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谈《笑》之六】‘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国重    时间: 2009-7-23 08:50     标题: 【谈《笑》之六】‘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

【谈《笑》之六】‘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

54



                      一





      煌煌大宪,例有《总纲》。《葵花宝典》,亦有《总纲》,开宗明义,曰: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方证道:‘华山派岳肃、蔡子峰二人录到《葵花宝典》不久,便即为魔教十长老所杀,两人都来不及修习,宝典又给魔教夺了去。因此华山派中没人学到宝典中的丝毫武功。但两人由于所见宝典经文不同,在武学上重气、重剑的偏歧,却已分别跟门人弟子详细讲论过,华山派后来分为气剑两宗,同门相残,便种因于此。’”(《笑傲·30·密议》)

     蔡子峰、岳肃两位前辈,为了探求写在《葵花宝典》的无上真理,付出沉重代价。为了将‘葵花’种上华山,把自己的脸皮永远地留在了莆田。

     唯一遗憾的是:苦于魔教作梗,《葵花》的种子终于未能在华山撒播开来。要不然,那景象将十分壮观。华山派弟子见面打招呼,原本十分的庸俗浅薄,‘你吃了没?’ ,中经《葵花宝典》的洗礼,一变而为庄严肃穆, ‘今天,您,自宫了没有?’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华山派的虾兵蟹将,或曰人民群众,甚至连‘葵花’的叶片也没瞧见,但这绝不妨碍他们起来起来要为真理而斗争,为了《葵花》主‘气’还是尚‘剑’拼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诚如杜衡先生所言,所谓的人民群众,“他们没有理性,他们没有明确的利害观念;他们的感情是完全被几个煽动家所控制着,所操纵着”。(《莎剧凯撒传里所表现的群众》)

  

                    二





     说句公道话,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先生处心积虑图谋《辟邪剑谱》,是历史形成的,他在继承,也完成了华山派列祖列宗的光辉遗志。  

     华山派的一个重要信仰,便是《葵花宝典》。而《辟邪剑谱》正是《葵花宝典》的变种。

     华山派,一直存在。百年前,经蔡子峰、岳肃二人自莆田少林盗回《葵花宝典》,华山派这才面目大变。

     因为对《葵花宝典》的理解存在歧义,华山派这才一分为‘剑’‘气’二宗。似乎纯粹的学术论争,引发了血腥的权力斗争?恐未必尽然。更可能,某些野心家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这才故意挑起了学术论争。除了‘捍卫真理’,还有什么更好的理由支持他们理直气壮地对同门兄弟展开屠杀?

     也许,两种因素都是存在的。



                     三



    ‘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各自的光芒,交汇到了一个人——风清扬——身上?

    粗略看,是这样。

    风清扬,是当世‘独孤九剑’的唯一传人。

    而“华山派所以有气宗、剑宗之分,据说便是因那部《葵花宝典》而起。”,风清扬却属‘剑宗’,或多或少、正面负面,他应该受过《葵花宝典》的影响。

   ‘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各自的光芒,交汇到了一个人——风清扬——身上?

    实则,不是。

    风清扬,昂首天外,矫矫不群。岂是区区‘华山’一派、‘尚剑’一宗所能牢笼者?

    在方证大师与任我行口中,风清扬都是华山派‘剑宗’成员。这个嘛,其实还须再斟酌。

    或许方、任二氏皆采最简单的黑白分类法。实则,风清扬立身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风清扬,是华山派的人;但‘独孤九剑’,不是华山派武功。

    总不成独孤求败老先生也是华山派弟子?

