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WY日评:不知乒乓球能承载多少大国崛起的感觉 [打印本页]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9-12-22 08:18 标题: WY日评:不知乒乓球能承载多少大国崛起的感觉
新闻背景:国际乒联执委会日前提议削减各协会参加奥运会和世乒赛的人数。这项议案需在明年5月的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期间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方能生效。
国际乒联又要改革了。据网易体育报道,国际乒联执委会以14票对1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单项赛每个国家将只有两个参赛名额的提议,不过,该提议还须在明年5月世乒赛期间的莫斯科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才能生效。也就是说,中国乒协还是有机会通过外交努力,使这项提议的表决产生变数。然而,在讲究不分协会强弱大小一律平等的表决机制下,每次削弱强势国家协会的既得利益的改革,一般都会被“民主”通过。这跟我们算计金牌榜的思路是一样的: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在奥运会上一块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金牌与一块男子百米短跑金牌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但金牌榜就像是我们的GDP数字,才不管它实际产生的效应如何,在靠数字做文章的地方,这种计数上的“平权”永远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妙。
想起自己小时候,常听见收音机里传来的捷报:“中国乒乓球队揽了××届世乒赛的7项冠军、7项亚军和5个第三名。”还有就是,在水泥台上打“山寨乒乓”时,遇到会发旋转球的小伙伴就会调转球牌,用“不吃转”的光板去接球。——跟这两件童年往事的记忆相联系的,一个是中国乒乓球作为国球的无比强大和普及程度,另一个就是,那些“鬼点子”都是用于对付占据优势的高手的。
对于中国乒乓球的过于强大和一枝独秀,国际乒联一直都在进行着从参赛限制到诸如11分制、小球改大球和细致如球拍的贴胶的胶水规定等持续不断的改革。每次改革虽然都“很公平”地并不特别“针对中国”,但每一次改革总是对中国高手产生更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国乒的过于强大让乒乓球比赛的悬念和吸引力大打了折扣,也让那些永远“重在参与”的国家提不起兴趣。而一旦乒乓球的普及率下降过多,就面临像棒垒运动那样被“请出”奥运会的危险,这对于奉行奥运会争光计划中国来说,就是一种需要把握火候的平衡术:既要强大到保证金牌银牌,又不能过于强悍到独霸而失去舞台——人家都不跟你玩了,连项目都取消,你还拿P金牌。所以,中国乒乓球提出过“养狼计划”,也派咱们的教练去教别人怎么训练,怕的就是别人不陪咱玩儿了。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拳台高手拉着别人别走说:“我教你打拳吧,其实挨揍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每一次乒联的改革,我们的国乒都会嚷嚷难受,但每一次都改变不了中国队的绝对强势地位。它的本质矛盾就在于,越来越经济强大的中国还在用一套举国的专业训练体制培养像金字塔一样垒积起来的绝世顶尖高手,在强大到浪费程度的资源投入和“一将功成万骨枯”淘汰率之下,去打击那些国外“业余训练”的选手。其实,从投入产出的效率来看,国乒金牌的生产越来越不划算了。
中国乒乓球队领队黄飚对于这项限制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限制提议评论说:“以前的一些改革都是为了让比赛更激烈、更好看,但现在他们却是在不断的限制参赛人数,这将意味着更多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没有机会参加世乒赛和奥运会了,我觉得这样的改革对于提高和推广乒乓球运动是不利的。”事实上,不仅是乒乓球项目,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在谈到同样将受到两个参赛名额限制的“改革动议”时说:“一般说来,如果一项措施中方表示反对,那么差不多就成了既成事实了。我们现在就需要准备调整。”
在挽救一项运动的影响力和普及率这一点上,中国与国际乒联、国际羽联其实可以形成共识。中国要做的就是在共识的基础上,为保证金牌优势而与对方讨价还价。而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国际乒联(羽联)这样的限制措施会有不同的评价和影响。
对于中国之外的其他乒协成员(包括香港、中华台北)来说,有了更多的机会站上领奖台,同时升起三面五星红旗的场面不可能出现了;对于喜欢足球、篮球等“大体育”的体育迷来说,他们会认为在此背景下,国家不如把更多的钱花在基础体育和国际影响力更大的体育项目上;对于喜爱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球迷来说,会乐见比赛更多具有不同国家之间较量的悬念和不确定性;对于只想在奥运会上听奏国歌的“爱国体育主义分子”来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阴谋;对于想让孩子通过练乒乓球而收获辉煌未来的家长来说,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从原来的(比如)十万分之三减小到十万分之二,会令他们的投资更加谨慎;对于那些有机会参加全运会的年轻球员来说,他们会更多考虑移民或转会到其他国家和协会,因为一方面国内的机会更少了,另一方面,国外的机会却增加了。也就是说,不用我们自己养狼,而是会有更多主动跑掉了“白眼狼”;而对于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来说,这意味着完成任务和拿到奖金的难度增加了。
奥运会上最小的球却联系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的国家荣耀,里面渗透着要玩好又不能玩得过于好的纠结。要把这种纠结理顺抻直,就需要把体育由国家战略归置于社会和经济规律的自然调节之下。否则,国际体育组织总会通过各种规则修改来与国家战略进行搏弈。毕竟,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基本精神和道德基础。
走举国的路,让别人去修改规则吧。中方尊重你们挨揍的权利,并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深表遗憾。
---------------------------------------------------------------------------
评:现在在乒乓球方面,具有整体竞争力的国家只剩中日韩了吧?其实在乒乓羽毛这些运动,我倒是很支持采取限制措施,日本也没独霸柔道吧,中国动辄就包揽所有金银铜的做法实在是自寻死路
作者:
炎帝瀑布碎 时间: 2009-12-22 08:31
俺是觉得现在乒乓比国足更没看头~~~~~~~~~~~~~
作者:
yjjhsfy 时间: 2009-12-22 08:48
乒乓球这种玩意本就没啥看头
作者:
霜染白狐头 时间: 2009-12-22 09:35
没有身体接触的对抗类运动都没什么看头……搞不懂老美喜欢看高尔夫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22 11:26
限制不是这么限制的,你自己不行怪别人太强有道理吗?也许有吧
以后根据中国运动员水平在参赛的时候腿上必须绑1-5公斤的沙袋,这算不算限制
作者:
风使 时间: 2009-12-22 12:07
标本都不治的呆偏方,越改越糟糕,本来还有欧亚对抗的局面,还有中瑞、中韩相持的势头,都在一次次自作聪明的“限制改革”下当然无存,结果就是中国优势变得巨大,其他强队变晕了方向。
限制名额就能改变什么?“其他乒协成员上领奖台”又怎么样?一水的大陆人马。打个比方就算不允许中国乒乓球参赛,奥运女子八强、四强估计都还是山寨版的全运会面孔,还不是自己人跟自己人玩?写这帖的好天真好单纯...
