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汉末的部队编制是怎样的? [打印本页]
作者:
3943169 时间: 2011-10-3 11:31 标题: 汉末的部队编制是怎样的?
难道是沿用秦朝的编制,5人为一伍。10伍为一屯。2个屯为将。5屯为一主,2主成为大将?
[ 本帖最后由 3943169 于 2011-10-3 11:43 编辑 ]
作者:
xfengfengx 时间: 2011-10-24 16:26
五人一伍,设伍长;
十人一什,设什长;
十什一屯,设屯长即百夫长;
十屯一营,设营长即千夫长即将;
五营一部,设部长即副将;
二部一旅,设偏将或大将;
十旅一师,设大将或元帅(都督);
十师一军,设元帅(都督)。
[ 本帖最后由 xfengfengx 于 2011-10-24 16:27 编辑 ]
作者:
刘过字改之 时间: 2011-10-24 19:48
吹牛吧,你听说过汉朝有元帅?
五人为伍,设伍长
二伍为什,设什长
数什为队,设对率
数对为屯,设屯长
数屯为曲,设曲侯
数曲为部,设军司马,一千人左右
五部为营,设都尉、校尉,五千人
二营为军,设校尉、将军,一万人
像于禁统帅七军的话,就应该差不多七万人,徐晃督率诸营神马的,就可以看出大概
[ 本帖最后由 刘过字改之 于 2011-10-24 19:50 编辑 ]
作者:
jjnxx 时间: 2011-11-4 01:16
长知识了,1军有几千到1万人确实差不多了,官渡之战袁绍倾巢而出,貌似也就7万人。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1-4 09:23
汉时一军的规模不一定的。
三国时期魏国一军四、五千吧~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1-4 09:24
原帖由 jjnxx 于 2011-11-4 01:16 发表
长知识了,1军有几千到1万人确实差不多了,官渡之战袁绍倾巢而出,貌似也就7万人。
官渡袁军机动兵力是十万步卒,一万骑兵~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1-4 13:56
这就直接导致了 襄樊之战中 朱盖等十二营援军 到底是多少人的 猜疑
先前有专家认为 十二营 有六万人,但现在又有声音说 一营千人,十二营一万二千人
作者:
XM8 时间: 2011-11-4 20:29
原帖由 刘过字改之 于 2011-10-24 19:48 发表
吹牛吧,你听说过汉朝有元帅?
五人为伍,设伍长
二伍为什,设什长
数什为队,设对率
数对为屯,设屯长
数屯为曲,设曲侯
数曲为部,设军司马,一千人左右
五部为营,设都尉、校尉,五千人
二营为军,设 ...
这里的对率、屯长、曲侯、军司马的出处是哪里啊?
部以上的编制似乎不是常设,应该没有标准规模吧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1-4 22:44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1-11-4 13:56 发表
这就直接导致了 襄樊之战中 朱盖等十二营援军 到底是多少人的 猜疑
先前有专家认为 十二营 有六万人,但现在又有声音说 一营千人,十二营一万二千人
应该是一千人一营。
夷陵之战刘备支党4万,40营,所以一营是一千人无疑。
作者:
凌云茶 时间: 2011-11-7 21:11
原帖由 刘过字改之 于 2011-10-24 19:48 发表
吹牛吧,你听说过汉朝有元帅?
五人为伍,设伍长
二伍为什,设什长
数什为队,设对率
数对为屯,设屯长
数屯为曲,设曲侯
数曲为部,设军司马,一千人左右
五部为营,设都尉、校尉,五千人
二营为军,设 ...
这个编制不妥,但汉朝时是有元帅的。
左传中就有提到元帅一词,三国志中也有说法的,1,是时新失元帅,军中扰扰,不知所为。3,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元帅在成为军衔之前,都指军中最高统帅,都督则应用范围不等,但在其管理范围内也是第一把手,而且是一个军职了。
作者:
yuciy 时间: 2011-11-8 16:38
于禁的七军哪有7万人那么多。。。。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11-12-17 17:12
据唐朝杜佑《通典·兵》记载,汉及三国时候军队的基本编制应该是:
五人为一列,有列长;
二列为一火,有火头;
五火为一队,有队头;
二队为一官(100人),有官长;
二官为一曲(200人),有曲侯;
二曲为一部(400人),有部司马;
二部为一校(800人),有校尉;
二校为一裨(1600人),有裨将军;
二裨为一军(3200人),有将军。
这个资料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这样的话,七军X3200人=22400人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2-17 20:48
原帖由 日出印象 于 2011-12-17 17:12 发表
这个资料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这样的话,七军X3200人=22400人
关羽水淹七军 光俘虏就抓了三万
作者:
XM8 时间: 2011-12-17 21:06
他那个数据不对的,再说了“部”以上是个什么情况,目前没有过硬的资料。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11-12-17 23:27 标题: 回复 #13 naniwa 的帖子
果然难以自圆其说。
《通典·兵典》这样的编制在《兵制卷》里采用过。可是,的确解释不了“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三国志·甘宁传》甘宁“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这里说的是215年的事。当时关羽仅据南郡(南部)、零陵、武陵两个半郡,地广人稀。
水淹七军时候,除去留守江陵、公安的糜芳、傅士仁部,关羽军力大概不足三万。既要南困吕常于襄阳、北围曹仁、满宠于樊城,还要腾出手来对付于禁、庞德。
这样看来,自己确实觉得于禁七军数量不会太多,否则非但不是势均力敌,反而成了敌众我寡。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12-18 09:59
汉代军制,我比较倾向于 一营 一千 ,一军五千
作者:
贾图 时间: 2011-12-18 10:40
关羽前后都是可以出击的机动部队,过了几年这部分兵力只会多不会少。关羽VS于禁大概就是三万VS三万。
同意naiwa的,魏一军大概五千,一营大概一千。
作者:
XM8 时间: 2011-12-18 10:41
部曲屯队什伍,部有一千人,这个基本上是没有异议的,部以上不是常设编制,人数也是可多可少。
所谓营是一种中军的特殊建制,魏可能是千人左右,蜀可能就是5、6000人。
作者:
历山学士 时间: 2011-12-20 13:34
不揣浅陋,原来写过一篇关于这方面的东西,个人认为,军 在汉代并非编制单位,其人数也不定。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 ... A%C9%BD%D1%A7%CA%BF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