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历史之最 [打印本页]
作者:
泼皮 时间: 2009-2-22 03:59 标题: 三国历史之最
判断某段历史的重要性,往往要看它有哪些最早?最后?最大?最小?最多?最少... ... 三国做为文化符号的影响淹没了它的历史意义,所以史学界的传统聚焦在汉唐宋,侧重的是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与之相对应,体现中华文明变动性的大分裂时代,魏晋南北朝史则属于后起之秀。
试列举一些三国历史之最,抛砖引玉:
1. 中央集权制下最早的中国军阀,后世藩镇直至民国军阀的鼻祖。注:有别于先秦封建诸侯。
2. 天命论在实践中最早的破产:天下可以同时有三个皇帝,为后世的分裂割据奠定坐标,强化了中华民族推陈出新,平等竞争的政治理念。
3. 汉语常用词汇“英雄”的词源:王粲《汉末英雄记》,或“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4. 群众基础最广泛深厚的中国民间偶像:关公/王/帝,是否比孔子更人气,没有具体统计,但是我认为前者的草根人气更强。
5. 孕育了中国最早,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树立了后世演义小说的人物原型,如:关羽是黄飞虎(过关斩将)的原型,赵云是伍云召的原型,吕布大约是宇文成都的原型... ...
6.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低谷,待确认...
7. 中国甲胄兵器的重要过渡期:明光铠(曹植《先帝赐臣铠表》),连弩...
[ 本帖最后由 泼皮 于 2009-2-22 04:00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2-22 10:57
1、军阀:前汉之七国之乱且不论,莽汉之际的隗嚣、张步、彭宠等人非军阀而何?
2、天命:战国时七王、两帝且不论,莽汉之际刘盆子为天子、公孙述为天子、刘林为天子、刘永为天子、卢芳为天子,即使光武称帝时,更始亦未死。当此之时,天下何止3个皇帝?至于“强化中华民族推陈出新,平等竞争的政治理念?之言,更是从何谈起?
3、英雄:其他的话都不说了。《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叙传》:“英雄陈力,群策毕举。”《后汉书·仇览传》:“今京师英雄四集。”
4、偶像:三国偶像在民间的确立,恐怕更多的是得力于小说,而非史实。
5、小说:小说的艺术成就,更多的恐怕是得力于作者之大才,而非史实。
6、人口:三国人口,有大量隐匿,因此决非《三国志》三国官方统计人口相加那么简单。
7、军备:这个偶不熟,且不论。
作者:
泼皮 时间: 2009-2-22 12:30
英雄的词源找得好!
俺又翻出了比班固更早的一段:而况万乘之主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韩婴)...
看来三国真的没什么历史意义,难怪史界冷门
莽汉的那一伙有点“山寨”,不过算军阀也凑合;
莽汉的天命基本没断,更始两年而已;三国鼎立长达60年,魏蜀吴谁也不比谁合法,挑战天命的历史功绩还是很大的。竞争机会均等的意思,就是古代中国比日本意识领先的地方:皇帝不是神,天下不是一家的,谁有本事谁做皇帝。
历史也造就了文化和文艺:关某的人气,早于小说近千年就开始了;历史本身的戏剧性,也帮助了小说的可读性。
西晋280年的那次人口普查结果就比《三国志》载的同一年人口呼拉多出了近1000万(16.16百万对7.67百万),即使如此,比起内战前的人口(顺帝的那次是49.15百万)还是少了太多。这种事情,连西岛定生,葛剑雄他们也很难精确,不过单凭《七哀》诗中的描写,汉末三国的境况应该是很惨的...
搜索枯肠,最后又凑了一条:三国是中文网络上最热门的历史话题?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2-22 13:02
主要是史料匮乏。
作者:
hill281 时间: 2009-2-22 20:16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第四好像不对吧,再三国演义之前,关于三国的民间传说就已经再民间风靡了,罗贯中也算是个商业写手吧,所以根据民间传说加史书才写出的演义。
作者:
泼皮 时间: 2009-2-23 03:03
又折腾出了两条,看看是否成立:
1. 黄巾: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起义
2. 张鲁:道教乌托邦?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09-2-23 03:29
小时候听讲故事,三国只是其中之一,但三国对我的吸引力相对特别大,后来想想,主要是小说写得好,导致讲故事只需要略为加工,就能很出彩。
想对应的,比如封神演义之类的,作品就没三国演义那么好了
作者:
ManUtd_7 时间: 2009-6-23 12:57
史实都被三国演义扭曲了,最可怕的是深入民间呢。。。但确实有它的文学价值。
作者:
好蚱蜢 时间: 2009-11-5 00:46
深入民间怎么可怕了
作者:
宇文骁 时间: 2009-11-5 01:17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2-22 10:57 发表
1、军阀:前汉之七国之乱且不论,莽汉之际的隗嚣、张步、彭宠等人非军阀而何?
2、天命:战国时七王、两帝且不论,莽汉之际刘盆子为天子、公孙述为天子、刘林为天子、刘永为天子、卢芳为天子,即使光武称帝时 ...
第四点,应该是民间传说更确切吧.在三国演义前,甚至在三国志评话前,很多传说已经深入人心了
作者:
fantasydog 时间: 2009-11-10 00:31
外传多矣,人独爱三国者何?意昭烈帝崛起孤穷,能以信义结民,延揽天下第一流者,托以鱼水,卒为能鼎西隅,少留炎汉之祚,殊足鬯快人意......且古来割壤窃号,皆强并弱款,未有如三国力足相衡,智足相抗,一时间英雄云兴,皆足当一面,敌万夫,真宇内一大棋局也!
《三国志》一书,创自陈寿,厥后司马文正公修《通鉴》,以曹魏嗣汉为正统,以蜀、吴为僭国,是非颇谬。迨紫阳朱夫子出,作《通鉴纲目》,一继《春秋》绝笔,始进蜀汉为正统,吴、魏为僭国,于人心正而大道明,则昭烈绍汉之意,始暴白于天下矣。然因之有志不可汩没,罗贯中氏又编为通俗演义,使之明白易晓。而愚夫俗士,亦庶几知所讲读焉。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