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看贞观豪侠之重义轻生、忠贞不渝 [打印本页]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6-23 18:22     标题: 看贞观豪侠之重义轻生、忠贞不渝

      《贞观长歌》,我发现此剧要体现的精深意蕴有很多,这部剧其实是虚构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情节。并且塑造了史籍无载的文艺人物,但仍然有血有肉、特徵不一、真实生动。这样仍不失为精彩的历史剧.除了活泼的安康公主和那位番邦公主、李恪、李承乾等人物表现的远远不是靠考究史实所能臧否的以外,还有直言敢谏的魏徵、长孙无忌,忠贞果敢的李靖、李世勣(徐懋功),勇猛无私的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物性格都有不同的展现。

        应当提到的是剧中的两位非常令人敬畏的人物,孙达与常胜。这倆贞观初期的豪侠形象的表现,已经不是让人在人物的正面或反面上来判断了。他们实际都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余部。其实我不认为他们是甚么反面人物。这就是剧中的一个比较独到之处,塑造人物性格复杂化,让人发起思索和感悟.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反对李世民的就一定是坏人。建成的一些余党譬如魏征等人不都被唐太宗重用了么?

      看常胜此人,武艺精通、仗义仁厚,他为保护太子而与强贼(实际是李建成余党)勇战,这其实就是他忠于职守的表现,不因为他反对李世民而忘记自己保卫太子的任务。看他外表魁伟、微蓄胡须,刀枪剑戟无不精通,此义士常常是多为他人的安危所考虑,譬如为防止日后暴露身份连累亲人而装作不识亲爹与未婚妻。这人令我想起了瓦岗军的义士神枪王伯当,都属悲剧英雄。

       即使是到了乱兵哗变之际,他却没有就势随兵进攻李世民,而依然坚守职责,保卫朝廷,办起事来一码归一码,也难得此英杰。他看透了那个叛军头目妄想藉机扰乱都城,从而导致生灵涂炭的险恶用心,毅然以一人之力与大队人马搏斗。连连杀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军痞之后,壮烈捐躯。这实际就是不以私怨而废国事之大义,难能可贵、可歌可泣。其父亲、媳妇抱尸痛哭的场面令人不禁伤感.

           孙达,太子李建成幕僚,武艺高超,真正是来无影去无踪,有万夫不当之勇。其面貌奇伟、浓须厚髯,容易令人想起风尘三侠之虬髯公与瓦岗寨“飞将”单雄信等勇士猛将。他比起常胜,更加迫切于要复仇。他几次刺杀唐太宗而不成,常胜牺牲后他去給常胜爹爹、媳妇银两,仗义疏财。唐军趁机来捕他,他奋力猛战。最后为了不使无辜的朋友之妻受伤害而就擒。此忠贞豪侠岂能是逞匹夫之勇者所能望其项背? 好在大唐贞观帝用人不计门第、唯贤是举,很多以前有怨者或敌对者皆为其用,尉迟敬德曾随割据豪强刘武周进攻唐军,依然被李世民委以重任;刘文静是其恩人,被昏聩顽固的李渊下狱,秦王还至牢中请教治国用兵之策;军事谋略家李靖原为隋将韩擒虎外甥,与李家有私怨,被李世民力劝李渊而救下。常胜、孙达之辈豪侠,正是李世民所敬佩的果敢忠贞义士
.

        这样的故事和主题意蕴,出现在曲艺评书、平话中,又未尝不可
[qq]390270699[/qq]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6-23 18:33     标题: 看贞观将士、民族英雄血战番寇胡虏

       记得曾经看了《贞观长歌》的第3集、第4集,顿觉荡气回肠、大大扬威【特别是看到第4集的那些将士们与攻城番贼喋血激战的场面,简直有泪盈眶】我曾预料到这部电视剧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一定会博大雄浑,显示出盛唐国力之强、民族英豪爱国主义精神会得到充分展现。尽管不是唐史正剧。

      杨家将、岳家军、范仲淹故事的有关影视剧曾经多次表现杨延昭、呼延赞、岳云、牛皋、狄青等中原地区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在面对番邦贵族统治者不顾劳民伤财、生灵涂炭而发动的野蛮进攻的坚决抵抗、斗智斗勇。其实反映唐初平定边境战乱的影视剧很罕见啊,就凭这一点就是很引人入胜的。
  
      尽管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臣子魏徵、李世勣(徐懋功)、房玄龄等施行的是偃武修文、以治为主的和平稳定政策,外交、经济、政治、文化等得到昌盛发展。但如果没有对突厥等贵族统治者的抗击、对高昌等割据势力的平定,如果没有军事力量、边境防御的坚强保障,怎能保证贞观有大治?
   
