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春秋五霸到底是那五霸? [打印本页]
作者:
cooliscool 时间: 2008-8-5 09:37 标题: 春秋五霸到底是那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
《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
《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
《汉书》颜师古注引江以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为五霸。
到底那种说法比较可信啊!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8-8-5 16:26
其實,您說的都對。
有關春秋五霸,諸子百家的認定並不相同,您舉的例子只能說都正確,端看您是以何種標準來定義春秋五霸。
比較可信的話,個人認為是左傳(春秋斷代史)與史記(通史)這個系列應比較正確,也較多人採信。
事實上春秋五霸在選定上,多以君主事績為主,有爭議的地方頗多,這很有可能是為何各家在認定春秋五霸上有落差的主要原因。
舉例:
宋襄公,宋國乃小國,襄公欲以禮儀教化楚國(當時為蠻族,但軍事力量強大),宋楚兩國定訂"盂地會盟"(宋襄公的主要貢獻),不料宋遭楚背棄,宋國都瞿陽被圍城三月不破,軍民斷炊,易子而食,折骨為炊,一時之間瞿陽彷如人間煉獄,幸得晉國出兵相助才得以解圍。
評曰:個人認為,襄公想以小併大卻不自量力,險遭亡國之禍,為宋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禍,實在不足以霸主相稱。
秦穆公,當時秦國乃邊陲強蠻,相當於今日的陝甘一帶,穆公拜百里奚為相,後四夷來伏,百廢俱興,秦國大治。
評曰:穆公時國力雖強,卻未曾入主中原,史學家多認為秦穆公時的秦國雖有稱霸之實力,卻無稱霸之事實,故列入五霸稍嫌不妥。吳,越二國之爭議與秦國雷同。
鄭莊公,周鄭兩國相鄰(今河南一帶),鄭國為輔周之臣國,當時周天子傲慢無理,幾番為難鄭國,後莊公派人割周天子的作物,兩家交惡,後周鄭兩家交戰,周大敗,周天子於列國之間失去威信,落得有名無實的窘況。之後鄭莊公獨攬大權,代行周天子之權,號令群臣,有霸主之姿,亦有霸主之實,央視曾拍攝"春秋五霸"電視劇,似乎也比較認同鄭莊公有霸主之態,列為春秋五霸之一,並不為過。
評曰:管仲曾問齊桓公最敬佩何方英雄人物,桓公答曰:鄭莊公。管仲以為鄭莊公功高震主,專權拔槴,不該是臣子所為,故以"尊王攘夷"相諫言,桓公採之,齊國遂成中原霸主。
作者:
车夫 时间: 2008-8-6 23:02
一般取第一、第二項。
作者:
妖刀村正 时间: 2008-8-6 23:13
齐桓,晋文,楚庄是不用争的~另外2个,按个人喜好吧,偶是觉得夫差功亏一篑,宋襄啼笑皆非,可以彻底否决~秦穆一生暧昧,好歹仍然家大业大,勉强算得一霸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8-7 08:55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8-6 23:13 发表
齐桓,晋文,楚庄是不用争的~另外2个,按个人喜好吧,偶是觉得夫差功亏一篑,宋襄啼笑皆非,可以彻底否决~秦穆一生暧昧,好歹仍然家大业大,勉强算得一霸
终春秋一世,秦国不能东出崤山一步,难以称之为“霸”。秦穆公出局。
楚庄以蛮夷而称霸,他称霸的目的是为了问鼎周室,也很不地道。
要偶来说,堂堂正正的霸主,只有齐桓晋文而已。
作者:
bdzy2004 时间: 2008-8-7 09:58
原帖由 cooliscool 于 2008-8-5 09:37 AM 发表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
《左传》、《史记》、应 ...
只有齐桓公与晋文公是基本确定的,其他应该都有争议
作者:
alf5678876 时间: 2008-8-28 11:33
小时候看小人书,里面也说了2种说法的,其实也没必要搞清楚.只是一直不太明白宋襄公称霸的理由....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8-28 18:13
原帖由
alf5678876 于 2008-8-28 11:33 发表
小时候看小人书,里面也说了2种说法的,其实也没必要搞清楚.只是一直不太明白宋襄公称霸的理由....
