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电影中的电影:谈“洛城机密”(题目暂定)
[打印本页]
作者:
菜刀
时间:
2011-2-2 17:47
标题:
电影中的电影:谈“洛城机密”(题目暂定)
我在豆瓣上发表过多篇影评,出乎意料的,一篇关于“洛城机密”的评论(
没有赢家,只有来来往往的演员的更换
),挤到了该电影评论中的第一位。其实,那篇文章水平不见得多高,挤到前列纯是因为讨论热烈,如此而已。
这让我心生羞愧,打算写个像点样的“洛城机密”的影评出来,它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一定得是独特的、其他人学不来的风格。既然这么一说,当然就得是以剧照为影片主要分析工具了。
本文不打算将影片完全展开讨论,而只是谈几个或许没有引起过足够注意力的地方。
三位主人公的出场
“洛城机密”是一部群戏,最主要的人物当然是艾德、杰克、巴德这三位警官。从表面上看,这三个人性格迥异,但其实他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点,因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巴德毫不掩饰他对艾德的蔑视,艾德通过真心告白、说服杰克去监视巴德的行踪,艾德和巴德先后和同一个女人上床,艾德和巴德成为同生共死的战友……以及结尾,两人互相理解,但依然分道扬镳。
所以,我们无法分开来讨论这三个人,而必须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
巴德的出场,静止的镜头,表现出巴德的冷峻的面容、坚毅的眼神、简单的性格。
杰克的出场,一直是侧脸,而且他一直在动,喻示着他的性格比较圆滑,并且爱慕虚荣,喜欢灯红酒绿。他的圆滑,也正是巴德和艾德之间的缓冲器,相比于巴德和艾德的关系的几次变化,杰克却一直和两个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友好关系。
艾德的出场,和巴德类似的静止镜头,他也是个对真相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同时,这个镜头不仅说明了艾德和巴德之间的共同点,实际上还表达了他和杰克的不同,因为他身体冲着采访的照相机,却回头去看身后,这说明他对照相并不怎么感兴趣。可以想见,假如是杰克,一定会一直面朝照相机,哪会管身后发生什么事。
这三个镜头,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么多事情。
接下来这个镜头继续说明了艾德和杰克的区别,他完全不习惯闪光灯,在闪烁的那一刹那眨了眼。
琳恩与巴德、艾德的爱恨纠葛
高级妓女琳恩的出场,充满了神秘色彩,导演用了三个镜头,才让作为主视角的巴德约略看到她的芳容。
第一个镜头,背影,神秘的黑色长衣。
第二个镜头,半侧面,还没到能看脸的角度,看看手总可以吧?可惜的是琳恩戴着同样神秘的黑手套。
第三个镜头,侧面,依然无法看清玉人的面容,这让她显得愈发的神秘。同时,黑衣镶有白边,象征着琳恩内心纯洁的一面。
接电话的琳恩,身后的幻灯布上的女影星正是维罗尼卡,说明琳恩的刻意打扮成维罗尼卡、以吸引嫖客的真相。
巴德与琳恩的爱情场面,色泽温暖柔和,让人放松,迥异于外界的阴冷(警探们的追凶)和伪华丽(杰克的穿梭于各种镜头之间)。
面对巴德深怀愧疚的琳恩,虽然身着象征纯洁的白衣,但她已经不纯洁了,白衣也完全无法掩盖周围环境的阴冷色调。这色调也象征着巴德的梦碎。
这是冷峻的片中难得的小幽默,艾德和琳恩都被巴德打得鼻青脸肿,两个人面对面时,不由自主的都问了对方:“are you ok?”