       番军十几万人马围困一座城池,大唐将士们在城头观望着如同滔滔激流、浩浩荡荡直逼城下的番兵番将,毫不畏惧、愈发坚定。唐守军还有叔侄同上阵,叔父还鼓舞贤侄的勇气。那群番邦强寇,自恃少年时即精通弓马骑射,一个个仗着人多,耀武扬威;他们的兵器有椎(锤)、叉、刀、棍、棒、斧等等,有长有短,以盾牌护军。他们不是雄鹰,不是英雄。因为像古时候的格萨尔王(唃斯啰)、冼夫人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的所作所为都是维护正义、为国为民的。而攻打唐军的这伙番军却是进犯中原、残害百姓,属于强盗行径。唐军将士刀枪弓戟一应俱全,严阵以待。唐军出城将一部分敌兵引进城中,番军受到城墙上伏兵的严厉打击。

        可是贪婪的番军又准备进行攻城了。敌兵第一轮进攻即遭受飞蝗般箭射,狡滑的番邦弓弩手在盾牌掩护下,又向城上射箭,一批唐军捐躯。敌兵黑压压一大片架云梯攻城,唐朝民族英雄们以滚木、巨石等加以还击,打得番贼狼狈不堪。番兵人多,逐渐有上了城的,将士们与之搏斗血战。一时间兵器声、惨叫声、呐喊声震天。有的英雄不幸跌落城下,却被胡贼乱刃相害。唐军人少,主帅命令不可撤退,誓与城池共存亡。番兵的淫威遇到了不怕死的民族英豪的强烈抵抗。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强贼正以铁桶之势攻城,后又因故被命令停止攻击。
   
       大唐男儿们创伤未愈、举起兵器和战旗在城头上呐喊欢呼。这些无名勇士不愧为民族英雄.他们原来的身份有百姓、有割据势力或隋末农民起义军的归唐者,有的本就是唐兵,在面对强敌时,坚定地团结在一起。老百姓也扛着农具或棍棒准备来助战,其中还有老人,尽管他们不知战况会如何发展。
   
        我国古代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西汉民族英雄“飞将军”李广,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不怕出身“卑微”的北宋抗夏将领狄青,有投笔从军报国的汉将班超······倘若像这许许多多不畏牺牲的爱国人物的民族英雄的称号都要被怀疑的话,那末,我可就感到匪夷所思了。民族英雄的涵义既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无论狭义或广义,不可否认其民族英雄的称号。唐朝的李靖、李世绩(徐懋功)、薛仁贵、尉迟恭、程咬金、柴绍等著名将领,曾经率部奋战在保护唐朝中原边境的战场,他们不为民族英雄谁为民族英雄



                                                     
[qq]390270699[/qq]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09-6-23 18:36

这个是转载吧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6-23 18:50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09-6-23 06:36 PM 发表
这个是转载吧

绝对不是转载,是我在几年前看贞观长歌之后的感触,我的原创。我不是很喜欢转帖。

[qq]390270699[/qq]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6-23 18:52

他們當然是民族英雄啊
保家為國,當然是英雄
作者: dingbo011    时间: 2009-6-23 19:07

不喜欢  长歌
喜欢  贞观之治
那个李世民演的有霸气,有狠劲,有杀气~~~历史上的李可是亲手射死不下千人
唐国强还是演文人吧
作者: dingbo011    时间: 2009-6-23 19:08

你去看看贞观之治吧
那个更好看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9-6-23 20:27

作文写的不错,给个满分了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6-23 20:41



QUOTE:
原帖由 dingbo011 于 2009-6-23 07:07 PM 发表
不喜欢  长歌
喜欢  贞观之治
那个李世民演的有霸气,有狠劲,有杀气~~~历史上的李可是亲手射死不下千人
唐国强还是演文人吧

《贞观之治》像是历史记录,《贞观长歌》、《大唐情史》都属于戏说。
[qq]390270699[/qq]
作者: dingbo011    时间: 2009-6-23 20:46

贞观之治 看起来 很爽,
长歌,唐那个样
一看就想起勾贱的窝囊样
没有一点杀气!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6-23 20:49



QUOTE:
原帖由 dingbo011 于 2009-6-23 07:08 PM 发表
你去看看贞观之治吧
那个更好看

    我认为历史正剧也不必要把人物装束与史实一模一样,历史剧毕竟也是文艺作品,可以像小人书那般,把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动活泼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7-23 16:58

