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关于袁绍和冀州的一些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2 14:06     标题: 关于袁绍和冀州的一些疑问

有几个问题有些不明白

1,袁绍被董卓赶出洛阳之后,为什么要去冀州?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去哪里不行,非要去冀州?按理说,袁家是汝南望族,汝南在东汉也是天下有名的大郡,他为什么非要去河北?袁绍在冀州的几个重要属下,田丰、沮授、审配、麴义、张合,都是从韩馥那边挖过来的;逢纪、郭图、许攸、淳于琼,都是跟袁绍从京城逃出来的。袁绍在渤海好像并没有启用过谁,也没有明显得到本地人的支持。

2,受《三国演义》影响,一直认为自黄巾之乱以来,遭受中原战乱破坏比较严重,河北远离战斗相对富庶。但仔细一想,实际上冀州才是黄巾之乱的大本营。东汉剿灭黄巾的决定性战役,广宗之战,就是在冀州首府邺城门口打的。按理说,冀州受黄巾破坏严重程度应该远大于中原,难道是 184 - 189 这五年在冀州出过什么治世能臣么?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7-23 10:38 编辑 ]
作者: 奔波儿灞    时间: 2010-7-22 14:31

大概正因为冀州空虚,才被袁绍乘虚而入纳为己有了吧~
作者: JIANGGUOJI    时间: 2010-7-22 14:36

一是因为冀州空虚,才被袁绍乘虚而入纳为己有了吧~,二是他是庶出的,去汝南有什么用,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2 14:41     标题: 回复 #3 JIANGGUOJI 的帖子

冀州空虚可以理解,因为张角是巨鹿人,黄巾起义的大本营也在冀州。所以说黄巾之乱对冀州的政府组织破坏,应该远大于其它州郡。但问题是这不又恰恰和后来我们认识到的“冀州富庶”互相冲突么?

P.S. 谁知道 184 - 189 这段时间(黄巾之后,韩馥到任之前),汉朝的冀州刺史是谁么?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7-22 14:44 编辑 ]
作者: yangyan1612    时间: 2010-7-22 15:11

袁绍是渤海太守,自然是去自己的地盘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2 15:29     标题: 回复 #5 yangyan1612 的帖子

绍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

很显然,袁绍是先去的冀州,后封的渤海太守。也就是说,袁绍要奔豫州,被封个汝南太守,奔兖州被封个濮阳太守,都是有可能的。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10-7-22 15:44

冀州虽然遭受黄巾之乱,但是仍然是除了京畿以外最有潜力以及有战略价值的地方。

去豫州、徐州、兖州等地都比较接近汝南,作为袁家庶出的袁绍,不会十分愿意去那里周边吧。河北跟汝南间隔一大段,那样他跟宗家的袁术就互不影响了。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2 16:07     标题: 回复 #7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除了京畿以外,最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肯定是汝南。无论从人口,钱粮,遭受的黄巾破坏,汝南都比冀州占优势。考虑到当时袁术和袁绍几乎同时出洛阳,汝南方面支持袁术的概率应该更高一些。那么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兖州。考虑到兖州的张邈、鲍信都是袁绍的旧交,他当时去兖州似乎比冀州更好一些。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0-7-22 16:40

不去汝南,肯定是由于自己是庶出还有对袁术的顾虑。
至于不去兖州,虽然兖州青州的鲍信张邈是旧交,但韩馥也是袁绍旧交。而且黄巾被镇压之后,青州兖州的黄巾余部愈演愈烈,那种地方是万万不能去的。

在联兵攻董时,袁绍曾问过曹操说:“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

其实看袁绍的意思,一目了然。他是想效法汉光武帝,以河北为根据地平定天下。这就跟后来刘备四处流亡最终却要在四川称帝效法刘邦是一个道理。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0-7-22 16:42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7-22 16:07 发表
除了京畿以外,最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肯定是汝南。无论从人口,钱粮,遭受的黄巾破坏,汝南都比冀州占优势。考虑到当时袁术和袁绍几乎同时出洛阳,汝南方面支持袁术的概率应该更高一些。那么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兖 ...

