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荆轲作为刺客很失败 [打印本页]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1-4-3 12:18     标题: 荆轲作为刺客很失败

精心准备,拿了取信秦始皇的物品,剧毒匕首代表只要划到秦始皇一下他就挂了。还碰到秦始皇剑拔不出来,没有命令军士上来的好事情。结果还是失败了。作为刺客的技术水平实在太臭了。豫让人好歹是1个人谋划。
作者: x-dvd    时间: 2011-4-3 12:28

一直觉得荆轲这件事很不合理,他行刺的整个过程实在是太诡异了。
我个人怀疑,荆轲的确失败了,但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失败的,所以后人只好做些YY。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1-4-3 12:31

四大刺客,数他的武器最精良,后台资本最好,准备最充分。结果和文人出身自己搞的豫让一样。
不过燕太子丹也傻,挑了这么个人。
作者: 楊延朗    时间: 2011-4-3 16:15

最失败是带上了秦舞阳。。。。。。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11-4-3 18:53

荆轲是四大刺客唯一失败的一个。
作者: 越骑校尉    时间: 2011-4-3 19:48

豫让也是行动失败的。
作者: 三国群英    时间: 2011-4-3 22:47

应该是家伙太激动了吧.?
作者: oldflytoto1025    时间: 2011-4-4 06:44

按史料来看,荆轲最大的传奇是当了一辈子刺客,却一个人都没杀掉。如果当初太子丹拿来试剑的时候是荆轲动的手,那那个倒霉的实验品估计就是荆轲唯一杀过的人了。

不过后人景仰的是荆轲的精神,对于他的技术倒很少有人注意。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1-4-4 12:19

论精神四大刺客哪个差了啊?聂政死前毁面,豫让不说了。
作者: intermlbai    时间: 2011-4-4 13:11

按太史公的说法,丫临死前自述说的挺明白的,身为刺客,其理想是效仿刺客的最高理想曹沫,所以最后才败了的。
所以荆轲的悲剧在于在战国时代身为刺客却没有那种觉悟,还在幻想春秋时代刺客的伟大事迹,这不但不符合当时的时代风气,也不符合主顾的要求啊
作者: oldflytoto1025    时间: 2011-4-4 14:52



QUOTE:
原帖由 Shadowleech 于 2011-4-4 12:19 发表
论精神四大刺客哪个差了啊?聂政死前毁面,豫让不说了。

荆轲的确手潮了点,帮手菜了点,但他的精神跟另外三大刺客并没有什么区别。再说荆轲帮手也不是他自己找的,还不是太子丹那丫的玩命似的催出来的。

荆轲比另外三大出名,也是托了秦始皇的福。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4-6 09:30

荆轲刺秦,当时有目击者----至少有夏无且。
作者: oldflytoto1025    时间: 2011-4-6 14:09

还有一班大臣

[ 本帖最后由 oldflytoto1025 于 2011-4-6 14:11 编辑 ]
作者: 星义    时间: 2011-4-6 14:25

荆轲本来本事就不咋地,史记上就说鲁勾践要跟他拼命,他吓的溜号了。而且他等聂政,很难说是不是一种脱辞,反正就算他一直等下去,也等不到了,聂政已经挂了……
作者: 巴卡斯博士    时间: 2011-4-6 14:28

我个人觉得荆轲还是想活命
他想劫持秦王,让秦王退还各国土地
作者: 夜阑    时间: 2011-4-6 15:07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咩……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

太史公也不是按刺杀成功与否评价的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1-4-6 15:19

荆轲史记里记述有个搞笑的地方,后面鲁句践感慨荆轲剑术不行,可是前面并没说鲁句践剑术很强啊,疑似把盖聂和鲁句践弄混了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4-6 15:24

生劫还搞毒匕首干什么
作者: oldflytoto1025    时间: 2011-4-6 15:53

搞毒匕首是为了以防万一,计划里看不到抓人质的记载,估计是荆轲临时起意吧
作者: 巴卡斯博士    时间: 2011-4-6 15:55     标题: 回复 #18 阿巽 的帖子

吓唬秦王的,叫他别乱动。
谁知道荆轲仗着有毒剑大意了。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1-4-6 15:57



QUOTE:
原帖由 oldflytoto1025 于 2011-4-6 15:53 发表
搞毒匕首是为了以防万一,计划里看不到抓人质的记载,估计是荆轲临时起意吧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原,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4-6 17:07



QUOTE: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11-4-6 15:57 发表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 ...

