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最佳帝后组合” [打印本页]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19:53     标题: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最佳帝后组合”

要求:
一、皇帝要求是明君,即使算不上明君,也必须是有所作为的,不能当昏君
二、皇后,必须生前就是“皇后”的地位,追封的不算(唐太穆皇后和清孝庄皇后都是追封的)。相应明君,也应该算是“明后”,即使不是非常的有政治见识,但是至少,要求贤惠,有绝对的母仪天下的风范。但不能专权,不能有野心
三、夫妻必须非常的配,两人生活必须和谐!夫妻间不得迫害对方。

下面我先提几对

第一对:汉光武帝/阴后
入选理由:“仕宦当作执金吾,取妻当得阴丽华”。就凭这句千古绝唱,刘秀与阴丽华当之无愧为帝王爱情的第一传奇典范。

第二对:唐太宗/长孙后
入选理由:当中国帝王万世之楷模,与中国皇后万世之楷模,两人走到一起时,会是怎样的绝配呢!

第三对:明太祖/马后
入选理由:平民皇帝与大脚皇后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四对:辽景宗/萧后
入选理由:景宗励精图治,中兴辽国,然他的身体使他力不从心。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聪慧过人的皇后燕燕身上,终于使其成为辽宋两国一代传奇。

第五对:汉明帝/马后
入选理由:他们俩基本继承了上辈(汉光武帝/阴后)的优良传统。

第六对:宋仁宗/曹后
入选理由:庆历八年的那个夜晚......

第七对:隋文帝/独孤后
入选理由:难得一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主,居然如此怕老婆!不过史载独孤氏“好读书,通古今,多为文帝筹策”,除了善妒,她安守本分,不逾矩也不滥权。

第八对:汉文帝/窦后
入选理由:从一个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清贫的平民,扶摇直上为皇后,太后,母仪天下,一生极其节俭,平易近人,和文帝相得益彰。(BS下文帝在窦MM生病时移情别恋。当然她溺爱儿子刘武也是败笔。)

第九对:宋英宗/高后
入选理由:高后作为女中尧舜,就可惜英宗先是两宫不和,后来又短命了点。

第十对:明孝宗/张后
入选理由:一代名君孝宗与张后的恩爱,一直被传诵着。

第十一对:汉宣帝/许后
入选理由:贫贱夫妻的帝后组合,故事感人,只可惜许平君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至于武则天,吕稚,邓绥等类似皇后,虽然政治上出色,但是野心太大,与皇帝不算最佳“配合”

小女子只是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更多的恩爱夫妻绝配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11-5 12:40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4 19:57

殷高宗/好后(妇好)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19:58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1-4 19:57 发表
殷高宗/好后(妇好)

虽然实际上也算是,但是严格说起来。。。额。。。。那不是皇帝和皇后吧。。。。。
作者: XM8    时间: 2007-11-4 22:08

不去翻书只能再加一对汉宣帝和许皇后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4 22:22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11-4 19:58 发表


虽然实际上也算是,但是严格说起来。。。额。。。。那不是皇帝和皇后吧。。。。。

其实王也就等于皇帝了,因为在甲骨文里帝实际上是祭祀的木架,是神祀,人不能够做,所以才没用这个字。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1-4 22:23

第5对好像有那局著名的“独孤误我”之说啊,还有那个因为说她是妇人就害人的勾当。独孤还不逾矩也不滥权有点荒唐吧~~~~~~~第一对在下对姓阴的不太清楚,想不出她有什么贤惠的~~~
在下最欣赏的是仁宗和曹后,虽然仁宗对曹后没什么真感情,可也没迫害过她,帝后之间本来就不需要什么真感情,只要双方都是明白人就行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7-11-4 22:55

晋惠帝和贾南风多绝配啊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4 23:01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11-4 22:55 发表
晋惠帝和贾南风多绝配啊

我刚喝进一口水。。。。
某昭,赔我17寸液晶屏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23:45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11-4 22:23 发表
第5对好像有那局著名的“独孤误我”之说啊,还有那个因为说她是妇人就害人的勾当。独孤还不逾矩也不滥权有点荒唐吧~~~~~~~第一对在下对姓阴的不太清楚,想不出她有什么贤惠的~~~
在下最欣赏的是仁宗和曹后,虽 ...

