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舌战群儒”贬低了诸葛亮 [打印本页]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4-17 23:25     标题: 【转帖】“舌战群儒”贬低了诸葛亮

 “舌战群儒”原本就是一出伪造的故事。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诸葛亮赴江东主要是为了面见孙权(所以他没有必要去“舌战群儒”)。虽说诸葛亮曾在孙权面前使用激将法,但最终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的关键人物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江东大将周瑜。至于“舌战群儒”,史书中并无记载,估计是出自于民间说书艺人们的艺术加工。这种艺术加工的故事,读起来似乎很让人过瘾。但仔细推敲之后,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漏洞。只不过,几百年以来,人们习惯于沉浸在阅读“舌战群儒”的快感中,却把事情的逻辑关系忘却了。

  如果读者喜欢推敲逻辑关系,那么就不会相信“舌战群儒”这样的故事,而且也应该把“舌战群儒”当成一个反面教材来对待。

舌战群儒”有没有必要?

  诸葛亮赴江东,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说服孙权。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舌战群儒”,简直是在舍本取末。如果说,孙权打算根据孔明与江东谋士们的辩论结果来进行军事决策,那么“舌战群儒”就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而事实上,孙权只是想单独听取诸葛亮的意见。由此看来,“舌战群儒”的确是多此一举的行为了。

  江东大将黄盖规劝诸葛亮:“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可见黄盖已经看出“舌战群儒”只是徒费口舌而已。黄盖还斥责张昭等人:“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这句话何尝又不是说给诸葛亮听得呢?言下之意便是:既然你孔明是当世奇才,就不要在这里斗嘴了,赶快为我家主人出谋划策吧。




“舌战群儒”有没有成效?

  既然“舌战群儒”不会影响到孙权的决策,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会去浪费唾沫呢?《三国演义》认为,“舌战群儒”是张昭等江东谋士所挑起的争端,而诸葛亮的回应主要是为了灭掉这些谋士们的威风。《三国演义》曾描述道: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也就是说,孔明把难倒对手当作了说服孙权的必经之路。这样的想法自然是非常幼稚的。试想一下:在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讨论会上,岂能把相互为难当成是辩论的目的?

  按照《三国演义》的安排,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大获全胜,江东谋士们一个个哑口无言且灰头土脸。在我看来,“舌战群儒”是一场未分胜负的辩论。江东谋士们仅仅是一时“语塞”而已,他们并没有心悦诚服。所以这场辩论并不意味着孔明的胜利。

  假如诸葛亮通过“舌战群儒”让江东谋士们在孙权面前彻底失语了,那么“舌战群儒”就卓有成效。而事实上,一时“语塞”的江东谋士们并没有在孙权面前失语,而是继续阻挠孙刘联盟,并且搞得孙权举棋不定。若不是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提醒请出周瑜来,孙权的决策是无法出台的。




舌战群儒”有没有负面作用?

  “舌战群儒”并不是一个有理有节的辩论,倒像是一场不断升级的骂战,发展到后来,便变成了夹带着人生攻击的唇枪舌剑。这样的“舌战群儒”岂能不伤了和气?

  在诸葛亮与江东谋士的争辩中,对方的表现始终是温文尔雅,而诸葛亮则是尖酸刻薄,咄咄逼人。

  江东第一谋士张昭虽然暗讽诸葛亮,但他还是很客气的用“愚直之言,幸勿见怪!”的言辞。而诸葛亮的还击则言辞激烈:“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诸葛亮让江东谋士“语塞”的方法主要是:贬低对方,抬高自己,甚至摆出蔑视对方的姿态来,以达到羞辱对方的目的。比如他骂虞翻:“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他挖苦步骘:“畏强凌弱,惧刀避箭。”他骂薛综:“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骂陆绩:“公轩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骂严酸:“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骂程德枢:“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从整个“舌战群儒”的过程看,诸葛亮的犀利与江东谋士们的温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方的提问虽暗含讥讽,但基本还算礼貌;而诸葛亮的回答却不留情面,几乎像是在骂街了。还好当时孙权并不在现场,否则他也未必能容忍诸葛亮的猖狂。