汝南纵使再富庶,也看不出来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这个地方是四战之地,战国时期最可怜的韩国的土地。谁呆汝南谁倒霉,袁术就是个例子。
作者: fengxv    时间: 2010-7-22 17:27     标题: 回复 #4 颖颖 的帖子

查吴廷燮《汉季方镇年表》,冀州刺史:中平元年二年皇甫嵩,三年四年王芬,五年公孙度,六年贾琮、韩馥。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10-7-22 18:35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7-22 16:07 发表
除了京畿以外,最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肯定是汝南。无论从人口,钱粮,遭受的黄巾破坏,汝南都比冀州占优势。考虑到当时袁术和袁绍几乎同时出洛阳,汝南方面支持袁术的概率应该更高一些。那么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兖 ...

呵呵,汝南战略价值肯定没有冀州高D。。

兖州青州还遭兵革,并且先天就没有优势。据之实力万难跟汝南袁术相提。冀州本身户籍殷实,即便经历了黄巾之乱,河北、黄河以北的土地开垦率也比豫、兖等要多,没看见曹操所在的豫州、兖州几乎天天给他闹粮荒,袁绍就没怎么闹过这回事儿。
作者: 东祖长离    时间: 2010-7-22 19:00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7-22 14:06 发表
2,受《三国演义》影响,一直认为自黄巾之乱以来,遭受中原战乱破坏比较严重,河北远离战斗相对富庶。但仔细一想,实际上冀州才是黄巾之乱的大本营。东汉剿灭黄巾的决定性战役,广宗之战,就是在冀州首府邺城门口打的。按理说,冀州受黄巾破坏严重程度应该远大于中原,难道是 184 - 189 这五年在冀州出过什么治世能臣么? ...

黄巾暴乱起于中平元年,而袁绍亡命冀州已经是中平六年的事了。这其间冀州是经过了一定的治理整顿的。


袁绍亡命冀州时,冀州的战备资源和兵员都是非常不错的。


《英雄记》:(韩馥)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0-7-22 23:58

冀州地盘大钱粮充足,人才鼎盛,离董卓势力范围也不近,中间也有张杨、王匡、黑山等缓冲区,加上韩馥懦弱可图,确是很好的根据地

[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10-7-23 00:09 编辑 ]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3 00:10     标题: 回复 #11 fengxv 的帖子

皇甫嵩,184 年 11 月剿灭张宝。第二年春就因为边章、韩遂之乱被掉到西线了。不过在这短短的一两个月内,皇甫嵩为冀州百姓请命免去了一年的赋税。

王芬这任刺史,上任没几天就和许攸等人密谋杀害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君。看《武帝纪》(《后汉书-孝灵帝纪》根本没记载此事?),许攸等欲立合肥侯事件,发生在曹操被征调讨伐韩遂之前,所以王芬在冀州刺史任上顶多几个月,不会到 186 年的。

第三任冀州刺史我认为更有可能是贾琮,而不是公孙度,把冀州由乱变治的第一功臣应该就是他了。原因是这样的

1,《后汉书-贾琮传》中记载:“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可见,贾琮上任是黄巾起义之后不久的事情,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王芬任冀州刺史时间之短暂。

2,公孙度在冀州刺史任上不久,就因谣言罢免。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的下一句记载,就是“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可见,公孙度任冀州刺史应该是在董卓进京前后。无责任猜测,这个谣言估计和他勾结袁绍有关,然后立即被董卓罢黜。如果不是徐荣为他求情,别说辽东太守了,估计活命都是问题。反之,如果公孙度任冀州刺史是在贾琮之前,那么公孙度被罢免当在 185 年,这岂非说他 185 - 189 这四年时间,什么都官都没做?这个在东汉那种政治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个贾琮之前在交趾,使其郡三年大治。冀州先有皇甫嵩免去一年赋税,后有贾琮做刺史,而且一直坐到汉灵帝死之后。公孙度的冀州刺史应该是灵帝死后,董卓进京之前那么一小段时间而已。

纵上分析,我认为冀州刺史年表应该这样比较合理:
184-185:皇甫嵩(任期两三个月)
185:        王芬(任期两三个月)
185-189:贾琮(任期四年)
189:        公孙度(任期一个月)
189-190:韩馥(任期一年)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7-23 00:18 编辑 ]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0-7-23 00:22

公孙度在辽东,擅留茂,不遣之官,然茂终不为屈。度谓茂及诸将曰:“闻曹公远征,鄴无守备,今吾欲以步卒三万,骑万匹,直指鄴,谁能御之?”诸将皆曰:“然。”

