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久未能彻解,请高人赐教 [打印本页]

作者: qwopqwop22    时间: 2007-12-29 19:51     标题: 久未能彻解,请高人赐教

玩三国多年,看关于三国的书多年,就北伐时,诸葛亮不采纳魏延之计,出兵子午谷,而绕道陇右,是其信不过魏延的能力还是对自己的战略太过信任???
  而且依据当时的情况,貌似雍凉之兵尽已调到司马手下,驻扎在长安附近,没什么必要绕道取武威、天水等地啊???
  
作者: gang1945    时间: 2007-12-29 20:00

出兵子午谷直接攻取长安确实是好建议,不过诸葛平身用计就相当谨慎,对直取长安没有完全的把握,而且对魏延这个人又有所顾忌.
其实我觉得还是和人的个性有关
作者: 十月de蟋蟀    时间: 2007-12-29 20:47

从小说的角度来看,出兵子午谷确实是一条好计策,但是在诸葛亮看来,首先魏延这个人不可靠,其次过于冒险,所以找了个冠冕堂皇理由拒绝了。史书我没有仔细看过,不清楚是不是确实有这么回事。
作者: 逍遙    时间: 2007-12-29 21:46



这个不适合在游戏区谈吧… … 在史区或小说区相信会有激烈的讨论。
作者: 轩辕卓少    时间: 2007-12-29 22:51

首先担心长安并不是那么好取的,胃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太主观,人家凭什么就一定会害怕要跑,其次是夺取长安后怎么守住的问题,加上诸葛谨小慎微的个性,自然流产。
作者: 57979511    时间: 2007-12-29 22:56

LS上的各位说的都在理!也请LZ去看一下当时的地图!你就知道为什么猪哥会这么想了
作者: Eis    时间: 2007-12-29 23:00

还有就是和魏交战 无战马不行

而西北是盛产 战马的地区
(川马和颠马 虽然耐力好 但不适合骑兵大兵团作战吧)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7-12-29 23:03



QUOTE:
原帖由 轩辕卓少 于 2007-12-29 22:51 发表
首先担心长安并不是那么好取的,胃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太主观,人家凭什么就一定会害怕要跑,其次是夺取长安后怎么守住的问题,加上诸葛谨小慎微的个性,自然流产。

这是魏延此计最值得疑问的环节,但我很奇怪怎么没有史料记载,诸葛亮对夏侯懋会不会闪提出过疑问。
作者: 士别三日    时间: 2007-12-30 14:31

就算夏侯懋会逃走,但是他的手下个个都像夏侯懋那么胆小吗?
蒋介石放弃南京时都懂得放唐生智和一些士兵留守.
想夏侯懋不留一兵一卒就将长安送给魏延是不可能的
作者: qwopqwop22    时间: 2007-12-30 19:24

另外,诸葛老了 好象没年轻时那么自信了????
  魏延人品到底怎么样 好难讲,我从琅岈的论坛里有见人激烈争论过
作者: lbshero    时间: 2007-12-30 20:24

我们这里很安全
版战的没有
嘎嘎
作者: qwopqwop22    时间: 2007-12-30 21:21

那我转移版块得了。。。。
作者: 轩辕卓少    时间: 2007-12-31 01:14



QUOTE:
原帖由 士别三日 于 2007-12-30 14:31 发表
就算夏侯懋会逃走,但是他的手下个个都像夏侯懋那么胆小吗?
蒋介石放弃南京时都懂得放唐生智和一些士兵留守.
想夏侯懋不留一兵一卒就将长安送给魏延是不可能的

这话说得,“蒋介石都懂得”,说得好像蒋某人是个白痴一样,他都懂得,那世上没人不懂了
作者: qwopqwop22    时间: 2007-12-31 19:21

另就子午谷奇谋一事也有说法, 魏延此计岁冒险,但作战在与兵之出奇,所以我们在《晋书 宣帝传》里也看到对诸葛的评价: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过于追求谨慎反而错失平定咸阳以北地区的机会。可叹~~~~~~
作者: 霜染白狐头    时间: 2008-1-1 17:22

楼上的某位不会认为夏侯懋比蒋介石高明吧?
作者: 疯猫    时间: 2008-1-1 22:38

猪哥个性决定的.如果没这段,也不会有空城计(就因为他太谨慎了,所以空称一次才会成功).
军事行动,还真就是成败论英雄.

[ 本帖最后由 疯猫 于 2008-1-1 22:49 编辑 ]
作者: 英扎吉    时间: 2008-1-2 18:53

谨慎诸葛,魏延因此怨恨诸葛亮不重视自己,才有后来反叛一说。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7-30 14:56     标题: 是输不起!

其实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就给出了答案,诸葛亮带上了蜀国全部家当,不敢有任何冒险,打不赢撤走就行,魏延这计策成则还要打潼关,败则有亡国之险!
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才不会冒这个险!
作者: 郝伯道    时间: 2008-7-30 16:02

偷袭是好计,但未必成功
即使成功了,魏很可能倾举国之力来争长安,蜀中到长安的补给难度太大
诸葛的想法是先取西北,建立一个新的大后方,建设稳固后再步步为营侵蚀魏国

可惜的是,不论奇袭还是步步为营,蜀国都因综合国力不足而输不起

其实干大事者,老想着稳健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冒险精神。曹操成功统一北方,就是多次冒险换来的。张松都总结过曹操多次失败,但操屡次都能反败为胜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7-30 16:37

冒险?问一个问题:看见蛇你是打中节还是打七寸?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7-30 16:45

攻打长安能够成功。这一命题的前提条件有多少是客观的,又有多少是主观的?

即使能够成功,如何保证诸葛亮的主力军团能够在魏军之前赶到长安?

大军突进,如何保证行军后的后方稳定?如何保证粮食供给?如果失败能够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撤退?如果魏延失败这个损失有多大影响?


作为一个将军,提出一些冒险主义的计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统帅,他要考虑的绝对不仅仅是眼前的胜利,何况眼前未必就是胜利。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