贞观长歌简直就是一破烂剧,比起同期上映的《贞观之治》差的不是一个档次,最少三个档次
作者: 桠枫    时间: 2009-7-23 20:32

看到李世民的女儿被绑架了,我雷了。。。
看到李克QJ了太子妃,我雷了。。。
看到了草原18部,我雷了。。。
。。。。这部电视剧雷点颇多
作者: 眼儿媚    时间: 2009-7-27 16:31

HOHO, 友盟尹一朋. 欢迎之至, 不胜欣喜~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7-28 21:31



QUOTE:
原帖由 dingbo011 于 2009-6-23 08:46 PM 发表
贞观之治 看起来 很爽,
长歌,唐那个样
一看就想起勾贱的窝囊样
没有一点杀气!


      二三十岁的徐懋功(李世勣.剧中说他叫李勣,不对)、李世民,都让五十多岁的演员扮演,还有民族英雄李靖、柴绍,都显得太老,居然花白胡须。剧中这几个人物一看就大了一辈.

                                                        
[qq]390270699[/qq]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9-7-28 22:20

人的阅历、学识不同,对作品的认识也是会有差别的。大家容忍、容忍……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9-7-28 22:22

楼主看来有必要看看李靖的生卒年表……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9-7-29 08:01



QUOTE:
原帖由 尹一朋 于 2009-7-28 21:31 发表


      二三十岁的徐懋功(李世勣.剧中说他叫李勣,不对)、李世民,都让五十多岁的演员扮演,还有民族英雄李靖、柴绍,都显得太老,居然花白胡须。剧中这几个人物一看就大了一辈.

                     ...

这是在说针管唱歌吧,老唐演李二确实老到不行。贞观之治里的李靖终于不是幼齿版,俺看着很高兴。
作者: [3]Alonely    时间: 2009-7-29 08:09

李世勣叫他李勣也是没错的,当时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说实话,历史人物中姓名变更很多,但是李勣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了解历史呢人,给他说徐懋功就是李世勣他肯定晕了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7-29 08:18



QUOTE: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9-7-29 08:01 AM 发表

这是在说针管唱歌吧,老唐演李二确实老到不行。贞观之治里的李靖终于不是幼齿版,俺看着很高兴。

李靖属于李世民的前辈,在贞观长歌剧中,虽然李靖没有像《隋唐英雄传》、《红拂女传奇》那样表现成青年模样,但五十多岁的李靖却像是六七十岁了,李世民姐夫柴绍柴郡马,也就30多岁,居然也表现得像是六、七十岁了,而且似乎比李靖还老,难道不知柴绍属于李靖的晚辈

[qq]390270699[/qq]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10-11-19 16:27 编辑 ]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7-29 08:30



QUOTE:
原帖由 [3]Alonely 于 2009-7-29 08:09 AM 发表
李世勣叫他李勣也是没错的,当时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说实话,历史人物中姓名变更很多,但是李勣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了解历史呢人,给他说徐懋功就是李世勣他肯定晕了

    李世勣(徐懋功)叫李勣的确没错,错就错在《贞观长歌》的李世勣被称为“李勣”,李世民在世时已经声明,徐懋功等名中有‘世’的人士,可以不避讳。所以在高宗李治命令李世勣改名之前,他一直叫“李世勣”。《贞观之治》李世勣被罢官后,就对人说(大意):先皇在位时我就可以不叫‘李勣’而仍叫‘李世勣’.   这是比较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很多博客和论坛也遇到过不少給我提出异议的,我都加以回应并大多得到了理解.(我写《徐懋功在<贞观长歌>何来“李 勣”之名?》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而且徐懋功在贞观时期不叫‘李勣’的这个道理,并非我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史籍里有明确记载的.

      对人说‘徐懋功就是李世勣’,之所以会令很多人感到不解,是因为古典说部和传统戏曲大多将徐懋功塑造成羽扇纶巾、胡须飘逸的道者、军师形象。在古典小说,只有罗贯中《隋唐志传》、《隋史遗文》、褚人获《隋唐演义》为数不多的小说将徐懋功表现为青年将领

[qq]390270699[/qq]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10-11-19 16:29 编辑 ]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7-29 08:50     标题: 徐懋功在《贞观长歌》何来“李 勣”之名?

