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悟心成佛禅 [打印本页]

作者: 落叶的秋    时间: 2004-7-11 09:49

悟心成佛禅
俱胝断指

  俱胝和尚自造一庵住下时,有个名叫实际来的尼姑来了。她头戴斗笠,手执锡杖,绕俱胝走了三圈,说:“能说出来我就摘下斗笠。”她连问三遍,见俱胝都无言以对,就要走。俱胝说:“天已经晚了,为什么不暂时住下?”实际来说:“你能说出来就住下。”俱胝又没话可说。尼姑走后,他叹道:“我虽然长了个大丈夫的身子,却不如一个尼姑。不如抛弃这个庵,到各方寻找大师大德去。”

  恰在此时,俱胝遇见天龙和尚来。俱胝把实际来尼姑的事告诉他,他竖起一根指头。俱胝恍然大悟。从此他也不去寻师访友,凡有人来参拜询问佛法,他就竖起一根指头,别不多言。跟随在他身边的一个童子也就学会了,遇有人问,他也像师父一样,竖起一指。于是有人告诉俱胝:“和尚,你的童子也会佛法,凡遇有人问,他也跟你一样竖指头。”

  一天,俱胝藏了把刀子,去问童子:“听说你也会佛法,是吗?”童子说:“是啊。”俱胝问:“什么是佛?”童子竖起一根指头,俱胝挥刀把他的手指给削掉了。童子痛得大叫,往外就跑。俱胝又叫住他,童子回头时,俱胝问:“什么是佛?”童子又举起手来,突然发现指头没有了,恍然大悟。

  俱胝后来说:“我得到天龙的一指头禅,一生都用不尽。”

寸丝不挂

  温州净居庵尼姑玄机,经常在大日山的石洞里打坐入定,驱除杂念。一天突然想到:“法性本来是湛然澄彻的,而且也用不着去排除什么,保持什么。讨厌喧闹,喜欢清静,这怎么能通达大道呢?”于是就出了石洞,去参拜雪峰大师。

  雪峰问她:“从哪儿来?”玄机答:“从大日山来。”雪峰问:“日出没出呢?”玄机答:“若出来就融化雪峰了。”雪峰问:“你名叫什么?”玄机答:“玄机。”雪峰说:“你这机子一天织多少?”玄机答:“寸丝不挂。”

  随后玄机礼拜而退。刚走两三步,雪峰说:“你的袈裟角拖地了。”玄机一回头,雪峰说:“好个寸丝不挂。”
作者: 叶孤城    时间: 2004-7-11 11:06

看不懂。
同样伸出一根手指,不同的含义究竟在何处啊?
作者: wwyan888    时间: 2004-7-21 20:44

愚闷中.........
作者: 紫冠道人    时间: 2004-7-22 09:32

看來是成不了佛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7-22 12:51

我本无心, 丝无所挂.
作者: 木野狐    时间: 2004-7-22 13:02



QUOTE:
原帖由落叶的秋于2004-07-11, 9:49:25发表
刚走两三步,雪峰说:“你的袈裟角拖地了。”玄机一回头,雪峰说:“好个寸丝不挂。”

心口不一
作者: 叶孤城    时间: 2004-7-26 10:20

当和尚是不是要学会点虚伪啊,呵呵!
作者: 宇文铭    时间: 2004-7-26 13:03

万事皆空,何来摘与不摘,走与不走,答与不答
作者: 洛如依风    时间: 2004-8-2 10:05

说是自性真如,不想这自性还真是难修啊,嗬嗬,不知我的机缘何在?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4-9-3 13:19

实在看不懂
(和尚怎么随便砍人手指)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4-9-3 17:23

俱胝断指:佛有佛无,自在心中,佛既是有,佛既是无。若太强于求解,未免也陷入痴念中了。
寸丝不挂:心向本来无一物,行则时时勤拂拭。心动行动、顿悟渐悟,佛是隔于一线,抑或远至天边,种种痕迹,不过存于一心罢了。尘埃究竟是心魔,还是永存不去的杂念?
个人浅见,望君一笑!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4-9-3 17:52

俱胝断指:佛有佛无,自在心中,佛既是有,佛既是无。若太强于求解,未免也陷入痴念中了。
同意。我就是想不通那个尼姑。还有“实际来”的出处不知道,请指点:  
(还有点化小和尚也不用砍他,当然这个问题不大)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4-9-3 18:04

寸丝不挂:心向本来无一物,行则时时勤拂拭。心动行动、顿悟渐悟,佛是隔于一线,抑或远至天边,种种痕迹,不过存于一心罢了。尘埃究竟是心魔,还是永存不去的杂念?
顿悟渐悟  从何而来?
姐姐好文笔!赞一个
作者: 无知者    时间: 2004-9-3 20:29