QUOTE:
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徐荣如果早投同乡公孙度,带领1万骑兵逐鹿中原,那该多有意思
作者: 爱华    时间: 2010-7-23 07:39

那样徐容的下场很能可能参见鞠义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5 07:30

我觉得袁绍不去汝南跟他庶出的身份关系不大,尽管在自己亲生父亲那里是庶出,但他从继父袁成那里来看他是名副其实的袁氏族长

主要的问题是关东战乱期间汝颖地区并不安全,尤其在袁绍当面与董卓翻脸之后……这在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之中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了,可以参看荀彧、司马朗等人的事情

冀州牧韩馥是颍川人,也是响应袁绍进京令的主要人物之一,以董卓对丁原、王匡的处理办法来看,韩馥和被迫发动关东同盟的乔瑁一样,处境都很危险,与袁绍也算是同病相怜了,更容易抱团
此外在距离渤海郡不远的幽州还有众望所归的刘虞,袁绍当时可能已经有了另立新君与董卓分庭抗礼的想法了吧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5 07:32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0-7-23 00:22 发表
公孙度在辽东,擅留茂,不遣之官,然茂终不为屈。度谓茂及诸将曰:“闻曹公远征,鄴无守备,今吾欲以步卒三万,骑万匹,直指鄴,谁能御之?”诸将皆曰:“然。”


徐荣如果早投同乡公孙度,带领1万骑兵逐鹿 ...

疯了么?放着京官不做,跑到胡荻之地吹西北风?
逐鹿中原有什么意思,中原难道不是董太师的地盘?

最重要的一点,公孙度也就是打打小棒子,做做土皇帝而已,中原很危险地,他还是回辽东吧

[ 本帖最后由 方二 于 2010-7-25 07:34 编辑 ]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5 07:36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0-7-22 23:58 发表
冀州地盘大钱粮充足,人才鼎盛,离董卓势力范围也不近,中间也有张杨、王匡、黑山等缓冲区,加上韩馥懦弱可图,确是很好的根据地

张杨、王匡具备缓冲的实力么?黑山是朝廷的人,跟董太师一条心的
韩馥也看不出有多暗弱,只是贪生怕死而已,你见过哪个胆小的人会想出另立新君这样大逆不道的点子么?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10-7-25 07:56

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
观于城南。

可见黄巾大起义中冀州损失很大。
作者: 凌云茶    时间: 2010-7-25 21:06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7-22 15:29 发表
绍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 ...

汉制,官员要异地为官。本初要当汝南太守不容易。
而且作为庶出,回去只能跟公路打下手。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0-7-25 21:46



QUOTE:
原帖由 方二 于 2010-7-25 07:32 发表


疯了么?放着京官不做,跑到胡荻之地吹西北风?
逐鹿中原有什么意思,中原难道不是董太师的地盘?

最重要的一点,公孙度也就是打打小棒子,做做土皇帝而已,中原很危险地,他还是回辽东吧

你就搞笑吧,回去投靠老乡不比被胡轸之徒卖掉后被杀好?

《凉茂传》说得很清楚,公孙度的确有攻邺城之心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6 12:22

预知未来么,徐荣啥时候有这凶残能力了?
一个是如日中天的董卓,一个是靠着自己举荐才做上太守的老乡,换了你你怎么选?

图谋邺城的人不止公孙度一个,如果公孙度也贸然行动,不过是再给荀衍多攒点功绩罢了。对公孙度来说,在曹操已经控制邺城之后还产生南下的念头,这无非说明他已经老糊涂了……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6 12:29



QUOTE:
原帖由 凌云茶 于 2010-7-25 21:06 发表

汉制,官员要异地为官。本初要当汝南太守不容易。
而且作为庶出,回去只能跟公路打下手。

大袁虽是庶出,但他继父袁成是袁氏本家,他和小袁的亲生父亲则是袁氏分家
作者: 小兵1234    时间: 2010-7-26 16:29

大袁虽是庶出,但他继父袁成是袁氏本家,所以不用从出身来判断。
而是根据地的发展价值来评估。
冀州在黄巾之乱大受破坏,则当地人民必然生活困顿,适合招募兵丁。
且冀州并不富足,反而较不易引起其他势力角逐、觊觎。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10-7-26 17:00



QUOTE: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0-7-26 16:29 发表
大袁虽是庶出,但他继父袁成是袁氏本家,所以不用从出身来判断。
而是根据地的发展价值来评估。
冀州在黄巾之乱大受破坏,则当地人民必然生活困顿,适合招募兵丁。
且冀州并不富足,反而较不易引起其他势力角 ...

