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从刘备的胡子说到拿破仑的痔疮 [打印本页]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0 10:52 标题: 从刘备的胡子说到拿破仑的痔疮
这或许是个奇特的题目,我并无意加入标题党,只是想讨论一下,历史的细节,对于历史本身,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过河卒子吃将相,蚂蚁成群撼白象,细节之于历史,二者的关系,似乎并不寻常。
刘备的胡子
有位汉学家,研究方向是三国魏晋,他作文颇喜引动视听,故而他探讨刘备胡子问题的那篇学术著作,一开始的题目也很有些江湖小报味道,叫做《探讨刘备的性能力问题》,后来被人指责“为老不尊,耸人听闻”,乃改作《探讨刘备中年得子的问题》。然而题目改了,文章内容却是不动如山的。文中大意,无非以刘备“嘴上没毛,颌下无须”,与“中年得子”,推定刘备子嗣大有可疑,阿斗不是摔傻的,乃是他爸爸的绿帽子给戴傻的。
这个研究新鲜与否?一点都不新鲜,比之昔年由种种蛛丝马迹而推定曹操乃一代女王的宏文巨著,更是等而下之。只是《曹操美娇娘考》一文,早已声明此系恶搞,看完哈哈一笑,也便罢了。如今这篇《刘备胡须考》,却打着汉学家的名号,自称绝非诬蔑,实有所据,倒要叫人看不懂了。
那么,姑且不说这结论如何荒谬,或者论证结果有误,而论证过程与证据居然能够上下契合,自圆其说,也未可知?可是满纸荒唐言,却并无一把辛酸泪作陪,倒是嘻嘻哈哈,自说自话,连身为“汉学家”基本的文言阅读功底都破绽百出,实在叫人替这位海外华人捏一把冷汗。牛皮吹破了,在国内好歹是自家人,顶多打两个哈哈,也就过去了,可是身在海外,身负“普及中华文化”的宏大重任,而如此疏忽大意,岂不有愧“汉学家”大名?
且看这位先生拿出的证据:将“饶须”解作“绕着胡子玩”,将“布虏其妻子”解作“吕布抢了刘备的老婆”,将“常摄内事”解作“常干房事”,呜呼,起刘备于地下,或者也要和这位先生拼一拼老命吧。为了让绿帽子坐实,而罔顾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妄作解人,胡乱揣测,真正的海外汉学家,怕是也不愿与之同列吧。
“饶须”,大抵是指满脸络腮胡。古文言之“妻子”,既有妻,又有子,怎地这儿子却被和脏水一起泼掉了?至于“常摄内事”,而大胆解作“常干房事”,荒谬绝伦,有逾于此的么?
话说回来,能为了刘备的胡子问题,“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没有功劳,总也有些苦劳吧。只是显然这位先生的目的,并不是要论证刘备的胡子如何如何,这自有陈寿裴松之的记载与史上的标准像作证,其人用心所在,乃是由刘备无须,而证刘备无子,而证蜀汉之颓败,后继者之无能,皆是其来有自,能从这么个小小的细节,生发出如此多的解读来,倒要让人对其肃然起敬了。
只是非但这证据苍白可笑,论证过程漏洞百出,结论更引人发噱,那么这篇文,就真的无甚意义了么?不过倒可以拿来当作发面教材,悬于高处,警醒世人,考据学问,不是这等做法的。
另一个用处,是给我这篇小文做个引子,当个靶子,噼里啪啦,驳斥一番,甚是有趣,真个过瘾。自然,这篇文既然叫《从刘备的胡子说到拿破仑的痔疮》,说完了胡子,我们该转向痔疮了吧?不,在此之前,我们来聊聊一位真有可能“寡人有疾”的先生,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牛顿爵士。
苹果の炼金术师的处男之身
刘备是有老婆孩子的,而且不少,可是仍然有人要凭空污他清白,泼他脏水,送他绿帽。那么,终其一生奉行独身主义的牛顿爵士,被怀疑至死仍是处男之身,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倒不是汉学家作祟,而是有牛顿爵士自己的日记与著述为证。自打被爆炸头犹太人给PK下物理学王座之后,牛顿爵士的处境也开始令人堪忧,虽然西方与狗为善,并无“痛打落水狗”的传统,可是从来不缺戴着史学家铁假面的拍拍垃圾,在故纸堆中摸爬滚打一番,蝇营狗苟,寻到蛛丝马迹,添油加醋一番,就是一篇耸动听闻的绝妙学术新闻。
牛顿爵士并非无神论者,而是虔诚的上帝仆从,他的三大定律,他的物理学研究,与他的一辈子保持处男之身,热衷炼金术研究,并无多大冲突,倒是相映成趣,于是我们无妨在科学教的神位上供奉这位“苹果の炼金术师”。炼金术乃是研究物质规律与重组的学问,虽然被视为异端,却也可算是化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仰赖其对金子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沸腾的溶液配比实验中诞生了不少原先未曾预料的神奇炼成品。顺带一提,炼金术师的职业在东方由道士操持,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与炼金以求发财致富,其实殊途同归,皆是人类对欲望的顺从与追寻。当然,炼丹而炼出豆腐来,也是泽被后人的壮举。我们吃豆腐的时候,应该抱持着对炼金术师,不,是道士们的感恩之心。
牛顿虽然对炼金术情有独钟,以至于狂热沉迷于此——彼时没有防沉迷机制,不得不说也是一个便利——可是他对豆腐却并无太多好感,不,准确的说法是,他对“吃豆腐”这件事倍感恶心。作为一个身心都献给了上帝和物理以及炼金术的虔诚信徒,“吃豆腐”无疑会分散他研究科学所必需的高度注意力,故而他选择当终身处男,看来也算是情有可原。
照如此说,发掘出牛顿爵士的处男秘密,倒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为何能够在物理学和炼金术上同时获得显著成就,这倒要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西谚有云,硬币一体两面,端看你从哪一面来说了。古旧陈腐的处男观,同样可以解读为献身科学的伟大热忱,古人诚不我欺。
