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魏国名将系列----鬼神曹仁 [打印本页]

作者: superrl    时间: 2007-9-8 20:59     标题: 魏国名将系列----鬼神曹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在将北方的袁氏残余势力消灭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在消除后方隐患之后,曹操开始打起了南方的主意.于是便于次年在邺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南下意图已经很明显.经过半年的准备时间,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刘表子刘琮投降,曹操占据荆州.刘备从荆州撤退,驻军夏口.并派刚出山的诸葛亮去柴桑游说孙权联合抗曹.孙权权衡利益后,派周瑜鲁肃率三万水军与刘备军于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兵败.至此荆州土地曹操仅得南阳,南郡,襄阳.其余皆被孙刘瓜分.孙刘两家趁胜追击用兵江陵.江陵,为南郡治所,位于长江中游北岸、荆江西岸。附近并无高山,尽为陵阜,故名江陵。准备将曹操势力彻底赶出荆州.一场江陵争夺战拉开序幕.

江陵要地,军实充足,水陆具通.自古以来,江陵均为军政要地,战国时秦将白起拔郢,便于此设江陵县。三国时期,为荆州治所。其地北据漠沔,濒临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必争之地。曹操南下荆州时听说刘备走江陵,亲自率五千精锐骑兵追赶,一日一夜行了五百里.怕的便是刘备用江陵充实的物质来对抗.如此重要的战略场所,派什么人来驻守是个很大的问题.曹军新败,士气低落.急需要一位统御能力很强而且又是曹操亲信的人来担当此任.这个人便是曹仁.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堂弟.少年时代就爱好骑射,天下大乱,豪杰纷起.他也暗中聚集一千多人在淮水,泗水一代活动.曹操举兵,曹仁带着这一千多人就投奔了过去.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公元193年曹操大败袁术,曹仁斩获甚多。就在同一年曹操的老爹被陶谦的手下给挂了,曹操本来就想吃这徐州这块肥肉,正好借次机会来攻取徐州。曹仁弓马娴熟,曹操便将骑兵交给曹仁统领.任他为先锋,一举搞定陶谦的部将吕由。随后又和曹操连下十余城。陶谦被迫亲自上战场,结果大败。曹操为了全面占领徐州,于是派遣曹仁率骑兵攻打徐州境内各县,陶谦派援军也被曹仁打败。

公元195年,曹操讨伐吕布,曹仁被派去剿灭吕布控制范围的周边势力,攻取句阳,活捉了吕布的句阳守将刘何。第二年曹操镇压了汝南,颖川一带依附袁术,孙坚的黄巾军后顺利将汉献帝迎接至自己的根据地许昌。曹仁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曹操开始越来越赏识他了,上表皇帝给曹仁封官。做广阳太守。但曹操手下这时候还缺人,所以就把曹仁留在身边继续统领骑兵。

公元198年张绣屯兵宛城和刘表联合,严重威胁曹操控制中央政权。光棍眼中揉不进沙子,曹操立马对宛城以及周边地区进攻。曹仁又先行率骑兵从另一路配合曹操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并且俘获男女三千多人。张绣投降后,曹操饱暖思淫欲了,看上人家张绣的婶婶了。没经过人张锈同意就直接拉回去圆房了。张绣火来了,当时就反了,突然对曹操发动进攻,这曹操正还在温柔乡呢,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的他措手不及,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于乱军之中。好容易逃出来了,张锈是杀上瘾了,对曹操紧追不舍。曹军士气低到极点。这个时候,曹仁带头给士兵打气,带着本部人马奋勇战斗,抵挡住张绣的攻势,等到于禁等带兵来救后,曹军士气大振,措败张绣。

河北袁绍,名闻天下,当时的小地方割据势力都主动向其靠拢。对曹操来说是这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曹操准备铲除刚依附袁绍的眭固,亲自率军征讨,驻扎在黄河南岸。派曹仁和史涣为先锋渡过黄河进攻眭固。眭固怕了,留下一部分兵守射犬,亲自带兵向袁绍求救。可能这眭固出门前没占一挂,那挂上准写着今日不宜出行。刚出射犬突然和曹仁史涣的部队相遇,两军相交勇者胜,眭固的死是合情和理的。眭固一死曹操立即渡过黄河包围射犬,射犬投降。这一来袁曹关系恶化,两军在官渡对峙。当初,刘备突然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公开反曹。曹操开始没当回事,随便找了两菜鸟取讨伐刘备,结果不成功。曹操没办法,以闪电战搞定刘备。刘备投靠袁绍,袁绍直接派刘备带兵绕道到达汝南地区,骚扰曹操后方。这时候汝南地区黄巾军刘辟等也依附袁绍,起兵反曹。刘备就和刘辟不断骚扰汝南,颖川地区。一时间曹操根据地许昌周围郡县多有响应。后院起火那还得了,但官渡之战已经打响,根本没法回去平乱。曹操很是烦恼,这个时候消防员曹仁出现了。曹仁判断刘备等是乌合之众,而且袁绍部下难以被刘备驱驳,主动要求担当消防员。曹操大喜,立刻让曹仁带精锐骑兵去对付刘备。果然不出曹仁所料,袁绍的士兵不怎么卖刘备的帐。结果被曹仁大败,于是各郡县均被收复。曹仁得胜回到官渡继续参加战斗。袁绍骚扰曹军后方不成,又分兵出击,派大将韩荀欲截断曹军西路的粮道。曹操迅速做出反应,派遣曹仁在鸡洛山大败韩荀。曹军西路粮道得已通畅。袁绍被打怕了,不敢再分兵出击了。曹操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袁绍的粮道打起了主意。在获得了准确的情报后,派遣曹仁和史涣袭击袁绍的粮车,焚烧了袁绍的大量粮草。终于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战斗中,曹操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接下来曹操全力统一河北,在基本平定河北的时候,袁绍的外甥高干趁曹操北征乌丸的时候造反。曹操派乐进,李典去攻打高干,高干退守壶关。壶关城固粮多,乐进李典攻不下来。曹操只好亲率大军来征讨壶关。高干一见情况不妙,留下部将守城自己逃到匈奴那去了。曹军团团围住壶关,曹操一肚子气全撒壶关守军头上。下令城破后投降的全活埋了。这指令传到壶关守军耳朵里,吓的守军投降的心思一点都没有了,横竖都是死。于是全力守城。曹军连攻三月都攻不下来,曹操十分恼怒。曹仁献计,给壶关守军留出一条活路。曹操采纳了曹仁的意见,壶关遂降。于是曹仁被封为都亭侯。在大大小小及统一河北的战斗中曹仁屡立战功.深得曹操器重.然而真正让曹仁一战成名的便是这时间长达一年江陵防御战.好戏上演了。
曹操赤壁兵败,欲回邺城做休整。临走前让曹仁代理征南将军驻守江陵.汉时官制四征属三品将军,地位很高.除此之外,曹操还派徐晃协助曹仁,另外留乐进在襄阳,满宠在当阳做曹仁的后援.安排完一切事宜后曹操便回邺城去了.另一方面,对于江陵重镇.孙权方面非常重视,命令周瑜率得胜之师立刻进军江陵.在这只队伍中集合了当时吴国的精锐兵力和武将.程普,吕蒙,凌统,周泰,甘宁.另外刘备也没闲着,先是派了张飞带了一千人到周瑜那参战,再派关羽北上截断江陵补给线以及襄阳方面援军。曹仁自然是不敢怠慢,严阵以待。孙刘联军集合完毕,就向江陵开过来了。

