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荀彧的“以忧薨”
[打印本页]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2-29 23:09
标题:
关于荀彧的“以忧薨”
荀彧是我在三国历史中最推崇的人,推而言之,在中国历史中,我认为荀彧也是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称他为“完人”也并不为过。而且这个“彧”字,好像是为他而生的,中国历史上那些名人的名字有这个字呢?就他一个。现在就更难找到名字里有这个字的人。这个“彧”字到底是啥意思,我也不太清楚。
荀彧的智慧在三国历史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点在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演讲中说的很完善了。诸葛亮为后世称颂,但诸葛亮只是在当时占全国十分之一人口的一州之地中做得完美,而荀彧的功业是更宏观的,更能影响当局的,曹操亲自上表在皇帝面前当众赞扬荀彧,大家可以看看《三国志》裴注,写得荀彧功高至伟,无以复加。也可以说没有荀彧之功,也就没有曹操一切,荀彧对曹操来说,确实功高至伟。
近乎完美的荀彧,不仅是一位出众的美男子,《三国志》的记载是“愧丽其表”,而且以自己的道德风范和高贵的人格魅力感召天下,不贪财不贪功,不妒忌贤能,还为曹操推荐了不少人才。如:荀攸、郭嘉、陈群、杜袭、钟繇、王朗、杜畿等,曾经无数次拒绝曹操亲自向天子提出给自己的封赏。曹操身边的文武,或是朝廷重臣(孔融等),或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张辽等),或是曹操其他谋臣(荀攸等),都对他敬重有加,心悦诚服,尊称其为“荀令君”。
高风亮节的荀彧也敢于抗上提出反对意见。建安九年,曹操拿下邺城,刚领冀州牧,就要复置九州,好充实自己的地盘,荀彧一口否决,“太祖遂寝九州议”。曹操对荀彧异常恭敬,既敬仰,又畏惧,因为荀彧常在汉献帝身边,担任尚书令一职,按东汉皇朝体制,尚书令是最掌握实权的人,可以左右皇帝的命令。早期曹操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号去征四方的,说荀彧的政治态度影响曹操的政治命运也不为过。
可是,两人的关系最终出现了分歧了。曹操要封魏公,在东汉皇朝之下在想建一个独立诸侯国,本想希望荀彧支持一下,结果他反对,一句“不宜如此”就使曹操“心不能平”。荀彧他有高贵的出身,据说还是荀子的后人,是东汉名门望族,他心系大汉皇室的安危,是个彻彻底底的“保皇党”,在他的理念中,保护好汉室,天下才能够太平。在曹操要自立魏公为立国作准备的原则问题上,荀彧居然把自己的仕途和性命做出了强烈的抵抗,使曹操在其有生之年,没能当上魏公。《三国志》写到荀彧死的时候,寓意很意味深长。“太祖军至濡须,荀彧疾留寿春,以忧薨,年时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写荀彧死后,紧接着带上一句第二年曹操当了魏公,其内在因果关系后人不难想象。
但是,荀彧的“以忧薨”并不是荀彧自己选择的,而是曹操一手造成的,实际上就是曹操逼着他自杀。但在《品三国》中易先生是如何解释“以忧薨”呢?易先生解释荀彧可能是病死的,或者说死因不明。我在此大胆提出,易先生解释有偏差。一般人认为解释通常有三种,因为忧虑而死,因为忧惧而死,因为忧愁而死。但这些都取决于“忧”的理解,解释都是片面的。试想,单单因为“忧”就死了,那个“忧”的人,心胸也未免太狭隘了,这不符合荀彧的本性。说句不好听,我姥姥自从得了老人痴呆病后,天天都忧愁,今天找这个东西,明天也不知从哪里捡来这么多垃圾回家,一会儿又担心谁偷了她的钱,像疯子似的,“忧”了差不多五年,现在八十三岁了,还未“忧”死。再者,荀彧有什么好“忧”了,他即不爱钱,连官都舍得豁出去,“忧”啥了?什么东西这么重要,居然让人“忧”死了,这种说法恐怕说不过去吧?关于荀彧之死,史料记载有许多歧异。《三国志》荀彧本传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讽喻董昭等建言进爵为魏公,加九锡。荀彧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由是心不能平”,很不满意。于是曹操就在第二年借出征孙权之机,让荀彧参丞相军事,上表要他出都劳军。以往曹操出征,荀彧便留守许都,这次要他出都劳军,觉得十分意外,感到了曹操对他的不信任。荀彧怀着不安的心情出许,到了寿春,曹操又不让他到前线濡须去劳军。荀彧恐慌,不知所措,忧愁而死。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说,曹操赠送点心给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示意一场空,荀彧吞药自杀。裴注引《献帝春秋》曾记载了当时的民间传说。据说伏后与其父伏完书,指责曹操杀董承,要伏完除掉曹操。荀彧知情不举,后事败露,曹操深恨之。就命荀彧去杀伏后,彧不从,于是自杀。这些不同的记载都说明荀彧死得突然,内情隐秘。荀彧50岁,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怎么会突然死去呢?其实,荀彧就是被逼而死。