    风清扬曾对令狐冲说起“独孤九剑的剑法你师父没见识过,这剑法的名称,他倒听见过的。”,假如‘独孤九剑’确属‘华山派’武功,华山派资深成员的岳不群,应该不会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

    “令狐冲…一转念间,心道:‘是了,这独孤九剑并非本门剑法,太师叔是说……’”——令狐冲既知风清扬是自己华山一派的‘太师叔’,同时,他也清楚“独孤九剑并非本门剑法”。

    风清扬应该是以意外机缘,从华山派之外,习得‘独孤九剑’的。又或许,他的武功,学自某位华山派前辈。那么这位前辈(或前辈的前辈)也只能是从华山派以外习得“独孤九剑”。

    田伯光眼中的晚年风清扬“神气内敛,眸子中英华隐隐,显然内功着实了得”——风老不仅‘剑’术高绝,内力(‘气’也)也不容小觑。

    在华山派,风清扬的地位、立场相对超然。

    倾向性总难免的。因为‘独孤九剑’本身更重剑意而对练‘气’相对忽视,确实更接近于‘剑宗’。笼统地将风清扬归到‘剑宗’,也可以。

    认定《葵花宝典》更注重‘剑招’,这才有了华山‘剑宗’。‘独孤九剑’也重‘剑招’,却是其固有宗旨,与《葵花宝典》没关系。

    严格说来,风清扬应该算是、只好算是华山派剑宗的‘同路人’。





                       四





     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精神完全不同,甚至正相反。

     独孤,求自由。葵花,要自宫。

    ‘独孤’,单数。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一意孤行。

    《葵花》,复数。一日当头照,万里葵花开。

     独孤九剑,具‘大人先生’气象;

    《葵花宝典》,塑太监妾妇人格。

    ‘独孤九剑’,刚,大中至正;

    《笑傲。10·传剑》:“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

    《葵花宝典》,邪,阴风阵阵。

    《笑傲·31·绣花》:“突然之间,众人只觉眼前有一团粉红色的物事一闪,似乎东方不败的身子动了一动。但听得当的一声响,童百熊手中单刀落地……”



            五



     “独孤九剑”反对教条;《葵花宝典》强化威权。

     关于“独孤九剑”,在回答“请说明‘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的问题时,金庸说:“整个社会其实还存在著教条主义,什么都有某某主义,这样招数都已经固定,其实社会千变万化,很多事情是古人想不到的,像现代科技的电脑网络,恐怕列宁、孙中山都想不到吧!教条不适用,正如无招,没有固定的信念,发生什么事情,就用实际的方法解决。”(《金庸散文集》240页)

     而《葵花宝典》,在‘日月神教’,必然与‘圣教主’那至高无上的‘教条’——《教主宝训》——相纠葛。“那男孩(童百熊之孙)道:“(我)都背得出。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每个人都应该读教主宝训,听教主的活。”(《笑傲·31·绣花》)

     我在《破译<葵花宝典>》已经谈到过:“葵花之亲日、媚日,无与伦比。它所指向的是广大模范教徒,奴性天成,完全丧失独立思考的意愿与能力,领袖挥手我前进,并为此兴奋如狂。《葵花宝典》本是那位老太监成长为一名好奴才的本钱与夸耀,到了魔教教主手上,功用即大不相同。要倚靠它和‘三尸脑神丹’来对所有教众进行半强制性的洗脑工程,阉割其身体与灵魂。”

     向日葵啊,一旦获得了语言能力,也会像神教教徒歌颂教主那样,去歌颂太阳?

    “一人道:‘众兄弟都说,一生之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这几天了,咱们每天都能见到圣教主。见圣教主一次,浑身有劲,心头火热,胜于苦练内功十年。’另一人道:‘圣教主光照天下,犹似我日月神教泽被苍生,……人人见了欢喜,心中感恩不尽。’”(《笑傲·39·拒盟》)

     风格即人!‘独孤九剑’代表了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葵花宝典》昭示着奴隶道德、向日热情。

     金庸曾说:“人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要有独立的人格才行,这样才能超越组织、群体的束缚。”,在‘独孤九剑’的剑意之中,完满地体现了这一点。

     至于《葵花宝典》的妙用,正在于教人匍匐在地,丧失独立人格,满心喜悦地,就缚于组织、群体。

      



                     六





     2001年,金庸到访台湾。《报》征集了一百个(书面)问题,请他回答。

     其中一问:“葵花宝典(辟邪剑法)和独孤九剑相较,哪个更强? ”

     金庸答道:“应该是独孤九剑会赢吧!”

