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99%的中国人不了解的中国历史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倪永孝 时间: 2008-12-25 22:49 标题: 99%的中国人不了解的中国历史真相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骗人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身体方面)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评价:原来历史并不总是进步的。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
评价:原来宋朝并不跟我们想象的那样差。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看来我们真的误会宋朝了。
9.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评价:看来宋朝时期的中国人还是挺理性的。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评价:但最后跟定都没啥区别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评价:其实,人类就是这样的自私。
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
评价:貌似现在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才这样。
13.中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有1800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
评价:宋代中国人的创造力真不是盖的。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评价:只能说那时的中国更像中国。
15.在1233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宋史》《元史》等)
评价:这让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原来我们祖先什么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明实录》等)
评价:幸亏朝鲜、越南都脱离中国独立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得跟棒子一个德行。
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吨。
评价:排水量都接近航母标准了,比较恐怖。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评价:确实是皇帝中的异类。
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
评价:其实,理论都是马后炮。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评价:所谓“明亡于万历”,原来如此。
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评价:资本主义萌芽?这简直是一只脚迈入资本主义了。
24.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几乎都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流入了中国。
评价:敢情是中国间接掠夺了美洲人民。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武备志》等)
评价:这个比较雷。
26.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评价:人到底还是没法胜天的。
27.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年。(《朝鲜李朝实录》等)
评价:那时候棒子还是挺重义气的。我也终于明白,进化论并不适用于棒子。
28.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部,79070卷,禁毁6766部,93556卷。
评价:真不知道这是修书还是毁书。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
评价:历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谓历史大势基本纯属胡扯。
30.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评价: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不过,这也只能问清朝皇帝了。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评价:这冤大头,自作自受。活该!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万对阵2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评价:嗯,这个……
本帖所列事实仅供参考,毕竟本人不是历史专业。有几位同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我在这里对各位表示感谢。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其实,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当时萧峰阻止辽军南下,其实是救了他们。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评价:进化论同样不适用于鬼子。
补充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评价:当我们的“专家”在不遗余力地为“康乾盛世”大唱赞歌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有一个朝代正在默默地受着后人们无端的非议,而这个人民生活水平十几倍于“康乾盛世”的朝代却正在人们尽情挥洒的刀笔之下“积贫积弱”着呢。
PS又PS:不少人怀疑中国史料的真实性。确实,很多史料都有不少错误,但如果通过对几种史料的对比分析,很多错误都是可以被纠正的。如果只看《明史》《清史稿》,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明朝有如人间地狱,清朝跟天堂似的;如果只看《元史》,南宋简直弱得没边了。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所修史料可靠性程度从高到底排列如下:
东周(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元朝>唐朝>清朝(个人意见)
本文链接http://paowang.com/cgi-bin/forum ... owang&id=790312。
---------------------------------------------------------------------------------
此文作者十分推崇宋明两朝,不过感觉其中有些数据意淫,不知轩辕的高手怎么看?
[ 本帖最后由 倪永孝 于 2008-12-25 22:51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2-25 23:12
矫枉就要过正,两边多骂骂,总比一边倒好
作者:
辽辽 时间: 2008-12-25 23:16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身体方面)
美军的负重肯定不对···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2-25 23:18
原帖由 辽辽 于 2008-12-25 23:16 发表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身体方面)
美军 ...
网上找的资料
美军将单兵负荷分为作战负荷和行军负荷两种,认为各种季节和地域的标准作战负荷都不应超过18公斤,行军负荷小于25公斤。但1991年时实际情况都有所超出!现以当时美步枪手负荷为例,详细分析如下:
装备名称/温区(公斤)/干寒区(公斤)
武器:
M16步枪含30发弹匣刺刀/4。17/4。17
弹药:6弹匣4手榴弹/4。98/4。98
作战装具:
水壶(满水)/1。63/1。63
锹,锹套/0。91/0。91
携行具(外腰带、肩吊带、急救包、子弹袋)/1。32/1。32
头盔和盔衬/1。41/1。41
着装:内衣和袜子/0。27/0。86
野战军衣裤/1。04/——
裤带、腰带/——/0。20
羊毛尼龙衬衫/——/0。68
羊毛裤/——/0。76
棉尼龙防风沙丁军裤/——/0。95
棉尼龙防风沙丁上衣/——/1。45
上衣防寒聚脂絮料活里/——/0。33
军裤防寒聚脂絮料活里/——/0。29
派克短大衣防寒活里/——/0。43
派克短大衣/——/0。90
白色伪装上衣/——/0。88
白色伪装裤/——/0。45
作战鞋/1。52/——
斗篷雨衣/0。77/0。77
腰带/0。09/0。12
冬帽/——/0。12
羊毛围巾/——/0。07
斗帽/——/0。44
三指手套/——/0。10
北极三指手套/——/0。29
防寒鞋/——/2。49
以上作战负荷小计:/18。1/27
小背囊/0。45/——
大背囊/——/1。36
背囊白色伪装套/——/0。34
备用服装/0。25/2。08
斗篷防寒衬层/0。25/——
睡袋/——/3。20
充气褥/——/1。36
睡袋防水套/——/1。02
外睡袋/——/2。50
口粮一餐/0。75/0。75
盥洗具/1。20/1。20
食具/0。25/0。25
以上生存负荷小计:/3。1/14。1
合计:(行军负荷)/21。2/41。1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2-26 00:12
这种文章没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就一句话:“以偏概全”。没什么价值。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所谓的
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到底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唐初人口比隋末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原因是隋末战乱、炀帝滥用民力,譬如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而“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北筑长城,兴兵百万,“死者大半”,修大运河征丁三百六十万,开到徐州附近,已经死掉一百五十万,征伐高丽,被征者总数达四百万人,仅第一次征高丽就死伤二百万,造战船的役丁“昼夜立于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无不生蛆,死者十三四”,等等等等。
所以虽然开皇年间户口恢复非常迅速,但仅仅几十年间又锐减,这不是唐朝造成的,不能归罪于唐朝。至贞观初,天下户口不过三百万,这只能说明唐朝接受了个烂摊子而已。
但到了高宗永徽元年,户口就恢复到了380万,23年间增长80万,至中宗神龙元年,户口已经高达615万,55年增加235万,至开元28年,户口达到841万,天宝14年,户口达到了唐朝最高值891万,(一说为961万,见白寿彝《中国通史》)。而杜佑以为891万这个数字不准确,“盖有司不以经国驭远为意,法令不行,所在隐漏之甚也”(《通典》),还是少统计了。那么到底实际有多少人口呢?杜佑估计,隐漏连同逃亡户,天宝的实际户数,至少有一千三四百万。
就按照天宝14年891万户算,138年中,人口增加了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8.7%,虽然略低于隋朝,但却高于两汉。
隋朝之所以人口增长率很高,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太短,我们都 知道,要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高 增长,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连续保持高增长,那就太不容易了。
而且,隋朝自文帝开皇元年至炀帝大业5年期间,为人口增长期,凡29年,自此之后就开始了户口的急剧衰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只剩200余万,而这不过是在仅仅10年间就造成的。若总括的来看,隋朝开国时,有户口399万,这还没有把陈朝人口包括进去,而当三十年后,人口减少至不足300万。
真不知道主帖中“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的说法从何而来。
作者:
在人间 时间: 2008-12-26 00:24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骗人的。
我的观点:我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一群强盗闯到你家抢东西,你把他们赶走了,但是东西也被抢走了,那么这仗算是你打赢了还是强盗打赢了呢?宋朝所谓的胜利怕不少都是这么回事吧。强盗们的本意就是来抢东西的,干嘛要跟你死磕?抢完了就跑,反正他们骑马你们地奔怎么也追不上。唐朝的对外战争多是侵略战争,也就是说他们多数情况下扮演的是那个“强盗”的角色,抢了就跑,败得不亦乐乎。。。
史书上的数据么,也要联系着看哈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身体方面)
我的观点:现代军人的训练标准是不能跟冷兵器时代的军人相比的,毕竟现在打仗伤害输出不是靠肉体提供能量的。。。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
评价:历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谓历史大势基本纯属胡扯。
我的观点:议会是经常开会的:这次通不过,下次也许就通过了;下次通不过,下下次也许就通过了。。。随着英国经济上的压力日渐增加,对华贸易逆差的问题终要解决。压力越大,支持打鸦片战争的人就越多,投票的结果也会逐渐改变。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通过的那次,注定票数不会相差太多。。。
其实我对楼主的大部分观点都持赞成态度,只有这么几点不同看法。。。
作者:
可爱小马驹 时间: 2008-12-26 00:31
唐朝对外扩张不是游牧民族那种抢了就跑,而是占了呆下来,因为那边能被唐朝看得上眼的东西就是土地,遭到反扑后下场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更加得不偿失,
作者:
弱势群体 时间: 2008-12-26 00:46
古代士兵要穿铠甲拿盾牌,现代士兵更追求速度和灵活,负重不一样也正常吧
作者:
ldm.nc 时间: 2008-12-26 01:00
不过唐帝国打仗确实不怎么样,否则也就不会那么依赖外族,并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了
我认为能有外族协同作战自然是好,可以让他们相互消耗,但如果把异族作为对外作战的中坚力量,则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状况
另外,人口多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如果全国动员对外,或许占便宜;但遇上天灾,再加上土地集中,吏治不清的时候,那就会变成人祸,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还有,从汉至明,汉族对外作战动不动就是全军覆没,而对手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被击退,即使汉族军队人数占优,武器精良都这样,看来战斗精神着实很成问题
记得余秋雨曾经有一个论点,他说汉族的文明延续是靠不远征,不侵略,本土防御得来的,看来他很得意,我却很难过,文明至今还能延续只是因为汉人没被杀光而已,一次次所谓民族融合也只是汉人被征服被强暴被压榨的历史,汉人缺乏血性!
我宁愿中国是一只骨瘦如柴的野狼,也不愿它是肥硕的羔羊
[ 本帖最后由 ldm.nc 于 2008-12-26 01:01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2-26 01:18
原帖由 ldm.nc 于 2008-12-26 01:00 发表
不过唐帝国打仗确实不怎么样,否则也就不会那么依赖外族,并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了
我认为能有外族协同作战自然是好,可以让他们相互消耗,但如果把异族作为对外作战的中坚力量,则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状况
另外,人口 ...
怎么老有这种腔调?然后接下来又要把儒家拉上了吧。唉~~~真成了定势思维了?
农耕民族被游牧民族洗掠,全世界范围都是这样,不单中国,要是被洗掠就主动蛮夷化,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打战,宋朝的步兵BT到爆。汉人的文明之所以存在,绝不是因为汉人存在,而是因为文明存在。现在汉人中国占大多数,可汉人的文明呢?照样凋敝。
作者:
ldm.nc 时间: 2008-12-26 02:35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2-26 01:18 发表
怎么老有这种腔调?然后接下来又要把儒家拉上了吧。唉~~~真成了定势思维了?
农耕民族被游牧民族洗掠,全世界范围都是这样,不单中国,要是被洗掠就主动蛮夷化,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打战,宋朝的步兵BT到 ...
蛮夷,何谓蛮夷
那些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前不都是蛮夷吗,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现在俨然成了世界文明的代表
本人要的文明是自立,自由,自信,自强的文明,而不是委屈求全,苟且偷生,任人宰割
本人认为读历史是为了寻找途径,救国护民
手段不重要,要的是实际效果,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依然是弱肉强食,烽烟四起
个人观点没必要那么多头衔
[ 本帖最后由 ldm.nc 于 2008-12-26 02:43 编辑 ]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2-26 07:29
这个帖子最近很热门嘛,到处看见转帖。要论严肃性,不可靠;不过既然是做宣传,个人觉得无所谓。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8-12-26 09:03
有些以偏概全,但是主流历史论调也不乏以偏概全的,很多复杂问题被简单定论了,所以两下比较一下也是好事。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8-12-26 09:22 编辑 ]
作者:
本因坊秀策 时间: 2008-12-26 09:26
主贴里的评价,很多都很可笑,俨然就是一FQ
作者:
Chaelin彩霖 时间: 2008-12-26 09:53
笑话
西夏独立,
有兴趣的一人来一句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8-12-26 09:59
哎!脑袋不健全的人说出的话真是看不下去了,难道力量大的就是好的吗?如果当年蒙古把欧洲人杀光了,看他们还能造出船坚利炮不,难道蒙古人就是最文明的吗?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12-26 10:43
原帖由 倪永孝 于 2008-12-25 22:49 发表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评价:所谓“明亡于万历”,原来如此。
...
