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诸葛亮:“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的一点心理学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布衣仙人掌 时间: 2009-10-8 16:33 标题: 对诸葛亮:“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的一点心理学分析
夷陵惨败,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话说刘备东征蜀中多有劝阻者,如秦宓,赵云等.独不见诸葛丞相有只言片语,贵为丞相,在战略上无法预见东征之危,战术上又不能拾遗补缺.实际上诸葛亮从头至尾坐看刘备倾覆,而无有作为矣.假如当初诸葛亮也曾和秦宓,赵云等人一样劝阻过刘备,那以诸葛亮之精明,肯定会在合适的时机将其公之于众的.毕竟这可以给自己的光辉形象大大加分.但是没有,除了借痛惜法孝直发出了一个含糊的信息之外,未置一词.这说明,在夷陵事件中,诸葛亮确实是不作为的.
当然,作为不主持军事的丞相,夷陵惨败与他的职责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问题是;诸葛亮向以管乐自诩,自视甚高.怎么可以容忍自己的见识还不如秦宓,赵云之辈?夷陵之事,诸葛亮是一定会为自己找个说法的,决不可能让自己的光辉形象沾染上哪怕一点点瑕疵.
怎么办?两个办法;一个是直接扯谎,就硬说自己当初也曾劝阻过主上,只是主上不听.但扯谎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当事人几乎都还在,万一让人家戳穿了咋办,光辉形象岂不立刻土崩瓦解.诸葛亮毕竟不是李严,权术智慧登峰造极,不会出此下策.
另一个办法则是不直接说,而是借景生情,以一种暗示的手法求得解脱.请看: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在这里诸葛亮回避了自己是否曾经劝阻过刘备的问题,借痛惜法孝直的重要性传递了第一个暗示.既;只有法正可以劝阻刘备,其他人都不行,我诸葛亮自然也不行,也就是说法孝直是比我诸葛亮受宠的,我的话刘备不听.由第一个暗示就可以顺利导出第二个暗示;既:既然我的话刘备不听,那我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么也就可以理解为我当时也是说过的,不然我痛惜法孝直的重要性干什么?
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心理暗示,是看官自己的结论.诸葛亮本人没说一句谎话.是的,诸葛亮说过法孝直比我诸葛亮更受宠吗?没有.诸葛亮说过自己也曾劝阻过刘备吗?也没有.所以,谁也抓不住诸葛丞相的一点把柄.而诸葛亮又确实从"不作为"中顺利解脱出来了.高!实在是高!诸葛亮的权术心机智慧由这点小事可见一斑.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09-10-8 16:51
晕。
第一,诸葛亮本身与孙吴势力关系非浅,身处嫌疑之地,不好劝阻。兄诸葛瑾仕孙权,自己与上一任都督的鲁肃关系很好
第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跨有荆州益州,他自己对夺回荆州也是很矛盾的,又想夺回,又不想破盟
作者:
zhzz1983 时间: 2009-10-8 16:51
唉,孔明的权术心机真是高啊,居然千年来的史家百姓都被他瞒过,还被奉为鞠躬尽瘁忠良的典型。
好在有楼主,从一句话就抓住了这种伪君子的真面目,只要键盘一敲就让这个隐藏了千年的伪君子无处遁形,那些千年来号称史家的家伙,要是能够看到,真是要羞愧的钻到老鼠洞里才行啊。
作者:
人中吕,鬼中羽 时间: 2009-10-8 17:15
原帖由 zhzz1983 于 2009-10-8 16:51 发表
唉,孔明的权术心机真是高啊,居然千年来的史家百姓都被他瞒过,还被奉为鞠躬尽瘁忠良的典型。
好在有楼主,从一句话就抓住了这种伪君子的真面目,只要键盘一敲就让这个隐藏了千年的伪君子无处遁形,那些千年来 ...
你还真的少来这一套,千年来,认请诸葛亮权术心高的,早已汇成洪流。
不知尚有几只坐井观天者,却对此充耳不闻,以为掩耳即可盗铃。
作者:
人中吕,鬼中羽 时间: 2009-10-8 17:20
最大的可能是,当初,诸葛亮也是支持刘备搞荆州的。
而且,从记载的反对出兵东吴一方的观点来看,其反对出兵的理由,以赵云的观点来看,十分牵强,简直都有点弱智,刘备怎么可能听这些人的?
