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被三国忽略的人物——袁熙【景天阳雪的帖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3-12 13:02     标题: 被三国忽略的人物——袁熙【景天阳雪的帖子】

袁熙,一个基本在三国历史上毫不起眼的名字,却因为RPG游戏《幻想三国志2》,走进了我的视线。

  本来用游戏诠释历史,就有点像拿天方夜谭说现实,本不应有可信度;但是,在袁熙的问题上,我却不这样认为。《幻想三国志2》中的袁熙不仅是一个美男子,而且体贴、识大体、勇敢,再对比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袁熙看起来一点都不像袁绍的儿子。我就开始琢磨了,为什么一个在真实历史上毫不起眼的袁熙却能得到《幻想三国志2》游戏制作小组如此青睐?要知道,游戏的美化也要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之上,这跟写小说是一个道理——不能把张飞的外貌写成关羽,更不能把关羽的性格写成刘备。所以,对于袁熙,我十分好奇,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三国历史对他如此吝啬?如果他不是这样一个人,又何以在众多三国人物中游戏制作小组偏偏费煞心思去美化他?


  抱着诸多的疑问,我查阅了《三国志》。袁熙没有独立成传,他和袁谭、袁尚三兄弟的传都合他们的父亲袁绍的传里。《袁绍传》里记载袁绍“有姿貌威容”,那么如果按照遗传基因学来说,这三兄弟应该有50%的几率是帅哥。不过对于三个儿子的外貌,只有袁尚略有描写,而且是被袁绍亲口承认的,由此推之,袁熙也应该不会他差,所以游戏里美化袁熙外貌这一条似乎说的过去。整个传里,能找到的关于袁熙的记载超不过五句,“又以中子熙为幽州”、“尚走故安从熙,谭悉收其众”、“熙、尚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丸”、“尚为人有勇力,欲夺取康众,与熙谋曰”,这之后就是袁熙的死期了。公孙康为了讨好曹操,想取了兵败北上辽东投靠他的袁熙、袁尚的人头献给曹操,便设计将袁熙和袁尚骗至府中,之后五花大绑,“乃先置其精勇于厩中,然后请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缚之,坐于冻地”。袁熙和袁尚就这样走到生命的终结了,到此,似乎也并没说到袁熙有任何值得吸引人的地方。然而,就在他死前的一刹那,就因为一句话,他身上的光华才开始迸发出来。袁尚觉得冻地上太冷,向公孙康求一席子以便跪于其上——这就是袁绍最喜欢的小儿子的真实面貌,袁绍就是想把自己的基业交给这么一个没有骨气的主,怪不得袁绍会失败!然而袁熙在这个时候说了什么——熙曰:“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头颅尚可以行万里路,要席子又有何用?这是一种怎样的气概啊?如果他本是个胆小之人,就如袁尚,他是不可能说出这句话的。这就如嵇康,临死前毫不畏惧的抚了一曲《广陵散》,谈笑自若,旁若无人,这种胸襟,这种临危不惧的心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的!这是一个人深层次的性格所决定的,也是人一贯的性格所决定的!让没有勇气的人成为勇士很困难,让有勇气的人变成窝囊废他们会嫌失了气节!所以,袁熙绝不可能是因为一时的气愤或知道自己马上死了为了潇洒一下突然就迸出这句话的,这是他一贯的性格决定。

  史书记下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深刻的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史书是惜墨如金的,由于当时印刷业的不发达,能记下来的东西都是最核心的,所以古文才会那么简洁,不能随便的删加其中任何一个字。按照以上的分析与推断,袁熙就算没有游戏里美化的那么厉害,但最起码,他也应该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不像袁谭那么桀骜不逊,也不像袁尚那么窝囊无能,却只能夹在两兄弟之间高不成低不就。袁谭是长子,按照中国古代“立长不立幼”的惯例,袁谭必然是父亲首先培养的对象,这丝毫跟袁谭的人品没有任何关系,只因为他是长子。而袁尚,是后来袁绍才喜欢的,只因为袁尚长的越来越像他!也许这根本不成逻辑,但是有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会令头脑发昏的。袁谭是长子,深受儒家影响的有着“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不能随便废长立幼,而放弃袁尚对袁绍来说却也很是心痛。袁绍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为了平衡一下心理,袁绍把袁谭远调青州,让袁尚留在冀州自己的身边。而袁熙这两点优势都不具备,他既不是“长子”,长相也没有得到袁绍的首肯,他夹在中间,像个多余的人。闹了半天,原来是长相问题。如果说周郎因为长相而名垂千古,那恰恰是因为他确实有真本领;而袁绍也是因为长相,却毁了他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真是成也长相,败也长相。当然,我并不是说如果袁绍把基业传给了袁熙就一定能把袁家基业保下去,但或许会比传给袁谭、袁尚好吧!