《英雄记》:(韩馥)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楼上斑竹提供的资料是要看的,别人想指染这儿也得掂量有没有人支持,当时的汉室还存在,割据势力间的战争还不激烈的。

去汝南,继父袁成也改变不了他还是个分家庶出的孩子。公路在近,即便不是在公路之下打工,也是两个人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兄弟相争的局面。本来汝南就是个四战之地,不如冀州那儿既富足,又远离公路,北取四州雄观天下诸侯来得实际。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6 18:36

嗯,公路会跟本初捣乱,但不见得会后来居上,而且当时袁术基本上也确定要出武关投南阳了
主要是汝颖一代实在太危险了,在那里独自对抗董卓无异于以卵击石

个人还是觉得二袁的血统在当时影响力并不大,但相比之下袁绍当时是招董卓进京的始作俑者,也是导致宦官外戚矛盾全面激化的罪人,在对付董卓的问题上又不够强硬,同时他还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何进,所以当时的袁绍显得比较落魄。而脾气火暴的袁术因祸得福地成为迅速屠灭阉党叛贼的大功臣,社会形象比较好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大小袁并没闹翻,两人也没什么太大的矛盾,只是各自带着跟随自己的一批文武骨干发展势力,还谈不上竞争吧

[ 本帖最后由 方二 于 2010-7-26 18:39 编辑 ]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6 19:49



QUOTE:
原帖由 方二 于 2010-7-25 07:30 发表
冀州牧韩馥是颍川人,也是响应袁绍进京令的主要人物之一,以董卓对丁原、王匡的处理办法来看,韩馥和被迫发动关东同盟的乔瑁一样,处境都很危险,与袁绍也算是同病相怜了,更容易抱团
此外在距离渤海郡不远的幽州还有众望所归的刘虞,袁绍当时可能已经有了另立新君与董卓分庭抗礼的想法了吧

韩馥是袁绍到冀州之后才到的吧?他本来不是董卓派去看袁绍的么?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7-26 20:00

关毛正解。

要研究袁绍的行为,自然他自己的思想最有说服力。“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这是袁绍自己对天下形势的看法,所以在袁绍看来,汝南等地皆不足据,只有冀州才是争天下之资。

不管这种看法对还是错,但总之当时袁绍就是如此想的,所以他去了冀州。
作者: 方二    时间: 2010-7-26 20:49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7-26 19:49 发表

韩馥是袁绍到冀州之后才到的吧?他本来不是董卓派去看袁绍的么?

哦,我记错了,袁绍招募的那些人里没有韩馥
那当时的冀州确实很空虚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7-26 20:55     标题: 回复 #31 方二 的帖子

当时冀州刺史贾琮刚死,新任太守公孙度我怀疑和袁绍有一腿。袁绍去冀州和公孙度因流言被罢免前后没有太久,流言内容已经不得而知,但我怀疑和袁绍暧昧有关。当然,公孙度和袁绍之间最多也就是一腿,要真有大是大非的话,徐荣帮公孙度说多少好话,董卓也不会让公孙度当辽东太守的。
作者: 人中吕,鬼中羽    时间: 2010-7-26 23:04

围棋上有一个说法金角、银边、草肚皮。

冀州者,金角也;汝南,草肚皮耳。

欲逐鹿中原,必先占有金角或银边,积蓄力量,然后,方可染指中原。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10-7-29 01:10

金角银边草肚皮。当时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只有冀州最好争天下也最容易。汉光武据河北而成帝业,袁绍是想效仿。
作者: lyz1130    时间: 2011-5-5 21:45     标题: 楼主这个问题比较白痴

在汉代 长江以南基本没什么人口 地广人稀!黄河以南 长江以北 虽然人口众多 土地也算肥沃 但是基本是农耕农民!只有长江以北 那时称河北 方圆辽阔 土地肥沃 人口更是占个整个天下的一半!重点是燕赵之地 多豪侠 侠客  多善骑射之士,民风剽悍,聚之即成兵 而且是强兵!一直到明代朱元璋之前 天下都是由北向南统一!自然在冀州更有用武之地!曹操是在冀州没有根基 不然你以为曹操不会选择更好的起点!袁术不用说了 根本没那眼光 呵呵!只不过袁绍太愚蠢 把大好的河北轻易的让给了北方!成就了曹操的霸业 成就了未来 魏晋的一统 悲哀!
作者: lyz1130    时间: 2011-5-5 21:57     标题: 补充说明一下 楼上也是我!

