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内地跟香港的电视剧差距应该不在演员 [打印本页]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7-11-9 03:06 标题: 内地跟香港的电视剧差距应该不在演员
http://ent.163.com/07/1107/09/3SMH54C8000327R9.html
我个人觉得内地有相当多的好演员+不错的电脑特效+不错的摄像师
比较差的应该是武术指导+制片+导演+服装道具师
作者:
眼儿媚 时间: 2007-11-9 03:56 标题: BS懒惰的某人,直接帮你把原文帖在二楼好了:)
谢贤:TVB剧不值钱,香港演员比不上内地演员
2007-11-07 09:49:37 来源: 网易娱乐专稿 网友评论 71 条 进入论坛
为庆祝TVB40周年台庆,网易娱乐遍访与TVB合作过的香港艺人。日前,谢贤与网易娱乐促膝倾谈,他感叹自己拍了200多部电视剧,如今却不爱看港剧,还称TVB剧集不值钱,香港艺人的演技跟内地演员没法比。

谢贤(资料图片)
(文/张秀琼)为庆祝TVB40周年台庆,网易娱乐遍访与TVB合作过的香港艺人。谢贤,江湖人称“四哥”,16岁入行,是60年代香港红极一时的粤语片小生,在他人生最丰盛的岁月里为TVB拍了200多部电视剧。当年那个俊美小生,如今是风流风趣的“型格爷爷”,谢贤一路走来始终是众人目光的聚焦点。日前,他与网易娱乐促膝倾谈,以一位过来人的眼光审视正在港剧里粉墨登场的后辈,包括自己的儿子谢霆锋。他拍了200多部电视剧,如今却不爱看港剧;他叹息,香港艺人的演技跟内地演员没法比;他直言,香港电视剧自拍自播的做法没出路;他希望,如果有合适的剧本,能与儿子谢霆锋一起搭档;他笑称,享受做爷爷的感觉,感谢柏芝让他可以抱孙子。适逢TVB台庆,但凡做事周圆的艺人,都会毫不吝啬的送上一两句祝福。但是他不。不但不说,还反问:“我现在是TVB的人吗?不是。那我有什么理由祝福它呢?”这位四哥,果然很有性格。
说喜好:爱看内地电视剧胜过TVB剧
TVB连续剧对于港人的意义,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谢贤再清楚不过。不过他更关注的是观众对于TVB电视剧的想法,“香港人一打开电视,都是TVB的电视剧,就这样它不值钱了。年年拍,年年放,题材有限,难怪观众会觉得他们越来越不好看!”他说,自己反而喜欢看新闻和综艺节目。他还迷上内地的古装历史剧,“像国内一级演员陈宝国啊,陈道明他们,我很喜欢他们的戏。我要在这里很诚恳的说,论演技香港演员没法更内地的演员比。内地的演员大多受过专业训练,表演的时候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很到位,很有感觉。但是你看香港演员,没学过表演,特别是那些年轻人,没方法没经历,怎么演?”
香港是个弹丸之地,两个电视台明争暗斗中日夜为市民的生活放调味料。曾几何时,珠三角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与大大小小的香港电视明星们亲近的很。但是谢贤却不看好港剧现状。他不客气的指出其中缘由:“香港就两个电视台,都是自拍自播,很少拿出去卖,没渠道没市场。这一点香港永远追不上内地。内地100多个电视台,多大的市场!”
忆往昔:一年拍十几部戏,演技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说到以前的工作环境,谢贤声调突然就高了起来:“哎呀,别提以前有多辛苦了!”他说那个时候,戏台不先进,布景很假,人才也没有,当时—句老话叫“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做戏”。当时谢贤进了演戏这一行,就是因为家里穷。这多少影响了他对这个职业的看法:“我们拍戏不能单是为了艺术而拍,如果只是为艺术,怎么生存下去?”
虽然当初做演员是因为穷,但是如今回头看,谢贤又觉得,自己是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吃这碗饭。至于儿子谢霆锋子承父业,他觉得更是必然的事情。他说:“霆锋生下来就是个新闻人物,处处被关注,他不入这行谁入这行?”
