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来于禁的投降是有预兆的! [打印本页]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4-5-1 15:09

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


于禁一发现不妙,马上就找了条小路逃走了,逃命的本事不错啊,所以后来的投降就不奇怪了。
作者: 财务成本管理    时间: 2004-5-1 15:25

逃跑和投降有直接联系吗?不逃跑难道还等着烧死不成?
作者: 雷雨    时间: 2004-5-1 17:37

见于禁帖,非进来不可  

那叫战略转移,保存己方实力啊
而且这里也说,李典撤退时候遭遇伏兵,可见于禁有着优秀的判断力,选择了最佳的撤退路线,显示了他临危不乱的名将风范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4-5-2 11:19

既然看见粮草车辆被火烧,于禁应该想法子补救才对,夏侯兰、韩浩还有点责任心,于禁老兄想到的却是自己先跑路再说,而且能马上找到条小路,说明行军时早就注意后路了。

人家李典不同啊,既然遇伏,当然是要赶快撤军回城,李典实际是回去开路,结果被关羽拦住,还能与关羽混战。
作者: 晕菜    时间: 2004-5-2 11:42

明显是给后来投降作伏笔,于禁作为五大将不至于这样吧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4-5-2 14:23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5-02, 11:19:22发表

于禁老兄想到的却是自己先跑路再说,而且能马上找到条小路,说明行军时早就注意后路了。

人家李典不同啊,既然遇伏,当然是要赶快撤军回城,李典实际是回去开路,结果被关羽拦住,还能与关羽混战。

一个统帅当然要考虑撤退的路线,否则何以退兵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4-5-2 14:39

问题是于禁只考虑自己,不管别人。
作者: 财务成本管理    时间: 2004-5-2 14:47

他和其他武将不是拜把子的关系,跑路也属正常,不过他似乎很谨慎,怕死于乱军之中,先跑了
作者: 晕菜    时间: 2004-5-2 15:10

看来于禁身上有爪黄飞电之类能安全撤离的宝物,曹操的责任哦
作者: 五官中狼将    时间: 2004-5-2 22:52

如果是我,第一个反应也是逃
作者: wndblack    时间: 2004-5-3 11:15

又一个马后炮+信口雌黄
作者: 赤县匹夫    时间: 2004-5-3 18:49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5-01, 15:09:18发表
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

1。我认为这段叙述按主次而不是按时间排序,夏侯兰、韩浩见粮草尚有可救便来救之,而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已无可救,不走待何?
2。职守不同,可能夏侯兰、韩浩就是专司保卫粮草的,这也比较符合他们的地位(韩浩建屯田之议,应当是长期负责粮草方面工作的)。
3。距离远近有可能不同,于禁当时处在队伍中的哪个位置,与他来不来救火,有很大关系。
4。群下已乱,战不能战,走还不能走吗?
5。对将领才能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对形势的判断力,于禁逃命,充分显示了他对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当已经没有获胜希望时,为什么不逃?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的论断,太牵强了。
作者: 龙神帝王    时间: 2004-5-3 19:20

谁想死~~当然是逃了!
作者: 飞世托托    时间: 2004-5-7 18:42



QUOTE:
原帖由赤县匹夫于2004-05-03, 18:49:21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5-01, 15:09:18发表
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

1。我认为这段叙述按主次而不是按时间排序,夏侯兰、韩浩见粮草尚有可救便来救之,而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已无可救,不走待何?
2。职守不同,可能夏侯兰、韩浩就是专司保卫粮草的,这也比较符合他们的地位(韩浩建屯田之议,应当是长期负责粮草方面工作的)。
3。距离远近有可能不同,于禁当时处在队伍中的哪个位置,与他来不来救火,有很大关系。
4。群下已乱,战不能战,走还不能走吗?
5。对将领才能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对形势的判断力,于禁逃命,充分显示了他对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当已经没有获胜希望时,为什么不逃?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的论断,太牵强了。

1对,非常明显
作者: 第五剑    时间: 2004-5-7 21:33

立场不同,结论也不一样

就如你可说他是审时度势、保存实力,也可说是胆小怕事,逃之夭夭了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4-5-7 23:21

这叫聪明
作者: change    时间: 2004-12-17 12:40

其实正史中韩浩不是这样死的吧,他有屯田的功绩。
作者: 欧阳寒卿    时间: 2004-12-17 12:46

推定太牵强了,毫无胜望不逃才傻.
作者: 刘备是奸人    时间: 2004-12-17 16:50

他是于--(鱼)吗?有鱼的特性,有危险当然是游走啦,还等你来捉?
作者: jiang791016    时间: 2004-12-17 16:56

同意第五剑的意见,就看你自己怎么想了。
作者: 廖化将军    时间: 2004-12-17 17:56

阿瞒杀吕伯奢都有歪歪理,于禁逃跑也可以大讲歪歪理,支持!所谓上梁下梁嘛。
作者: 十年一剑    时间: 2004-12-22 15:42

换成是你,你也会逃啊!!难道还要等人来杀吗?
作者: 透明的恒星    时间: 2004-12-22 18:19

丢下部队自己跑路是不对滴~~~
作者: 雷动于九天之上    时间: 2004-12-22 18:23

这哥们儿和韦小宝一样,逃脱术一流,君不见他和马超一交手感觉不对就先撤了,其实以他的本事,应该能对付二三十个回合才对。。。
作者: 鬼眼狂刀    时间: 2004-12-22 23:07