要学还是学日本乒协,当年日本乒乓也曾是相当强大,在保守固守后跟不上技术潮流随后没落,多少年都没翻身,日本乒乓球重回强队的行列也是这两年的事,办法很简单:师法中国,引入大量中国球员、教练,但是最关键的是培养本国新人,跟踪中国的技战术发展,甚至干脆送到中国来训练来比赛。
自己不修炼,总不见的就指望废别人武功,这种乌龟逻辑想争霸是一辈子难翻身...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9-12-22 13:05 编辑 ]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2 12:14
问题不是我们乒乓太强大
实在是欧洲也许还有美国除了足球篮球以外很多运动都在堕落
比如瑞典,仅仅是乒乓和德国吗?网球以前也是好手吧,现在呢?人才越来越少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2 12:31
另外
奥运会本身就是畸形的
奥运会的奖牌大户——田径、游泳根本没什么可视性
真正改变奥运的办法是多搞一些项目,比如卡巴地藤球一类也可以进奥运,剪掉那些无聊的田径游泳
作者:
Lincoln 时间: 2009-12-22 12:39 标题: 回复 #4 霜染白狐头 的帖子
这一点小生不敢苟同...比如说网球,我就觉得观赏性很强~
作者:
夜阑 时间: 2009-12-22 17:14
中国强大到一直独秀无可否认,有一定限制也在情理之中,国际乒联只是一味只是打击强势,弱者却恒弱米起色,到最后小个子一般高,估计那种无趣滴比赛才真正是乒乓运动滴死期吧
偶就觉得乒乓很有趣啊(估计是正如绣娘所说小时候滴影响),为毛中国强滴就觉得无趣,中国弱滴就觉得很好,难道真滴是喜欢受虐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9-12-22 17:19
棒垒运动被请出奥运会,普及固然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棒垒球场很特殊,为了举办奥运会专门新建浪费较大。
乒乓球倒不存在这个问题,球馆是可以通用的。不过我觉得高尔夫球进入奥运会有些没必要。
作者:
zzz0708 时间: 2009-12-22 17:20
中国在乒坛已经强大到很难限制了,在国内这么多陪练的情况下再怎么改规则中国都会是最快适应的,国外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规则越改他们越不能适应。 规则改得越多对中国反而更有利,除非哪天乒乓球的球台换了再来说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09-12-22 17:26
个人感觉羽毛球还是挺有观赏性的。当然在下看的也不是很多。。。
还有就是,限制参赛人数这种手段也太红果果了点。。。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9-12-22 17:43
从观赏性方面来看,乒乓球是因为既小又快,导致观众的流失,普通观众估计只能从比分知道谁强谁弱,具体到比赛,乒乓biubiubiu的飞来飞去,看个热闹还行,要说技术如何如何估计要骨灰球迷或专家了
同样是小球,斯诺克就好看的多,虽然不是同类运动,但因为是慢节奏,普通观众也可以从技术层面看出球手的状态和表现,所以每次斯诺克转播,收视率总是很不错。
作者:
循环 时间: 2009-12-22 18:19
限制个叉叉,把乒乓球的奖金调到高尔夫网球一个水平,所谓的独霸地位不出十年就没了。。。
国际乒联那些家伙只会想些限制强者的GP办法
重要的是提高弱者的水平
没见FIBA准许职业球手参加奥运会后全球篮球发展多快,也没见美国能独霸啊
作者:
秃鹫派分子 时间: 2009-12-22 18:20
砍掉好,支持砍掉。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2 19:50
原帖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09-12-22 17:43 发表
从观赏性方面来看,乒乓球是因为既小又快,导致观众的流失,普通观众估计只能从比分知道谁强谁弱,具体到比赛,乒乓biubiubiu的飞来飞去,看个热闹还行,要说技术如何如何估计要骨灰球迷或专家了
同样是小球 ...
斯诺克现在状况比乒乓还糟吧
其实观赏性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经济利益
最好的运动,就是那种有比较大场地,比较好位置放广告牌,并且定时比赛,容易转播的
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足球和篮球这么好,实在太合适了
而斯诺克几乎是最糟的
他比乒乓还不适合转播,乒乓也是不限时比赛,不过好歹相对时间段,斯诺克时间太变态了,决赛十七局,可能打成9:0,也可能9:8,要是再有2个爱伯顿那样的对战。。。。。。。
你觉得好看,是因为17局你可能只看3、4局,觉得还挺有意思,要是和其他运动一样,全程直播,17局,怎么看
作者:
风精之羽 时间: 2009-12-22 20:28
原帖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09-12-22 17:43 发表
从观赏性方面来看,乒乓球是因为既小又快,导致观众的流失,普通观众估计只能从比分知道谁强谁弱,具体到比赛,乒乓biubiubiu的飞来飞去,看个热闹还行,要说技术如何如何估计要骨灰球迷或专家了
同样是小球 ...
斯诺克自己打打还凑合,看别人打就实在太无聊了,一旦再碰到几个无耻点的选手,打n久都不
进一个球,全是在防守的更会让人抓狂。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9-12-22 20:33
防守蛮好看的啊,防守时母球走位才见功力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2-22 21:49
其实乒乓球一早就可以去死了。
很多人以为“东亚人灵活性好,适合打乒乓”,其实这个是幻觉。当瑞典热心乒乓球的时候,瓦尔德内尔等一干人足够跟中国对抗,但问题是人家不玩了。
为什么不玩了?因为不好玩。二战之后,世界承平日久,营养等方面巨大改善,人们的体质越来越好,使得人们对没有身体接触的项目越来越没有兴趣。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这些,迟早要逐一淘汰。反过来说,中国在这些项目上的优势也就不完全反映举国体制的优势,而是反映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仍然不足以在有身体接触的项目上一争高下,只好继续玩隔网的项目。
作者:
夜阑 时间: 2009-12-22 22:02
楼上滴理论很好滴否定了上面楼层们推广滴网球、高尔夫、斯洛克……等等若干,田径、游泳等等也杯具了,顺便问句,楼上所谓地身体接触项目手指头板着数有几个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2-22 22:18
原帖由
夜阑 于 2009-12-23 00:02 发表

楼上滴理论很好滴否定了上面楼层们推广滴网球、高尔夫、斯洛克……等等若干,田径、游泳等等也杯具了,顺便问句,楼上所谓地身体接触项目手指头板着数有几个
楼上似乎不太了解体育的分类。
体育分为sport和game两种,田径、游泳、举重、体操以及高尔夫之类属于sport,也就是大家在一起比一比谁厉害的那种,相互之间没有对抗,只有比较。
game就是我们常见两人或者两队对抗的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棋类、击剑以及乒乓一类,我指的和乒乓比较的项目就是这些。
一般来说,sport和game的爱好者有交叉,但是重合的不多,很多足球迷都不喜欢田径、游泳,喜欢自行车运动的人往往也不爱打球。
我上面说的意思,不和sport产生任何关系,所以不存在“田径、游泳等等也杯具了”的问题。至于斯诺克,应该也不在对比之类,就好像你不能得出结论连围棋也杯具了一样,因为斯诺克运动本身的特点就不和乒乓产生比较。
实际上,目前西方人还玩的隔网游戏,也就是网球了,网球暂时还能有市场,因为毕竟观赏性好一点,而且是个人项目,不过再过几年,没落也是正常的。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22 22:37
如果要我来说,所有裁判打分的全部请出奥运会
作者:
风使 时间: 2009-12-23 09:57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2 21:49 发表
其实乒乓球一早就可以去死了。
很多人以为“东亚人灵活性好,适合打乒乓”,其实这个是幻觉。当瑞典热心乒乓球的时候,瓦尔德内尔等一干人足够跟中国对抗,但问题是人家不玩了。
为什么不玩了?因为不好玩 ...
dimeterio似乎没注意乒乓球的技术发展,瑞典当年的崛起倒也不是突然热心,现在的没落也不是突然不玩了,瑞典的兴衰和匈牙利、日本都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技术优势被抵消了。瑞典当年的崛起,是因为完善了欧洲传统双面弧圈球打法,瓦尔德内尔、阿佩伊伦、林德他们这批人在70年代都在中国训练过,将中国近台技术结合了欧洲传统双面弧圈球,自然是压制了当时仍以传统近台快攻打法为主的中国。
到后来不但中国在研究学习瑞典,当时一大拨改反胶改弧圈的,横拍改,比如马文革,他本来和王涛一样是反手生胶;直拍也改,比如冯喆,他恐怕大家很陌生,他是和刘国梁、孔令辉一批的,青少年时期比刘孔都拔尖,就在大潮流下生胶改反胶了,结果没打出来。虽然在改的过程中牺牲掉很多球员,但总有成功的冒出来,你看看后来的冠军,男队女队多少是反胶弧圈球的?不抱着传统打法固守,什么适应比赛就用什么打法,从这点上说中国乒乓球最没有神主牌意识,能变通就永远有活路,就这么知耻后勇的学,中国乒乓球翻身了。不但中国在学,其他国家也在学瑞典,到后来瑞典这套还没有突破,更新更快更适应新规则的技术出来,那么瑞典的衰落是必然的。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3 11:34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2 21:49 发表
其实乒乓球一早就可以去死了。
很多人以为“东亚人灵活性好,适合打乒乓”,其实这个是幻觉。当瑞典热心乒乓球的时候,瓦尔德内尔等一干人足够跟中国对抗,但问题是人家不玩了。
为什么不玩了?因为不好玩 ...
不好玩?欧洲还好玩什么?欧洲除了足球篮球,什么都不好玩了
网球,除了西班牙,其他传统强国都不成了
尤其是白人,堕落的白猪而已
是他们自己无聊空虚
作者:
风精之羽 时间: 2009-12-24 02:37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2 22:18 发表
楼上似乎不太了解体育的分类。
体育分为sport和game两种,田径、游泳、举重、体操以及高尔夫之类属于sport,也就是大家在一起比一比谁厉害的那种,相互之间没有对抗,只有比较。
game就是我们常见两人 ...