光武据河内 靠的也是河北 起家,冀州又是河北四州中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地方最大、最中心位置的州。所以有眼光 有条件的谁不想在,冀州起家!刚好袁绍有这个眼光 有这个条件!袁家 在任何一个州 都是有基础条件的!一连四代 代代出 总理啊 中央常委 这种职务的人!有的一代还出好几个 哥哥当完  弟弟当!也就是四代人出了不止四个 总理 委员!这样的家族在哪个州 没有根基!所以在哪个州启示都在袁绍的选择而已!而他看上了冀州 估计之前就在冀州准备过了!
后来即使经历了官渡大战 袁绍损兵折将。曹操得到了经过10多年战乱后的冀州 仍然喜形于色 就可以知道 冀州 乃至河北 是多么大的一块蛋糕!
作者: 暴民    时间: 2011-5-5 23:32     标题: 回复 #35 lyz1130 的帖子

败家的是袁绍两个儿子,与袁绍没有直接关系,袁绍在生的时代,
冀州还是好好的在他手中。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1-5-6 01:46     标题: 回复 #30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袁绍想效仿汉光武这点我认同,的确没有什么比他自己说出来的话更有说服力了。但从目前讨论的内容看,说“冀州富庶”的,恐怕真的是演义看多了。就算贾琮是个青天大老爷,他在冀州顶多任期 4 年,再搞能搞成什么样?
作者: 土流氓    时间: 2011-5-6 09:20

“冀州富庶”可能说是土地多,人口多,有发展潜力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11-5-9 12:39

没那么复杂就是单纯,小袁根本不想回汝南,不然可能会被袁术压制,还不如自己打出一片天。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1-5-13 16:39     标题: 回复 #40 superzz_0 的帖子

所以说董卓封袁术为后将军,封袁绍为渤海太守,用心何其险恶。
作者: 孔方    时间: 2011-5-14 18:20

冀州在黄巾之乱属于主要战区,官军借剿匪之机发点小财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冀州富庶”可能不是指民间而是指官府吧。
当时益州、荆州、扬州都被宗室出身的刘焉、刘表、刘繇把持了,青、徐黄巾余孽还比较强,兖、豫离关中又比较近,属于四战之地,去河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 符离散人    时间: 2011-5-15 10:45

冀州好地方,人多基础好
作者: 岑平    时间: 2011-5-15 12:05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1-5-6 01:46 发表
袁绍想效仿汉光武这点我认同,的确没有什么比他自己说出来的话更有说服力了。但从目前讨论的内容看,说“冀州富庶”的,恐怕真的是演义看多了。就算贾琮是个青天大老爷,他在冀州顶多任期 4 年,再搞能搞成什么样?

不論怎麼說冀州始終是漢代賦稅大州....雖然戰亂人口劇減,可是對比起幽并,發展潛力還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袁紹出洛陽,關中關西是董卓根據,袁紹要走,只能是向東或者向南...向南...汝南一帶已有了袁術,再加上四戰之地,接近京畿...他就只好北上了...
兗州距離京畿太近,青徐受黃巾餘孽困擾....幽并地廣人稀...
還是中原腹地,河北冀州距離京師不遠不近,又有本身基礎,在此發動討董,還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1-5-15 13:18     标题: 回复 #42 孔方 的帖子

荆州可是靠刘表的大智大勇才保下来的,否则很可能就是袁术的囊中物了。
作者: 三国群英    时间: 2011-5-15 14:58

可能是因为离董卓比较远吧.?让董卓暂时打不过来...
作者: 夏侯称    时间: 2011-5-18 16:46

蔡邕《幽州刺史议》曰: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赡核,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於二州。

其实起家于何处各有利弊,局势不同情况发展也会不同。

如刘表 刘璋空占大州多年,亦不过平乱保家而已。
作者: 孔方    时间: 2011-5-18 19:49     标题: 回复 #45 颖颖 的帖子

所以荆州已经饱和了,中原又多事,袁绍只能去河北。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