“萨尔浒之战”,是努尔哈赤胜了,还是明军胜了?(明军绝对完败)
当时的明朝皇帝难道不是万历吗?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8-12-26 10:48
99%的中国人不了解的中国历史真相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这是吕政论的一大证据,因为卫是吕不韦的父母之邦。二世上台,灭卫,坏其宗庙。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人口有可能,经济指标则是扯淡。开皇暴敛,民困苦而国足,这是国家取败之道。道理么,不说。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唐的民族政策对错不论,宋的观点完全同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宋的胜利,往往连伤都做不到。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宋能抗击骑兵的就是重步兵,不像铁塔一般,骑兵来了如何能结阵抵抗。这是历史局势的需要,而不能证明当时的士兵身体素质高。以偏概全的谬论。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评价:强烈怀疑。但相关史料不熟,请昭昭鱼儿来答疑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
评价:钢铁产量和大工业无关,对比看不出任何意义。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这个的确。
9.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评价:而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评价:名义和实质,往往是会相悖的。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评价:这个不熟,当时的主流言论是否如此,还请昭昭来答疑。
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
评价:南宋的手工业的确很发达,国家的税收,商业占了很大的分额。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评价:不说话。
15.在1233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宋史》《元史》等)
评价:历史的偶然。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谁让你对现代科学发展影响这么小。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评价:所以所谓的正义啊自古以来啊都是扯淡,只有强大才是现实。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明实录》等)
评价:历史上号称很常见,只不过这次夸大了一点。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评价:有时候皇帝勤政,对国家未必是好事。
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评价:然而,万历三大征继续向老百姓盘剥,然而崇祯向众臣募捐,没有愿意出钱的。就算崇祯内库满库白银都变黑了是假史料,那银子到哪里去了?自救者天恒救之,咎由自取而已。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武备志》等)
评价:说的是那种奔雷车之类的吧,这和现代坦克不是一个概念吧。
26.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评价:还是间接原因。所谓天灾,皆是人祸。
27.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年。(《朝鲜李朝实录》等)
评价:棒子自承为礼教正统而已。
28.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部,79070卷,禁毁6766部,93556卷。
评价:满清诸罪,以此为最。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
评价:然而这是迟早的事,虚弱的中国,迟早会成为群狼的美食。
30.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评价:这是历史的大玩笑。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评价:历朝都一样,不用只笑话满清。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万对阵2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评价:无话可说……
本帖所列事实仅供参考,毕竟本人不是历史专业。有几位同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我在这里对各位表示感谢。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当时的天朝正统啊……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评价:同上
补充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评价:然而南宋的赤字也更重,话说回来,应该说更接近现代国家吧。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2-26 11:01
秦桧发明宋体字,久闻其说,不见其证。我表示怀疑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8-12-26 11:53
宇文护没有善终,从权臣角度看不如霍光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8-12-26 12:02
好像有不少值得斟酌的吧,比如1644的鼠疫和200年后火器还比英国厉害,不过评价很是搞笑
作者:
ygwd123 时间: 2008-12-26 12:28
上面的历史如果是真的,可以说中国其实一直走下坡路...........
作者:
0405cwk 时间: 2008-12-26 12:49
820万户不是大唐的峰值
作者:
倪永孝 时间: 2008-12-26 14:02 标题: 回复 #18 吴元叹 的帖子
看了你的分析,感觉作者引述的史料除了3,6,11,25不实,26偏颇,其余基本属实。
至于作者的评论,还是蛮搞笑的。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12-26 15:55
原帖由 倪永孝 于 2008-12-25 22:49 发表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万对阵2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评价:嗯,这个……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代表义律和海军司令伯麦乘坐的路易莎号曾因台风沉没,流落到一个中国小岛上,花了3400元求岛上居民将他们送回澳门。
其实当时清朝开出的赏金,可是义律100000元,伯麦50000元。……
信息就是金钱啊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12-26 16:01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12-26 16:30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2-26 11:01 发表
秦桧发明宋体字,久闻其说,不见其证。我表示怀疑
我表示十分严重的怀疑。
40年前我学毛笔字的时候,家父让我拜颜鲁公,因为我开手学《多宝塔》。
家父明白训示:颜鲁公书法在宋朝时被变化为宋体,并详细讲了其变化的来源。
秦桧的字我以后也见到,和宋体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40年来,我接触到很多书法爱好者和版本学研究者。他们也都认同宋体来源于颜鲁公(同样,楷体来源于欧阳率更)。
秦桧创宋体,仅仅是近几年在网络上看到。是否有人要为秦桧翻案而造谣?你想啊,我们最常用的宋体是秦丞相造的,我们是否就欠他一大人情啦?......
作者:
ailingtu189 时间: 2008-12-26 17:05
很多真的第一次知道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8-12-26 17:09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12-26 16:30 发表
我表示十分严重的怀疑。
40年前我学毛笔字的时候,家父让我拜颜鲁公,因为我开手学《多宝塔》。
家父明白训示:颜鲁公书法在宋朝时被变化为宋体,并详细讲了其变化的来源。
秦桧的字我以后也见到,和宋体 ...
40年前。。。本以为老虎兄是1970年生人,今朝是30有8呢。。。熟料原来1970非出生之年啊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12-26 17:10
原帖由 倪永孝 于 2008-12-25 22:49 发表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武备志》等)
评价:这个比较雷。
岂止坦克,还有手雷呢。杀伤力虽然小点,但还是好使的。谁感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戚继光的遗迹。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12-26 17:12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12-26 17:09 发表
40年前。。。本以为老虎兄是1970年生人,今朝是30有8呢。。。熟料原来1970非出生之年啊
呵呵......这本来是在一些武术论坛上的名字,为交流方便,故意变得年轻一点,好偷人家的艺。
以后就在别的地方也用啦......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12-26 17:22
提几个意见
首先是尽量不要乱用百分比,比如那个胜率的例子,如果唐朝打了100场赢了30场,宋朝打了10场赢了7场,那个百分比一样适用。而且战争的胜负永远都不是战争的真实结果。
再有就是比对世界的时候考虑下当时世界的发展状况。有的时候不是我们太发达,而是别人太不发达。
还有就是数字不代表全部问题,当数字对比有异的时候请解释下区别的原因。比如军事负重对比上,古代的甲胄占了很大比重,而现代的护具比重则比较轻。另外减少负重一直是军事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在现代人想方设法减少士兵负担的思路下还做这个对比实在没什么意思。
另:宋朝那究竟是扩张战争?还是收复失地的战争?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8-12-26 17:25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胜率问题没有统计过,但是70%这个胜率,如果是以宋朝方面资料为准的话,估摸着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各个方面的史料都会为己方讳败,但是程度不同,无耻程度以《辽史》为最。宋朝方面还是比较老实的,讳败最严重的一次是高梁河之战,由于是太宗亲征,估计史官不敢写如何失败,只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退兵,但是这一次讳败出于重大政治原因,毕竟是皇帝亲征,而且据说还受了箭伤,写进去实在不好看,其余的失败则大都如实反映,雍熙北伐和君子馆两次大败,损失多少,都写得很详细。《辽史》就无耻多了,胜了当然大书特书,败了就只字不提,甚至硬说是胜了,《辽史》中提到的对宋作战失败印象中似乎只有白马岭和满城两次,其余对宋再无败绩。而宋方取得的大胜如徐河之战(耶律休哥差点被砍死),在辽方资料里一个字都找不到,似乎压根没打过这一仗(当然休哥这次是想偷袭,结果差点送了命,既然是偷袭,辽方或许是要对此保密?);又遂城羊山之战(大胜,斩契丹二万余人)宋方记载非常详细,而辽方记载为:“与宋兵战于遂城,败之。……次满城,以泥淖班师。”辽方讳败太多估计也跟辽主(以及太后)动不动就亲征有关。
《金史》口碑较《辽史》好很多,但讳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对顺昌、颖昌等也极尽掩饰之能事。
相比较而言,宋朝方面的资料一是多而详细、兼有各家之言,二是宋朝的文人私底下如实记载也有很多(甚有夸大战败者),故而一般以宋方资料为基本,参照辽金史料。
另外顶楼所说的统计标准为“交战规模万人以上”,实际上光有这个标准还不够,如同楼上一些朋友所讲的,很多时候是一方来进攻,一方击退了,双方损失都不大,只以击退为胜,有失公允,“守有余、攻不足”的道理谁都明白,应该以“斩对方X千级以上且己方损失小于对方”为准更好,至少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胜,这样统计才公平些。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宋朝对辽金西夏在胜负次数上胜多败少是一定的,因为宋朝面对的这几个好战的民族时不时的骚扰,采取的是守势,而宋朝对外的大规模进攻则多数以大败收场(高梁河、雍熙北伐、神宗五路伐西夏、韩侂胄北伐),再次验证了“守有余、攻不足”的道理,虽然如此,宋朝在对外战争中攻城略地和有效的歼灭战也有不少,故而也请说宋朝军事如何如何弱的也好好看看书。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两宋城市化问题是很多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如按照池田静夫等人的说法,30%的城市化率应该有了(他们居然宣称临安城市人口有500万到600万),而斯波义信、加藤繁等真正研究宋史的人对此则不予采信,他们认为宋朝的城市化率应该是与清朝是差不多的,城市化率6%到10%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数据,临安城市人口取150万左右比较适当。我个人觉得30%太扯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顶楼没给资料来源,不好妄断。但对这里所说的“民间”存疑,极有可能是来自朝中或在野的主和派的声音,或者是来自他们所叙述的“民意”。z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8-12-26 17:43 编辑 ]
作者:
XM8 时间: 2008-12-26 20:37
99%的中国人不了解的中国历史真相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这是吕政论的一大证据,因为卫是吕不韦的父母之邦。二世上台,灭卫,坏其宗庙。
--------------------------------
据我所知当时的卫国已经没有地盘了,只有个空头名号而已。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人口有可能,经济指标则是扯淡。开皇暴敛,民困苦而国足,这是国家取败之道。道理么,不说。
----------------------------------------------------
唐朝的人口峰值大概是1400万户左右。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唐的民族政策对错不论,宋的观点完全同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宋的胜利,往往连伤都做不到。
--------------------------------------------------------------------------
宋朝的胜率在7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唐朝胜少负多是扯淡,而且唐朝的失败主要集中在攻势作战,宋朝的胜利主要集中在防守作战。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宋能抗击骑兵的就是重步兵,不像铁塔一般,骑兵来了如何能结阵抵抗。这是历史局势的需要,而不能证明当时的士兵身体素质高。以偏概全的谬论。
-----------------------------------------------------------------------------
美国特种兵确实有可能负重15公斤进行训练,但不代表他们只能负重15公斤进行训练,实际上海豹队员负重上百公斤进行训练也是很常见的。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评价:强烈怀疑。但相关史料不熟,请昭昭鱼儿来答疑
------------------------------------------------------
这个已经有人回答了,10%是比较可信的数字。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
评价:钢铁产量和大工业无关,对比看不出任何意义。
-----------------------------------------------------------------------
作者用了一个很妙的词“钢铁”,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个数据的详细计算过程,其实现在的说法一般是生铁18万吨,这18万吨当中最后变成钢的,也就是变成武器的只有几千吨。而且这种钢和工业化生产所需的钢根本不是一回事。
18万吨这个数字的算法是这样的:以当年北宋的人口基数,军队数量,宗教活动等为标准,计算出这么多人一年维持农业生产需要多少铁,维持日常生活需要多少铁,维持这么多军队一年需要多少铁等等,然后把这些数字相加得出最终结论。结论本身没有错,可这是建立在北宋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上的,1788人英国才600多万人,这点估计作者就算知道也不会写出来。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这个的确。
------------------------------------------------
这个怎么可能的确,忘记灵夏了吗?
