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孔融為何說顏良、文醜勇冠三軍?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18 12:29 标题: 孔融為何說顏良、文醜勇冠三軍?
若依三國志記載。
孔融曾以袁紹兵多勢大告誡曹操此戰不利。
更直言顏良、文醜乃河北名將,勇冠三軍;但這裡第勇冠三軍是指領軍作戰的能力還是個人武勇?
正史上唯一能佐證顏良大概武勇的,大概就只有一句話,沮授又諫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我知道理論上絕對是指戰蹟跟領軍才能,但做為騎兵軍頭領,袁軍先鋒,他們個人武藝、體能跟氣力需不需再一定水準之上(要比一般人強上很多)。
我知道這問題有點不得而知,就像趙雲能不能打贏虎豹騎的一名普通兵士一樣。
[ 本帖最后由 小兵1234 于 2011-12-18 13:08 编辑 ]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11-12-18 18:53
傻子认为这两个厮是被炒作成名将,以此衬托曹操用兵如神。他俩的死对袁军影响不大,袁绍依然敢挺进官渡。
作者:
dingbo011 时间: 2011-12-19 00:12
孔融是倒曹挺袁党~
他在制造谣言 动摇曹操的军心~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1-12-19 01:47 标题: 回复 #2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颜良被炒做主要是因为死在关羽戟下(三国史话区,就不说“关羽刀下”了)。若是被旁人杀的话,光荣武力评分应该不会高过淳于琼。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2-19 01:48 编辑 ]
作者:
刘过字改之 时间: 2011-12-19 20:30
成王败寇呗,如果袁绍代替了曹操,颜良至少跟张辽有一笔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0 14:59
勇冠三军就是指武将武勇。
部队冲阵武将都要冲在前面,所以很多将领都是勇冠三军而为将,一者服众二者不易身亡三者增加冲击力。
关羽刺颜良应该是用矛,然后用环首刀枭首。
作者:
镜 时间: 2011-12-20 15:26
环首刀是直的。。。也是可以“刺”的。。。
再看看古今刀剑录的记载。。。
关羽用环首刀的可能性也很高。。。
作者:
wrcxy 时间: 2011-12-20 15:58
马上作战,考虑环首刀的长度,还是矛、朔更实际点。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0 16:00
原帖由 镜 于 2011-12-20 15:26 发表
环首刀是直的。。。也是可以“刺”的。。。
再看看古今刀剑录的记载。。。
关羽用环首刀的可能性也很高。。。
环首刀主要是砍,挥砍力量大,所以就替代了剑。刺主要是矛。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0 16:05 标题: 回复 #7 镜 的帖子
是的。
而且我怀疑关羽用的就是青龙偃月刀。
这种刀以前的形制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样,而是汉环首刀的形制,但是其柄部特别长。为加大劈砍力度和刀的强度,铸造一条龙伏在刀背上,铜龙叫金龙偃月刀,铁龙叫青龙偃月刀。
上述是口传,算口传历史吧。
现在看来,汉环首刀刀柄已经近一尺长,这几百年,古人未必就不能把刀柄再次加长。根据我用刀的经验,步下刀刀柄两尺仍不妨碍单手使用,而且一旦双手使用,力度将得到极大加强。
汉环首刀为直刀,确实可以刺。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0 16:17 标题: 回复 #9 贾图 的帖子
家师擅长剑,我喜欢刀,而且家传也是刀(不是师传)。
所以,我对这两种东西都多少比较熟悉。
我说一句话,可能不可靠,是口传的,大家听听就成:
古剑其实有一种是单刃的。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单刃剑称为剑的说法。
或者说,刀是剑的一种。
剑最主要的技术是刺。直刀,最主要的技术也是刺。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0 16:51
我现在经常练习的一种刀,就是直刀,刀身长一米,窄长(而非现行朴刀和春秋刀的板状),刀柄长一米四。这是我自己搞的苗刀加长版,但是刀身与苗刀略有不同。
刀法也与苗刀不太一样,有点双手带的意思。
嗯......这东西确实是我自己弄出来的,刀法其实没啥新意,就是苗刀+双手带+春秋刀中取过来的。
但是,我一直怀疑这东西与古人暗合----宋朝的朴刀是不是就是这个东西?暨南大学马明达教授对朴刀的描述,很像这个东西。
