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大道至简---求问水浒中一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凤凰河传说 时间: 2010-5-19 18:11 标题: 大道至简---求问水浒中一个问题
水浒中第八回,林冲在发配之前提出要休妻,他在阐述理由的时候说到这样两句,“以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以及“两相耽误”。
苦思很久,仍然不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难道说林冲真的是要把妻子让给高衙内?
作者:
沙加1110 时间: 2010-5-19 20:46
林冲是犯官,林娘子就是犯官之妻,休了就不是了
仅此
作者:
李程公子 时间: 2010-5-19 22:10
休了高衙内照样来,果然不耽误啊
作者:
zhh1122 时间: 2010-5-20 07:53
楼上的鲍鹏山听多了。。。。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0-5-20 08:55
原帖由 凤凰河传说 于 2010-5-19 18:11 发表
水浒中第八回,林冲在发配之前提出要休妻,他在阐述理由的时候说到这样两句,“以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以及“两相耽误”。
苦思很久,仍然不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难道说林冲真的是要把妻子让给 ...
林冲这个决定,如果说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护的话,那大概只有90分
但如果说是体现了林冲的天真、软弱和性格中逃避现实的倾向的话,大概是150分
林冲的想法大概是:凭着张家的根基、张教头的人脉,以及妻子的容貌,(加之当时比较宽松的社会道统环境) 自己一纸休书,还妻子自由身之后,妻子会有较大概率可以找到一个比自己更有力量的男人嫁了,以获得保护。
当然,这个想法过于异想天开了。林冲自己未必不知道。他只是逃避和心存侥幸罢了。
如果换作武松、史进酱紫的刚硬汉子处在林冲的位置,有死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认为武松史进选择与对方拼个鱼死网破就一定比林冲这种逃避和心存侥幸的选择要高明。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很难说什么是最优选择;林冲的选择毕竟还是为将来的夫妻重聚留下了有一点可能性,而拼死这个选择则完全排除了这一可能性。
说到底,性格决定结局 (不是性格决定命运。命运是前定的)
作者:
凤凰河传说 时间: 2010-5-20 10:22 标题: 回复 #5 煮酒正熟 的帖子
啊,事情是这样的,因为这段时间很流行“林冲为了保住自己的命才休妻”的这种说法,所以我想要全面的对此反驳一下。
这是其中一位支持该说法的朋友所罗列的论据
http://tieba.baidu.com/f?z=56248 ... 1%D6%B3%E5&pn=0
其他几条我都可以解释,唯有这两句话确实比较令我为难,只好场外求助一下~~~
另外,还想请教下各位,像林娘子这种情况,假如不被丈夫休弃,是不是可以在丈夫服刑期间长期留在娘家呢
作者:
popohernan 时间: 2010-5-20 14:57
个人觉得吧,这是林冲无奈的选择。。衙内垂涎林夫人,林冲在尚且如此,林冲不在肯定更加放肆,衙内强来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林冲休妻我个人认为有三点:
一 大男人心态作祟。毕竟戴绿帽这种事对哪个男人都是侮辱,休了的话就与他无关,起码从心理上可以好过点。
二 为夫人着想。 宋朝的礼仪制度是比较严的。如果林夫人身份是林夫人的话,与丈夫以外的男人发生了关系则必须死,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而如果是未嫁之身的话起码如果自己不愿意的话还是可以不自杀的。也许还可能以未嫁之身在衙内处谋得个妾的身份。
三 明哲保身。林冲知道自己受此迫害是因为衙内垂涎夫人而起,与夫人划清界限,免得再遭陷害。。
很多人因此而评判林冲,我个人认为:按水浒里来描述的,林冲休妻躲祸(林冲也不知道衙内要他的命)的想法肯定是有的。但是宋朝时期女性地位极低,苏东坡的朋友用一匹马就把他的小妾换走了。林冲不值得为女子而伤害到自己是正常的。借用刘备的名言,妻子如衣服,你会为了一件衣服能舍弃自己的性命么?而且从我个人的三点看法,我认为当时的情况下林冲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能保全自己,也能保全妻子。不同时代不同思想,说不定冲冠一怒为红颜在那个时代被人认为是很傻的行为。
[ 本帖最后由 popohernan 于 2010-5-20 15:04 编辑 ]
作者:
苏武 时间: 2010-5-20 16:05
原帖由 煮酒正熟 于 2010-5-20 08:55 发表
林冲这个决定,如果说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护的话,那大概只有90分
但如果说是体现了林冲的天真、软弱和性格中逃避现实的倾向的话,大概是150分
林冲的想法大概是:凭着张家的根基、张教头的人脉,以及妻子 ...