     小说家本人给出的,未必就是最终答案。但他的观点,总应被第一优先考虑。尤其当作者所谈,是对‘武功高低’这样的技术性问题的看法。

    ‘独孤’可赢《葵花》,邪不胜正,仅是原因之一。

    ‘葵花’、‘辟邪’以‘快’取胜。以快打慢,以更快胜较快。而无论如何快,总是‘有招’,总有辙迹可寻,总有招式用完之时,总可乘隙击之。

    ‘独孤九剑’行无辙迹,漫无成法。乃以无招胜有招,因为没有招式,所以永远有招式,致人而不致于人。

     无论从武学还是哲学的角度来说,‘根本无招,如何可破?’都已到了最高境界,无以尚之了。

    ‘独孤’胜《葵花》,也并不代表凡练过‘独孤九剑’的人一定能打赢《葵花宝典》的修习者,其间变量,仍多,仍大。

     假设独孤求败与写作《葵花宝典》的老太监生于同一时代,二人比试,其结果,当如金庸所言,“应该是独孤九剑会赢!”

     当风清扬对上东方不败,输赢就不好说了。

     需要先说明一点:东方不败‘天下武功第一’的名号,是在风清扬不在场的情况下,喊出来的。

        在小说第六回《洗手》,作者便已谈到:“东方不败更有‘当世第一高手’之称,他名字叫做‘不败’,果真是艺成以来,从未败过一次……”

    ‘艺成以来’?

      风清扬归隐,在25年前。东方不败成为魔教教主,则在12年前。他自称‘武功天下第一’,当在篡位之前。而据东方不败自言,他在日月神教,承任我行教主破格提拔,爬升极快,很短时间便由‘副香主’升为‘光明左使’。由此数端,似可推论:东方不败武功大成,足称‘天下第一’,很难早于他篡位之前十数年。当时,风清扬已经不在了(“冲虚道:‘……江湖上都说,风老前辈恼怒羞愧,就此自刎而死。’”)

     大略而言,25年前,‘天下武功第一’乃是风清扬;之后的‘天下武功第一’,才是东方不败。二人,没有交集。

     两个‘第一’,却不是并列第一,而是两个不同年级的各自的第一名。

     然而,东方不败的可怕,正在这里!

     他的被公认为‘天下武功第一’,根本不靠《葵花宝典》!

    ‘正教’中人嘴上不服,心里是承认东方不败‘武功第一’的。否则,他们也无须发扬‘阿Q精神’,一致把东方不败称作‘东方必败’了。

     何以心服?当然不是听信了种种关于东方不败的神话传说的结果。‘正教’中必有人曾吃过东方的亏、领教过不败的厉害。

     东方不败12年前篡位成功,先是意气风发整顿教务,过了一段时间(不知几年),他才开始修习《葵花宝典》,之后,东方不败几乎就没有离开过‘黑木崖’,更不可能与人交手了。

     要之:没学《葵花》的东方不败,已经是他们那一级同学中的第一名了。分数,可能比上一年级第一名的风清扬同学差点,差不多。

     东方不败原有武功,再加上‘葵花宝典’,一旦与风清扬对决,胜负尚在未定之天。

        还是风清扬的赢面略大于东方。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风清扬与东方不败皆有此气概。风老虽隐居多年,也非完全不问外事,江湖后辈中冒起一个自称‘武功第一’的东方不败,相信风老是知道的。但他似乎并不认同东方不败之所谓‘第一’,因此,才会在‘传剑’之时对令狐冲谈到“何况当今之世,真有甚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嘿嘿,只怕也未必。”

        武人比文人,更擅长彼此‘相轻’。然而,风清扬的为人,却非大言炎炎、一味夸诞之辈。应该是多少有些把握,才会对令狐冲作是语也。







                                  七







     令狐冲在黑木崖,自承武功远不及东方,事实如此。却不足证实‘独孤’不及‘葵花’。

     风清扬曾言:“独孤大侠是绝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要旨是在一个‘悟’字。”——我想此‘悟’应非‘顿悟’,乃是‘渐悟’。需要不断的在实战尤其与超一流高手的实战中体会领悟。

     正以此故,风清扬才会勉励令狐冲“再苦练12加8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较长短了。”