独孤对于政治,还是没逾矩没滥权吧。大家只看到了她妒的一面,其实她还是个很不错的人的。比起武则天的阴险,她要好到天上去了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23:47

在下最欣赏的是仁宗和曹后,虽然仁宗对曹后没什么真感情,可也没迫害过她, ... [/quote]

本来是要列他们的,那次晚上救火,充分体现了曹后的风采

不过我后来又选了高后

一下子连续选两个,我就舍去了一个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23:48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11-4 22:55 发表
晋惠帝和贾南风多绝配啊

这个不是绝配吧,是绝差。。。绝对的反差
作者: 星义    时间: 2007-11-4 23:51

我觉得汉高祖刘邦/吕后也不错啊,吕后嫁入刘家时,刘备已经有个儿子刘肥了,吕后还为刘邦做过牢。吕后在刘帮征讨天下时,也是出过力的吧,最后刘邦竟然还似诸葛亮一般数了数自己死后谁谁谁来掌权,而这番话却又是对吕后说的。虽说吕氏后来作反,便是刘邦在世这段时间,夫妻配合还是很默契的吧。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23:52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7-11-4 22:08 发表
不去翻书只能再加一对汉宣帝和许皇后

其实我也很欣赏汉平帝和王皇后,算得上青梅竹马的患难知音了。可惜两人都是王莽的手中的棋子,没什么作为。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4 23:53



QUOTE:
原帖由 星义 于 2007-11-4 23:51 发表
我觉得汉高祖刘邦/吕后也不错啊,吕后嫁入刘家时,刘备已经有个儿子刘肥了,吕后还为刘邦做过牢。吕后在刘帮征讨天下时,也是出过力的吧,最后刘邦竟然还似诸葛亮一般数了数自己死后谁谁谁来掌权,而这番 ...

吕后的野心太大了。。。。没野心还能列上去吧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1-4 23:56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11-4 23:45 发表


独孤对于政治,还是没逾矩没滥权吧。大家只看到了她妒的一面,其实她还是个很不错的人的。比起武则天的阴险,她要好到天上去了

这还叫对政治没逾矩没滥权啊,废太子废宰相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她,还有比这更逾矩更滥权的吗?(恐怕只有废皇帝了吧)
不错的人,非要跟武氏比阴险,那好到天上的人比牛毛还多~~这是选好的又不是选差的,比也只能跟好的比
作者: 星义    时间: 2007-11-4 23:59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11-4 23:53 发表


吕后的野心太大了。。。。没野心还能列上去吧

问题是,谁知道这野心是刘邦生前有的还是死后有的呢?或许是因为刘邦非刘姓不封王造成的逆反心理呢?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1-5 00:02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11-4 23:47 发表
在下最欣赏的是仁宗和曹后,虽然仁宗对曹后没什么真感情,可也没迫害过她, ...

本来是要列他们的,那次晚上救火,充分体现了曹后的风采

不过我后来又选了高后

一下子连续选两个,我就舍去了一个

舍在下觉得也得舍掉英宗和高后。一个是英宗在位时间太短,而且在下觉得英宗有一最大的污点:他和曹后的矛盾,虽然后来和好了。
高后和曹后比起来也不如,可以说高后有的优点曹后都有,可高后能力确实不如曹后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1-5 00:06



QUOTE:
原帖由 星义 于 2007-11-4 23:51 发表
我觉得汉高祖刘邦/吕后也不错啊,吕后嫁入刘家时,刘备已经有个儿子刘肥了,吕后还为刘邦做过牢。吕后在刘帮征讨天下时,也是出过力的吧,最后刘邦竟然还似诸葛亮一般数了数自己死后谁谁谁来掌权,而这番 ...