9.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评价:而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
这不过是一种说法,尚有争议。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评价:名义和实质,往往是会相悖的。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评价:这个不熟,当时的主流言论是否如此,还请昭昭来答疑。
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
评价:南宋的手工业的确很发达,国家的税收,商业占了很大的分额。
-------------------------------------------------------------------------------------------
这个数据不知道从何得来,不做评论,至于南宋的税收,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评价:不说话。
----------------------------------------------------------------------------------------------------
我不知道南宋的经济总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通常的做法和推算钢铁产量类似,所以不可能得出以上结论。
15.在1233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宋史》《元史》等)
评价:历史的偶然。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谁让你对现代科学发展影响这么小。
------------------------------------------------------------------
秦九韶给出的是解高次方程的公式,不仅是三次,最高可以到10次,说实话我不记得解高次方程是用的哪个欧洲人的名字,但是我听说过“秦九韶法”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评价:所以所谓的正义啊自古以来啊都是扯淡,只有强大才是现实。
-------------------------------------------------------------------------------
宋金蒙之间的交战确实造成了人口下降6、7000万,大概占当时总人口的50%左右,这个比例在历次朝代更替的大动荡中,不算高。可以认为这些人是蒙古人害死的,但是这样就不能去和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做比较,因为600万这个数字是直接屠杀数字,而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数字。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明实录》等)
评价:历史上号称很常见,只不过这次夸大了一点。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评价:有时候皇帝勤政,对国家未必是好事。
-----------------------------------------------------------
怎么可能全胜呢,很多次都失败了,连李成梁都出过丑。
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评价:然而,万历三大征继续向老百姓盘剥,然而崇祯向众臣募捐,没有愿意出钱的。就算崇祯内库满库白银都变黑了是假史料,那银子到哪里去了?自救者天恒救之,咎由自取而已。
-----------------------------------------------
不知道他这个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武备志》等)
评价:说的是那种奔雷车之类的吧,这和现代坦克不是一个概念吧。
26.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评价:还是间接原因。所谓天灾,皆是人祸。
------------------------------------
这个不知道出处也不做评价。
27.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年。(《朝鲜李朝实录》等)
评价:棒子自承为礼教正统而已。
28.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部,79070卷,禁毁6766部,93556卷。
评价:满清诸罪,以此为最。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
评价:然而这是迟早的事,虚弱的中国,迟早会成为群狼的美食。
30.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评价:这是历史的大玩笑。
-------------------------------------------------------------
不知道明朝的什么火器比当时英军的装备还先进?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评价:历朝都一样,不用只笑话满清。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万对阵2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评价:无话可说……
---------------------------------
这个也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本帖所列事实仅供参考,毕竟本人不是历史专业。有几位同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我在这里对各位表示感谢。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当时的天朝正统啊……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评价:同上
补充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评价:然而南宋的赤字也更重,话说回来,应该说更接近现代国家吧。
-------------------------------------------------------------------------------------------------------------
经济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两者的税收制度完全不同,这个比较也没有任何意义,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相关论文。不过说“宋朝税率低于清朝”,我实在不知道改如何评论。
最后总结,这篇文章的作者往往并不是用完全错误的数据来忽悠人,他喜欢采用一种完全不着边际的比较方法。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8-12-26 20:41 编辑 ]
作者:
qwopqwop44 时间: 2008-12-26 22:09
持保留态度啊!
还是那句话 多读史 比啥都强啊~~~~~孰对孰错且不论 至少自己会有一套见解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08-12-26 22:36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原来我们祖先什么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说的是“大衍求一术”(高斯定理)吧?这个……有没有听说过“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作者:
XM8 时间: 2008-12-26 22:57
原帖由 伶州鸠 于 2008-12-26 22:36 发表
说的是“大衍求一术”(高斯定理)吧?这个……有没有听说过“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是大衍求一术,好像不是高斯定理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12-27 09:40
宋朝在军事上总体上是处于弱势,决定性的大仗败的居多,比唐朝差远了。唐朝被尊为“天可汗”,万国来朝,宋朝呢?
宋朝只有几个名将能取得一些比较大的胜仗,如:杨业、狄青、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虞允文、毕再遇等等。其余的大点儿的胜仗就很少了。没办法啊!宋朝重文轻武啊!只要宋朝实行这个国策,军事上想强都难!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8-12-27 10:47
我只对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感到佩服,28年不上朝也是种魄力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2-27 11:04
原帖由 几时 于 2008-12-27 09:40 发表
宋朝在军事上总体上是处于弱势,决定性的大仗败的居多,比唐朝差远了。唐朝被尊为“天可汗”,万国来朝,宋朝呢?
宋朝只有几个名将能取得一些比较大的胜仗,如:杨业、狄青、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 ...
被叫天可汗的又不止唐代的皇帝。宋代军事上绝对是比较强的,面对辽金蒙古轮番上阵居然撑了三百多年,怎么看都是奇迹。
作者:
藏陋网友 时间: 2008-12-30 02:14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评价:所以所谓的正义啊自古以来啊都是扯淡,只有强大才是现实。
-------------------------------------------------------------------------------
宋金蒙之间的交战确实造成了人口下降6、7000万,大概占当时总人口的50%左右,这个比例在历次朝代更替的大动荡中,不算高。可以认为这些人是蒙古人害死的,但是这样就不能去和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做比较,因为600万这个数字是直接屠杀数字,而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数字。
蒙古直接屠杀的远不止600万了!
与纳粹的主要差异是,一个是蒙昧国家,一个是工业化、文明化国家。
另外也可以看看小日本崽子,虽然某些数据不如他的盟国。
作者:
XM8 时间: 2008-12-30 19:19
原帖由 藏陋网友 于 2008-12-30 02:14 发表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 ...
可以肯定的是纳粹德国直接屠杀的远不止600万,甚至直接屠杀的犹太人都不止600万,但是蒙古人直接屠杀的数字却很难考证。
作者:
贾芸 时间: 2008-12-30 21:47
问下X兄,那传说中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中的数据从何来而来?
作者:
XM8 时间: 2008-12-30 22:45
原帖由 贾芸 于 2008-12-30 21:47 发表
问下X兄,那传说中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中的数据从何来而来?
我手头正好有吉尼斯世界记录,那上面确实有这方面的记载,不过并没有出处,也没有考证的方法,也就是不知道从何而来。
作者:
龙子赵山常 时间: 2008-12-30 22:56 标题: ~
秦始皇是没统一中国不错.但是他统一了中原.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秦始皇被没有统一现在云南广东一代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2-30 23:24
原帖由 龙子赵山常 于 2008-12-30 22:56 发表
秦始皇是没统一中国不错.但是他统一了中原.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秦始皇被没有统一现在云南广东一代
秦始皇若没有统一云南广东,那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8-12-30 23:31 标题: 回复 #21 平生最爱周公瑾 的帖子
那一年确实京城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传染病,造成了大量人的死亡,什么病记不清了。还有个故事说土地让一个守卒拦住一个穿白衣的女子,结果那个守卒睡着了,女子回来后还弄死了那个小兵。
作者:
贾芸 时间: 2008-12-30 23:33
楼上的说的有问题吧,
秦始皇置桂林、象郡、海,管理的就有云南、广东的地盘!
秦未广东和越南一部分原属于秦的地盘搞了独立,到武帝时又被武帝灭了!没有统一,又哪里来的独立一说!那独立头子尉佗,是一个汉人!
========================
是楼上的楼上的楼上!发贴晚了点!
[ 本帖最后由 贾芸 于 2008-12-30 23:34 编辑 ]
作者:
巴克豪斯 时间: 2008-12-31 03:11
原帖由 贾芸 于 2008-12-30 23:33 发表
楼上的说的有问题吧,
秦始皇置桂林、象郡、海,管理的就有云南、广东的地盘!
秦未广东和越南一部分原属于秦的地盘搞了独立,到武帝时又被武帝灭了!没有统一,又哪里来的独立一说!那独立头子尉佗,是一个汉 ...
秦始皇的确在名义上统一了百越一带,但这种单纯利用军事力量的「统一」是否真正完全对百越地区进行了掌握,是很成疑问的。至于西南夷就更不待言,由秦始皇至武帝时与中国的接触实不多,真正把西南夷地区逐步纳入中央版图,要至东汉之时,就不用说秦始皇了。
作者:
jy555 时间: 2009-1-2 18:08
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我还是觉得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宋朝偏安江南,官场腐败,不思进取,应该是反面典型。
也说明经济再发达,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仍然是弱国,任人宰割。
作者:
游客II号 时间: 2009-1-2 19:37
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
到底是申行时还是申时行
作者:
kanon84 时间: 2009-1-4 09:50
了解了一番,不管真假,起码作为参考是不错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1-4 09:54
原帖由 伶州鸠 于 2008-12-26 22:36 发表
说的是“大衍求一术”(高斯定理)吧?这个……有没有听说过“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嗯,秦九韶《九章》中的大衍术。第一次彻底且理性化地揭示了《周易》占卜的实质问题
作者:
东旭鹰 时间: 2009-1-4 10:46
以下评价针对撰文者,而非楼主!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卫国的灭亡是因为秦二世下诏废除卫君爵位,原来消灭一个弱国,只需要一封诏书而已,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宇文护杀一个皇帝扶植一个皇帝,每扶植一个皇帝,这个新皇帝由于担心被杀就积极做准备防范,
结果宇文护感觉不好控制,便接着杀,可是他猜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他死在第四个皇帝手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唐朝的强盛并非因为经济,隋唐乱世让人口大量减少,仅仅是隋炀帝讨伐高丽,便造成大隋人口的巨大损失,
唐朝接下来的几乎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但唐朝之所以被华人引以为荣,是初唐中国国际地位的确立,
这种国际地位即使在现在来说,也可谓空前绝后,当然希望祖国能再创辉煌!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唐朝胜少,却举世敬仰,宋朝胜多,却被异族军事亡国,而且是亡了两次诶……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科技在进化,人类负担便减少,说明军事装备越来越小巧精致了……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宋朝的城市是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准备的……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
经济高度发达,才能交“岁币”嘛,以经济付出来换和平,真强真和谐!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好像关键是为什么宋国成为别人的领土问题,而不是他自己扩张不扩张的问题吧,重要的是面对军事强国,
宋国连自保实力都没有,欺负弱小有啥用?
9.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其实蔡京的书法也很好,宋四大家的蔡家代表本应是蔡京啊,由此可见,文化精英古今相似……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有个地方能偏安就好,叫什么都没关系,反正惹麻烦的岳飞已经被“和谐”掉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要搞清楚,当时广大北方难民的呼声是不会被记入史册的,相反,倒是南方或北方流亡高层及中层士人的呼声,
才有可能被记载,南方地主阶级贪恋土地,北方相当部分流亡知识分子被战争吓破了胆,寻求偏安,
只要皇帝给了土地,让他们继续靠农民纳租存活就行,反正苦的都是劳苦大众。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要推动作用,
但真正的民意来自广大农民,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
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
宋朝的腐败也是相当空前的,下层人民收入高一点,是为了满足官员的灰色收入……
因此,宋人更热衷当官,而不是当雇工,有钱不如有权啊!
13.中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有1800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
军事力量削弱了,自然要把精力放在经济方面,多赚钱多织布,来纳岁币!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人好多,都是等着当大元国四等人的,为什么我想起犹太人……
15.在1233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宋史》《元史》等)
关键在于,这位张将军是咱们汉人养大的……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部将没有叛变过他的,咱们汉人的将军就那么“俊杰”呢?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我们祖先什么都有了,我就是不知道这个的主要实际用途是什么……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
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蒙古人太野蛮、太可恶了,大秦帝国平百越杀的人也没这么多啊(虽然当时人口少),反正咱们汉人都是文明的,
没有屠杀的,少数民族就是屠杀无辜的屠夫,所以……著文者不是要分化中华民族吧……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明实录》等)
评价:幸亏朝鲜、越南都脱离中国独立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得跟棒子一个德行。
最伟大的是这句评价,阿扁一定喜欢……
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吨。
是呀,欧洲的航海让现在全世界都不得不把英语作为国际语,还促生了资本主义当今老大——美国。
而郑和的航海却是结交了不少现在跟咱们争地盘争海域的“友邦”!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伟大伟大,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当时不推动实施一夫一妻制……
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
现在计划生育好伟大,国家又开始鼓励独生子女生两个娃了……理论不符合实际,还是空话!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好无为啊!不过好像没有提那个死后被万历抄家的张居正,没有老张以及支持老张的继光前辈等人,不知如何全胜法?