香港演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谢贤觉得想要有服众的好演技,一定要有几十年的磨练。“你看那些十几二十岁出道的小青年,家里有钱,但是没经历没方法,露一露脸就消失了。”谢霆锋刚出道也是个小青年,谢贤那时候对儿子有了这样的告诫“现在他也很年轻,才20多岁,我经常跟他说,你一旦踏入这行,就要一直往前走,不能后退。让我高兴的是他很卖命,拍戏很认真。我看了他的《咏春》,武打动作很好,但是还要在演技上多磨练。”
谢贤对儿子期望殷切,叹惜现在没有他当年那么多机会磨练演技了。说到当年,他又自豪又感慨:“我在TVB拍了200多部戏,加起来有1000多个小时,一年拍十几部戏,什么题材都去尝试,演技就是这么提高的。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这样的机会啊。”
道此刻:享受做爷爷。
1980年,谢贤在TVB拍了第一套电视剧《离别钓》,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合作过的艺人也多不胜数。在《武林世家》中,他与张曼玉、张国荣是主角。他说,那时张国荣刚刚有点红,张曼玉也初涉娱乐圈,两个年轻人人生经验少,演技也青涩。如今,一个逝者,一个是蜚声国际的电影明星,谢贤则升级做“风骚爷爷”。
四哥、父亲、爷爷等多种身份中,谢贤是最爱哪一种角色呢?凭《千王之王》和《千王之王之重出江湖》中“龙四”这个经典角色,他处处被人尊称为“四哥”。虽然早已习惯这个称谓,但是他却没有把这个角色当作自己最满意的一个:“我演的电视剧有200多部,你问我最喜欢哪个,很难说。”
谢贤不认为自己是个称职的父亲,却对自己与一对儿女的交流方式甚为满意。他说,自己与霆锋和婷婷平时很少见面,但是彼此都了解,那种感觉不需言明自可领会。他说:“我不会把父亲的样子摆给他们看,我是他们的朋友,见面了就‘拍拍肩,喂,最近怎么样啊’,很轻松的。”
“我最开心的是做爷爷抱孙子。”谢贤眼里,霆锋和柏芝是一对璧人。他说,以前麻烦多多的儿子,其实是一个很顾家、很有担当的男人。对于柏芝,他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我很喜欢柏芝这个儿媳妇,她太爱霆锋了,所以才牺牲一切跟他在一起,她的爱很伟大!”柏芝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结婚生子,深深打动了谢贤这个做公公的。
与霆锋出生时相比,孙子LOCUS所受到的关注度更高。如果说霆锋因为生下来就是新闻人物,子承父业是必然,那么LOCUS日后是不是也将进入娱乐圈?谢贤表示并不反对孙子将来做艺人,但是他说自己将会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爷爷:“他可以不做艺人,做商人也很好,看他长大后自己 想做什么吧,我的宗旨是:只要他选择,我就会支持他。”说完他哈哈大笑。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7-11-9 04:44
谢贤说得没错呀。香港电视剧的服装、道具、布景的确不如内地、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7-11-9 08:17
现在整个电视剧市场都在走下坡路,老百姓已经过了回家就抱着电视看的阶段了。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07-11-9 10:15
现在的香港电视剧是没以前的好看了……以前我特喜欢看香港连续剧,可是现在的一些电视剧水平下降了不少
作者:
葉影心 时间: 2007-11-9 11:46
就個人而言, 不太熱衷於現在的港劇的原因有:
1. 演員方面: 礙於資源問題, 總覺得主線的電視劇裡, 擔當的演員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批人, 久而久之定使觀眾覺得厭倦, 而且這批演員當中, 有多元化演技的不多, 表現和內地的演員有一定的差距, 真的有才華的又不一定留在電視台, 可能都去拍電影了, 所以即使劇集的題材不同, 但演出的面孔大同小異, 演出的表現手法又近乎千篇一律, 對劇集的可觀性自然大打折扣, 個人來說,現在看電視都選些公認有一定才華, 又不是電視台的合約演員, 只是偶爾參與電視演出的演員來看;
2. 劇集題材方面: 電視台是很努力發掘新題材的, 但不知是觀眾太挑還是什麼, 電視劇的題材好像跳不出一個框架, 首先是愛情, 其次是警匪動作, 即使有新題材的劇集, 當中強調的還是離不開愛情, 前一陣子又流行著一些描述人性勾心鬥角的題材, 但感覺大多數人在白天工作時己被這東西折磨著, 回到家又是看這題材的劇集,他們未必是討厭, 而是累;
電視早期的題材其實比現在還豐富, 有科幻的(即使技術層面沒能做得很高), 有靈異的(這個近年已很少見了, 不知是否和電檢有關), 有胡鬧的(看是什麼類型的胡鬧, 適當的絕對是生活的調和佳品), 各類型的題材如果能夾雜運用, 電視製作不難出現新的局面;
