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新批评学派
[打印本页]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8-4 10:30
标题:
关于新批评学派
昔日的辉煌
—新批评学派的兴亡
题要: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 是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派别,它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肇端于英国,三十年代形成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占统治地位。六十年代开始自卫,最后在七十年代把统治地位交给了结构主义等新的文论派别。但是,新批评的影响在西方经久不衰,直到今天,文学系还要学生做个“新批评式的细读”。因此,新批评不仅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已成为西方文论沉淀下来的基础。
正是因为新批评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即使它现在已经失去了市场,但是新批评还是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新批评的兴亡做个简要介绍,从而谈谈新批评的方法论和特点,还有现在仍可利用的方法和理论等。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文中的不当之处,望老师指正。
关键词:本体论(ontology) 新批评
一 揭开新批评的面纱
首先,我们要确定新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而什么又是文学批评呢?在此我们有必要引入一个概念:“文学批评,一般来说,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对诗或文学文本的直接审美反应,或者对其所做的陈述即话语;其二指对这种反应、陈述或话语在理论上所做的阐述。” 也有文论家把其一称为文学欣赏,把其二称为文学批评。 当然概念毕竟是十分抽象的,不易理解,并不适合在此讨论。
好了,我们再转回新批评吧。新批评也称为本体论批评,因为新批评学派的理论核心是本体论。(本体论是一个哲学术语,是兰色姆引用的。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把文学作品视作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经验和意识之外的存在;二是说文学作品能表现世界的本质的具体存在。 )所以他们认为文学作品是独立的自主体,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品本身;文学批评的任务是探讨文学的特性,即作品本文形式的构成及其特点。换言之,亦就是对文学性()的研究。从这一点上来说,新批评是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因为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还有后来的结构主义批评都被归为一类,叫做本体批评(ontological criticism)或内在批评(intrinsic criticism)。但是,新批评学派并不是完全地继承了形式主义的观点,这个后面会再提到。
新批评派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托·斯·艾略特(T·S·Eliot)所倡导的“有机形式主义”文学观。而另一个是艾·阿·理查兹(I·A·Richards)所提倡的“语义分析学”。因此他们二位被认为是新批评派理论的奠基人。而在他们之前,两位意象派理论家—英国的托·欧·休姆(Thomas·Ernest·Hulme)和美国的艾兹拉·庞德(Ezra·Pound)在1914年就提出了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的情感发泄的意象派理论。这种观点被发展,成为新批评学派的理论基础,所以休姆和庞德也被人们认定是新批评学派的远祖了。
二 新批评的盛衰
现在大家已经对新批评有了些基本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何新批评学派在很长一段时间 成为占据美国文坛统治地位的一个学派呢?
当然,原因是不简单的。
首先,新批评学派的崛起,适应了西方文学创作新形势的需要。本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相西方已经衰落,浪漫主义更是趋与末流,现代派创作已经开始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现代派诗歌重象征,语言比较玄奥晦涩,因此批评家们不得不通过细心阅读来探索它隐晦的含义,这个无形中促进了新批评学派的兴起。(有趣的是,新批评理论的形成反过来却为现代派诗歌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哲学上来看,社会学派批评(前任霸主)是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依据的。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初,实证主义已被取代,这也对文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实证主义文学批评自然就被新一代的文学批评家所抛弃,新批评就应运而生了。
还有,四十年代后,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巩固,因而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被进一步削弱,那么带有保守主义的新批评学派自然就有了市场。
综上所述,新批评学派的崛起自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决非偶然一炮打响。以至于当时的新批评学派在美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大批学者加入了新批评学派,因此成员众多,体系庞大,新批评学派进入了它的全盛期。学者们都以新批评学派为荣,当时有论者说:“说到当代文学批评,自然而然地想到新批评。”可见一斑。
然而凡事盛极必衰,新批评学派也一样.。进入六十年代后,新批评学派的学者们开始了“自卫”行动。
在五十年代末,结构主义在欧洲开始繁荣。不久,美国文化界也迅速地接受了这一新理论,便开始了一场“文化革命”。而且,新批评学派理论中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比如过分注重形式和本体;自己在某些问题上自相矛盾(如对于形式主义的看法等);理论过于局限……这样又使一大批新批评学派的得意门生转投他派或自立门户。
另外,当时正是美国文学和社会思潮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以至于六十年代后,欧美的存在主义渐渐演变成以后的左倾思潮,而且新批评学派自身又有很多局限,被时人所攻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都不是最关键的,重点还是其本身。克里格 指出新批评“受朋友之害过于受敌人之害”,此言有理。因为本来是可备一格的一种特殊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被变成一种一成不变的教条和人人都得趋赶的时髦。正是由于成分太杂导致新批评学派被丑化了。而且,可怕的是, 五十年代后,新批评本身的发展停滞了。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学派,一个不发展的学派,怎么会长久呢?