至于万历请读: 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看来他是只顾生前,不管死后了,这皇帝真“棒”!
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其实中国是否适合资本主义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而且欧美用近代科技从中国掠夺白银,
咱们那时候傻乎乎地凭做生意赚白银,却不知道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是赤裸裸的掠夺与剥削啊,
这种发展与当时中华理念不吻合吧?
24.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几乎都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流入了中国。
西班牙用掠夺的白银购买中国产品,他们并不吃亏,
再说,这些白银不是后来又被欧美用洋枪洋炮赚回去了嘛,
不发展保卫祖国的军事实力,不依靠人民群众,先把白银给了流民、满州人,
最后又还给了欧美,还便宜了小日本!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武备志》等)
就是没成果而已……
26.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如果没有鼠疫,是不是义军就打不过明军?那时明军主力已经被义军消灭殆尽,又有部分主力忙于防御满州人,
北京守军真有实力抵抗当时还颇受民众支持的闯军吗?何况后面还有大西张献忠呐……
最关键的是,别把老百姓惹急了!
27.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年。(《朝鲜李朝实录》等)
伟大的高丽人,一方面向满清称臣进贡,贡品不够就把大批知识分子家的少女献给满州人玩弄,
另一方面高谈仁义忠孝,祭祀崇祯,以表示国家崇尚忠诚,这样的国家不被日寇灭亡,才真是匪夷所思……
28.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部,79070卷,禁毁6766部,93556卷。
好像我们把秦始皇忘了,秦人是不是少数民族啊?哼,只有咱们汉族是文明高贵的!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
这就是民主的“实质”,没有真正的民主,只有真正的利益!
30.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更奇怪的是,这批武器明朝人也没用上,到底干什么去了……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嗯,还是汉族贵族艰苦朴素的说,比如东晋那几位比珊瑚的士族……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万对阵2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1、联军使用了刚研制成功不久的早期机关枪,
2、任何敢于且勇于对抗外国侵略者的烈士,都应该值得我们尊敬,不管他们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实际上,当时牺牲的汉人也不在少数,在我们后辈心中,他们都是值得尊重的中国人!
本帖所列事实仅供参考,毕竟本人不是历史专业。有几位同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我在这里对各位表示感谢。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其实,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当时萧峰阻止辽军南下,其实是救了他们。
向往中国的文明,不向往做亡国奴,金庸小说是为了表达他追求民族间和平的愿望,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不能再经受分裂与挑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日本对中国的仇视,开始于丰臣秀吉时期,正因为强大汉人为主体的唐宋覆灭,进一步激发了日本人
取而代之,建立东亚霸权的野心,可参考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前的相关言论。
补充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宋朝亡于异族,清廷献媚于外邦,五十步笑百步,实质区别不大!
本人反对过分宣扬任何封建年代,但更不能以统治民族来褒贬“家天下”的封建王朝,
唯有以重视人民群众大众的中华国家理念为主体,才能长治久安,走向繁荣,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
我依然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原因,这是一个也许无法实现但只要不断接近,便有利于人民群众、
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局的理念。对于我来说,人民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胜于一切,无论现实如何,
理智选择是否做,比以各种托辞止步不前,更重要。(这段话随便说说,当我无聊好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9-1-6 19:34
这么讲的话那么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还不止这些。。慢慢来
作者:
在人间 时间: 2009-1-6 20:43
引用: XM8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谁让你对现代科学发展影响这么小。
------------------------------------------------------------------
秦九韶给出的是解高次方程的公式,不仅是三次,最高可以到10次,说实话我不记得解高次方程是用的哪个欧洲人的名字,但是我听说过“秦九韶法”
-------------------------------------------------------------------------------------------------------------
我的观点:不知道秦的公式是怎样的,不过发明解高次方程的那个欧洲人可是大大的有料。此人法国人士,名伽罗华,高中学历。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群论的提出者和创立者。死于决斗,享年21岁,据称是因为爱情问题。。。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的人多少对此人都会有所了解。。。他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
作者:
XM8 时间: 2009-1-6 20:47
原帖由 在人间 于 2009-1-6 20:43 发表
引用: XM8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谁让你对 ...
我怎么也学到了高数2,但是不记得这个人
作者:
南宫未明 时间: 2009-1-6 20:51
没几个真的。。。
[ 本帖最后由 南宫未明 于 2009-6-12 20:48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1-6 21:22
原帖由 南宫未明 于 2009-1-6 20:51 发表
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
很多都是假的。
作者:
在人间 时间: 2009-1-7 12:20 标题: 回复 #56 XM8 的帖子
估计你高数课上净看课外书了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1-7 12:41
原帖由 东旭鹰 于 2009-1-4 10:46 发表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宋朝的城市是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准备的……
照这个逻辑推理,大唐的成都是为南诏人准备的,大唐的广州一度为阿拉伯人准备过,大唐的首都长安更是为回纥人,突厥人准备了很多很多次啊。宋朝能被亡了两次,大唐的长安可是被亡了六七次之多呢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9-1-8 01:01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7 12:41 发表
照这个逻辑推理,大唐的成都是为南诏人准备的,大唐的广州一度为阿拉伯人准备过,大唐的首都长安更是为回纥人,突厥人准备了很多很多次啊。宋朝能被亡了两次,大唐的长安可是被亡了六七次之多呢
经红狐一说,估计要变成唐粉和唐黑的相互讽刺了。
楼主有些儿东西明显夸大了,明朝的火器再牛也不至于牛到英军当时的水平,毕竟明朝的火器也是有很多从红毛子那里学到的,只进一步发展而已。没有可能赶得上当时世界上少有的现代国家英国的。
当然类似的还有很多。有些儿却是让人眼前一亮!
作者:
东旭鹰 时间: 2009-1-8 07:10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7 12:41 发表
照这个逻辑推理,大唐的成都是为南诏人准备的,大唐的广州一度为阿拉伯人准备过,大唐的首都长安更是为回纥人,突厥人准备了很多很多次啊。宋朝能被亡了两次,大唐的长安可是被亡了六七次之多呢
所谓被亡,是始终无法收复,一时的得失算不上什么。一度与亡国毕竟是两个概念,不是吗?
作者:
temple56 时间: 2009-1-9 10:45
搂主应该是宋朝的fans吧~
比较片面~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9-1-9 10:48
这个帖都快成宋粉和宋黑的口水战了= =!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9-1-9 13:01
本是让标题吸引进来的,结果发现都没讲到1900后的历史,就没兴趣参与了。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9 15:34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12-26 17:22 发表
提几个意见
首先是尽量不要乱用百分比,比如那个胜率的例子,如果唐朝打了100场赢了30场,宋朝打了10场赢了7场,那个百分比一样适用。而且战争的胜负永远都不是战争的真实结果。
再有就是比对世界的时候考 ...
百分比根本没意义,不用统计也知道刘邦胜率低于项羽,那也不妨碍刘邦五年灭楚霸王自刎乌江。还不要说所谓的胜负如何判断,这种统计本身准确与否。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09-1-9 20:41
原帖由 南宫未明 于 2009-1-6 20:51 发表
2.希特勒之所以没来得及打下莫斯科是因为之前在罗马尼亚发生了2个月的叛乱,否则在9月份即可发起莫斯科战役,以当时德军攻势之盛来看,苏联必败;
3.日本下决心侵华的直接原因是1931年阪神大地震,因为他们害怕再来一次地震国家会沉入海底;
1931年日本哪里有什么阪神大地震,1923年倒是有个关东大地震。1931年日本最大的地震发生在琦玉,估计这个胡扯的家伙连琦玉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吧。
至于2,莫名其妙。希特勒原来指令5月15日对苏开战,是因为南斯拉夫发生了反纳粹暴动而不是罗马尼亚,镇压后不得不重新部署,因此推迟到了6月22日。见解高明与否先不说,这水灌得也太不敬业了。
作者:
Chaelin彩霖 时间: 2009-1-10 21:14
宋粉不关注客观事实,一味的夸大宋朝.
唐朝曾经能调动漠北军队,宋朝能调动哪国军队啊?
鞑靼的兵听过明朝的指令没?
这一点就够了,别总说什么你家宋朝挺了多少年?
宋朝是农耕国家,蒙古想打,就管运粮食这一项,蒙古就要费多大劲?
唐太宗的天可汗是少数民族首领给的名号,野驴阿保机的“天皇帝”是自称的
拿作者来比较,唐朝是个出了N部书的作家,宋朝就是写博客的
作者:
grady0812 时间: 2009-1-11 19:48
99%是不是太绝对了!!!
中国几千年历史不止这些事情吧!
作者:
小玩魔 时间: 2009-1-16 20:17
辛苦了!!!楼主

作者:
翊翾 时间: 2009-1-30 21:57
中國的書籍大都是被一把姓馬的刀閹割了的
作者:
周AND舟 时间: 2009-1-30 22:52
如果只是一味的对比,LZ一辈子也不会看上历史的。那样只能生活在一堆的抱怨中,历史绝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
作者:
johnsonf 时间: 2009-2-2 10:29
其实没必要争论,历史都过去了。如果你认为可信,就记一些,如果觉得不对,就别看呗。至少是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嘛
作者:
qtlj657 时间: 2009-2-4 14:04
太微观了,历史还是宏观点好
作者:
xiaoshuaizhu 时间: 2009-2-7 13:17
本人只对第11条感到不可思议哈
作者:
acor 时间: 2009-3-4 15:25
哪里记载的鼠疫搞死20万明军?