口才背后的能力较量

  诸葛亮自以为在“舌战群儒”中大获全胜,并对东吴谋士们不屑一顾。那么,东吴的这些谋士果真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无用吗?自然不是。别看这些温文尔雅的谋士没有在辩论中驳倒诸葛亮,他们却在后来的孙刘斗争中给诸葛亮出尽了难题,而且纷纷表现出了并不亚于诸葛亮的才干。

  且说孙权打算与刘备断交,但又念及自己的妹妹已经嫁给刘备。东吴第一谋士张昭为孙权出一主意:派心腹将领带五百人潜入荆州,下一封秘书给郡主(孙权的妹妹),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生女儿,郡主必然会星夜赶回东吴,那时动兵便没有什么障碍了。

  张昭此计后来果然得逞,孙权之妹回到东吴,孙权从此便更加坚定了报复刘备的决心。

  就在刘备进军蜀中,拓展自己地盘的时候,孙权开始计划夺回荆州了。张昭建议先不要妄动,他出一计策:修书一封给刘彰,就说刘备要取西川,好让刘彰心疑而攻刘备;另外修书一封给张鲁,让他进兵荆州。待到刘备首位不能救应时,孙权再去给刘备致命一击。

  虽然张鲁并未如张昭之预料去攻荆州,但刘彰却真与刘备结怨了。不仅如此,刘彰手下大将还设下埋伏,将刘备的军师庞统射死在落凤坡。刘备不得不调荆州兵前去援助。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大队人马都离开荆州去支援刘备。只留下一个关羽防守荆州,给东吴留下了可乘之机。

  再来看看那个被诸葛亮讥讽为“畏强凌弱,惧刀避箭”的步骘,此人曾为孙权策划一个方案,更是对刘备、诸葛亮造成沉重打击。当时曹操打算联合孙权共同攻打荆州。而步骘则建议孙权“要求曹操命令驻扎在樊城的曹仁先起兵取荆州,关羽必然会分荆州之兵去攻打樊城。关羽一动,我们便可派出一员大将,暗取关羽后方,一具拿下荆州。”

  比起步骘来,诸葛亮的目光则短浅的多。他给刘备出的主意是: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取樊城,使敌人闻风丧胆,其联盟自然便会瓦解。

  诸葛亮的主意早在步骘的算计之中,而诸葛亮试图以攻打樊城瓦解敌人联盟的计划却落空了。后来,关羽在攻打樊城的时候,被樊城守军和曹操派来的援军击溃,而荆州也被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偷袭得手。最终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东吴手中。

  至于那个被诸葛亮大骂“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的虞翻,在后来同样也有出彩的表现。他成功说服了被关羽派驻在公安的大将傅志仁投降东吴,傅志仁又介绍南郡大将糜芳也前来献城投降。这样便彻底断了关羽的后路,使得关羽无一点立足之地,不得不陷入落荒流窜的局面。
作者: 渔夫    时间: 2008-4-18 00:36

舌战绝招──面罵。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4-18 16:54

历史与演义齐飞.....

该帖子原作者似乎没有仔细看《三国演义》,这场戏的主演是诸葛亮,导演则是孙权同志啊,“先教他见我江东英杰”,孙权同志意图很明显么。

而且在小说的环境里,江东谋士都是投降派,在这里打压他们的气焰抬高诸葛似乎也顺理成章。

说人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因为被诸葛骂了就说明某人水平不高。话说曹操曹丕,诸葛还天天骂呢....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4-18 17:25

假如说现在有三家公司:微软、雅虎和谷歌。 微软对雅虎提出收购,要把雅虎吃下来,雅虎为了避免被吃找谷歌求助。假设说谷歌高层有一部分人很亲微软,那么雅虎的“外交官”如果象诸葛亮那样“舌战群儒”的话,效果一定适得其反。本来 50-50 的事情,经过他这么一番谩骂,谷歌也不会帮助雅虎了。

