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打印本页]
作者:
deepfly 时间: 2007-12-10 01:01 标题: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没看到是谁写的。感到很有参考价值,所以转来,欢迎大家讨论。事实上,感觉我自己的世界观和那个类似,而这能给人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但这并不是宗教,或许更像宗教产生的原因。似乎是冯友兰说过,孔子认为自己承天命而教化世人,那么,也应该有类似的世界观。
————————————————————————
爱因斯坦的上帝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生在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从小接受到犹太法典教育。他的居住地没有犹太学校,所以上小学时,只能就读基督教学校。爱因斯坦酷爱音乐。悠扬庄严的宗教音乐总能让他陶醉,使他沉浸在对上帝的尊崇敬畏之中。很快这种宗教生活令爱因斯坦感到压抑和疑惑。在基督教堂里,神父激愤地指斥犹太人杀害了基督,似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成了罪犯。令少年的爱因斯坦惴惴不安。
犹太、基督、伊斯兰三教派都信奉著同一个上帝,却各念各的经文,三角敌对,这是为什么?即使犹太教内部,也有正统派、改革派、保守派之分,对于犹太法典有不同的解释,相互争吵不休,这又是为什么?
爱因斯坦的父亲霍尔曼。爱因斯坦不是那种刻板的犹太教徒,他自己就不大遵循犹太教的饮食诫命。不十分在意食不食猪肉以及奶和肉是否同时上餐桌一类教规。对于儿子的宗教疑惑,老爱因斯坦解决不了,也没有粗暴喝止。
因为压抑,所以追求解放;因为疑惑,所以思考。爱因斯坦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认识了自己的上帝。他在“我的人生观里”说: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 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著;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出于可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
他又说:“有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支持著全宇宙的科学法则和自然界的运行变化。如果我们将这种力量称为上帝,那我就要向这位上帝低头。”
爱因斯坦常被问“你相信神吗?”,有时他会这样回答“我相信斯宾诺沙(Spinoza)的神,而这位神显示在一切生物的和谐里”。
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斯宾诺莎的神是什么样的。
斯宾诺莎(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家庭。幼年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著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哲学著作,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在24岁时,斯宾诺莎被开除了犹太教籍。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加入基督教社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斯宾诺莎一直过著隐居的生活。
哲学上,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组成部分。斯宾诺莎还认为上帝是每件事的“内在因”,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
斯宾诺莎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组定义和公理,按照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述,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研读过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人士说:你可以不相信他的结论,但你不得不被他严密的推论过程所折服。
斯宾诺莎的神学观点又称为“理性神学”,它的上帝和世俗教堂的上帝完全不是一回事,和爱因斯坦的上帝几乎一个样子。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恢宏精致的。
浩瀚的银河系不及他的一个小指印,细微的原子核内,却容得下他辉煌的殿堂!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包罗万象的。
有形的:山川河流、星辰日月;无形的:电场、引力、时间、空间;常规可测的:温度、长度、频率、重量;常规不可测的:快乐、友谊、思维、黑洞--都为他所拥有。凡存在的,都是他的,他就是存在。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严谨公正的。
