在一定的转速内来省油



变速器的速比
速比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的关系  不同的变速箱速比不一样  于是乎在相同的车速相同的档位之下 发动机转速还是可能不一样   比如说2011款蒙迪欧致胜和2012款迈腾的对比  同样是6DT的变速箱  在120km/h的巡航条件下  迈腾的转速是2200rpm 蒙迪欧的是2500rpm  也就是说蒙迪欧要更耗油一些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  即使搭载了相同参数的变速箱  还是会因为各个发动机速比设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CVT无极变速发动机没有速比  很多人认为无极变速器省油  无极变速确实能达到接近手动换挡的效率  也就是说将发动机动力的损失最小化  然而在传统自动变速箱档位越来越多  双离合变速箱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无极变速已经没有多大优势   相反无极变速箱因为先天结构不足面临着许多问题  有一些直接制肘的动力的发挥  更何况   测试证明  双离合变速箱的效率已经超过了手动变速箱  也就是说双离合变速箱要更加省油

个人意见在变速箱的选择上 首选双离合  其次传统AT自动变速箱  再次CVT


整车匹配
这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  甚至老司机也不一定能在日常驾驶中感受出来  只有在反复的测试中才能得出细致的对比结果  但是整车匹配却是影响油耗的重要一环  而整车匹配的好坏也能从油耗表现中一窥端倪

整车匹配实际上就是发动机与变速器的配合程度  好比一个人来说  发动机就是提供能量的心脏   变速箱则是指导如何使用这能量的大脑  底盘和轮胎是腿和脚   一个空有强健的心脏却不知如何利用的人  难以成为一个好的运动员  车也是如此  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也同样包括了与驾驶员的交流   如何理解驾驶员的真实意图也对油耗有影响

哪一款车整车匹配做得好  这是一个很见仁见智的问题   因为驾驶员的驾驶风格与车型的设计取向难以完全符合  让一个中年妇女驾驶超级跑车  她也会觉得这车做的太激进  原则上而言  大品牌车厂具有丰富的造车经验   对待新车型的测试也更加明显  相反地来说  韩系车虽然近几年在发动机开发上颇有建树  变速箱也是世界主流  但是油耗高性能差的问题一直存在   归根结底一是底盘调校  二就是动力总成的匹配问题  另外  丰田旗下大量装配的4AT变速箱  在城市路况的油耗表现上要比通用科鲁兹/英朗的6T40六速变速箱油耗表现更好

车重
这个是没什么争议也没什么误区的  其实将人从A点传送到B点需要的能量很少  油耗的90%以上都用来将汽车从A点运送到B点了  每年的极限油耗测试   参赛组将车重降低到约70公斤  也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重量  这时候一升油可以跑大约900公里

然而车轻也有一些坏处  不安全和操控差等   因为本篇主要写影响油耗的因素  这部分留到下篇



平均车速
上一贴已经说过  平均车速通过变速箱与转速挂钩  转速太高  喷油嘴喷油就更频繁  油耗就更高  转速太低  喷油量不足  燃油不能充分燃烧而导致积碳  积碳导致机械效率下降  因此油耗也会升高  因此  在发动机养护和油耗控制的前提下去一个平衡  最佳的转速应该是1500 - 2000 转之间

厂家宣称的油耗通常比真实油耗低很多  就是因为它们采用了所谓“等速油耗”的概念 也就是在保持一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的油耗  这一概念也是利用了发动机在1500-2000转之间最省油的道理  以2.0排量/4速变速箱为例  最省油的时速大约在90km/h  



路况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跟平均车速直接相关  在无车的高速公路上保持匀速巡航得到的油耗数最低  而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时候油耗最高   厂家/工信部公布的油耗通常会基于某些路况的综合考量   但并不一定是各个车主用车时的路况   事实证明  对于2.5排量以下车型而言  真实城市油耗要比工信部油耗高出1 - 2升


载重
这个实际上跟车重是一样的   满载的油耗要高于空载


驾驶风格
这个是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最可控的因素   老师傅都会说  一脚油门再一脚刹车的驾驶方式是不对的   原因就是增加机械系统负担的同时增加油耗   汽车在急加速的时候会增大喷油量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这时的机械效率会下降  而急减速之后常常伴随着的又是另一次急加速  长此下来   油耗升高就在所难免了

曾经有人证实   驾驶宝马1系M(3.0T发动机,手动挡)时最低油耗可以达到百公里9升  这还是综合使用的结果 ——  几乎是普通1.6L车型的正常油耗  由此可以看到温柔驾驶对油耗的巨大影响所在
作者: 老实和尚    时间: 2012-4-3 22:05

楼主快更新
作者: a741    时间: 2012-4-5 14:13

求 后续跟新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2-4-5 14:30     标题: 回复 #5 KYOKO 的帖子

一辆车平均至少跑 20 万公里吧?粗算每 100 公里 10 升油的话(旁白:不能总按照 100 公里 7 升的高速耗油量来计算啊!),20 万公里就要 20000 升油。按照每升油 10 元来计算的话(旁白:买新车的话,未来耗油均价应该远高于 10 元一升),那么这就是 20 万元了。怎么样?一辆车钱出来了吧?

这个道理是当初被忽悠买混合动力车的时候人家给我讲的,我回家拿到石油期货模型上一算,发现最后省的钱比 20 万只多不少。
作者: arkemiz    时间: 2012-4-5 17:57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2-4-5 14:30 发表
一辆车平均至少跑 20 万公里吧?粗算每 100 公里 10 升油的话(旁白:不能总按照 100 公里 7 升的高速耗油量来计算啊!),20 万公里就要 20000 升油。按照每升油 10 元来计算的话(旁白:买新车的话,未来耗油均价应该远高于 10 元一升),那么这就是 20 万元了。怎么样?一辆车钱出来了吧?