荆轲不是失土有责的曹沫;秦王也不是有贤相辅佐的齐桓公。秦王具雕鸷之性,暴戾之情,岂是可以轻易胁迫就范的?姑不论劫持秦王成功的机率有几何,即使劫持成功,战国末期的风气已大异于春秋时代,他会守信退让吗?“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只是一个婉转的说词。荆轲一旦入秦,面对秦王,舍刺杀之外,别无他途。更何况,秦王宫中,警卫森严,不论劫持是否成功,他不杀秦王,秦王必杀他。太子分明就是要荆轲到秦国把秦王杀了。

荆轲接下刺杀秦王重任后,详加策划,然后按计划一一行事。首先,他要找寻一个可以接近秦王的机会,以便于行刺。秦王曾以“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以换取叛将樊於期的项上人头。于是荆轲拜访樊於期,透露自己所负谋刺秦王的重任,并解释此行既可解燕国之患,又可报将军之仇。但为了取信于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樊於期也是一个热血汉子,闻言当场自刎而亡。至此已有两位侠义之士,为荆轲之行献出了生命,荆轲刺杀秦王,可谓势在必行。

接着,为了取信于秦,荆轲又准备好献给秦王的燕国督亢地图。同时太子丹以高价为荆轲购得一把锋利匕首。这匕首出自赵国铸剑名师徐夫人之手,锋利异常。这匕首不但锋利,太子丹还“使工以药淬之”,其毒无比。《史记》说:“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如果太子只是打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地”,那只要用一把普通匕首就可以了,何必淬毒?可见太子本来就有置秦王于死地之心。

荆轲惯于用剑,为什么要他改用匕首呢?皆因匕首便于隐藏之故。以往曹沫、专诸、豫让等刺客都用匕首行刺。匕首是特短兵器,用法与剑不同,荆轲为此得费上一番功夫,演练使用匕首的招术。他为此特别设计好刺杀秦王的招式:“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招夺命的招式,他用的又是一把淬毒匕首,显然荆轲完全没有生劫秦王的打算,这正是太子的本意。

荆轲谋刺不成,负伤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实上,他知太子丹已难逃杀身之祸,燕国亦将不保,想起太子当日的说辞,便说出这一番话,打算独自一人揽起刺杀秦王之罪责,为太子脱罪,希望秦王能放过太子。这是他谋刺不成后,唯一能为太子做的事。只是这个说法骗不了秦王,秦王明显看出,在这场搏斗中,自始至终,荆轲都是招招夺命,舍身相搏,那有丝毫生劫的打算。于是秦王大怒,立即命大将王翦攻燕。王翦大败燕军于当日荆轲辞行道别,那风萧萧兮的易水之侧,接着又攻破蓟城。秦军势如破竹,燕王虽献上太子丹的首级,亦难息秦王之怒。五年后,秦军灭燕。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1-4-6 17:08 编辑 ]
作者: oldflytoto1025    时间: 2011-4-6 18:34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1-4-6 17:07 发表

荆轲谋刺不成,负伤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实上,他知太子丹已难逃杀身之祸,燕国亦将不保,想起太子当日的说辞,便说出这一番话,打算独自一人揽起刺杀秦王之罪责,为太子脱罪,希望秦王能放过太子。

如果荆轲失败,无论是不是燕国派他去的,秦国都会以此为借口讨伐燕国。说荆轲为太子丹脱罪不太可能,倒是这段话暴露了太子丹是主事者,直接导致燕王喜杀太子丹求和。
作者: oldflytoto1025    时间: 2011-4-6 18:37



QUOTE: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11-4-6 15:57 发表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 ...

我的意思是,从荆轲图穷匕见,拿起就刺的动作来说,其开始的计划应该没有挟持秦王的意思。等到秦王断袖之后,也许荆轲才想起了山寨曹沫,又或者临死前所谓的挟持秦王,不过是为其学艺不精找的一个借口
作者: 游戏爱好者    时间: 2011-4-9 15:54

忽然想到,荆轲出名主要是刺杀的是秦始皇,看来名人效应自古就有

作者: dreambe    时间: 2011-4-10 21:54

看到很多人说曹沬,但是却都给弄成曹沫了。
作者: q5042421621    时间: 2011-4-22 18:07

荆柯的所做所为在当时是需要莫大的勇乞的。
作者: 功名利禄    时间: 2011-4-22 18:15

就算是杀死秦皇又如何?秦国的统一大势所趋,二世三世呢?你怎么抵挡?刺客用过一次就不可能再用第二次。只不过是让战乱多延续几年而已。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1-4-25 09:46