[
本帖最后由 菜刀 于 2011-2-27 11:25 编辑
]
作者:
菜刀
时间:
2011-2-2 17:48
史密斯组长和艾德的亦父亦子
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在原著中,大反派史密斯组长和艾德是一对父子。电影中把这层关系删去了,但我们依然可以处处看到史密斯对艾德的关心。从开头看,艾德似乎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很听史密斯的话,一心要当纯良热血青年;但在结尾,他从背后杀死史密斯、以和洛城警局一起说谎来换取荣华富贵,俨然已经得到了老狐狸的真传。
史密斯初次训导艾德:当你确定某人有罪、但证据不足、上法庭会败诉,你会不会炮制假证据、或者干脆制造事故把他杀了?导演利用两人的身高差,制造出史密斯俯视、艾德仰视的局势,以表明艾德处于弱势地位。
艾德回答“我不会”,于是史密斯给出了几乎是题眼的忠告:如果你学不来这一套(炮制假证据、背后开枪),那就别当警察。这个镜头转成了艾德的主观视角,已显出这句忠告的重要。在之后的艾德这部分剧情中,几乎就是艾德学习“how to be a cop”的过程。当然,这过程里,少不了史密斯的训导。
在检举同僚事件中,史密斯再次教诲艾德。这次是艾德的仰视视角。
将要审讯几个黑人小瘪三的艾德,虽然有些仰视,却展示出了强大的自信。史密斯对他也是极有信心,对同僚说:我们的金童会让我们大吃一惊的。
最后的对峙,面对受伤坐在地上的艾德,史密斯居高临下,此刻,他占有绝对的优势。
艾德从背后开枪,将史密斯击杀。这个微微俯视的镜头,象征着他已完全自立,无需再被史密斯教导。史密斯的那一套,他已经完全掌握,并将一一施展。
首先,艾德学着史密斯那样,举着证件走向警察们。然后,在警局里,他将他的推理(他和巴德判断史密斯有罪),说成是事实(史密斯坦承有罪)。无疑,这是为了避免头头们挑刺。
洛城警局的秘密得以保护,对外的说法,是史密斯组长英勇殉职。这个做法,被后来大批描绘警局黑幕的小说和电影采用,丑闻总是被一次次掩盖。
艾德也得到了他想要的。那个热血青年已经一去不复返,老于世故的艾德诞生了。
[
本帖最后由 菜刀 于 2011-2-27 13:22 编辑
]
作者:
菜刀
时间:
2011-2-2 17:48
三位主角的关系进展
从本文的第一部分、三位主角的亮相,就让观众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性格。”血腥圣诞节“和检举同僚、夜枭杀人案等,既通过事件写人,也通过人来推动事件进展,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哪一半特别突出到压倒另一半。这正是本片最成功的原因之一:喜欢看故事的看故事,喜欢看人的看人。当然,本文的重点不在讨论事件,而是人物关系的变迁。
“血腥圣诞节”一幕中,巴德不幸出手打人。而原因很简单,嫌疑犯对他说的不是“fuck you”,而是“fuck your mother”。本片中,巴德做事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女人。如开头的为陌生女人出头,还有后来的营救被绑架女子,以及核心段落中,他像琳恩表白,自己做警察就是为了保护一切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人、特别是女人。
杰克出手打人的原因很简单,他的名牌西服被嫌疑犯的血弄脏了。
只有艾德在无助的劝阻着这场暴力行为。此时的他,还处于书生气十足的阶段,一切都很教条化。
这个镜头很有意思,巴德和艾德迎面而过。照理说,由于检举同僚事件,他们处于极度的对立中。但在镜头安排下,两人显得同往一个方向走去,暗示着他们终将携手。类似的运镜手法,我们可以在“为戴茜小姐开车”中找到例子:在“现实”中,戴茜小姐和黑人司机向同一方向运动,但导演将两人分开拍摄,而且一个正拍一个逆拍,在两个镜头中,两人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以制造出两人对立的情境。
下一个镜头中,两人擦身而过。此时的他们,尚无法通力合作。
通过检举同僚事件出了名的艾德,也学着杰克,做出了一些改变外形以适应媒体的努力,首先就是摘掉了眼镜。眼镜这个道具,是塑造艾德的形象的重要工具。戴上眼镜,象征着艾德的书生意气、把规章奉为绝对,警察局长就曾说“我不记得局里还有哪个人戴着眼镜”,这说明警局里都是“实干家”,不那么在乎规章程序。
但是很显然,没有了眼镜他很不适应。
面对媒体拍摄,艾德再次摘下眼镜。
和杰克一起出勤,没有眼镜的艾德,依然显得很吃力。
暴力的艾德,在对待女人时,却是那么的温柔。
[
本帖最后由 菜刀 于 2011-3-2 12:59 编辑
]
作者:
菜刀
时间:
2011-2-2 17:49
坑4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11-2-3 00:02
我很喜欢凯文史派西这个演员,可惜近几年都看不到他什么片子了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1-2-27 23:42
艾斯利很聪明,学的很快,的确精于世故
相反怀特与艾斯利绝对的相性不合,所以才有最后的不干,与从良妓女一起回家乡,说明了他的确“不上路”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最后审讯艾斯利时,那个检察官也在场,这当然也意味着检察官同性恋那照片的事从此不了了之,艾斯利嫖妓那照片同样不了了之
作者:
龙啸9天
时间:
2011-3-18 10:55
很早的片子,相当不错,三个主人公的性格刻画非常到位~
作者:
charuc0093
时间:
2011-3-26 06:30
女主角很惊艳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