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烂书箱里的东周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5 12:59

一、开始篇

湘江子龙来到轩辕,不想被人叫成了箱子,  ,唉,这个箱子既不是吹箫过海的韩湘子,也不是装金载宝的百宝箱,不过是口旧书箱,装了几本古书和一大堆牢骚。又经不起两位美眉版主软磨硬泡狂敲乱打,终于成了个烂书箱,不免要将那几本书拿出来晒晒,由于年长日久,自然有些酸臭。好在轩辕古典高手如云,上有煮酒公,金刚伯等高人帮忙拾掇着,下有菜刀,弓骑,250帮忙掺和着,更兼两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心较比干多一窍识比班昭胜三分的两位斑竹镇守着,想来也出不了什么纰漏。
   因此决定开晒,先晒晒《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那个时代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强”!最佳的创意来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后,他裂土封侯,举凡亲朋戚友七大姑八大姨,功臣劳将跟班的跑腿的,人手一块地,而且权力充分下放,国事全部自理。几百年后,中央权威日渐沦丧,亲戚关系日渐疏远,于是不免大家互相争斗,兼并纵横。要在这么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生存,自然人人都得备两把刷子,所以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也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
  中国有两大圣人,文圣人孔老二,武圣人关老二。孔子订春秋,关公读春秋。两人都与这个时代有了联系。这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中国的思想和文化正是在那个时期走向了成熟,辉煌。
  可惜的是那时侯没有电脑,不能存盘。甚至连轻便一点的纸笔都没有。再加上当时新闻管制,所以关于那个时代的记录,古人过于简洁,甚至晦涩。多少年后甚至有个词叫做“春秋笔法”来形容他们的隐隐藏藏的正史。
  幸好到了明朝,有出现了位东周粉丝冯梦龙,他花了老大个劲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他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
  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但是他没能入选四大名著的原因是一是因为故事跨度太长情节太多,二是因为他大部分属于摘抄,对细节没有进行深刻的描述。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转贴是没有精华的。
  以后的日子里,箱子将和大家重批东周,希望也能与时共进。
  以《东周列国志》的开头,做这个开篇的结尾和这一系列的开端: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5 13:10

箱子终于开始晒书啦,你那几本书早该拿出来啦,再藏着掖着的就烂啦。

快写~~等着看ING~~~你东周不好好写~~~我就不发《天界》~~哼哼~~~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6 09:36

女人真是可怕……  
东周的封建承认了贵族的财产私有,树立起君主和贵族的二元社会,可惜终于在郡县制度的洪涛之中,在政教合一的思想中,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口号中崩溃,由此开始了中央集权、天下帝王独大、一人主宰万民命运的千年王国。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6 09:39

希望子龙重点谈一谈叔梁纥先生和颜征在女士在尼丘发生的故事,文字可以直白一些。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6 11:52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4-08-06, 9:39:55发表
希望子龙重点谈一谈叔梁纥先生和颜征在女士在尼丘发生的故事,文字可以直白一些。  

行了,我昨天刚在群里说孔夫子也是一“野生动物”,差点被砖头砸死,    ,不过写还是要写的喔!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6 11:54

我没砸啊~~~~你爱说什么说什么~~~不过要~~~快说~~~~
作者: 冷冰冰    时间: 2004-8-6 12:03

砖头都已经准备好了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4-8-6 12:13

东周未入选的最大的原因我觉得并非是因为转贴,人家罗贯中同志一样也是转贴,只不过改了一下序列,加了一些故事,照样高高地位列四大,谁让人家出手得早。可后来学的,要是连祖师爷那一套就没学全,加精可是要招人非议的  
罗贯中可以把事件张冠李戴,来凸显某人的性格,而冯梦龙只能完全的抄书,人物依然是古书中的人物,从普及而言是相当好的作品,可是作为小说,基本的要素人物性格和故事矛盾,未免就要差一点了。

  说起来冯老先生对于改编一向是很热衷的,使他闻名于世的几部作品,基本都是改编而非原创。不过三言和平妖在前人基础修改以后阅读性大大增强,半原创的东周反而有些乏味,也算一绝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4-8-6 17:26

有我等盯着,烂箱子别想蒙混过关。
作者: wndblack    时间: 2004-8-7 12:36

我从文章开头看出了马跑得特别的快
作者: kesin    时间: 2004-8-7 13:37

《天界》一口气看完看的头晕晕,这回没错过箱子的这篇真好,可以慢慢消化了。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8 01:32

二、褒姒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是由男人们写的,红颜祸水是男人们一以贯之的热门话题。这在今天当然我们知道了原因~~荷尔蒙问题嘛 。而当时的他们是不明所以的,一个个的饱学鸿儒一讲起这些,人人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于是五千年来列为祸水的女子实在不在少数。浣纱的西施,拜月的貂禅,醉酒的玉环,掌舞的飞燕,这些绝色还都算是人间女子,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东周列国志》中第一回就出现了的女子——褒姒,却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一位妖异!
马上就有人举报,“妲己据说是狐狸精,”这倒没错,问题是写妲己这个美眉是狐狸的是<封神榜>,一本本来就是装神弄鬼的书,权威性上显然不能和写褒姒这个故事的书相提并论,东周这个故事是转贴自《史记。周本记》,天,一向以治史严谨,笔下无私著称的太史公居然写出了中国史上第一部,也是第一流的荒诞派小说,这实在让箱子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褒姒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名字,那时侯的人们大都还只有氏族的姓氏,真正有名有姓只有那些大腕,周朝的氏姓是姬,(我们随后就会看到很多姓姬的同志,)而夏朝的国姓就是这个姒。褒则是地名,褒国,在今天的陕西勉县,这种以地名做名字的做法,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在刚刚开始有名姓的时候都很常见,只不过我们没有出现什么龟井,田中这样土气的东东罢了。当褒姒被周王看上也成为大腕的时候,人们是根据她是夏人的后裔,而且来自褒国,才给她取了这么个称呼。这个姒,念“四”,可能很多人都会念错这个字,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很出奇贴切的字,褒姒,就是饱死,的的确确,这位美眉的故事只能用吃饱了撑着了来形容。
第一个撑着的人是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某天这位老大正在殿上看歌舞,忽然来了两条龙,自称是褒国的先君。而这位后来与商纣齐名的暴君那天居然心情也不坏,叫来了太史,那个时代的国家供养的算命先生。三算两算,无论是杀,还是赶,或留都不吉利,吉利的是要拿一锦匣当痰盂让那两龙吐口唾沫。真邪门。但,你还别说,这两龙吐完了就扬长而去,还真没啥事,那锦盒就一直留了一千多年直到出现第二个吃饱了撑着的。
这个人就是周厉王,后来死于民乱的另一暴君。这天杀人有暇,非要打开那匣子看看,一打开,那唾沫,那时叫龙诞。不但没蒸发,还流得满地都是。厉王慌了手脚,想了个以邪制邪的办法,找了一群美女跳了场脱衣舞,结果那堆东东忽然象《终结者》里那个液态人一样化作了个“玄鼋”(鳖,也就是王八),跑入后宫不见了。一个年轻的宫女劈面遇见了这只玄鼋,像所有圣人的母亲一样,心中感应,若有所动,长到出嫁的年龄就奇怪地怀了孕,因此被囚禁。这一胎怀了四十年,直到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在位的时候,才生下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婴。因为是“无夫而生子”,生得又旷日持久,恐惧之下,周宣王的王后把这个女婴随便扔到了水里。
周宣王是第三个无聊的人,那阵子刚在战事中受了点挫折,心情郁闷,忽然听到外面小孩唱着一首流行歌曲:“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太阳就要落下。桑木做成强弓,细草编成箭袋,周王国不再存在(柏杨译文)。周宣王听到后很是不爽,立刻下了个不准贩卖“檿弧箕服”的禁令。谁知事情就有这么凑巧,有一对夫妇正在贩卖这两件东西,周宣王派人把他们抓起来,杀了那女的,那男的连夜逃亡,途中,恰巧在水边看见那个三天都没死的女婴。他把她带上,又恰好逃到了褒国,在那里把她养大,年方十四,身材长成,那是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
第四个吃饱了的人出现了,周宣王死后,他儿子宫涅即位,称周幽王。这位老大好色就实在是太离谱。国丧期间就开始泡妞,执政后更是到处搜罗美女,褒姒就在这时候被选入了后宫。
人怎么可能去和妖争宠,褒姒轻而易举的就俘获了周幽王。
一直都说笑容是一个女人征服男人的最强武器,褒姒却似乎根本用不着,因为她压根就没有笑过。
很难想象一个从不带笑容的女人可以让一个阅尽春色的大王爱到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这般肉麻的地步,或者是因为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妖女的原因吧。
这么个荒诞的故事!如果司马迁同学是今天电影学院的编剧的话,这篇故事一定让他及不了格。
但是如果不讲这个故事,我们就真的不知道怎么样去理解下一篇~~~烽火戏诸侯。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过龙种已伏殃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8 09:29

中国颇多这种感应产子的传说,后稷也是姜嫄踏巨人足印而生,足和褒姒并称东方之雌雄耶稣。  至于太史公,这家伙很喜欢记载一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嫪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也绝对是瞎掰,某家实在不信有人这么强,当然,冰冰和江湖在上,这个咱们以后讨论。  太史公在《史记》里写了这些荒诞不经的文章,才使得《史记》更加丰满,后来的史家就很沉闷无趣了。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8 09:32

这位老大好色就实在是太离谱。国丧期间就开始泡妞,执政后更是到处搜罗美女,褒姒就在这时候被选入了后宫。

先秦那帮好色君主之中,国丧泡妞实在不算什么,纳儿媳、娶父妃、抢他人妻子,哪个不比这个功力高深?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8 10:31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4-08-08, 9:32:10发表
这位老大好色就实在是太离谱。国丧期间就开始泡妞,执政后更是到处搜罗美女,褒姒就在这时候被选入了后宫。

先秦那帮好色君主之中,国丧泡妞实在不算什么,纳儿媳、娶父妃、抢他人妻子,哪个不比这个功力高深?