这个,中国人一向讲究的是“盖棺论定”,看人不是看半截的~~~总得看来,吕氏不够资格。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5 00:14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11-5 00:02 发表

舍在下觉得也得舍掉英宗和高后。一个是英宗在位时间太短,而且在下觉得英宗有一最大的污点:他和曹后的矛盾,虽然后来和好了。
高后和曹后比起来也不如,可以说高后有的优点曹后都有,可高后能力确实不如曹后

也许我是太看重司马光的那句评语了。

毕竟司马光不管作为中国著名史学家,还是当时历史的直接参与者,他的评语还是有点分量的。

不过英宗的两宫不合,与自身的短命,是英宗的致命弱点吧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5 00:20

忽然想起一人,和帝皇后邓氏

其实,邓绥是汉朝极为出色的女性,是女性当中优秀的政治家。她崇尚道德,倡导文明,提倡节俭,反对腐败,体恤民情,为民减负,在当时有口皆碑。同时,她胸怀豁达,治国有方。可惜善始不能善终。

不然绝对有资格进了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5 00:34

新增加   刘庄与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

刘庄还算是个不错的皇帝。
出身名门布衣皇后马氏,单从谥号明德上来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令人敬服的皇后。马氏品行高尚,孝顺温和,立刻获得了太子刘庄的专宠。但马氏始终没有生育,她只好另找年轻侍女给太子侍寝。但她没有嫉妒,反而对那些女子嘘寒问暖,照顾备至。太后阴丽华称赞马氏“德冠后宫”
作者: loadring2002    时间: 2007-11-5 03:15

明孝宗與張皇后
作者: 陶心    时间: 2007-11-5 08:51     标题: 回复 #22 loadring2002 的帖子

ls,主贴中姐姐没有把孝宗及其皇后考虑上,也许是因为张皇后对于孝宗的执政上并没有直接帮助,倒产生过偏顾其亲戚的事情吧。当然,总体上而言,张皇后还算是不错的,所以才能吸引主孝宗,何况有了来自于她稳定的服侍照顾,孝宗才得以安心执政。不过比起主贴中列的那些组合,这对组合中孝宗单方的美德、以及更重要的那就是在历史上的名望,这两点占比重更大。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1-5 08:55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7-11-5 09:31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1-4 22:22 发表

其实王也就等于皇帝了,因为在甲骨文里帝实际上是祭祀的木架,是神祀,人不能够做,所以才没用这个字。

貌似商王多称帝吧。

《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此后都是什么帝盘庚、帝武丁之类,纣王叫帝辛。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1-5 09:32

大顺皇帝李自成/高皇后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5 12:41



QUOTE:
原帖由 loadring2002 于 2007-11-5 03:15 发表
明孝宗與張皇后

谢谢补充,已添入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5 12:45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11-5 00:02 发表

高后和曹后比起来也不如,可以说高后有的优点曹后都有,可高后能力确实不如曹后

谢谢补充,已添入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5 12:46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7-11-4 22:08 发表
不去翻书只能再加一对汉宣帝和许皇后

谢谢补充,已添入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5 12:52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1-5 09:31 发表


貌似商王多称帝吧。

《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

史料里面有,但甲骨文里不见,事实上史记里夏代国王也有叫帝某的,但实际上甲骨文提到先王的名字是直呼其名的
比如妇好死后武丁占卜问讯,甲骨原文是妇好有娶乎?唯祖甲娶。妇好有娶乎?唯祖乙娶。妇好有娶乎?唯成汤娶。
没有庙号,没有谥号,而是直接称呼名字
所以殷高宗的庙号,恐怕还是周代追溯上去的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1-5 13:03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1-5 12:52 发表

史料里面有,但甲骨文里不见,事实上史记里夏代国王也有叫帝某的,但实际上甲骨文提到先王的名字是直呼其名的
比如妇好死后武丁占卜问讯,甲骨原文是妇好有娶乎?唯祖甲娶。妇好有娶乎?唯祖乙娶。妇好有娶乎? ...