自然万物都一丝不苟地遵循他的意志运行,大千世界,方寸不乱。他用铁律控制宇宙,从不放宽一分,也从不加严一分。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超脱凡俗的。
不因为有人赞颂他而施以小惠,也不因为有人不信他,而另施惩戒。洪水旱灾是有洪水旱灾的道理,地震海啸是有地震海啸的规律。祈祷和诅咒不易其运行之道。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深邃睿智的。
他不需要屈尊去接近人类,相反,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必须谦卑地认真地了解他,学习他的铁律,探索他的秘密。上帝没有执意将秘密藏得隐蔽不可得—— 一旦发现就会感到那是多么简洁朴素;上帝也没有把秘密藏得像复活节的彩蛋一样浅显——以致做游戏的小孩子也拾得满兜而归。
了解宇宙铁律的人类,如同鱼在水中游,优雅而自如;不了解宇宙铁律的人类就如同扣在玻璃杯中的苍蝇,四处碰壁。游鱼的姿态优雅是体验到了上帝的优雅;苍蝇的茫然碰壁是尝到了上帝铁律的残酷。如果一定说上帝对人类有什么奖惩的话,这就是唯一的奖惩。这奖惩不是上帝颁发的,是人类自取的。遵循宇宙铁律,有取之不尽的奖赏;违背宇宙铁律,有受之无穷的惩罚。其奖赏幸运到允许人类到星际旅游,其惩罚严厉到让人类在本球就地灭亡。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挥洒自如的。
他不用天使一类的天国密探监视人类的行踪,而人类也从来没能逃脱他的掌握。看起来是放任自流的不为之治,却有疏而不漏的无形的法网。
……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各方人士都想从他的荣誉光环上取下一颗明珠照耀自己。在诺贝尔发奖仪式上,瑞士和德国争当得奖国的代表;一些教士用他的研究成果试图荣耀宗教。在1939年12月,一位芝加哥的拉比准备演讲“相对论的宗教暗示”,爱因斯坦给他的回信说:
我不相信相对论的基本观念能够被用来声称与宗教有关系,科学知识一般说来与宗教不同。我看到这一点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客观世界的深层相互关系能够用简单的逻辑概念来理解。实话说,就相对论而言,更是完全如此。
通过体验这种深层相互关系的逻辑理解而产生的宗教感觉,不同于那种人们平常所说的宗教感觉。它更象是面对物质宇宙所展现的规划而感到的敬畏。它不会导致我们更进一步去塑造出一个用我们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样的存在--一个对我们提出要求并对我们每个个体都有兴趣的角色。在这种感觉之中,既无意愿,也无目标,更无必须,而只是单纯地存在著。
1936年1月19日给一位六年级主日学校学生有关“科学家是否祷告”的回信:
科学研究是基于这么个观念,即每一样事情的发生都为自然规律所决定,人类的活动也是如此。由于这个原因,一个搞研究的科学家几乎不会倾向于相信事件的发生能被一个祷告者所影响,也即被一种向超自然的存在所提出的愿望所影响。
1954年3月22日,一位机工给爱因斯坦写信,提到他读到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爱因斯坦在24日回信肯定了机工的怀疑,他说:
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著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爱因斯坦的神学观点给宗教界人士带来混乱,他们很高兴爱因斯坦宣称上帝的存在,又为爱因斯坦声称他的上帝不同于圣经里的上帝而恼火。有的人宁可含糊其词把爱因斯坦看成一个虔诚教徒;也有人直接指斥他为邪教徒。“犹太人为什么优秀”一书的日本作家千岛佑郎,干脆把爱因斯坦列为与马克思一样的犹太无神论者。
爱因斯坦对于“自己的上帝”崇拜之情是真诚的,他不需要牧师,不需要神父,不需要拉比,不需要阿訇。他直接用娴熟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对“自己上帝”的爱,用音乐优美和谐的旋律,颂扬“宇宙的和谐和美妙秩序”。他明白,不是上帝要倾听他的音乐,而是他自己要抒发情感向上帝倾诉。
爱因斯坦生前立下遗嘱,他辞世后不作任何宗教的仪式,因为任何世俗的宗教观念都不是他认同的。
爱因斯坦去了,爱因斯坦的上帝永远存在。
作者:
迷因 时间: 2007-12-11 02:33
很早以前就看过了,应该是方舟子写的,是为了反驳基督徒声称“爱因斯坦也信上帝”的谬论
作者:
deepfly 时间: 2007-12-16 01:43
原帖由 迷因 于 2007-12-11 02:33 发表
很早以前就看过了,应该是方舟子写的,是为了反驳基督徒声称“爱因斯坦也信上帝”的谬论
哦,是吗,我看的地方没有作者,也不感兴趣是谁写的,所以没查。
世界很奇妙的按各种规律运行,如果解释说是物竞天择,无限的可能不断消灭导致了现在的世界,那不能令人信服。而现在的哲学体系中,尤其是我们学到的那些,唯物主义说自然界存在,所以它存在,根本不提这些问题(虽然马哲中确实有很多很好的方面);而唯心主义的说法又不能令人满意,自己当初思考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有点像不可知论),前些天看到那篇文章,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拉了过来。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