所以说,舌战群儒只能理解为小说家为观众过了把瘾,绝对不能当真的。
作者: solodooog    时间: 2008-4-18 20:31

江东群儒不是雅虎群儒,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用这个做例子说明不了什么。
作者: ylh2004    时间: 2008-4-18 20:35

古时候多的是有扭转乾坤之能的论客,苏秦纵横,张仪合纵,汉时郦生,人家的口舌都强大着呢,今人那是远比不得的.

[ 本帖最后由 ylh2004 于 2008-4-18 20:37 编辑 ]
作者: little666    时间: 2008-4-18 23:02

“舌战群儒”有没有意义或者有没有效果,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书里面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事情的主谋是孙权,挑事的东吴众谋士,诸葛亮只是被动接受挑战。再说,作为势力最弱的刘备一方,本身说话的分量就不足,如果再对东吴方面的挑衅采取沉默应对,到了孙权的面前就更没有什么话语权了。
至于说诸葛亮表现出来的高姿态,其实只是一种争取合作地位的手段。孙权是战是合,取决于孙曹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孙权自身的决心,而战略分析能力不足的张昭,不能被孙权信任的诸葛亮都无法对孙权的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只有两者兼备的周瑜才能让孙权下这个决定。站在诸葛亮的角度,反正这个时候无法作出真正有力的作为,不如索性摆出高姿态,为后续的合作谈判多争取一点筹码。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4-19 01:06

对此文从头到脚都不赞成。

1、舌战群儒有没有必要?

作者声称“如果说,孙权打算根据孔明与江东谋士们的辩论结果来进行军事决策,那么“舌战群儒”就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而事实上,孙权只是想单独听取诸葛亮的意见。由此看来,“舌战群儒”的确是多此一举的行为了。”

请问作者此观点有何依据?根本就是想当然。

《三国演义》里说得很明白: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这里说得很清楚。如果“事实上,孙权只是想单独听取诸葛亮的意见”,按道理说就应该直接见诸葛亮,“单独听取诸葛亮的意见”。可孙权的安排却是“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可见孙权对手下江东谋士们的意见迟疑不决,想先听听刘备一方的使者诸葛亮对那些投降言论有何意见。虽然不是“根据孔明与江东谋士们的辩论结果来进行军事决策”,但很明显,如果诸葛亮连这一关都过不了,孙权还有兴趣“单独听取诸葛亮的意见”吗?可以推断,当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孙权的心腹(甚至本人),就在隔壁听着呐。

退一步说,即使孙权没有这个意思,但站在诸葛亮的角度,对方老大不出面,却派一帮小弟来刁难你,诸葛亮会做何想?如果面对江东谋士都表现得结结巴巴、呆呆傻傻,会不会被孙权认为刘备一方没有合作的资本(连个机灵点的人都派不出),取消面试机会,甚至干脆直接砍了诸葛亮的“六斤四两”送给曹操做见面礼?诸葛亮不可能冒这个险。不管这是不是孙权安排的“初试”,诸葛亮都很自然地会当作“初试”来对待,有备无患。

2、舌战群儒有没有成效?

作者想当然地说:“《三国演义》曾描述道: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也就是说,孔明把难倒对手当作了说服孙权的必经之路。这样的想法自然是非常幼稚的。试想一下:在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讨论会上,岂能把相互为难当成是辩论的目的?”