这东西最主要的玩法其实就是刺。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11-12-20 18:17
关公据闻使的是双刀,都刻有“万人”。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0 18:38 标题: 回复 #4 颖颖 的帖子
他們兩人好像在與地方土匪或黃巾餘黨時,表現突出。
不然在袁紹跟公孫瓉交戰時,他們還沒入火。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0 18:42 标题: 回复 #12 tiger1970 的帖子
如果可以,蠻想看照片的。
我也是喜歡刀具的人,無論是中國青龍刀、日本武士刀還是草原民族的彎刀。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0 18:44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0 16:17 发表
家师擅长剑,我喜欢刀,而且家传也是刀(不是师传)。
所以,我对这两种东西都多少比较熟悉。
我说一句话,可能不可靠,是口传的,大家听听就成:
古剑其实有一种是单刃的。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单刃剑称为剑的 ...
應該是,不過先秦時代有吳鉤越劍之說‧鉤又是甚麼?
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刀的雛型。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0 18:47 标题: 回复 #5 刘过字改之 的帖子
怎麼不是典偉、許褚那角。
顏、文二人雖然會領軍(好像還是負責打野戰),卻沒有像張遼、關羽一般成為獨立局部戰局最高統帥的紀錄。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0 18:51 标题: 回复 #2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我想那是因為袁軍騎虎難下的緣故。
優勢兵力,主動發動攻勢卻貿然退兵,對士氣影響不是普通地大。
前秦符堅的大軍是怎麼潰敗的。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0 18:54
原帖由 贾图 于 2011-12-20 14:59 发表
勇冠三军就是指武将武勇。
部队冲阵武将都要冲在前面,所以很多将领都是勇冠三军而为将,一者服众二者不易身亡三者增加冲击力。
关羽刺颜良应该是用矛,然后用环首刀枭首。
可顏、文二人率領的是袁軍的萬餘精銳部隊。
豈是只靠武勇就可服眾的?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08:39 标题: 回复 #16 小兵1234 的帖子
也是口头相传的说法。
钩,是一种双刃剑,但是是弯曲的。这种弯曲不是像我们说的那种弯刀那种弯法,而是还要弯。
这个东西是对付盾牌的。我直接砍到盾牌上,因为刃部弯曲,就有一部分刃到了盾牌后面啦。这样,我只要一进步、一探肩,直接就能越过盾牌攻击对方。
这种东西现在保留下来并经过了变形,成为现在的武术中的兵器----双钩。现代实用的双钩也是浑身除了尖,就是刃(只有手握的地方没有攻击性),十分难练。
钩是剑属。这东西比重武器好携带,经常在战船上使用。
钩,不是窦尔敦的新创,而是当时最利于实战的一种兵器。
因为旧时普遍使用单刀+盾牌。这东西,对长武器可以作为“乌龟壳”,在掩护下直接进入长武器死角进攻,对于短兵器,真的是很难进入其防御圈----进入其防御圈的唯一方式是打破刀盾之间的协调,这个必须有相当的功夫----也就是说,两人技术水平相当的话,刀盾一定胜过单刀,更不要说剑。因此,单刀只能倚仗速度和力度,单剑只能倚仗其灵活性来进行攻击。
但是使用钩就不同啦。钩可以完全绕过对方的盾牌防御圈进入对方防御死角,而且这东西又不像长武器那样难以携带。只要一个皮囊,就可以带走。所以这东西是一个很好的兵器。
旧时有钩距这个说法。现在很多人解释不清。我们的说法是:钩,就是钩,右手用;距,就是拐,是用来挡架对方兵器进攻的,所以叫距或者拒。这个拐,在武打片中经常看见,记得李小龙也用过。钩用来破盾牌,距用来挡刀。
现在基本没有钩拐双用的啦,都成了练双钩。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08:50 编辑 ]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09:32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0 16:17 发表
家师擅长剑,我喜欢刀,而且家传也是刀(不是师传)。
所以,我对这两种东西都多少比较熟悉。
我说一句话,可能不可靠,是口传的,大家听听就成:
古剑其实有一种是单刃的。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单刃剑称为剑的 ...