他老人家也搞了一次会盟,过了一把盟主的瘾
作者:
远舟 时间: 2008-10-13 02:39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8-28 18:13 发表
他老人家也搞了一次会盟,过了一把盟主的瘾
过瘾吗? 被楚成75得过瘾.........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0-13 08:50
原帖由
远舟 于 2008-10-13 02:39 发表
过瘾吗? 被楚成75得过瘾.........
也不完全被欺负。
宋襄公好歹是平定过齐乱的。如果他真的没有本事,只能被别人欺负,那齐桓公和管仲也不会把齐孝公托付给他了。
何况当时是楚宋争霸,虽然宋比楚弱,但也不是那么不堪。
作者:
平生最爱周公瑾 时间: 2008-10-13 09:35
个人感觉应该是真正会盟诸侯且当选霸主的可以成为春秋五霸
所以比较同意第一条
作者:
寂寞蓝鹰 时间: 2008-10-13 21:11
好像以前学的是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另一说是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现在觉得自己老了,不记得了
[ 本帖最后由 寂寞蓝鹰 于 2008-10-13 21:16 编辑 ]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8-10-13 22:43
在下觉得有最重要的3点
1;真正会盟诸侯。秦穆不满足这个,宋襄也不怎么合适。
2;被周天子赐予方伯。宋襄不满足这个,秦被赐方伯好像也不是穆公时候的事,记不清了。
3;此外觉得身为霸主,在军事上应该有所作为。宋襄和这个不搭边。
故此比较赞同第一项。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0-13 22:55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8-10-13 22:43 发表
在下觉得有最重要的3点
1;真正会盟诸侯。秦穆不满足这个,宋襄也不怎么合适。
2;被周天子赐予方伯。宋襄不满足这个,秦被赐方伯好像也不是穆公时候的事,记不清了。
3;此外觉得身为霸主,在军事上应该有所作为。宋襄和这个不搭边。
故此比较赞同第一项。
宋襄公打败过齐国,立了齐孝公。要知道,那是桓公刚死的齐国,军事上还是强国,所以说他在军事上也是有过作为的。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8-10-13 23:03 标题: 回复 #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在下印象中宋襄立齐孝的过程中好像就没打什么仗吧。第一次好像就没动刀兵,第二次也就是几个公子的私人武装偷袭了一下。可以说根本没有和正而八经的齐兵真正交锋。也记不怎么清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0-13 23:22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8-10-13 23:03 发表
在下印象中宋襄立齐孝的过程中好像就没打什么仗吧。第一次好像就没动刀兵,第二次也就是几个公子的私人武装偷袭了一下。可以说根本没有和正而八经的齐兵真正交锋。也记不怎么清了
《春秋》经: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这是第一次宋伐齐,其结果如何,经未名言。而《传》则有言:“三月,齐人杀无亏”,注曰:“以说宋”,可见,在宋国强大兵力之下,齐国只好杀了公子无亏以讨好,则宋军之威势可知。
第二次,《经》曰: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前虽言“四公子徒”,但后面却明言是“齐师”,可知不仅仅是四公子私军。
《传》曰: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注曰:“大崩曰败绩。”
更加明言是两国军队的交锋,宋师与齐师战。而且齐师败绩,这就不是一般的胜利了。
可知,那一场战役,宋襄公很是出风头。
其实,想想也就知道了,如果宋襄公真是无能之辈,齐桓公和管仲怎么可能把太子托付给他?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8-10-13 23:49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0-13 23:22 发表
《春秋》经: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这是第一次宋伐齐,其结果如何,经未名言。而《传》则有言:“三月,齐人杀无亏”,注曰:“以说宋”,可见,在宋国强大兵力之下,齐国只好 ...