一家之言啊。。反正什么概念都是你定的,要你这么说,那排球,沙排算不算隔网游戏
总体来说,就是你爱看的就是值得发展的,你不爱看的就是该消亡的。。拿结果套出来的模式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9-12-24 07:52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09-12-23 11:34 发表
不好玩?欧洲还好玩什么?欧洲除了足球篮球,什么都不好玩了
网球,除了西班牙,其他传统强国都不成了
尤其是白人,堕落的白猪而已
是他们自己无聊空虚
费德勒泪流满面。。。。当然也许你不知道费德勒是谁
很诧异的问句,男子网球里,最牛的非白人是谁?
[ 本帖最后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09-12-24 07:53 编辑 ]
作者:
墨叶 时间: 2009-12-24 08:39
乒乓球要求很低的。有个桌子,1副拍子,一个球就可以开打了。
小学课间我们都会去打几个回合。
作者:
☆慕容泪☆ 时间: 2009-12-24 08:43 标题: 回复 #27 本因坊秀策 的帖子
最厉害的应该就是特松加、冈撒雷斯(应该是混血)吧…………
说到传统强国,女子网球倒是俄国人占半壁江山,但她们一到大满冠就不行。美国就靠两Williams,和其他人一样,平时成绩很差,一到大满冠就发威………上次美网就有一个90后连斩四个排名很靠前的俄国人…………至少女子项目还是美俄争霸。男子嘛,好像还真没有绝对的霸主国。
作者:
☆慕容泪☆ 时间: 2009-12-24 08:45
说回主题吧。
美国的棒球一直称王称霸,但美国人一直很有激情去看,乒乓球中国一直称霸,但国人越来越没有激情,这个问题真的想不通…………
作者:
zzz0708 时间: 2009-12-24 08:59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9-12-24 08:45 发表
说回主题吧。
美国的棒球一直称王称霸,但美国人一直很有激情去看,乒乓球中国一直称霸,但国人越来越没有激情,这个问题真的想不通…………
这个其实和学校教育和经济发展也有关,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非常的小,足球 蓝球什么的因为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学校没有足够的场地开展没有一直没有人玩,乒乓球随便摆两张桌子中间放几本书做网就可以玩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乒乓球几乎是我们课间唯一的运动了,现在的学校足蓝这类的场地都不缺玩这类的孩子就比较多了,再加上现在可以玩的东西比我们那个年代多得多所以打乒乓球的人少了,相对的看的人也少了。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9-12-24 11:19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9-12-24 08:45 发表
说回主题吧。
美国的棒球一直称王称霸,但美国人一直很有激情去看,乒乓球中国一直称霸,但国人越来越没有激情,这个问题真的想不通…………
观赏性啊,棒球慢节奏,观众也可以自己看出好球坏球,自己也会分析接下来怎么打
乒乓太快,你来我往的,观众除了热闹,啥都看不懂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24 12:17
棒球一般人更看不懂了,什么腰部以上,头盔以下才行,你能看懂吗?
连个热闹都看不了。。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4 12:26
原帖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09-12-24 07:52 发表
费德勒泪流满面。。。。当然也许你不知道费德勒是谁
很诧异的问句,男子网球里,最牛的非白人是谁?
只是个别人,你看看瑞士除了费德勒,排名第二的如何?
希腊有个格林卡,希腊是不是就乒乓强国?
西班牙则不是这样,多年来一直有一批好手,从早先的费雷罗,到现在纳达尔、罗布雷多、费雷尔、沃达斯科
再看美国,以前有四大天王,之外还有马丁等二线队员,现在居然只有罗迪克一个大龄青年
往好处说,也许是网球从欧美运动逐渐世界化
但是也可以说欧美的体育在单一化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9-12-24 12:31
原帖由 zzz0708 于 2009-12-24 08:59 发表
这个其实和学校教育和经济发展也有关,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非常的小,足球 蓝球什么的因为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学校没有足够的场地开展没有一直没有人玩,乒乓球随便摆两张桌子中间放几本书做网就可以玩了。所 ...
所以说饿始终搞不懂日本的土地是咋规划的,国土小哪来的那么多棒球场 参加甲子园的高中球队现在4000多 就减到八分之一也有500多吧
拜ACG所赐 棒球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情况 完全能看明白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4 12:59
非白排名的话。。。。。。
费德勒 白人
纳达尔 拉丁语系白人
德约科维奇 东欧白人
穆雷 白人(不过我认为他名大于实,看看明年表现吧)
德尔波特罗 不知是否混血,拉丁系白人
达维登科 东欧白人
罗迪克 白人
索德林 白人(蹿升很猛,但到底如何且看未来两年)
沃达斯科 拉丁白人
特松加 黑人
冈萨雷斯 貌似拉丁系混血
斯泰潘内克 东欧白人
孟菲尔斯 黑人
西里奇 东欧白人
西蒙 法国白人
罗布雷多 拉丁白人
费雷尔 拉丁白人
哈斯 快退役的白人
尤兹尼 东欧白人
伯蒂奇 东欧白人
总体看,西班牙很强大,拉丁美洲近几年进步很快
东欧诸国人才也很多
西欧和美国白人相比之下真的不突出
法国居然出了两个黑人高手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2-24 16:12
原帖由 风使 于 2009-12-23 11:57 发表
dimeterio似乎没注意乒乓球的技术发展,瑞典当年的崛起倒也不是突然热心,现在的没落也不是突然不玩了,瑞典的兴衰和匈牙利、日本都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技术优势被抵消了。瑞典当年的崛起,是因为完善了欧洲传 ...
技术如何发展是个次要因素,意愿才是决定性的。同样从领先到落后,日本还在研究乒乓球,瑞典就不玩了,这只是一种态度,瑞典并不是玩不好才不玩,是根本就不玩。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2-24 16:25
原帖由 ☆慕容泪☆ 于 2009-12-24 10:45 发表
说回主题吧。
美国的棒球一直称王称霸,但美国人一直很有激情去看,乒乓球中国一直称霸,但国人越来越没有激情,这个问题真的想不通…………
美国人看棒球是爱看棒球。
中国人本来什么都不爱看,乒乓冠军了,就看乒乓,排球连冠了,就看排球。现在能看的多了,这些迟早是要丢掉的。对中国人而言,没成绩而爱看的,大概只有足球、NBA、斯诺克和F1了吧。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2-24 16:35
原帖由 风精之羽 于 2009-12-24 04:37 发表
一家之言啊。。反正什么概念都是你定的,要你这么说,那排球,沙排算不算隔网游戏
总体来说,就是你爱看的就是值得发展的,你不爱看的就是该消亡的。。拿结果套出来的模式
我说的当然是一家之言。
不过我也没有什么特殊性,我爱看的足球、篮球,也是爱好者最多的项目,爱好者多就发展,爱好者少就消亡,和我的意见没有任何关系。
顺便说下:排球、沙排现在谁看啊?看排球只不过是五连冠时代的缅怀,看沙排都是看泳装女人去的。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9-12-24 17:21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4 16:25 发表
美国人看棒球是爱看棒球。
中国人本来什么都不爱看,乒乓冠军了,就看乒乓,排球连冠了,就看排球。现在能看的多了,这些迟早是要丢掉的。对中国人而言,没成绩而爱看的,大概只有足球、NBA、斯诺克和F1 ...
只有成绩好了,能赢了,能拿冠军了才能上CCTV 比如出了丁俊晖斯诺克又直播了 冰壶夺冠了 也上十大了
作者:
火狐天下 时间: 2009-12-24 17:59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4 16:25 发表
美国人看棒球是爱看棒球。
中国人本来什么都不爱看,乒乓冠军了,就看乒乓,排球连冠了,就看排球。现在能看的多了,这些迟早是要丢掉的。对中国人而言,没成绩而爱看的,大概只有足球、NBA、斯诺克和F1 ...
斯诺克也是出了个丁俊晖才火起来的
作者:
风使 时间: 2009-12-24 20:29 标题: 回复 #37 dimeterio 的帖子
瑞典要翻身的意愿强的不得了,前一段大卡尔松这些教练还在说重新准备送年轻队员去中国训练。
强调什么意愿这种太虚无了,差不多类似精神原子弹,中国人几代球迷都有把男足搞上去的强烈意愿,放卫星了吗?