唐刀源于汉环首刀,倭刀源于唐刀,所以刀身基本很直。小日本的剑法也是唐传过去的双手刀法。
环首刀,也就是直刀的一种。刀最主要的技术是砍,因为砍比刺技术难度低,杀伤范围大,适合农民出生的步卒骑士使用。这就是为什么到了汉代已全部淘汰剑换成刀了,剑仅生产佩剑、宝剑,用于装饰、权力象征、击剑玩乐,不用于实战。
你像抗战时二十九军的砍刀也是环首刀发展而来的,小日本的刺刀连三八式枪身相当于长矛,但近身格斗二十九军不落下风。虽然小日本比二十九军更训练有素,但是刀容易使,格挡开枪身就可以砍胸砍头了。
再举个汉代的例子,飞将军李广幼子李敢“左持长槊,右执短刀,跃马陷战”,可算西汉骑兵典型装备和作战方式了,有了长槊这种远距离刺杀的武器,那刀明显是用来挥砍的。骑兵刺杀用长兵器刺到的范围更广。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09:37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0 16:05 发表
是的。
而且我怀疑关羽用的就是青龙偃月刀。
这种刀以前的形制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样,而是汉环首刀的形制,但是其柄部特别长。为加大劈砍力度和刀的强度,铸造一条龙伏在刀背上,铜龙叫金龙偃月刀,铁龙叫 ...
三国步兵有用长刀的,虽然不多但是有,比如典韦就擅长用长刀。那必然是环首刀加个柄而成。但是,三国时期没有马蹬,只能装备单纯用来刺的矛和短距离单手挥砍的环首刀,任何长柄挥砍武器都不能够如意使用,要坐不稳甚至摔下来的。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09:47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0 16:51 发表
我现在经常练习的一种刀,就是直刀,刀身长一米,窄长(而非现行朴刀和春秋刀的板状),刀柄长一米四。这是我自己搞的苗刀加长版,但是刀身与苗刀略有不同。
刀法也与苗刀不太一样,有点双手带的意思。
嗯. ...
宋代朴刀的刀刃有弧度,更方便挥砍,先砍马腿再砍骑兵~
呵呵,我不了解武术,讲的只是些军事方面的东西~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09:49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1-12-20 18:42 发表
如果可以,蠻想看照片的。
我也是喜歡刀具的人,無論是中國青龍刀、日本武士刀還是草原民族的彎刀。
可以搜一下老外拍的“冷钢 刀”,里面有对用最新技术锻造的中国砍刀和日本刀的描述,很过瘾的~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09:56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1-12-20 18:44 发表
應該是,不過先秦時代有吳鉤越劍之說‧鉤又是甚麼?
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刀的雛型。
吴钩就是刀刃弯度极大的一种刀,因为吴水战多,所以近战时用吴钩明显比剑威力更强~
刀应该还是来源于剑,因为宋以前基本都是直刀,很明显不是来源于吴钩,吴钩春秋就有了。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0:06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1-12-20 18:54 发表
可顏、文二人率領的是袁軍的萬餘精銳部隊。
豈是只靠武勇就可服眾的?