先秦好色的的确很多,但这位宫涅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位,我们下篇就会讲。但今天也可看出些来。什么叫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啊,2000年进步后的今天,凡夫俗子如我们者,恐怕也没人能做到这样啊!何况他一这么有影响的 领导!!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8 16:32

我一直在想褒姒为什么不笑,不仅不笑,好像也没哭过,总之是面无表情的那种,我老爹是学医的,说可能是面部神经有问题,烽火戏诸侯时正好肌肉抽搐了一下,被人当成是笑,说的好煞风景。
记得她还有个爱好,就是听撕裂绸缎的声音,也许奇人本应多异事,非我常人可解了吧~~~~`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9 13:11

三、烽火戏诸侯

挺新的一个笑话;大连庆祝建市600年搞了个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几个同在大连读书的同学一起去看,其中一位大连籍的十分兴奋,脱口问身边的一位同学道:“真是太令人激动了,你们那也有600年庆典吗?你们准备搞什么?”这一位憋了个半天,来了一句:“我们搞得可没这么热闹,西安600年的时候,好象就搞了个烽火戏诸侯吧。”众人皆倒。
呵呵,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这台史无前例的文艺晚会已是妇孺皆知了,前因后果自然不劳箱子鳌叙,我们总的来评价下:
编剧,虢(念国)石甫,虽然是人人皆可鄙视的一大奸角,但就这个剧本,还是蛮有创意的。几千年后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狼来了”的故事,显然就是它的简写版。
导演,周幽王宫涅,应当说是尽心尽力的,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光电传输”设施——烽火台,调集了周遭诸国倾国之众,其制片费用,虽然没有可比的GDP数据,但想来也绝不是今天任何一部好来坞巨制所能比肩的,更不用说一般般的庆典晚会了。
演员,由于导演的出色安排,各诸侯尽蒙在了鼓里,其开始的忙乱一锅粥,事后的气不打一处,完全都演得十分自然,十分到位。
效果当然也达到了,观众褒姒最终还是笑了。
只是,演员们因为受到了愚弄,而且没拿到该得的报酬而怨声载道。
民众们也因非但看不到演出,还要饱受战火之苦,对这晚会骂不绝口。
最终的结局,编剧,身死名裂:导演,国破家亡;而观众,则带着红颜祸水的骂名香魂杳杳。。。。。。
我们别用司马迁同学的有色眼镜来看,褒姒为什么不笑呢?
她出身贫寒,但锦衣玉食间,她居然不笑;
她幼小失怙,但万千宠爱间,她仍不笑。
朝堂上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歌舞进觞时,她全无悦色。
众马屁高手们在她面前装鬼搞怪,假诙谐,真滑稽,她无动于衷。
也许在她心中,功名富贵不过如她爱撕的彩缯,不足一乐。
所以事关帝国命运的烽火,在褒姒眼里,不过与娱乐晚会上的一柱烟火相仿佛。看到诸侯们劳累、困惑继而愤怒的表情,看到山下万马奔腾、人仰马翻却无功而返的场景,她不过是当作了一场游戏。所以她也真的抚掌大笑,因为她只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可爱女孩儿而已。而把祸国殃民的罪名这样扣在她头上,是不是太过沉重了些?
再看幽王宫涅,诚然他是个好色的昏君,但他对褒姒的真心却似乎毫无疑问。
褒姒进宫后,他万般宠爱,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肉麻当有趣,忘形乎所以。
褒姒生子伯服,他违逆天意和历史习惯,废掉太子。不惜为覆亡种下祸根。
褒姒爱听撕衣裂帛的先锋派流行音乐,他就拿来大批大批的丝绸让她撕。
褒姒不爱笑,他悬赏千金,求人让她一笑。虽然这不是一千两金子,是指一千两黄铜,但在冶金不发达的那时,这份奖金决不比今天的一百万少多少。
最终,他导演了烽火戏诸侯。。。。。。
一边在长生殿和杨玉环海誓山盟,一边和梅妃暗通款曲的唐玄宗,我们为他写下了《长恨歌》。
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我们写进了《红楼梦》。
然而我们并没有为他们写下些什么。
常常问自己:
如果你是幽王,你可会为心爱的女子,不惜千金,但求一笑?
如果你是幽王,你可会为心爱的女子,不要江山社稷,但求她一展欢颜?
如果你是幽王,你可会为心爱的女子,甘负千古骂名,但求她片刻嫣然?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人生没有假设,
爱情也一样。
最后一个如果,也是最可能的如果,
如果有一天我能登上郦山烽火台,我将会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9 13:32

本来是想踢场子来的,看到箱子写得好认真好辛苦的样子,江湖不免动了恻隐之心,把脚收了回去。  

也许,下面会有很多人来踢的,江湖省下这一脚的力气,录一首词与大家共赏。

金人捧露盘  明 冒辟疆
引离杯,歌离怨,诉离情,是谁谱掠水鸿惊。秋娘金缕,曲终人散数峰青。悠悠不向谢桥去,梦绕燕京。春空近,杯空满,琴空妙,月空明。
怕兰苑,人去尘生。江南冬暮,怅年年雪冷风清,故人天际,问谁来同慰飘零。

[梦幻情缘,伤心情劫,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间,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柳叶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空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9 19:52

偶好俗人,偶看不懂糨糊的。
作者: 真定赵云    时间: 2004-8-9 20:33

褒姒为什么不笑呢?因为她面部神经痉挛  
引语比较搞笑的说
顺便问一句:各位都是中文、历史毕业的?
作者: 雪国    时间: 2004-8-9 22:00

晚唐的诗诗意很好,虽然颇有危险性:

“梁王司马非孙武,得免宫中斩美人”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4-8-10 08:26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8-08, 16:32:56发表
我一直在想褒姒为什么不笑,不仅不笑,好像也没哭过。

抑或心丧若死?好好的一个美人,居然被那种男人霸占,高兴得起来才怪。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4-8-10 08:28



QUOTE:
原帖由wndblack于2004-08-07, 12:36:18发表
我从文章开头看出了马跑得特别的快

9494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10 08:33

咳,咳,不是说故事吗,怎么箱子最后来了段爱情颂?  
姬宫涅固然宠爱褒姒,却毋庸上升到如此高度,只是因为先秦人口基数小,美人这种特殊资源比较珍稀罢了,因此绝色少有被弃之时。楚王慕息妫之貌,灭息国,纳息妫,息妫一生也是不笑不语,这种家国之痛,或者她和褒姒是知己罢。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4-8-10 08:57

写到新台才好玩呢!哈哈哈。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4-8-10 09:05

桃花夫人的形象比褒姒丰满多了。幸好箱子来了段抒情,不然我肯定会踩他只会抄书。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10 09:30

骂息妫的似乎比骂褒姒的多,不知道为什么?  
PS:箱子这篇没用字的帖子图标,和前两篇不一致,忒难看。
作者: 建威中郎将    时间: 2004-8-10 09:47

中国男人和西方男人的区别就在于,中国男人总是牺牲女人来推卸战争责任,而西方男人为了保卫女人却不惜发动战争,前者如褒姒,如妲己,如玉环冯小怜,如我们常说的红颜祸水们,而后者如特洛伊
作者: kesin    时间: 2004-8-10 09:54

中国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阿。
箱子这个系列还是放在一个主题里吧,方便讨论,主题多了太分散。
作者: sincery    时间: 2004-8-10 11:49

香妃の太古版...........
作者: sincery    时间: 2004-8-10 11:55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的,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忘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名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禅害死了。
作者: sincery    时间: 2004-8-10 11:56

女人不是魔鬼,男人爱女人没错,但是如果爱到不分轻重不看场合不知自我,那就是2个人的悲剧
作者: 雪国    时间: 2004-8-11 08:18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4-08-10, 8:33:17发表
咳,咳,不是说故事吗,怎么箱子最后来了段爱情颂?  
姬宫涅固然宠爱褒姒,却毋庸上升到如此高度,只是因为先秦人口基数小,美人这种特殊资源比较珍稀罢了,因此绝色少有被弃之时。楚王慕息妫之貌,灭息国,纳息妫,息妫一生也是不笑不语,这种家国之痛,或者她和褒姒是知己罢。  

我也是想到“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作者: 马超将军    时间: 2004-8-14 02:40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4-08-10, 8:33:17发表
咳,咳,不是说故事吗,怎么箱子最后来了段爱情颂?  
姬宫涅固然宠爱褒姒,却毋庸上升到如此高度,只是因为先秦人口基数小,美人这种特殊资源比较珍稀罢了,因此绝色少有被弃之时。楚王慕息妫之貌,灭息国,纳息妫,息妫一生也是不笑不语,这种家国之痛,或者她和褒姒是知己罢。  

弓公公也真能乱掰,这褒姒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那有什么爱情颂?  