题外话是,近人有言,好男人如硬币,前面是1,后面是0。至于作何解释,诸君自行揣摩为妙。
拿破仑的痔疮
十男九痔,牛顿爵士有没有,不得而知,不过据说拿破仑是有的,而且相当严重,严重到何等程度?耸人听闻的结论是,严重到直接影响了“滑铁卢之战”的胜败。
整个推论过程十分奇特,由拿破仑身染痔疮,而推得拿破仑骑马不便,由拿破仑骑马不便,而推得拿破仑无法临场指挥若定,由拿破仑无法指挥若定,而推得至有“滑铁卢兵败”。
看似合理,其实不然。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真离了将军就不会打仗的士兵,那可真是更糟糕的士兵。两军交战,排兵布阵,谋略装备,俱是重要非常,将军亲临战场,固然可以振奋士气,激发潜能,鼓舞手下的大头兵打出更漂亮的仗来,可是也并不是说,将军贵体微恙,无法和手下一起出生入死,士兵就不打仗了啊。固然士气是影响一场战役的重要因素,可也还不至于有那么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情况发生吧。
自然,滑铁卢是败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于是各种各样关于这位皇帝的言论蜂起,最常见的自然是攻击他的身高,矮个子,“三寸丁”云云,继而便有如同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位汉学家般,热衷于研究脐下三寸的“专家教授”粉墨登场,宣布关于皇帝的尸检报告,以确证他身为男人,并不伟岸,相反“短小的很”。那么,皇帝的情人们,都是摄于他的淫威,而非他的真本事才臣服于他的么?不得而知。继而,皇帝的痔疮也被搬上了台面,宣扬一番,并且有了如上所推理的奇妙结论。
历史的细节与荒诞
从刘备的胡子说到拿破仑的痔疮,自荒诞始,复归荒诞。除却对名人轶事的津津乐道,对古人名誉的肆意嘲弄,我们似乎还应该多想到一点什么。
历史从来不缺大人物,大人物的言行甚至可以左右历史的走向,改写历史的真相——如果真有所谓真相。可是大人物也并非一言一行皆英明神武,相反,越是伟大的人物,倒越有可能有多如牛毛的小毛病。如果这些毛病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他的“英明神武”,那么被忽略不计的可能性,自然要远远大于被抖落出来的可能性。“为尊者讳”,一言以蔽之,有些事情,是“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的。
很可惜的是,又或者很幸运的是,人们对于那些讳莫如深的东西,兴趣反而较之那些摆在台面上的东西更大。于是一本史书诞生后,除了利用研读其中已经记载的史料,找出那些被刻意隐瞒,藏着掖着的“不可对人言”之事,成了学者们最大的乐趣。继之而来的,便是纠谬正误,校勘补集,史书仿佛百衲衣,打满了补丁。在这一探寻史学真相的过程中,细节,成了历史研究的重大关键。
对细节的执着,或许会被视为纠缠于细微末节的冗繁考证,既不如那些慷慨激昂的史论令人拍案叫绝,也不比发掘出地下遗迹的简牍引人侧目。然则若是脱离了细节,历史的真相又从何谈起?聚沙成塔,无数细节堆积成了历史这座通天巨塔,历史的年轮由岁月镌刻,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细节,或许足以制造出引发巨大变迁的参天巨浪。
如果历史是个可以被随意打扮的小萝莉,那么细节或许可以视作替她增添颜色的胭脂,又或许是给她扎羊角辫的红头绳。至于打扮出来的模样究竟是否仍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仿似未曾装扮之前,却又比之前明艳动人许多,增光添彩不少;还是好像刻意要隐去清纯,故作风骚,由于不精化妆术,而致两颊通红如猿猴之臀,那可就端看这“化妆师”手段如何,心存何念了。
或许有些细节过于荒诞,然则成年人之为成年人,一个重要的标准,便在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智慧,来判断是非对错,逻辑可不是为诡辩而发明的。或许各人心中的善恶标准不一,然则推己及人,审时度势,终究可以从荒诞中窥出历史的素颜。
研究历史细节的过程,或许也可以看做是给历史卸妆的过程,洗尽铅华,究竟能看到一张怎样的脸,有待诸君打来的那盆水,和诸君的卸妆技巧,当然,也得历史本身乐意才好。
[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09-5-10 13:24 编辑 ]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09-5-10 11:06
生煎最近文章不少啊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0 11:22
凳子叔叔,你就不能回一个更有技术性的帖么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09-5-10 12:51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09-5-10 11:06 发表

生煎最近文章不少啊
字数也不少
本贴比凳子更有技术性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0 13:17
话说,猫小牌,你用马甲上瘾么~~~~
作者:
真幽默 时间: 2009-5-10 15:32
说实在的,看了半天,还真只能说凳子和马小甲那两句套话.