俺觉得帝X应该是死后的称呼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7-11-5 14:03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1-5 12:52 发表

史料里面有,但甲骨文里不见,事实上史记里夏代国王也有叫帝某的,但实际上甲骨文提到先王的名字是直呼其名的
比如妇好死后武丁占卜问讯,甲骨原文是妇好有娶乎?唯祖甲娶。妇好有娶乎?唯祖乙娶。妇好有娶乎?唯成汤娶。
没有庙号,没有谥号,而是直接称呼名字
所以殷高宗的庙号,恐怕还是周代追溯上去的

周代不闻有庙号,所以说殷高宗为周代追赠,貌似说不过去。

冒牌所说,貌似有理。帝×可能是死后称呼。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5 19:49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1-5 14:03 发表


周代不闻有庙号,所以说殷高宗为周代追赠,貌似说不过去。

冒牌所说,貌似有理。帝×可能是死后称呼。

如果殷商有庙号,实际上我们所知的就有殷太宗太甲,殷中宗太戊和殷高宗武丁,先不论这三个庙号何时出现,如果殷商时期就有,那在皇家占卜卜辞中,也应该用。殷商就算没有建立宗祧制度,也不至于把祖宗直接称呼姓名。然而通过甲骨,结论似乎是直接称名(道姓似乎没有,但我们也很少见商代称呼姓的,商王姓子,也只在史记卷头提了一下而已)。
我是这么猜的,比如商代末代帝王商纣王,在殷商时代除了他之外不见谥号,纣是不是谥号就是个疑问。商纣王,叫帝辛,甲骨文写作受。《尚书牧誓》做“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也说了他叫受。那他的名字应该是子受。问题是如果纣是谥号,那庙号是啥?殷*宗or殷*帝?
那“帝辛”又是什么东西。武丁又叫帝*?
所以帝*根本不是死了人叫的,仅仅是命名方式。前一个字挑一个好的,比如武、帝、祖、太之类的,后面跟一个天干地支。算作尊号(?),死了之后加庙号。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11-5 19:51 编辑 ]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7-11-5 20:05

1。文成帝+冯皇后
2。齐宣王+钟离春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6 00:13

黄帝和嫘祖再次进来捣乱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7-11-6 10:02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1-5 19:49 发表

如果殷商有庙号,实际上我们所知的就有殷太宗太甲,殷中宗太戊和殷高宗武丁,先不论这三个庙号何时出现,如果殷商时期就有,那在皇家占卜卜辞中,也应该用。殷商就算没有建立宗祧制度,也不至于把祖宗直接称呼姓名。然而通过甲骨,结论似乎是直接称名(道姓似乎没有,但我们也很少见商代称呼姓的,商王姓子,也只在史记卷头提了一下而已)。
我是这么猜的,比如商代末代帝王商纣王,在殷商时代除了他之外不见谥号,纣是不是谥号就是个疑问。商纣王,叫帝辛,甲骨文写作受。《尚书牧誓》做“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也说了他叫受。那他的名字应该是子受。问题是如果纣是谥号,那庙号是啥?殷*宗or殷*帝?
那“帝辛”又是什么东西。武丁又叫帝*?
所以帝*根本不是死了人叫的,仅仅是命名方式。前一个字挑一个好的,比如武、帝、祖、太之类的,后面跟一个天干地支。算作尊号(?),死了之后加庙号。

纣是生前的称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谥号。这种称呼,也不仅见于纣王一人。汤就自称武王,《史记·殷本纪》: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童书业曾言周文、武都是生前自号。这种习惯,直至汉初依然存在(《史记·南越列传》:於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

至于纣王的庙号,纣王当然没有庙号,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纣王何功何德?殷商二十余王,记载有庙号的不过三人,可知这庙号不是随便给的。

武丁叫帝啥?武丁当然叫帝武丁。《史记·殷本纪》: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商王的称呼,的确是前一个字挑个好听的,后面跟一个天干,这貌似不象是名字,偶估计是生前的称呼。至于死后,则在这个称呼上加一个帝字。所以,帝×是死后的称呼。

诚如兄台前面所说,帝是天帝,是神主,凡人不大可能占据这个字眼。但是,商人敬鬼,祖宗死后也就等同于神,因此,在商王死后,很可能就成为了新的天帝,因此也就被称作“帝×”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1-6 10:05 编辑 ]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7-11-6 11:46

我也捣乱:

明威宗(崇祯皇帝)+ 周后
理由:威宗至少是个中主,周后见识不错,与威宗感情也好。

清穆宗(同治皇帝)+嘉顺皇后
理由:同光中兴也有穆宗的功劳吧?两人关系很好,可惜太后看不惯......