只不过说幽王为得不到的东西发了疯而已。

爱情是相互的,那褒姒也许根本就不爱幽王。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14 10:36

(四)迁都篇
   据说老男人谈起恋爱,就好比是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就没得救了。周幽王谈上褒姒时,年纪已经不小了。因为他已有了个很大的儿子~太子宜臼。但是没有人告诉他这么经典的话,他仍一门心思经营他那老夫少妻的爱情。废掉申后,赶走太子,最后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终于把西周这座老房子点着了。申后的父亲申侯一怒之下请来了雇佣兵~犬戎。
    其时周地狭小,(全分下去了),武备松弛,(总以为周围都是亲戚会来帮一把。)再加上烽火再无作用,救兵迟迟不到,镐京终被打破,周幽王自己也翘了辫子。
    犬戎到镐京尤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向逐水草而居的他们原没见过这等的繁华,再加上当时又没国际法约束,不免大肆破坏。最后还一把火把犯罪现场烧为平地。始作佣者申侯没奈何,只好密令勤王,请来了数路诸侯。北路晋侯姬仇,东路卫侯姬和,西路秦君赢开。南路的郑伯世子掘突,
     这几路诸侯异常生猛,掘突父亲郑伯友死于此难,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卫武侯姬和老成经事,属于脸上皱纹越来越多,脑子里的沟回也越来越深的那种:而秦国的军兵习于戎俗,勇悍善战;这样三下五除二赶走了犬戎,立宜臼为周平王。宜臼也投桃报李,大加封赏,掘突即位为郑伯,卫武升爵为公,两人留京做了京官。而秦由附庸国升级为伯爵,从此才能与各诸侯平起平坐。
     然而国事虽少定,兵乱仍未止歇。犬戎认识了道,不时前来骚扰。而宫阙自焚烧之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光景甚是凄凉。周平王显然不是能吃苦的主,于是动议迁都洛阳。
     卫武公年虽已九十了,但仍不糊涂,对当时的地产业有独到的研究。今天请来干个房地产老总应该得心应手。他说道,关中右有陇蜀肥沃之地,左有崤函不世之险,升值潜力巨大。虽有兵乱盗祸,但只要加强武备,整肃治安,问题不大。至于宫殿毁坏问题,国难当头,自应该厉行节约,将就将就。而洛阳虽是全国中心,四面受敌,十分危险。
      历史最终证明,卫武的意见是多么正确。真不枉了日后卫国的百姓为他作了首流芳千古的流行歌曲~~《淇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闲兮,赫兮晅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大意是,在洪水岸上能看到猗猗绿竹,有君子磋磋琢磨以致力于求进,其仪容威严喧赫。呵呵,就象我们为邓公写的《春天的故事》。
周平王没有听取老人的意见,公元前770年,他正式迁都洛阳,开始了东周时代。
      现在让我们把聚光灯聚焦到新的主角,那就是秦国。秦这个乡镇企业正是在这时赚到了第一桶金,从此走上做大做强,成为天下一统的大公司之路。秦的始祖本来帮助大禹治水立下汗马功劳,而被赐姓曰赢,世为诸侯。但后来因为出了个恶来,助纣为虐,被周朝消灭。(这个恶来就是典韦的偶像,力能手裂虎豹之皮)直到后代有个叫非子的帮周王养马有功,获封附庸,也就是小小的一个乡镇企业。才又开始惨淡经营。秦襄公勤王获封伯爵。而周平王东迁,把关中就交给了秦国,“只要你赶走犬戎,岐丰之地就是你的。”秦大喜过望,整顿兵马,不用三年,岐丰一片,尽为秦有,辟地千里,遂成为大公司。
      而秦襄的儿子秦文公也因此在陈仓遇到了那只号称能让秦称王的雌宝鸡。这其实就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房地产是有风险的,任何事情,重要的是不能只看眼前,而要考虑将来。

      文武当年发迹乡,如何轻弃畀秦邦?
      岐丰形胜如依旧,安得秦强号始皇!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14 13:42

写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东~~~认真一点~~~不然小心被人踩死~~~
作者: 真定赵云    时间: 2004-8-14 14:46

^_^,房地产都出来了

迁都完全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15 09:24

说到恶来,不由得心血来潮。  某家近来和飘飘逛书店,看见一套便宜得不得了的书,于是他买了一本《封神演义》,某家买了一本《镜花缘》,合起来不过18块光洋,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真乃利器也。
作者: 菜刀    时间: 2004-8-15 20:24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4-08-15, 9:24:26发表
说到恶来,不由得心血来潮。  某家近来和飘飘逛书店,看见一套便宜得不得了的书,于是他买了一本《封神演义》,某家买了一本《镜花缘》,合起来不过18块光洋,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真乃利器也。  

《封神演义》里有两段性描写,在我小时候看来水平是相当高的。  

p.s.:箱子写的不错啊,浆糊有什么意见?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15 21:07



QUOTE:
原帖由菜刀于2004-08-15, 20:24:16发表
《封神演义》里有两段性描写,在我小时候看来水平是相当高的。  

p.s.:箱子写的不错啊,浆糊有什么意见?  

是说纣王和胡喜媚那段,还有土行孙和邓婵玉那段吗?你这上头记性倒好。  不过说实话,土行孙那段写得真是不错,只是无论怎么看都是暴力强迫啊。  土行孙这小子个儿不高,倒不学好,之前去杀假武王,也被杨戬的美色迷了心窍,俱留孙教的好徒弟!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4-8-16 11:01

卫武公是我的偶像啊。就那首淇澳,我也时时吟诵。淇水是流经当时卫国的一条河。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4-8-16 22:52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8-14, 13:42:29发表
写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东~~~认真一点~~~不然小心被人踩死~~~  

踩啊!箱子这一把是胡闹!两位mm斑竹赶快给他一点儿动力(  ),不然这小子不好好干了。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18 08:34

(五)掘地见母篇

却说周平王迁都洛阳,宫殿城墙完整很让他高兴了阵,但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老祖宗设东都只是行宫,自留地不过百里。而倒霉的老规矩是各诸侯国平常只需进贡些本地的土特产,并不必要进贡赋税钱粮。在关中当时地广人稀还不觉得,到了洛阳,地少了,自然钱少,钱少了,自然军队少,军队少了,自然权威也不成器了。这时候的周王室,便开始越来越象我们今天的联合国了,虽然人人还都喊它是天下共主,但是真正买他帐的却越来越少了。

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郑国,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郑国虽迟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地区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形胜之地,而郑武公掘突救驾有功,与卫武公一起共秉国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安理会执行主席啊。趁势大为扩张,并掉了东虢和浍地,又在制邑设一雄关。这就是日后名扬千古的虎牢关。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但是郑国的称霸还是直到这个人的出现才实现的。未来的几集中都离不开他的故事,事实上如果真正的由今天我们来选春秋五霸的话,他应该才是第一个人选,假仁假义的宋襄公在他面前恐怕连提鞋都不配。这个人就是东周早期第一号强臣,大名鼎鼎的郑庄公。

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大儿子,关于他的出生很有意思,《东周列国志》是说他是在他妈睡着了还在做梦时就跑出来了,所以叫“寤生”(睡着生);但另外的史书却说是他出生时,按道理应该先把脑袋出来,可是他小人家一时惶急,大腿先出来了,特不顺溜,弄得郑妈妈很疼痛,所以打小就不喜欢这孩子。生气的郑妈妈给他起名“寤生”(这个意思是倒着生),名字不太雅观,表示寒碜他,就像管戴眼镜的人叫“四眼儿”。造成有两种意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寤生”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无法考证。从郑妈妈讨厌他的程度来看,恐怕第二种说法要正确些。

郑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段,这回生得中规中矩,红嘴白牙,一表人材,深得郑妈妈之爱,想立这孩子当国家继承人。但郑武公不愿意废长立幼,照老习惯立了“寤生”。寤生接班以后,是为郑庄公,把一表人材的二弟派到郑国荥阳地区(那时叫京城)公干。郑二弟虽然乳臭未干,但踌躇满志而自视甚高,闲极无聊就有了野心,异想天开想夺他大哥的权。他着手扩大荥阳城围——当时大周朝对城围都有统一限制,诸侯国都不能超过边长一千多米(普通一所大学的面积),诸侯普通城邑边长不能超过七百米(一个中学大小,依旧是个土围子)。而周天子的国都,也不过是名牌大学(如清华)的面积,边长两千米。这是商周以来的惯制,但未来都被相继崛起的列国突破了。郑二弟当然也不管这一套,他扩张了自己的土围子,又扩充了战车编制,还要求西鄙、北鄙都听他调度,钱粮交他。“鄙”是城外的郊区,边鄙农村的意思。自谦说“鄙人”,比如弓公公常在其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或者“俺农村人”。

段的那种种蠢蠢不忠的举动传到郑国都城,郑国的大夫们纷纷劝庄公,什么“天无二日,民无二君。”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我们从他们那些几千年后仍然被无数人引用的原话中,就可以看到当时郑国这帮人是多有水准。但更有水准的郑庄却不以为然,“不用管,等他把事犯大了再收拾他。不义之人,自会了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典,此话听起来正义凛然,实际不是那么堂堂正正。郑庄公有养祸的打算:为了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弟弟,先姑息放纵,听凭他可劲儿折腾,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再跑去帮弟弟“解脱”,给他收尸,名正言顺地诛灭他!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几千年来后代不断有人顶礼膜拜。

不久他设下了圈套,假借要到“联合国”开“安理会”离开郑都。就在段以为里应外合大功告成之际,当哥的突发奇兵,一举击溃叛乱。弟弟走投无路,在他的原封地共城抹了脖子。哥哥赶到后伏尸痛哭,涕泪滂沱,“痴儿何必如此!”但这位仁兄一生演戏太多,这一哭实在不知是真是假。应该说他当时仍然是余恨未消的,因为他甚至对他妈也指天设咒:“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是这辈子跟您byebye了。

这时候一个叫“颖考叔”的年轻人出场了,跑来启发郑庄公。颖考叔手里拎着一只捉来的山鸡,乔模乔样地献给郑庄公说:“山鸡这东西,小时候吃妈妈捉来的虫,大了反过来啄妈妈。最不是玩意儿了!”(这大约是山喜鹊吧。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认娘)
郑庄公有点不自在了,觉得自己不孝顺娘,好比就是山鸡,是禽兽一般的东西,于是满面羞惭,可是,“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话已经说出去了,古人是很重视誓咒的,发的誓都被雷公爷爷录了音,说话不算数要遭雷劈的。怎么办?