排球虽然说球迷数量远不能与篮球足球这些相比,不过忠贞程度恐怕要铁杆的多。你不看,不代表别人不看。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4 21:04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4 16:12 发表
技术如何发展是个次要因素,意愿才是决定性的。同样从领先到落后,日本还在研究乒乓球,瑞典就不玩了,这只是一种态度,瑞典并不是玩不好才不玩,是根本就不玩。
那么瑞典网球呢?以前可是有博格这种超潇洒人物的,现在也就索德林这样的二流人物,还很稀少
博格可以说我不是玩不好才不玩,是根本就不玩。
现在没有一个瑞典人配说这种话
瑞典最好啥也别玩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4 21:08
原帖由 火狐天下 于 2009-12-24 17:59 发表
斯诺克也是出了个丁俊晖才火起来的
斯诺克其实火的挺早的,在西安一带挺有基础的吧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9-12-24 22:11
原帖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09-12-24 11:19 发表
观赏性啊,棒球慢节奏,观众也可以自己看出好球坏球,自己也会分析接下来怎么打
乒乓太快,你来我往的,观众除了热闹,啥都看不懂
喜欢看慢球的话建议你去看 cricket。
作者:
风精之羽 时间: 2009-12-24 22:18
斯诺克。。。话说在国内的地位以前一直是很低的,至少在我们那以前路边很多球桌,
虽然很普及,但一般看法都是只有二流子才去玩那东西。。现在也给鼓吹成所谓“绅士
运动”了。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9-12-24 22:23
Pool 是二流子玩的,snooker 还真不是。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9-12-24 22:28
因为斯诺克需要算分,一般街上打台球的没那脑子。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24 23:08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9-12-24 22:28 发表
因为斯诺克需要算分,一般街上打台球的没那脑子。
我看更多的是没那水平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9-12-24 23:58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12-24 23:08 发表
我看更多的是没那水平
不会走位的话打斯诺克就是胡打吧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9-12-25 01:05
乒乓球是个体运动,要“承载大国崛起的感觉”还是要靠集体运动啊...那个x球就不说了...
我觉得内战看起来比较过瘾,因为打得够野,韩国就一个柳承敏打得有点观赏性(虽然技术已经落伍了)
欧洲人打法理性,稳健,不过好像他们脑子没中国人转得快,经常计划赶不上变化,估计等到乒乓球改革到足球那么大的时候他们就有希望了...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5 10:55
其实没必要说什么“承载大国崛起的感觉”,毕竟运动只是运动而已
韩国,朱世赫打的很好看,柳承敏过凶,但基本技术比前辈金泽洙差不少
欧洲普遍技术粗糙、单调,萨姆索诺夫之后只有波尔技术全面,其他包括梅兹也糙的厉害,不过最近的奥卡洛夫看来挺有潜质
日本真是很沾无机胶水的光,很多技术都是很有针对性的,问题是,他们这样取巧,不会火特别长久
作者:
风使 时间: 2009-12-25 12:30 标题: 回复 #52 zsxmmhd 的帖子
同意,一致。
频繁规则改变对选手影响太大了,弄得基本是一年河东一年河西的地步了,谁还记得前两年改大球11分后风头强劲的庄智渊?这就是正巧撞运赶上技术合拍,立马就又失势的例子。无机胶水的改革,日本器材商功不可没,日本当然是早有准备,就培养一批小鸡力量的小受、萝莉靠迎前打摆速上位。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5 12:51
确实有这种感觉,日本的几个选手也有点像庄智渊
很多时候非常靠前,几乎就是近台大动作发力,比之当年盖亭塞弗更有过之无不及
另外一项技术,松平用的还少一些,水谷等人用得不少,就是中台或远台放半高球,因为球速慢了,确实很不容易打死,不过其实这个技术也不是很好,看看梅兹也曾经赢了郝帅等人,但是碰到马琳放短,就很惨,这个技术其实需要和朱世赫一样好的步伐,但梅兹和日本人显然不具备
作者:
grape 时间: 2009-12-25 12:57
中国乒乓球就该向NBA学习,明明是超级大国却频频受限制……
作者:
风使 时间: 2009-12-26 23:31 标题: 回复 #54 zsxmmhd 的帖子
高球如果稳稳的兜起来,一个是会飘、一个是会向前顶,打高球的人也很难受。
这几年都不太看球了,前一段看到梅兹,感慨欧美人老的那个光速...都已经大叔卖相了。
你前面讲波尔技术全面,其实他有点类似萨姆索诺夫,两个人都算全面,球比较绵,但是也是因为全面,特长技术不突出,一到大比赛没有可以坚决使用的特长技术,反而就显得突出“面”了。所以大赛反而能够成就比如刘南奎柳承敏这样很不全面,但是特长非常突出的搏杀型选手,哪怕是黑到底一次,也够了。
作者:
青木风亮 时间: 2009-12-27 05:29
看了下今年的视频 新出来的马龙好猛啊 乒超联赛整个赛季只负了两场 切王励勤马琳如同切菜 就只有巅峰状态的王皓还能顶顶(世乒赛险胜,亚洲杯和分站赛负)
这小子风格像孔令辉 身体素质像王励勤...
德国和日本的所谓“神童”奥恰诺夫和松平健太稍有威胁,有人说他们几年后会怎样怎样...不过估计到时候连张龙李龙都出来了 他们还是没得混...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9-12-27 07:59
原帖由 grape 于 2009-12-25 12:57 发表
中国乒乓球就该向NBA学习,明明是超级大国却频频受限制……
NBA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篮坛,是因为他根本不和其他国家玩,也不在乎什么国家荣誉。就自己定规则自己玩,你爱来不来,篮协也管不着他。美国大牌也不愿意为国参赛,每次比赛招人,求爷爷告奶奶半天,就这样大牌们还经常放鸽子。
08之所以大牌云集,是因为上两次的失利刺激到了美国媒体,在重重压力之下,大牌们才不得不来北京,结果轻松夺冠后,以后再请他们就又难了。
中国因为是新崛起国家,所以处处希望得到世界认同,哪敢跟国际上对着干?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7 10:57
波尔不算软吧,尤其反手衔接非常好,他主要问题是步伐,有两次被马琳击倒(确实是击倒)
梅兹成名就20多了,变大叔不奇怪
马龙前两年身体偏弱,最近才好起来,不过还是比不了王励勤,可能是年轻,虽然厉害,但是有点不稳定
奥卡洛夫我觉得比松平有前途,他那个身体素质很好
其实很多项目都不适合商业化
比如斯诺克,也不成
适合商业化的就是篮球足球这种大场地,定时的比赛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27 11:52 标题: 回复 #58 本因坊秀策 的帖子
NBA更多靠的是水平,津巴布韦那样谁鸟他。
是不是一个项目对着干就是整个国家对着干。。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12-27 21:15
大国是靠整体势力和整体经济以及个人势力和个人收入水平,最重要的还有科技决定的。
运动会无法承载什么,哪怕我们得光所有的奖牌。
又,国际乒乓球协会是无耻的,如果中国人拒绝乒乓球选手参加奥运会了,估计乒乓球会退出奥运。
作者:
茅延安 时间: 2009-12-27 23:04
欧洲乒乓球的发展看个人,没有什么“不玩了”之说
瑞典前几年有个伦奎斯特,打法比较开放,不知现在如何了。
在中国想得到一些外国选手的近况都很难,谈起来就是中国队这几个。我觉得这才是造成普通观众(非球迷)对乒乓球热情下降的原因,他们没得选择,看到的都是中国队这,中国队那(队内人气不太高的球员都不容易看到),很容易审美疲劳的。
我最喜欢看格林卡的球,但很少有机会看到他的球。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12-27 23:13
楼上的,国际乒乓球协会采取的方法是限制中国队,而不是帮助其他国家提高水平。~~~~谁叫你自己乱改规则的??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8 11:14
伦奎斯特本身就是二流,而且成名晚,成名了也快退役了
梅兹也类似
格林卡倒不错,不过太老了,他和施拉格比我们的两位教练还老
其实想得到外国选手情报也不难,网上还能搜到松平前几年照片,他前几年还和中国打过少年对抗赛
欧洲国家则本身就没什么人才,还要什么资料?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29 00:15
国际乒联主席还是沙拉拉吧?这是个刘国梁见一次就头疼一次的人物。不过这家伙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从一上任就费尽心机要限制中国的优势,最近几年中国的优势反而越来越大。不久前他都无可奈何地暗中指责欧洲选手训练不够刻苦(让主席大人的心血付之东流)了。
瓦尔德内尔年轻时候来到中国训练过三个月,他在自己的回忆中说过刚来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中国选手训练那么刻苦,每天四五个小时。在欧洲,一般也就两三个小时。直到有一天,乒乓球队旁边是个排球队还是篮球队训练之余,有个选手来和他打把他打赢了,他才明白过来。当年郭跃华和队友练习拉弧圈球,号称有一个球双方对拉三个小时,拉完后都虚脱了。这每天一倍的训练量如果不跟上,除非禁止中国选手参赛,否则怎么都无法限制中国队的整体优势。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9-12-29 00:39
刘国梁说了,改一次规则 好 刘国梁下去孔令辉上来了,再改,孔令辉下去 王励勤上来 再改 王励勤下去 XXX再上来
外国人呢 一改老瓦没了 再改金泽洙没了 谁上来了?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29 03:13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09-12-29 00:39 发表
刘国梁说了,改一次规则 好 刘国梁下去孔令辉上来了,再改,孔令辉下去 王励勤上来 再改 王励勤下去 XXX再上来
外国人呢 一改老瓦没了 再改金泽洙没了 谁上来了?
