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代《冷庐杂识》中和关羽张飞有关的文字 [打印本页]
作者:
陆逊少年时 时间: 2004-7-6 16:07
《冷庐杂识》卷二:
◎五月五日生
俗忌五月五日生,然史书所载,如孟尝君、胡广、张桓侯飞、王凤、王镇恶、齐后主、齐南阳王绰、崔信明、宋徽宗、翁应龙、纪迈、辽懿德皇后、赵元昊等,其遭遇不同。最奇者田特秀,以五月五日生,小字五儿,所居里名半十。行第五,二十五岁乡、府、省、御四试皆第五,年五十五,八月十五日卒,见《金史》。
◎关帝谥
关帝谥壮缪,人皆谓缪非美称,独绵竹黄州牧成章持论辨之,云:“昔关帝之谥壮缪也,陈寿以谥法‘名与实爽曰缪’,传谓帝刚而自用,戾以致败也。又或谓‘武功不成曰缪’,千载下卒无一人为帝表暴者,而不知皆非也。按:《礼记大传》‘以序昭穆’,古本作‘缪’;《左传》‘穆’多作‘缪’,若秦穆公,史皆称‘缪’,是穆与缪古文多通用。考《谥法》‘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夫布德执义、中情见貌,孰有过于帝者?谥曰壮缪,盖伤帝之死国,与宋岳飞谥武穆同意。而壮穆作缪,亦犹秦穆、鲁穆之或作缪也。今世俗以缪为横戾之缪,以为恶谥而讳之,非情事也!”黄之论如此。余以为秦缪之谥,昔人尝以为非美名矣。黄说虽辨,终不能举历久相沿者而易之也。伏读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上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为公?从前世祖章皇帝曾降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寝扬盛烈。朕复于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祀,而正史犹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也。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第本传相沿已久,民间所行必广,难于更易,着交武英殿,将此旨刊载传末,用垂久远。其官板及内府陈设书籍,并著改刊,此旨一体增入。钦此。”圣谟煌煌,洵足彰圣神之德,而垂示万古矣。
《冷庐杂识》八卷,清陆以湉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甫,浙江桐乡人。生于嘉庆六年(公元1802),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进士,十九年(公元1811-1839)为台郡教授,二十九年(公元1849)为杭州教授。咸丰十年(公元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他就辞官还乡,以训蒙糊口。以后挈家至上海,李鸿章聘他做忠义局董事。太平军退出杭州后,受浙江巡抚蒋益澧之聘充杭州紫阳书院讲席。甫及半年而卒,时为同治四年(公元1865)。著述除了这部笔记外,尚有《甦卢偶笔》四卷,《杭州纪难诗》六十首。
《冷庐杂识》一书,是作者根据自己读书所得及平昔见闻随笔漫录而成,故名曰"杂识"。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评述道:"此书丙辰初出时,曾流览一过,虽学识有限,见闻亦隘,而言多切近,小有考据,亦足取资。所载药方,尤裨世用。可与梁章钜《归田琐记》并传。"
《冷庐杂识》一书记载了清代及清以前文人学者的学行、经历和交游情况。谈论其为人,品评其作品,说明其师承关系及学术源流。这些记载,可以做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历代史实和人物,书中亦有评骘,其中论述兵法的条目较多,间或有精当之处。此外,书中所记作者平生对经史著作、诗词典故、金石碑文、文字书画、地理沿革、医理药方等方面的研究和考据成果,有些也可给人以启发,可供读者参考和采摭。所录诗词联帖,虽然品格各殊,而皆可供人玩味。印文、砚铭、箴言等,亦清逸警练。有关山水名胜的记述,描写了三吴地区优美的景色,别致的林园,可做乡土文献资料。
作者:
陆逊少年时 时间: 2004-7-6 16:17
和“缪”“穆”之通假相似的,还有“疆”“强”之通假,杀张飞的范强,在繁体版华阳国志里写作:
“飛帳下將張達、范彊殺飛,持其首奔吳。”
在史记里,可以见到“疆”“强”之通假。
作者:
远舟 时间: 2004-7-8 16:17
"疆"本应作"彊"
而"彊"就是"强"字,属异体,不属通假
作者:
斜出正入 时间: 2005-3-31 13:26
这个我就不明白了,谥号的本意是当时人理解的准确呢,还是“千载下”的某个家伙的理解准确?满清统治者政治上有意抬高关羽,这里还摆出个乾隆语录,无非逢迎上意罢了。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5-3-31 19:40
“缪”“穆”通假说,一直都有,但是很勉强的呀。
通假无非是古异体和手抄误两种。
这个,只要在三国志的典籍珍藏手抄古本中找到完整的“穆”字,“缪”“穆”通假说就破了。毕竟汉朝的文学文字已经比秦代进步多了。
斜出兄指出的才是正论。三国志里说起这些谥号,说的很清楚:时人以为荣。
而‘武功不成曰缪’之说,起源显然是远远晚于三国。
由此可见关羽恶谥说,基本属于扯淡。
作者:
loyani 时间: 2005-4-6 20:20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3-31, 19:40:41发表
“缪”“穆”通假说,一直都有,但是很勉强的呀。
通假无非是古异体和手抄误两种。
这个,只要在三国志的典籍珍藏手抄古本中找到完整的“穆”字,“缪”“穆”通假说就破了。毕竟汉朝的文学文字已经比秦代进步多了。
斜出兄指出的才是正论。三国志里说起这些谥号,说的很清楚:时人以为荣。
而‘武功不成曰缪’之说,起源显然是远远晚于三国。
由此可见关羽恶谥说,基本属于扯淡。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仔细理解下。
“以为荣”的是被赐谥,而非被赐美谥。
谥号,起码在那个时候,还没沦落到一味美化的程度。
作者:
巴西马忠 时间: 2005-4-8 13:48
原帖由loyani于2005-04-06, 20:20:19发表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仔细理解下。
“以为荣”的是被赐谥,而非被赐美谥。
谥号,起码在那个时候,还没沦落到一味美化的程度。
有以恶谥为荣的吗?能否给出例子。
作者:
杨威利 时间: 2005-4-8 14:01
三国志里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穆"字.而不是"缪"字.
比如曹仁的父亲曹炽就给谥了一个"陈穆",
作者:
loyani 时间: 2005-4-8 14:47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4-08, 13:48:03发表
有以恶谥为荣的吗?能否给出例子。
因被追谥而感到光荣,这个和谥本身是美是恶没有关系。
只有对皇权统治作出突出贡献,在社会上有着崇高地位的人才能获得谥号。被追谥就意味着死者在官方看来是重要的特殊的。
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肯定某人对我朝的巨大贡献,因此给予其谥号。接着,可能某人在其一生中,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出于展现真实历史、教育后人的目的,我们给予其恶谥。
就是如此。
简单的一句话。
以当权者的眼光来说,美谥表示此人一生比较完美,但恶谥却绝不代表此人是个反面奸角。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