勇冠三军足以服众,这种传统一直到抗战时的张灵甫都是如此~
古时武将大多冲锋陷阵,从士兵或小将开始做起一步步升上来的,比如黄忠、魏延、张辽、乐进、丁奉、潘璋这些,哪个不是靠武勇服众的?你自己不冲让别人冲,自己一仗下来一个敌人没干掉,谁服你?猛将有猛将之道,儒将有儒将之道,不一样的。呵呵,不过你像周瑜这种自己也亲自上阵冲的儒将,也不是没有。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0:29 标题: 回复 #21 贾图 的帖子
29军的大刀。这个我专门找过。这东西不是环首刀直接演变,而是宋朝的“手刀”演变的。
事实上,这种形制的大刀,更确切的说是“双手带”演变的。
我查找到了当时的很多大刀术,都是从双手带演变而来的技术。
你说的那个技法“格挡开......砍头”是网上传的很广的一个讹传。这个技术来源于1983年武林杂志的某一期。以后网上有人把这个技术与破锋八刀混合在一起,就成了29军的了。
事实上,这个技术,记得当时那篇文章写的是淞沪抗战,而29军并无使用破锋八刀的记载。这个技术,也不是通用的大刀技术,而是一种短时间训练的应急技术,对战士的身体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力大过人,身高体壮。因为这一轮大刀,必须从下往上瞌开三八式步枪,需要相当的力量。
这个技术对我印象极深----因为我在1983年就下苦功练过。
关于29军的大刀技术,目前有说是破锋八刀的,有说是李尧臣无极刀的,也有说是尹玉章八卦刀的,但都无确凿根据。
从我找到的大刀技术来看,大刀最常用的技术恰恰不是格挡,而是撩击或者削击前手后进一步攻击。
这个动作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武术动作。
中国武术,强调进攻。而且越立足于防御性的武术,其进攻能力越强。
中国武术,往往是你打我也打,用进攻来化解进攻。这是中国武术与其他各国武术最大的不同点。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0:53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0:31 标题: 回复 #23 贾图 的帖子
关于宋代朴刀的形制,暨南大学历史系马明达教授----同时也是武术界西北”马家四杰“之一,通备门著名代表人物----专门有考证文章。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0:32 标题: 回复 #22 贾图 的帖子
嗯......我骑过马,但没骑过光背马,没有感性认识......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1:06
另外,不要强调大刀一定会胜过刺刀。
从技击角度看,刺杀是最省力、杀伤力最大的技术。而大刀的劈砍逊于刺杀(解放军有一段时期步枪配置甚至全部改用刺锥,完全取消了刺刀的砍削功能,而大大强化其刺杀功能)。
在实战角度上,1939年以后,国军制式武器全面改用刺刀。甚至有民众劳军送去一堆大刀而军方无法使用的局面。当然,很多部队因为刺刀不足,因此只能在步枪之外携带大刀以备肉搏,但这不意味着大刀胜过刺刀。
大刀队所以能取得较大战绩的原因,是在于大刀队的装备----毛瑟冲锋手枪(驳壳枪、二十响)和其仿制品(大镜面之类)+长柄手榴弹(一般是仿制德国产品)+大刀。秘密接敌后,手榴弹进行首轮攻击,然后扔光手榴弹也就冲进敌阵,一手执枪,一手大刀,在近距离冲锋中自然无往不胜。
但即使这样,敌我杀伤也是相当的。
大量装备大刀、长矛、梭镖,那是没办法的原因----就算是老套筒,也比这些东西强,但这些东西总比木棍强吧?
抗日战争,是准近代化装备的中国军队+中世纪装备的中国军队对准现代化装备的日本军队的一场死战。我们的先辈,是靠鲜血来打了一场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1:34 编辑 ]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2:28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0:31 发表
关于宋代朴刀的形制,暨南大学历史系马明达教授----同时也是武术界西北”马家四杰“之一,通备门著名代表人物----专门有考证文章。
看出土文物就行了~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2:28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0:29 发表
29军的大刀。这个我专门找过。这东西不是环首刀直接演变,而是宋朝的“手刀”演变的。
事实上,这种形制的大刀,更确切的说是“双手带”演变的。
我查找到了当时的很多大刀术,都是从双手带演变而来的技术。
...
