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勉的《洪承畴的一生——易代之际的经世者》[18],是第三部洪承畴传,1999年在美国出版。由于作者用英文写作,吸收了西方学者包括日本学者的许多研究成果,研究起点、思考问题的角度,均与传统论著不同。作者眼里的洪承畴,是一个在变动时代对忠诚不太注重,但重视实干、深受儒家经世思想影响的传统儒臣形象,这对我们理解洪承畴为何在降清之后极力为清朝卖命有相当的帮助。但有些结论或推论,如关于洪承畴何以背弃传统价值观而降清,作者认为是出于一种“实用的考虑”(pragmatic considerations),由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丛生,充满腐败、不安、叛乱而日趋灭亡,很有可能会使洪承畴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明朝无望,而寄希望于唯一可能重建有秩序统治的新生清朝;以及“洪承畴清楚地知道,满洲统治者注重他的才干,他断定自己若参与朝政,必将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甚至能为中国带来和平与稳定的位置。”故他选择了行动;还有汉人是为了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习俗参与满汉联合政治的“这种文化观(cultural point of view)能清楚地解释洪承畴决定服务于满洲政权的原因”;以及洪承畴的个性(characteristics),使他不仅能免于明朝崇祯皇帝的极端猜疑,能免于卷入清廷的权利斗争,甚至还能使他置身于清初朝廷对所有汉官的不信任之外等等[19],仍以无法论证或证据不足而不能令人信服。或许存在英语和汉语在理解上的隔膜,如“public service”,若翻成“公务员”则与史料中的背景、观念颇有距离,或许翻成“经世者”会更切题,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切磋。而作者没有提供更多我未能得见的新史料,也使我稍感遗憾。
[1]孟森:《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跋》,载吴拱世编《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明清史论著集刊》,下册,第470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1984年重印。
[2]李光涛:《明清之际的战争》,载《明清史论集》上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333-334页。
[3]《明清史论集》上册,第187页。按:作者进一步指出洪氏一再退婴,不敢轻言进取,这正是他所以致胜的原因;洪氏暂请停进之说,亦是为清军着想,并非有爱于南明;还推论郑成功的一线恢复之机,亦由洪氏断送,均为道地之语。见第190、193-194页。
[4]《明清史论集》上册,第194、336、342页。
[5] 李学智:《明末之士风与清初之降人》(载《赵铁寒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文认为:明代末季大势,似难苟延余生,但“无耻的投降汉人”,包括洪承畴等,主动向清太宗献策击败明国,“这些降人求生本性的心理表现,以及当时社会上知识分子理想人生的价值标准彼此间之冲突,形成求生本能否定教育理想的崇高价值观念。”证明士风之迁影响了社会之安定,导致明代亡国。结论是清人之兴非兴于满人之强,明人之亡非则亡于自身之衰弱。
[6] 代表人物有杜维运,孙克宽、王建生等,重新探讨明清易代之际的士人,包括钱谦益、吴伟业等降清的原因和内心冲突等问题。参见Chen-mian Wang:《The Life and Carrer of Hung Ch`eng-chou[1593-1665]——Public Service in a Time of Dynastic Change 》,239页,注89,by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Inc.Ann Arbor,Michigan,USA,1999。
[7]最近一次是2003年11月16日在福建南安市召开的“开清重臣洪承畴学术讨论会”,围绕洪承畴“审时度势,安邦济民”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洪承畴在清初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与会者普遍认为,“洪承畴是开清重臣,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文韬武略的杰出人物,在明末清初封建王朝的更替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见《泉州晚报》2003年11月17日第一版报道《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召开》。
[8]王宏志:《洪承畴传》,红旗出版社1991年版。
[9]洪志滔:《洪承畴传还了文襄公真相》,载苏双碧主编《洪承畴研究》第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传》前言。
[11]王宏志:《评价洪承畴应以多民族国家为前提》,载《洪承畴研究》第321页。
《王传》第5页。
[13]双方观点在《洪承畴研究》这部论文集中都有较为集中的体现,而持不同意见者的有关文章在正文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将被引用,在此不赘。
[14]参见刘浦江:《邓广铭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李新:《无限的哀思──悼念邓广铭先生》,载《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王传》第117页。又如第145、247、220、226、296、307、318等页,出现高频率的“信任”、“欣赏”、“重视”、“荣宠”、“重用”等词汇。
[16]李新达:《洪承畴传》(以下简称《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7]《李传》第42页。
[18] Chen-mian Wang:《The Life and Carrer of Hung Ch`eng-chou[1593-1665]——Public Service in a Time of Dynastic Change》(以下简称《Hung Ch`eng-chou》),by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Inc.Ann Arbor,Michigan,USA,1999。按:全书共分九章:一是研究回顾;二是家庭背景、教育和早期生涯;三是镇压明朝叛乱(1627-1638年),四是出镇东北边疆,从明朝忠臣到满洲旗人(1639-1643年);五是洪承畴与满洲征服之一:从山海关到北京(1644-1645年),六是洪承畴与满洲征服之二:中国东南(1645-1648年);七是洪承畴与满洲征服之三:中国西南(1653-1660 年);八是正史(史传)中的洪承畴;九是结论。
[19]《Hung Ch`eng-chou》第243-244、245、247、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