包子乃到底要讲虾米?是鼓励挖掘细节,还是反对乱挖细节捏?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0 15:38
人体艺术是艺术,H是不行的!
箱子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懂
作者:
菜刀 时间: 2009-5-13 16:14
这些细节其实很有意思,可以当作写作素材,但要做考证就让人发笑了
还是遵从大仲马的话吧,历史就是钉子,用来挂小说的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3 23:04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考杨贵妃非处女事,《柳如是别传》连篇累牍之考证,其实皆有所指,然则不便揭破,于是落得被人讥笑的后果。
隐私,终究还是要惹人窥看的。
作者:
雷动于九天之上 时间: 2009-5-14 10:36
不挖掘这些细节,这些学者们的研究经费从何而来呢?君且看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红学家呀。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4 10:51
细节研究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不过要是剑走偏锋,以致于走火入魔,那就实在叫人觉得荒唐了
作者:
梦幻军师 时间: 2009-5-14 13:44
嘿,现代的人喜欢哗众取宠,所以就要找些古人名人的缺点来说事,还不是说曹操矮么~怪事,矮就不能当军事家当诗人当魏武了?要长得由,找光荣三国志去,今川议员不也一猪头么~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5-15 18:10
这篇东西有点针对我那篇《直接历史观》而发
历史的原因就像我们的政治课本很喜欢干的那样喜欢找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事件原因,根本原因……
这么分不是坏处,但坏就坏在,一旦要去找根本的那个原因——当然也是有的——不过一深,就变成了想找什么原因就是什么原因。
解释的无限性决定了随便拉个“原因”,也能解释为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而真正由浅入深由纸表入事件的根本原因,却不那么重要,特别需要“传道”之时,总是先有道,后而比附事件传之,绝不会依着事件把道给修改掉。
往往真正体察到历史真相的人,发挥了许多,最后的原因可能就是那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只不过相比起轻信的轻率,绕一大圈子,又得出同样的结果,似乎更加显得可靠,但有讥者会说,何必呢?直觉感知下,和经过一大圈考证后,结果相同,何必呢?
我愿意再提供一则非常具有公信力的例子,《论语》是记载圣人言的,圣人的话比我之前的那些联想显然靠谱得多,鲁太宰问子贡,你老师怎么懂那么多啊?子贡于是顺着杆子夸夸而谈,是啊,我老师是“天纵之将圣”,懂得多那是理所应当。这个解释既贴切又倍儿有面子,而且看似十分合理,合理到一千多年之后的朱熹在讨论“子入太庙”章时的论调依旧是,圣人无所不知,问礼器,那是表示谦虚。可见这样的解释多么地深入人心。但不管编造的理由多么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并不正确。幸好,孔子为我们揭开了他老人家为什么懂那么多的原因,“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砍柴挑水喂马看大门全是小时候穷闹的,与圣不圣没什么关系。
孔子这么说了,没有疑问,大道理显得弱不经风。但倘若有人详考孔子生平,牵扯出了商族没落史,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同样从一个族群之衰败推导出孔子之少贱,我想,最浅表的原因就应当是最深刻的原因了。
拿破仑的痔疮,也在此一范畴之类,生煎不妨一探幽径。
作者:
anchoret 时间: 2009-5-15 19:15
只看题目,想到鲁迅先生一篇文章《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5-15 22:43
鲁迅写出来,那就是刺刀投枪,我写出来,不过隔靴搔痒
狐仙所言甚是,微言大义,文以载道,载了千年,现在就算内中空空如也,并无道可言,也要凭空变个道塞进去,传统有时候很强势,祖宗家法不可废,改良呢?也是要砍头的。
不过这篇文酝酿许久了,倒不是针对那篇《直接历史观》而发的。
作者:
风雨夕 时间: 2009-5-15 23:13
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历史是一个婊子,谁想操谁操……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5-16 09:06
原帖由 风雨夕 于 2009-5-15 23:13 发表
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历史是一个婊子,谁想操谁操……
其实不必那么悲观,历史是个婊子,却是个带有HIV病毒的婊子,当然是谁想肏谁肏,但肏过的人,都会被传染了,都要被历史幽一默最终成为历史,也都会看着历史把自己修改成婊子历史里的形象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