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拍姨在红楼选秀争议选手董倩薇博客里的留言
[打印本页]
作者:
贺兰拍马
时间:
2007-4-27 23:57
标题:
拍姨在红楼选秀争议选手董倩薇博客里的留言
[呃,心血来潮看了些选秀的进展,发现有个宝钗组选手被群起攻击,老实说俺也赞同大多数网友的看法,不过有的人骂的太难听了哈~
手痒,所以也罗嗦了几句
想看的看,不想看的关掉好了,还有欢迎讨论
留言如下:]
-----------------------------------------------
今天看了一些红楼选秀的相关新闻及图片资料,然后又看到董MM你的这篇博文,很想说几句。
首先,我个人并不太支持和看好新版红楼,就象楼上有位朋友说的,《红楼梦》和旧版红楼在我心中就象基督徒心中的《圣经》一样,它已经整整影响了我十六年,并且引导了我对古典诗词的爱好。所以我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去看过一场红楼选秀。但我也不是那种激烈的反对者,如果选出了新版最终的演员,我会祝贺他们,并且也会期待看到较好的新版红楼电视,虽然我不认为它能超越旧版。
其次想说的就是董MM你。在我看来,你还是一个长的不错的女孩子,很有现代气息。但这不等于适合,就我个人对红楼的了解,我觉得你的样子不太适合演这种古典戏。当然,你的梦想无可厚非。如果你最终获得这个角色,我也同样祝贺你。
最后,也是我今天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正如多位网友所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伟大著作,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各方面都在其中有着深刻的展示和反映。如果对这部著作本身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我认为演员是没有办法演好这个角色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红楼选秀并非只注重相貌,而依然要花力气培训选手并组织包括字令等形式的比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董MM你只是说了些法语就直接进入十强,确实难以服众,也难以展示你如何以自己的实力去真正实现你的梦想,因为大家看不到你对这部著作这部电视的热情,看不到你对其中人物的理解和了解。《红楼梦》是用中文而非法文写的(虽然是白话文),在国外生活不能成为使用法语来参加这种比赛的原因。我本人也已定居海外,然而如果我有相当的年龄和容貌,我想我会堂堂正正的站在评委和观众们面前,用我的母语也是《红楼梦》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我的梦想。
董MM你还很年轻,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在所难免,我认为未必就如有些朋友所说有黑幕,也许确实有剧组负责人员欣赏你。但我希望董MM你能好好考虑,在随后的比赛中真正表现自己的实力以及对《红楼梦》的热爱。否则,请恕我这样直言,那将成为对这部著作的亵渎。相信也是董MM你不愿意看到的。祝你成功!
作者:
远舟
时间:
2007-4-28 00:02
只能说PPJJ很诚恳的尽了自己的道义
就怕真的有猫腻,那语重心长也就一无所用
作者:
TOP
时间:
2007-4-28 02:28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选秀活动,我一次也没有看过。对其中的选手,也根本不熟悉。所以,在这里,仅当灌水了。
对于《红楼梦》小说,无论是支持崇拜的,还是否定鄙夷的,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都勿庸质疑。我作为一个粗浅的读者,就不多说了。
而旧版《红楼梦》电视剧,由于其制作年代的影视行业地位与今天不同。其播映时候的大众精神娱乐环境也与今天不同。其主创人员对拍摄影视作品的认识、动机、追求更与今天不同。所以,它成为一代人眼中的经典,有其时代性原因。
用今天的技术手段、拍摄理念、操作模式去衡量,肯定有非常多的不可比性。
所以,仅仅从挑选演员的方面去对比的话。根据一些资料,当年拍摄旧版《红楼梦》,也的确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海选。而当时中选的演员,有许多也并不是因为对小说《红楼梦》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多的,也还是注重外型条件。
当时的演员,在中选后也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准备。可以说是恶补。
但是,这两次海选,最大的不同,我认为还是在对外形式上。
旧版《红楼梦》的海选,没有大张旗鼓,外界所知甚少。甚至多年之后,这还是一桩可以作为“揭秘”的资料。可以说,当时的海选,最重要的,也是绝对原则的,就是为了拍好这部戏。海选,仅仅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性非常明确,也非常单纯。
而新版《红楼梦》的海选……当然,我不否认,也是为了拍好这部戏。但是从它的运作、宣传、考核制度等等方面。无不带有浓重且明显的商业意图。我不是反对商业化,但是就这两者比较,新版《红楼梦》的海选目的,明显不那么单纯。
当然,我刚才也提到,形势变了,所以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无论目的如何,只要能拍出一部好戏,那么即便从中牟利也是天公地道的事情。作为普通受众,一样鼓掌叫好。
但我有所质疑的是,因为过分的追求关注度,导致了演员在还没有进行到拍摄工作中,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巨大议论和影响。这种议论和影响,从演员开始参加评选就发生,到现在还在继续,相信会一直持续到拍摄中。这种议论和影响会给拍摄带来什么有利的因素,我认为值得质疑。
我认为影视作品的创作,尤其是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学性质极高的作品的创作。还是应该把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放在首位。如果是以一种生产产品的理念,一种对市场的过分屈从,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作为主导思想的话。那么很难让人相信,能够去体现作品的文学境界以及文化内涵的。
究竟是热爱艺术,也希望创造利润;还是,热爱利润,也希望创造艺术。这之中的区别,我想还是很大的。
对于个别演员,我不熟悉,也无法评价。但是,对通过这样的海选模式,所挑选出来的演员,是不是具备某种素质,或者说是不是能够培养出某种素质,我依然存疑。
旧版《红楼梦》,作品成为了经典,但参与的演员,大部分没有因此在演艺界得到发展。其中原因,当然很复杂。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编导、制片等等主创人员,在这部戏中的作用,是远远大于演员的。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甚至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演员,在他们的指挥下,去实现了主创人员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认知。
所以,演员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决定,《红楼梦》这样一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悠久研究历史,巨大社会影响的作品的成败的。他们所要饰演的形象,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或者民间爱好者进行的研究和积累。是他们无法想象,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毕竟不是青春偶像剧,尽管某种程度上,有类似性。
所以首先,选择采用这样一种海选模式的主创人员,他们的认识高度,我很怀疑。如果说,他们在其中也是被动的,身不由己的。那么连角色选择权,都被如此影响的创作组,我很难有什么期待。
其次,这些在还没有开始拍摄就被推向前台,被议论纷纷的演员。他们背负下这么多的责任,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法背负的。
胡说一通,浅薄谬误的地方,大家包涵
作者:
石敢当
时间:
2007-4-28 02:59
如果纯粹是以演绎电视剧来论,
我觉得在选角上首要看重演员的外貌与气质能否与演绎的角色相搭配。
至于学识不学识的,那只是次要地位
举个例子,谁知道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扮演者学识水平谁高谁低呢?