作者:
34370421 时间: 2009-3-4 19:17 标题: 回复 #4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那是后来才平定的
作者:
ericyt98 时间: 2009-3-8 12:38
按照文章的作者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理论:进化论不适用于人类,达尔文老先生白干了。
我只请注意2个问题:
1.历史都是胜利者在书写。
2.事物存在灰白黑三个层面,有些东西根本不存在可比性。
作者:
轮回 时间: 2009-3-9 21:55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2-26 11:01 发表
秦桧发明宋体字,久闻其说,不见其证。我表示怀疑
秦桧的字有流传的,和宋体字相差很大,基本上是属于欧阳询一派,笔法纤儂合度,
个人认为宋体字是颜体的变形,因为宋体字竖粗横细,骨力遒劲,正是颜体书法的特点
作者:
zeloti 时间: 2009-3-10 00:39
21.大风改变历史:元军10万在日本九州登陆后与日军激战于海滩,大风过后元海军覆灭;当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外时,大风过后清军突然出现在吴一方,李大败。
失败了就赖大风
应该把唐九镇节度使率60万大军被史思明的5万人击败的邺城之战也写上去
作者:
MOD狂 时间: 2009-3-10 10:53
被99%雷到了,中国貌似很多朝代吧,不止那么几个朝代,本人也是挺宋者,不过。。。把不了解宋朝说成不了解中国历史我不同意
,鉴定完毕
作者:
junzhang133 时间: 2009-3-10 11:23
30肯定是错的,明末红衣大炮是从西方传来的,怎么过了200年,西方的火炮还倒退了?火炮的模具,黑火药的成分,制作工艺,点火装置,发射药和爆破药的分开等等都是大大的进步,顶多是指当时(明末)的开花炮。
作者:
junzhang133 时间: 2009-3-10 11:26
31清宣宗实录上说道光补一个补丁大概是1000两,搞得皇帝让后宫的嫔妃做手工,虽然不专业,但是免费的。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9-3-10 13:45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有什么可比性,宋朝时候西方处于中世纪,中东在被突厥人糟蹋,根本就没个像样的比较对象……
还是汉唐两朝牛逼,汉朝可以和罗马比较,唐朝可以和阿拉伯比较,宋朝反倒极像了拜占庭,文化高度发达,但是已是落日余晖
作者:
yd0617 时间: 2009-3-10 15:24
[quote]原帖由 XM8 于 2008-12-26 20:37 发表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伟大伟大,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当时不推动实施一夫一妻制……
话说 孝宗确是个好皇帝 不过也是有些客观条件造成的
比如他有个强大的万娘娘(童年受影响 心里有阴影)
比如他有个同样强大的谢迁兄(李谋刘断谢侃侃 可不是瞎吹的~)
当然还有张后的原因
不过勒 历史是会“调戏”人的
要是 孝宗他老人家知道 他死后只有一个同样强大的儿子厚照兄 而厚照兄又干净利落的给他断了香火
(间接造成了明史上的大议理 还有杨慎兄那句响亮的口号)
估计 他老人家应该会跳出泰陵 纳十个八个妃子 生几个皇子 再回去吧~
作者:
笑傲居士 时间: 2009-3-13 23:15
这篇东西流传还真广啊,今天又看到了,我靠。
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害人不浅,我好几个朋友都中毒了,要是下次还看到我就好好写一篇搜索着挨个发,跟它干一场。
作者:
occur 时间: 2009-3-15 22:17
我是来学习的
虽然很多地方没看到过历史
作者:
dreambe 时间: 2009-3-16 10:48
对宋朝的问题不置评论,说说秦、明、清的三件事。
秦始皇灭六国,为什么不灭卫?因为卫早就降秦了。卫国本来是侯国,后来贿赂周天子被晋升为公国,降秦后被降为君(像武安君白起那样的爵位),二世时彻底被废为庶人。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卫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卫君也只是个空头称号而已。
明孝宗奉行一夫一妻制,他自己是楷模,但他儿子却是彻底的颠覆。不但把老爹在无数MM身上欠下的播种债以数倍利息还清,而且绝了后。看来皇帝只有一个老婆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这个老婆生育能力不行的情况下。
清朝太监靠什么发财?贪污。太监没了命根子,生活上少了重大的乐趣,又没有后代,只能靠积聚钱财来过过瘾,所以太监都贪。皇帝的御膳是大头收入,据说一个鸡蛋就可以报销一两银子。道光皇帝这么一节俭,太监要急疯了,自然会变本加厉地在别的地方找回来。俭朴是好习惯,只能说道光皇帝不是明察秋毫的,可讽刺而不该贬低。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9-3-16 11:55
卫应该是自贬为君的吧,当时天下已经不是小诸侯国能生存的时代了,他自贬为君,也是一种韬晦的手段和生存的办法。
公元前239年,秦征服卫,将卫君转迁至野王县,但宗庙还在,从当时而言,并不算亡国。直到二世的时候,将卫君废为庶人,绝祀,这时候才算是真的灭亡了。
作者:
菜闻鸡 时间: 2009-4-14 18:03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2-26 11:01 发表
秦桧发明宋体字,久闻其说,不见其证。我表示怀疑
仿宋体没见过么?今天还在用,而且工业上所有的标准化图纸一律必须使用仿宋体。
某种意义上来说,仿宋体是最能适应标准化数字化的汉字字体。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9-4-14 18:17
原帖由 菜闻鸡 于 2009-4-14 18:03 发表
仿宋体没见过么?今天还在用,而且工业上所有的标准化图纸一律必须使用仿宋体。
某种意义上来说,仿宋体是最能适应标准化数字化的汉字字体。
秦桧没有创造宋体字。
宋体,是一种印刷体,其主要取材为颜真卿的真书。这个是印刷界和书法界的共识(楷体字取材于欧阳询的真书,仿宋是宋体的变体)。
这种印刷体在宋朝就已经出现。
秦桧身为状元,其书法自然很好。我多次看过现存的他的作品。我发现,其书法和颜真卿以及宋体完全不同。
因为“秦桧创宋体”这种说法仅在网上出现,因此我在网上仔细查过,发现“秦桧创宋体”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来源。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9-4-14 18:19 编辑 ]
作者:
三千年以后 时间: 2009-4-14 18:35
秦桧的书法只见过《偈语》,结体介于苏轼和米芾之间,也是属于二王贴派的。看不出和宋体有瓜葛。
作者:
雪风浪侠 时间: 2009-5-7 00:34 标题: 戏说!
纯粹一戏说。
作者:
hahaku719 时间: 2009-5-7 23:05
幸好99%的人不知道,否则这些荒谬的谎言统统会被搓破。一文不值的东西。
作者:
逍遥—love麦 时间: 2009-5-8 22:31
长见识了。不错的帖子
作者:
cha 时间: 2009-5-8 22:46
楼主的帖子纯属消遣贴,且不论真实性如何,很多问题都值得推敲。
例举一条
说宋朝打仗获胜率超过百分之70,唐朝却是败多胜少,就认为宋朝武功强于唐朝,就很武断了。
宋朝获胜率是否真超过唐朝,我没有统计过。但即便真是如此,也是一种表面现象。战争不仅仅看数量,还要看质量。
宋朝即便是获胜率很高,但其割地赔款直至灭国的事情是不争的事实。恐怕那些获胜的战役多半是些无关大局的小胜而已,关键大战还是败。
唐朝即便败多胜少,却仍然雄踞东亚,至少还没有哪个异民族国家能逼的唐朝割地赔款到亡国。恐怕那些败仗也多半是无关大局的小败,关键大战还是胜。
作者:
正版商 时间: 2009-6-7 13:10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8-12-27 10:47 发表
我只对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感到佩服,28年不上朝也是种魄力
而且28年不上朝照样稳坐帝位,更是过人的能力了~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9-6-7 13:39
原帖由 cha 于 2009-5-8 22:46 发表
楼主的帖子纯属消遣贴,且不论真实性如何,很多问题都值得推敲。
例举一条
说宋朝打仗获胜率超过百分之70,唐朝却是败多胜少,就认为宋朝武功强于唐朝,就很武断了。
宋朝获胜率是否真超过唐朝,我没有 ...
你不了解唐黑宋粉的春秋笔法,唐代固然有奠定大局的大胜仗,但主要集中在太宗和高宗两朝,武朝及安史之乱之后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对外战争,纵观唐代三百载,自然胜率很低了。
宋代对外战争,除了太祖朝,不世天才岳飞,杰出人才孟珙外,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对外战争,但是对外战争基本上是防御战,打的即使很差,但除了国家被灭,其它的战争都可以说是1:1平嘛,更有击毙某某重要头目的重大事情,于是乎,宋代战争成为了胜率很高的战争了。
作者:
天鸣 时间: 2009-6-7 13:40
原帖由 倪永孝 于 2008-12-25 22:49 发表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其实,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当时萧峰阻止辽军南下,其实是救了他们。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评价:进化论同样不适用于鬼子。
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这不是讽刺吗?
别忘了日本在大宋眼里也是岛夷,日本和大宋的仇恨如同金国和大宋。蒙古灭宋时,日本也没少给宋捣乱,装什么大尾巴羊。只不过宣传来的,YY来的罢了
别忘历史上日本给中国的伤害比任何一个民族还要大。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9-6-7 13:46
原帖由 cha 于 2009-5-8 22:46 发表
宋朝即便是获胜率很高,但其割地赔款直至灭国的事情是不争的事实。恐怕那些获胜的战役多半是些无关大局的小胜而已,关键大战还是败。
唐朝即便败多胜少,却仍然雄踞东亚,至少还没有哪个异民族国家能逼的唐朝割地赔款到亡国。恐怕那些败仗也多半是无关大局的小败,关键大战还是胜。
你说楼主武断,你说这话一样武断,想当然的推测而已。与其用“恐怕”来下结论,不如去研究一下两朝战史,仔细看看有几个算是关键的,有多少是无关大局的,以什么为标准。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6-7 14:09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09-6-7 13:39 发表
你不了解唐黑宋粉的春秋笔法,唐代固然有奠定大局的大胜仗,但主要集中在太宗和高宗两朝,武朝及安史之乱之后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对外战争,纵观唐代三百载,自然胜率很低了。
宋代对外战争,除了太祖朝,不世 ...
不是要黑唐,唐朝面对的外敌有些还是以骨头为兵器的部落,宋朝面对的全都是金属武装起来的封建帝国了。就凭这个,唐代就够丢人。
作者:
ltiannanxing 时间: 2009-6-7 14:22
要黑谁不会呀 对比清朝面对的资本主义洋枪大炮 宋朝也不过打几个拿着大刀长矛的野蛮人而已 居然被人家全部赶下海 ms是中华民族少有的辉煌战绩吧 还好意思和人家唐朝比
[ 本帖最后由 ltiannanxing 于 2009-6-7 14:23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6-7 14:25
宋朝经济相当发达,怎么就不能转化为军事实力呢?
作者:
XM8 时间: 2009-6-7 15:04
话说要比胜率,好像老毛子啊,大叔啊什么的都比不过天朝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9-6-7 15:48
原帖由 ltiannanxing 于 2009-6-7 14:22 发表
要黑谁不会呀 对比清朝面对的资本主义洋枪大炮 宋朝也不过打几个拿着大刀长矛的野蛮人而已 居然被人家全部赶下海 ms是中华民族少有的辉煌战绩吧 还好意思和人家唐朝比
你得搞清楚宋朝是谁害的,还不是唐朝割地割出来的。再说了,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能并论么?唐宋同属冷兵器时代,满清中后期可是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了。
作者:
ltiannanxing 时间: 2009-6-7 15:59
我笑呀笑 宋朝不行都是唐朝害的 人无耻也要有个限度 我咋就没见李世民埋怨杨广把天下弄的分崩离析不足以对抗外族 没见朱元璋埋怨无比辉煌的大宋朝把江山都送给了蒙古人 话说即使五代时期敢于抗击契丹的英雄也不在少数 怎么统一的大宋年年割地又赔钱
在说到清朝 你也知道时间在发展技术也在进步呀 你只能看到外族的进步怎么就看不到中原的进步 先不说唐朝的对手是不是只有薛延陀部(你大概也就这意思吧) 人家少数民族建国了 你宋朝经济技术各方面不也远胜唐初了 话说至少李世民可没有柴荣这样的能人来打基础 宋朝那么好的条件打不赢怪谁 只会把原因推给人家 你怎么不怪汉武帝没天天去草原纵火呢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09-6-7 16:13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9-6-7 13:46 发表
你说楼主武断,你说这话一样武断,想当然的推测而已。与其用“恐怕”来下结论,不如去研究一下两朝战史,仔细看看有几个算是关键的,有多少是无关大局的,以什么为标准。
见着活人了,呵呵。
在下很是佩服张兄对宋辽战争的研究。希望再有新作,哇哈哈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9-6-7 18:05
宋辽二十五年战争述评 张建昭的作品,似乎还没写完。
作者:
bushasia 时间: 2009-6-9 12:42
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一直在走下坡路!
作者:
南宫如水 时间: 2009-6-9 15:40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
700w...当时安南府的总人口也没那么多啊,LZ是不是笔误了?
作者:
f19941003z 时间: 2009-6-10 20:59
真的吗 我不信
作者:
joinluck 时间: 2009-6-10 21:23
无从考证不知是真是假
作者:
lin23romeo 时间: 2009-6-10 21:27
其实李唐起家跟石敬瑭一样的说
都是靠外族支持
不过石敬瑭更贱。。。。。
作者:
grady0812 时间: 2009-6-10 21:51
了解了能改变事实吗!??
作者:
asd3287859 时间: 2009-6-12 18:06
唐,为什么我们说中国人说他强盛哪?那是因为他的富强程度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在那是你问一个外国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是那里,他就会说唐。所以现在有些国家说中国人是唐人,我们穿的衣服是唐装,不过唐装是一种样式,现在我们穿西装的人也不在少数。
宋,偏安一隅,看似弱小,但是他的经济确实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他的税收比那一个朝代都多,南宋看似比北宋小的土地,却比北宋的税收多。
宋确实偏安一隅,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是北宋时期的,有一天皇帝给臣子们说:“我这段时间有点累,咱们就歇一段时间。”臣子们说好。然后皇帝就给没人丰厚的资金,就散朝了。几个月,甚至几年不上朝。所以才有像北宋时期宰相晏殊的《珠玉词》里那么的雅致。
谢谢!
