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春秋时期姓氏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1-10-29 13:22 标题: 春秋时期姓氏问题
记得三红说过,先秦时期人名有的称姓不称氏、有的称氏不称姓,比较复杂。
那春秋五霸的阖闾(夫差)和勾践,这几位到底姓啥捏?提到他们的时候从来木有在他们前面再加个姬啊、姜啊的“姓”,这是一种习惯称呼,他们也有自己的“姓、氏”?而同时期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还有文种、范蠡,这些人的姓同现在基本一样,为啥偏偏君主木有“姓氏”呢?
作者:
00249598 时间: 2011-10-29 13:35
姓代表地位身份,氏代表血缘来历。
举个例子、姜太公吕尚:姓吕(祖先被封在吕地,得姓吕),姜氏,字子牙,名尚,号太公望。
引自史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3:40
姓氏区别的是身份,只有没有身份的士才强调自己的姓氏来显示自己与庶民有别,等一个人在史籍中有姓氏有名字地出现的时候,那这个绝对不可能在是国君甚至是公室了。譬如陈完,在陈国未亡前怎么都是公子完,但陈国灭亡了他只能以国为氏,称为陈完,再叫公子完就不敢了。而作为国君或者公室贵族,则没有这个必要。国君不需要氏,而国君的兄弟,则可以以公孙等为氏来显示自己的特殊身份。
夫差,姓姬。作为国君,并没有区别身份的氏。不过按照胙土命氏的习惯,吴国的王室后人大抵会以吴为氏。
勾践,姓姒。同上。不过勾践的后人多数是以地为氏,比如欧阳氏。
[ 本帖最后由 关毛 于 2011-10-29 13:45 编辑 ]
作者:
三国群英 时间: 2011-10-29 13:42
这样说 以前大家都有姓,只是卑微多而不用罢了.?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3:44
原帖由 00249598 于 2011-10-29 13:35 发表
姓代表地位身份,氏代表血缘来历。
举个例子、姜太公吕尚:姓吕(祖先被封在吕地,得姓吕),姜氏,字子牙,名尚,号太公望。
引自史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 ...
吕尚,是在商朝做臣子时的称呼。
吕望,是在周朝做臣子时的称呼。
而等他被封到了齐地,做了齐国开国国君后,他就必须叫太公望,再叫吕望就是不敬。吕氏作为他们的氏族已经成为历史,他们的后人已经成为齐国的公族,不需要吕氏这个氏了,所以齐国即便后来有了强势的公族,也是国氏和高氏,而不见吕氏一点踪影。因为氏是随着地位等因素而改变的。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3:49
西周到春秋初期的姓氏,和现代人的姓氏是截然不同的。现代人的姓已经融入到了名字里,成了名字不可分割的部分,已经基本上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那个时代的姓氏,姓区别血缘,氏区别地位。而作为一国之君或者公室贵族,他们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人家根本不需要用氏来区别。最早频繁地使用氏的,我觉得还是那些落魄贵族。
作者:
00249598 时间: 2011-10-29 13:50 标题: 回复 #5 关毛 的帖子
太公望的来历是这样的:“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史记)、名字还是尚吧。
姓大多人是没有的,它是力量地位的象征,多取自领土的名称或君王的分封,氏倒是大抵都有的,多取自职业、出生地等,譬如最早的神农氏、有熊氏等。
只是秦汉以降,或者更早,姓氏大抵混为一谈了。
[ 本帖最后由 00249598 于 2011-10-29 13:52 编辑 ]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4:00
原帖由 00249598 于 2011-10-29 13:50 发表
太公望的来历是这样的:“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史记)、名字还是尚吧。
姓大多人是没有 ...
太公,是诸侯开国国君的称呼,类似某朝太祖之类的。
所以虽然西伯以“我家祖先的盼望(太公望)”来雅称他,也不妨碍他是齐国太公的身份?
OK?
作者:
00249598 时间: 2011-10-29 14:01 标题: 回复 #8 关毛 的帖子
呵呵,okok.
俺只是引用引用而已,其实所知有限的紧,见笑见笑。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4:02
原帖由 00249598 于 2011-10-29 13:50 发表
太公望的来历是这样的:“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史记)、名字还是尚吧。
姓大多人是没有 ...
那你见过有史籍里把皇帝叫有熊轩辕的没有?