  颖考叔有办法,他领了一队民工,在宫院里挖地道,从地底直通郑妈妈的冷宫。黄色的泉水也冒出来了,郑庄公从地道去和玉容憔悴的妈妈相会。母子俩在黑乎乎像歌厅一样的地下室相见,重归于好,并且各自唱歌。儿子唱:“大隧之外,其乐也融融。”
  母亲唱:“大隧之中,其乐也泄泄。”
有点儿卡拉OK的味道。就这样,在这个地下室里诞生了成语“融融泄泄”,这个故事也在一片赞扬声中告一段落。
一介布衣的颖考叔大出风头,被庄公拜为大夫。他之前还只是个平头百姓,因为之前他没名字,颖考实际是地名,叔则是说他的年纪。这是这件事后人们给他加的称呼。但这个名字却从此名扬千古,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小孩还在《三字经》中大声的朗诵:“颖考叔,至纯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也可以名垂青史的,但是你也得有把黄泉解释为黄色的泉水的智慧!
  黄泉誓母绝彝伦,大隧犹疑隔世人。
考叔不行怀肉针,庄公安肯认天亲!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18 08:45

自谦说“鄙人”,比如弓公公常在其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或者“俺农村人”。

Faint!某家什么时候如此自称了,子龙诬蔑!  你不是刚领了3500光洋吗,好歹赔某家名誉损失费、精神损失费1000、2000过来!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18 08:55

搞错了,一时性起,记成公公爱说鄙人了,其实他是说的某家。
不过更显得没有文化的说。
作者: 落月猫    时间: 2004-8-18 11:23

关于郑庄公养成段恶的那段,我倒觉得他老娘至少该负70%的责任,从头到尾,叔段所表现出来的不过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样子,这种水平,说白了跟个政治白痴没啥区别,倒是他老娘,水平不错,当听说郑庄要离国朝周的时候,老太婆相当happy:“段有福为君矣!”然后四处张罗,叫儿子起兵夺权。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18 11:53



QUOTE:
原帖由落月猫于2004-08-18, 11:23:49发表
关于郑庄公养成段恶的那段,我倒觉得他老娘至少该负70%的责任,从头到尾,叔段所表现出来的不过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样子,这种水平,说白了跟个政治白痴没啥区别,倒是他老娘,水平不错,当听说郑庄要离国朝周的时候,老太婆相当happy:“段有福为君矣!”然后四处张罗,叫儿子起兵夺权。

说到这个老太婆,不由得想起土田御前,还有奥羽鬼姬来,实在有些难以理解这种对于亲生儿子的仇恨自何而来。  同根兄弟竟然也有分别对待,这种母亲实在不够称职。偏偏还都厌恶有霸主之才的那个儿子,而喜欢比较无能的那一个,或者这也是畏惧儿子的才能?如果是这样,那也是霸主的悲哀了。若让韦爵爷知道了,肯定又是一句这老婊子胡涂透顶,就知道喜欢小白脸。  这种偏爱之后往往激生种种兄弟阋墙的惨事,一如史上,叫人嗟叹不已。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18 15:27

在自己版块灌水也算是一种以权谋私吧~~~~不过被联赛搅得事事无心~~~~所以小灌一下~~以示顶贴之意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20 23:47

(六)周郑交质篇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郑庄养成段恶,逼死亲弟。又假腥腥地掉上几滴眼泪,以为这场戏便做得天衣无缝了。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是瞒不过去,在那个大家还都把忠孝看得比天还大的时代,声誉从此一落千丈。
早就因他执政飞扬跋扈而看不顺眼的周平王,于是趁机想踩上他一脚,他偷着召见虢国国君忌父,想让虢公取替郑庄公作卿,以压制郑庄公。但虢公优柔寡断,不敢接这个热山芋,并且消息很快走漏。怒气冲冲的郑庄公听说自己要被挤出内阁,不干了。他匆匆坐车赶到了洛阳。来势汹汹但说出来的一番话却非常有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这样:“我听说您最近召见了虢公忌父,这人好象挺不错的,干脆您让他替我干这秘书长得了。我最近因为我那弟弟而焦头烂额的,都不一定有时间来干这个事。”
这个时候的周平王,由于周室地不够广,军不够强,腰杆早已不硬。而且那虢公这边还没答应呢,总不能就把这边丢了,于是只好陪着笑脸说:“哪有这种事,您和您父亲在我们东迁过程中那是立了大功的,动谁也不能动你啊。”结结巴巴解释了半天,看看庄公脸色还是不对,一狠心采取息事宁人的作法,把自己的太子狐送到郑国,郑庄公也送儿子忽到朝廷。交换儿子当人质,以示双方的爸爸互相友好,一百年不动摇。
在非常重视等级礼仪的大周朝,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事啊,在周朝,天子用什么尺寸什么颜色的弓,堂上演什么舞,诸侯家里跳什么秧歌,住什么标准的房,房里铺几层席子,卿大夫门前种几棵树,出殡多大规模,棺材几层,号啕哭几嗓,祭祀用多肥多瘦的牛,宰牛前要养三个月还是一个月,不同等级的人都有严格的不同限定,绝对不能僭越。然而现在居然出现了天子与臣子交换人质的怪现象,这还了得?这也难怪几百年后大圣人孔子改春秋改到这里,悲痛得几天几夜吃不下饭,大呼:“礼崩乐坏矣。”痛心疾首!
所谓礼崩乐坏,就是周天子的礼乐被诸侯谮用了。要说当天子也的确不容易。周平王平时必须“正衣冠而立”,练军姿。他的宫殿左厢悬挂五只乐钟,右厢也悬挂五只乐钟。他将要出宫的时候,就撞击持殿堂南面的黄钟,并敲击右厢殿堂的五只乐钟来与黄钟相应和。所谓黄钟大吕就是指这个。周天子行走的步距大小一致、符合规定,佩玉叮呤作响,节奏与乐钟相唱和。他是全国模特台步最好的人。然后他坐上马车,上车下车的动作都有要求,必须捉着马车尾巴上的一只绳子攀登上去。出个门就这样,更不要说上朝,祭祀这样的大活动。总之,一举一动是麻烦的很,这就是礼仪。就是孔子他们那代人心驰神往的周礼。好象就凭着这股庄重威严,各地诸侯就都得顺服于天子,缴纳好东西养他,战时听他调遣。
但是礼仪远没有枪杆子好用。这时他已经镇不住诸侯们了,诸侯甚至纷纷越级使用他的礼乐。(没啥用的东西,为什么大家乐此不疲?  )这都还好说,但发展到今天“周郑交质”,周天子的颜面无疑扫地到底了。
周平王自己当然也很怄火,所以没多久他就死了,做人质的狐回国即位,但可能心情更不好,屁股还没坐热就又归天了。他儿子林即位,是为周桓王。两代家仇,加上年轻气盛,周桓也不考虑那么多了,上台没多久就把郑庄公给辞了。
郑庄公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国,觉得脸上挂不住,不甘心,为了报复周桓王,嘿嘿一声冷笑,派军队跑到洛阳边上给自己撒气。士兵们抄起镰刀,一声吆喝,把周天子的麦子割了好几百亩,挟着麦子跑了回来。气得周天子干瞪眼追缴不回来。到了秋天,洛阳附近的小米也熟了,郑庄公故伎重演,又跑去洛阳抢小米,气得周桓王七窍生烟。有心教训教训他吧,自己实力不够,怕是自取其辱。所以只好忍了,想着等待机会。
没想到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究竟是什么机会,这风雨欲来的一幕有将如何收场,我们等下一回:大义灭亲吧。
腹心手足本无私,一体相猜事可嗤。
交质分明同市贾,王纲从此遂陵夷!


   




     




   
  
作者: 钱尘往事    时间: 2004-8-21 00:34

记得越级使用礼乐是从鲁国开始的,当年制定《周礼》的周公可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会是第一个破坏礼乐等级的人。

鲁人的理由也够搞笑:“礼乐吾先人制之,子孙用之何伤?”清代的蔡元放读到这里时讽刺了一把——“如此推之,膳夫可以玉食,玉人可以执圭乎?再如此推之,造刀者便可以杀人乎?”

不过在那个时代,周天子已经是没什么权威了,没有什么人把他放在眼里。鲁人好歹还去问了一句(虽然没获批准也用了),楚人是干脆称王、和周室对着干了。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21 09:44



QUOTE:
但是礼仪远没有枪杆子好用。这时他已经镇不住诸侯们了,诸侯甚至纷纷越级使用他的礼乐。(没啥用的东西,为什么大家乐此不疲?  )

所谓礼仪,好歹可以吓吓人。
作者: 菜刀    时间: 2004-8-22 00:36

郑庄公很不错嘛,他是小国中的第一霸啊;而且由于国力不强,他才想出了许多好点子来弥补这一点,pf啊pf。  

我觉得从君主本身能力(比如外交力、统率力)来讲,郑庄公相当强啊,比齐桓、秦穆都强很多。
作者: 建威中郎将    时间: 2004-8-22 00:54

寤生的手段着实高明,后世不少人都用他对付小段的这一手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8-26 08:10

(七)大义灭亲篇
很多年以来就知道,每一次我们这边政府换届,台湾当局都得一级战备。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直到读过《东周》才搞懂,原来几千年前的我们的祖先就已有了这样的智慧。要平息国内的争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对外用兵,一旦扬威立万,自然国内的注意全被吸引住了。
弑兄自立的卫侯州吁无疑也开始在打这个主意,州吁是卫庄公的小儿子,从小就十分受溺爱,生性暴力,爱打仗,放到今天可能也就从小就该是个CS高手。卫 国有个大夫叫石蜡(这个字不太对,没打出来,应该是念畜的,网上的《东周》怎么都是这个字。可别真念成个石化产品哦。)的,一直劝庄公:“这样溺爱是不行滴,爱孩子,就得教以义方,别让他学歪门邪道,宠过必骄,骄必生乱。要么你干脆就传位给他,要么你就得管管他,才没有骄奢淫佚之祸。”
但这石蜡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个儿子石厚也没管乍的,还特别跟这州吁好,老头子“教以义方”拿鞭子狠狠抽他,又把他锁在家里,但仍然失败,这小子居然离家出走,干脆就住到州吁家里去了,老头子也无可奈何。
卫庄公没有听石蜡的话,继位的卫桓公完也生性懦弱,石蜡只好告老回家。州吁和石厚乘机杀君自立。为了平息沸沸扬扬的国内舆论,卫国决定对郑兴兵。
周王听了非常高兴,这阵子早看郑庄不顺眼了,于是令陈,蔡,鲁,宋配合。他当然犯了个很大的错误,“郑伯弑弟囚母为罪,则州吁杀兄篡位,独非罪乎?”,作为天下共主,联合国形式的周王朝,这种篡位的非但不能支持,还得通过个安理会决议公开谴责,号召天下共讨之,有没有用咱另说,但道理应该是这样的。但周桓王被气愤冲昏了头脑,这个决定让他和他的朝廷更加被人鄙视。
五国兴师动众而来,看来来势汹汹不好对付,郑庄公寤生却胸有成竹,的确,就个人素质而言,春秋五霸中几乎还没有人可以与他比肩。他冷静的分析了形势,鲁陈蔡与郑无仇,属于出工不干活的主,宋国其实是忌惮宋先君之子,逃到郑的公子冯,怕他回国夺位。只要把公子冯送到长葛,宋兵一定去包围他了。
至于卫国,他虽然是主谋,但目的无非是扬威立万,给他卖个破绽,他国内不稳,怎敢久留,一切果然在郑庄预料之中,在他安排下。郑兵故意节节败退,州吁稍有胜果,立马班师回朝。《三国演义》中所谓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其实师傅就是郑庄公这位老奸巨滑的家伙。
州吁回国,发现国人仍旧不服,只好打算盘请德高望重的老元老石蜡出山,谁知石蜡出主意让他去朝觐周王,联合国取得合法地位了,自然大家就公认了。州吁果然上当了,先去陈国想拉他去说说好话。不想石蜡早和陈君约好,州吁和石厚一到陈便被抓住了。
石蜡趁机在国内召开声讨大会,一致通过要将二人明正典刑。但大家也都说:“首恶州吁必杀无赦,这个,石厚只是从犯,那就算了吧。”但石蜡态度非常坚决,“州吁之恶,皆逆子所酿成,你们不去杀,我亲自去。”大家一看没办法,派了右宰丑和濡羊肩去陈国执行处决命令。这两个人非常有意思,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其实个个都挺幽默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反倒没有这个了。
右宰丑去杀州吁,州吁说:“我是你的君主,你怎么能杀我?”,右宰回答:“我们国家先有个杀君主的,我不过学他而已啊。”