先到江陵的是东吴的先锋数千人。刚到城下,曹仁派手下部将牛金带三百人出战,这牛金大概也是一万个不愿去,但军命难违,硬着头皮就上了。结果可想而知,三百对数千,眼看着就要玩完。这边城楼上曹兵看见皆大惊失色,曹仁则“意气奋怒甚”意思就是愤怒的不得了。对手下人说到:“取马来”。好家伙,这句话说的大有气势。曹仁手下长史陈矫劝曹仁放弃牛金等人。曹仁哪会听他的,披上盔甲,带着几十名骑兵就出城杀过去了。离吴兵一百多步的时候,被一条小河给挡住了。陈矫等人还以为曹仁会停在河边给牛金造造声势,打打气。哪知道曹仁径直渡河杀向吴兵的包围圈,来真格的。曹仁等几十骑兵一冲,包围牛金的吴军士兵立刻就散了,牛金等人才得以解脱重围。谁知道还有一部分曹兵被围,曹仁又拍马杀回,把余下的部分曹兵救出。顺手还杀死了几个吴军士兵。吴军士兵哪见过这阵势,立刻撤退。这一仗把城楼上的陈矫等看的目瞪口呆,等到曹仁安全归来,陈矫的马屁就接着拍上来了,对着曹仁大献殷勤。他称赞曹仁“将军真天人也”。说实话,这一役的确精彩。经此一战,曹军士气大涨。而吴军也不敢轻视曹仁。

但是江陵城的局势依然十分的严峻。周瑜的大部队已经开到,并且隔江扎营。有了先前的教训。周瑜已经不敢随便采取攻势。这个时候甘宁提出意见要求去攻打夷陵,周瑜同意并派他去攻取夷陵。迅速就将夷陵攻下。夷陵在江陵西部,和江陵成为犄角之势。曹仁对夷陵失守很重视,派出五,六千人去夺回夷陵。很快便将夷陵包围。只可惜周瑜吕蒙亲自赶到将曹军完全击溃,夷陵完全在吴军控制下。周瑜趁势渡过长江扎营,直接面对曹仁。此时的江陵已经是孤城一座。前有周瑜刘备等两国精锐兵临城下,后有关羽在后打游击切断补给线,形势危急。曹操确实没有选错人,曹仁不但是一个进攻型选手,而且防御战也打的有声有色。凭借着江陵充实的储备,曹仁和周瑜耗上了,这一耗就是一年。《三国志》里记载,这一年里,双方互相对峙,伤亡都很大。其间还在一次战斗中使周瑜右臂中箭,伤势严重以至于卧床不起。一年过去,江陵城中储备已经殆尽,守不下去了,曹仁便放弃江陵北上突围。曹军各地守军亦从各处赶来接应曹仁,曹仁安全回到襄阳继续镇守荆州。周瑜得到南郡也不再进攻。至此,江陵攻防战结束。江陵虽然失守,但为曹操赢得了一年的修养时间。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失败。况且他的对手都是当时的一流名将,又以败军之师迎得胜之勇,而立于不败,不能不说曹仁的军事天赋在此战得到充分发挥。然而,这才是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江陵之战过后,曹操越发器重曹仁。后来马超等起兵,曹操又让曹仁代理安西将军,驻守潼关以防御马超十多万大军。曹仁坚守三月一直到曹操亲自率兵西征,随曹操在渭水攻打马超。这时河间的苏伯,田银趁机起义反曹,一下子幽州,冀州大面积响应。后院又起火了,这个时候曹仁又一次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带领七军迅速平定叛乱。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曹仁又随曹操向孙权发动进攻,双方在濡须口僵持到次年三月。此时,战事毫无进展而春汛将至。曹操无奈只得退军,但留下夏侯敦,曹仁,张辽等督二十六军退守至居巢。

没过多久,荆州局势紧张,曹操终于正式任命曹仁为征南将军,兵屯樊城。再次出任荆州的守护神。这时候的曹仁已经是成功军人的典范了,公元218年四月代郡,上谷地区的少数部落乌丸反叛。曹操派自己的“黄须儿”前去征讨。太子曹丕写信给曹彰要他以曹仁为榜样。不多久,也就是同年十月宛城守将顺应民意起兵造反,并造成一定影响。明显不给这荆州地区一把手面子。曹仁亲自率军从樊城出发,包围宛城。在次年春正月攻破宛城,并将侯音处死。又给自己的军功本上划上一笔。平乱后的曹仁继续回到樊城驻扎镇守荆州,以对抗日益壮大的蜀国头号大将关羽。关羽在荆州蠢蠢欲动,窥视襄樊。一场大战看来是不能避免了。
终于,一直在荆州厉兵秣马的关羽开始行动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趁曹操主力分别于西线于刘备对峙,于东线防御孙权攻合肥,此时南线荆州地区空虚。突然发动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亲率大军进攻樊城。消息传到曹操处,曹操立刻派汝南太守满宠援助曹仁,而后又遣于禁等七军三万余人以助曹仁。于禁到达樊城后与曹仁部下庞德驻扎樊城以北地势稍低处,和曹仁为犄角之势。形势一下子对曹仁有利起来,毕竟现在曹军人数上有优势。

哪料到,关羽是带了家伙来的,关羽久在荆州,对荆州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气候十分熟悉。他这次攻打樊城带了许多舟船,就等着发大水呢。果然,八月份天降暴雨不断,汉水暴涨。于禁庞德毫无准备,只有往高处跑了。但关羽哪会放过他们,乘船猛攻,北方士兵本来就没见过这场面,士气低落。这三万人被围困在大堤上无计可施。还要面临关羽水军的猛烈进攻。于禁为了保全这三万士兵选择投降。庞德死战被擒杀。