作者自己这样的想法才是非常幼稚的。“试想一下:在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讨论会上,岂能把相互为难当成是辩论的目的?”这句话非常搞笑,作者自己都知道“孔明把难倒对手当作了说服孙权的必经之路”,“得到说服孙权的机会”,这才是诸葛亮的目的,哪有“把相互为难当成是辩论的目的”?作者这里的思路简直混乱不堪。

前面已经分析,不管这是不是孙权安排的“初试”,诸葛亮都很自然地会当作“初试”来对待,即使这不是孙权安排的“初试”,诸葛亮认真对待也是很正常的,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成效”来评价。

作者声称“江东谋士们仅仅是一时“语塞”而已,他们并没有心悦诚服。所以这场辩论并不意味着孔明的胜利”。好笑,作者大概忘记自己先前说的“诸葛亮赴江东,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说服孙权”了。江东谋士有没有心悦诚服,关诸葛亮屁事?他只要说服“在隔壁偷听”的孙权就行了,而通过这场辩论,得到说服孙权的机会,目的达到,怎么不意味着孔明的胜利?江东谋士们的立场本来就与孙权不同,就象鲁肃说的:“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就算是如来佛祖,也不可能让江东谋士们“心悦诚服”。

3、舌战群儒有没有负面作用?

作者单方面宣布“在诸葛亮与江东谋士的争辩中,对方的表现始终是温文尔雅,而诸葛亮则是尖酸刻薄,咄咄逼人”。然而这也不过是作者的偏见而已。在舌战群儒中,自始至终都是江东谋士们挑起对刘备、诸葛亮一方的侮辱,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尖酸刻薄、咄咄逼人,甚至阴残狠辣。以张昭为例,表面上“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实际上直指关键问题,指责刘备一方根本没有资格联盟,一开口就把作为外交使节的诸葛亮往死里打。诸葛亮当然不可能不回应。正如他对黄盖说的“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作者不指责挑衅者,却指责自卫者,这实在是强盗逻辑。

4、口才背后的能力较量

诸葛亮在辩论中大胜江东谋士,不等于江东谋士无能;江东谋士有能,不等于他们在辩论中就没有大败。作者却很奇怪地把两者联系起来。江东谋士有能,虽然总体上不如诸葛亮,但在个别方面可能超过诸葛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很正常,但这与这场辩论又有何关系?
例如,虞翻后来说服傅士仁,表现出彩,莫非就等于虞翻的“欲使其主屈膝降贼”行为是正当的?倒不如说因为虞翻、傅士仁都是“屈膝”的软骨头,所以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作者这里的逻辑真是莫名其妙。
辩论中说些“辩论语言”本来很正常,比如希拉里大肆攻击奥巴马如何如何,这是当时的形势需要,莫非就等于希拉里真对奥巴马不屑一顾?作者的这种逻辑简直是非常幼稚可笑。


总之:从开头作者的“舌战群儒原本就是一出伪造的故事”,“伪造”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说的轻视。“如果读者喜欢推敲逻辑关系,那么就不会相信“舌战群儒”这样的故事”这句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极其混乱,一件事是否合乎逻辑,本来就与这件事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无关。例如古代辩士劝说君主的那些寓言,往往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却合乎逻辑;彭宇案判决书的逻辑荒谬至极,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作者大谈“推敲逻辑关系”。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却可以看到,作者此文的逻辑荒谬混乱、行文漏洞百出、结论幼稚可笑。我们或许该把作者这篇“舌战群儒贬低了诸葛亮”当成一个推敲逻辑关系的反面教材来对待。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4-19 01:14 编辑 ]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8-4-19 06:18

如果孙权是袁绍 这番谩骂倒是有些用处
作者: 战神奉先    时间: 2008-4-19 07:09

毕竟人家是一国之君

哪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4-19 17:26

搜索了一下,原来此文选自一本《伪智慧宿命:诸葛亮必败》的书,作者剑歌。以前在书店曾翻阅过此书,感觉非常之垃圾

难怪我觉得此文低劣到了让人恶心的地步
原来是出自那本垃圾书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08-4-19 18:23

剑歌这家伙好些跟孔明有仇似的,还写了一本书叫《孔明真相》,尽说武侯的坏话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4-19 20:11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8-4-19 18:23 发表
剑歌这家伙好些跟孔明有仇似的,还写了一本书叫《孔明真相》,尽说武侯的坏话