你说的手刀是什么形状的?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2:34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1:06 发表
另外,不要强调大刀一定会胜过刺刀。
从技击角度看,刺杀是最省力、杀伤力最大的技术。而大刀的劈砍逊于刺杀(解放军有一段时期步枪配置甚至全部改用刺锥,完全取消了刺刀的砍削功能,而大大强化其刺杀功能) ...
拿大刀跟小日本格斗,与拿刺刀跟小日本格斗,战损比好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大刀容易使,其实也是挥砍比刺杀技术含量低的原因,你看古惑仔都用砍刀砍人不用剑呢。二是小日本刺刀长度天下第一,三八式枪身又长,国军枪+刺刀比它短。一寸长一寸强,所以拼不过。三是同种兵器训练水平比小日本低很多,不仅是拼刺刀,射击、投弹、炮击、冲锋,哪样不是呢?所以刺刀对刺刀1V1败多胜少。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3:41 标题: 回复 #31 贾图 的帖子
我想人家历史系的教授+武术家这个身份不至于胡说吧......
至于出土文物,确实需要看,但是必须是这个文物标明朴刀才可信。中国的刀种类太多,很多张冠李戴的情况的。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3:43 标题: 回复 #32 贾图 的帖子
与现在的抗战大刀除护手(手刀是圆盘形)外基本相同。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3:57 标题: 回复 #33 贾图 的帖子
呵呵,要是讲到格斗,这个我倒多少熟悉一点。
劈砍和刺杀,技术含量是相同的。
但是,对于根本不会武术的人遇到格杀场面来说,容易做出劈砍动作,而不容易做出刺杀动作。原因是本能----人的手臂更本能地趋于上下运动而不是前后运动。
这就是“王八拳”经常在不会打架的人中使用的原因。
戚继光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他的军队,枪法中有劈枪这个技术,就是预备等上战场后不会应对,本能劈枪总比在那里发呆强的原因。
至于大刀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刀队,常用的名字是“手枪队”,有时候“敢死队”“突击队”也使用大刀。这些人都是百战精兵,不存在害怕战场的问题。
大刀队所以能达到较高的战损比,其实就是突袭+合理的冲锋技术。
德国军队打冲锋,是在空中和炮火支援基础上使用手榴弹+冲锋枪,如同风雷震荡,所向披靡。
中国则吸收了此种打法----冲锋手枪接近于冲锋枪,再加上手榴弹,同时因为冲锋手枪可以单手使用,又辅助上了大刀,在无空军和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就采用秘密接敌和突袭的方式,当然占便宜。
但即使这样,从我方战报看,战损比也是1:1。如果从日方战报看估计就没法看了。呵呵。
另外,中国步兵所以在战斗中处于劣势的情况,目前认为是重火器处于绝对劣势。要是单讲轻武器,一些训练好的部队还是相当不错的,配备也可以。八路军有关战报也说明此问题----日方对八路军造成的伤害多为掷弹筒、迫击炮造成,占伤亡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个问题,直接导致八路军下决心一定要仿制出掷弹筒。
至于一寸长一寸强----我用单刀或者匕首,照样能够把别人的长枪击败。
三八大盖是比较长的,但是中正式配上当时的长刺刀并不算短,更何况技击讲究一个与身材和力量的配合----矮个子用长器械反倒碍手碍脚。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4:04 编辑 ]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2-21 14:22
我认为 刺刀比大刀厉害,大刀更多是心理上的震慑
看过29军所用的大刀片,这种刀对使用者的腕力、臂力要求较高,不是身强力壮的人,没有受过相当训练的人,很难把这种刀使用的进退自如,而且用这种刀劈人,除非劈掉脑壳子,或劈成两半,如果劈中肩膀,手臂等等不会致死
刺刀的话,对使用者的臂力 手腕力 要求较低,女人老人也可以用刺刀刺进人身体,套路也相对简单,而且威力大,一般被刺中的人基本无生还希望,尤其刺破内脏,就是现在的医疗手段也没得救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4:41 标题: 回复 #37 naniwa 的帖子
除了“套路也相对简单”似乎应改为“技法也相对简单”、“一般被刺中的人基本无生还希望”应改为“一般被刺中要害部位的人基本无生还希望”外,其余都对。
我最爱玩的就是大刀和长枪,对此深有同感。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2-21 15:47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4:41 发表