濡羊肩去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死,但我想死前见见我的父亲。”濡羊肩回答:“没关系,我带你脑袋去见就行了。”
多么有趣的两个一问一答,但是它们在历史上的光辉完全被另外一句话遮掩住了。因为这句话太出彩了。
那就是左丘明在《左传》中评点这个故事时说的一句:
“石蜡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公义私情不两全,甘心杀子报君冤。
世人溺爱偏多昧,安得芳名寿万年!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8-26 09:17

大义灭亲……这个实在不该提倡。毁掉了家人之间的爱,怎么培养国人之间的爱?石老头很辣手,也很光明正大,只是每到他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总会有一丝后悔罢。
作者: 晓晓    时间: 2004-8-26 13:52

写的非常出彩的,
有些细节我还不清楚呢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8-26 14:52



QUOTE:
卫 国有个大夫叫石蜡(这个字不太对,没打出来,应该是念畜的,网上的《东周》怎么都是这个字。可别真念成个石化产品哦。)的

石碏~~~que,第四声~~BS箱子~~网上的东周没有~~左传里也没有么~~声律启蒙~~~增广诗韵里到处都是~~  再次BS不学无术的箱子~~~
作者: 冷冰冰    时间: 2004-8-28 09:38

以旧贴方式删除了部分旧贴,文章很好,不能版聊水了。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9-4 01:30

(八)争车射考叔
  州吁被杀,五国兵解,郑庄公却不是个受得了气的主,自然想着秋后算帐。首当其冲的就是打破了他的长葛的宋国。他的首席参谋长祭(音寨)仲向他建议,现在要打宋国这样的大国,你得去拿到安理会决议才算名正言顺。这个祭仲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说郑庄是东周里第一位英主,那他可算第一个名臣。
  郑庄听了他的话,厚着脸皮到洛阳朝觐,桓王看了他就气不打一处,但郑刚败五国,也不能翻脸,只能冷嘲热讽:“这个,贵国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还不错啊,那就好,我郊区那些粮食可以留着自己吃了。”几句话一说,郑庄脸皮再厚也受不住了,更气的是他要走的时候,周王一不请客,二不送礼,打发了几车谷子而已。郑庄气得当时就想退回去,还是祭仲劝住了他。他在朝廷里的内线周公黑肩也来看望了他,送了他几车丝绸,总算找回了些面子。
   祭仲又给他出了个主意,谁让当时的通信不发达,又没高速公路呢。给个鸡毛要当令箭,扯个破衣要作虎皮。周王的那点点赏赐,让他吹得比天还大,又假借王命:“宋公久缺朝贡,郑亲承王命,率兵讨之。”纠合齐鲁两国就奔宋国杀来。
   宋国也不敢炱慢,派司马孔父嘉协同来援的卫国将领右宰丑星夜奔袭郑国的都城荥阳。我们上回发现安居平五路是郑庄演出的,今天又会发现原来挟天子令诸侯,围魏救赵等故事原来还只是盗版,原创在这呢。
   可惜孔父嘉的戏演砸了,不然今天我们就不会有围魏救赵而应该是围郑救宋了。演砸了的原因是他在达到了逼郑回师的战略目的后,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和路过的戴国干起来了。结果被老奸巨滑的郑庄渔翁得利,又灭了戴国,又将宋卫联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进了《三国演义》,只不过郑庄换成了诸葛亮,“一气周瑜,计取江陵”,历史上真正演这出戏的其实是这位老奸。
    郑庄收拾了宋卫联军,又开始向许大兴问罪之师。由于要扯鸡毛当令箭,那面写着:“奉天讨罪”的大旗弄得太高太大也太重了些,于是庄公传令:“有能手执大旗,步履如常者,拜为先锋,即以格车赐之。”
     在郑庄这个时代,冶金还不发达,所以武器盔甲都还很差,人口也不多,所以军队也很少,这种马拉的战车就是当时最有用的武器装备,威力就好比今天的坦克,事实上当时一个国家可能也不过只有几十辆,出现千乘大国那还要是以后的事情。所以这当先锋赏辆车是了不起的荣耀。
     为了这荣耀最终闹出了矛盾,矛盾一方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新名人颖考叔,他抢先一步抢到了大旗。结果惹恼了老牌大腕公孙阈,这公孙阈字子都,乃是春秋战国里头一个美男子,孟子说的:“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正是此人。
    子都颇有武力,但却晚上了半拍,被考叔先夺旗而走。因此非常不服气。他本是郑庄的内宠。也就是同性恋人。我们的先人好象对同性恋绝无争议,习以为常,在一部东周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甘之若饴。今天的同性恋若能回到春秋时代绝不要再游行示威以争取“合法权益“。
    子都有这身份,不免恃宠骄横,今天丢了面子,自然怀恨在心。这人长得这么好,可心灵却不怎么美。终于在考叔举着旗子奋勇登上许城的时候,嫉妒心大发,竟在后面暗射一箭,可怜颖考叔稀里糊涂就这样一命归西。
    郑庄还算有良心,得胜回朝后,找来巫史大行诅咒,要找出射杀考叔之人。结果这子都真被颖考叔附魂索命,以手自探其喉,喉中喷血如注,登时气绝。这正是:

    背后暗箭疑不晓,善恶到头有天知。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9-4 08:09

嫌短,忽视细节描写,批评一下。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9-4 10:24

越来越敷衍了~~~BS一下~~~
作者: 夏 炎    时间: 2004-9-4 15:34

闲来没事,到处乱逛,一不小心被一个烂书箱拌倒了,正要破口大骂,被一段精彩的文字感染了,噢,还有故事呢, 《烂书箱里的东周故事 》

偶这里还有一样礼物送给书箱



作者: 随风潜入夜    时间: 2004-9-6 00:05

怎么不写了阿??东周的故事还多得很呢,而且典故似乎比以后任何一个乱世都多(主要是先秦的人写文章总喜欢写典故,搞得P大的事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个箱子得勤快点阿。打一鞭子先。
作者: 易凡    时间: 2004-9-6 12:38

楼主一周一篇全文新说东周,就算只是是翻译,这个工作量也未免太大 ,况且还要新意,还要情节展开  

冒死建议,建议一下:不妨挑几个精彩的段子写一下应付得了

小声的:其实还是不写算了,太累了...

再度小声的:楼主纯良敦厚之人,耳根软,很容易就掉进mm挖的深坑...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4-9-10 23:54



QUOTE:
原帖由易凡于2004-09-06, 12:38:56发表
楼主一周一篇全文新说东周,就算只是是翻译,这个工作量也未免太大 ,况且还要新意,还要情节展开  

冒死建议,建议一下:不妨挑几个精彩的段子写一下应付得了

小声的:其实还是不写算了,太累了...

再度小声的:楼主纯良敦厚之人,耳根软,很容易就掉进mm挖的深坑...