这个道理是当初被忽悠买混合动力车的时候人家给我讲的,我回家拿到石油期货模型上一算,发现最后省的钱比 20 万只多不少。

这确实是忽悠……混合动力又不是纯电动   你汽油车百公里耗10升   以普锐斯或者思域hybrid这种弱混来说   百公里至少5升吧
这样下来20万就缩水成10万了   目前混动车比汽油车还是贵不少  比如2009款思域  汽油版13-18万  混动版26万 (当然现在混动车变便宜是趋势  雷克萨斯的CT200h就不贵)   车钱就赔掉了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混合动力不能通过驾驶风格来省油  比如说  汽油车百公里10升油吧   温柔开能开到7-8升  混合动力是通过发动机给电机充电  这部分的效率是钉死的  再怎么温柔开  5个油还是5个油   至少不会低于4个油

接上第二点还有一个动力问题   当我需要动力的时候   轰一脚油门   瞬时油耗百公里20升  提速就上去了  混动车虽然一直都很省  但也一直都很肉

总的来说  开混动车要满足的条件:首先要是城市  没什么机会急加速  还要够拥堵  因为汽车启/停时会关闭发动机纯电机工作  混动省油的大头就来自这里   学物理都知道启动要克服静摩擦   这一脚油门是耗油最多的   最后心态要好  要环保就得忍住人家加塞/超车

当然你如果买奔驰S400H或者雷克萨斯GS450h这种纯面子混动车  果断当我没说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2-4-6 02:26     标题: 回复 #13 颖颖 的帖子

现在从我看到的口碑看,混合动力车省油效果没有宣传中那么明显。如果暂不考虑车本身的成本问题(刚出现时价格偏高,普及后会下降),我倒是更想看看纯电动车能搞到什么地步。Nissan Leaf现在美国已经不算太罕见了。

听说过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好于Leaf,不知道确切与否。整体而言国内变速箱技术还不是很强,而电动车正好把这个绕了过去。Volvo好像出了一款可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之间切换的车?哪位听说过能给点介绍。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2-4-6 02:27 编辑 ]
作者: XM8    时间: 2012-4-6 12:29

去烧天然气吧
作者: arkemiz    时间: 2012-4-6 14:35     标题: 回复 #16 XM8 的帖子

天然气汽车这个东西   减排上确实很不错   干净无污染   但是节能与否  恐怕还要另说  首先天然气汽车因为压缩比较低动力会下降  这跟混动车是同一个问题   如果要动力去狠操  油耗还是会上来   

第二点   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天然气汽车必须在尾箱携带一个天然气气瓶  这个东西很重  加在车上面比普通汽油车重很多   之前说车重对油耗是很大的影响   因此油耗还是高

再有  关心油耗无非是关心用车成本问题  事实证明   天然气汽车由于CNG燃油特性  对发动机损耗大于汽油车   后期的保养和维修的费用要大大增加   我了解过本地很多天然气出租车驾驶员  他们说当初为了省用车成本才投奔天然气   结果发现比起开汽油车是在省不了多少


说到底  节能减排这个概念  实际上是两个冲突的方面   节能讲的是效率   减排讲的是环保   柴油车节能却不环保   天然气环保却不节能   这就是当前能源工业的主要问题所在

[ 本帖最后由 arkemiz 于 2012-4-6 14:42 编辑 ]
作者: arkemiz    时间: 2012-4-6 14:41     标题: 回复 #15 当阳侯杜元凯 的帖子

电动车目前的瓶颈有自身技术的的也有大环境的  自身技术瓶颈在于电池的容量还很弱 但重量却很难降下来   比亚迪的E6  光是电池就达到600公斤   几乎是1/3的车重   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充电难

英国那种独门独户独立车库的地方可以搞家庭充电  在中国动辄高楼大厦住宅小区  在小区车库装充电口   要装几个才够?  早上充电都要排长队

日产的leaf   很环保   同样很花钱   那个电池连日产自己都说不清楚多久要换


至于你说那沃尔沃  没有什么了解   以后有了消息再说
作者: 老实和尚    时间: 2012-4-6 21:45



QUOTE: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2-3-27 01:18 发表



一方面涡轮更换花钱,一方面保养开销也大,必须使用一定品质以上的机油。涡轮增压本身已经超出了家庭使用范畴,多少有点娱乐运动性质,买这个就要做点额外开销的预算。我当年买车也考虑过涡轮增加,就是因为潜在的开销大而放弃了。不过话说回来,试车的时候开得那个爽啊......

还是说回常规车吧。昊睿1.8T和天籁2.3比起来,前者提速感爽得不是一星半点。买得起T还是带T的过瘾。我估摸着保养费和省下的油钱估计差不多。

昊睿1.8T在10左右,天籁2.3必须12以上。百公里就算节省15块,就算5000公里保养,保养一次贵750以下都是合算的。毕竟开起来是真爽。
作者: flybear    时间: 2012-4-14 22:30

工业产品,尤其是低端民用产品设计无非取舍而已,大家技术都差不多,在同一个价格档次上,某一方面性能突出必然导致其它性能不足。
消费者关键要知道你最在乎哪方面性能
作者: lhctjc    时间: 2012-4-14 22:46

理性求证,非常好贴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