除了“套路也相对简单”似乎应改为“技法也相对简单”、“一般被刺中的人基本无生还希望”应改为“一般被刺中要害部位的人基本无生还希望”外,其余都对。
我最爱玩的就是大刀和长枪,对此深有同感。
恩,赞同套路改为技术,
刀的切入面较浅,除非砍掉脑袋 或劈成两半,不然不足以一刀砍死
刺刀切入面较深,直接深入体内,人的身体,无论是胸腹腰背,其内部都有致命的内脏,这些内脏一破即死
特工们在用冷兵器杀人的时候,都是用尖锐器具直接刺入胸腹,或者干脆割喉,鲜见用刀砍的,可见刺入威力更足以致死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1-12-21 16:00 编辑 ]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6:37
但是,对于根本不会武术的人遇到格杀场面来说,容易做出劈砍动作,而不容易做出刺杀动作。原因是本能----人的手臂更本能地趋于上下运动而不是前后运动。
这就是“王八拳”经常在不会打架的人中使用的原因。
戚继光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他的军队,枪法中有劈枪这个技术,就是预备等上战场后不会应对,本能劈枪总比在那里发呆强的原因。
这个说法跟我前面说的完全一致。
至于大刀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刀队,常用的名字是“手枪队”,有时候“敢死队”“突击队”也使用大刀。这些人都是百战精兵,不存在害怕战场的问题。
不怕死是真的,但是说是百战精兵就过了。国军的敢死队主要是勇不怕死,并不是什么精锐部队。有些时候部队都被打残了,老兵精兵早挂了,这时候要发起逆袭,找不怕死的上。
中国则吸收了此种打法----冲锋手枪接近于冲锋枪,再加上手榴弹,同时因为冲锋手枪可以单手使用,又辅助上了大刀,在无空军和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就采用秘密接敌和突袭的方式,当然占便宜。
手枪跟冲锋枪能比么?长柄手榴弹跟日军手雷比,哪个更强这个不用再讨论了吧?
但即使这样,从我方战报看,战损比也是1:1。如果从日方战报看估计就没法看了。呵呵。
战报就是说明砍刀对于中国军队来讲,比使用刺刀战损比好看。
另外,中国步兵所以在战斗中处于劣势的情况,目前认为是重火器处于绝对劣势。要是单讲轻武器,一些训练好的部队还是相当不错的,配备也可以。八路军有关战报也说明此问题----日方对八路军造成的伤害多为掷弹筒、迫击炮造成,占伤亡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个问题,直接导致八路军下决心一定要仿制出掷弹筒。
重武器就不谈了。
轻武器方面,捷克产轻机枪是不错,但是有多少呢?轻兵器方面主要问题如下:
一、好的枪支装备数量极少,二、步枪明显劣于三八式,三、总体枪支数量跟人员数量配比跟日军没法比,四、熟练操控枪支的战斗人员少,一线部队一旦伤亡,补充上去的战斗力极差。
至于一寸长一寸强----我用单刀或者匕首,照样能够把别人的长枪击败。
晕,你这有点诡辩了。我是说长兵器,你跟我说短兵器破长兵器,能一样么?咱们在讨论双方都是长兵器。
三八大盖是比较长的,但是中正式配上当时的长刺刀并不算短,更何况技击讲究一个与身材和力量的配合----矮个子用长器械反倒碍手碍脚。
三八式和日式刺刀就是为了埋身战专门设计的,天下无二。这点老兄去搜下网文吧,到处都是~
[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1-12-21 16:40 编辑 ]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6:40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3:43 发表
与现在的抗战大刀除护手(手刀是圆盘形)外基本相同。
求手刀图~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2-21 16:52
讨论三国的,讲到抗战去,楼上跑题了啊,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1-12-21 16:54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21 16:52 标题: 回复 #40 贾图 的帖子
手刀你自己去找图吧。凡是叫《中国兵器史》的差不多都有,好找。
至于武术,就不说啦。跟外行没法解释。这东西是运动技术。见面一比划就明白啦,说不清楚的。我要是使用花枪,照样破大枪;我要是使用齐眉棍,照样打长棍。
其余的也就不说了吧,因为说服人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成啦。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6:57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3:41 发表
我想人家历史系的教授+武术家这个身份不至于胡说吧......
