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孔明午睡吟诗 [打印本页]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1 11:27 标题: 关于孔明午睡吟诗
《演义》第 34 回有这样一个情节:蔡瑁为了陷害劉備,在劉備住过的馆舍墙上提了一首诗“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然后蔡瑁请劉表来看,诬陷说:“劉備有反叛之意,题反诗于壁上,不辞而去矣”。劉表看了勃然大怒,但是劉表行了数步,猛省曰:“吾与玄德相处许多时,不曾见他作诗。此必外人离间之计也。”遂回步入馆舍,用剑尖削去此诗,弃剑上马。从这个情节上看,劉表还是挺聪明的。
同样是吟诗,《演义》第 38 回还有一个情节:劉備带關羽張飛第三次拜访孔明,孔明正在家里睡午觉。劉備不愿打扰孔明,在门口站了几个时辰,孔明才醒。孔明睡醒时也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吟完诗之后才起来接待劉備。
孔明故意在睡醒觉时吟一首诗,无非是想在劉備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多有才华,可是这个细节未免有些太假了。孔明这个人只能算是一个政治家,算不上专业的诗人,至少和曹操相比,孔明在吟诗作对方面显得太业余。劉備和孔明君臣共事了十多年,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劉備也许一开始会被孔明瞒过,认为孔明确实是在午睡,但日后劉備和孔明相处得久了,发现孔明平时根本没有吟诗的习惯,这时候难道劉備就不会想:“吾与孔明相处许多时,不曾见他作诗。当年三顾茅庐,孔明在草堂睡了几个时辰,起床又开始吟诗,这些难道不是在故意演戏,成心让我顶着太阳站几个时辰”?
[ 本帖最后由 Alexis 于 2007-7-11 11:29 编辑 ]
作者:
阿风语 时间: 2007-7-11 12:48
感觉有点牵强,《三国演义》本来就不是介绍诗词歌赋的,以孔明的才学,做诗应该不是困难事,况且演义中曹操赋诗的描写也不多。
罗贯中以这样的方式描写初次见面,显然更具有文学性和观赏性。
作者:
霜染白狐头 时间: 2007-7-11 12:52
孔明在隆中好为梁甫吟,刘备一顾之时那些农夫所唱歌谣也是孔明所作,可见孔明是业余喜欢作诗的
作者:
孔雀王 时间: 2007-7-11 13:09
演义里曹操吟过诗吗?大诗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曹操在演义里的形象只有一个:奸雄.
毕竟是尊刘抑曹的文学作品,曹操再有文才作者也不会放在眼里,而诸葛亮文才再差作者也会把这个完美的主角之一捧上诗人的宝座,让他凌驾于曹操乃至建安七子之上的...
作者:
霜染白狐头 时间: 2007-7-11 13:17
曹操当然吟过诗了,赤壁战前还杀了个人呢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7-7-11 15:26 标题: 11
楼上说的是,我本来正想说的,却被抢了,我怎么记得应该还不只这一处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1 18:16
原帖由 阿风语 于 2007-7-11 12:48 发表
感觉有点牵强,《三国演义》本来就不是介绍诗词歌赋的,以孔明的才学,做诗应该不是困难事,况且演义中曹操赋诗的描写也不多。
罗贯中以这样的方式描写初次见面,显然更具有文学性和观赏性。
以孔明的才学,作首诗的确难不倒他,不至于像大老粗一样半天憋不出一句来。但问题是,孔明平时究竟有没有吟诗的习惯呢?特别是连睡醒觉也要吟首诗,这只有对诗歌非常着迷的发烧友才做得出。但是纵观《演义》全文,小说中的孔明并没有给人一种对诗歌非常着迷的印象。特别是“大梦谁先觉”这首,怎么看怎么像是事先准备好的,不像是睡醒了即兴发挥。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1 18:20
原帖由 霜染白狐头 于 2007-7-11 12:52 发表
孔明在隆中好为梁甫吟,刘备一酥?蹦切┡┓蛩??枰ヒ彩强酌魉?鳎?杉?酌魇且涤嘞不蹲魇??
可为什么孔明只有在三顾茅庐之前有这爱好,出山以后就没见他作过一首诗呢?因为军务繁忙,把个人兴趣戒了?这么说有点牵强吧。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1 18:25
原帖由 孔雀王 于 2007-7-11 13:09 发表
演义里曹操吟过诗吗?大诗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曹操在演义里的形象只有一个:奸雄.
毕竟是尊刘抑曹的文学作品,曹操再有文才作者也不会放在眼里,而诸葛亮文才再差作者也会把这个完美的主角之一捧上诗人的宝座,让他凌 ...
曹操赤壁时写《短歌行》、在鄴郡写《铜雀台赋》,这些不都是《演义》里的情节么。《演义》也没有把曹操写成一个只知道杀人的魔王,在曹操用兵、用人、文才等方面并没有过分丑化。
而且《演义》也没有把孔明捧上诗人的宝座啊。除了“大梦谁先觉”这首,《演义》里哪还有孔明作的诗?