周文王和太姒前面有没有?没有应该加上。理由不用说了。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6 12:40

晕忽忽,我应该加上自秦以后这个定语。。。。。不然不是皇帝和皇后的多了去了。。。。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1-6 23:14

再加2对:千古一帝和十全老人,虽然在下不清楚这两人的老婆是谁,但名号这么吓人估计错不了。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7-11-6 23:21

千古一帝和十全老人是谁?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1-6 23:58

皇太极和孝庄也算不错吧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11-7 00:00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1-6 23:21 发表
千古一帝和十全老人是谁?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但是这两人的老婆实在没什么太出彩的记载,乾隆的几任皇后更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都是早死的命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7 00:06



QUOTE: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1-7 00:00 发表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但是这两人的老婆实在没什么太出彩的记载,乾隆的几任皇后更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都是早死的命

秦始皇无后,温柔兄的千古一帝不会是指秦始皇,应该是指康熙
反讽一下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7 00:18



QUOTE:
原帖由 索虾王 于 2007-11-6 23:58 发表
皇太极和孝庄也算不错吧

孝庄不是皇后,开篇已经指出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7-11-7 01:12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1-6 23:21 发表
千古一帝和十全老人是谁?

偶当然知道他们两个人素谁?问题是他俩是哪辈子的明君?自封的还是吹捧的?

按伟大的民族融合理论,他俩个设柳条边,禁通婚,都是阻碍民族融合的罪人。
作者: 夏侯懋    时间: 2007-11-7 01:28

齐宣王+钟离春  

这也算??不是吧
作者: soal    时间: 2007-11-7 01:47

偶想说一对   那就是项羽+虞姬  
史记里项羽可是用本纪来列传的,作为还是很强大的说!
那虞姬就当作后好了 ,虞美人传颂至今啊!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7-11-7 09:06

对啊,那位十全老人的一位皇后据说可是和皇上吵嘴想不开跳水死的。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7-11-7 10:37

某家也推荐一对,本朝太祖武皇帝和江后。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11-7 12:52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1-6 10:02 发表


纣是生前的称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谥号。这种称呼,也不仅见于纣王一人。汤就自称武王,《史记·殷本纪》: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童书业曾言周文、武都是生前自号。这种习惯,直至汉初依然存在( ...

我同意两位关于帝*的解释
纣应该是天下对子受的称呼
作者: fengxv    时间: 2007-11-7 13:26

我也不太清楚,凭记忆胡说:
1、商太宗、中宗、高宗,“宗”自的意义未必和后世的庙号相同,我觉得应该和后世的尊号相近,犹言“神文圣武皇帝”之类的。
2、夏商两朝的君主称“帝某”,除商朝的帝乙外,都是司马迁加的,不是史实。
3、帝乙的“帝”字,我认为也和文、武之类近似,约相当于后世的谥号。
4、商朝君主名称后面那个天干,叫做“日名”,是商王死后祭祀的日子,用这日的天干称呼先王(干支纪日法很早就有了)。日名行用过很长时间,夏桀不是也叫“癸履”吗,周初齐、宋等东方殷商故地仍有遗风。
5、纣和受是一回事,一字之转,所以有两种写法而已。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11-7 20:06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07-11-7 13:26 发表
我也不太清楚,凭记忆胡说:
商朝君主名称后面那个天干,叫做“日名”,是商王死后祭祀的日子,用这日的天干称呼先王...