自从庄则栋以来乒乓球上出现的新技术,一半是中国队发明的。这种底气就算是八国联军也只能望洋兴叹。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29 12:32
中国可能就是沾了贫困的光了,这种吃苦耐劳精神不是发达国家可比的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29 20:52
刻苦也是很重要的
我记得哪个西欧女网选手也提过,说那些毛子妹每天几百次几千次不断挥拍,我们这边多少人能做到
所以该指责的是欧洲某些国家,他们差不多放弃所有运动了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2-29 22:36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29 02:15 发表
直到有一天,乒乓球队旁边是个排球队还是篮球队训练之余,有个选手来和他打把他打赢了,他才明白过来。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假,毕竟老瓦是职业选手。
棋队倒是有过真事,80年代的时候有个军人,非要找老聂“切磋切磋”,结果去的那天正好棋院放假,看门的老头就进去随便找了个人,跟这个军人下一盘,结果把这个军人给吃干净了,这个军人问“你是几段啊?”,那人回答“我是国象队的”。据说这个国象队员的围棋水平是业余3、4段之间,还是不错的。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03:20
原帖由 dimeterio 于 2009-12-29 22:36 发表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假,毕竟老瓦是职业选手。
棋队倒是有过真事,80年代的时候有个军人,非要找老聂“切磋切磋”,结果去的那天正好棋院放假,看门的老头就进去随便找了个人,跟这个军人下一盘,结果把这 ...
这是老瓦自己回忆的。有兴趣的不妨查查他什么时候来中国训练,那时候不过是个小孩就知道了。欧洲选手中有老瓦头脑体能的不少,但有老瓦那么扎实基本功的......好像就老瓦一个。他的基本功就是这么打下来的。BTW,老瓦好像一直到退役也没有驾照,这家伙确实是个除了乒乓球什么都不考虑的一根筋,所以才能从蔡振华常青到王浩。
棋手之间的水平就很难说了。胡荣华就说过,有个德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评价他的国际象棋有国际大师水平。胡荣华的围棋也很好。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38 编辑 ]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03:25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09-12-29 20:52 发表
刻苦也是很重要的
我记得哪个西欧女网选手也提过,说那些毛子妹每天几百次几千次不断挥拍,我们这边多少人能做到
所以该指责的是欧洲某些国家,他们差不多放弃所有运动了
桑普拉斯就说过,作为顶尖职业选手最困难的不是按时去打比赛,而是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进行各种训练。不过俄罗斯女选手中也有例外的,就是那个库尔尼科娃。这家伙到处捞外快以至于最后一次参加澳网,被海宁淘汰后海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说得很客气,直译过来就是“我从来没有接过这么软的发球”。她给阿迪达斯作的广告我看了两年,都没认出来这个人是谁,因为球场上没见过。后来阿迪达斯也忍无可忍了,降低了她的广告费了事。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48 编辑 ]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03:42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12-29 12:32 发表
中国可能就是沾了贫困的光了,这种吃苦耐劳精神不是发达国家可比的
难说,发达国家的顶尖选手刻苦训练的程度也厉害得很。80年代初康纳斯来华打表演赛,下午比赛上午还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决不是应付差事。他就说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职业选手。比赛之余他的教练代训了一下当时的中国网球队队员,全部当场呕吐,没一个人能坚持下来。其他方面,欧美职业选手严格按照教练和营养师的食谱进食,决不贪图克扣与否等等,这方面的自律整体而言比中国的运动员强。1995年还是96年,英格兰队访华,中方举办了晚宴招待。双方代表致词后宣布宴会开始,所有英格兰队员都离席而去,没人动那些丰盛晚餐。这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48 编辑 ]
作者:
风使 时间: 2009-12-30 10:55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20 发表
这是老瓦自己回忆的。有兴趣的不妨查查他什么时候来中国训练,那时候不过是个小孩就知道了。欧洲选手中有老瓦头脑体能的不少,但有老瓦那么扎实基本功的......好像就老瓦一个。他的基本功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
起码要加个佩尔森,老瓦都退役好几年之后,还能看到佩老叔依然代表瑞典驰骋国际赛场。老瓦还是偏技术型的路子,老游击队员。佩尔森倒是完全实力球,基本功真的好,球重。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9-12-30 10:56 编辑 ]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30 11:40
要想出成绩当然要刻苦
康纳斯那就是网球场上的老瓦
关于基本功,老瓦更全面吧,佩尔森相持更好一点
我觉得施拉格头脑似乎超过老瓦,但是技术不成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12-30 13:40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42 发表
难说,发达国家的顶尖选手刻苦训练的程度也厉害得很。80年代初康纳斯来华打表演赛,下午比赛上午还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决不是应付差事。他就说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职业选手。比赛之余他的教练代训了一下当时的 ...
西方人吃不惯中国菜的缘故.别以为是什么营养师~~~~~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14:06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09-12-30 13:40 发表
西方人吃不惯中国菜的缘故.别以为是什么营养师~~~~~
我倒,菜谱里面有很正宗的西餐哟。这个有电视片播放过的。我记得有外国教练来华执教俱乐部时对于中国球员饮食不自律说过,如果遇到卡佩罗或者希丁克这种教练,哪个敢违反俱乐部的规定乱吃东西,被看到一次就会让他走人。话也许夸张点,但这方面的纪律严格也可见一斑。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14:07
原帖由 风使 于 2009-12-30 10:55 发表
起码要加个佩尔森,老瓦都退役好几年之后,还能看到佩老叔依然代表瑞典驰骋国际赛场。老瓦还是偏技术型的路子,老游击队员。佩尔森倒是完全实力球,基本功真的好,球重。
许绍发说过佩尔森技术很好,但太老实,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受的气也就多一点。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19:55
原帖由 zzz0708 于 2009-12-22 17:20 发表
中国在乒坛已经强大到很难限制了,在国内这么多陪练的情况下再怎么改规则中国都会是最快适应的,国外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规则越改他们越不能适应。 规则改得越多对中国反而更有利,除非哪天乒乓球的球台换了再来说
说起陪练,有件事倒是令人感叹。哪一届世乒赛前我忘记了,当时在德国俱乐部打球的马文革已经无法入选国家队,仍然自费回国给队友们当陪练。当时他世界排名第七,掏多少钱也请不到这种陪练哪。中国乒乓球的群体优势决不是那些单打独斗的欧洲选手能撼动的。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19:59
原帖由 风使 于 2009-12-23 09:57 发表
dimeterio似乎没注意乒乓球的技术发展,瑞典当年的崛起倒也不是突然热心,现在的没落也不是突然不玩了,瑞典的兴衰和匈牙利、日本都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技术优势被抵消了。瑞典当年的崛起,是因为完善了欧洲传 ...
