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白问红楼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5 16:34 标题: 小白问红楼
第一个问题:甲戌等本上写作“待书”,通行本写作“侍书”。新近的校本,周汝昌本作“待书”,郑庆山也作“待书”,邓遂夫则认为是“侍书”之讹。倒也不是要求个准,就二字之用求教各位。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7 09:46 编辑 ]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8-1-5 20:53
邓遂夫的最新意见似乎也改作“待书”了。“侍书”很好理解,侍候(主人)写书法,“待书”据周老说法,乃出自李贺诗“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一句,诗面的解释其实就是钓鱼时等待鱼儿,考虑到昌谷诗一向晦涩,结合后面的“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可能有借黄石公授张良素书之事抒发个人功业未就的苦闷心情的意思,这倒很适合探春的性情、抱负。
二字相较,某家认为应取“待书”。一则,理由如前所述,当然,“待书”的出处不一定准确,但是确实于探春相当契合;二则,甲戌本等较早的七八个版本均作“待书”,作“侍书”的三四个版本年代更晚,不排除有人自作聪明的可能性;三则,“抱琴”、“司棋”是一对,“待书”、“入画”是一对,两两成趣。如果是“侍书”,“入画”略显突兀;四则,“侍书”的“侍”发音shi,“司棋”的“司”发音si,在没有卷舌音的方言中,很难分辨。曹公应该是懂说南京话的,而南京话某家记得是卷舌平舌不分、“l”“n”都不分的(在南京读书四年留下的印象,若有讹误,烦南京的朋友指正)。琴棋书画四个丫鬟并提,不应该使用音近的字眼才是。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5 21:09
很详细,南京话只看史湘云爱二之讹,就知道雪芹非但是通晓更是印象深刻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6 08:17 标题: 回复 #2 弓骑步 的帖子
公公高见,详细,也在理。多谢了。(轩辕为什么一直没有伏拜作揖之类行礼的表情,只能用字代替拜一下了。)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7 09:46
我其他问题也在这里一并提好了。这帖就叫“小白问红楼”
一,多数本子基本都做“虎兔相逢大梦归“,为什么现在多有校本舍弃了这些,却从了己卯、梦稿本,都改做“虎兕相逢大梦”?
二,关于争论不休的曹雪芹生日,周汝昌认为是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未时。除了张道士一段中看到的四月二十六字样,宝玉生日六月十二,还有其他依据么?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8-1-7 11:14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7 09:46 发表
我其他问题也在这里一并提好了。这帖就叫“小白问红楼”
一,多数本子基本都做“虎兔相逢大梦归“,为什么现在多有校本舍弃了这些,却从了己卯、梦稿本,都改做“虎兕相逢大梦”?
二,关于争论不休的曹 ...
俺是反对宝玉生日=曹雪芹生日这种推测的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7 11:44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1-7 11:14 发表
俺是反对宝玉生日=曹雪芹生日这种推测的
那是否赞成张道士一段四月二十六说涅?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7 17:46
周老师根据三王号逆推曹雪芹生辰的,简单来说,就是一段写生日却不写日期,一段写日期却不明写生日而以探春送鞋子这些旁情节暗示生日来表现。两段综合对着,得出四月二十六。但四月二十六能和时节相交,是雍正元年,周老根据敦诚四十萧然推出雍正二年,所以强调了一个闰四月二十六。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7 17:49
至于判词,一般认为虎兕指忠顺王和义忠老千岁两派的斗争。但也有虎兔的说法,甲戌本也是,那么高鹗解释为时间之交。我认为大约都出自原稿,可能是前后稿的差异。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8-1-7 18:05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5 21:09 发表
很详细,南京话只看史湘云爱二之讹,就知道雪芹非但是通晓更是印象深刻
红楼中“凤辣子”一词,深得江南吴语的精髓。现在我老家方言的词汇中还有“辣子”这个词,意思与红楼中完全一样。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8 09:15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7 17:46 发表
周老师根据三王号逆推曹雪芹生辰的,简单来说,就是一段写生日却不写日期,一段写日期却不明写生日而以探春送鞋子这些旁情节暗示生日来表现。两段综合对着,得出四月二十六。但四月二十六能和时节相交,是雍正元 ...