作者:
cha 时间: 2009-6-12 22:28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9-6-7 13:46 发表
你说楼主武断,你说这话一样武断,想当然的推测而已。与其用“恐怕”来下结论,不如去研究一下两朝战史,仔细看看有几个算是关键的,有多少是无关大局的,以什么为标准。
很简单,唐朝攻灭强大的突厥和高句丽,在一定时间内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这样的战役不算关系大局?
宋可有这样的大胜战?宋对北方异民族国家的战斗,可有取得什么关键性胜战,契丹、女真、党项、蒙古 哪个是被宋灭的?
唐朝前中期一直对外族国家采取攻势战争,宋朝呢,即便打赢了也是自卫防御战,宋朝后来倒是在 金灭辽 和蒙古灭金的大好形势下,拣便宜似的出兵抢战果,不过很快又发现更大的麻烦来了,战略上的愚蠢。
[ 本帖最后由 cha 于 2009-6-12 22:48 编辑 ]
作者:
ManUtd_7 时间: 2009-6-23 14:40
我对中国历史还蛮感兴趣的
作者:
liu1977hong 时间: 2009-7-17 00:35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明实录》等)
评价:幸亏朝鲜、越南都脱离中国独立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得跟棒子一个德行。
这个评价好怪,如果朝鲜没有独立,还是中国范围,怎么会被日本占了百年,怎么会有今天的朝鲜?
楼主有不少评论是只看结果,不看原因。
让人感觉。。。怪。。。
作者:
人穷志短 时间: 2009-7-22 23:36
关于宋朝的城市化率,不知主贴和所谓日本学者如何考证出来的。
但宋史明言:崇宁年间开封府二十六万多户,四十四万多口。十六个县。
包括十六个县在内,也只有四十四万多人。
临安府,崇宁年间口二十九万六千六百一十五,县九。
那来的百万人口。
作者:
人穷志短 时间: 2009-7-23 00:05
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吨。
--------------------------------------------------------
不可信。虽然明史写着是四十四丈长,但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样的船需要用钢材建造才行。
虽有人说,明朝尺和现今市尺相差不多,但明史里面,郭云身长八尺余,如果用明尺34.5公分算,郭云身高超过两米七六,比姚明还要高五十厘米。朱能也身长八尺,这显然超乎常理,结论是,明史记录对数字尺寸不敏感。
明史宋礼传记: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
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据说明朝一石94公斤,也就是普通海船不到一百吨的排水量。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7-23 17:54

LZ真牛
冷知識真多
作者:
楚岸激昂 时间: 2009-7-24 10:29
所谓古代历史,都只是纸面上的历史,而且几乎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
但是,那些不能书写的,对统治阶级不利的,很多不是被删除,就是被直接抹掉。
我们就是要利用现有的资料,考古中正在被发现的,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09-8-3 14:58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9-4-14 18:17 发表
秦桧没有创造宋体字。
宋体,是一种印刷体,其主要取材为颜真卿的真书。这个是印刷界和书法界的共识(楷体字取材于欧阳询的真书,仿宋是宋体的变体)。
这种印刷体在宋朝就已经出现。
秦桧身为状元 ...
你确定秦烩是状元?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3 15:10
我知道第四个,号称中国第一屠龙手...
作者:
病柴荣 时间: 2009-8-3 17:18
显然卫懿公玩鹤是有充足理由的
作者:
ukyo007 时间: 2009-8-4 16:48 标题: 说句和主题无关的:进化论本来就只是1种学说,没有确凿证据说明那是事实
原帖由
ericyt98 于 2009-3-8 12:38 发表
按照文章的作者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理论:进化论不适用于人类,达尔文老先生白干了。

我只请注意2个问题:
1.历史都是胜利者在书写。
2.事物存在灰白黑三个层面,有些东西根本不存在可比性。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8-4 16:49
原帖由 小陆伯言 于 2009-8-3 14:58 发表
你确定秦烩是状元?
秦檜是文狀元啊~
作者:
6488291 时间: 2009-8-5 01:33
意淫的很多。
有些很片面,断章取义嘛
作者:
lipheal 时间: 2009-8-9 09:07
真实的历史???不止啊!
作者:
小陆伯言 时间: 2009-8-13 15:25
原帖由 李廣 于 2009-8-4 16:49 发表
秦檜是文狀元啊~
前三名还差不多,他是状元,那何栗是什么?
作者:
psnbbgy 时间: 2009-8-17 12:29
以偏概全
作者:
再一次轮回 时间: 2009-8-19 10:22
原帖由 在人间 于 2008-12-26 00:24 发表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 ...
同意对比宋唐军事的话题,宋不管是对契丹还是女真都在劣势一方,不仅仅是机动能力差总被人打劫,而且大小的战争几乎都是被动卷入的,不能跟唐比,唐是自己壮大了四处去欺负别人,看哪里有软柿子就捏捏,太硬的就放弃自然有败仗。
作者:
真理无常 时间: 2009-8-21 01:57
原帖由 ukyo007 于 2009-8-4 16:48 发表
对不起,现在这方面几乎所有的发现都能明确证明进化论
作者:
百灵羽 时间: 2009-11-10 10:12
史书都是有色的,就如同人看一件事,总也带着自己的个人感情.
[ 本帖最后由 百灵羽 于 2009-11-10 10:13 编辑 ]
作者:
shixiaomin 时间: 2009-11-12 18:53
火器先进200年,很雷人
作者:
x375869216 时间: 2009-11-14 00:10
宋朝其实也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差,没有回回炮打不打下襄阳是其一,其二蒙吸取辽金教训,直捣宋中央大脑导致宋中央系统瘫痪各地州县没反应过来才败忘,不然结果很难说,宋守城的功底还是非常足的。明朝也没我们说的那么烂,至少在文化科技发展等领域上还是先进的,如果没有天灾人祸,在撑个十几二十年的,等到火器时代的大登场野蛮民族们就没机会了。清朝也没记载的那么好,文字狱的例子在那,谁会去相信他们写的东西。看到里面讨论的隋朝,其实隋朝的经济、军事实力都很强大的,只是隋炀帝过急于求成,短时间内征高句丽、修长城、开大运河,一生做成一件丰功伟业,做两件名捶千古,做三件。。自找灭亡。
作者:
number17mouse 时间: 2009-11-14 18:44 标题: 回复 #25 益德张 的帖子
哈哈哈哈
这个倒是蛮搞笑的
信息社会呀,这要是拿下了,又是民族英雄,又得了银子
作者:
intermlbai 时间: 2009-12-3 22:13 标题: 回复 #136 x375869216 的帖子
宋明想撑到火器时代也难了点。中国真正的火器时代要到什么时候了?想想明末打死努尔哈赤的大炮还是从澳门买来的。立功后炮手和工匠还没受奖励大炮倒先被封为将军就知道明朝再撑个百八十年,哪怕是把中国见到西方火器以前最高档的火器都装备起来恐怕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最多,不是亡于建州女真,而是亡于某农民起义军或者别的少数民族之手罢了...那一点点资本主义萌芽自发发展起来的希望太渺茫了
作者:
水羽秀 时间: 2010-1-1 22:38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我的观点:估计是卫国太弱小,始皇没在意就忘了。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我的观点:他因此得到了什么?死后呢?连名气都没怎么------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我的观点:隋末战争死了很多人-----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骗人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我的观点:这也要看战斗的重要性,宋朝都是防御战,而唐朝则开始侵略他国,主客之势异也。主场作战(防御)如果胜率还低,那就直接灭亡了。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身体方面)
我的观点:当代战士的身体素质是比不上古人的,冷兵器时代对战斗力要求更高。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评价:原来历史并不总是进步的。
我的观点:万事都不总是进步的,包括环境保护问题。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
评价:原来宋朝并不跟我们想象的那样差。
我的观点:产量多,也要看利用率有多高。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看来我们真的误会宋朝了。
我的观点:这也要看这种扩张的重要性,不毛之地占了又有多少用?异族都是游牧民族,土地的多少对他们重要性不大。更重要的战争指标还是杀敌数量与战利品。
9.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评价:看来宋朝时期的中国人还是挺理性的。
我的观点:这个同意,才能与人格是两回事。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评价:但最后跟定都没啥区别了。
我的观点:半壁江山,估计不好意思定都(定了也没气势)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评价:其实,人类就是这样的自私。
我的观点:无语-----
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
评价:貌似现在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才这样。
我的观点:这就是多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13.中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有1800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
评价:宋代中国人的创造力真不是盖的。
我的观点:我国古人的劳动智慧普遍挺高的,只是西方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依赖性加强,人民的普遍创造力下降。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评价:只能说那时的中国更像中国。
我的观点:中国还有很长路要走,多研究传统文化吧,那里有最高的智慧。
15.在1233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宋史》《元史》等)
评价:这让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我的观点:即便不是张弘范,也会有其他人指挥此战的。攻打蔡州是联军时期,救人是应该的。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评价:原来我们祖先什么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我的观点:这就是普及性的问题了。我国古代对科学不重视,民众不够关注。而成果都是凭借某些学者的个人兴趣成就。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
我的观点:成吉思汗本来就是个战争狂。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明实录》等)
评价:幸亏朝鲜、越南都脱离中国独立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得跟棒子一个德行。
我的观点:这说明不了什么,用兵之道本来就是虚虚实实,与德行牵扯就牵强了。
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吨。
评价:排水量都接近航母标准了,比较恐怖。
我的观点:呵呵,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能忽视我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评价:确实是皇帝中的异类。
我的观点:很好的另类。
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
评价:其实,理论都是马后炮。
我的观点:理论理论,理顺了才论。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评价:所谓“明亡于万历”,原来如此。
我的观点:谁说获得全胜?萨尔浒之战明军完败,就是万历朝的事。
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评价:资本主义萌芽?这简直是一只脚迈入资本主义了。
我的观点:不作评价。
24.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几乎都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流入了中国。
评价:敢情是中国间接掠夺了美洲人民。
我的观点:古代中国的市场,远比当今为大。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武备志》等)
评价:这个比较雷。
我的观点:雷倒了------
26.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评价:人到底还是没法胜天的。
我的观点:积弊、怨恨,都是疾病蔓延的导火索。
27.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年。(《朝鲜李朝实录》等)
评价:那时候棒子还是挺重义气的。我也终于明白,进化论并不适用于棒子。
我的观点:其实整个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是出现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历史是残酷的,多扪心自问是最重要的。
28.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部,79070卷,禁毁6766部,93556卷。
评价:真不知道这是修书还是毁书。
我的观点:简直是大清洗。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
评价:历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谓历史大势基本纯属胡扯。
我的观点:此言大谬!紧紧以一个个例事件就试图来证明历史无大势,大误!
30.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评价: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不过,这也只能问清朝皇帝了。
我的观点:只能说清朝的创造力实在太------所以中国还是应该由汉族统治的。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评价:这冤大头,自作自受。活该!