童子的一指禅,并非真悟,而是执着于表象,断其一指,就是断其所执。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4-9-3 20:35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4-09-03, 20:29:31发表
童子的一指禅,并非真悟,而是执着于表象,断其一指,就是断其所执。

我是问那个叫“实际来”的尼姑,她的行为(调戏老和尚)和名字我不理解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4-9-5 09:14

顿悟渐悟,是佛家的两种悟道方式,出自一个典故。

相传五祖弘忍为付以衣法,命各弟子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

后慧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即集众就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

慧能本与神秀同为弘忍门下的大弟子。但因对禅的看法不同,后来遂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禅法多弘传于北方贵族阶层,南宗初行于岭南一带.后由慧能弟子神会于开元十八年(730)在洛阳定南北宗是非大会上,极力批评北宗禅为“师承是旁,法门是渐”,影响所及,北宗的势力遂逐渐衰退。
作者: 村里我最帅    时间: 2004-9-5 09:38

姐姐你真是佛理高深啊!
寸丝不挂的玄机想来该是渐悟吧!
我原先在思考此典故隐喻尘埃究竟是心魔,还是永存不去的杂念?这意思。
原来肤浅了,玄机虽然悟到:“法性本来是湛然澄彻的,而且也用不着去排除什么,保持什么。讨厌喧闹,喜欢清静,这怎么能通达大道呢?”但如果她是顿悟的话就不会出来拜雪峰大师了,故是渐悟。
原来楼主的两个典故是说明同一道理的 !老和尚斩小和尚手指,和雪峰大喝玄机其实都是一种点化
作者: Q三国Q    时间: 2004-9-7 14:53

那和尚也台残忍了点吧

点化也用不着这样啊
作者: grant121    时间: 2004-9-8 09:33



QUOTE:
原帖由花影吹笙于2004-09-03, 17:23:57发表
俱胝断指:佛有佛无,自在心中,佛既是有,佛既是无。若太强于求解,未免也陷入痴念中了。

我理解了半天,原来也是在强求于解,未免也落在痴念中了。

那这个俱胝也未必要每次都伸同一个手指头,他可顿悟,别人未必能够。至于学人家当头棒喝挥刀断指倒还说的过去,有无之间,断指还不能获救那可真是没得悟了。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4-12-20 22:57

佛学延续至今,已分了两派八宗,个中真谛,恐怕也将在时光中被渐渐磨灭了,因缘附会的不少,自己理解的也不少,但真正的意思,有谁说得清?斯证意证,不过尔证罢了~~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4-12-20 23:17

俱胝如此野蛮,难怪
作者: 先知之城    时间: 2004-12-20 23:22

我喜欢小乘佛法~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4-12-20 23:32

光子殿下,你信了基督,又宣扬过伊斯兰,还赞美过其他

你喜欢小乘

小乘未必喜欢你

你落入教徒手中,拔舌之厄,多半难免

建议慎重再三考虑之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4-12-20 23:46

上次还听见光子小姐说最讨厌佛家教义呢,不过这个禅真是太难悟了,那两个偈子看起来很简单又似懂非懂,而且那个俱胝砍人家手指怎么有点老套,我就是再来几次砍还是不能顿悟。
作者: 雨露滋润禾苗壮    时间: 2004-12-21 07:19

顿悟讲究机缘,所以才会出现许多的行脚僧,到处探访。他们就是去找能启发他们的机缘去了。
无论渐误还是顿悟,都讲究要自己误。所以,应运而生的点化方法就是“不说破”式的点化。最后的那层窗户纸,还得自己去破。心理学里管着叫后印证。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4-12-21 23:21

大乘小乘~~不过是点化的方式不同~~隐约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解释~~
大乘教义比较空无~~ 一般人无法理解~~不能被教化~~于是就有了小乘教义~~先以较通俗的东西吸引世人~~教化他们~~~以达到化渡众生的目的~~
倒不是说哪种就好些或不好些~~本质上都是为了教化~~但手法不同耳~~

禅门中很多公案机锋个人觉得有些极端了~~读佛经更多的是读一种心情~~如果抱着参禅解谜的心思去~~反而是入了偏门~~

不强求得到~~不着意失去~~不昧因果~~随缘起落~~

很少来我思我在~~因为拼命滴去一定要思考出来一个结果这种事情~~不太符合我的性格~~世事本在有无间~~如果有结果~~我会知道~~如果没结果~~强行思索~~怕会走火入魔~~还是不想那么多的好~~

突然想起弘一法师的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多么美丽的文字~~如和风拂面~~令人心神宁静~~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4-12-22 09:30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4-09-03, 20:29:31发表
童子的一指禅,并非真悟,而是执着于表象,断其一指,就是断其所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