可见,当时蜀国国内上上下下对吴主战成为主流意识。
后来,刘备兵败,这些主战派陷入尴尬,于是就有了诸葛亮那番城俯颇深的一段“叹曰”。
诸葛亮的这段话其实也很有道理,法正比赵云之流,谋略智商及对刘备的影响力都要高出很多,他如果出面劝刘备,肯定不会象赵云说的那么苍白无力和强词夺理。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10-8 17:23 编辑 ]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9-10-8 17:46
赵云说的那么苍白无力和强词夺理??
不至于吧,言简意赅,只是刘备听不进去而已。
很多人都喜欢为破灭的的目标,加一个虚幻的YY,问题是,就算法正在,他也真的能劝阻吗?
不可能发生的事,谁也不会知道结果。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09-10-8 18:06
诸葛在刘备死后才被允许开府治事。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是个不开府的丞相?真是古怪。那时诸葛不但是丞相,还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竟然没有开府资格,真是奇怪。不开府的丞相,能有多少权力和影响力?
关于刘备夷陵惨败,给人感觉蜀汉政权实力大损,演义中都要靠八阵图这种带有“妖法”性质的东西阻挡吴军了。但是在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兵败后,(章武二年冬,)“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则似乎兵败后刘备对孙权仍有优势。
怎么回事?
作者:
人中吕,鬼中羽 时间: 2009-10-8 18:29
赵云是如何劝刘备的,现在有《云别传》可参考。
——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这段话,与现代的“你们现在不要争名夺利,等实现了共产主义,你们要啥没有啊?”……不是一样的忽悠吗?
刘备好歹也是仅次于曹操的三国政治人物,会听这类忽悠?
作者:
人中吕,鬼中羽 时间: 2009-10-8 18:34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09-10-8 18:06 发表
关于刘备夷陵惨败,给人感觉蜀汉政权实力大损,演义中都要靠八阵图这种带有“妖法”性质的东西阻挡吴军了。但是在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兵败后,(章武二年冬,)“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则似乎兵败后刘备对孙权仍有优势。
怎么回事?
...
并非兵败后刘备对孙权仍有优势。
当时,孙吴与魏国闹翻了,双方正准备大战。
这时,刘备如果从背后捅一刀子,孙权自然也有麻烦。
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孙权多聪明啊,当然“遣使请和”,稳住了刘备。
从陆逊传记载的陆给刘的书信也可知,当时东吴并不害怕刘备。
作者:
天|°很灰 时间: 2009-10-8 18:35
先不讨论赵云言辞好坏
就赵云的那套建议,就不见得比东征好多少
作者:
笑天下 时间: 2009-10-8 18:46
原帖由
天|°很灰 于 2009-10-8 18:35 发表
先不讨论赵云言辞好坏
就赵云的那套建议,就不见得比东征好多少
不是好多少,根本绝对正确、毫无可操作性的废话,说实在的,当官的决策手下人要只能拿出这种东东,汗,不如找金正日手下的播音员了当参谋,绝对说的更好听。
作者:
崔浩 时间: 2009-10-8 18:52
诸葛在这方面确实厉害啊,你管人家权不权术的,起码人家能搞成点事,不像某些儿所谓的丞相。被孙权当屁使,最好还活活的气死。
陆郎小儿真是遗憾啊
作者:
张靖 时间: 2009-10-8 19:43
法正的军师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如果有他随刘备东征,也许就不会有此惨败。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09-10-8 21:01
我想问下大家认为刘备有没有可能会赢?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9-10-9 15:08
记得之前曹某人在赤壁也嚎啕大哭郭嘉,差点把郭奉孝哭活过来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9-10-9 16:49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是屁话,是权术;
“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倒有几分真,法正的军事才能“据说”仅次于庞统,在蜀汉其他人之上。
作者:
心怀蜀汉 时间: 2009-10-9 17:08
我认为跟上面某位说的一样,诸葛一手奠定的孙吴同盟,现在吴国翻脸,诸葛首先自己脸面无光,加上自己和孙权的关系,以及老哥在东吴,还真的不适合劝阻。
而且刘备征东吴节节顺利,主要目的是让曹魏感觉到刘备的决心,能加入战局这样孙权必然不保。此时孙权求和没用,一者曹魏希望尽早统一,当然先瓜分了吴地,剩西蜀一个就好对付了;其次刘备已经被背叛了一次,显然不可能再相信他,除非能归还荆州这样的大馅饼。当然从刘备怎么对吕布的就知道刘备从来不姑息害过自己的人。
而诸葛最后也说“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说明对刘备身边没有好谋臣。刘备此人,一旦有谋臣相助就相当犀利,庞统如是,法正如是。其实曹操亦然,早期败徐荣,中期也输张绣等,好在谋臣多。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9-10-9 22:57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10-8 17:20 发表
最大的可能是,当初,诸葛亮也是支持刘备搞荆州的。
而且,从记载的反对出兵东吴一方的观点来看,其反对出兵的理由,以赵云的观点来看,十分牵强,简直都有点弱智,刘备怎么可能听这些人的?