这一下局势又倒向关羽了,曹仁所驻的樊城只有几千人,而樊城也被淹的够戗,水都涨到离城墙不到数迟高的地方了。关羽清除了樊城周围的曹军后,马上回头包围樊城,乘船对樊城进攻。围城数重,内外断绝,樊城粮食将尽,危在旦夕。另一方面还派兵进攻樊城上游的襄阳守军,以防止援军来救。又派小股力量渗透进颖川地区活动。由于关羽短时间消灭于禁,围困樊城。名声大噪。于是北方震动,许昌周边地区的县民孙狼杀当地的官吏造反响应关羽。这下不得了,曹操有点慌了手脚,连救曹仁都没想,先想着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了。

好在司马懿,蒋济及时劝谏。曹操回过神来,马上派徐晃从宛城带兵南下救曹仁(这是第二拨了)。也许是关羽太强了,徐晃的援军在到达离偃城西北十里的阳陵陂后竟然“以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不敢继续前进。无奈曹操又派将军徐商、吕建等援助徐晃。但是此时,曹魏群情汹汹,皆以为曹操如不亲征,曹仁、徐晃等必败。所以曹操自洛阳南下,欲亲征关羽,驻军摩陂。此处距许昌45公里。曹操驻此,实际上一则为镇慑北方,捍卫都城安全,再则遥控襄、樊前线战事。曹操驻军摩陂后,又接连遣殷署、朱盖等十二军诣晃助阵。仍恐徐晃等军为关羽所破,又密令驻守在居巢防吴的张辽军,以及衮州剌史裴潜、豫州剌史吕贡等率军赶救曹仁。可见曹仁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性。

回过头来说曹仁,前面已经说过樊城内外断绝,粮草也将耗尽。情况比当年的江陵危急不知道多少倍,又是一场艰苦的防守战。曹仁曾经有过放弃樊城的念头,没办法,这情况是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打算。辅助守城的汝南太守给曹仁讲事实,摆道理的说了一通后。曹仁考虑到樊城的重要性,再加上听说援军将至。激起万丈雄心。亲自激厉部下(估计是许诺了重金,美女,官爵什么的,从古至今都流行这个)并且和满宠将所骑的白马沉到水里表示出和樊城共存共亡的态度。长官如此,士兵怎么能不卖命。于是樊城上下群情激奋,拼死抵抗。

俗话说“横的怕冲的,冲的怕不要命的。”关羽这再冲也对这边不要命的没什么办法,虽然不断的乘船猛攻(说实话,这坐着大船去攻大原本是陆地上的城池真有点不可思议),在遭到顽强抵抗后一时也没有太大办法,只能对樊城继续保持包围状态。正在此时,徐晃的部队已经开到了樊城以北五里的偃城。关羽于是亲率主力北上,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樊城,樊城压力稍减。关羽在俘虏三万曹军后,粮食是个大问题。关羽这个人比较自傲,遇什么事总不和别人商量。军中无粮,关羽也急,于是擅自动用孙权在湘关的粮食补充军粮。消息传到孙权那,把孙权给气毛了。本来还挺犹豫着要收拾关羽,这下是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一面命令吕蒙偷袭江陵,一面向曹操称臣欲联合破关羽。曹操有多聪明,马上把消息同时透露给曹仁和关羽。关羽知道这情形,也没心思打下去了,迅速撤退。曹仁那边也是欢呼雀跃,加上洪锋已过,水也退了,围兵也撤了。这被围了许久的将士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趁胜追击出出心中这口恶气,曹仁和他的参军赵俨认为孙权主要是针对关羽,假如深入追击会使孙权重新调整战略目标,于是命令部下不予追击。命令刚下,曹操的不准追击的军令就到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果然孙权全力对付关羽并将关羽擒杀。樊城之战结束。战火不断的荆州又一次在曹仁的镇守下稳稳的控制在曹操的手里。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他一上台就给自己的叔叔辈升官,夏侯敦做大将军,曹仁做车骑将军。曹仁因为数次镇守荆州,便被授命驻军在宛城统领荆州,扬州,益州军事(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军区总司令)。想不到孙权居然打起了襄阳的主意,趁曹丕忙着登基派部将陈邵进兵占据襄阳。车骑将军不是白当的,曹仁对付陈邵还不是一盘小菜。轻而易举攻下襄阳,这已经是第三次在荆州地头上扬威了。曹丕马上派使者当即任命曹仁为大将军(将军的最高级别,专管讨伐各方的,就一职位,没第二个)。大将军还没当几天,讨伐的任务就来了。冯翊郡山贼郑甘可能是太不习惯太平日子,降而复反。曹仁理所当然的对其进行讨伐,又是一盘小菜,郑甘的脑袋就是曹仁的军功章。顺利完成上头交给的任务后,曹仁加封大司马(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时候东线大将张辽去世,曹仁便驻军合肥,督征东大将军曹休展开东线战事。

公元222年九月,魏吴进一步交恶。曹丕不顾大臣反对亲自督三路大军伐吴。孙权也不甘示弱,积极调动部队,沿江部署,并新任朱桓接替刚去世的周泰为濡须督。次年二月,曹仁统中路大军数万步骑进攻濡须,这也是曹仁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行动了。年事已高的曹仁已经不能亲临战场前线,只能坐在中军帐指挥调度大军的行动。也许是一生中胜绩无数,曹仁并不把年轻的濡须督朱桓放在眼里。曹仁先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引朱桓分兵救援羡溪,自己亲率大军急攻濡须。等到朱桓明白上当后曹仁大军已经开到距濡须七十里的地方,要追回羡溪的兵力已经来不及了。而朱桓只有五千士兵守濡须。曹仁的确低估了朱桓,朱桓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从容调度士兵守城,并主动示弱引诱曹军进攻。曹仁的声东击西战术成功后可能有点飘飘然了,认为濡须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可以轻易拿下。于是派遣自己的儿子曹泰率军进攻,并且派遣部将常雕,诸葛虔,王双另率一部从水路偷袭朱桓后方家属区。自己则带一万人留守囊皋给儿子做后盾。整个作战方案看似天衣无缝,但随军的蒋济看出破绽,苦谏曹仁。曹仁不以为然,继续执行作战方案。结果朱桓一面分兵将偷袭的常雕等人击溃,一面以逸待劳突击曹泰,并且放火烧了曹泰的军营。两路人马均败,羡溪救兵也已回到濡须,曹仁的军事生涯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濡须一役作战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以及仓促进攻都是失败的关键(这都是曹丕的错),但曹仁不能逃脱轻敌和用人不当的关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的结果。曹仁未能给自己完美的军事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一年,曹仁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曹仁在东汉末年的军事舞台上活跃了将近四十年,亲身经历了东汉王朝的颠覆及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四十多年的战争洗礼使曹仁从一个少时行为不检点的懵懂少年转变为一个严于治军,奉公守法的军人典范,最终成为三国一代名将。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9-8 21:34

楼主这样白话说史的风格很不错,简明易懂~只不过也太流水账~~

魏的名将有很多,从曹氏嫡系到非嫡系,这也是曹操为什么能成功的原因。
作者: X.K.AKira    时间: 2007-9-9 13:28

子孝是我最喜欢的曹营将领之一,一定要顶!
作者: billycafe    时间: 2007-9-9 16:10

但不知為什麼
很多遊戲中的曹仁都是普通將領......