  艺术允许虚构和加工,毋论是影视、戏曲、话剧、平话、说部、弹词、鼓书·····但是,有些问题恐怕就不是想象不想象、加工不加工的事情了,明显属于同历史人物的知识有关的问题了。

      在所谓历史正剧《贞观长歌》中,总能听到称李世绩(徐懋功)为“李勣”。实际上,李世绩被称为李绩,是在唐高宗时期才有的事情,贞观时期怎么会叫他“李勣”?【秦王李世民曾经发布:“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以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唐书记载李世绩单名‘绩’是太宗去世以后的事情】

       我分析,这个原因也不复杂。李世绩就是隋末瓦岗军的主要将领徐世绩(字 懋功),17岁就和单雄信跟着翟让反隋,英武、善战,通情达理。其实他在隋末农民起义和绿林豪杰中是个有智谋的战将,而不少戏剧、演义都将其描绘为羽扇纶巾的瓦岗寨的中年军师,还和魏徵(魏玄成)同为道友。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唐史的连环画将其描绘为:头戴金冠的束发、著战袍的青年豪杰形象,以及在唐初穿戴盔甲、跃马挺强的沙场将领,这比较符合其年龄、身份等特徵.

     罗贯中《隋唐志传》、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对徐懋功的形象刻画也比较符合史实,但就是《隋唐志传》对其性格的描写有些奇怪,譬如:说他因为记着单雄信割袍断义的旧事而不肯搭救单雄信,还出言冷落单将军(其实恰恰是徐懋功请求唐帝李渊赦单雄信).实际上,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文学作品对古时候的起义将领、草泽英雄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

       古籍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称谓在很多情况下也可能称其去世以后的封号、谥号或最后的姓名、身份等等,而不是当时实际的称谓。比如说讲史小说《皇明英烈传》经常称朱元璋年青时“太祖”如何如何,《说本岳王全传》称岳 武 穆少年时“岳爷”如何如何,《新唐书·李勣传》也直接称徐懋功为“李勣”或在文中略姓而称“勣”。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李世绩尚且在为国效力的时期,人们却称其在后来高宗李治时期的姓名“李勣”,就难以让人理解了。这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港台或内地的古装历史剧中的人物说出的像“东周”、“太祖”这样的话。所以我就不清楚究竟有没有专家或学者作为顾问,如果有,那究竟是否为唐史专?最近我看了《贞观长歌》被指“强拉”顾问这篇文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根本就没请真正的历史顾问,只是请教授学者简单看了几集,这样就成了此剧的‘历史顾问’了,所以出现了一些历史常识的笑话.

       其实,我认为现在的电视剧的字幕就直接用简化字“绩”不就行了么?无必要从古写为“勣”,那毕竟是繁体。据李绩的画像(还有名列凌香阁的画像)以及参考有关古籍分析,李世绩绝对不是留着较为浓密的胡子的壮汉形象{在文学中,牛皋、尉迟恭、程咬金、鲁提辖、孙立、胡大海、张益德等著名将领才是留着络腮大胡子或须髯浓密的豪杰形象}。而且他在贞观七年以前还不到40岁,不可能看起来年龄像是早就过了40多岁的样子。



瓦岗寨时候的徐世绩


初唐时期的李世绩(徐懋功)


[qq]390270699[/qq]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09-7-29 08:57 编辑 ]
作者: 绛橙子    时间: 2009-7-29 09:09

称作李勣已经很了不起了,说明编剧好歹还知道点东西。康熙大帝里面孝庄太皇太后一口一个“我孝庄”才真正搞笑呢。

另外不赞成简化古人的名字,就跟傅和付是两个不同的姓一样。
作者: dingbo011    时间: 2009-7-29 20:52

不喜欢贞观长歌
喜欢贞观之治
作者: 小菠萝    时间: 2009-7-29 22:24

在《大唐双龙传》里这位形象可不那么好。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7-30 00:42



QUOTE:
原帖由 小菠萝 于 2009-7-29 10:24 PM 发表
在《大唐双龙传》里这位形象可不那么好。

《大唐双龙传》属于新武侠小说,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相比,这类小说的侠义色彩似乎比历史凝重感更浓厚些,看电视剧 《大唐双龙传》,那个李密及其儿子太有意思了

[qq]390270699[/qq]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7-31 05:39     标题: 《贞观盛世》之魏徵与唐帝

       秦王李世民到了贞观盛世,早已是唐帝了(唐太宗),依然那么英武俊朗。这是我通过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世》得到的印象。