QUOTE:
原帖由 功名利禄 于 2011-4-22 18:15 发表
就算是杀死秦皇又如何?秦国的统一大势所趋,二世三世呢?你怎么抵挡?刺客用过一次就不可能再用第二次。只不过是让战乱多延续几年而已。

这么说六国保家卫国的将士都是徒劳?
作者: 功名利禄    时间: 2011-4-25 22:13     标题: 回复 #29 Shadowleech 的帖子

本身就是徒劳,客观来说只不过是多打几年仗,多死几百万人而已,能改变吗?分久必合是规律,何况当时谁还有资格和秦抗争?
作者: 穷要饭的    时间: 2011-4-26 08:17

四大刺客没有豫让吧,我记得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作者: 飒露紫    时间: 2011-4-26 08:53

荆轲刺秦是挺失败的,图穷匕见没刺着,追也没追上,然后被一剑砍倒,飞刀也完全没刺中,那个未成年杀人犯副手表现更次。。。

如果换了聂政在场的话,估计就能成了吧。

聂政刺杀侠累实在是气势如虹!

[ 本帖最后由 飒露紫 于 2011-4-26 09:00 编辑 ]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1-4-28 20:59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94111-1-7.html
荆轲作为一个刺客,确实很不称职
作者: 夜阑    时间: 2011-4-28 21:17



QUOTE:
原帖由 功名利禄 于 2011-4-25 22:13 发表
本身就是徒劳,客观来说只不过是多打几年仗,多死几百万人而已,能改变吗?分久必合是规律,何况当时谁还有资格和秦抗争?

请不要用上帝的眼光来俯视众生……谢谢

六国民众抵抗外来侵略如果还要被认为配不配有木有资格的话咩……分久必合?当初是还需要办签证的七个国家,连大一统的中国都不存在,有神马分久必合……

以这种客观可以推广很多,懒得说了……
作者: shqyici    时间: 2011-5-31 15:40

荆轲有名是因为他敢刺杀秦始皇。
作者: songyangchan    时间: 2011-6-1 18:58

小花说:荆轲失败是因为没等赵白脸
作者: 高小苇    时间: 2011-6-13 23:52

刺杀成功的话,也许历史会不一样吧
作者: skull    时间: 2011-6-19 02:24



QUOTE:
原帖由 功名利禄 于 2011-4-22 18:15 发表
就算是杀死秦皇又如何?秦国的统一大势所趋,二世三世呢?你怎么抵挡?刺客用过一次就不可能再用第二次。只不过是让战乱多延续几年而已。

真的不好说啊。
秦二世昏庸弱智的程度后来也看到了,真是嬴政死了的话,说秦国必乱不过分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1-6-19 12:09

荆轲的目的不是杀秦王,而是劫持,目的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作者: 星义    时间: 2011-6-19 13:04



QUOTE:
原帖由 skull 于 2011-6-19 02:24 发表

真的不好说啊。
秦二世昏庸弱智的程度后来也看到了,真是嬴政死了的话,说秦国必乱不过分

你为什么觉得会是二世继位而不是扶苏呢?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1-6-20 00:38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11-6-19 12:09 发表
荆轲的目的不是杀秦王,而是劫持,目的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劫持拿个见血封喉的匕首当胸就刺?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11-6-20 00:43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11-6-19 12:09 发表
荆轲的目的不是杀秦王,而是劫持,目的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劫持拿个见血封喉的匕首当胸就刺?
作者: 殊,途    时间: 2011-6-21 12:04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恩恩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1-6-23 09:57

从行动上看是失败了

但荆轲刺杀的对象最牛逼,刺杀的过程最惨烈,加上史书精彩的描述,使得荆轲名气最大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1-6-23 10:02 编辑 ]
作者: 土卫七2    时间: 2023-11-30 09:54

你的思维方式跑偏了。
荆轲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不成功,司马迁也并不以成功与否为标准来决定他入不入传。
当然荆轲的价值是什么这个是老生常谈,我不愿意多说,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你的实用主义倾向是和时代风气有关的,荆轲是同样的。如果你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他,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他。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