3. 選擇方面: 近年一些外國的電視連續劇大行其道, 就題材而言, 其實不算新, 但就是拍攝的手法和橋段下了心思, 當然外國的有效資源比香港多, 在這強大的對手下, 港劇自然落於下風;
當然港劇還是有自己的特色, 最少它是生活化和本土人性化的, 這個自然要當地人才能體驗得到;
作者:
夏侯懋 时间: 2007-11-9 16:46
个人感觉香港剧的问题有几个:
1人员少,面孔旧,确实有好演员,但看的多了也会生厌,而且如果演了一个印象深刻,给人记住很长时间的角色,对他以后的演绎有很大的影响,导致观众长期的把他定位在那个角色上
2 场景等问题,这些严格的说是时代的产物,地方小,自然取景也不会跑很远,家门口也就这么几个地方,布景也受制于成本的问题,要求高产快产,投入又相对少,竞争很厉害的情况下就本不该指望多少细腻。
3剧本的质量下降,原本香港有不少好的剧本,可时间长了,反复拍也就没有味道了,最近更是开始朝着模仿的路子走,国外的连续剧好的火的,就实施拿来主义,改改名字,改改人物,照搬上去,省钱省时,落得快速赚钱,但是口碑却在不断的往下走。
所以,香港的片子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恐怕重新走一条新路子才是他们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7-11-9 17:52
张卫健这种烂片王太多了,收视反而高(感觉这个调查有点问题).
作者:
ft1114619 时间: 2007-11-9 18:12
TVB剧的题材我觉得蛮多元化的~这点比大陆剧好~
作者:
墨叶 时间: 2007-11-9 18:16
我就是喜欢看香港连续剧的.觉得比较真实.
作者:
枫儿 时间: 2007-11-10 02:02
差距最大的就是编剧了,好剧本太少太少,就知道翻拍~~
作者:
无人是 时间: 2007-11-10 02:19
不看电视好多年.....,剧集普遍走商业化,垃圾广告多
中国好怀念三国跟东周,现在电视就喜欢武林,香港的皆大欢喜..其他基本不感兴趣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7-11-10 09:42
香港电视的没落与香港电影其实有相似之处,以前香港电视的辉煌本来就不正常,是建立在以内地市场为基础上的。就香港本身而言,市场过于狭小,不足以支撑高水平的电视剧,拍片子始终是商业行为,要根据产出定投入的,没有效益自然不能投入大成本,成本又制约拍摄水平。
就象荷兰足球水平高,但市场太小,不可能能成为一个顶级联赛。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1 14:10
场景方面差太远了,没法比,好象拍个战争场面,大陆的随便就可以抽调一营士兵去拍,香港就不可能这么做,但是呢,大陆片最差的就是人物造型和故事节奏,我真不知道那些负责任务造型的人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没感啊?自己做出来的人自己恶心吗?还有就是故事节奏了,每一部都是慢悠悠的,人物好像都半死不活的,根本调动不了观众的情绪,看一下都看不下去了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1 19:55
場景纯粹是态度和手法问题,与资源无关。
造型考虑多种,不是什么“美感”能决定的。节奏要看故事本身,就像打狗棒,有的招要快有的招要慢。不认为隔了几集还能接下去看的片子有什么节奏。
大陆电视差在审查和后期。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1 20:20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1 19:55 发表
場景纯粹是态度和手法问题,与资源无关。
造型考虑多种,不是什么“美感”能决定的。节奏要看故事本身,就像打狗棒,有的招要快有的招要慢。不认为隔了几集还能接下去看的片子有什么节奏。
大陆电视差在审查和 ...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同样一个故事,好像笑傲江湖吧,香港版的我看起来就是有江湖味,就是吸引我,CCTV版的我就是看不下去,太慢了,倒不是说他要拍很多集那种慢,是那种气氛太闷了,没办法调动观众情绪,然后是人物造型,大概没什么人觉得CCTV笑傲江湖的人物造型有美感吧?人物不像傻子就像财主,那有江湖味?更别说要笑傲了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1 20:22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1 19:55 发表
場景纯粹是态度和手法问题,与资源无关。
造型考虑多种,不是什么“美感”能决定的。节奏要看故事本身,就像打狗棒,有的招要快有的招要慢。不认为隔了几集还能接下去看的片子有什么节奏。
大陆电视差在审查和 ...