你管他呢,人家乐在其中呢。

东周说完了说战国。。。说楚汉。。。说。。。

箱子加油!
作者: kesin    时间: 2004-9-13 23:01

箱子哪有那么容易掉进深坑的?要不停的踩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9-15 22:43

(九)华督逐孔篇

  孔夫子是咱文化界五千年来第一号名人,当名人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就是说的话别人都记着,写成了《论语》,祖宗十八代也跟着沾光,被人研究得透透彻彻的,那么他究竟是谁的后代呢?他自己说的很明白:“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就是说他是殷商的苗裔。他怎么没说自己是“商人”呢,  要说的话,这句话恐怕立即就会被制成牌匾挂到中国商协去了。  
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即箕子、微子、比干)之一微子启,就是他的远祖。(商纣咱那可就别提了,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西周初年,微子受封于宋,都于商丘。五传至于弗父何,傻傻的礼让国家给其弟弟宋厉公,自己做了宋国大夫,从此,厉公一系世掌宋国君权,维系着并不怎么出色的世袭统治;弗父何一系则成为宋国辅政公族,保持着宋国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再三传到了正考父。这正考父可是知书识礼的人,以谦谦君子知名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正了《诗经》里的“商颂”。据说他受君委命,一命而俯(点头),再命而句偻背(弯腰),三命而筹折(脑袋到地下了。),鞠躬如也就是这么来的。他连走路也靠墙循边,不争于人。一派知识分子好老九的形象。但是没想到他儿子孔父嘉却完全不同。
  孔父嘉是宋殇公与夷的司马,也就是国防部长,这两人算是凑到一块了,一个穷兵黩武,一个好战乐兵,好家伙,“十年而十一战”,尤其是我们上回说的戴城与郑国一战,宋军全军覆没,孔父嘉只身逃归、国人一片怨声载道,西红柿和臭鸡蛋这就准备好了。
  偏巧孔父嘉的夫人魏氏有倾城之色,仪态风雅,举止雍容。美丽这个词可就是为她造的啊!一次在花光似锦的城郊探春,被太宰华督看见了。太宰是国君的后勤主任,掌管御膳房和小金库,往往有点儿特权。太宰华督望见车上的美女别着丁香一样的愁怨像梦一样走过他身旁,一下子就被丘比特的小箭射中了,嘴里就流出了幸福的哈拉子。“目逆而送之,曰:“美丽艳”(《左传》桓公二年)”华督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妞,真是便宜了孔父嘉这小子!  若后房得此一位美人,足够下半世受用!除是杀其夫,方可以夺其妻。”
  主意打定,这位华督华大人可以说的上是我们国家头号会利用舆论炒作的大家,他利用老百姓的不平心理,四处散布谣言说孔父嘉又要怂恿国君出兵伐郑啦!老百姓一听,怕的就是这个。全都跑到他家诉苦,要求华大人出面劝劝大王,华督故意大门紧闭,等人越聚越多,愤怒不已之时,他跑出来一番煽动,于是大家簇拥着一路杀到孔父嘉家里,可怜孔父嘉稀里糊涂便做了个糊涂鬼,华督早就安排了心腹,进屋就抢了魏氏,不想这美女却性子刚烈,在路上,躲在车内就上了吊了,等到了华府早已香消玉陨,华督没得到女色,气得干咽吐沫,就像一个贪酒的汉子看见一坛变了质的好酒。还不敢声张,唉,不得一夕之欢,徒造万世之孽。
  孔府的家臣抱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逃到了鲁国,从此以“孔”为姓氏,孔父嘉实际上是姓“子”(商氏族姓),名嘉,表字“孔父”,到了鲁国就不能再姓宋的国姓了,所以以父亲的字为姓氏。
  孔家在鲁国一茬一茬的生孩子,六代之后终于诞生了伟大的儒家创始人孔丘孔夫子。现在明白为什么他会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这句暴俗的话了吧,这一场把他家从世系贵族打成了贫下中农的政变无疑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孔子我们以后再交代,回头再说华督,造内乱杀了国家司马,自然害怕宋殇公问罪,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鼓动乱兵一发把宋殇公也杀了,在装模作样一番,收拾好大局之后,派人到郑国迎立我们前面说的公子冯为君,是为宋庄公。
  这宋庄公也是个人物,在离开郑国的时候抱着郑庄公的大腿就一阵干嚎,涕泪横飞,感激不尽,弄得郑庄鼻子也酸酸的,可惜这出戏并没有演多久,我们不久就会看到这宋庄演出的小气加忘恩的好戏了。
  不管怎么说,郑庄公现在附近最大的敌手宋国也被打服了,在河南附近的小组赛里郑国算是正式出线了,未来等待这位小霸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看下集——————长葛之战。

  




     




   
  
作者: 吕奉先    时间: 2004-9-16 00:15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4-09-15, 22:43:20发表
偏巧孔父嘉的夫人魏氏有倾城之色,仪态风雅,举止雍容。美丽这个词可就是为她造的啊!一次在花光似锦的城郊探春,被太宰华督看见了。太宰是国君的后勤主任,掌管御膳房和小金库,往往有点儿特权。太宰华督望见车上的美女别着丁香一样的愁怨像梦一样走过他身旁,一下子就被丘比特的小箭射中了,嘴里就流出了幸福的哈拉子。“目逆而送之,曰:“美丽艳”(《左传》桓公二年)”华督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妞,真是便宜了孔父嘉这小子!  若后房得此一位美人,足够下半世受用!除是杀其夫,方可以夺其妻。”

箱子的狼尾巴露出来了,你们看  好好的一个故事中间加上狼的嘴脸 开个玩笑别见怪,大家继续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4-9-16 01:38



QUOTE:
原帖由吕奉先于2004-09-16, 0:15:05发表
  箱子的狼尾巴露出来了,你们看  好好的一个故事中间加上狼的嘴脸 开个玩笑别见怪,大家继续

你在说什么?你不知道箱子写这个东西的根本目的么?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9-16 08:35

兔子的尾巴  ……而且不写诗了  ……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4-9-17 23:36

对哦,每章最后那首总结诗呢?真是开始偷工减料了。。。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9-18 00:17

那些什么回前回后诗的本来也不是箱子写的啊~~~~昏迷ING~~
作者: 发条    时间: 2004-9-18 07:07



QUOTE:
原帖由气流于2004-09-16, 1:38:14发表
你在说什么?你不知道箱子写这个东西的根本目的么?  

嘿嘿,奉先,岂不闻古人云,
美色惑人意,财帛動人心.      
呃......这个......我是说文中的太宰,箱子兄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9-18 07:55

(十)长葛之战   
     败卫,灭许,扶宋,却说郑庄公寤生这几年鸿运当头,威风八面。连强大的齐国出现北戎之乱,也向他求救。他派自己的世子郑忽出师帮齐国搞定了这次戎乱。齐僖公感恩不尽。两国从此深相结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郑庄的尾巴开始翘到天上,自然第一个看不惯他的就是周桓王。
     前面的周郑交质我们已看到两人间的矛盾,这疙瘩真还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郑庄在外面风生水起,桓王气就不打一处来,终于用虢公忌父独秉朝政。郑庄也来了个绝的,干脆五年没去上班应卯。这一下桓王终于受不了了。
     周桓王决定先发制人,打垮郑庄公。他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军队:按道理,周天子应该有六个军(每军编制一万余人),但东迁至洛阳以来,作为外来户,家底败空,而且最近又入不敷出,大周天子已凑不足两个半军。如果去征讨拥有三个军的郑国,那就是母鸡去进攻狐狸。周桓王的参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建议借力打力,从附近诸侯国家拉赞助。最佳的同盟人选,当然是那些被郑国欺负过的列弱了。于是,周桓王讲好,请卫、陈、蔡三个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家伙赞助发兵。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天子战车完成编队,从洛阳隆隆启程。卫、陈、蔡三国也从河南地区各起本国主力,到指定地点约齐,将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瞄向威胁中原大地安全格局的、饱经风霜的郑庄公老大爷身上。
  郑庄公刮净家底,倾巢而出,以攻代防,催动兵马出驻新郑市南的长葛地区,和周天子联军对峙。这一场中原大地上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对抗战,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也叫中原大战?)
  中央军的作战指挥人员有:
  统帅 周桓王 指挥中军,居中
  将领 虢公林父(卿士) 指挥右军。附属蔡、卫勤王部队
  周公黑肩(卿士) 指挥左军。附属陈国勤王军
  兵车约400辆

  郑国作战序列:
      统帅 郑庄公 寤生
      将领 祭足(正卿) 统领左军
          原 繁(大夫) 统领中军
          公子元(大夫) 居中军
          高渠弥(大夫) 居中军
          祝 聃(大夫) 居中军
          曼 伯(大夫) 统领右军
    兵车约300辆

      郑庄公为了规避周天子的左、中、右三军称号,将自己三军称作“左踞,右踞,中踞”(踞是大公鸡爪子的意思。当时斗鸡,鸡爪子还套上青铜的“拳击手套”)。
      现在我们第一次来看看春秋时俺们老祖宗是怎么打群架的。别笑,那时候打站仗跟后来比起来,实在不知该不该叫什么战争。
      两方对垒,三军依次决战,己方的左军对敌方的右军,己方的右军对敌方的左军,最后是中军对中军,鸣鼓而击之,合计较量三次。每次较量的时候,其它各军就等着看。这都是大周朝祖上订的作战的礼数。
  打斗的时候,战车一般使用大排面横列作战方式:两军对垒的战车都以横排前进,迎面对冲,敌我车辆俩俩交错,战车兵从车上立直了身子,趁着与敌车一错轴的时刻,拿戈往旁边车上的人脑袋上招呼,或者用矛去戳。屈原说的“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短兵相接”的成语来源。正因为要错轴而战,所以战车的队形非常关键,一排排要稳齐,在鼓点指挥下横排前进,这样才能确保错车时两两夹击对方战车,威力叠加,才占便宜。
      郑庄公首先擂鼓,他老人家差点又干一傻事,想把以前假命伐宋的“蝥弧”又搬出来。祭足狠狠地踩了他一脚才明白过来。干嘛呢,有奉天讨罪讨天自己的吗?
      他以已方右踞攻击政府军左翼。政府军左翼麾下的陈国兵从前被郑庄公打怕了,态度首鼠两端,进退六神无主,打起仗来磨洋工。陈公忙那是刚杀了自己的侄子太子免自立为王的,民心军心都不稳。成为周联军的死穴。郑庄公瞅准了这一点,揪住了陈军狠踢猛踹。陈军气馁,斗志不坚,在郑庄公的战车咬合下,抱着脑袋四散。这帮老兵油子率先跳车逃跑,跑的时候还斜刺里乱撞,把整个政府军左翼撞得一团糟左翼指挥失灵,遂土崩瓦解。
  郑庄公胜了第一场,展开第二回合接战,以左踞冲击政府军右军(附属有蔡、卫兵)。蔡、卫兵比陈国兵也强不到哪去,也是惊弓之鸟,很快发生退却。但右军统帅虢公林父不负周桓王倚重,奋勇力战,稳住阵脚,将业已插入己方阵地的郑军像拔钉子一样,拔了出来。郑军被逼退回。
  双方各自一胜一负,战局逼平。郑庄公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挥动三军全线猛烈出击,分别由左右两翼实施向心合围,集中力量压击周桓王中军,周桓王已失去右军,只得以左军、中军沉着应战,几次化险为夷。双方拥挤着乱打,举起又落下的长戈和矛戟,使这里更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周桓王亲自也动手了,挥舞铜钺砍击逼近他战车的敌人。铜钺就是大斧子。不过他一搀和反倒麻烦了,郑国大夫祝聃从远处瞄了个准,嗖的一下,毒蛇一样的一支竹箭正中周桓王肩膀。血立刻从青铜箭头下流了出来,一同流淌着的还有三军的士气。天子中箭,可了不得了,政府军大乱,旌旗波动,只好边打边退。
  看见周军倒退,要不要追杀呢?按照大周朝作战礼仪,追击逃跑的敌人不要超过一百步距离,跟踪追击不要超过九里,这都是为了表示礼节,打仗点到为止,不为已甚。毕竟大家都是亲戚,三百年前是一家。郑庄公也怕自己干得太过了,而且政府军虽退不乱,老郑于是下令收住兵车。甚至马上派老祭去和天子赔礼导歉。送上牛十二头,羊百只,粟刍之物共百余车,连夜到周王营内。到是把周王弄得面有惭色,还是虢公和周公帮着忙才下了这个台阶。
       公元前707年,周郑“长葛之战”,就这样嗄然而止了。