         剧中的李世民属于小生。李世民从善如流、唯才是举,使得唐初兴盛,四海臣服。贞观9年,曾经是瓦岗军名臣的魏徵(魏玄成),发现地方上有骄奢之气,权贵之裙带甚至有巧取豪夺之事,百姓很不满。唐帝亲戚长孙无忌一位西域女献了李世民,自己却想倚仗权势强夺郑仁基的女儿。在一次李世民在场的盛筵上,魏徵巧妙地使得长孙无忌失算。后来魏徵又劝谏李世民放了一些宫女,皇帝大怒,长孙无忌添油加醋。经长孙皇后的一番苦心劝说,唐帝后悔不迭,他与魏徵见面,后又释放3000宫女。从此更加愿意听真话,贞观盛唐之鼎盛气象得以发扬光大。

       此剧气势磅礴,唱、白皆很有韵味,很有历史感,真实感人,只是剧中提到郑仁基曾与魏徵是隋炀帝时旧臣,魏夫人还担心魏徵去劝谏李世民,会导致唐帝像隋帝杨广那样对待魏徵。我印象中魏徵在隋末,曾被隋代武阳郡丞元宝藏用为书记,至于是否与郑仁基同为一殿之臣并且劝谏过杨广,我的确不得而知。历史剧允许为了突出人物的忠直而加以一定的衬托和想像,我这里只是提一下。

           记得《大唐名相》、《开创盛世》、《贞观长歌》、《贞观之治》等影视剧皆有对李世民、魏徵、长孙无忌等隋唐时期知名人物的形象塑造。《贞观长歌》的长孙无忌似乎很忠烈,甚至为了劝谏唐太宗善待一位女子而不惜说出类似:君为殷纣、臣宁为比干这样的比较激进的话语来。

          长孙皇后为了让太宗知道魏徵的忠心耿耿和正直,贺喜李世民能有一位忠直的能臣,这个事情不少文艺作品包括电视剧都表现过。新编历史剧不是传统古典剧目,但是同传统作品、古典文艺又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传统风格特徵是需要借鉴的,《贞观盛世》、表现西夏李元昊的《夏王悲歌》以及一些三国题材剧目(譬如《曹操与杨修》等)······这些新编剧,我觉得挺不错,看了以后令人思索



[qq]390270699[/qq]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9-15 13:45     标题: 泱泱大唐贞观之歌,岂可忽略唐史常识?

      其实关于贞观剧的有些话题都是很明显的问题了,关心唐史文化、影视和文学的朋友们早已心知肚明,可最近似乎又被提出了,俗语云:爱之切、痛之深。既然对“贞观长歌”、“卧薪尝胆”这些有大量虚构而又精彩、逼真、富有历史感的古代人物题材的剧比较关切,我再啰嗦几句吧,也算是对相关文化、对关心人文、同时也对关注历史剧的朋友们负些责.

     看了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一些观点,【详见回应被“绑架”一说  张国刚当历史顾问是我自愿》】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是有历史专家、唐史学会的负责人作为顾问,而且读过剧本,那么为何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看出来?譬如:李世绩(徐懋功)怎么在贞观时代就成了所谓“李勣”而且不知为何还出现了个汉语常识错误,“勣”(绩,读“”)怎么读成了 的音?
我实在不理解.


    ‘历史剧的历史顾问主要是从制度、服饰、饮食习惯、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和历史原貌相符?’


-----那么为何有些服饰不像唐代将士们的?唐代宫女以丰腴为美,可剧中为何似乎不是这样


    ‘在重大 史实上尊重历史,同时也根据需要进行了一定的艺术虚构,这完全符合历史剧的创作审美规律?’


-----且不说唐代是否允许老百姓随意把战争报警用的孔明灯大量的当玩具来玩耍、李恪是否和民族英雄柴绍(柴郡马)以及突厥一位王爷(美丽的阿史那云公主的父亲)结党营私,就说李太宗吧,登基时大概是27岁,可剧中的贞观帝为何像50多岁?李恪等一些弟兄那时尚且是小孩童,怎么一个个像是20多岁甚至30岁,很有谋略。这也叫重大史实尊重历史


    ‘情节上更胜一筹的《贞观长歌》被选中在央视一套播出······?’


------我怎么没看出来是这样?历史正剧同样情节精彩,历史本就有取之不尽的故事资源。

      最后有个话题我感到非常匪夷所思,所谓"有专家称,这次‘历史顾问’被绑架之说极有可能是《贞观之治》和《贞观长歌》剧组背后的利益之争"?