场景当然很资源有关,香港到哪去找个九寨沟拍神雕啊?你可以说,那也可以啊,可以回大陆拍啊,钱呢?有这个预算吗?这不是资源的问题吗?
作者:
changboboT_T 时间: 2007-12-1 21:13
老早以前看过一部张卫健的《欢喜游龙》。和清末的历史有关,大家有印象不?当时觉得还不错的呀。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1 21:26
原帖由 changboboT_T 于 2007-12-1 21:13 发表
老早以前看过一部张卫健的《欢喜游龙》。和清末的历史有关,大家有印象不?当时觉得还不错的呀。
我看过,不错
作者:
幻想公子 时间: 2007-12-1 21:45
感觉香港电视剧的演员都是同一批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2 00:39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1 20:20 发表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同样一个故事,好像笑傲江湖吧,香港版的我看起来就是有江湖味,就是吸引我,CCTV版的我就是看不下去,太慢了,倒不是说他要拍很多集那种慢,是那种气氛太闷了,没办法调动观众情绪,然后是人物造型, ...
什么叫江湖味?金庸有金庸味,古龙有古龙味,梁羽生有梁羽生味,温瑞安黄易也有他们的味道在tvb的表现下并不能让人感觉出各人的差别,因为它们只有“江湖味”。笑傲港版放的时候我也觉得闷呢。感官刺激并不是电视存在唯一的理由,高昂的情绪并不能持续很久,同时也需要恰当的时间释放。cctv的笑傲我看过两遍,那是我对电视基本失去兴趣的时候。它差在不忠于原著自作聪明,手法上比报流水账的敷衍好了很多,只是瑕可掩玉。造型上这版笑傲倒是没什么问题,不会把对应五行颜色的五岳剑派的服饰都搞错,而金庸比大多数人高明的地方就在于细节与背景上的真实,再高的大楼也要坚实的基础。笑傲就是有些人像财主(刘正风)有些人像傻子(桃谷六仙)。美女帅哥本就少数,哪里都不例外,这只能成为指责偶像剧的理由。该美的,从蓝凤凰到任盈盈,都不差。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2 00:46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1 20:22 发表
场景当然很资源有关,香港到哪去找个九寨沟拍神雕啊?你可以说,那也可以啊,可以回大陆拍啊,钱呢?有这个预算吗?这不是资源的问题吗?
有没有预算,调查过再发言。你可以去查近几年来无线投拍的每部武侠剧拍摄地点和投资规模,有兴趣还可以去查查别家的。再者可以看看台湾与新加坡90年代的神雕在场景方面的表现。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2 15:33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2 00:46 发表
有没有预算,调查过再发言。你可以去查近几年来无线投拍的每部武侠剧拍摄地点和投资规模,有兴趣还可以去查查别家的。再者可以看看台湾与新加坡90年代的神雕在场景方面的表现。
当然是没有这个预算,我还真就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他们有这个预算的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2 15:38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2 00:39 发表
什么叫江湖味?金庸有金庸味,古龙有古龙味,梁羽生有梁羽生味,温瑞安黄易也有他们的味道在tvb的表现下并不能让人感觉出各人的差别,因为它们只有“江湖味”。笑傲港版放的时候我也觉得闷呢。感官刺激并不是 ...
什么是江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江湖,那就是一种感觉,就是一种你没办法用言语去说得很明白的东西,CCTV的就是营造不出这么一种东西,刘正风是财主,但他同样也是一个江湖人,同样也要给人那种感觉,有吗?恕我觉悟低,没这个感觉,无量佛兄说的这两个典型我也同意,但关键是不他不该像财主的人也像财主,如:左冷禅
[ 本帖最后由 索虾王 于 2007-12-2 15:48 编辑 ]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2 22:07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2 15:33 发表
当然是没有这个预算,我还真就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他们有这个预算的
给我数字,给我地址,给我来源,给我证据,证明他们如何没有这个预算,不要用“当然”。这种1+1=2的问题没有模糊的余地,要实事求是。
那部九寨沟的神雕是三千多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24340.html?fr=qrl3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2 22:23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2 15:38 发表
什么是江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江湖,那就是一种感觉,就是一种你没办法用言语去说得很明白的东西,CCTV的就是营造不出这么一种东西,刘正风是财主,但他同样也是一个江湖人,同样也要给人那种感觉,有吗?恕我觉悟 ...