     在黑木崖对上东方不败时,令狐冲练‘独孤九剑’未满一年,而能得东方不败‘剑法很好’一赞,其表现,相信已超出风清扬预期。

     令狐冲能有如此成就,固然靠他自己的‘悟性’,也应感激任我行、冲虚道长两位武学大师的陪练、琢磨之功:

    “此时令狐冲所遇的,乃是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议的境界,一经他(任我行)的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这才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这‘独孤九剑’,除了精熟剑诀剑术之外,有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灵悟,一到自由挥洒、更无规范的境界,使剑者聪明智慧越高,剑法也就越高……”(《笑傲·20·入狱》)

    “令狐冲此时方知,适才如此冒险一击,果然是找到了对方剑法的弱点所在,只是那老者剑法实在太高……他一逞而成,心下暗叫:‘侥幸,侥幸!’只觉得一道道汗水从背脊流下,当即躬身道:‘前辈剑法通神,承蒙指教,晚辈得益非浅。’这句话倒不是寻常的客套,这一战于他武功的进益确是大有好处……”(《笑傲.26.围寺》)





                        八





      “上古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后人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只好都归到黄帝的身上,于是黄帝成了上古的大圣人。中古有许多制作,后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创始的,也就都归到周公的身上,于是周公成了中古的大圣人,……这种有福的人物,我曾替他们取了个名字,叫‘箭垛式的人物’”(胡适《<三侠五义>序》)

    独孤求败,在我看来,也算‘箭垛式人物’。

    只是,胡适先生所言‘箭垛式人物’,是指不同的年代的不同的人们将不同的发明、制作、传说都归到某一年代的某一人物头上。而金庸却有些自我作古,也许他实在够偏爱自己创造的‘独孤求败’这个名字这个人物,自相矛盾地,把《神雕》《笑傲》中两种不同的神奇剑法的知识产权全归到独孤求败名下。

    1957年金庸写作《神雕侠侣》之时,已经设想好了未来的‘独孤九剑’的剑理?1967年金庸写作《笑傲江湖》时,他心目中的‘独孤九剑’完全是从八年前创造的‘独孤剑法’生发而出毫无龃龉之处?这可信吗?

     既然写的是‘武侠’,‘武功’及其理论在小说中相当关键。‘根本无招如何可破’的剑理,我总感觉:不是写作《神雕》时作者的感悟,而是多年之后才想出来的。

    《神雕》“独孤剑法”,与《笑傲》“独孤九剑”大相径庭。此事,07年,我曾在《杨过.独孤求败.令狐冲》一文中谈起过。这里,可再补充一点,‘独孤剑法’重‘气’(内力),而‘独孤九剑’重‘剑’(招式)。

     可怜的独孤求败,假设真的沦落到了华山派,算‘剑宗’?是‘气宗'?

   

                        九





    ‘剑’重于‘气’?正确!

    ‘气’重于‘剑’?也正确!

    ‘剑’与‘气’同等重要?还正确。

     如果仅仅是个人观点、做法,都可以的,走得通。

    ‘剑’重于‘气’?错!

    ‘气’重于‘剑’?也错!

    ‘剑’与‘气’同等重要?还错。

        如果这些‘教条’,无论哪一种,被普遍信奉,皆属偏至、偏执。

     我不相信世间有绝对真理存在。

     一个人带点教条主义,没啥要紧。可怕的是:偏是有人偏要把自己的偏执的教条强加于众人,令其信受奉行。

     己所不欲,滥施于人,固然可恶;己之所欲,强加于人,更加让人恶心。



                        十





     华山派‘剑’‘气’二宗的分歧,终于在华山派曾经的‘弃徒’令狐冲身上和谐了。

     论‘剑’,令狐已得独孤‘根本无招如何可破’之真意;望‘气’,令狐乃获无上内功典籍《易筋经》的传授。

     不可限量,不可限量!