总而言之,新批评学派可以说来得快,去得也挺快。但是,它毕竟统治了美国文坛十数年,而且应当说,新批评学派还是圆满地完成了它过渡的历史使命,也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三 透视新批评学派
现在讲一个文学理论流派,就不能不讲它的基本理论。新批评学派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中已提及,现在具体阐述一下。
先说说艾略特的“有机形式主义文学观”。
这种文学观以象征派的美学观为基础,视文学作品为孤立的、客观的象征物,即把文学看作与外界一切事物绝缘的自足的有机体。显然,他是把文学作品从作者和读者中分离开来,这是有争议的。
前面已经提及意象派两位先驱:休姆和庞德。而艾略特正是继承并发扬了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诗歌“非个人化”的主张。“非个人化”包含三个方面 :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作家与传统的关系和“客观对应物”(objective correlative)的创作方法。
首先, 艾略特认为,在生活和艺术之间隔着一道绝对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其次,在作家与传统的关系方面,他针对浪漫主义崇尚个性的主张,提出所谓的传统论,也就是说,个人应当在思想上服从传统,个人的独创性只限于语言和文学形式的革新。关于“客观对应物”,我这里也就不再展开了。
总之,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文学作品看作客观的、有机的、独立自足的象征物。他的主张对以后的新批评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后起的新批评家大多都根据他的这套“有机形式主义文学观”理论的某个方面加以发挥。例如兰色姆就是在艾略特理论的基础上倡导“本体论”。
还有就是理查兹的语义分析学,在此我也不想再展开论述了。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有机形式主义和语义分析是互相关联的。正由于把文学作品看作独立的象征体,新批评家才能排除作品以外的一切因素,单纯从事文字分析;又因为把文学看作独特的语言形式,而从语义学来看,文学语言是象征性的有机结构,于是有机形式主义和语义分析就结合起来了。文学作品作为有机象征体正是依靠文学语言的象征性来做媒介的,因此可以说象征主义的美学理论与语义学的结合就构成了新批评学派的理论基础了。
根据上述原理,新批评家们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就作品论作品,不必追究作者的主观动机,也不必探索读者的反应,论述作品的客观效果,更不必考虑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在他们看来,文学作品,无论什么体裁或题材,也不论有无人物和情节,它总是由词语、比喻和象征等语言材料所组成的。因此,他们认为,对作品的分析就是对这些语言材料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而不应该脱离它们去研究人物形象的性格、典型、情节发展或主题思想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批评家们还是把形式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恰恰是这一点,在后期成为众反对学者攻击的主要目标。
四 新批评学派的遗产
前面我已经多次提到,虽然新批评学派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它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一下新批评留下的“遗产”。例如,有人说:“美国当代文坛的繁荣的景象无不是由于新批评出色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当代文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新批评学派的一些基本论点和方法论已在美国文学批评和文学教学法中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痕迹。比如一些猛攻新批评学派的后起之秀们,却还是在运用新批评学派的方法论。后来的结构主义者也经常用“细读法”,反而更有超越新批评学派的趋势。这些都说明,新批评学派的某些见解和方法的确可以从其体系中孤立出来被后来的一些学派所吸收并继承。
就拿其中的“反讽”(irony)来说,反讽是西方文论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克林安思·布鲁克斯 把它沿用为新批评术语,他指文本中的词语受到语境的压力而意义发生扭曲,所言非所指。而且,新批评学派认为这是诗歌语言的普遍性质。克林安思·布鲁克斯又进一步解释,认为反讽是表示诗歌内不协调品质的最一般化术语。
当然,实话实说,我对于反讽这种十分抽象的概念尚有许多疑惑。但是,我引用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类似于反讽这样的新批评学派的方法和论点现在仍在广泛地使用着。还有许多术语,例如含混(ambiguity)、张力(tension)等等也一样,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现在在美国课堂里,许多老资格的教授在授课时仍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一些新批评学派的方法,尤其是细读法。对此,又有人评论到:¨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大家今天都是新批评学派。“
所以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意义和内容则只有经过一番琢磨的人才能够把握,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我们能否从新批评学派的理论中找出一些精髓,用于充实我们自己的幼小的文学理论呢?