可见,当时蜀 ...
对吴主流是主战……
至于楼主这类东西。。
笑,不主持军事的丞相、以诸葛亮之精明,肯定会在合适的时机将其公之于众的.----这些根源都在哪?
陆粉,这话对你那杀良冒功的陆XX说去吧。
至于战略上预言刘备会失败,这更是穿越类的语言。刘备东征之败败在哪?失败在出兵还是失败在临阵战术调配上?那么说,刘备、法正之流居然不劝阻关羽北伐,从战略上判断出其失败来,是不是白痴了?
从头到尾的YY。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9 23:00 编辑 ]
作者:
我家住在瓦岗寨 时间: 2009-10-10 16:27
诸葛亮可能觉得讲了也无用,干脆不讲呗
作者:
布衣仙人掌 时间: 2009-10-11 09:44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9 22:57 发表
至于战略上预言刘备会失败,这更是穿越类的语言。刘备东征之败败在哪?失败在出兵还是失败在临阵战术调配上?那么说,刘备、法正之流居然不劝阻关羽北伐,从战略上判断出其失败来,是不是白痴了?
"预见性"是一个很高级的智力指标,自然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有的.至于刘备、法正之流居然不劝阻关羽北伐,从战略上判断出其失败来,是不是白痴我不知道,但你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很高明吧.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9-10-11 15:12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10-11 09:44 发表
"预见性"是一个很高级的智力指标,自然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有的.至于刘备、法正之流居然不劝阻关羽北伐,从战略上判断出其失败来,是不是白痴我不知道,但你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很高明吧.
笑,陆议多次不能预见孙权北伐失败,是不是不能认为他们很高明来着?
吕蒙、陆逊不能预见孙权北伐会被张辽大败惨败,甚至身随其出兵也不能预见劝谏,是不是不能认为他们很高明来着?
很高的智力指标?如果诸葛亮能事先预料到刘备采取什么策略去攻伐荆州,那诸葛亮就真是神仙了。何况还是个名不经传,见也没见过无事可考究的书生都督。你让诸葛亮去预见?你干嘛不让陆逊去预见一下孙权出征会被满宠数十人给射杀将领,然后被曹叡吓跑?
作者:
天下奇才 时间: 2009-10-11 16:00
要么把人捧上33重天外天,要么就把人打入18层地狱,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这样做?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9-10-11 19:23
诸葛亮确实不好表态,反对么,自己可是提出跨荆益的,支持么,自己可是提出孙刘联盟的,左右皆为难。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09-10-11 21:41
诸葛亮没有表态,因为刘备发动的战争没错,为啥反对呢?既然这么多大臣都同意,那他说不说又有啥关系?