还有一点,当时瑞典赶上了胶皮革新。1989年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败给瑞典后江嘉良就说过,对方肯定使用新材料了。否则瓦尔德内尔就算了,阿沛伊伦那种“老迈年高”也能打出相当力量和旋转的弧圈球,无法理解。事后调查果然不出所料。现在海外兵团遍布世界各地,至少给中国带来了个一个好处,就是这种东西谁都没法对中国队保密了。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20:09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09-12-24 21:04 发表
那么瑞典网球呢?以前可是有博格这种超潇洒人物的,现在也就索德林这样的二流人物,还很稀少
博格可以说我不是玩不好才不玩,是根本就不玩。
现在没有一个瑞典人配说这种话
瑞典最好啥也别玩
瑞典网球原来也是很有团体精神的,大哥带小弟等等。维兰德也曾经是世界排名第一,1995年还回瑞典网球队参加戴维斯杯给恩奎斯特等小弟们当替补兼服务员,自己乐在其中。2002年的澳网冠军约翰松也说过,国家队的这种团结氛围令他受益匪浅。现在我不知道怎么样了,但瑞典毕竟只有八百万人口,指望代代都出多少运动健将本身就不现实。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20:17
原帖由 grape 于 2009-12-25 12:57 发表
中国乒乓球就该向NBA学习,明明是超级大国却频频受限制……
NBA和国际业余篮联根本是两种篮球。NBA好像禁止联防,只允许人盯人,对奥尼尔那种一对一没戏的家伙裁判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分区大小也不一样,一方是30秒一方是24秒,而且为了鼓励内线突破(美国观众最喜欢的)裁判对犯规的吹罚尺度很有技巧等等。你看现在美国队打世界比赛不算不认真,也很难拿冠军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那支美国队被称为梦之队不算过分,现在一说梦几队我就想笑。1992年奥运会美国男篮从没叫过暂停,就这最少赢对手(决赛对克罗地亚)24分。现在的美国男篮来打世界比赛早就退化为群雄之一了。打NBA规则也许还算超级大国。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20:18 编辑 ]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20:24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09-12-22 12:31 发表
另外
奥运会本身就是畸形的
奥运会的奖牌大户——田径、游泳根本没什么可视性
真正改变奥运的办法是多搞一些项目,比如卡巴地藤球一类也可以进奥运,剪掉那些无聊的田径游泳
这些奖牌大户之所以能成为奖牌大户,无非是设置的项目多。而为什么设置这么多项目呢,运动生理学上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针对性。田径和游泳决不是一个苦练就能练出来的,没有相当的高科技科研和培训作后盾(“该死的”药物也是其中一部分)根本达不到什么成绩。这些都是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资金投入能力密切相关的。田径游泳可是名副其实地承载了大国崛起的感觉。
话题说大一点,现在的竞技体育想躲开高科技是非常困难的。那些隔网对抗的项目,尤其是有球拍的,多了个球拍更有做文章的余地。而且不同的科技要求不同的击球动作,对运动员也是个新的挑战。康纳斯就不适应碳纤维的网球拍,Wilson停产铝合金转向碳纤维的时候他还特地订了两百把自己备用。伦德尔则被认为是击球动作最适合碳纤维球拍的运动员,也正赶上碳纤维取代铝合金的时代,能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270周未必没有关系。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20:43 编辑 ]
作者:
循环 时间: 2009-12-30 20:32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0 03:42 发表
难说,发达国家的顶尖选手刻苦训练的程度也厉害得很。80年代初康纳斯来华打表演赛,下午比赛上午还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决不是应付差事。他就说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职业选手。比赛之余他的教练代训了一下当时的 ...
这个我真不信。。。
9596的英格兰可是拥有加扎这样的大孩子,亚当斯基翁这样的老酒鬼,而且当时(现在也没改观)英格兰球员,在个人生活上。。。真的不能拿职业来形容
就算他们真没吃晚宴,也不是因为饮食不符合运动员标准,而是对中国饮食不了解,不适应。。。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0 20:38
原帖由 循环 于 2009-12-30 20:32 发表
这个我真不信。。。
9596的英格兰可是拥有加扎这样的大孩子,亚当斯基翁这样的老酒鬼,而且当时(现在也没改观)英格兰球员,在个人生活上。。。真的不能拿职业来形容
就算他们真没吃晚宴,也不是因为饮食不 ...
英格兰对加扎一向特殊照顾。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时候,就派专人盯他要他按时休息,否则不知道他会怎么疯。英格兰球员或许不怎么样,国家队的管理并不松散。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9-12-30 21:50
职业运动员的薪水和代言费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国猪除外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30 22:34
自己能觉得光荣就不错了。我们有必要像老外那样吗,是嫉妒还是什么,你奥运得的金牌都是偏项,田径游泳没几块。谁说得田径游泳得天下的,我们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田径游泳一块金牌不拿金牌照样No。1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12-31 08:52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12-30 22:34 发表
自己能觉得光荣就不错了。我们有必要像老外那样吗,是嫉妒还是什么,你奥运得的金牌都是偏项,田径游泳没几块。谁说得田径游泳得天下的,我们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田径游泳一块金牌不拿金牌照样No。1
田径游泳相对来说也是冷门项目,虽然每个人多少会点,但是真正的以此谋生的职业选手不多。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31 12:43 标题: 回复 #88 phoenixdaizy 的帖子
不管怎样,我就看不惯中国体协某些人的言论。说什么中国只是体育大国,不是体育强国。奥运金牌第一还不能算强国的话,难道自己还想当一辈子奴才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31 20:06
欧洲乒乓彻底完了,似乎未来只能靠波尔和奥卡洛夫两人了(其实波尔也不算小了)
我觉得还是韩国乒乓凑合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1 21:41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09-12-31 20:06 发表
欧洲乒乓彻底完了,似乎未来只能靠波尔和奥卡洛夫两人了(其实波尔也不算小了)
我觉得还是韩国乒乓凑合
也不行。柳承敏2004年奥运男单夺冠后来中国打乒超,胜率不过一半多一点。朱世赫和丁松打了场比赛,好像丁松都35,6了,居然还把朱世赫打赢了。前一阵子有人建议引入外援来带动全球乒乓球水平提升,但柳承敏这样的人价格就便宜不了,才这个战绩,这种性价比哪个俱乐部还能动心呢。韩国自己组队来打中国的乒超联赛,估计也就是八强水平。
王涛就说过,乒乓球最难拿的是全国冠军。这帮“老外”们已经有切肤之痛了。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31 21:43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12-31 22:16
那外国人应该知道,我们引入你,是在帮你,你还那么高要价谁受得了
要么就在本国联赛赚(大)钱,你又想提高水平又想捞外块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09-12-31 23:07
柳承敏是本身属于不稳定型的
朱世赫是当时状况不好(据说头天没吃好),当时的水平还是高过丁松的
当然,韩国总体说差距也不小
但是还没到欧洲那种不能看的地步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2-31 23:18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09-12-31 23:07 发表
柳承敏是本身属于不稳定型的
朱世赫是当时状况不好(据说头天没吃好),当时的水平还是高过丁松的
当然,韩国总体说差距也不小
但是还没到欧洲那种不能看的地步
朱世赫的偶像就是丁松,好像就是因为这个才选了削球打法。但丁松很不看好这小弟,说他全场比赛一个发球抢攻都没有,就是削球手也不能这么打。他当时的水平高过丁松没什么,毕竟丁松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可打那时候的丁松都这么费劲,这种级别的选手中国一抓一大把。还有一个例子,好像是1999年的世乒赛,代表意大利出战的原上海选手杨敏在团体赛中连胜刘南奎金泽洙,差点让意大利掀翻了当时还很有水平的韩国。他在中国的各种比赛中从来没进过8强。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1-1 10:58
朱确实发球抢攻少一些,不过到底怎么平衡攻守确实是个问题
削球手不能以一般选手衡量高低
比如丁松当年打世界第一的塞弗也是切瓜砍菜,但是对上佩尔森或者萨姆索诺夫就异常艰难
朱应该和丁各有优势
朱防守更稳健,丁变化多一些
朱进攻的连续拉更好,丁更突然,力量更大
朱的步伐更好一点,丁的发球抢攻是绝技
目前我国的侯英超还是不如朱
韩国和中国差距是有的,但是球还是有的打
欧洲真是这样下去只能和业余的打了(据说李佼在荷兰就可以赢男队的)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1-1 11:41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12-31 12:43 发表
不管怎样,我就看不惯中国体协某些人的言论。说什么中国只是体育大国,不是体育强国。奥运金牌第一还不能算强国的话,难道自己还想当一辈子奴才
其实我们是竞技体育强国。~~~
大众体育发展得不行,缺乏体育方面的中间层次人才梯队,这才是大问题。
为什么有些专家看种田径,因为这个代表了一个身体能力的基本层面。
可悲的是还有人在拿人种论说事。关键是一个从业人数尤其是基层从业人数。
人家的业余训练的教练和器材未必比我们专业训练差。
这和我国的经济能力和两级分化的社会结构有关。其实不完全是体育的罪过。
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其实95%青少年阶段没有接受足够系统的训练。
音乐,艺术,体育都是收费很高的。~~~不要苛求有自学成才的天才。眼睛侠那种极为罕见。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1-1 12:09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10-1-1 11:41 发表
其实我们是竞技体育强国。~~~
大众体育发展得不行,缺乏体育方面的中间层次人才梯队,这才是大问题。
为什么有些专家看种田径,因为这个代表了一个身体能力的基本层面。
可悲的是还有人在拿人种论说 ...