在下觉得齐桓托付孝公给宋襄,其实也是个没法子的选择。那时秦根本不热心中国之事,楚明显是敌人,晋在那时也一直没参与过会盟,数数看当时会盟的诸侯中,也就是齐算个大国了。像托孤这种事,要选择一个比较有实力的诸侯,齐桓的选择其实很小,不是宋恐怕就只有鲁了。而鲁国,和齐可以说是利益最不一致的了吧,齐强必然鲁弱,鲁恐怕最乐意看到齐内乱了。宋感觉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齐桓选择宋,最重要的还是看他具有让国的美德吧,相信这样的人必然能不负重托,不会在齐桓死之后就变卦。这和宋襄其他方面怎么样应该没多大关系。
宋襄立孝公的过程中,军事因素的作用感觉不大,更重要的恐怕是在政治方面。孝公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齐人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就没什么战意。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10-14 18:55
春秋时天下诸侯封公爵的除了宋还有谁?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10-14 19:07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10-14 18:55 发表
春秋时天下诸侯封公爵的除了宋还有谁?
虞公,虢公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10-14 20:08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0-14 19:07 发表
虞公,虢公
一个人就贡献了四个成语
虞公很强大
作者:
一了班长 时间: 2008-10-19 21:32 标题: 回复 #20 阿巽 的帖子
四个?我只知道假途灭虢算和唇亡齿寒。其余的两个还请巽兄明示。
作者:
leizhen 时间: 2008-10-20 11:15
假途灭虢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猜测是这四个吧
作者:
apes 时间: 2008-10-22 14:13
个人认为只有齐桓、晋文、楚庄、秦穆四个人称的上霸
作者:
绿毛龟 时间: 2008-10-22 18:50
这个就算了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我记得当年学的历史课本中也是列出一种,但也注明了另一种。不过,齐桓、晋文一直是毫无争议的,“齐桓晋文之事”是被引用次数很多的话语。
作者:
1123334 时间: 2008-12-28 01:12
宋襄在世絕對無可稱霸
吳越偏隅也並未真有稱霸之實
反而鄭莊之時天下來服,三破周天子
秦公任百里奚為相之後四夷盡服,雖未有稱霸之實缺力有餘
作者:
sd5233226 时间: 2009-1-17 22:54
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作者:
outmoon 时间: 2009-1-19 13:31
齐桓晋文没争议了,郑庄行为上做到了,楚庄人品比楚成好,宋襄就一笑话。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9-1-19 15:41
楼主说的都对!
其实有一个要点,就是主持了主盟仪式!
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吴夫差、越勾践8个人中,秦穆公、吴阖闾没有参加主盟仪式,越勾践可能属于战国范畴。
以这而论:齐桓、宋襄、晋文、楚庄、吴夫差;
以实力论: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以影响论: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
其实还有不少厉害角色比如说晋倬公,春秋初期的郑庄公,也可以算作霸主之列!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9-1-20 00:54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8-7 08:55 发表
终春秋一世,秦国不能东出崤山一步,难以称之为“霸”。秦穆公出局。
楚庄以蛮夷而称霸,他称霸的目的是为了问鼎周室,也很不地道。
要偶来说,堂堂正正的霸主,只有齐桓晋文而已。
饿很欣赏楚庄王,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作者:
edyswghe 时间: 2009-2-7 16:08
吴国有黄池之会,但是不是阖闾了,勉强符合条件
作者:
团队精神 时间: 2009-2-15 20:33
请问谁有春秋时期,南方楚国的疆域图?
作者:
Jaguar 时间: 2009-2-15 22:34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10-14 18:55 发表
春秋时天下诸侯封公爵的除了宋还有谁?
鲁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2-15 22:57
原帖由 Jaguar 于 2009-2-15 22:34 发表
鲁
鲁是侯爵。
《春秋左传》中称鲁为公,是因为《春秋》是鲁史,而依照礼法,本国无论是何等爵位,均可称自己国君为公。所以春秋时期,所有国君死后的谥号,都是××公,这是因为这种谥号是本国人所谥,因此称公。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9-2-15 23:19
公似乎还有州,齐鲁都是侯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2-15 23:29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9-2-15 23:19 发表
公似乎还有州,齐鲁都是侯
不是。
州,即州来,非华夏,蛮夷也。故其爵为子。
作者:
lin23romeo 时间: 2009-2-16 00:08
貌似西周末年的申国是公爵。。。算春秋初期吧???
