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解读《卜居》 [打印本页]
作者:
轮回 时间: 2008-8-26 18:10 标题: 解读《卜居》
卜以决疑,去占卜的,是因为疑,对正常判断方法的不信任。这种疑往往来源于外界的打击和前途的渺茫所产生的绝望,被流放三年的屈原正是怀着这种情绪去占卜的。他找的是代表着楚国官方占卜术最高水平的太卜郑詹尹。
从有神论的角度来说,这两个人都算不上虔诚。
屈原大夫与其说是请詹尹先生帮他占卜决疑,不如说去寻找一个人听他倾诉。他的话是那样具有倾向性,用“正言不讳”、“廉洁正直”等褒义词来形容当前自己的处世态度,用千里马和展翅高飞的黄鹄等形象来比喻自己,相反把他提出的所谓另一种选择描述为“从俗富贵以偷生”,比喻为在水中浮沉的鸭子和食槽边的鸡。只要是还打算给自己留面子或者给屈原也留面子的人,就说不出让三闾大夫这匹正直的千里马去当水鸭的话。话说到这份儿上,屈原图穷匕见,开始抨击起时政来:“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最后做出结论:“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先生说是太卜,倒很可能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和他的很多同行一样,他通常的工作就是用神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国王和达官贵人的主,神是他的传声筒和替罪羊。他能够做到太卜的位置,想来是意见正确的居多,可见他对国家大事的判断力绝对是上乘的。以卜者面目出现的政治家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擅长把握政治,却又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政治的危害,一切都可以推到神的身上,包括沉默。
詹尹先生在推开占卜用具后的话,显示了他作为冷眼旁观者的智慧:“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前提就是判断的标准不同,骐骥那样的良驹固然是一日千里,但是在说到捕鱼抓虾,还真不如水中浮沉的鸭子;黄鹄固然能够展翅九霄,但是说到为主人打鸣下蛋,还是鸡来的现实。屈原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处世和行事,楚王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和决定,都是各自的权利。楚王喜好的就是是郑袖的娇柔和上官大夫的奉承,不是屈原的辞令和正言。屈原一方面用自己坚持自己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又为别人的评价标准而苦恼,未免自寻烦恼。屈原不愿意为楚王而改变,楚王又为什么为了他而改变呢?
逻辑学的同一律告诉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詹尹没有说具体的正确与错误,是因为屈原在思维方法上犯了双重标准的错误,说到自己得意的的时候,就用自己的标准;说到自己失意的时候,就用楚王的标准。其实,人用来判断是非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屈原要是觉得自己的标准正确,就继续实行下去,没有必要因为楚王的标准而怨天尤人;如果觉得楚王的标准重要,就按照楚王的想法办,没有必要拿自己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我忽然想起了佛家的一个观点,世间的烦恼来源于欲,欲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事物认识的错误。詹尹算得上是真正的智者,虽然他的冷静让他写不出屈原那样的楚辞,但是他却在楚辞里放上了解决烦恼的钥匙,屈原明白么?读楚辞的人又明白么?
附《卜居 》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茆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作者:
万恶的箱子 时间: 2008-8-27 12:53
郑詹尹就是主客问答中的客,他的设置就是为了便于作者展开文章,这也是后代辞赋包括对问和七体的惯用手法。
作者:
轮回 时间: 2008-10-1 09:14
原帖由 万恶的箱子 于 2008-8-27 12:53 发表
郑詹尹就是主客问答中的客,他的设置就是为了便于作者展开文章,这也是后代辞赋包括对问和七体的惯用手法。
我写这个为的是万缶齐鸣,而非为了屈大夫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