難道就只是演義中被徐庶識破了八門金鎖陣???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7-9-9 17:13



QUOTE:
原帖由 billycafe 于 2007-9-9 16:10 发表
但不知為什麼
很多遊戲中的曹仁都是普通將領......

難道就只是演義中被徐庶識破了八門金鎖陣???

吹牛而已,因为他位居大将军,所以被认为是第一勇。张辽第二,实际上论战绩应该反过来。
曹仁是名将。但是和关羽这名超一流名将还是有差距的。名将唯羽~~~别人认为刘备手下只有关羽能打仗,事实上敌人认可的名将是强得出奇的。
张辽也算是敌人认可的。关羽是最多人认可的名将了。


众多的历史证明一个问题。小官未必好当。头发少更难梳理。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9-9 17:47 编辑 ]
作者: 老不看三国    时间: 2007-9-9 18:13

我认为曹大司马是曹操手下第一能打的将军
作者: fartime    时间: 2007-9-9 19:31

个人感觉曹操的直系将军(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敦)都比外姓将军(张辽.张颌.于禁.徐晃)要差一截
作者: 镜    时间: 2007-9-10 10:27

曹大司马...绝对是个全才...在魏只有于禁可以与其相比...

说实话...张辽也只是靠勇武而已,其指挥才能...是比不过曹仁,于禁的...应该是曹魏第三名将...
作者: dickmaas    时间: 2007-9-13 18:02

曹家人才是多,再加上夏侯家的,比刘家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孙家的也还行,但是和曹家的不能比
作者: momotalo    时间: 2007-9-13 22:02

曹仁是一个优秀的将军!

补充一下,因为曹仁守住了对曹魏最重要的荆北地区!他能够和武圣抗衡那么些年,最后配合孙权并将之干掉!牛!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9-17 00:21 编辑 ]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07-9-14 18:54

关羽军事才能我一直存疑,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曹仁+于禁+徐晃+吕蒙,还是因为别的原因。至少曹仁给了他遭置灭顶之灾的时间因素
作者: 索虾王    时间: 2007-9-15 15:31

楼上的朋友,虽然我也不喜欢关羽,但是我们看《二十四史》的时候,被作者用“威震华夏”来形容的名将可真不多,关羽就是其中一个,他应该还是有很强的能力的
作者: 轩辕无忧    时间: 2007-9-15 18:45

曹大司马的确是良将。
作者: Liongareth    时间: 2007-9-16 22:02

关羽猛则猛尔,若论兵还称不上名将唯羽。于禁也就败在北方人不知洪水而已,关羽毕竟水军没有白带。
作者: 可爱小马驹    时间: 2007-9-16 22:32

楼上的知道啥叫水军么?
作者: 沧海一条鱼    时间: 2007-9-16 22:39

关羽不过就是一卖豆子的,斗大字不识一个,还领兵打仗?实在太可笑了。
只有像曹仁这样读过兵书,又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可称之为大将,况且樊城之围本就是天灾,人何以抗天?
作者: 樵夫    时间: 2007-9-16 23:21



QUOTE: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07-9-9 17:13 发表


吹牛而已,因为他位居大将军,所以被认为是第一勇。

他有当过大將军嗎?
作者: 沧海一条鱼    时间: 2007-9-16 23:31



QUOTE: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07-9-9 17:13 发表


吹牛而已,因为他位居大将军,所以被认为是第一勇。张辽第二,实际上论战绩应该反过来。
曹仁是名将。但是和关羽这名超一流名将还是有差距的。名将唯羽~~~别人认为刘备手下只有关羽能打仗,事实上敌人认可 ...

仁兄连历史子孝的历史都没搞清楚,就敢说人家是吹牛,这未免也有些太武断了吧。
你说关羽是超一流名将,是被人认可最多的,这何以见得,难道就因为樊城一战?但是你可别忘了,就是他丢了荆州!不仅因为大骂手下而导致众叛众离,而且还给刘备损失了不少兵马,可谓一大罪人!
还敢说他是名将,不过一好勇斗狠之辈而已!
作者: superrl    时间: 2007-9-17 21:26

因为喜欢魏,所以在整理魏国名将系列。。。
但是,关二爷必然是毫无争议的三国第一名将
魏国方面:于禁武力和晚期不保,曹大司马和张辽强在防守,张颌惨败张飞,徐晃闪亮太少,唯一可以媲美二爷的妙才却战死了
蜀国:马超智略不足,张飞千年老二,黄忠=蜀之徐晃,魏延奈何不了张颌,赵云。。。
吴国:孙策周瑜两大人物不属于将领,徐盛为代表的东吴人士注定2流
作者: billycafe    时间: 2007-9-17 22:51

版主亂扣分啊....

我是說難道因為就在三國演義裡頭被徐庶識玻了八門金鎖陣

大家就認為他是弱者

這樣也要扣分......






回复:

QUOTE:
原帖由 billycafe 于 2007-9-9 16:10 发表
但不知為什麼
很多遊戲中的曹仁都是普通將領
......

難道就只是演義中被徐庶識破了八門金鎖陣???

在三史区讨论游戏内容而非历史内容属于违规。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9-17 23:50 编辑 ]
作者: tomcat888    时间: 2007-9-18 23:32



QUOTE:
原帖由 billycafe 于 2007-9-17 22:51 发表
版主亂扣分啊....

我是說難道因為就在三國演義裡頭被徐庶識玻了八門金鎖陣

大家就認為他是弱者

這樣也要扣分......