五 总结
新批评学派可以称为是一种形式主义,这体现在他们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对单个作品的语言技巧的研究上。然而,新批评学派的学者们却又不是完全的形式主义者。英国当代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就说过:“新批评还不是纯正的形式主义,而是拙劣的掺进了民众经验主义—认为诗的本身多少还包含着现实。” 他的意思就是,新批评在注重形式的同时,又承认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但是,新批评学派反对把内容归结为读者或是作者,他们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使能够在作品中再现出来对于作品的阅读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由此,我就总结出新批评学派的几个特点。
⒈新批评学派与结构主义学派在许多方面十分地相似,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平行的。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新批评学派可以看作是形式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而结构主义则是后一个环节。
⒉新批评学派决定性地把形式主义从反理论主义朝理性主义方向推进。新批评学派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摆脱反理性主义,探索理性和感性结合的问题。因此,理性主义成为当代形式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新批评学派功不可没。
⒊可以说,新批评学派只是一个过渡,是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日益复杂化、完善化的一个中间环节。最早的形式主义没有理论基础。而新批评学派则试图构建一个哲学基础,但主要还是运用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后来的结构主义则几乎吸取了二十世纪所有的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从这点上来说,新批评学派的过渡工作是不错的。
⒋新批评学派曾努力在理论上寻求折中立场,试图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他们在一些细节上有所突破,但是他们在批评方法上可以说比形式主义还要形式主义呢。因此,他们的失败在所难免。
当然,新批评学派依旧认为分析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绝对地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就是作品本身,这一点是有待商榷的。再引一段特里的评断:“在文学批评在北美竭力争取职业化,竭力争取被承认为一种值得尊敬懂得学科的那些年代里,新批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以硬科学作为检验知识的主导标准的社会里,它的一整套批评方法则是以硬科学之道还治硬科学其身。新批评运动的初衷是对一个技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提供人道主义的补充或替代,但它现在却发现,新批评学派本身也正以它自己的方法再次制造一个这样的社会。”
非常精辟的评论。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从这方面来讲,新批评学派也是很可悲的吧。不管怎么说,新批评学派的衰亡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仍然适用。我们不应当再去追究什么,而是应当取长舍短,综合各家之所长,充实我们;而且,每个人对文学理论都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那么,文学的繁荣就指日可待了,不是吗?
注释
1 新批评一词出自1941年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e)的专著《新批评》,以后他们就沿用此词作为其学派的名称。
2(美)莫瑞·克里格 《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P8
3 例如葛红兵,参见《文学概论通用教程》P98
4 赵毅衡 选编 《新批评文集》附录
5 约指1945~1957这一段时间
6墨雷·克里格(Murry Krieger)美国现代批评家,六十年代后从新批评学派“叛变”,转而攻击新批评学派
7 具体可参见赖干坚 编著《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简介》P81~83我就简单地写了
8此段内容参见赵毅衡 选编 《新批评文集》引言
9克林安思·布鲁克斯()美国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年轻有为的学者
10 葛红兵《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注引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P59
11葛红兵《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注引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P62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21:10 编辑
]
作者:
冰火蝴蝶
时间:
2004-8-5 01:39
楼主是不是应发去 我思我在
作者:
潘泽
时间:
2004-8-5 09:19
鄙视,拿作业来充数,我一看就看出来了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8-5 11:21
.........切,作业就不行吗?这个属于文学理论范围啊
作者:
潘泽
时间:
2004-8-5 20:00
反正我看不懂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8-5 21:31
正常,这个学派已经过时了,可以算文学史的范畴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