额,这个我不知道。
长知识了

有一个 疑问
万一两人祭祀的日子相同怎么办?
作者: fengxv    时间: 2007-11-7 20:35

所以用前头那个字来区别~~
作者: 精神疲惫者    时间: 2007-11-9 16:31

明英宗 与 钱皇后

英宗一年俘虏,七年囚徒.钱氏在百官无动于衷是筹钱送往瓦剌大营,后英宗回国被幽禁,钱氏陪伴左右,并做手工活赚取零用(朱祁钰给的生活费实在太少).每每看到此处,感叹帝王家中也有真情.
作者: 子昱    时间: 2007-11-10 15:34

汉献帝和伏后。。。
作者: 宇文铭    时间: 2007-11-10 19:27

阴丽华不过是刘秀青年时的爱情幻想,成为皇帝后很快失宠。而本人也无特殊才干,家族也没对刘秀大业起推动作用,凭什么第一。第一当数朱/马配
作者: daihao5267    时间: 2007-11-11 05:30

进来献丑一下:虽然阴丽华对刘秀的霸业帮助不大,但是貌似刘秀没有移情别恋吧?
不然为何即位后废了先娶进门的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
抑制郭家的势力?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1-11 23:52     标题: 回复 #56 daihao5267 的帖子

政治手段而已~~~刘秀是先娶的阴,然后为了利用别家的势力,立了别的皇后。后来为了抑制过大的势力,又废了而已。
阴对刘秀的霸业不是帮助不大,在下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帮助。说刘秀没有移情别恋,在下是一点都不相信,除了他年轻时的那句话,看不出他后来对阴还有多喜欢,少年时的一句浪语罢了。说过那样话的人恐怕不少,朱温也说过,而且对老婆也比他好得多
作者: dreambe    时间: 2007-11-13 14:20

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母)
这怎么说也是有作为的君主与贤明的皇后组合,不能因为不是汉人皇帝就不算吧?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7-11-13 14:23 编辑 ]
作者: 庶人    时间: 2007-11-13 23:42

光绪和珍妃不畏强敌,同心协力为变法维新而奋斗!
此对不是最佳,胜似最佳。

[ 本帖最后由 庶人 于 2007-11-13 23:48 编辑 ]
作者: 宇文铭    时间: 2007-11-13 23:54

郭圣通一直被刘秀带在身边,阴丽华却一直被扔在家里。恩爱程度可见一斑,且帝后排名不只是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朱马组合当数第一,朱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干岳父发家的,此外马在其一生中也对朱的施政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致使其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
作者: loadring2002    时间: 2007-11-16 18:48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
作者: laichoon    时间: 2007-12-1 09:10

個人覺得,算是最真心相愛的話,第十对:明孝宗/张后 應該排在第一名吧。
自古皇帝那么多,何人可以像明孝宗只有一個皇后?