老酒的分析在理。
两相耽误的问题:林可以划清界限,这层意思或多或少还是有的;另一方面,不耽误妻子并非拱手让与高衙内,而是妻子可以改嫁,让高断了念想。当然他有些天真。
同时也有说气话的成分在里面。
作者:
云飘扬 时间: 2010-5-20 16:11
林冲软蛋性格决定的
软蛋性格才会出现这种结果

作者:
伤云 时间: 2010-5-21 12:44
可以对比王进想想。林冲虽然天真,但好歹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能看明白的事情他未必看不明白。同样是恶了高太尉,王进并无罪犯为何要逃走?因为他知道高太尉早晚要找事处理他。而林冲此时已经落在高太尉手里了,这一路充军凶多吉少他心里恐怕也明白的很。
于是林冲此时和妻子的道别其实也就是遗言。如果林冲休妻,那么妻子还可以改嫁,甚至干脆从了高衙内,起码不会拖累妻子家里。如果不休,那么林冲死后妻子就是寡妇,一来寡妇再嫁属于失节,和休妻再嫁似乎不是一个性质;二来二人夫妻情深,虽然张氏没有孩子恐怕也要为林冲守寡,那在林冲眼里不就是耽误了妻子后半生么。
因此免得高衙内陷害一句,其实说来当真凄苦。两不耽误也是实情,林冲走的安心,妻子衣食无忧,以林冲的观点,好死当然不如赖活着。
林冲虽然好武艺,但在高太尉面前,他也不过是升斗小民中的一员而已,杨志和他才是一路心思,就算是武松、史进,若能有个堂堂正正的出身,又怎么会去做贼。
作者:
郭文 时间: 2010-5-21 14:40
关于林冲休妻的事情,我也有过自己的看法(《正说水浒人物林冲篇》提及过):林冲临走时,担心自己回不来,给妻子写了休书,表示任其改嫁。但是,张氏接受不了,当场就昏了过去,张教头也表示,你安心前去,老婆我替你照顾着,等你回来团聚。读到这里又令我觉得教头伤心过度,处理不当了:你得罪了高俅,不是休妻就可以活命的(如果高俅当时不知道,只是高衙内陷害也许可以);你的妻子即使接了休书,难道嫁给别人就能摆脱高衙内的纠缠了吗?除非她给徽宗或者蔡京看上了。
很多人表示北宋初年寡妇再婚是不打紧的,但是《水浒》书里面的时间,已经是徽宗宣和年间,程颐、程颢兄弟的理学已经成型,杨时和游酢也都不遗余力的传播该学说。女人被休弃已经很丢脸了。张氏是一个极为守妇道的人,更视之为耻辱的。其实教头心里并不想休妻。从他在晁盖上山后立即表示请晁盖派人下山接回自己的妻子、岳父的情节来看,他当时休妻是违心的,想的是保护自己的妻子。可是这种方法只能徒增伤感,全然无用。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5-21 17:13
原帖由 郭文 于 2010-5-21 14:40 发表
很多人表示北宋初年寡妇再婚是不打紧的,但是《水浒》书里面的时间,已经是徽宗宣和年间,程颐、程颢兄弟的理学已经成型,杨时和游酢也都不遗余力的传播该学说。女人被休弃已经很丢脸了。张氏是一个极为守妇道的人,更视之为耻辱的。其实教头心里并不想休妻。从他在晁盖上山后立即表示请晁盖派人下山接回自己的妻子、岳父的情节来看,他当时休妻是违心的,想的是保护自己的妻子。可是这种方法只能徒增伤感,全然无用。
神宗年间,新学是官方理论,而苏轼声名远过于二程,到元祐年间,新学、蜀学影响都大于二程的洛学。而崇宁以后,蜀学、洛学都被和谐。
到宣和年间,洛学根本不可能有多大影响。洛学反弹是在高宗南渡以后的事了。
至于说以被休弃为辱,那是作者所处年代的道德观,而不是小说年代中的道德观。
作者:
郭文 时间: 2010-5-24 23:14
原帖由 大多数人 于 2010-5-21 17:13 发表
神宗年间,新学是官方理论,而苏轼声名远过于二程,到元祐年间,新学、蜀学影响都大于二程的洛学。而崇宁以后,蜀学、洛学都被和谐。
到宣和年间,洛学根本不可能有多大影响。洛学反弹是在高宗南渡以后的事了 ...
谢谢!对我很有用。
作者:
小星影 时间: 2010-5-24 23:26
林冲是犯官,林娘子就是犯官之妻,休了就不是了
作者:
盐水芥菜 时间: 2010-5-26 13:56
犯官之妻要附带刑事责任的,社会地位要更加低下,林冲娘子娘家是有头面的,更何况正值青春貌美之际,林冲八程是以退为进才说那番话的吧?!
作者:
陶心 时间: 2010-5-28 22:35 标题: 回复 #4 zhh1122 的帖子
其实,鲍鹏山在林冲休妻这一段的贬林论点并不新颖,原本就有人持此观点,只不过鲍将其多方位地(有些啰嗦地)阐述了一遍而已。
作者:
半边莲 时间: 2010-5-30 10:58
原帖由 煮酒正熟 于 2010-5-20 08:55 发表
林冲这个决定,如果说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护的话,那大概只有90分
但如果说是体现了林冲的天真、软弱和性格中逃避现实的倾向的话,大概是150分
林冲的想法大概是:凭着张家的根基、张教头的人脉,以及妻子 ...
武松在孟州,林冲在京城,能闯吗?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