       是不是不够过瘾,春秋早期的打仗就是这样的啦,古典味道,风味独特,像一场开幕式的队列表演,真不像战争。配得还是高雅的交响乐,让人昏昏欲睡。这也是春秋古人可爱的地方,他们不认为战争是无节制的行为,恪守战争受道德规则约束的信念。所以当时的战争场面刻板得可以,体现了“以军礼待邦国”的战场礼仪,目的主要是分个胜负,反对暴力杀伤。当然这样的战争也不算残酷。
       当然这主要是和当时的人口,冶金水平,和生产力有关系。人少军队就少,杀戮自然不能太重;冶金不行,就没啥武器,没啥杀伤力,打起来也不太过瘾。日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倒也不能完全是说后人的觉悟比前人马上低了很多。事实上我们后来的文人们还是很推崇这种打法的,我们在《三国》,《水浒》中看到的那些什么两军对阵,单挑啊,主将一翘,队伍立马云消啊。其实都只是以这种战争为蓝本。事实上,这样的打仗方式,我们今后就可以看到,没有几十年,它们就被淘汰了。只能躺在那些消遣的小说里供人凭吊了。
  另外,周桓王发动的此次战役,根本就是战略错误,因为他的政府军没有必胜把握。虽然他是个血性男子,但作为一国之君,押这样的战争赌,胜了,于自己的国君身份并无增补,败了,整个国威就算玩完。“上将伐谋”,外交是周天子的优势,可是他并没有利用之,结果诉诸于战斗,中了一箭,这才舒服了。贱就一个字。好在当时的箭杀伤力不大,除非直接射在脖子上,其它地方有牛皮甲护着,不太致命。正是由于弓箭杀伤力不大,不善于移动避箭的战车在战场上才很有地位。战国以后用上弩,就输给骑兵了。这是后话。
      公元前707年的长葛之战,正式宣布了周桓王“外干中间也干”的事实,从此天子成为缩头乌龟,诸侯之间排座次、争老大的春秋时代两百年纷争,开始了。
      而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郑庄也背上了千古骂名。各位总是感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骚人遗老们,提起他来都是牙根痒痒的,而郑国随后的内乱也给了他们口舌之资。郑庄成也长葛,败也长葛,不能入选春秋五霸主要原因也就在祝聃这一石破天惊的一箭。
      只是千秋功过,自有后来人评说。


      漫夸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
      对垒公然全不让,却将虚礼媚王前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9-18 09:42

古代人说野蛮罢,还有不少天真可爱的地方啊。想起《西方哲学史》中提起,意大利城邦战争持续多年,突然法国人插脚进来了,这下子吓得意大利人小心肝扑通扑通跳啊,他们才知道,法国人打仗原来真的杀人啊。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9-23 18:13

(十一)熊通称王i
    郑庄公在长葛给周王的那一箭,不单是让周王颜面扫地,而且也让周王朝最后的一点尊严荡然无存。学坏总是来得最快,本来就不怎么瞧得起周王朝的楚国第一个跳起来蠢蠢易动。
    楚国当然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国家,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史它与西秦算是两个领衔主演,出演员表应该在第一页的。不过在这时候,它们一个被人骂做西戎,一个被人骂成南蛮,还进不了东周高尚人士俱乐部。这两个名字可不象西毒南帝那么威风,其实充分体现了中原那些周家亲戚们对他们的鄙夷。
    按说楚国的先人应该算是根正苗红的,帝颛顼高阳的后人重黎和吴回是其先祖,这两人先后都担任了帝喾的火官~~~祝融,这可是个非常有权威的官职啊,吴回的儿子陆终的老婆,好家伙,一胎怀了六个,结果难产,最后剖了腹,居然是从腋下剖的,六个又居然都活了,奇迹啊,老大昆吾,老二参胡,老三彭祖(大名人啊,全世界最长寿的那位,据说活了800多)老四会人,老五曹姓,老六季连,芈姓,(音米),楚人就是老六的后人。这么说也就是标准的黄帝子孙啊。
    但是这个是有些疑问的,太史公是楚人后裔屈原先生的忠实粉丝,他显然是采用了多愁善感的牢骚大王屈先生在《离骚》开篇做的自我介绍:“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雍”,所以说楚族是华夏族贵胄,从北方迁徙而来的。
    但以他们祖宗鬻熊曾经给周文王周武王当过老师这么大的功劳,后人熊绎最后也只被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也就是今天已经被淹到三峡下的湖北姊归。很低的爵位,很偏远的地方,大大不符合周王朝尊师重教的传统。这说明他们其实的确算是外人。
    而且楚人的风俗也大不同于中原,他们以凤为图腾,这是东夷族人的logo, , 祭祀东夷的祝融(火神爷)。所以说楚人是真的华夏族贵胄恐怕是楚人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事实上地处蛮荒远离文化中心的楚部族是深受诸夏轻视的。《诗经》有云:“蠢尔荆蛮,大邦为雠,征伐猃狁,蛮荆来畏。”这就是典型的种族歧视啊。
    但是楚人有志气,楚国蜷缩在山地与沼泽之间,因为地僻民贫,荆棘丛生,到是养成了楚人雄悍,刚劲之风,有倔脾气,是个敢于跟你玩儿命的民族。所谓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所以创造的文明足以为华夏争辉,青铜器啊,漆器啊,那叫一个帅!他们甚至最早使用了铁农具,行政县制度。最早学会了铸剑术。
    最重要的,周人自以为是的正统优越感深深的刺激着楚人,一方面他们向往灿烂的中原文化,渴望融身于内,另一方面他们对周王朝的看低满肚子不服气。早在熊渠执政的时候就曾经自立为王,后来跟周朝干了几仗,虽没吃亏但也没占便宜,为怕麻烦,所以去了王号。
   到了长葛之战,周桓王在被射中王肩,天子式微,诸侯离心,楚国的铁腕人物“楚子熊通”同志便再也坐不住了。这熊通本是杀侄自立,好勇善斗,而且首创了县级行政制度,第一个把收拾了的国家变成自己领导的一个县,而不是象以前一样人家服软了就走人。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他开疆拓土大开了方便之门。长葛之战消息传出,他立刻意识到了机会,纠集早已打服了的三苗,重兵直出汉水,黑鸦鸦的就往随国而去。
   汉水是长江支流,由北向南注入长江,交汇点就是湖北武汉。汉水两岸的湖北省境内,周王室于此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就是为了防着逐渐壮大起来的楚国的。汉阳诸姬紧紧地束缚住湖北省西部的楚国,阻遏着楚国的北上与东进,并可随时配合周王朝打击楚国。汉阳诸姬中,以随国(今湖北随县)最大。随国也不是一般的地方,盛产高品质珍珠,成语有“随珠弹雀”,比喻不识货,拿珍贵的珍珠打鸟,肉包子打狗。隋文帝杨坚和他老婆孤独皇后在发达之前,曾经在这一带当官,所以后来的杨坚帝国叫“隋朝”。
   这一场战斗,熊通倒是没想着灭了随国,他真正的目的是敲山震虎,也因为他知道随国还有个大贤臣季梁。幸运的是随侯没有听季梁的话,反而信了一贯和季梁抬杠的小人少师,贸然和楚国干了一仗,结果被收拾得灰头土脸,最后还是派了季梁出来请成求和。
   熊通明白人不说二话,一语道破自己的目的,他要随侯向周王转达,“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畔相侵,或相伐。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这段话很有意思,翻译过来就很有点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味道,以敝甲请尊号意思就是要以拳头说话啊。
   随侯当然不敢不从,答应了年年上交保护费后,又亲自上洛阳为楚请命,当然周王不会同意。但熊通却也不管那么多了,就于军中自立为楚武王,江汉各国惧怕军威个个只好服从。
    而洛阳的周桓王也只能一声叹息。

   国弱不禁敝甲多,王尊总要执干戈。
   试看纷纷汉水处,就算诸姬又如何。

作者: 铁柔    时间: 2004-9-23 19:00

等写完了,我放到手机里面一次看完,在网上眼睛都看花了哈。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4-9-23 21:53

说到迁都入东周,老冯在这里显然搞了些艺术化,真正的原因是申侯、许公拥立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平王,而东虢公却立了个王子余臣在携(晋国似乎也参与,不过最后晋文侯还是把余臣干掉),两王并立长达十一年,此时镐京及王畿西半部尚为犬戎所据,定都成周也是无可奈何,赐给秦公也不过是顺水人情罢了,反正东西已经不是自己的。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4-9-23 22:11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4-09-04, 1:30:34发表
郑庄还算有良心,得胜回朝后,找来巫史大行诅咒,要找出射杀考叔之人。结果这子都真被颖考叔附魂索命,以手自探其喉,喉中喷血如注,登时气绝。这正是:

    背后暗箭疑不晓,善恶到头有天知。
   

虽然按历史真实,子都可能是三十五年后才死于郑厉公之手,不过小时候看到这里也是大快人心。

另外记得有个故事说弄了个黑屋子,让大家都进去模一模,事先声明嫌疑人模了会有反应,其实是在上面涂了层漆,那个不敢去模的就是凶手,似乎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有没有关系?
作者: 周瑜    时间: 2004-9-23 22:14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4-09-18, 7:55:54发表
(十)长葛之战 
   败卫,灭许,扶宋,却说郑庄公寤生这几年鸿运当头,威风八面。连强大的齐国出现北戎之乱,也向他求救。他派自己的世子郑忽出师帮齐国搞定了这次戎乱。齐僖公感恩不尽。

这里还露了一点,郑忽帮助齐国平乱之后。齐僖公第二次提出将次女许配郑忽,被郑忽拒绝。当时高渠弥也相劝,可世子就是不听。不论文姜(嫁郑忽就是昭姜了)品行如何,郑忽两次辞婚,失此大援,便是可惜。
郑庄公四子为君,和齐桓五子为君相比,也就差那么一点了。
对了,子龙评东周的时候,碰到非姬姓的国家,能不能指出国君的姓氏,这样一目了然,不容易弄混淆。
作者: 秋孤寒    时间: 2004-9-23 22:50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4-09-23, 18:13:31发表
熊通明白人不说二话,一语道破自己的目的,他要随侯向周王转达,“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畔相侵,或相伐。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这段话很有意思,翻译过来就很有点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味道,以敝甲请尊号意思就是要以拳头说话啊。

周室的命运就象一个累世同居的大家庭,世代越久,家口越多,良莠越不齐,就会有争夺,有拌嘴,甚至打架闹官司,但不管怎样,亲者不失其为亲,宗族或姻亲间的磕磕碰碰总是容易调停,也总会留点余地,郑庄公的不乘胜追击,却在夜间派人慰问桓王是如此;鲁展喜的犒齐师也是如此。正是这种顾念旧情、不为己甚的心理加上畏惧名分、不敢过度干犯的矛盾,才使得春秋三百年少了许多弱肉强食,争霸而不是兼并成为主旋律。

相比而言,楚王的这句“我蛮夷也”来得实在许多,可以毫无道德包袱,明目张胆吞并汉上诸姬,大肆扩张实力,但也为诸夏开了个很坏的榜样。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4-9-26 09:12

(十二)杀婿逐主
      按下楚熊通在汉水流域大扫除不讲,回过头再来看在河南赛区风光无限的郑庄公,应当说当此之时,世无英雄,遂使他一时风头无俩。河南是中原的核心,西边陕西一带,是秦国和狄人杂处,荒远而落后;向南,长江流域的楚国被鄙视为南蛮,尚不能逐鹿于中原;江浙一带的吴越则落后得连车轮子都不会使用,根本上不了台面。向东呢,山东的齐、鲁都是大国,物阜民丰,但他们还是平静的睡狮,没到咬人的时候。天下人碌碌无为,郑庄公遂一路小跑领先。郑庄的老谋深算,冷静是他获胜的原因。在 一口气收拾了宋、卫、蔡、许、陈等国,又给周桓王来了一箭之后,英雄难过鬼门关,长葛之战后五年,执政四十三年的郑庄公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总结他的一生,称他为小霸决不为过。
     但是在他死后,郑国却一蹶不振,除了国家地处平原,四面受敌,战事频仍,无法发展之外,国家政局始终不稳,国家领导频频更叠也是主因。这事还得从郑庄虎父犬子~~~大儿子郑忽说起。
     郑庄归命后,权力一手遮天的祭足力扶郑忽出任国家主席,是为郑昭公。前番救齐灭戎,这小忽表现还确实不错。甚至被感恩戴德的齐僖公看上了,愿意将他那倾国倾城的女儿文姜许配给他,谁知道这小忽蛮牛脾气,总觉着齐大郑小,娶了这老婆怕压不住,又怕人说他吃软饭,当然他也没看过文姜的相片,见面那还更不可能,不知道这女孩国色无双,艳惊天下。反正他就死活不同意,最后还把齐僖公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从此也失去了齐国这个强援。
     很快他就吃到了苦头。他弟弟子突旅居外公家~~宋国,他外公雍氏,跟宋国的主席宋庄公冯,(就是上回抱着郑庄大腿干嚎的那个。)关系不错。于是趁郑国总理祭足出访宋国的时候,把他扣住,一番软硬兼施,硬逼他赶走了小忽,而立子突为君,是为郑厉公。这完全就是干预他国内政,一点国际法原则都没有。
     小忽一点办法没有,谁让他没有象宋国这样的大后台呢,若他娶了文姜,有齐国在后面撑腰,那一切都不一样了。但历史永远不能假设,现在他只能躲在自己老婆家~~陈国观望,好在被赶出来前,祭足曾经深情地对他说过,这次事非得已,有机会一定接您回来。俺还是只认您的。这现在就成了小忽唯一的希望了。  
     郑厉小突接掌了郑国,很快就觉得很憋屈。在内祭足一手遮天,没他啥事,在外,宋庄以他的大恩人自居,不断向他索要辛苦费。当时他寄居人家那,要人家帮忙,当然口没遮拦,宋庄的狮子大张口他是一叠声的答应。现在当了这当家人了,自然知道些轻重了,那金银财宝还没什么,这要割让三城给宋这可要动摇国家根本,那是万万不行的。再说了,这宋庄本是俺老爷子一手送过去扶起来的,当时也没见咱家跟他要些什么,现在这样逼得这样急,可真是忘恩负义了。
     当然好话还得先说,小突于是请当时送宋庄回国收了点好处的鲁国出面调停,谁知道这宋庄真是掉钱眼里去了,贪得无厌,连做中间的鲁国也气坏了:“匹夫贪而无信,尚然不可,况国君乎?”立马回去和郑国一起发兵伐宋,要教训教训这个忘恩负义的宋庄。
     宋庄这下慌了手脚,连忙向齐求救,齐国正在鲁国的友盟纪国闹事着呢。于是四国兵车就到纪国门口一顿混战,要说还是郑庄留下的底子还在,郑鲁大胜,宋国现在要钱要地那事再也不敢提了。
     外面虽然是出了口气,里面却更不是滋味了,小突本是宋人扶持的,现在宋这么一闹,小突更受国人鄙视,祭足更是见了他鼻子里出气,爱理不理的。
    小突只好在花园里散步对自己的亲信,舅舅雍纠发发牢骚:“你看天上的飞鸟,想飞就飞,想叫就叫,我贵为国君,反不如鸟儿来得自在。”
  雍纠一听,明白了,跪下说:“不就祭足吗?我帮您搞定他就是。”  
      郑厉公问:“你不是祭足的女婿吗?杀你的岳父,你肯杀吗?”  
      “主公您放心,明早祭足出城办事,我于路上设宴送行,用鸩酒毒死他这条疯狗。”
      于是,雍纠早早回家准备。他的夫人,也就是祭足的闺女,一看丈夫神色不同以往(女人就是敏感啊),反复盘问。雍纠是实诚人不会做戏,索性和盘托出谋杀岳父祭足计划,并请夫人跟他一起保守机密。
     “祭大闺女”却回到家,问她妈妈:“丈夫和爹,哪个更亲啊。”
      妈随口回答:“当然是爹亲了啊。女没嫁之时,丈夫还不知在哪里,而父亲就定了嘛,嫁出去了可以再嫁,却绝不可以再生啊。怎么能比啊。”(当时女孩仍然很开放,婚前婚后可以不很专一,有史前欢乐谷遗风。)(未嫁之女,夫无定而父有定,已嫁之女,有再嫁而无再生。夫合于人,父合于天,夫安得比于父哉!”)
      祭大闺女一听,觉得妈说的有道理,老爹比起丈夫来不能替换。于是把丈夫雍纠要毒死老爹的事跟妈说了。老妈一听,这还了得,赶忙通知老公。
     最后的结果不用猜也知道了,雍纠谋杀不成,当场被斩,而郑厉公也只好仓皇逃到蔡国,临走前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说了句:“国家大事,谋及妇人,其死宜矣!”
      于是祭足实现了其对小忽的承诺,接他回来重为郑国之主。

       宋庄构兵因贪赂,郑厉无谋亦遭逐。
        姬忽应悔辞齐女,不当进出怨祭足。

作者: 钱尘往事    时间: 2004-9-26 16:26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4-09-26, 9:12:40发表
国家大事,谋及妇人,其死宜矣!

国家大事,谋及小人,其奔宜矣!



呵呵,雍纠不过就是为了迎合子突,所以要谋害自己的岳父,真是小人。不过居然会傻到对妻子和盘托出……是天夺其魄?
作者: 钱尘往事    时间: 2004-10-16 18:03

箱子偷懒啊,虽说国庆期间轩辕放假,但是重开已经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更新?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1-16 17:49

箱子多久没更新了?
作者: 钱尘往事    时间: 2005-7-1 19:10

再催一次……都八九个月了,箱子是不是忘了?
作者: superwaniu    时间: 2005-7-14 16:10

还有吗,楼住,期盼续作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5-11-23 17:28

顶起来~~~不填坑~~毋宁死~~
作者: 白手违命    时间: 2005-11-23 17:31

哈哈~同糊糊姐  可怜滴箱子,都一年米填了,省去看MM滴功夫,可以整老长了
作者: 慕容宁宁    时间: 2005-11-23 17:36

帮忙顶之~`~~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5-11-23 23:01

顶一下吧。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也很不错的说。
作者: ADIEU    时间: 2005-11-24 19:03

箱子还有这么一个坑?摇旗呐喊催之.............
作者: 慕容宁宁    时间: 2005-11-24 21:47

继续顶~顶到箱子填为止~
作者: 淡泊云天    时间: 2006-1-4 15:38

不错,希望继续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6-1-4 15:47

箱之不踩,吾等之过~~~
作者: 慕容宁宁    时间: 2006-1-4 17:31

三个月不填坑精华是不是该取消啊  踩死箱子
作者: 宇文铭    时间: 2008-4-3 00:05

王爷许久不更新了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8-4-3 00:10

箱子个坑王
作者: 青石    时间: 2008-4-10 18:49

不坑怎么能叫做箱子?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