-----经济利益的问题和这里谈到的史实话题有什么联系?这不成问题。而且没有经济效益谁会去拍戏?天经地义“历史顾问”被“绑架”之说,和经济利益也不成关联
[qq]390270699[/qq]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09-9-15 13:55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9-16 12:30

唐代以丰腴为美,如果宫女公主后妃都是胖子,至少我是没法接受的

而且不知为何还出现了个汉语常识错误,“勣”(绩,读“jī”)怎么读成了 “jì”的音?

这是民间俗成,我肯定是读成“jì”。记得谁解说《红楼梦》的时候说到,贾琏(lian,第三声),可民间和戏里都读作贾琏(lian,第二声),也没错。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9-16 13:49     标题: 很想写全面表现瓦岗军和秦王李世民的历史正剧

      在浩如烟海的表现隋唐题材的影视中,无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自诩为历史正剧或戏说、秘史······似乎较少有全面表现瓦岗军和秦王李世民、民族英雄徐懋功【李世绩】故事的历史正剧。当然,《大唐名相》、《秦王李世民》、《贞观之治》等剧对于相关英雄人物形象处理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我曾经试想写一部关于“瓦岗军和秦王李世民、民族英雄徐懋功【李世绩】故事”的剧本或者故事,如果拍成剧,则是新编历史题材剧【而非新编传统文学剧,也就是说不是根据古典小说改编的,当然,会适当吸取古典文艺、民俗传奇、戏曲表现人物特徵的一些的有益因素】,初定名为《隋唐名将》(大唐之歌).

       打算用年轻的演员扮演青少年时期的瓦岗寨将领徐懋功(徐世绩,字 懋功.归唐后改为姓李,为李世绩,唐高宗统治时期才叫“李勣”.绝对不是像《贞观长歌》中所表现的那样在贞观时代就成了所谓:李勣)隋唐名将、瓦岗军小将罗士信也用青年扮演,其中涉及到翟让、单雄信、徐世绩聚义瓦岗寨,消灭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归瓦岗军、隋代灭亡以及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唐初平定边患、薛仁贵和李世绩【徐懋功】攻下高丽等故事。还要表现魏徵在玄武门事变中面对滥杀无辜的长孙无忌而表现的临危不惧、勇敢与正直;要表现徐懋功等人物与单雄信的情谊以及唐帝李渊杀窦建德、单雄信等豪杰表现出的统治者的刻薄寡恩与残暴。[这与不少表现豪门权贵的“丰功伟绩”的作品不同,是要以豪杰英雄和布衣好汉为主,而不是单单以封建帝王为表现重点]薛仁贵、秦琼、尉迟恭(敬德)、王伯当、裴行俨(裴元庆历史原型)、张须陀(杨林的历史原型)、房玄龄、李靖、徐懋功、罗士信、李世民、贾闰甫、柴绍、李密、翟让、单雄信等人物一个都不会少]。

      准备把青年徐懋功、罗士信、薛仁贵、柴绍塑造成束发金冠、仪表堂堂的英雄形象,在初唐贞观时,一定不要把徐懋功(李世绩)、李世民表现的很老,而是看起来像二、三十岁的面貌特徵。表现徐懋功的沉稳、谨慎、坚忍和顾全大局、文武全才。对瓦岗军的能文能武的银枪义士王伯当以及飞将军单雄信,要重点表现他们的勇敢顽强和悲剧结局。中年的徐懋功适当加些胡须,但仍很儒雅;军事家李靖要表现的儒将风范、老当益壮。我认为《贞观之治》尽管不是以英雄将领为主要表现对象,而且战争场面比较粗糙、短小,但是比较恰当地表现李世绩(徐懋功)的形象,当首推其功.

                       
[qq]390270699[/qq]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09-9-16 21:53 编辑 ]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9-9-16 13:56

怎么看楼主也不像是懂正史的样子啊……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9-16 14:04     标题: 《贞观之治》能够普及历史知识吗?