作者:
万壑松风 时间: 2009-10-20 10:42
“夷陵惨败,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从诸葛亮的这句话,结合史书的相关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1、在是否伐吴问题上,诸葛亮倾向于支持伐吴,因此没有劝阻。
2、伐吴失败,作为群臣之首切没有劝阻刘备的诸葛亮,显然负有责任。
3、诸葛亮为缓解这种压力,说了这番话,间接地推卸责任。
首先说什么人有资格说诸葛亮那句话呢?显然是事先反对出兵且曾经劝阻但无效的人,诸葛亮属于这种人吗?显然不属于,因为他确实根本没劝过,否则史书上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记载。
再者,诸葛亮的不劝并不涉及他哥哥在东吴不好开口之类的问题。所谓公忠体国,为臣之道,总要明白轻重缓急,岂可“我”字当头,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而首先想到自己是否受影响呢?诸葛亮虽深谙官场之道,但也还不至于如此不堪,明知前面万劫不复,却因为所谓的“避嫌”而袖手旁观。
诸葛亮不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非常之矛盾,我们说《隆中对》是有内在矛盾,先天不足的,关键就在于联孙抗曹和兼有荆益是不可得兼的,而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却以此为基石。所以出兵夺回荆州,恢复隆中对的战略的前提,估计是当时诸葛亮心中仍抱有的一线希望,尽管他知道这对孙刘联盟的伤害。抱有拿回荆州这样幻想的诸葛亮,对刘的出兵东吴也就采取了不反对、不劝阻的态度。
但伐吴失败,荆州已经注定拿不回来了,战前劝阻的人显然说对了,以致于刘备败回后逗留在白帝,羞于见群臣,而这时问题就来了。作为百官之首,刘备甚为器重的丞相诸葛亮,没有劝阻,难免会引发人们“如果丞相出面劝阻,或许能劝住刘备不致东征以致最终失败”。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说了上面的那句话,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
1、(虽然我没劝),主上比较听法正的,我劝了也没用。【回避了他自己的责任】
2、出兵也未必打不赢、如果法正在,说不定结果不坏。【换言之,东征的决定未必是错误的,因此不劝阻刘备的人实在也是没什么责任】
因此,这两句话基本上可以看作诸葛亮在征吴失败后对自己的辩护和自我安慰。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9-10-20 22:38
显然不属于,因为他确实根本没劝过,否则史书上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记载。
--------------------------------------
原来“群臣多谏”按万老的说法就是只有3个人谏了。丝毫不记载的事情多了去了。诸葛亮在水经注里治理都江堰的事迹,三国志记载了没有?
不记载的原因多得很。就跟曹操欲迁都,结果记载只有两个人发表了反对观点。是不是这场议论发言就那两位?其他一概不表观点,不说话当路人甲?
胡说八道么。
先用以个假设定了诸葛亮肯定不在“多谏”的群臣里。再在下面说“诸葛亮在自我辩护和自我安慰”。
劝止东征没有一个人的意见是刘备东征必定惨败而归。刘备失败在于临阵调遣安排上,又不是这场战争战力悬殊必败无疑。
用这么一句话来推导出“未必打不赢”,摆明诸葛亮是认为最低限度是失败也不会是场惨败。结果成了未必打不赢。
这种带着阴暗和自我意淫的观点怕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自己辩护”和“自我安慰”。
诸葛亮如此在意法正能劝止刘备东征,说明诸葛亮本身并不见得赞成东征。跟某些人所说的“倾向于支持伐吴”这种荒诞的观点完全是背道而驰。
从这句话再结合群臣多谏的记载,明确可以看出
1 在伐吴问题上,诸葛亮并不赞成。
2 伐吴失败,作为群臣之首的诸葛亮责任并不大。
3 诸葛亮哀叹刘备之败,并不是为自己开脱。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9-10-20 22:43
把这句话当成诸葛亮拿来推脱责任的说辞,那是当所有人都是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动物。
你觉得你本身没有劝阻过而且还是表现得暗地支持,甚至群臣多谏的情况下,你还是不随群臣而一言不发的默许支持,事后说“若法孝直在,则能制主上”??
那岂不是在说他诸葛亮鸟用都没有?说和不说没有两样?这还叫推脱?直接就在说他诸葛亮自己根本没资格当丞相嘛
作者:
qintian1014158 时间: 2009-10-21 14:53
第一.从史料记载和许多细节处都可以看出,刘备事实上并非如鱼得水般信任孔明;
第二.诸葛原本就非演义YY的军事天才,而是政治高手,玩起权术来自然不再话下。
所以他说这番话,既有楼主说的一面,也有无可奈何的羡慕嫉妒的一面。
作者:
布衣仙人掌 时间: 2009-10-21 16:13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20 22:38 发表
1 在伐吴问题上,诸葛亮并不赞成。
2 伐吴失败,作为群臣之首的诸葛亮责任并不大。
3 诸葛亮哀叹刘备之败,并不是为自己开脱。
1;噢,哪本书上说过诸葛亮并不赞成伐吴的?当然,说诸葛亮赞成伐吴的也缺乏证据.实际上,当时诸葛亮很可能根本就没表态.诸葛亮的城府岂是秦宓,赵云之辈可比的.诸葛亮很清楚的知道在形势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做一个"骑墙"派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骑墙"之妙就在于;如果刘备打胜了,就可以说:我当时之所以在大家都反对的情况下还默许主公出征,就为有此一胜而......如果刘备打败了,就可以抒发:法孝直若在.......之妙叹了.总之,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正确的.