回复:






在三史区讨论游戏内容而非历史内容属于违规。

也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而已,又不是开个主题贴来讨论,这样也扣分,有点太不近人情了吧






回复:不论是主题帖还是回帖,只要属于违规,就有可能被处罚。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9-19 10:36 编辑 ]
作者: 战神无敌    时间: 2007-9-19 15:57

太祖在时;再言"仁,亲也,弟也"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19 16:29

“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

“刘备出夷陵,璋与陵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

由上面段《三国志》原文可知,“为……所杀”是被动语气,单单“所杀(伤)”是主动语气。所以,“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这里肯定有谁做所杀伤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必为周瑜军。有记载的野战曹仁是连败,如何能杀伤很多吴军?曹仁所帅步骑均未在赤壁中有所损失,战斗力仍在。另一方面不争气的敌孙权军在合肥一点进展都没有,若非有生力量有了重大损失,是绝对不会放弃南郡的。

故而为了让皇帝看的更清楚,司马迁直接把这段转化为“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这和资治通鉴上赵云“为备主骑兵”类似,而不是很多朋友都误认为的周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从后面诸葛瑾、步骘为周瑜儿子求情写的折子上看,赤壁和南郡两战是并列叙述的,可见其完胜使然。

[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07-9-19 16:32 编辑 ]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19 16:45

还有这个"守"字。
“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虽然“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防守守备,但是这里的守很明显可以解释为包围并攻击。

“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这与上面的这段文字类似。
如果只是互相对峙,安能“所杀伤甚众”?再说了,军队出征一年多,只是一直在对峙?从军事的角度来讲,这也解释不通。所以这里我认为可以解释为,双方在南郡这个城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

《三国志》里很多词汇的解释都值得探讨的,比如“屠”,多数时候是表达了攻击、攻克的意思,而非屠杀。

[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07-9-19 16:46 编辑 ]
作者: 可爱小马驹    时间: 2007-9-19 19:38

古文里面也许屠字不都是指屠杀,但《三国志》里面的屠除了指屠杀外也没啥别的解释了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19 22:43

去看看献帝表扬曹操的文字里有没有屠,再看看黄盖传里标榜其功绩的文字里有没有屠
作者: 可爱小马驹    时间: 2007-9-19 23:01

你是说曹操黄盖没屠杀么?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20 00:09

我意思是,夸奖或恭维别人的话里不会提到屠杀这种行径的,只会用褒义词。所以这些文字里提到的屠肯定不是屠杀。
作者: 可爱小马驹    时间: 2007-9-20 00:54

屠杀就不能被夸奖或恭维?曹操和孙权只怕不会同意你的看法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20 11:23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献帝传载诏曰:“……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
屠杀是没有仁德的行为,如果献帝将屠杀这种行为放在诏文里,就是在讽刺曹操无德受封魏王,除非他想死。这里的屠很明显是攻占的意思。

关于“屠”怎么解释,我认为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解释。

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
——这个没有前后文说明,当解释为“攻”。“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如果孙策喜欢屠杀百姓,似乎是无法取得这种效应的。

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如果屠杀百姓和士卒,如何还得“部曲三万馀人”?此处解释为“攻破”。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这里不做“攻破”解不符合行文逻辑。因为“破其前锋”“尽锐攻之”,所以攻破其城。并且前面已经用了“破”,后面用“屠”可以不重复。何况如果屠杀百姓,哪里还有“男女数万口”?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这明显是在夸黄盖战功赫赫,屠杀手无寸铁之人算何能耐?此地亦当解释为攻破。

干宝晋纪曰:吴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围成阳都尉张乔於杨荷桥,众才七千,闭栅自守,举白接告降。吴副军师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等以救兵未至而力少,故且伪降以缓我,非来伏也。因其无战心而尽阬之,可以成三军之气。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抚之而进。
——这里才是诸葛靓想屠杀降卒张悌不肯。

皓骆驿追止,已屠之也。
——这里解释为“杀”。

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这里的“屠”也是攻击的意思,和“裂”同意。只是为了不重复用一个词而已。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攻克

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克之

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攻克

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攻克之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攻克

由此可见,《三国志》中,“屠”字后跟城池的话,一般都解释成攻克攻破。只有后面跟人的时候,才作屠戮屠杀解。
之所以在攻伐战中用了这么多“屠”,个人认为,这是由于战场犹如屠场一般,即使胜利也难免死很多人流很多血。故用屠宰牲畜的这一动词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20 11:34

曹操孙权本来就没屠城,当然会同意我的看法,自古圣贤以仁德为上。三国时期人力资源那么紧张,千方百计圈民为己所用才是真的,不然曹操屯田干吗,不就是因为人少提高人的效率么。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9-20 11:40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1:23 发表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献帝传载诏曰:“……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
屠杀是没有仁德的行为,如果献帝将屠杀这种行为放在诏文里, ...

屠具杀意,至于攻占之意,请问出自何典?
具体事情,是要具体分析,但不是杜撰。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9-20 11:41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1:34 发表
曹操孙权本来就没屠城,当然会同意我的看法,自古圣贤以仁德为上。三国时期人力资源那么紧张,千方百计圈民为己所用才是真的,不然曹操屯田干吗,不就是因为人少提高人的效率么。

曹操孙权非圣贤,对于敌人,向来不会手软。不会因人力少,而对敌人手下留意。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20 12:08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20 11:40 发表

屠具杀意,至于攻占之意,请问出自何典?
具体事情,是要具体分析,但不是杜撰。

——请问哪里有典来解释古文的?典本身就是古文。古文解释自然来自后人。
我摘取了这么多事例具体分析这还叫杜撰?你又说不出不合理的地方,还说我杜撰,你好幽默~
这里以前讨论过屠这个词的解释,你大可搜下。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20 12:17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20 11:41 发表

曹操孙权非圣贤,对于敌人,向来不会手软。不会因人力少,而对敌人手下留意。

——对于敌人,当然不会手软,对于百姓,从来都是吸纳为主,百姓可不是敌人。曹操孙权虽非圣贤,然却知圣贤之法,这也是称雄的必要条件之一。

再看看曹操唯一的一次屠城,也就是徐州复仇战。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
“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
《三国志》、《吴书》、《曹瞒传》用的是戮和(坑)杀,根本没用屠。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9-20 12:42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2:08 发表

——请问哪里有典来解释古文的?典本身就是古文。古文解释自然来自后人。
我摘取了这么多事例具体分析这还叫杜撰?你又说不出不合理的地方,还说我杜撰,你好幽默~
这里以前讨论过屠这个词的解释,你大可搜下。

即便古汉语辞典中,屠也没有攻占的意思,而具有杀意,则比比皆是。至于以前讨论,在下看过,曹仲德兄台虽然博学,但亦未说服大家。此乃他一人之见,你便持有这种观点,也不能成为圭臬。

倘若屠有攻占之意,为何刘备攻占城池,未见屠字?