            对帝王故事的突出表现和英豪将帅的简单陪衬         大概是《贞观之治》这样名副其实的历史正剧只是在一些地方台播映过,因此似乎对于此剧的一些人物和剧情的关注和评价,大多侧重于是否像历史纪录片、剧情和色调看起来是否感到些许沉闷、人物装束和建筑等方面很逼真等方面。

     看过了电视剧《贞观之治》的一些关于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以及玄武门故事的剧情,再对比一下李世民即位以后的故事情节,我感觉此剧还是有不少的细节加工与想像的,并非像什么历史纪录片,只不过由于宫闱权贵与嫔妃、大臣的对话等表现的较多,几乎没有什么将领们的具体事迹和民族英雄征战场面,所以可能不少看过此剧的观众会感到一些沉闷。

          具体说一说剧中的诸位将领豪杰和战争场面

     剧中既然是以表现唐代初期的帝王和宫廷人物为主,无非对唐太宗、唐高祖、李建成、张尹二妃等人物的喜怒哀乐具体地表现,赞扬李世民的远见卓识、魏徵的正直多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物都表现的挺有深度,这里就不想过多地表述了。只想对秦琼(秦叔宝)、尉迟恭(敬德公)、单雄信、罗士信、李世绩(徐懋功)、程知节(程咬金)、李靖等著名的英雄具体谈谈,并且评价一下为数不多的征战场面。

         剧中一些人物的年龄看起来有些偏大。比如秦王李世民,在攻打虎牢关战役那段时间,还不到24岁,在剧中看起来像三、四十岁左右,罗士信当时17岁,剧中似乎没正面表现一下此人物的形象,只是李世民分配作战任务时,罗士信答应了一声,听声音至少像是30多岁。李世绩(徐懋功)当时26岁,剧中看起来至少也像30多岁左右。其实人物年龄在剧中似乎不是主要问题,因为人物性格表现的比较鲜明,所以可以忽略年龄差异,而且与历史人物当时的真实年龄相差的也不是过于悬殊。当然,假如人物看起来更年轻、与他们当时真实年龄相当,那就更逼真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看起来年龄都不小(有人说《贞观长歌》50多岁演员扮演20多岁的李世民,是因为老演员比年轻演员更容易把握人物、更有经验,我感到很费解,这和年龄有什么关联?)

        罗士信是隋朝少年将军,与秦琼都很善战,使用枪矛等兵器,后来与秦琼曾为瓦岗军将领。最后才与秦叔宝等将领离开军阀王世充的郑军阵营而投奔秦王李世民帐下,此人物的传奇故事很精彩。剧中几乎没怎么表现此人,而且后来他在抵抗夏将刘黑闼的战争中被俘捐躯的故事也提都没提一下。

          单雄信是很著名的人物,他的果敢与侠义、他对秦琼的帮助以及二人的深厚友谊、他的悲剧结局,在戏曲和小说、曲艺表现的很多很突出。有勇有谋的徐懋功(李世绩)和单雄信都是瓦岗寨的元老,单雄信号称:飞将。瓦岗军首领翟让率单、徐起事时,徐世绩(懋功)才17岁,戴着束发金冠、善使枪矛、有勇有谋,二人交情深厚。

         剧中单雄信是个胡须浓密的武将形象,显得威武潇洒。他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很有作战经验,比如对地道突袭的防备、对强石击敌的运用【类似于汉末官渡大战时候,曹军使用的霹雳车】,剧中都加以表现。对单雄信的结局剧中似乎没怎么表现,实际上,李世绩(徐懋功)曾经很恳切地向唐帝求情以免单雄信之死,单将军被斩之前,李世绩还和他割股食汤以送别,这些故事有些都是很打动人的,此剧也不可能加以表现。徐懋功喝退单雄信救秦王李世民的著名故事,剧中没有,有的倒是尉迟敬德一箭射了单雄信头盔的顶部。剧中表现了李世绩怕孤军深入而失败,劝阻要进兵的李世民,被秦王坚决拒绝。历史上的徐懋功的确为人谨慎,他和李靖忠的是唐朝的政权,二人都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

      卫公李靖在剧中没怎么多表现其军事谋略和不凡气度,对他和李世民的友谊和恩德表现较多。还出现了红拂女这个人物。敬德公显得粗豪而少了些威武气概,对程咬金的表现不多。秦叔宝威严英武、仪表堂堂,算是诸多隋唐题材古装剧中的一个较为不错的秦琼形象。平阳公主以及其夫君柴绍(柴嗣昌)都是战将,并且参加了虎牢关之战,剧中没有表现。

       由于英雄和征战仅仅是剧中表现帝王雄才大略的陪衬,因此,虎牢关战役、玄武门事变、征讨突厥番军等故事,或者表现很简略、或者轻描淡写作为侧面表现。对虎牢关之战,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役表现的太简单了,有徐懋功射箭、窦建德中槊落马等几个场景,史籍、小说都曾下工夫具体表现的故事,被短短几分锺的两军对决而取代。不过,对作战以前那些日子里,唐、郑、夏三方面的一些主要人物怎么想、怎么说的,表现的还挺真实。窦建德看不出是历经百战的农民起义领袖,倒像是个乘乱起兵的称霸一方的大王。李世民问被擒的夏王窦建德,我们唐军打王世充关你什么事,你要来打我们?夏王说:即使我不打你们,你们也会找上门来。这话逗得将士们哈哈大笑。《隋唐演义》表现窦建德临危不惧、准备慷慨赴死(倒是很有玄武门政变后,魏徵面对滥杀无辜的长孙无忌的屠刀时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并蔑视王世充的胆小怕死,书中还给窦建德安排了个出家为僧的结局
               