2 ;诸葛亮责任并不大.这一点没异议.但是,没你什么事那就干脆沉默到底.为什么还非得把自己打扮成"事后诸葛亮",标榜自己一贯正确呢?
3;既然诸葛亮责任并不大,那么开脱责任自然也不是最主要的,不想在"预见性"上落后于秦宓,赵云才是主要的.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9-10-21 22:40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10-21 16:13 发表
1;噢,哪本书上说过诸葛亮并不赞成伐吴的?
当然,说诸葛亮赞成伐吴的也缺乏证据.实际上,当时诸葛亮很可能根本就没表态.诸葛亮的城府岂是秦宓,赵云之辈可比的.诸葛亮很清楚的知道在形势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做 ...
笑,哪本书说诸葛亮骑墙来着?
再笑,诸葛亮根本没表过态,甚至群臣多谏他都死不表态,还是“骑墙派”??
作为一个这种情况都不表态的人,却在刘备一败就立马表态的哀叹顿首,叹息万分,这还叫高明,也就你会觉得这种城府叫深,这种骑墙叫高明而已。
真正的深是什么?绝对不是不表态,而是表态的穆棱两可,又支持又反对,一如贾诩之于曹营,那才是够深的城府,群臣说话他点头,背地里见曹操又另说一番话,那才会做到时候说什么话都有立场,你们在这YY诸葛亮不表态叫高深,那我只能说。你们对诸葛亮的偏见大到连要表达诸葛亮的城府都把他当1岁大的孩子般智商还衡量。
诸葛亮城府是不是秦赵等人所知,我没看过历史,可不知道得那么清楚,我只知道阁下的YY不是历史就足够了。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21 22:44 编辑 ]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09-10-21 23:50
现在流行以恶意、权术之类的来推测历史人物。。。
我一直感觉这句话就是简简单单的对夷陵战败的痛惜而已。
作者:
布衣仙人掌 时间: 2009-10-25 14:36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21 22:40 发表
真正的深是什么?绝对不是不表态,而是表态的穆棱两可,又支持又反对,一如贾诩之于曹营,那才是够深的城府,群臣说话他点头,背地里见曹操又另说一番话,那才会做到时候说什么话都有立场,你们在这YY诸葛亮不表态叫高深,那我只能说。你们对诸葛亮的偏见大到连要表达诸葛亮的城府都把他当1岁大的孩子般智商还衡量.
暂时发言马甲好幼稚贾诩那也叫城府深吗?那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首鼠两端耍小聪明而已.你以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能蒙蔽所有人?要不贾诩只能是贾诩,成不了诸葛亮呢.如果他这也算权术的话,也只能是一种低级的小市民式的小权术.和诸葛亮比起来他贾诩还是很嫩的来.
当然,人生目标也不同,贾诩只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物,自然手段就低劣一些.诸葛亮的目标可是"万世师表".首鼠两端的小聪明耍不好,可是会里外不是人的.
作者:
a9536829128 时间: 2009-10-31 14:13
法正在刘备心中不是诸葛能比的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9-10-31 18:59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10-25 14:36 发表
暂时发言马甲好幼稚
贾诩那也叫城府深吗?那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首鼠两端耍小聪明而已.你以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能蒙蔽所有人?要不贾诩只能是贾诩,成不了诸葛亮呢.如果他这也算权术的 ...
头一回见一个把处事圆滑,人鬼两方皆愉悦,甚至能给曹操后继问题上定基调的贾诩说成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首鼠两端耍小聪明而已”。
布衣仙人掌好阿娇啊
说话要凭据,谁把贾诩识破了来着?
贾诩这都叫小聪明,你那种诸葛亮打死不表态的默许支持,事后说要有谁在就能阻止刘备的前后自扇耳光的倒是“城府”,“大智慧”了。果然是标准陆粉啊,古有陆逊杀良冒功,今有陆粉以愚为妙,真是隔世知己啊。
哟哟哟~ 话题一转,诸葛亮的行为怎么城府深倒不论证了?成诸葛亮需要“权术”??荀文若是怎么成为曹操下面的诸葛亮的?----“城府?权术?”
果然是个说话不经大脑的。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10-31 20:15 编辑 ]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