所谓的“以忧薨”就是忧惧死亡。也就是说,是死亡这个东西让荀彧给“忧”死的。荀彧可能预测到自己早晚是死的,反正逃不掉,不如自我了断,以免牵连家族,真所谓“晚死不如早死”。所以,“以忧薨”的本质就是被迫自杀,也就说,荀彧绝不是因为忧虑而病死的,他肯定是自我了断的。至于是不是服毒自杀,这个有待研究。反正是非正常死亡。这就是“以忧薨”的真实含义。
曹操一心要打破汉室的价值体系,全不讲道义, 使得自己的后代更不讲道义,被趋炎附势的小人包围,什么刘放、孙资、华歆,都不是啥好东西,居然还当上朝廷的大员,真是让人感到羞耻。越后来,正直的大臣更找不到几个,还让曹爽这窝囊废为顾命大臣,这不是白便宜司马懿吗?这一切,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或许早就看到了。你曹操把汉帝弄来,又想违背当年汉高祖的“非刘氏不能为王”的原则,当个魏公乐乐,结果你现在让人臭骂死了,反贼!白脸奸雄!你儿子称帝,受挨骂的人是你曹操,因为你为了你儿子提供了称帝方便门,还说什么“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你不明摆着让你儿子做周武王吗?你不就想篡汉吗?你从封魏公那天开始就该被人骂了。
荀彧确实死得太可怜了!曹操刚得到荀彧时,就说一句:“此吾之子房也”,如果曹操真的当了皇帝,荀彧无疑就是宰相,不仅一世富贵,还可能万古留名。但是,荀彧不要这些虚名、爵位,他只要刘家的江山万古永存。甚至为了已经开始变异的汉室以命抗争,历史并不总是公平的,这样一位旷世奇才,而且心怀天下,却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声名显赫、流芳百世,甚至连郭嘉这个小人也显得比他要“伟大”,怎能不说一个“悲”字呢?你们可别忘了,《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我荀彧的传,你郭嘉算老几啊?在《三国志》中我的传比你前多了,没有我荀彧哪来你郭嘉,是我推荐你的。做事情你不够我多,我总理后方工作,你只是在上司面前动一下嘴巴。为什么你就比我更受大家欢迎?这公平吗?(这是我代表荀彧说的)。
荀令君,对不起,没有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伟大,实在对不起!
[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2-29 23:26 编辑
]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8-3-1 05:59
“彧”是有文采的意思,荀彧之外名带“彧”字的人,首先想起“猪王”刘彧。
荀文若实是曹军第一重臣、功臣,保全兖州,劝迎天子,四胜四败,危急之时决策之人,非文若其谁?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8-3-1 07:13
荀文若抱着空食盒等死的形象,很符合塔罗牌里面的吊人啊
作者:
方二
时间:
2008-3-1 07:15
对了,三国时还有一个万彧,因为是后期人物,在koei的游戏中也有过出场机会
作者:
gaobao
时间:
2008-3-4 13:06
在我看来,荀令君的功绩要胜过诸葛亮。可惜“君子爱人以德”,实在不合时宜。
作者:
Shadowleech
时间:
2008-3-20 03:47
我觉得那个食盒的故事即使是真,曹操应该也只是要他闭嘴,没想到他自杀了。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3-20 12:13
文若和诸葛当属同一类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仍然保持着一片对汉朝的忠诚之心。
所不同的是,诸葛看穿了献帝一系已经无法辅保,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汉室远亲如刘表、刘备而最终选择了刘备。
而文若选择了曹孟德,一个最先举起大旗反抗董卓乱政的人。也许在文若眼里,曹操会是汉室的又一位霍光,可惜曹孟德最终做了王莽。
"此吾之子房也”文若过世再读此句,在高度的评价背后,让人感到一层悲凉。荀文若心里,更希望自己是汉室的张良,而不是曹家的张良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