我的观点:又是一个另类。估计生活在当代,应该会很喜欢网上各类补丁,每天都得下载了,呵呵。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万对阵2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评价:嗯,这个……
我的观点:鸦片啊鸦片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其实,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当时萧峰阻止辽军南下,其实是救了他们。
我的观点:对这个评价不太理解。想说明什么呢?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评价:进化论同样不适用于鬼子。
我的观点:言韩国必称棒子,言日本必称鬼子,那世界上被认为素质很低的中国该怎么称呼呢?每个民族都有可爱的一面与邪恶的一面,只是表现的角度不同,凡是还是多扪心自问好,从自己做起,多多表现出中国人可爱的一面,一味对异族表示愤慨无益。
补充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评价:当我们的“专家”在不遗余力地为“康乾盛世”大唱赞歌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有一个朝代正在默默地受着后人们无端的非议,而这个人民生活水平十几倍于“康乾盛世”的朝代却正在人们尽情挥洒的刀笔之下“积贫积弱”着呢。
我的观点:确实,很多所谓的“专家”都着重于表面与热点。
PS又PS:不少人怀疑中国史料的真实性。确实,很多史料都有不少错误,但如果通过对几种史料的对比分析,很多错误都是可以被纠正的。如果只看《明史》《清史稿》,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明朝有如人间地狱,清朝跟天堂似的;如果只看《元史》,南宋简直弱得没边了。
我的观点:非常赞同。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所修史料可靠性程度从高到底排列如下:
东周(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元朝>唐朝>清朝(个人意见)
我的观点:不置可否。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1-2 03:02
鼠疫那条,大家想想可能不可能。鼠疫又不是李自成皇太极会看人下菜碟,专找军事人员传染。20万守军“全军覆没”了,市民也应该死得差不多了吧,公卿大臣也应该死掉一多半了。可李闯进北京的时候哪里是空城了。而且真要死得这么惨烈,李闯才不会进城去送死呢。
作者:
当阳侯杜元凯 时间: 2010-1-2 03:18
原帖由 在人间 于 2009-1-6 20:43 发表
不知道秦的公式是怎样的,不过发明解高次方程的那个欧洲人可是大大的有料。此人法国人士,名伽罗华,高中学历。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群论的提出者和创立者。死于决斗,享年21岁,据称是因为爱情问题。。。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的人多少对此人都会有所了解。。。他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
这段好像不准确,我记不清楚了。不过伽罗华这个人没出名很大程度上责任也在他自己。他脾气大,证明时喜欢跳步,字迹潦草。曾经有一次给别人讲自己的理论时因为有人没听懂让他重复一边,此子居然跳起来把人家给打了。他的东西曾经寄给高斯,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也是高斯没细看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当时他感兴趣的东西“民科”泛滥,高斯收到的类似的“成果”太多了,没时间细看每一个来信)。他死后手稿也是多少年后才被人整理完毕,才明白历史上还有这么个小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有些理论被冠以他的名字是有点高抬他了。仅凭他的手稿,谁都不可能一下子明白。这一点他比欧拉高斯这些泰斗们差远了。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1-2 03:20 编辑 ]
作者:
北寒易水 时间: 2010-1-21 22:20
个人觉得楼主的观点很新颖,但有些太偏激了。
作者:
a454831548 时间: 2010-1-22 14:17
看的真是惊讶的很啊
作者:
时空侠客 时间: 2010-1-23 13:06
很好 不看不知道
作者:
user805 时间: 2010-4-18 13:20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这只能说明君弱臣强,不能推翻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18 13:47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6-7 14:25 发表
宋朝经济相当发达,怎么就不能转化为军事实力呢?
只有GDP的时代。~~跟清朝差不多。1两银子买不到一包米的。朝廷过分发行。货币贬值。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18 13:48
南宋为什么经济总量大,很简单的~~~~~~~一直处在战争边缘。老蒋后期印钞票顶军费就知道问题了。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18 15:50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10-4-18 13:47 发表
只有GDP的时代。~~跟清朝差不多。1两银子买不到一包米的。朝廷过分发行。货币贬值。
宋朝1两银子买不到一包米的?你从哪看到的?有根据么?
给你看看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至朱雀门街西过桥,即投西大街,谓之曲院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楼子,后有台,都人谓之“台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其馀小酒店,亦卖下酒,如煎鱼、鸭子、兔、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类。每分不过十五钱。
上等酒店卖的酒每角才七八十文,肉制品熟食不超过15文,这还是东京城的物价。我们知道一千文是一贯,一贯约合白银一两。敢问你这一包米是多大的包?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4-18 16:06 编辑 ]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19 12:42
东京梦华录:
楼上的,东京是汴梁。~~莫把杭州做汴州。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19 13:12 标题: 回复 #149 phoenixdaizy 的帖子
杭州就1两银子买不到一包米了?请问数据来源。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0-4-19 14:56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19 13:12 发表
杭州就1两银子买不到一包米了?请问数据来源。
根本不知道一包是什么计量单位。。。。如果以一升计,南宋理宗年间200文可以换得一升,当时一两银子能兑三贯三百文。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包差不多,一两银子买一包粮食还富于的
作者:
神灵风 时间: 2010-4-20 17:29
33金庸大书特书的袁崇焕并非英雄,实则上为秦桧之流的卖国求荣的人物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1 00:56
原帖由 神灵风 于 2010-4-20 17:29 发表
33金庸大书特书的袁崇焕并非英雄,实则上为秦桧之流的卖国求荣的人物
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厚颜无耻了,袁崇焕我听人说他误国的到是多,没事就互相攻讦也不多说了,说卖国的,你到是头一回,他卖出了大明那一寸土地,不仅没卖掉,还守住了山海
关外的土地。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1 01:08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10-4-19 14:56 发表
根本不知道一包是什么计量单位。。。。如果以一升计,南宋理宗年间200文可以换得一升,当时一两银子能兑三贯三百文。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包差不多,一两银子买一包粮食还富于的
宋朝的银子很值钱,这才是问题所在,白银不足,铜钱混乱无止,太平年间还好点,到了末年整个经济混乱到了极点。而且南宋可以说是税收最重的朝代了。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0-4-21 01:13 编辑 ]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1 07:27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1 01:08 发表
宋朝的银子很值钱,这才是问题所在,白银不足,铜钱混乱无止,太平年间还好点,到了末年整个经济混乱到了极点。而且南宋可以说是税收最重的朝代了。
同样的,别空口说,拿出史料和数据。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1 09:25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21 07:27 发表
同样的,别空口说,拿出史料和数据。
不想跟你继续废话,连基本的宋朝货币志都没看,还史料,这里能谈论的,至少也先会把这个看了。
这里谈论宋朝的帖子也不是一两帖了,你丫那凉快那边去。
作者:
xiaodimimi 时间: 2010-4-21 11:49
怎么想 怎么觉得 宋代的丞相制 就是 现代议会的原型~~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1 12:38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1 09:25 发表
不想跟你继续废话,连基本的宋朝货币志都没看,还史料,这里能谈论的,至少也先会把这个看了。
这里谈论宋朝的帖子也不是一两帖了,你丫那凉快那边去。
你错了,能在这里讨论的,仅仅看这个是不够的(“货币志”是谁写的?你说的是宋史食货志,还是《宋代货币史》?),所以我才问你资料来源,看看你是不是看了一篇文章就跑到这里下结论,看来果然如此。
首先,宋徽宗时期算北宋末年吧,经济混乱到了极点了?你看了《东京梦华录》了没?哪里混乱?
如果你说的末年是马上要被灭亡的那段时期的话,试问哪个朝代在那种时期能不混乱?
人云亦云还自以为得,果然无知者无畏。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4-21 12:40 编辑 ]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1 19:00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21 12:38 发表
你错了,能在这里讨论的,仅仅看这个是不够的(“货币志”是谁写的?你说的是宋史食货志,还是《宋代货币史》?),所以我才问你资料来源,看看你是不是看了一篇文章就跑到这里下结论,看来果然如此。
首先 ...
你要是没脑残,宋史食货志 钱币篇也看了,还说什么废话,钱币混乱,铁钱铜钱问题就没解决过,这里这种方法,那里那种方法,这个上台是一套,换一个上台又是一套,你说不混乱,当人都是傻逼呀。
当十钱、夹锡钱,将楮币,一套又一套的,除了想办法搞钱,就没别的事了。
送你十二个字,经济好,出宋江,活的好,出方腊。
还人云亦云,真理,普世党的一边闪开,看了就恶心。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0-4-21 19:21 编辑 ]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1 20:43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1 19:00 发表
你要是没脑残,宋史食货志 钱币篇也看了,还说什么废话,钱币混乱,铁钱铜钱问题就没解决过,这里这种方法,那里那种方法,这个上台是一套,换一个上台又是一套,你说不混乱,当人都是傻逼呀。
当十钱、夹锡钱,将楮币,一套又一套的,除了想办法搞钱,就没别的事了。
送你十二个字,经济好,出宋江,活的好,出方腊。
还人云亦云,真理,普世党的一边闪开,看了就恶心。
啥叫“将楮币”?你个百度党百度完了也不检查一下,断句都断不明白。我还真以为你看过几本书呢,原来在现补。现补都这么大口气,可见无畏的程度。
地方通行的货币不同,是有历史根源的,而且钱币多也不代表经济混乱,如今全球一体化,各国货币不同,且汇率也是随时变化的。那时政府的调控能力肯定不如现在,不用说宋,再往后,元明清也一样,政府对货币发行量的掌握是不可能跟今天媲美的。
政府需要搞钱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战争的时候,即使在今天,国家在战争时期,经济也会大受影响。宋朝的货币问题的问题主要出在四川和陕西范围内,根源是什么?四川是历史遗留问题,陕西是由于宋夏百年战争,从来没消停过。
宋朝养兵养官耗费巨大,财政经常有赤字问题,但这不是经济问题。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1 21:51
原来四川是国外,果然显示出了分裂分子的真实面目,
元明清都是银本制度,可不要把宋朝给他们比,不够格,又窜历史遗留问题,从唐末遗留到宋末,两三百年的遗留问题,终于知道什么叫百般狡辩,想你这样YY历史遗留,我说袁世凯要称帝是历史遗留问题,我是不是也要支持。越南汉朝还是中国属地,政府是不是遗留一下收回来,蒙古是不是遗留一下,恢复元朝,吞并中国。
又谈汇率了,要是现在世界的汇率更宋朝的汇率一样,一下600是一贯,一下750是一贯,一下铁钱换铜钱是一比二,一下五比一,我看你是不是向往津巴布韦去了,经济j就是好成这样的。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0-4-21 22:09 编辑 ]
作者:
yunn9055 时间: 2010-4-21 22:49
戚继光的“鸳鸯阵”,冷兵器时代无人可破,该不是楼主所说的“坦克”吧?
作者:
li2010 时间: 2010-4-21 22:51
膜拜 lz历史盲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4-22 09:24
原帖由 yunn9055 于 2010-4-21 22:49 发表
戚继光的“鸳鸯阵”,冷兵器时代无人可破,该不是楼主所说的“坦克”吧?
“鸳鸯阵”,不是楼主说的坦克。这个“鸳鸯阵”,用现代语言说,应该是特种分队的前身。
楼主说的坦克,可能是指“偏厢车”。这东西是马拉,闭合车厢,铁皮包裹,有枪孔可以打枪,并装备两门轻型炮。打仗时,冲到一个位置,屁股朝外马朝里,几十个一连接,就是一个移动的堡垒。这个,确实和坦克相似。
话说二战甚至二战以后的坦克要开炮,似乎也是无法在行进中开炮的,也是需要站住再打......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2 09:33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1 21:51 发表
原来四川是国外,果然显示出了分裂分子的真实面目,
元明清都是银本制度,可不要把宋朝给他们比,不够格,又窜历史遗留问题,从唐末遗留到宋末,两三百年的遗留问题,终于知道什么叫百般狡辩,想你这样YY历史 ...
历史靠百度支撑着,连断句都断不明白的人,扣帽子倒挺在行的,你也就这点能耐了。
看了一本书还没看全,就觉得自己通晓古今了,你再读读别的朝代的食货志,哪个朝代货币是一直稳定的?