作者:
诚心学习做MOD 时间: 2007-7-11 19:24
演义老罗是写得,或许老罗也这诗,估计也是烘托诸葛的才智的吧。
我个人认为三顾茅庐其实是诸葛测试刘备求贤的诚心。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从这段对话中我认为刘备已经明白诸葛亮测试刘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三顾茅庐都是诸葛亮演戏测试刘备而已,自然不会有楼主所认为刘备的所想。
毕竟作者是老罗,老罗当时写的意境,或许只有老罗自己知道。
作者:
武之圣者 时间: 2007-7-12 00:13
纯粹的文学创作罢了,想不到一些人还真的当了真。
个诸位参考一段:……君臣正迤逦行来,只见那边一夥人作歌曰:
“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应天人,义一举民安止。今经六百有馀年,祝网恩波将歇息;悬肉为杯酒为池,鹿台积血高千尺。内荒於色外荒禽,可叹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曰逐洪涛歌浩浩,夜视星斗垂孤钓;孤钓不知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文王听渔人歌罢,对散宜生曰:“此歌韵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贤隐於此地……
……君臣正行,见一起樵夫作歌而来:
“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世治有隆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漫惜寻贤路。君不见耕莘野夫,心乐尧舜与黎锄;不遇成汤叁使聘,怀抱经纶学左徒。又不见夫傅子,萧萧笠甘寒楚;当年不见高宗梦,霖雨终身藏版土。古来贤达辱而荣,岂特吾人终水浒?且横牧笛歌清昼,漫叱黎牛耕白云。王侯富贵斜晖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文王同文武马上听得歌声甚是奇异;内中必有大贤,命辛甲请贤者相见。……
……且说文王君臣将至林前,不敢惊动贤士;离数箭之地,文王下马,同宜生步行入林。且说武吉赶进林来,不见帅父,心下着慌;又见文王进林,宜生问曰,“贤士在否?”武吉答曰:“方才在此,这会不见了。”文王曰:“贤士可有别居?”武吉道:“前边有一草舍。”武吉引文王驾至门首,文王以手抚门,犹恐造次;只见里面来一小童开门。文王笑脸问曰:“老师在否?”童曰:“不在,同道友闲行。”文王问曰:“甚时回来?”童子曰:“不定;或就来,或一二日,或叁五,萍踪靡定,逢山遇水,或师或友,便谈玄论道,故无定期。”宜生在傍曰:“臣启主公!求贤聘杰,礼当虔诚;今日来意未诚,宜其远避。昔上古神农拜长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汤拜伊尹,须当沐裕斋戒,择吉日迎聘,方是敬贤之礼。主公且暂请驾回。”文王曰:“大夫之言是也。命武吉随驾回朝。”文王行至溪边,见光景稀奇,林木幽旷。乃作诗曰:
“宰割山河布远猷,大贤抱负可同谋;此来不见垂竿钓,天下人愁几日休。”
又见绿阴之下,坐石之旁,鱼竿飘在水面,不见子牙,心中甚是悒快。复吟诗曰:
“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只见钓,一竹青丝垂绿柳,满江红日水空流。”
文王留恋不舍,宜生力请驾回。文王方随众文武回朝。……
……文王从散宜生之言,斋宿叁日。至第四日,沐浴整衣,极其精诚,文王端坐銮与,扛□(左提“手”,右“台”)聘礼,文王摆列车马成行,前往溪,来迎子牙。封武吉为武德将军。笙簧满道,竟出西岐,不知惊动多少人民,扶老携幼来看迎贤。但见:
屈分五采,戈戟锵锵,笙簧拂道,如鹤泪鸾鸣,画鼓咚咚一似雷声滚滚,对子马人人喜悦,金吾士个个欢欣。文在东宽袍大袖,武在西贯甲披坚。毛公遂、周公旦、召公、毕公、荣公,五贤佐主,伯达、伯、叔夜、叔夏等,八俊相随。城衙氤氲香满道,郭外瑞彩结成祥;圣主驾临西土地,不负五凤鸣岐山。万民齐享升平日,宇宙雍熙八百年;飞熊预兆兴周室,感得文王聘大贤。
文王带领文武出郭,迳往溪而来。行至叁十五里,早至林下。文王传旨:“士卒暂在林下札住,不必声杨,恐惊动贤士。”文王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来;只见子牙背坐溪边,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於子牙之後,子牙明知驾临。故作歌曰:
“西风起兮自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依?五凤鸣兮真主现,垂钩竿兮知我稀。” …………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按照楼主的逻辑,姬昌会不会想,丫的故意装神弄鬼,俺们周朝哪有什么七言诗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2 12:06
原帖由 诚心学习做MOD 于 2007-7-11 19:24 发表
演义老罗是写得,或许老罗也这诗,估计也是烘托诸葛的才智的吧。
我个人认为三顾茅庐其实是诸葛测试刘备求贤的诚心。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 ...
这么说有道理,不过《演义》选择吟诗这么个情节,我觉得效果不好,看着太假。
劉備知道孔明是存心试探自己的诚意,關羽張飛未必会这么想。
作者:
acceehi 时间: 2007-7-12 12:49
据我记得好像《三侠五义》中白玉堂也吟过这首“大梦谁先觉”的五言诗。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7-7-12 12:56
《三侠五义》里白玉堂早晨睡醒时对颜查散念的。
作者:
潇湘暮客 时间: 2007-7-12 13:02
原帖由 书者 于 2007-7-11 15:26 发表
楼上说的是,我本来正想说的,却被抢了,我怎么记得应该还不只这一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作者:
天水麒麟儿 时间: 2007-7-30 13:54
诸葛亮给人锦囊的时候,说不定也写了诗在里面呢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