至于出土文物,确实需要看,但是必须是这个文物标明朴刀才可信。中国的刀种类太多,很多张冠李戴的情况的。
http://baike.baidu.com/albums/35 ... 6fc0f412ad0fc037f9a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7:00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1-12-21 16:52 发表
手刀你自己去找图吧。凡是叫《中国兵器史》的差不多都有,好找。
至于武术,就不说啦。跟外行没法解释。这东西是运动技术。见面一比划就明白啦,说不清楚的。我要是使用花枪,照样破大枪;我要是使用齐眉棍, ...
战争不是武术哦,像骑兵很多情况就是一照面的事情。
其实说这么多,你主要就纠结在直刀主要用来刺还是砍。你认为直刀主要用来刺,那干嘛要把剑淘汰了?继续用剑不是更好?从力学来讲剑更好刺。
另外,手刀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搜出来的图千奇百怪,不知道你讲的是哪一种。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7:06
另外就是我上面说的,骑兵已经有矛了,还配备另一个用来刺杀的短兵做什么?没等到刀刺到敌人,敌人先被马撞飞了。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17:22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1-12-21 14:22 发表
我认为 刺刀比大刀厉害,大刀更多是心理上的震慑
看过29军所用的大刀片,这种刀对使用者的腕力、臂力要求较高,不是身强力壮的人,没有受过相当训练的人,很难把这种刀使用的进退自如,而且用这种刀劈人,除 ...
很明显国军士兵瘦得很,为什么还让他们用大刀,只有一个原因,跟刺刀比即使不怎么训练也能砍人。你看古惑仔砍人平常会特意去练么?
反观刺刀对刺刀,对手小日本天天练,一来你扎过去很容易扎空被闪避过去,二来小日本连枪带刺1米5,没刺到他自己先被刺了。还不如靠大刀这种短兵上去砍呢。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2-21 17:40
我去世界另发一贴,谈谈我的看法吧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21 22:56 标题: ~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1-12-21 17:40 发表
我去世界另发一贴,谈谈我的看法吧
就凭你跟老虎肯定国军抗战艰苦和卓越,就是我兄弟,不谈其他了,眼泪哗哗的~
作者:
游戏爱好者 时间: 2011-12-22 06:37
想当年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大败清军的时候也说清军很勇敢,
同理。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2 13:20 标题: 回复 #24 贾图 的帖子
谢谢,我自己会找。
不过方便给个连结吗?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1-12-22 17:20 标题: 回复 #49 贾图 的帖子
國軍(指國民黨)跟人民軍(指共產黨)艱苦卓絕地抗日,不是人盡皆之的事嗎?
有人有資格反駁嗎!
作者:
975543578 时间: 2012-1-3 12:51
很明显孔融是想动摇曹军军心,让士兵怯战
作者:
飞风划过 时间: 2012-1-3 14:53
喷子孔融发表那些言论,如嘲笑征乌桓、反对禁酒等等,很多都是不靠谱的,这个也一样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