那么未时从何而来?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8 09:17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7 17:49 发表
至于判词,一般认为虎兕指忠顺王和义忠老千岁两派的斗争。但也有虎兔的说法,甲戌本也是,那么高鹗解释为时间之交。我认为大约都出自原稿,可能是前后稿的差异。
出处我知道,只是不明白为何一定都将虎兔舍去了?非常确实这是曹雪芹本人在后稿中的改动?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8 11:39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8 09:15 发表
那么未时从何而来?
这个我记忆里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书中周老并未有明确提及,到了红楼夺目红时候有一条小注提到未时。我觉得既然曹雪芹对应贾宝玉,那未时也应该自贾宝玉生日而来。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 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 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 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鹞的左边加风),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8 11:41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8 09:17 发表
出处我知道,只是不明白为何一定都将虎兔舍去了?非常确实这是曹雪芹本人在后稿中的改动?
全系雪芹手笔本来就是推测,因为各本互异,所以不是定论。或许虎兕更能表现斗争凶狠,故全取虎兕。判词本身就解释众多,词语上有出入,更是莫衷一是了。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8 11:43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8-1-7 18:05 发表
红楼中“凤辣子”一词,深得江南吴语的精髓。现在我老家方言的词汇中还有“辣子”这个词,意思与红楼中完全一样。
雪芹用官话恐怕还是为了传播,再则他寓居北京的缘故。不然以他的吴语用苏白写也不是难事,可海上花列传不就因为苏白导致流传不广啊
作者:
还羽 时间: 2008-1-8 11:45
看着真是愧啊 都这样有学问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8 11:59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8 11:39 发表
这个我记忆里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书中周老并未有明确提及,到了红楼夺目红时候有一条小注提到未时。我觉得既然曹雪芹对应贾宝玉,那未时也应该自贾宝玉生日而来。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 ...
如果仅此一条,个人感觉证据甚不足。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8 12:05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8 11:59 发表
如果仅此一条,个人感觉证据甚不足。
周老的论证方式本来就靠史证和悟性两相结合。当年如果大同府志不现世,曹荃就是曹宣的论证更是一点证据都没有。那种完完全全滴水不漏的考证,在红楼梦研究上举步维艰,可以说不会有什么进展。史料太少了!
未时的说法我仅见一次,也从未见周老的单独论证,这条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有空我问问老先生,再答复吧!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8-1-8 12:07 编辑 ]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8 12:16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8 12:05 发表
周老的论证方式本来就靠史证和悟性两相结合。当年如果大同府志不现世,曹荃就是曹宣的论证更是一点证据都没有。那种完完全全滴水不漏的考证,在红楼梦研究上举步维艰,可以说不会有什么进展。史料太少了!
嗯,这个我理解。但觉得如果多用“是”,“无疑”等字样来描述推断的内容,有些不太妥当。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8 12:17
“有空我问问老先生,再答复吧!”——多谢了。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1-8 13:53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8 12:16 发表
嗯,这个我理解。但觉得如果多用“是”,“无疑”等字样来描述推断的内容,有些不太妥当。
周老给予他自己整个体系的判断和用词,我个人觉得不能理解为考证或者实证意义上的无疑确切,更多的是在整个体系内的内在要求的一种吻合。可能是体验、体悟甚至只是印象,都能激发出一种完全印证的感觉,旁人去看就觉得话说的太满,而考据不够完全。我不敢胡加揣测老先生的意思,但我自己有这么一点感觉,这很有心印书印情印史印的四印契合的通畅和愉悦感。可能落实到每个基点都不显得那么可靠,然而毕竟不是逻辑科学和数字科学。
老先生借用一本红楼梦实际上是阐发文化理念,就想他和冯其庸争丰润还是辽阳。其实曹雪芹到底是哪里人恐怕无所谓,反正是中国人,之所以咬定是丰润,周老的着眼点是想放到魏晋三曹,北宋曹彬,放到诗礼瓒缨,钟鸣鼎食,更远的是着眼于氏族文化,中国的大族姓氏。雪芹要是和他们搭上关系,周老心中那个完满的圆不就是真的了么?真正的历史不可考,或许和理想总有差距,但这个圆包含了老先生多大的期望啊。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8 13:58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1-8 13:53 发表
周老给予他自己整个体系的判断和用词,我个人觉得不能理解为考证或者实证意义上的无疑确切,更多的是在整个体系内的内在要求的一种吻合。可能是体验、体悟甚至只是印象,都能激发出一种完全印证的感觉,旁人去 ...
能够理解,但我自己不习惯而已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8-1-24 15:02
又来问问题了:作者安排宝琴的用意是什么?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