  提起袁熙,就不得不提一个三国史上著名的女人——甄氏。大家都知道她是曹丕的皇后甄后,可很少人知道她在嫁给曹丕之前曾经是袁熙明媒正娶的妻子。只不过后来曹操打过来的时候,袁熙被迫北上幽州,曹操和曹丕闯到了袁府,曹丕觊觎甄氏的美貌,才“名正言顺”的纳了她,后来才升她到正妻的位置。妻子比丈夫出名,恐怕三国里甄氏是独一份吧。


  袁熙因为他所处的尴尬位置,成了三国历史上被忽略的人物。尽管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仅寥寥数字,但或许最被忽略的,不一定是最不好的。袁绍因为一己之私,害了整个袁家,也害了袁熙。袁熙是个可怜的人,没有父亲疼爱,没有手足之情,却因为父亲和手足的连累而成了籍籍无名之人,可悲、可叹。

[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3-17 21:47 编辑 ]
作者: dimeterio    时间: 2008-3-12 13:20

妻子比丈夫出名还是有的,比如赵范的嫂子,以及徐氏,从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来看,蔡氏也比刘表更耀眼。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3-12 13:44

“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

我怎么觉得是说“脑袋就要一起走万里路了(咱哥俩的脑袋就要搬家一起被送到万里之外的曹操的手里了),还要席子干嘛啊...

没感觉到什么气概...

方:古文里面有“并列”的意思。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作者: 镜    时间: 2008-3-13 02:25

LS...其实这话还是有点气概的...

比起袁小三要席子,吕布要松绑...袁二哥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作者: 梦回连营八百    时间: 2008-3-14 19:27

头颅将行万里那句貌似演义中是公孙康说的?


难道我记错了?

或者罗灌水又移花接木了
作者: zzg7552    时间: 2008-3-14 20:33

同意楼上的话
作者: 靖天    时间: 2008-3-15 01:34

我一直是這樣排的..
老二,老三,老大
作者: iori1222    时间: 2008-3-15 15:58

我冒昧的猜测一下,也许老二不出名,正是因为他那出名的妻子?毕竟是魏文帝的皇后阿,有这么个过去貌似。。。。。。所以老二越无能,越无名就越合理,而陈寿又恰好是魏国的官,这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吧?
作者: 徐丹子鹤    时间: 2008-3-15 16:21

是转帖吧
景阳的文章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8-3-15 17:06

嗯,袁熙是个穿越文的好对象。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尚谓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康曰:‘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
《典略》:“尚寒,求席,熙曰:‘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
这句是谁说的,本来就不一定。听语气,倒像是公孙康调侃袁尚的居多。
作者: 景天阳雪    时间: 2008-3-15 21:05

我人在这个坛子转我文章居然不署名……
把楼主拖出去打100大板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3-16 09:49



QUOTE:
原帖由 景天阳雪 于 2008-3-15 21:05 发表
我人在这个坛子转我文章居然不署名……
把楼主拖出去打100大板

不是在旁边加了个“转”吗?难道这样都不行,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3-17 08:28

几年前的老帖子了,楼主找不到原作者也算正常(我在网上翻了半天,也没找到当初景阳的原帖.....)

不过楼主转帖记得在开头标明作者,如果没找到作者也最好说明下。

印象里这句话公孙康说过,忘了出自哪里了,原来是后汉书。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3-17 08:29 编辑 ]
作者: 景天阳雪    时间: 2008-3-17 11:35

明明是去年的文章……
原发地我也忘了,大概是友盟……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3-17 21:49



QUOTE:
原帖由 景天阳雪 于 2008-3-17 11:35 发表
明明是去年的文章……
原发地我也忘了,大概是友盟……

我实在三国在线找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