世界上就没人看重大众体育
美国就是胖子之国
有人认为美国是体育弱国吗?
田径不是什么基本层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00米跑个14秒(男),这个人就没什么大缺陷
田径只是金牌大户而已
作者:
风使 时间: 2010-1-1 13:10 标题: 回复 #95 zsxmmhd 的帖子
李佼...大婶在05上海世乒赛上我是在赛场一路看她走来的,看得我是太有喜感了。两年后大婶打败了更老的45岁的倪夏莲终于成为欧洲新一代霸主,看着新闻我还是为欧洲乒乓球哭笑不得。一代又一代的大妈们退役远赴欧洲,前赴后继的称王称霸,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啊...
不过去欧洲确实长球,因为那里毕竟泡弧圈的好地方,不用像在国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打法,倪夏莲也说千篇一律的弧圈球很练人的。
海外兵团的最大看点就是能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古老打法,化石一样,很有意思。
荷兰...让我想想,凯恩?黑斯特?这两个男人,李佼估计很难打,其他的男女还不都一样业余。就像高军世乒赛那时候,比赛教练席坐着其实是领队,高军说美国队就她自己最懂球了,领队也根本不懂乒乓球,没教练,就把他摆在那里装个样子。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1-1 14:03
现在欧洲的弧圈也不如我们强啊
男女选手的差别,据说张怡宁等女子顶尖选手和男子顶尖选手打是一半球的差距,21分得让10分左右,11起码要让4、5分
张怡宁可以赢一些二队的吧
李佼要是努力和张怡宁接近一些,大概也能打欧洲很多男的
可以让女子参加男子比赛吗?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1-1 14:13
女子硬要参加男子比赛,我只知道国际象棋有个苏珊。波尔加(如果没记错),她是已经不屑和其余女棋手比赛了
每个项目毕竟不同的,乒乓球不太现实
ps:世界上有男女同一项目世界记录女子却好于男子的吗?或者对抗项目女子强于男子的吗?(体操,跳水这种打分项目除外了)
作者:
风使 时间: 2010-1-1 14:24 标题: 回复 #99 zsxmmhd 的帖子
除了国际象棋的小波尔加,除了飞碟双向的张山,除了乒羽的混双项目,除了马术,很少有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
张怡宁如果打男陪练对半我相信,打男子顶尖我看悬,张的技术风格本来就是打相持打节奏,攻击力本来在女队里也不是最强,这与打发抢的男性技术比完全是以短击长,她防御再好,经得起男的冲几板?就好像排球前两年也有性别大战,国家女排打广东男排,也算是互有胜负,不过广东男排是国内的B级队,而且很明显男队输的都是前面的,不适应你女排的节奏,后面适应女子的路数,也不和你打什么战术了,就是用力量高度硬吃,赢的完全没有悬念。如果换成甲A球队,只怕是从发球开始就被冲得披头散发了,这些还是建立在陈忠和那支技术较全面的队伍的基础上,换成蔡斌现在这支一传碰到泰国女排都天雷滚滚的队伍,男队只用发球就可以赢了。男女生理差距还是不可弥补的。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1-1 14:37
欧洲乒乓老的不成样子
梅兹这个号称新秀的人28了,比王浩还大
72、3年的格林卡、施拉格、勒古
69年的普里莫拉茨、M-塞弗、罗斯科夫、希拉
66年的佩尔森(这样一看他在欧洲感觉还不太老)
最离谱的是62年的何志文,年纪和蔡振华差不多了
如果欧洲继续这样发展的话,我觉得我们比较强的女队员去欧洲应该可以替某些国家的男队打(李佼打凯恩应该差不多吧?反正荷兰第三单打应该干不过李佼,似乎欧洲很多国家男单三都不如李佼),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规则是否许可
作者:
风使 时间: 2010-1-1 18:51 标题: 回复 #102 zsxmmhd 的帖子
凯恩当年也被看好过,也曾经凶猛过,人家也是赢过萨姆索诺夫、柳承敏之类的,虽然人家凯恩老爷叔今年也快40了,不过不至于打不过李佼啊...
唉,反正欧洲乒乓球如今就是一出悲惨世界,曾经的老三虎新三虎这几年都没人太当回事了。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1-2 00:11
原帖由 风使 于 2010-1-1 14:24 发表
除了国际象棋的小波尔加,除了飞碟双向的张山,除了乒羽的混双项目,除了马术,很少有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
张怡宁如果打男陪练对半我相信,打男子顶尖我看悬,张的技术风格本来就是打相持打节奏,攻击力本来 ...
张山那次赶了个末班车。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那个项目是最后一次男女同赛,此后就分开了。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1-2 00:15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10-1-1 14:37 发表
最离谱的是62年的何志文,年纪和蔡振华差不多了
好像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看到过何志文代表西班牙打比赛,那时候就挺这个大肚子体型根本不像个运动员了。最近知道他还在打,简直是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1-2 11:39
何志文05年还有出彩的表现,世锦赛赢了上届冠军施拉格(当时施拉格因为伤病状态不太好)
当时观众都在给何志文加油,为施拉格被淘汰欢呼
施拉格风度真的不错,赛后并没有发怒,只是委婉地说中国观众似乎盼着他早点输
何志文很爽,大概他自己也想不到时隔20年还能这样被国人欢呼,即使是20年前巅峰时期,这样被国人欢呼的机会也不多啊
他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欧洲好像三分之二选手都比刘国梁孔令辉还大
我觉得欧洲很多人会打到50岁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1-3 11:27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10-1-2 11:39 发表
何志文05年还有出彩的表现,世锦赛赢了上届冠军施拉格(当时施拉格因为伤病状态不太好)
当时观众都在给何志文加油,为施拉格被淘汰欢呼
施拉格风度真的不错,赛后并没有发怒,只是委婉地说中国观众似乎盼着他 ...
我们的体育的问题还是基础的身体训练。~~~~~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1-3 12:55
别老提城市里的,你看看9亿农民兄弟有几个锻炼身体的?你说下地干活算锻炼身体吗?如果那也算的话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1-17 14:59
我觉得不能任由国际乒联为所欲为了,看他们像是耍猴的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1-19 02:34
原帖由 风使 于 2010-1-1 13:10 发表
李佼...大婶在05上海世乒赛上我是在赛场一路看她走来的,看得我是太有喜感了。两年后大婶打败了更老的45岁的倪夏莲终于成为欧洲新一代霸主,看着新闻我还是为欧洲乒乓球哭笑不得。一代又一代的大妈们退役远赴欧 ...
韦晴光退役后去日本俱乐部打球,好像连霸了六七年的日本男单冠军。乒乓球界这种事情多得不值得感叹。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1-19 10:55
世界乒乓球协会要继续由那些人搞迟早垮台。
欧洲不去发展发展乒乓球,除了东亚文化圈,其他国家都把乒乓当成桌上游戏而已。就如同曾经的台球在中国的待遇。
作者:
冷风青古道 时间: 2010-1-20 19:08
原帖由 风使 于 2010-1-1 14:24 发表
除了国际象棋的小波尔加,除了飞碟双向的张山,除了乒羽的混双项目,除了马术,很少有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
张怡宁如果打男陪练对半我相信,打男子顶尖我看悬,张的技术风格本来就是打相持打节奏,攻击力本来 ...
