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商君书•画策》。
② 马骕:《绎史•黄帝纪》所引。作者:
曲辰 时间: 2008-3-28 21:40
第八节 论“无形”
近代,由于中国落后,一些学者们便认定,中华民族具有“劣根性”,这个“劣根”就是中华文化。他们认为,举凡中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无一不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所谓中华文化,“实际上不过是陈腐的渣滓,时代的废物,前进的负累……”由此而主张在文化上,要“全盘西化”。于是,就大量翻译出版黑格尔、康德、卢梭、笛卡儿、柏格森、尼采、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杜威、罗素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部书,名曰《ta me ta ta phys ica》(拉丁文metaphysica)此后,在西方用为哲学名词,从黑格尔起就将其用为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中国人翻译西方哲学之际,认为中国的《易》经属于“神学思想体系”,就将反对唯物辩证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取《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一语,译作了“形而上学”。这样,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宣传,伴随着“形而上学”一词的大量使用,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易》经也就成了反对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主观唯心论,或者神学理论了。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悲哀!
客观自然规律到底是有形之“物”?还是一种事物变化中虽无形状、看不见、又摸不着,然而却是具有规律性的体现?这应当是一种最基本的常识。然而,我读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评论中,却往往越读越糊涂,如对老子的评论:“我们认为老子所谈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虚无’……老子的‘道’既是‘虚无’,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本体,这是超空间的。又由于这一形而上的‘道’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老子哲学还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①。事隔二十年,又有新的著作问世,这本书中对于老子也是如此作评:“老子认为,他的‘道’是不可用语言表达的永恒的道,它无象、无形、无声,即是‘虚’、‘无’。……由关于‘道’的论述,可以看出,老子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这样的评论,总是使人糊涂:物质的存在、运动及其变化,是由物质之性和其存在的客观具体条件所决定的。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其本身也就是它的存在形式和客观规律的体现。而这种客观存在于事物中
——————————
① 杨荣国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生版社1975年版,第59页。
② 关霜:《智慧的灵光——中国古代哲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5页。
——————————
① 周敦颐:《通书•诚上》。作者:
曲辰 时间: 2008-3-28 21:43
第九节 说 变 革
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其本质就是变革哲学。它认为宇宙之间没有一成而不变的事物。所以,《易》经立卦取象,效天道于日、月、星辰运行,由此而致四时之变,风、雷、雨、雪之生,以陈天地感应所产生的变化规律;法地道之于山、川、水、泽,以叙沧海桑田之变,动植物生长的自然选择之宜,以揭示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拟人道于父母、兄弟、夫妇、君臣、上下、长幼之序,以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①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情况,以此说明人类社会也是不断产生变化与革新的。为了说明这个社会变革的道理,《易》经还举以伏牺、神农、五帝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制度变革为例:叙述伏牺氏历史时期,人们发明网、罟,以捕禽兽,从而改变了过去靠单纯围猎那种费时、费力、收获较少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免于因生产方式落后而受饥饿之苦;到了神农氏历史时期,人们便转向了农耕经济生产,并有了市场交易活动:这就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②;进入到了五帝
——————————
① 《周易•序卦传》。
② 《周易•系辞下传》。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哲学理论就
——————————
① 黄翔鹏:《中国人的思路、风格和气派:一个古代音乐史研究者在艺术与科学之间看到的中华炎黄文化之民族特点》,载《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② 《尚书•舜典》。
③ 萧蒂岩:《人•野人•宇宙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58页。
谁都知道,地球上的昼夜,是地球自转和受太阳的光照而形成的。而地球同金、木、水、火、土等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其自转、公转,是由各个具体星体的质量大小、公转轨道距太阳远近、与太阳自转方向相顺还是相逆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因此,有的星体上昼夜时间很长,而有的就很短,有的有昼夜之分,有的就没有,其差别是很大的。一般说来,凡是自身质量越大,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其自转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其自转的速度就越慢。如果自身质量小到一定的限度,它就没有自转的能力,而不作自我旋转。不作自我旋转,就没有了昼夜之分,过白天的一面总是白天,过黑夜的一面始终为长夜;凡是与太阳自转方向相同的行星,其自转速度就比逆太阳自转而旋转者要快得多。这是各星体自身质量、物质结构、受太阳引
——————————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页。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德”“得”二字在字形、字义方面的异同:
“得”字在甲骨文中是手持货贝于街口的图形“ ”①,它所反映的,正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②的历史情形。手持货贝表示的是有形物的获“得”。而“德”其原意也是“得”到的意思,只不过,它特指学“道”而有心得。由于这个“得”所得到的不是有形之物,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道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
——————————
① 《前》八•一三•三、《京人》二一一三。
② 《周易•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