                                2009、5、4



《刘国重叹金庸》电子书下载
  http://www.jyjh.net.cn/bbs/viewthread.php?tid=28395


刘国重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uguozhong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9-7-23 10:21

金庸在写神雕侠侣的时候应该还没有独孤九剑的思路,无招胜有招并没有在当时提出来。

但他在写神雕侠侣时提到的独孤求败的几种境界,应代表了当时金庸对武学的态度。特别是在神雕侠侣之后,马上就出现了一把“木剑”-张无忌,这是有意识的行为。当然拿木剑的张无忌武功未必就强与拿重剑的杨过,就象黑虎掏心在袁承志手中使出来威力大不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金庸作品的顺序找到独孤求败所言各种境界的痕迹。
利剑当然是最普通的境界,锋利的宝剑当然比普通宝剑好。为什么要用软剑呢,软剑起码不适合兵器相交,软剑同时不易于操控,掌握的难度大,但正因为如此,一把熟练的软剑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威力,软剑的招式对于对手来说不容易防守。金庸在第二部小说中就出现了金蛇剑,金蛇剑法配合金蛇剑的威力非常大。金蛇郎君使用普通宝剑就使不出金蛇剑法。

重剑的作用在于“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重剑的威力就在于它的重量,一旦运转起来以后,巨大的重量就成为对敌强大的压力,当然使用重剑首先需要强大的内力。既然有了强大的内力,为了发挥内力的作用,于是使用重兵器。孙悟空为什么要用金箍棒?大石头根本不能称兵器,张无忌运转起来以后对敌却大占上风。

木剑比重剑又更胜一筹,木剑也需要强大内力,但木剑已经不需要借助重剑的重量了。张无忌木剑取胜方东白的秘诀在于兵器平面相交,无疑比重剑单纯地利用重量又高了一个层次。

无剑胜有剑,最后连剑的形状都可以不需要了。有没有无剑?有,林平之空手使剑法对付余沧海就是典型代表,风清扬也教令狐冲用手使金玉满堂。葵花宝典就达到了无剑的境界。

金庸在写神雕侠侣的时候并没有提及无招胜有招,但是在写笑傲江湖的时候依然把无招胜有招列到了独孤求败的头上,金庸当然不会忘记了神雕侠侣是怎么写的(后来几次改版,都没有对神雕侠侣这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说明金庸自己认为是可行的,是可以解释的。

仔细分析确实还是可以解释的,独孤求败埋剑的时候,他自己还活着,既然活着就可以发生其他事情。风清扬传剑给令狐冲其实是一个机缘,金庸实际也暗示了独孤求败也是在一个特定机缘下将剑法传了下去,从神雕侠侣所述,独孤求败一直是没有弟子的。无招胜有招是在埋剑之后领悟的,当他决定传剑时自然第一选择就是传独孤九剑。从独孤九剑的特点来看,是以破他人武功招式为基础的,一定是无数战斗经验下的结晶,也只有独孤求败这种到处找人比试的变态才可以创作出来。黄裳也是与人打斗之后才能写出九阴真经,黄裳开始也没有想到要写,后来觉得武功失传有些可惜才写下九阴真经。

独孤求败已经经过重剑和木剑阶段了,内力已经非常强,所以独孤九剑不包含内力修炼,落到剑宗的风清扬手里,视为剑宗法宝。

[ 本帖最后由 马岱 于 2009-7-23 10:26 编辑 ]
作者: 崔浩    时间: 2009-7-23 22:01

如楼上所言,很欣赏金庸的功力。就是他所虚构出来的在武侠世界里面的世界观!这点我觉得是他最过人的地方,相比于黄易什么的。比古龙还要强大。

古龙的中篇构思的也机巧,太长的话漏洞百出不值一提。金庸见于长篇,中篇就显得特别的平淡,不够吸引人!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9-7-24 15:54

本文展现出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风清扬分明是华山剑宗的太师叔,内力却“着实了得”?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9-7-24 16:15     标题: 回复 #4 Z_Artemis 的帖子

侧重点不同而已,相对于内力,风清扬更擅长的无疑是剑招。
作者: sonic00544    时间: 2009-7-27 11:31

独孤九剑更像是一种通用的武功法则,源于所有武功进而破解一切武功,这样来说“剑”“气”之争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对于风清扬来说因被骗婚不参与同门争斗也只是作者把他留在剑宗的一个幌子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