金牌:明孝宗——张皇后

这对夫妻获得金牌实在是当之无愧,不为别的,你能想象一个皇帝能够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吗?别说皇帝了,也别说古代,现在阁下突然买彩票中奖了,马上抛妻弃子可能不至于,在外面包包二奶您可别说您不会动那念头,就算您不动那念头,人家送货上门您也不一定就赶人家走!不然现在有点钱,有点权的人包二奶的怎那么多?可是,一夫一妻,明孝宗——一个皇帝,他居然做到了!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而皇帝的子孙多少,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这对夫妻只有一个儿子,正因为此,当时的大臣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可以想象,明孝宗和张皇后,他们之间只要有一点点不和睦,他大可以顺水推舟,而他,没有这样做!这对夫妻的恩爱之情,明明白白,无可争议。
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孝宗却改变了这个记录,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其他嫔妃。这也就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孝宗为什么只娶一位皇后呢?是他真的崇信一夫一妻制,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孝宗的皇后张氏是河北兴济人(今河北沧州市北)。张区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庭,张氏的父亲张峦是宪宗年间的秀才,后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与同时期的女性不同,张氏自幼便受到了比较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她活泼可爱,又知书达礼的独特性格。这也许是为什么孝宗对她钟爱一生的原因之一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张氏被选为淑女,送入宫中与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祐樘成婚,婚后立为太子妃。同年九月,宪宗去世,朱祐樘继位,是为孝宗,张氏也被封为皇后。孝宗幼年生活坎坷,为避万贵妃的迫害,六岁以前一直跟母亲和被宪宗废掉的吴皇后秘密地在冷宫中生活。虽然后来被立为太子,但在万贵妃的淫威下,每天也是提心吊胆,朝不保夕。孝宗从小就十分厌恶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他知首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是后宫斗争的根源,有争斗总会有牺牲。他那死去的母亲和帮助母亲抚养自己的吴皇后,无不是后宫争斗的牺牲品。他讨厌后宫的争斗,讨厌再有人像自己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从小他就决心自己今后只娶一个女人,好好地爱她,宠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张氏成为皇后之后,尽心尽力地辅佐孝宗,帮助他整顿朝纲,出谋划策。孝宗一朝,主上勤政,善于纳谏,规改过失,与皇后的贤惠是分不开的。张皇后本人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每天在孝宗繁忙政务之余,陪他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同一对民间伉俪一样朝夕共处。孝宗从小便被立为太子,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深受儒家节欲修身思想的熏陶,对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再加上张皇后活泼可爱、温柔贤惠,深合孝宗的口味,所以孝宗也没心思再考虑选纳别的妃嫔了。


弘治四年(1491年)的九月,张皇后为孝宗生下了第一个皇子,也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孝宗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对于张皇后自然更是宠爱。但是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皇帝之家更是如此。皇帝的子孙多少,是关系到国家承嗣的大事。当年宪宗无子,大臣们就曾上疏请求宪宗,多纳妃嫔,广播雨露,以多得子嗣。孝宗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一个儿子的状况,引起了大臣们的关注,弘治初年,张皇后尚无生子的时候,就有御马监左少监郭镛上疏奏请孝宗预先淑女,等为宪宗服丧期满三年后从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但这份上疏立即遭到了当时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的反对,他上疏说:“六宫的制度当然应当完备。但是三年丁忧之期也不能逾之。现在先皇的皇陵尚未建完,守丧的茅棚还是新的,怎么能提纳妃之事呢?”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的制度。谢迁这么一说,纳妃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敢再提起了。


后来,大臣们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但是,孝宗一直没有这么做。孝宗对张皇后的宠爱之情,可以说是明明白白,无可争议。这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之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张皇后受宠爱于皇上,他的两个弟弟恃权放纵,鱼肉乡里。大臣们因为张氏史弟的事情曾多次上疏,请求孝宗予以规治。孝宗怕会伤害皇后的感情,一直没有同意大臣们的上奏。张氏兄弟更加嚣张,对那些参奏他们的大臣说:“我们是皇上唯一的小舅子,是国舅爷,皇上不会拿我们怎么样的,你们尽管参吧。”但是孝宗正致力于整肃朝纲,对于外戚的放纵也是有限度的。他派人去查实张氏兄弟的事情,为了不损伤他和皇后的感情,只能警告张氏兄弟,在一次宴会上,孝宗趁皇后不在的时候,狠狠的把张氏兄弟数落了一番,警告他们今后不可再做违法之事,否则定会严惩。这次宴会后,张氏兄弟的行径果然收敛了很多。

张皇后同孝宗一生恩爱,共生有两子三女,皇长子朱厚照是后来的武宗,皇二子朱厚炜与皇长女太康公主先后夭折。孝宗从小受苦,身体孱弱,1505年五月病死,终年三十六年岁,葬于泰陵。孝宗临死的时候曾感叹道:再过几年太子就可以单独办事了。只可惜这位单脉相传的武宗昏庸无道,不但葬送了孝宗十几年励精图治的成果,还断绝了孝宗一支的血脉。孝宗一生贤明有道,被人称为“中兴之令主”,到头来弄个血脉断绝,不能不为人所叹息。