《汉书 高帝纪》: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

既然屠有攻占之意,便屠其城罢了,何必攻屠其城?这记载亦说明,在汉时,屠城并非一定无德,而有彰显其功之意。因此,你列举的那些,实在是误解。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献帝传载诏曰:“……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
屠杀是没有仁德的行为,如果献帝将屠杀这种行为放在诏文里,就是在讽刺曹操无德受封魏王,除非他想死。这里的屠很明显是攻占的意思。

这里的屠,与屠城中的用义相当。我上面说了,屠不一定表示德,更不一定具有讽刺意味。在这里,明显是屠有杀戮之意。

关于“屠”怎么解释,我认为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解释。


——这个没有前后文说明,当解释为“攻”。“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如果孙策喜欢屠杀百姓,似乎是无法取得这种效应的。

所谓,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前面还有一句“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请不要嫁接在这里,与屠城无关。难道,你当孙策还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如果屠杀百姓和士卒,如何还得“部曲三万馀人”?此处解释为“攻破”。

屠杀不代表屠戮殆尽,如果尽屠其城,你说的还有些道理。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这里不做“攻破”解不符合行文逻辑。因为“破其前锋”“尽锐攻之”,所以攻破其城。并且前面已经用了“破”,后面用“屠”可以不重复。何况如果屠杀百姓,哪里还有“男女数万口”?

这里屠当攻破讲,不符合行文逻辑。攻打是要伤人命的,这里是说,令该城之中军兵与百姓有很多伤亡。你总是,将屠=尽屠,因此,你屡屡得出错误结论。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这明显是在夸黄盖战功赫赫,屠杀手无寸铁之人算何能耐?此地亦当解释为攻破。

我说过,屠有彰显其功的意思,这里做屠杀讲,并不为过,不过,我奇怪的是,你为何说人家杀的都是手无寸铁之人?
干宝晋纪曰:吴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围成阳都尉张乔於杨荷桥,众才七千,闭栅自守,举白接告降。吴副军师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等以救兵未至而力少,故且伪降以缓我,非来伏也。因其无战心而尽阬之,可以成三军之气。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抚之而进。
——这里才是诸葛靓想屠杀降卒张悌不肯。

无异义。
皓骆驿追止,已屠之也。
——这里解释为“杀”。

无异义。

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这里的“屠”也是攻击的意思,和“裂”同意。只是为了不重复用一个词而已。

攻击算什么功劳?阿瞒赤壁攻击惨败,莫非也天大功劳?这里也有杀的意思。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攻克

屠城。

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克之

屠城。
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攻克

屠城。

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攻克之

屠城。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攻克

屠城。

由此可见,《三国志》中,“屠”字后跟城池的话,一般都解释成攻克攻破。只有后面跟人的时候,才作屠戮屠杀解。
之所以在攻伐战中用了这么多“屠”,个人认为,这是由于战场犹如屠场一般,即使胜利也难免死很多人流很多血。故用屠宰牲畜的这一动词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由此可见,汉朝时,屠后城池的话,一般都解释成屠城,与后面跟人的时候,无太大差异。之所以用这么多屠,就是为彰显其功。

倘若按你的解释,刘备与诸葛亮仁义远播天下,攻破城池,令敌人伤亡极少。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20 12:53 编辑 ]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9-20 12:47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2:17 发表

——对于敌人,当然不会手软,对于百姓,从来都是吸纳为主,百姓可不是敌人。曹操孙权虽非圣贤,然却知圣贤之法,这也是称雄的必要条件之一。

再看看曹操唯一的一次屠城,也就是徐州复仇战。
“太祖击破之 ...

曹操唯一的一次屠城?你可说得真轻松,我举了那么多,你都无视了?

陈寿之所以不用屠,这是一种婉转用法。

《后汉书》: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你看他用没用屠?

对于百姓,依附之,自然吸纳,不依附,当然屠之。下面的史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而且屠杀还有威吓之意,曹操与东吴用这种手段有何为奇?
作者: 轩辕无忧    时间: 2007-9-20 13:22

《后汉书》这个“凡杀男女数十万人”是从何处得来的呢?其原型《曹瞒传》说:“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是先言“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而到了《后汉书》这里,成了“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曹瞒传》作为敌国贬讽曹操之书,多有夸张,本就不可信,而《后汉书》取之,又如曹操杀袁军士兵,有七万和八万一说,《后汉书》又取八万一说,可见其倾向了。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7-9-20 13:33

蜀汉的历史残破不全,而且史官记载上用词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非孙曹够白痴,否则屠杀那么多百姓的话,丧失了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力,那早就成了董卓李JUE的下场了。

QUOTE:
曹操唯一的一次屠城?你可说得真轻松,我举了那么多,你都无视了?

——在你这2个帖子之前你一个没举,还举那么多呢。

QUOTE:
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

——我知道你会取这一段,因为我一直是在说三国志及裴注,所以没有举后汉书的文字。
陈寿不用并不是因为忌讳,不然太祖传那么多屠是白用啦?残戮二字反而表达的更清楚。或者可以说,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注中,屠在后面跟城市的时候,解释为攻克攻破。
这里的屠仍然解释为攻克,所以资治通鉴上司马迁把此段转化为“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攻城克之。

攻屠是进攻并攻克,有什么理解不了的呢?三国志中经常有攻后图围后屠等等。

QUOTE:
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

——后面已经用了攻破,前面破城自然用屠。

QUOTE:
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这段正好说明三国时期人力有多重要,若不能久占其地,都是采取迁徙当地百姓的办法。这和吸收山越人力资源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QUOTE: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从语境、上下文、语感的角度来讲,这里明显应解释为遂克其城。

QUOTE:
攻打是要伤人命的,这里是说,令该城之中军兵与百姓有很多伤亡。

——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也是这个意思,战争必然有无辜百姓伤亡,屠形容战争的残酷性,并不是说屠杀屠戮,没什么不妥的。

QUOTE:
我说过,屠有彰显其功的意思,这里做屠杀讲,并不为过,不过,我奇怪的是,你为何说人家杀的都是手无寸铁之人?



QUOTE:
在汉时,屠城并非一定无德,而有彰显其功之意。



QUOTE:
之所以用这么多屠,就是为彰显其功。

——你有这种观点我觉得很奇怪,屠杀居然也能算是褒义词,恕我不能接受这种奇怪的想法。

QUOTE:
干宝晋纪曰:吴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围成阳都尉张乔於杨荷桥,众才七千,闭栅自守,举白接告降。吴副军师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等以救兵未至而力少,故且伪降以缓我,非来伏也。因其无战心而尽阬之,可以成三军之气。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抚之而进。
——这里才是诸葛靓想屠杀降卒张悌不肯。

无异义。
皓骆驿追止,已屠之也。
——这里解释为“杀”。

无异义。

——这就是我所说的,后面对象是人的话,那解释为屠杀。

QUOTE:
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这里的“屠”也是攻击的意思,和“裂”同意。只是为了不重复用一个词而已。