真正春秋的就宋~虢~虞~
作者:
泼皮 时间: 2009-2-17 02:32
原帖由
lin23romeo 于 2009-2-16 00:08 发表

貌似西周末年的申国是公爵。。。算春秋初期吧???
真正春秋的就宋~虢~虞~
申是伯爵。
周封五公:宋,虢,虞,卫,州
卫伯开后门晋级公爵,成语:卫公好鹤
州公,姜姓,夏裔,亡于杞,淳于姓的始祖。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2-17 09:14
原帖由 泼皮 于 2009-2-17 02:32 发表
申是伯爵。
周封五公:宋,虢,虞,卫,州
卫伯开后门晋级公爵,成语:卫公好鹤
州公,姜姓,夏裔,亡于杞,淳于姓的始祖。
《左传》隐公元年:卫侯来会葬。《正义》曰:卫国,侯爵
《春秋》僖公四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
僖公五年: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2-17 09:43
至于州公,刚刚找到,前面35楼偶的说法是错误的。误以此州为彼州了。
然杨伯峻注左传,引西周《周公簋》“锡臣三品,州人、●人、郭人”,认为州也有可能在周畿内,如此,则州公之公同于周公、召公之公,非诸侯矣。,
作者:
泼皮 时间: 2009-2-18 05:52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2-17 09:14 发表
《左传》隐公元年:卫侯来会葬。《正义》曰:卫国,侯爵
《春秋》僖公四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
僖公五年: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请教:传武公以平戎大功,获平王特赐晋级公爵,版主有没有此说的出处?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9-2-18 08:26
原帖由
泼皮 于 2009-2-18 05:52 发表
请教:传武公以平戎大功,获平王特赐晋级公爵,版主有没有此说的出处?
出自最常见的史料《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
但这个公当是公卿之公,而不是公侯之公。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3-9 23:52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2-15 23:29 发表
不是。
州,即州来,非华夏,蛮夷也。故其爵为子。
齐也许是公吧,后来是侯。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3-10 00:16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09-3-9 23:52 发表
齐也许是公吧,后来是侯。
齐一直是侯。
不过齐侯的权力非常大,即左传所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也就是说,太公受封之时,就受命管理东方各诸侯,“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这么大地盘上的诸侯都由齐国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齐国乃东方诸侯之伯长。
作者:
zhaozixiangf 时间: 2009-3-10 00:28
以前看东周列国志的时候,觉得春秋五霸的人生都很有传奇色彩,前有齐小白和管仲的恩恩怨怨,后有重耳逃亡周游列国最终六十即位大器晚成,秦穆公羊皮换百里终得贤相,楚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至于五霸究竟是哪个版本,这个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按照那个年代“流行”一时“以德服人”的说法,真正能做到与诸侯矛盾最小的貌似只有齐桓和晋文,齐桓数存小国,即使已经亡国的小国家也帮人重建,晋文漂泊半生,对天下局势理解及与各国诸侯的交情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光是这两条就是其他诸侯很难做到的。
最后弱弱滴为秦穆声援一下,虽然按照前面同学的说法“无霸之实”,但是个人认为他滴人品还是很好滴......重视人才,从国外积极吸引孟,西,白,公孙枝和百里奚(这个....比较特殊)等文武之才,成为秦国历史上一段全盛的时期,还数次充作烂好人,平晋国,救周氏。(特别是帮重耳侄儿继位之时,被人“朝至而夕设版”....之后又数次救重耳于危难....)综上,给个鼓励奖好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9-3-16 23:09
申国应该是侯爵吧。
公爵是宋、虞、虢
其他国家我知道的有:
晋侯,齐侯,卫侯,蔡侯,陈侯,鲁侯
郑伯,秦伯,燕伯,曹伯
楚子,吴子,越子,徐子,滕子,莒子
许男
[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09-3-16 23:12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9-3-16 23:20
春秋五霸个人觉得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毫无疑问
宋襄公并没做过盟主,国家地位也不见得很高,所以我觉得不该在五霸之列
其他人我不好评论
秦穆公毕竟被晋国文、襄两代压制着,献、怀两代时秦国虽然比晋国强势,但也没强到能当霸主的地位,毕竟没能像晋文公一样击败楚国确立霸主地位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当时也很强势,也该在候选之列。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