张皇后一生受孝宗的宠爱,孝宗死后,儿子朱厚照登基,册封她为皇太后,可以说是一生荣耀。但是,人生变换,本是无常,又有谁能预料身后的际遇呢?武宗死后,由于没有子嗣,只好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以后,借口张氏的弟弟张延龄试图谋逆,将其捕入狱中,张皇后的另一个弟弟张鹤龄又被人揭发谋反,也被逮捕。张皇后放下太后的架子为弟弟求情,竟遭到皇帝的拒绝。一生荣耀的张皇后此时变得无依无无靠,没多久就“忧死”宫中。

[ 本帖最后由 laichoon 于 2007-12-1 09:56 编辑 ]
作者: jbin1987    时间: 2007-12-1 12:47

学习中  我是新人!想过来了解一下的
作者: ak47win    时间: 2007-12-18 13:43



QUOTE: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11-5 00:34 发表
新增加   刘庄与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

马氏品行高尚,孝顺温和,立刻获得了太子刘庄的专宠。但马氏始 ...

或许这是另外一种和谐....
作者: 枫树银天    时间: 2008-2-7 18:46

顺治和宛儿算不算...
作者: lachuqubile    时间: 2008-2-12 18:13

咱们的老祖宗黄帝夫妇
作者: zjtzzms    时间: 2008-4-7 13:00

我本人最喜欢汉宣帝和许平君,他们能共患难同富贵,这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成语封剑问情就是讲他们。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7 16:00



QUOTE:
原帖由 枫树银天 于 2008-2-7 18:46 发表
顺治和宛儿算不算...

小宛姑娘是冒辟疆的老婆,和顺治无关。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4-9 21:04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11-11 23:52 发表
政治手段而已~~~刘秀是先娶的阴,然后为了利用别家的势力,立了别的皇后。后来为了抑制过大的势力,又废了而已。
阴对刘秀的霸业不是帮助不大,在下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帮助。说刘秀没有移情别恋,在下是一点都不 ...

刘秀确实是很喜欢阴丽华的,少年时已是梦中情人。虽先立了郭皇后,但后来还是废了郭立了阴丽华,同时废了先立的太子郭后的儿子刘强,立了阴丽华的儿子刘阳(后来改名为庄,即明帝)。而且阴皇后先后生了五个儿子,刘秀出征时也常让阴丽华随行。一点也不像移情别恋啊。至于说刘秀还有别的女人,毕竟他是皇帝嘛,没有别的女人反倒奇怪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9 22:13



QUOTE:
原帖由 几时 于 2008-4-9 21:04 发表

刘秀确实是很喜欢阴丽华的,少年时已是梦中情人。虽先立了郭皇后,但后来还是废了郭立了阴丽华,同时废了先立的太子郭后的儿子刘强,立了阴丽华的儿子刘阳(后来改名为庄,即明帝)。而且阴皇后先后生了五个儿 ...

刘秀娶郭圣通,那纯粹是一桩政治婚姻。

他娶阴丽华在前,却立郭为后,就可知这其中猫腻了。

不过估计刘秀对郭后没什么感情,《后汉书·皇后纪》称“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看来两人关系不是很好。郭后有怨怼,这是也难怪。你姓刘的靠我家才当了皇帝,却对我不好,能不怨恨吗?

终后汉一世,阴氏显贵无极,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刘秀的确对阴丽华的感情很深。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4-9 23:21



QUOTE:
原帖由 zjtzzms 于 2008-4-7 13:00 发表
我本人最喜欢汉宣帝和许平君,他们能共患难同富贵,这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成语封剑问情就是讲他们。

这个成语好像是"故剑情深"吧
作者: 刘小弟    时间: 2008-4-10 10:25

刘邦和吕后也是一
作者: 刘小弟    时间: 2008-4-10 10:28

刘邦和吕后也是一绝配啊,别说在前期吕后在刘邦打天下时出了多小的力,就说一下在得天下后,刘邦好多想杀又不能杀的人,都是吕后帮他出手的,自已浪传千古以后都是得了一个野心大的皇后,而刘邦就成了明君,最起码在人民心目中刘邦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皇帝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