还有一本?估计和《伪智慧宿命:诸葛亮必败》也差不多垃圾
作者: gaobao    时间: 2008-4-20 10:45

这篇文章的逻辑确实有问题。
不过,从现在看,舌战群儒中,江东群儒和诸葛都有些转移话题。诸葛的口才表现得不错,但于战略分析却没有太多实质内容。有种赤壁之战花絮的感觉。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4-20 11:44



QUOTE:
原帖由 gaobao 于 2008-4-20 10:45 发表
这篇文章的逻辑确实有问题。
不过,从现在看,舌战群儒中,江东群儒和诸葛都有些转移话题。诸葛的口才表现得不错,但于战略分析却没有太多实质内容。有种赤壁之战花絮的感觉。

转移话题也是江东群儒在转移话题,不是诸葛在转移话题,诸葛只是对江东群儒的刁难展开反击,所谓“不容不答耳”。

比如陆绩的“织席贩屦之夫耳”就是挖刘备一方祖坟的下三烂招数,诸葛只是正当防卫而已。至于战略分析,说给孙权听就行了,这帮一心投降的江东群儒本来就不想听这个,诸葛亮跟他们分析干嘛?

自始至终都是江东谋士们挑起对刘备、诸葛亮一方的侮辱,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尖酸刻薄、咄咄逼人,甚至阴残狠辣。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指责挑衅者,却指责自卫者,这实在是强盗逻辑。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4-20 11:56 编辑 ]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4-20 11:56



QUOTE: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 于 2008-4-19 06:18 发表
如果孙权是袁绍 这番谩骂倒是有些用处

呵呵,诸葛亮见到孙权本人都敢暗讽,明嘲一下这些江东谋士更算不了什么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4-20 11:58 编辑 ]
作者: 星眸白衣清歌    时间: 2008-4-20 15:20

嘿嘿,小说里诸葛亮这段的表现真是光彩夺目呢
作者: 笑天下    时间: 2008-4-20 16:52

对楼主这类人实在是不必理会,要打倒诸葛,好赖也要转载一些有点层次的文章,尽弄些弱智文,乐此不疲。
作者: 马腾    时间: 2008-4-20 18:11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4-19 17:26 发表
搜索了一下,原来此文选自一本《伪智慧宿命:诸葛亮必败》的书,作者剑歌。以前在书店曾翻阅过此书,感觉非常之垃圾

难怪我觉得此文低劣到了让人恶心的地步
原来是出自那本垃圾书

哈哈,这就叫哗众取宠吧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4-20 21:28



QUOTE:
原帖由 笑天下 于 2008-4-20 16:52 发表
对楼主这类人实在是不必理会,要打倒诸葛,好赖也要转载一些有点层次的文章,尽弄些弱智文,乐此不疲。

看来仁兄是诸葛亮的粉丝,不过还是感谢您的批评!

[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4-20 21:29 编辑 ]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4-20 22:39

本人只是批评罗贯中,不是批评诸葛亮,请大家不要误会!因为舌战群儒见于小说,不见于正史,也就是说诸葛亮没有这回事!不过我仍然接受大家的批评!如果大家不喜欢我批评罗贯中,我以后就不发这样的帖,反正这帖不是我写的,不过我觉得剑歌说得有一定道理,见仁见智吧!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4-21 11:59



QUOTE:
原帖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4-20 22:39 发表
本人只是批评罗贯中,不是批评诸葛亮,请大家不要误会!因为舌战群儒见于小说,不见于正史,也就是说诸葛亮没有这回事!不过我仍然接受大家的批评!如果大家不喜欢我批评罗贯中,我以后就不发这样的帖,反正这帖不是我写的,不过我觉得剑歌说得有一定道理,见仁见智吧!

老罗老诸都是可以批的……不过剑歌这篇文,我真的感觉很差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