攻击算什么功劳?阿瞒赤壁攻击惨败,莫非也天大功劳?这里也有杀的意思。

——很明显,你并不知道“屠裂”是经常合在一起用的词,意为攻破分裂。其实很多你都可以去查查的,字典上都有。

QUOTE:
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李傕暴乱,跟陶谦这种人品差劲的人相比,曹操要好多了,有什么理由不依?
曹操之所以屠城,只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因丧夫而迁怒于陶谦,从而迁怒于陶谦治下的百姓。这次屠城也展现了曹操残暴的一面。

QUOTE:
而且屠杀还有威吓之意

——屠杀的确有威吓之意,区别在于,高明的人只屠杀战俘和地方将领、官员的家眷,残暴者则在破城后无差别屠杀,此多有记载,不一一列出。

我之所以把曹操唯一一次屠城的例子举出,这是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屠城,史书还是会大书特书的,后汉书上的记载便是明证。其他的如我列举的那些战例,由于并非屠城,故未见记载,此本在情理之中。


刚才与琅琊朱佑堂在QQ上讨论了一下,他也同意我的看法。
估计你原先没有见过攻克这种解释,所以不容易接受,其实这也不是我首提,早些年在三联和琅琊的时候就有朋友这么提了,求同存异吧。
作者: 徐道难    时间: 2007-9-20 14:28

我把残暴一词扣在曹操头上。
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死的人也死了.
就是那么回事.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9-20 14:42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7-9-20 13:33 发表
蜀汉的历史残破不全,而且史官记载上用词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非孙曹够白痴,否则屠杀那么多百姓的话,丧失了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力,那早就成了董卓李JUE的下场了。

陈寿写的三国志,他为何在蜀汉方面不用屠?纵然蜀不治史,也不至于用词都会荒废。

孙曹当然不是白痴,所以他们屠的是极力反抗他们的百姓,对于依附的,自然不会杀,这我早就说过了。

如果这些人不杀,让他们壮大,起来反抗,这孙曹才叫白痴呢。

QUOTE:
——在你这2个帖子之前你一个没举,还举那么多呢。

不好意思,我发贴的时候,你先回复了,我忘了这一点,勿怪。

QUOTE:
——我知道你会取这一段,因为我一直是在说三国志及裴注,所以没有举后汉书的文字。
陈寿不用并不是因为忌讳,不然太祖传那么多屠是白用啦?残戮二字反而表达的更清楚。或者可以说,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注中,屠在后面跟城市的时候,解释为攻克攻破。
这里的屠仍然解释为攻克,所以资治通鉴上司马迁把此段转化为“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攻城克之。

攻屠是进攻并攻克,有什么理解不了的呢?三国志中经常有攻后图围后屠等等。

我说过屠杀不一定代表失德,而大屠杀自然是失德,所以陈寿要避讳。残戮二字可没表达清楚,战争之中,残戮可多了,会让人认为是战斗中而死的。
陈寿与裴松之,这个屠有攻占的意思,别人就没有?太牵强了。

屠既然是攻破了,前面还加一个攻字,难道正常?

这里的屠明显是屠杀的意思。《资治通鉴》后面还有一段话,你又给省了。我列出来。

攻取应、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QUOTE:
——后面已经用了攻破,前面破城自然用屠。

恕我没看明白,如何个自然法。屠这里就是屠城的意思。

QUOTE:
——这段正好说明三国时期人力有多重要,若不能久占其地,都是采取迁徙当地百姓的办法。这和吸收山越人力资源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对啊,屠杀,不肯依附的百姓,自然是避免损失人力,所以屠应该是具杀意。

QUOTE:
——从语境、上下文、语感的角度来讲,这里明显应解释为遂克其城。

无论从语境、上下文、语感,还是古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明显应是屠城之意。

QUOTE:
——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也是这个意思,战争必然有无辜百姓伤亡,屠形容战争的残酷性,并不是说屠杀屠戮,没什么不妥的。

屠可不是形容战争的残酷性,而是形容人的残酷性。

QUOTE:
——你有这种观点我觉得很奇怪,屠杀居然也能算是褒义词,恕我不能接受这种奇怪的想法。

我可没说屠杀是褒义词,我是说,屠在这里有彰显其功的意思,杀的意思。

QUOTE:
——这就是我所说的,后面对象是人的话,那解释为屠杀。

后面是人,还是城,都是杀,没有攻占。

QUOTE:
——很明显,你并不知道“屠裂”是经常合在一起用的词,意为攻破分裂。其实很多你都可以去查查的,字典上都有。

奇怪,屠裂这个词,本人见过多了,啥时候是攻破分裂了。
屠裂这个词的意思是:1.屠杀肢解。2.比喻悲痛至极。

QUOTE:
——李傕暴乱,跟陶谦这种人品差劲的人相比,曹操要好多了,有什么理由不依?
曹操之所以屠城,只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因丧夫而迁怒于陶谦,从而迁怒于陶谦治下的百姓。这次屠城也展现了曹操残暴的一面。

曹操人品好?滑天下之大稽。对于老百姓而言,史料都得很清楚了,依谦者皆歼,也就是说,依附曹操的,就有没被杀的,曹操屠城,迁怒是一方面,残暴更是其主要原因。

——屠杀的确有威吓之意,区别在于,高明的人只屠杀战俘和地方将领、官员的家眷,残暴者则在破城后无差别屠杀,此多有记载,不一一列出。

QUOTE:
我之所以把曹操唯一一次屠城的例子举出,这是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屠城,史书还是会大书特书的,后汉书上的记载便是明证。其他的如我列举的那些战例,由于并非屠城,故未见记载,此本在情理之中。


刚才与琅琊朱佑堂在QQ上讨论了一下,他也同意我的看法。
估计你原先没有见过攻克这种解释,所以不容易接受,其实这也不是我首提,早些年在三联和琅琊的时候就有朋友这么提了,求同存异吧。

经过这么多年,史料丢失中完全可能的,而陈寿三国志里,阿瞒屠城屡见不鲜。不过,三国志述事过简而已。

无论是朱佑堂,还是曹仲德,在下都仰慕已久了,但这不代表我认同他们的说法。

至于屠具攻克之意,我早就看过了,还记得凌云雕龙,专门写个贴子进驳斥,目前专业著作,与专业人士中我从未见过有这种说法。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20 15:12 编辑 ]
作者: 杜预    时间: 2007-10-3 13:28

曹家夏侯家出栋梁与曹操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古如此现今亦然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7-10-3 14:10