多读读书再来吧,要不就搞你的扣帽子专业去,别在这现眼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4-22 09:48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0-4-22 09:24 发表
“鸳鸯阵”,不是楼主说的坦克。这个“鸳鸯阵”,用现代语言说,应该是特种分队的前身。
鸳鸯阵顶多是个步兵战术小组,和特种分队似乎扯不上吧。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22 09:59
http://tieba.baidu.com/f?kz=176978365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0-4-22 10:04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4-22 09:48 发表
鸳鸯阵顶多是个步兵战术小组,和特种分队似乎扯不上吧。
嗯,我欠考虑。这个步兵战术小组说得更好一些。
不过说小组显得小啦,这个阵的人数比小组多,应该叫步兵战术小队。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2 10:04
这段就在你的链接里
粗看起来,上引记载中所言及的情况确是讲“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米价也涨至三四十贯一石,到处都是饥饿的百姓,许多的官员都在众口一辞地大声疾呼,确实是满眼亡国景象。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上引各记载,其实只反映一个时段的情况,即嘉熙末年的情况。再参考其他史籍,可知嘉熙三、四年时,南宋遇到罕见的大饥荒。上引文献,实际都是反映这次大饥荒时的惨状。用短时期内的特殊情况来概括一般,显然是不尽妥当的。事实上,此时距南宋灭亡尚有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中,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坏的。特别是粮价,如前所述,石米百千的情况是并不多见的。
南宋晚期宋朝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先联蒙灭金,又端平入洛,再被蒙古进攻,战争时期,经济自然受到冲击,总体上当然物价居高。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0:09 编辑 ]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22 10:15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0:04 发表
这段就在你的链接里
南宋晚期宋朝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先联蒙灭金,又端平入洛,再被蒙古进攻,战争时期,经济自然受到冲击,总体上当然物价居高。
我的意思是,现在人在分析经济总量的时候以贯做单位显然不合适。
要知道大部分时候1贯=一两的。
南宋三贯三百文才一两。
以上所列99条有80条以上是误读。~~~~~
跟以前你所不知道的一些事情99条差不多,有一半误读。
文人~从不研究历史,也从不研究科学。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2 10:25 标题: 回复 #171 phoenixdaizy 的帖子
1、宋时银不是主要货币,分析宋朝的经济总量当然要以贯为单位。
2、一般人家也不会用银子买米,即使用,宋时银贵,更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1两银子买不到1袋米的情况,当然我不知道你这1袋是多大,没见过这单位。
3、我现在讨论的问题并非针对顶楼。顶楼的说法绝大部分在事实上是对的,只不过没加限定,有的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不同立场的人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0:41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4-22 10:29
宋朝时,银更多是作为一种储备货币,极少流通。
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朝中叶之后了。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2 11:08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09:33 发表
历史靠百度支撑着,连断句都断不明白的人,扣帽子倒挺在行的,你也就这点能耐了。
看了一本书还没看全,就觉得自己通晓古今了,你再读读别的朝代的食货志,哪个朝代货币是一直稳定的?
多读读书再来吧,要不 ...
谁是在宋朝里面代入国际金融的? 好好一个国家,你代入国际概念,这帽子是你自己送过来,我不扣白不扣
如果初期有问题那正常,这种例子见多了,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但整个朝代下来一个地方都货币有问题,你还说正常,真是要不要脸了。
那朝货币不是一直稳定,不是表示如宋朝一样一直在更新,那速度比微软的补丁还快,你偷换概念的本事到是不错,想把朝代货币是一直稳定代入对立的只要货币有不稳定就说明经济混乱概念来。这种手段即过时也不嫌下作。
我读书也不会学读了书装看不见的人才。白纸黑字的经济问题写在那里就是死不承认。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0-4-22 11:19 编辑 ]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22 12:50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2 11:08 发表
谁是在宋朝里面代入国际金融的? 好好一个国家,你代入国际概念,这帽子是你自己送过来,我不扣白不扣
如果初期有问题那正常,这种例子见多了,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但整个朝代下来一个地方都货币有问 ...
99条有80条以上错的。不一一批读了。
如果要一一批读,我也很容易找出相关证据。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2 12:55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2 11:08 发表
谁是在宋朝里面代入国际金融的? 好好一个国家,你代入国际概念,这帽子是你自己送过来,我不扣白不扣
如果初期有问题那正常,这种例子见多了,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但整个朝代下来一个地方都货币有问 ...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不?用什么钱?短时间内能跟大陆统一么?四川用铁钱用了好长时间了,一下子就全改过来才更乱呢。
战争时期和战争地区的经济问题不代表整个朝代的整个国家经济都混乱,不是我不承认,是你看书不走脑子。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2:58 编辑 ]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22 13:01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已经降伏的傀儡。~~~(这个理解和明朝疆域比清朝小得多一样可笑,臣服可以随意驻扎的傀儡王国,只不过是因为经济总量不大,不受重视而已。美国的确地盘不是最大,人口不是最多,但他的确是第一强国,按你这么说苏联和元朝是最强大的了??可惜元朝统一的时代根本不存在)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个基本真实。皇帝早成傀儡了,杀一个杀二个,只不过是他没有坐上帝位的自信而已。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唐朝地方官的权利一直很大,隐藏人口的事情一直有发生。强大更多的是军事上。清朝人口虽然多,国力不如从前了。十个奴隶打仗是不如一个自由人的。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PS:唐朝后唐残喘了N年跟之前没法比,一个不统一的唐朝是无法与当时已经逐渐统一外族长期作战的。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这个单位都不一定,另外铠甲是32公斤并不代表每个士兵穿的32公斤。如同欧洲骑士一样,这个只有是贵族和顶尖人才作战的时候才穿的负重(平时解甲的)。古代一天行军没到10公里的比比皆是。穿着铠甲拿着长矛散步和端冲锋枪,背着装备上路的强度不一样。不过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同样身高体重,应该不如从前)。问题是现代人的身高体重,以及精英训练的方式,拔尖的还是比古代高的。
而且这个负重的人~~~很多的,是不直接参与战争的。
美国的作战负重可比训练负重大。枪支,弹药,帐篷(给养)。
又古代带仆从上战场是很普遍的。所以这些作战负重在不在身上都很成问题。
[ 本帖最后由 phoenixdaizy 于 2010-4-22 13:03 编辑 ]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2 13:03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2:55 发表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不?用什么钱?短时间内能跟大陆统一么?四川用铁钱用了好长时间了,一下子就全改过来才更乱呢。
战争时期和战争地区的经济问题不代表整个朝代的整个国家经济都混乱,不是我不承认,是你看 ...
香港叫一国两制,什么时候四川也是一国两制了在说,当然你可以说宋朝已经出现了一国两制了,说不过了就立马转进现代了。
又蹦出战争论了,宋朝有停止战争的时候吗?
死赖着脸皮不承认就套着理由那原因,说些似是而非的话,等你的理由能真正成立在说。
作者:
岳光寒 时间: 2010-4-22 13:14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0-4-22 13:03 发表
香港叫一国两制,什么时候四川也是一国两制了在说,当然你可以说宋朝已经出现了一国两制了,说不过了就立马转进现代了。
又蹦出战争论了,宋朝有停止战争的时候吗?
死赖着脸皮不承认就套着理由那原 ...
非得一国两制才能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你规定的啊?
四川在北宋的特殊性,这个你不是不知道吧?看来你还真不知道,为啥我总高估你呢?
四川从王全斌平蜀之后就一直麻烦不断,先是蜀将全师雄之乱,平定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军变(王均之乱)和一次民变(王小波李顺之乱),直到宋仁宗时还有人建议当时的成都地方官把栈道烧了搞独立呢。这么个敏感地区,实行特殊点的货币政策,有何不可?即使不完美,也是无奈之举,统治者都希望全国一盘棋,你以为中央不想统一啊?
多读读书再来吧,本来以为你读了不少书,后来知道你就读了一本,再后来知道这一本还是你现百度的,现在才知道你这一本现百度的还没读明白。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3:15 编辑 ]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0-4-22 13:36
南宋偏安王朝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经济怎么可能真正的好。说南宋经济好的,都是拍脑门的想法。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2 13:58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0-4-22 13:14 发表
非得一国两制才能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你规定的啊?
四川在北宋的特殊性,这个你不是不知道吧?看来你还真不知道,为啥我总高估你呢?
四川从王全斌平蜀之后就一直麻烦不断,先是蜀将全师雄之乱,平定之后 ...
陕西河东又是特殊了吧,还有福建,反正你就继续说理由原因,不怕你有一万个理由,我慢慢的戳穿。
你读书还不如目不识丁的人,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你就看的见,对自己不利的一概看不见。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0-4-22 14:05 编辑 ]
作者:
长亭短亭 时间: 2010-4-22 14:59
宋朝货币分区,明显是一项有着明确目的的政策,不知道怎么就成为了币值混乱的证据了?
货币分区的主张,早在唐朝就有人提出了。宋朝实行这种政策,是和铜禁、钱禁紧密相关的。说起来,这正是宋朝试图加强货币控制的体现。
岳光寒在史料方面,还是很功力很深厚的。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10-4-22 15:09
原帖由 长亭短亭 于 2010-4-22 14:59 发表
宋朝货币分区,明显是一项有着明确目的的政策,不知道怎么就成为了币值混乱的证据了?
货币分区的主张,早在唐朝就有人提出了。宋朝实行这种政策,是和铜禁、钱禁紧密相关的。说起来,这正是宋朝试图加强货币 ...
试图加强是对的,但结果货币混乱也是不能否认的。
铜钱的货币价值比本身价值还小,军费没钱了,就铸大铁钱。
说一贯是多少铜钱,你能说的出,这里是一千,那里八百,过头又有地方六百五。铁钱铜钱的地方汇率,都赶上津巴布韦了,要是我穿越了,能倒到钱说不定就是富翁了。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0-4-22 15:18 编辑 ]
作者:
andydon1989 时间: 2010-6-2 00:44
秦始皇会的不过是一些占卜之类的书罢了,,另外一些别国的史书虽然毁了,但是在咸阳还有备份,后来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宫,才全毁了,砍了也不过就是几百号人,而且大多是方士。
满清文字狱就砍了不少人,毁去的书更不知几许,而且大多是一些珍贵有价值的孤本
再说汉人这个称呼是汉武帝之后狭隘形成的,要是秦没灭,我们还不是叫秦人
“东旭鹰”小子,有些话可不要乱说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6-2 00:58
原帖由 andydon1989 于 2010-6-2 00:44 发表
秦始皇会的不过是一些占卜之类的书罢了,,另外一些别国的史书虽然毁了,但是在咸阳还有备份,后来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宫,才全毁了,砍了也不过就是几百号人,而且大多是方士。
满清文字狱就砍了不少人,毁去的书 ...
说这话,也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呢,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六国年表》:“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看看清楚,到底烧的是什么书,不烧的又是什么书。
居然说烧的都是占卜之类的书,你以为秦始皇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呢?
还备份呢,你以为秦始皇那时候有电脑啊?ctrl+C ctrl+V就备份了?
作者:
andydon1989 时间: 2010-6-2 23:47
你说的就是对了?没看见“臣请”
有一点我是说错了,就是只保留一些医书占卜之类的,我承认我记错了。
还有一点我要指出的是,为什么要烧书,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要统一文字,非秦国小篆的书全部禁毁,
二是,你要知道当初有书的是哪些人,几乎全是儒生,而儒生的首领博士淳于越因为反对郡县制,导致始皇大怒,加上秦宗室的参合,因而引发了焚书坑儒,砍了主要是那些博士,焚书也是为了打压儒生
作者:
zjnggg 时间: 2010-6-4 15:11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卫国投降了的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6-4 16:14
原帖由 andydon1989 于 2010-6-2 23:47 发表
你说的就是对了?没看见“臣请”
有一点我是说错了,就是只保留一些医书占卜之类的,我承认我记错了。
还有一点我要指出的是,为什么要烧书,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要统一文字,非秦国小篆的书全部禁毁,
二是 ...
好吧好吧,我把下面一句补上就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本来想着提醒一下也就罢了,没想到是真没读过史记的。
作者:
andydon1989 时间: 2010-6-6 08:05
的确,我没读过史记,我只会一句一句来找漏洞,这几天回去再找了找,发现有问题:
焚书。先要从李斯说起,这个政策是李斯提出的。一个写《谏逐客书》的人,一个如此理性的人, 一个法家的经典会不经大脑地提出一个摧残文化的议案吗?焚书,焚的都是些个什么书。主要是巫医、占卜(我重新坚持这个观点)、偏颇之论和六国史书。
焚书还有一条,就是官方藏书除外。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烧的是私人藏书。
造成的后果远远少于后来的文字渲染。满清清文字狱。新中国不也有大革命。
坑儒,为什么要坑儒?那是因为当时天下以儒家和法家门生最众。秦以法兴,法家尊崇,法家自然不会有怨言。倒是儒家,一来不为时政所好,二来又因仁政之说与秦政相悖,三来因为焚书和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心生怨恨。
儒家不是人多嘛,掌天下喉舌,有了怨恨他怎么办——口诛笔伐,煽动阻政!该杀,万幸的是,始皇帝并非如常人所言嗜杀。仅仅在咸阳附近找了400多个儒生,还劳神费力地弄个西瓜的借口来杀,杀鸡警猴大概就是这个效果了。杀了400多个人,而且大多是方士,就换得天下异心之人闭嘴。从历史上的开国君主的行政来看,始皇帝杀的人算是最少的了。
作者:
qiuru1001 时间: 2010-6-6 16:59
确实长知识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