上古的“氏”,顶多是氏族小部落的称呼。和周朝的用以区别贵贱的“氏”本质上已经截然不同。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1-10-29 14:06
春秋姓氏,简而言之两句话:
一:姓以表血缘,氏以明族群。二、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牢记这两条,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至于阖闾、勾践,按史料记载吴国姓姬,越国姓姒。但我严重怀疑这是他们的攀附。何况,阖闾、勾践都是男子,男子是不能称姓的。但吴越王室宗女都是应该称×姬、×姒的。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4:09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10-29 14:06 发表
春秋姓氏,简而言之两句话:
一:姓以表血缘,氏以明族群。二、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牢记这两条,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至于阖闾、勾践,按史料记载吴国姓姬,越国姓姒。但我严重怀疑这是他 ...
吴国那个,应该不算攀附吧。黄池大会上夫差还说于周室我为长来着。、
不过越国的……那个也就鬼知道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1-10-29 14:24
原帖由 关毛 于 2011-10-29 14:09 发表
吴国那个,应该不算攀附吧。黄池大会上夫差还说于周室我为长来着。、
不过越国的……那个也就鬼知道了……
我对太伯能孤身一人横跨整个中国表示极大的怀疑。
我从来认为所谓太伯开吴,其实开的是虞。上古“虞”、“吴”二字同形。而且以文王时周、虞两国的特殊关系来说,做这种推测是有很大合理性的。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节,宫之奇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明显以太伯、虞仲为虞国先祖。还有一个证据,虞国在周朝为公爵,这么崇高的爵位,整个诸侯中也就那么三四个而已,由此可见虞国地位之尊崇。
至于吴国,我严重怀疑其攀附。因为上古“吴”、“虞”同形,所以吴国就将错就错。而那时虞国既灭,我估计周王室也搞不清了,也就默认了。如此而已。但吴国始终是子爵,试想若吴真是太伯之后,怎么可能是子?
而且吴国始见于史料,是在左传后期,晋国派申公巫臣通吴,当时吴国还出于野蛮状态,不知战阵,不懂弓矢,不会车骑,断发文身,和中原隔绝,试想如果真是太伯后代,周王室怎么可能与其不通往来,任其野蛮?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1-10-29 14:27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10-29 14:24 发表
我对太伯能孤身一人横跨整个中国表示极大的怀疑。
我从来认为所谓太伯开吴,其实开的是虞。上古“虞”、“吴”二字同形。而且以文王时周、虞两国的特殊关系来说,做这种推测是有很大合理性的。
《左传 ...
哦,原来如此。
作者:
冷酷无双 时间: 2011-10-29 15:13 标题: 春秋时期冷这个姓叫什么呢
春秋时期冷这个姓叫什么呢!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1-10-29 15:37
吴的祖先是周王室,应该姓姬吧?但他们断发文身融入蛮夷的社会,估计最后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作者:
luyuancuo 时间: 2011-10-29 16:39
姜太公,姜尚,吕尚,太公望,姜子牙,原来都是同一个人啊。
作者:
月映长河 时间: 2011-10-29 16:58
原帖由 00249598 于 2011-10-29 13:35 发表
姓代表地位身份,氏代表血缘来历。
举个例子、姜太公吕尚:姓吕(祖先被封在吕地,得姓吕),姜氏,字子牙,名尚,号太公望。
引自史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 ...
姜子牙是姜姓吕氏,不是吕姓姜氏。
姓是表血缘别婚姻,氏是表身份明阶层的。
作者:
00249598 时间: 2011-10-29 18:53 标题: 回复 #18 月映长河 的帖子
呵呵,俺只是看到俺引用的那段话,就这样解读了,并无深究,更未考证。
或者理解的不对,也是有的、惭愧惭愧哈。
作者:
梦幻军师 时间: 2011-10-31 11:16
同意关毛说法~
如公子完那个,这两位应该都是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吧,直接把国当姓去了~
越是往古的古人名字,越是奇怪越是有考究,这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哪像我们现在,前几十年还会算下五行给名字补点什么或排号,现在直接爱起什么就什么还有人用火星文。。。
作者:
asky 时间: 2011-10-31 17:09
吴国为姬姓确实有些勉强。
作者:
土卫七2 时间: 2023-11-30 10:08
吴国君主肯定姓姬,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毕竟先秦之时包括吴晋争盟的时候,吴王自称姓姬都无人怀疑。
吴国君主的氏?一般来讲君主没有称氏的必要,按照封地为氏的主流倾向的话,吴灭亡以后其子孙应该大多姓吴。
至于越,可能是以诸稽为氏。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