这种很个人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强求。事实上江湖历来不过江山一角,不论现实(比如黄飞鸿纪念馆有他的照片)又或小说(莫大没有露一手,一群讨论他和刘正风谁厉害的茶客怎么知道这个拉胡琴的老家伙就是衡山掌门)。你都看出来了,别人又岂是傻子?
我其实觉得这个左冷蝉不错,方有一代豪雄的派头。老一辈里就一个任我行傻笑过多,有碍观瞻。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3 12:54
关键是CCTV拍的戏就是有某种特权,可以用什么什么场景,可以动用一营的士兵拍战斗场面,未必要花CCYV什么钱,换过去香港的电视台就不一样了,我相信如果TVB要用九斋沟拍神雕的话,可能申请个好几年还未必能成,拍战斗场面如果用那么多临时演员的话,估计预算早超标了,我想这就是TVB永远拍不了三国,水浒,抗日题材的原因,不是不想拍,而是拍不了,没这个条件
[ 本帖最后由 索虾王 于 2007-12-3 12:57 编辑 ]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3 21:12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3 12:54 发表
关键是CCTV拍的戏就是有某种特权,可以用什么什么场景,可以动用一营的士兵拍战斗场面,未必要花CCYV什么钱,换过去香港的电视台就不一样了,我相信如果TVB要用九斋沟拍神雕的话,可能申请个好几年还未必能成,拍战斗 ...
所以说要调查啦,这部神雕和cctv没有关系(央视只有一部笑傲而已),不论投资还是播出。更没有什么士兵,有网友去剧组探班顺便做群众演员的照片发回来的。况且内地在这种题材上在场景布景上没那么假远不止央视一家,就算央视一些片子就战争场面而言人数并不多,只不过用了些手法(比如我今年看康熙大帝时,蓝齐儿格格呼吁和平骑马从战场一边跑到战场另一边,背后的准格尔阵容一览无余,着实还没有我大学毕业照壮观,很怀疑这种规模也要动用军队,当我想在她离开战场时再次从另一面观摩清军规模时,镜头到一半就cut掉了。电视中这种机会是不多的,大陆这边还努力去营造这种真实,如果多注意之前电视的花絮或探班,露底是很明显的),以神雕来说远景就是特技做出来的(很明显了),近景就是集中在一段(通常重复在城门口或城墙上某一段)用不了多少人,千军万马靠的是观众的想象力(以前看香港某本八卦杂志说,乳沟一定要有,可以很浅,可以是画上去的,剩下的部分贱男人的脑子自然会帮你补足)。
顺带说一下,西方的电视中这种场面表现如何我不知道,不过我甚不满意内地在此方面的表现,除了战术战法兵器方面的写实外,最大的不满就在于军容不整,包括永远带歪的头盔,部分演员嘻嘻哈哈地行军,难以相信这些会是职业军人的表现。
在tvb偶尔会有,比如今年强剑第一集片头,当然更合适的例子是楚汉骄雄的彭城之战,刘邦的56万人,也许是镜头比较近,特技显得尤为假。不过后来短兵相接的部分尤为不错,拉的更近,通常一镜只有两三个人,但用了点仰拍和风沙,人数就被淡化了。虽然不真实,可渲染出了一种惨烈的气氛。不过这个“不错”也就如蓝齐儿格格的“爆料”一般昙花一现。更多的是两三辆战车或是三十几个士兵将**万“大军”包围(字幕语)的镜头,还毫不客气地拉个中远景,刚好一览无余(就差把摄像机露出来了)。前面喊“假”的这里就换“操”了。这就是态度问题,不是诚惶诚恐地藏着掖着,而是能做的就是不做。tvb在内地景区拍摄多次了(tvb的面子财力难道还不如王晶吗),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不可能的问题,问题是包括他的fans在内都不肯相信那些外景不是在香港本地拍的,这是镜头问题。付出而没有回报,以后恐怕更不愿走动了。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4 01:12
这个具体预算的差距是多少呢,我想我们是无论如何也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了,但是有一点我想说,香港的演员如:关咏荷,张智霖等等为什么在香港混得好好地要回大陆拍戏呢,就是片酬的问题,TVB一线主角一集不过一两万元,回大陆拍的话四五万不成什么问题(这是好多杂志都登出过的,演员也承认的,不需要什么调查),是什么造成大陆出价反而不香港高呢,是因为大陆的戏可以一家家电视台地卖,香港的就不行,起码香港上映其间的一两年不行,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也不大清楚,所以,资源,钱的问题到底两地有没有差距就可见一斑了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4 01:15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3 21:12 发表
所以说要调查啦,这部神雕和cctv没有关系(央视只有一部笑傲而已),不论投资还是播出。更没有什么士兵,有网友去剧组探班顺便做群众演员的照片发回来的。况且内地在这种题材上在场景布景上没那么假远不止央视 ...