  
          “历史正剧还是能够起到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但是,假如是突出宫闱、帝王而忽视布衣平民和隋唐英雄事迹,那可能就是帝王和贵族史诗,对唐史的普及至少不是非常全面。最近看了《开创盛世》感觉不错,既有浓厚的历史感又不背离历史主义精神,具有精彩动人的文艺特徵【剧中的李世民等人年龄特徵比较恰当,尉迟恭塑造的沉稳有谋、宽宏大度,这是个崭新的敬德公形象】,尽管对瓦岗英雄故事和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的一些故事表现的略嫌粗糙。

                    『飞将军』单雄信,原为瓦岗寨名将.

                                     秦王李世民和尉迟恭等将领
[qq]390270699[/qq]
—————————————————————————————
作者: 尹一朋    时间: 2009-9-16 22:05     标题: 《开创盛世》人物塑造不拘于史籍

    电视剧《开创盛世》不仅以李世民和月荣(杨妃)的动人爱情故事作为其中一个贯穿的故事,而且出现了王伯当、窦建德、秦琼(秦叔宝)、李靖、尉迟恭(敬德)、魏徵(魏玄成)、程咬金、刘文静等很多英雄豪杰。当然,当时的英雄还有著名的单雄信和徐懋功(李世绩),徐懋功后来曾经打突厥、攻高丽【《贞观长歌》居然叫他:李勣】.《开创盛世》这部历史正剧,细节的丰富和想象、虚构都是为了突出人物,没有胡编乱造歪曲细说的成分。
            

   剧中表现了秦王李世民在武德年间同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争夺位子,发动玄武门政变(在历史上,尉迟恭和秦琼支持李世民;李靖和徐懋功不参与此事,因为他们俩在乎的是忠于社稷,而非在意统治者究竟是皇室里的谁)长孙无忌等人则连敌手的亲属和子弟都屠戮,魏徵面对长孙无忌等人面无惧色、大义凛然。《贞观之治》和《贞观长歌》都未能重点表现魏徵的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电视上播放的《贞观之治》的玄武门战斗场面都被删了.《开创盛世》以及《大唐名相》其中就表现了魏徵魏玄成的忠直、沉稳和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的才能。
        

    一些正统的历史演义的人物形象都是丰富多彩的,并非拘泥于史书所载.譬如取材《三国志》、《列国志传》、《东西汉演义》的某些影视剧。《开创盛世》也是这样。瓦岗豪杰王伯当由于与李密(李玄邃)有师生之谊,忠于李密,最后与李密共死,这很有悲剧色彩。王伯当倘若活到唐朝盛世,很可能也是徐懋功、薛仁贵那样的民族英雄。秦叔宝、敬德公、程咬金等隋唐豪杰在剧中都有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这样就比《贞观之治》更像历史文艺作品、英雄史诗,毕竟文艺不能完全照搬史籍记载,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艺术往往能与历史真实达到极其相似的统一,这也许就是历史文艺的魅力
      

    不过,虽然历史正剧应当在情节和人物上力求真实自然、有历史感和文艺特徵,但如果过于追求服饰的统一、道具的真实,那就成了历史纪录片,文艺毕竟是文学、是艺术,与历史还是有区别的。杨妃(月荣公主)同秦王李世民的相识、相知、相恋······一系列细节得以细致表现,这当然不可能都是历史记载,然而,看起来却真实自然,对塑造人物很有帮助,月荣的活泼和善良、勇敢、知书达理得以深厚表现,这在隋唐题材影视中不多见,是个全新的杨妃形象。只可惜历史上,杨妃之子、聪颖的李恪不仅没被立为太子,后来还被长孙无忌害了。杨妃的父亲隋炀帝也不是一眼即看穿的大坏人,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和矛盾心理也令人思索。


[qq]390270699[/qq]

[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09-9-16 22:11 编辑 ]
作者: 广成子    时间: 2009-9-17 01:28

…………………………真是奇怪的审美观……………………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