嗯,性别大战的话,拼技巧差距不是极大,但是拼力量、体力不行。
国际象棋、射击、马术,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但是其他项目就难了。
看看乒乓球混双比赛,水平差不多的运动员为什么都打到决胜局?
因为男运动员打女运动员的那一下,女运动员基本上没办法,
所以一方赢一局,直到决胜局。
如果说张怡宁打男陪练对半,我都不相信。那些男陪练在平时训练的前三板力量上是让着女运动员的。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1-20 22:09
那我就奇怪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为啥女选手远远不是男选手的对手?
说男子比女子聪明,肯定有人不乐意,那是为什么呢?
作者:
墨叶 时间: 2010-1-20 22:31 标题: 回复 #113 KYOKO 的帖子
可能男人更容易不受外界干扰。
李昌镐可以专心下棋,芮乃伟就比较困难。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1-20 23:07
中国的乒乓球要想做成美国的NBA,那得要求有观众,NBA全世界都看,而乒乓球就别说国外了,国内的爱看的才有多少?等到奥运会才看个决赛的那不是乒乓球迷。
乒乓球观赏性不够,这是先天不足,没法弥补。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1-20 23:12 标题: 回复 #114 墨叶 的帖子
应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以前有同学说是因为男选手是万里挑一,女选手是百里挑一,所以女子不如男子。我不完全同意,照这么说的话瑞士网球永远就不如美国网球了,事实上费德勒一个人就打得世界爬不起来了。当然,在长时间内,比如100年,瑞士网球是肯定不如美国的。
不过他说得对,女子要更多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一个男人生了孩子可以家也不管了,孩子也不管了,专心事业。一个女人如果孩子不顾、家庭不顾、公婆不顾。。我无法想象
作者:
冷风青古道 时间: 2010-1-23 08:16 标题: 回复 #115 岳光寒 的帖子
我想跟你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我觉得乒超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比赛组织问题:
许多球队的主场在哪都搞不清、很混乱;
比赛最后一轮的时间居然没有同时开场,有许多场次隔天错开来,放水机会大大增加等等。
乒超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缺乏长远规划,效益以蜗牛式的数量缓慢增长,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
并不是有规划的集约型管理,无法形式阶跃式的突破。
乒超是一流的运动员,三流的比赛组织模式,
比赛组织模式与NBA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1-23 11:50
前面说过,很多比赛本身就不利于所谓的“商业化”
英国的斯诺克就组织的很好吗?也是日益萧条
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大场地、定时的运动
美国四大运动全部是大场地的,除了棒球全部是定时的
欧洲足球也是
另外就是观众群,必须要有消费力,这个似乎只有发达国家能达到
至于观赏性,那根本不是问题
足球篮球还好
象赛车高尔夫一类运动,真的有观赏性?
作者:
风使 时间: 2010-1-25 21:38
原帖由 冷风青古道 于 2010-1-20 19:08 发表
嗯,性别大战的话,拼技巧差距不是极大,但是拼力量、体力不行。
国际象棋、射击、马术,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但是其他项目就难了。
看看乒乓球混双比赛,水平差不多的运动员为什么 ...
是的,乒乓球的混双因为接发球轮次的关系,女运动员发球、接发球对男运动员那轮都是很难过去的,所以会你男打女赢一局、换个轮次我男打女再赢一局最后经常打到决胜局。混双好的配对关键就看女运动员,如果女的技术男性化,能顶过两板的,就赢面相当的大,比如刘伟/王涛的混双,是连续三届蝉联兹-赫杜塞克杯的组合,这对组合就被称为几乎是一对男双。邓亚萍拿遍所有世界冠军,就是没有染指过混双,就是因为面对这队混双始终无法逾越。
羽毛球就没有乒乓球一人一板直接男打女这么尴尬,它可以分工来尽量避免,采取前后站位,女运动员司职网前组织、封网抢网,男运动员后场进攻,所以混双的站位几乎没有男双的平行站位,几乎不太用男双的平抽打半场抢压技术。混双就连防守都尽量避免,女运动员站对网男运动员的对角防斜线,直线交给自己的男同伴,因为斜线比直线线路长,时间和速度都有一个缓冲,可以减少防守难度。
男女的生理差别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10-1-25 23:35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1-25 23:03 标题: 回复 #119 风使 的帖子
我是认为这“生理”方面包括大脑的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2-5 20:52
60年代日本也狂拿金牌的。~~~~~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2-5 22:34
原帖由 zsxmmhd 于 2010-1-23 11:50 发表
前面说过,很多比赛本身就不利于所谓的“商业化”
英国的斯诺克就组织的很好吗?也是日益萧条
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大场地、定时的运动
美国四大运动全部是大场地的,除了棒球全部是定时的
欧洲足球也是
另 ...
那只能说你不懂欣赏
在车迷眼里,足球篮球有啥可看的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2-5 23:02
原帖由 KYOKO 于 2010-1-20 22:09 发表
那我就奇怪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力量和体力的优势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为啥女选手远远不是男选手的对手?
说男子比女子聪明,肯定有人不乐意,那是为什么呢?
这东西也是和体力有关的。正常的一盘围棋比赛,比如双方三个小时后读秒的那种最普通赛制,消耗的体力和一场足球比赛差不多。当年日本棋圣战小林觉和赵治勋连续斗了三年,小林觉掉了20斤,赛后酒量不到当年的一半。而且女性的家庭责任等更大些,也不是一句空话。其他的都不算,女子还有个生理周期。按照女性这1/4的时间不能认真训练比赛估算,累计下来也受不了。
而且顶尖女棋手的水平虽然还比不了顶尖男棋手,还真算不上“远远不是”对手。小波尔加的等级分进过前十,芮乃伟也曾连破曹李师徒夺走韩国国手战冠军。和网球对比,小威曾经和一个世界排名三百多的男选手打过,惨遭修理。赛后那个选手说如果她来参加男子比赛,世界排名不会高于五百,另外有人估计过现在顶尖女选手的水平相当于男子一千名左右。女棋手中能进男子排名前五百一千的怎么也不止就顶尖的那几个。
作者:
KYOKO 时间: 2010-2-5 23:39 标题: 回复 #123 当阳侯杜元凯 的帖子
那我可以说,女子不如男子是理所应当的,没啥不乐意的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2-5 23:43
原帖由 KYOKO 于 2010-2-5 23:39 发表
那我可以说,女子不如男子是理所应当的,没啥不乐意的
呵呵,心直不是坏事,口快就难说了。
作者:
zsxmmhd 时间: 2010-2-7 11:05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2-5 23:02 发表
这东西也是和体力有关的。正常的一盘围棋比赛,比如双方三个小时后读秒的那种最普通赛制,消耗的体力和一场足球比赛差不多。当年日本棋圣战小林觉和赵治勋连续斗了三年,小林觉掉了20斤,赛后酒量不到当年的一半。而且女性的家庭责任等更大些,也不是一句空话。其他的都不算,女子还有个生理周期。按照女性这1/4的时间不能认真训练比赛估算,累计下来也受不了。
而且顶尖女棋手的水平虽然还比不了顶尖男棋手,还真算不上“远远不是”对手。小波尔加的等级分进过前十,芮乃伟也曾连破曹李师徒夺走韩国国手战冠军。和网球对比,小威曾经和一个世界排名三百多的男选手打过,惨遭修理。赛后那个选手说如果她来参加男子比赛,世界排名不会高于五百,另外有人估计过现在顶尖女选手的水平相当于男子一千名左右。女棋手中能进男子排名前五百一千的怎么也不止就顶尖的那几个。
作为棋类,体力恐怕不是什么主要原因
特别突出的例子是藤泽,他下棋时候由于戒酒一度出现幻觉
而且,恰恰你说的芮乃伟等人最说明问题
芮乃伟将近50了,但是体力更有优势的20多岁那些女棋手却很难和她相比,这种信任比不过老人情况在男棋手里几乎很少见
目前的顶尖女棋手其实实力还未必比得过徐莹叶桂等人巅峰期,更无法和芮乃伟孔祥明相比,这就不是体力的问题了
我觉的主要问题是观念问题,似乎下棋就是男人的活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