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看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真是赢得艰难啊。 [打印本页]
作者:
徐道难 时间: 2011-8-31 00:11 标题: 看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真是赢得艰难啊。
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兵,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隽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
李世民先决定动手,李建成有些疏忽。
李世民平时战场上纵横飞奔,那天却被树枝挂到了,好衰。
李元吉被射到后,居然能跑到摔倒的李世民面前,差点勒死他,好猛。可是却被尉迟敬德吼跑了。
薛万彻等将士好勇猛,冯立等人也相当忠诚,要是当时李建成跑脱,亲自指挥,那秦府兵也许就崩溃了,世民就杯具了。
世民虽然先下手,却惊险无比。
由此可见,李世民先下手是对的,孤注一掷赌一把,赢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1-8-31 00:18
常年征战对李二好处大大滴,心理素质过硬。木有射死李大那一箭,形势可能完全不同
ps:要说赢的艰难的,首推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作者:
土流氓 时间: 2011-9-1 10:26
百度一下才明白: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真的比较艰难
作者:
XM8 时间: 2011-9-1 10:39
有"免死金牌"罩着,他难什么阿?有这种待遇的反贼怕是没几个.
作者:
晕菜 时间: 2011-9-1 11:10
唉,李建成真冤啊
作者:
KYOKO 时间: 2011-9-1 11:20
玄武门之变失败的话李二即使不死也难翻盘了
作者:
广陵绝唱 时间: 2011-9-4 22:48
李家箭法家传,李世民做事快准狠,上来就报销掉关键人物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11-9-5 09:35
李二斩首行动获得成功而已,当然就是因为他形势不利才会采取这样的极端手段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1-9-5 11:15
脑袋都砍下来了,真够惨烈的
作者:
诸葛尚良 时间: 2011-9-5 12:10
看来在古代君主的个人武力还是很重要的
作者:
wwwind 时间: 2011-9-5 12:26
兄弟相残,祖宗积德!
作者:
吕布貂蝉 时间: 2011-9-5 12:50
幸好李世民后来干的还不错~~不然跟杨广就并列去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1-9-5 14:40
杨广这种事情,干得好了就叫李世民。
杨广和李世民本来就没有本质区别。李世民所胜过杨广的只有一点:听人劝。俗云“听人劝吃饱饭”,诚不我欺也。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9-5 14:47 编辑 ]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11-9-5 14:44
李世民之所以听人劝,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杨广前车之鉴,一帮大臣只要一说:想当年炀帝如何如何,李世民就只能咬牙忍了听劝。两人经历太相似了,由不得李世民不怕
作者:
KYOKO 时间: 2011-9-5 15:13 标题: 回复 #14 吴元叹 的帖子
那还素身旁忠臣多吧。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素,“今上乃圣明天子,乃把今上比作昏君杨广,是何居心”
作者:
孔方 时间: 2011-9-5 17:17
与其说忠臣多,不如说当时在朝为官的还多是世家大族子弟,自家的影响力还很大,皇帝不敢随便弄他们。要真像后来宋明那样全是科举出来的大臣,李世民不要说虚心纳谏了,像宋代皇帝那样不听你的大不了外放恐怕都难。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1-9-5 17:35 标题: 回复 #16 孔方 的帖子
魏徵是哪个世家大族的?
作者:
shicanhui 时间: 2011-9-6 10:14
你看任何介绍XX的书籍都会发现:XX能成功真堪比中五百万大奖,太难得太幸运了
其实很多是作者为了可读性而故意一惊一乍
作者:
孔方 时间: 2011-9-7 15:03 标题: 回复 #1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魏征不算世家大族但也是社会名流吧(虽然当时没这么一说)。
唐太宗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会装,而且善于装,不过魏征死后也没得到好果子。
作者:
凌云茶 时间: 2011-9-20 20:41
原帖由 孔方 于 2011-9-5 17:17 发表
与其说忠臣多,不如说当时在朝为官的还多是世家大族子弟,自家的影响力还很大,皇帝不敢随便弄他们。要真像后来宋明那样全是科举出来的大臣,李世民不要说虚心纳谏了,像宋代皇帝那样不听你的大不了外放恐怕都难。
杨广和李二面对的不一样都是世家大族。。这不成为两者的差别。
李二比杨广高明的在于知道自己做不到为所欲为。李二读过杨广同学论文集,还嘀咕道杨广同志说起道理来都懂都对,干嘛做起来全反了。
作者:
诸葛尚良 时间: 2011-9-20 21:13
后面赵光义得位名义不太正,也就想学唐太宗,可惜武功不如,但也做的勉强了,也基本堵住了大部分人的嘴;可见杨广给后来人做了一个很坏的反面教材,使得后面的夺位的人一个告诫:要用不仁不义的手段夺位(实际上夺位手段大多如此)又不想被后人骂的话,哪怕是装,也的装的像一个真正的仁义之君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