即使神雕和CCTV没有关系,我也相信大陆的制片组要取得某个场景作为片场或者某些人力资源作为群众也远比香港方面容易得多,这是关乎两地工作方式的问题,大陆这方面是有关系的话,什么都好说,这是不用说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了吧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4 23:58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4 01:12 发表
这个具体预算的差距是多少呢,我想我们是无论如何也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了,但是有一点我想说,香港的演员如:关咏荷,张智霖等等为什么在香港混得好好地要回大陆拍戏呢,就是片酬的问题,TVB一线主角一集不过一两万元, ...
不,你错了。tvb的演员来大陆的原因不是tvb没钱,而是tvb出了名特别抠门。他旁边的亚视肯出钱,但投靠亚视又没有什么前途,所以不如来大陆闯闯。tvb对演员的榨取是很厉害的,拍片密度很大,钱却很少,更不要说那边的物价指数。相当多数小生都有迫于生计拍三级片的经历(相对的,台规禁止一线花旦接三级片,但也有熬不住的想搏一下),人红了以后都不愿再提。能出去的话就除非实在混不下去就不再回来了。神雕男主角片酬是一集八千(鹿鼎涨到两万)(这个人也很抠),拍摄周期却是大半年,其他人恐怕更高不到哪里去。
这个预算,有没有差距,有多少差距,不是没有结果,因为只要把数字对一下就行了,我已经找出了神雕的投资。结果我已经有了,我只希望双方举证更公平些,因为以前我把数字写出来,别人都不相信。
另外,就算港片8、90年代也从来不指望大陆的票房,冯小刚早期的贺岁片庆祝北京票房破百万的时候,香港在研究为什么今年本地票房破千万的片子还不足20。他们的生命线在东南亚,尤其是台湾,并且9成以上港片投资也是来源于台湾。至于港剧,从来都只考虑本地市场,评价一部片子唯一的标准即根本收益来源,就是当地的收视率。tvb不是影视公司,也不靠卖片盈利。数数每年海发的片子数目就知道了(海发通常表示被仓)。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5 00:06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4 01:15 发表
即使神雕和CCTV没有关系,我也相信大陆的制片组要取得某个场景作为片场或者某些人力资源作为群众也远比香港方面容易得多,这是关乎两地工作方式的问题,大陆这方面是有关系的话,什么都好说,这是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
临时演员花钱就行,并不是组织的。每个影视基地周围通常周围的农民都会在农闲的时间来赚点外快。还有很多游客。难道搞影视的这么空去和每个临时演员搞关系?我在上面也提到了台湾和新加坡的神雕,为什么一个还没有实现三通的敌对政权一个国外片组(这个好像是在大马)却更有“关系”呢?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5 01:48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5 00:06 发表
临时演员花钱就行,并不是组织的。每个影视基地周围通常周围的农民都会在农闲的时间来赚点外快。还有很多游客。难道搞影视的这么空去和每个临时演员搞关系?我在上面也提到了台湾和新加坡的神雕,为什么一个还 ...