奋战到底,只待青史留名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4-12-22 23:15

于禁也太无耻了,奶奶的~~~~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4-12-22 23:26

这个跟投降两回事,怎么一副先入为主的样子,再说兵败如山到作为大将当然要保存实力了,就算战前留条后路也很正常嘛,小心而已.
作者: 板某    时间: 2004-12-23 14:22



QUOTE:
原帖由透明的恒星于2004-12-22, 18:19:28发表
丢下部队自己跑路是不对滴~~~

于禁那个时候只是夏侯的副将,兵权在夏侯手里呢
作者: 獏良了    时间: 2004-12-23 17:21



QUOTE:
原帖由change于2004-12-17, 12:40:22发表
其实正史中韩浩不是这样死的吧,他有屯田的功绩。

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
=================================
韩浩素从张飞枪下逃掉了的…夏侯兰倒霉了点…
作者: 闻琴解佩    时间: 2004-12-26 09:38

宛城之变时,于禁逃脱出来后立刻整顿军士,列阵以待,并斩杀沿路扰民的夏侯惇士卒。我觉得于禁的统军才能是绝对卓越的。

博望大火,明知死战无益的时候,当然是尽量保存有生力量啦~~有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感觉于禁实在是个悲剧英雄,前期的功绩给后期一个投降完全抹杀了。实在是冤枉啊~~很多人都骂他怕死,事实上如果换了他们到那种境地,恐怕也一早就跪地求饶了。暇不掩瑜,不要老是指责那么一处污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4-12-26 15:18

同意,于禁绝对不应该一次投降而被人贬低。
作者: 狂乱隐者    时间: 2004-12-27 23:06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5-01, 15:09:18发表
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


于禁一发现不妙,马上就找了条小路逃走了,逃命的本事不错啊,所以后来的投降就不奇怪了。

看得真够仔细的.如果说这是预兆,不如说是矛盾.

大家不会忘记青州军谋反这件事情吧!

于禁早不投降,晚不投降,在曹操霸业成就的时候就投降了?
作者: 青山    时间: 2004-12-28 13:33

中国的语言太有魅力了,褒贬一线间
作者: 夏侯征西    时间: 2004-12-28 14:01

战火已经点燃,诸君自求多福吧。
作者: 冷冰冰    时间: 2004-12-28 14:43

这就是著名的“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型代表呀
作者: predrag    时间: 2004-12-28 16:15

于禁怎么说也是曹军大将,见地应该高于常人把,粮草被烧,身又中计,撤了可留得青山,不走唯有一死,即使成了名节,不过落个忠名,等曹公哪年路过此地再祭祀一把而已;撤退的话是对曹家江山负责,毕竟粮草易得一将难求啊。
作者: 艾伦勒尔    时间: 2004-12-28 17:31



QUOTE:
原帖由闻琴解佩于2004-12-26, 9:38:58发表
宛城之变时,于禁逃脱出来后立刻整顿军士,列阵以待,并斩杀沿路扰民的夏侯惇士卒。我觉得于禁的统军才能是绝对卓越的。

博望大火,明知死战无益的时候,当然是尽量保存有生力量啦~~有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感觉于禁实在是个悲剧英雄,前期的功绩给后期一个投降完全抹杀了。实在是冤枉啊~~很多人都骂他怕死,事实上如果换了他们到那种境地,恐怕也一早就跪地求饶了。暇不掩瑜,不要老是指责那么一处污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确实,死了还要封个恶名.
还要让某个注解的说封得好,真是无语.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4-12-29 17:44

正说,反说都有理,关键看你喜不喜于。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 曹公英明神武    时间: 2005-1-8 17:51

或许是老罗故意做的铺垫呢?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5-1-8 20:01

韩浩是被黄忠杀地!!!
黄忠整兵来迎。刘封谏曰:“日已西沉矣,军皆远来劳困,且宜暂息。”忠笑曰:“不
然。此天赐奇功,不取是逆天也。”言毕,鼓噪大进。韩浩引兵来战。黄忠挥刀直取浩,只
一合,斩浩于马下。蜀兵大喊,杀上山来。
作者: 黄玮青    时间: 2005-1-9 14:53

老黄厉害
作者: 魏蜀吴    时间: 2005-1-15 10:52

逃跑也是一种战术~!
作者: 心湖一笔斋    时间: 2005-1-15 12:47

在这段记载里面
李典   夏侯顿  都逃了  为什么于禁就不能逃呢?
作者: ♂赵子龙♀    时间: 2005-1-15 14:15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材烧!
于禁绝对不应该一次投降而被人贬低
作者: yhwdx    时间: 2005-1-15 20:42

这好像没什么必然联系~
作者: 飞将李广    时间: 2005-1-16 18:10

胡乱揣扯
作者: lijun820922    时间: 2005-1-17 17:01

明显是给后来投降作伏笔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