【公元221年】 魏文帝黄初二年

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于合肥。

到底是谁没搞清楚,三国志都没读过的都跑出来示威了。
作者: 但丁    时间: 2007-10-13 10:51

就屠字的解释同意30楼的。
张辽、曹仁都有治军之才,但曹仁更加大气,一般是负责镇守一方,绝对令人放心。张辽是有霸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负责进攻的。
曹式大部分武将肯定比非嫡系的弱,非嫡系的名将都是百里挑一,而嫡系的能征善战的就那几个,从数量和选取的范围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 本帖最后由 但丁 于 2007-10-13 10:52 编辑 ]
作者: 轩辕箭    时间: 2007-10-13 17:15

历史上的曹仁和潘濬差不多
作者: szwu520    时间: 2007-10-14 22:06

关壮缪——关羽的“溢”壮士,错。可称名将否?吕布至少比他要壮吧,怎不称名将了
作者: 消失D马甲    时间: 2007-10-14 22:55



QUOTE:
原帖由 szwu520 于 2007-10-14 22:06 发表
关壮缪——关羽的“溢”壮士,错。可称名将否?吕布至少比他要壮吧,怎不称名将了

可怕........
现在的人越来越会YY了....
"谥号"是这么个说法的?/
作者: chunye    时间: 2007-10-15 10:58

关老爷子的辉煌战史多是吹出来为统治阶级宣扬忠义服务的若论打仗他哪能和子孝比?
作者: 因苏阿    时间: 2007-10-18 05:30

百度的东西的最好少转,那里的人似乎没有16岁以上的
作者: fartime    时间: 2007-10-18 20:23



QUOTE:
原帖由 chunye 于 2007-10-15 10:58 发表
关老爷子的辉煌战史多是吹出来为统治阶级宣扬忠义服务的若论打仗他哪能和子孝比?

陈寿怎么不把曹仁吹成威震华夏呢?
作者: nolove110    时间: 2007-10-31 22:38

会不会陈寿是关爷的FANS?
作者: cashjia    时间: 2007-12-14 09:40


作者: 江雨豪    时间: 2007-12-24 12:57

曹仁打战的确是一点不含糊

各大小战役均有突出表现

可谓曹操的左臂右膀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7-12-24 13:31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20 13:22 发表
《后汉书》这个“凡杀男女数十万人”是从何处得来的呢?其原型《曹瞒传》说:“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 ...

那么陈寿委婉的一句"所过多戮"又是啥意思? 孙盛也说了句罪迁于民,"过矣"估计也是"敌国人"的"夸张"手法??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7-12-24 13:36

关羽是吹出来的, 那鬼神曹仁不更吹, 靠着个龟城躲起来, 徐晃领兵不敢战, 等曹操拨了两遍援军才出去威风.
幸好关羽荆州被袭, 徐晃又仗精兵破了关羽布下的营围, 不然那个"鬼神"早就真成鬼神了.
现在的人果然比当时的人心水清, 由曹操到孙权都深深防范的人都是吹的. 这两猪头真没用.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12-24 13:41

8万人的说法,比7万人要多。

裴注称,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

倘若认为后汉书仅抄录曹瞒传,那真是用自个智商来污辱人家后汉书。
作者: 吕布战神    时间: 2007-12-27 17:00

同意,但往往许多MOD中曹仁都是仓库货,我记得三国群英2里他蛮强的呢
作者: ak47win    时间: 2008-1-2 15:50

曹仁得以在同各名将交手中屡占上风,确实为军之表率
作者: ysy    时间: 2008-1-2 16:31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12-24 13:36 发表
关羽是吹出来的, 那鬼神曹仁不更吹, 靠着个龟城躲起来, 徐晃领兵不敢战, 等曹操拨了两遍援军才出去威风.
幸好关羽荆州被袭, 徐晃又仗精兵破了关羽布下的营围, 不然那个"鬼神"早就真成鬼神了.
现在 ...

如果你说关羽水淹七军是其军事天才的表现,那为什么不许人家说关羽之败有其军事能力的不足?水淹七军是其功劳,被徐晃击败就是因为后方被袭军心不稳?那怎么就不能让人家说降雨是天灾,跟关羽没任何关系?为什么就不能把徐晃击败关羽作为其军事才华的体现?做评论是一碗水端平了,人家才能心服,上来就已经明显先站在某个立场了,说话就不客观了。
作者: 小人小小    时间: 2008-1-5 18:31

曹仁好歹也被人評為有鬼神之勇
作者: 英扎吉    时间: 2008-1-6 18:12

很多游戏都忽视了曹仁将军,很不应该啊。为曹仁将军致敬三分钟。
作者: 暂时发言马甲    时间: 2008-1-6 18:25



QUOTE:
原帖由 ysy 于 2008-1-2 16:31 发表

如果你说关羽水淹七军是其军事天才的表现,那为什么不许人家说关羽之败有其军事能力的不足?水淹七军是其功劳,被徐晃击败就是因为后方被袭军心不稳?那怎么就不能让人家说降雨是天灾,跟关羽没任何关系?为 ...

第一, 我没说过关羽水淹七军是军事天才的表现.
     我有过关羽是军事天才的观点就麻烦阁下找出来.
第二, 徐晃没打败关羽, 关羽是夺樊无望, 后院起火自退的.
     参照曹仁传: 得徐晃从外击羽, 得溃围出. 羽退军.
第三, 徐晃的功劳是解围, 曹操盛赞者: 斩鹿十重. 拔敌数寨.


樊城之围被破, 被击散了数屯, 这跟关羽的判断能力有关系, 关羽自以为能在敌人来解援前拿下曹仁. 只是曹仁誓与城共亡给等到了徐晃攻打关羽布下的围屯而已. 跟关羽与徐晃之间的指挥能力没啥关联. 关羽放错重心了.

就跟甘宁百骑袭曹营一翻, 难道代表甘宁打败曹操了?

说曹仁, 是说其在于禁来前怎么被围襄阳, 又被人兵临樊城的. 以至让于禁得跑到樊北驻营去了. 关羽实力如何. 自然不是借天灾曲解其能的人能乱指的.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8-1-6 18:29 编辑 ]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1-11 14:53

曹仁的确是个人才,胜过张辽、张郃之辈,可以称得上“曹操心目中的韩信”。不过与曹魏后期名将邓艾、钟会相比,还是差出一截。但曹仁对曹魏政权所作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不可磨灭的。
作者: ak47win    时间: 2008-1-12 14:11

楼上观点不敢苟同,可否有明证说明邓、钟二人高于曹仁,
只因为灭蜀战争吗?
作者: 白地将军    时间: 2008-1-19 17:06

好贴!
鄙人认为,子孝本是个武勇之人,但他的防守能力更强,所以少了很多出彩的机会
作者: xinxinf    时间: 2009-1-5 22:46

曹仁,很强,最欣赏他了。三国志里都是破啊破啊的。食邑3500户,唯有后来的张郃多过他,那也是因为张活的够长,后期厉害的将领少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