台湾和新加坡的神雕在什么地方拍的?我说的场景是一些你不申请根本没办法进去,就算申请了也未必批准你进去的一些地方,如:西双版纳,九寨沟之类的一些风景保护区,不是什么影视基地.你到底弄懂我说的临时演员是什么没有?我说的临时演员并不是一些什么农民游客,不是小猫三几个就可以搞定的小场面,而是要拍一些战争场面,要用上百个群众演员的场面,那种场面的演员调集(我说的调集是从部队里抽调士兵进行战争场面的拍摄,,说得这么白你该懂了吧?)绝对是国内的电视台占很大的优势,这是明摆着的现实,如果你说这不是抽调士兵的话,那你也得承认那几百个群众演员的工资绝对是香港方面无法负担的,至少是他们不想承担的,如果香港也有这个条件的话,难道他就不想拍宏大的战争场面?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样的戏比那三几十个群众演员拍出来的所谓战争场面好看得多?
[ 本帖最后由 索虾王 于 2007-12-5 11:02 编辑 ]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2-5 11:00
原帖由 无量佛 于 2007-12-4 23:58 发表
不,你错了。tvb的演员来大陆的原因不是tvb没钱,而是tvb出了名特别抠门。他旁边的亚视肯出钱,但投靠亚视又没有什么前途,所以不如来大陆闯闯。tvb对演员的榨取是很厉害的,拍片密度很大,钱却很少,更不要说 ...
我从不怀疑TVB是否有钱给演员3,4万一集的工资,只是他一部戏的成本就只有那么多,你要他怎么给演员们和在大陆拍戏同等的待遇呢,就好像一个有钱人却要限制工人每顿饭不能超过20元一样,你又怎么能要求他每顿都给你山珍海味呢?他们来大陆拍戏不是为了钱难道你就相信了他们所谓的为艺术牺牲?说到底了,就还是那个资源有限制的问题,TVB这个有钱人要求每部戏不能超过20元,那作为工人的戏剧部,自然也不能拍出什么山珍海味来了,底下阶层的演员们嘛,能吃个咸菜馒头也就不错了,至于那个对外公布的预算,这些数字的确是不大可信的,谁知道他真实投入的是多少钱啊,一部500W的戏也可以说千万巨资打造的,一个小明星拍个广告也写成港台巨星,这种事见多不怪
[ 本帖最后由 索虾王 于 2007-12-5 11:09 编辑 ]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5 20:32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5 11:00 发表
我从不怀疑TVB是否有钱给演员3,4万一集的工资,只是他一部戏的成本就只有那么多,你要他怎么给演员们和在大陆拍戏同等的待遇呢,就好像一个有钱人却要限制工人每顿饭不能超过20元一样,你又怎么能要求他每顿都给你 ...
我从不相信他们来大陆不是为了钱!只有你这么想吧。拍摄成本绝不等于演员片酬。钱少的也不是什么“底层的演员”!是已经做上主角的“一线演员”。男女都有。同时也请注意我给出的神雕的片酬是“男主角”的。那他们的“底层演员”又能得出多少。每部戏的预算都是他们自己公布的,如果认为不正确也请给出证据。再说一遍不要用想当然,我同样也可以说神雕的预算是在吹牛。
作者:
无量佛 时间: 2007-12-5 21:09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2-5 01:48 发表
台湾和新加坡的神雕在什么地方拍的?我说的场景是一些你不申请根本没办法进去,就算申请了也未必批准你进去的一些地方,如:西双版纳,九寨沟之类的一些风景保护区,不是什么影视基地.你到底弄懂我说的临时演员是什 ...
台湾大陆,新加坡的包括大陆和韩国。我说了很多遍了,我在22楼说了“你可以去查近几年来无线投拍的每部武侠剧拍摄地点和投资规模”,索大哥为什么老要重复问题呢?你以为去影视城就不要申请?再者襄阳大战那襄阳城难道是在九寨沟搭的?无线这些年可以去新昌,可以去密云,可以进故宫,有什么地方是禁地?
我也明白你所说的临时演员是什么。但我已经告诉你你所说的“临时演员”不存在。这种程度的连简单阵型都没有的战争场面对演员的要求根本不高,片场调度是导演的职责,不需要现成的。反倒是七星剑阵这种还有点要求。哪来的什么“明摆着的现实”,根本都是你的主观臆断。就算几百个临时演员(实际上也用不到)工资一天也不超过几万元又有什么负担不起。事实上他们可以做(这个我也给出了例子)。
他们认为不需要真实的场面这才是真的,一种我就是这么着了爱谁谁的态度。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7-12-5 22:17
实际状况是香港韩国 演员薪水高质量一般。国内知名花瓶男女亦复如是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