但如果他们互相交换角色来演的话就。。。。。。。。
最后,哪个版本经典、哪个版本不可超越,实在是观众很主观的看法。
(刚看过楼主所言董MM的照片,主观觉得古装扮相不过如此;)
[
本帖最后由 石敢当 于 2007-4-28 03:06 编辑
]
作者:
封云
时间:
2007-4-28 07:37
拍姨说滴不错,附和~~~
拍姨在留言后面忘了说几句话了————“传说中的拍姨在大家景仰的眼光下优游地飘过……”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7-4-28 12:53
不看红楼梦演什么演
作者:
远舟
时间:
2007-4-28 12:57
QUOTE:
原帖由
封云
于 2007-4-28 07:37 发表
拍姨说滴不错,附和~~~
拍姨在留言后面忘了说几句话了————“传说中的拍姨在大家景仰的眼光下优游地飘过……”
怎么样? 又昏了罢?
PPJJ 分明向来都是"华丽地飘"...........
作者:
墨叶
时间:
2007-4-28 13:02
顶下顶爷的发言。
在我看来,他们拍《红楼梦》的最大收入恐怕就是演员这块。
确实,再经典的电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他们只是拿经典的过去来掩盖自己的水平。
另外,顶爷的发言怎么都怎么长。你打字不累吗?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7-4-29 00:31
我对这些事情向来不关心,谁爱闹谁去闹呗,我有一书就够了。
作者:
封云
时间:
2007-4-29 07:49
QUOTE:
原帖由
远舟
于 2007-4-28 12:57 发表
怎么样? 又昏了罢?
PPJJ 分明向来都是"华丽地飘"...........
噢————“华丽地飘”,正想着不记得PPJJ是如何飘的呢……多谢!
“华丽地飘”、“华丽地飘”……飘呀、飘呀······拍姨飘到了澳大利亚(?),咱也学着点,看能飘到哪里去?
作者:
封云
时间:
2007-4-29 07:51
QUOTE:
原帖由
墨叶
于 2007-4-28 13:02 发表
顶下顶爷的发言。
在我看来,他们拍《红楼梦》的最大收入恐怕就是演员这块。
确实,再经典的电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他们只是拿经典的过去来掩盖自己的水平。
另外,顶爷的发言怎么都怎么长。你 ...
所以,要到鼓区击鼓者,必须有足够的口才和心里准备,要先过得了顶爷这一关!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7-4-29 09:54
拿法国牛蛙炖中国松鼠鱼,谁吃得惯?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7-4-29 10:41
" 旧版《红楼梦》的海选,没有大张旗鼓,外界所知甚少。甚至多年之后,这还是一桩可以作为“揭秘”的资料。“
不同意。当时也是大造声势。《大众电视》杂志上每期都登入选照片。还进行投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是最强的宣传手段了。我还清楚记得史湘云的扮演者起初选的不是郭肖珍。她好像比郭更漂亮一些。
作者:
whws
时间:
2007-4-29 10:44
红楼梦和青春偶像剧毕竟不同。红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如果演员缺乏足够的底蕴,是很难表现出这种细微处的素养的。我认为,除了文化素养之外,很重要的还有生活环境中所养成的气质
与三国不同,三国演绎的历史事件,相当多得表演是体现在宏观上的,其人物的表现方式比较外在。而红楼梦演绎的是个人生活,在细微处有许多微妙的情节表现,有许多内在的人物描摹,这些细腻处不是三国的演员所能比拟的。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4-29 11:28
红楼···么看过的飘过···
作者:
TOP
时间:
2007-4-29 11:40
标题:
回复 #13 tiger1970 的帖子
感谢tiger1970 提出意见。
或许由于我的年纪,和记忆上、了解上的原因,对这部分情况的表述有误。
同时我继续认为,旧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由于其时代赋予的特殊性。在当时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个人认为,是更倾向与一种自然的,自发的社会现象。商业化推动的成分,要远比今天少的多。
当时的传媒行业,个人认为,相比现在而言,独立性和公信度上,要更高。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发布平台,会受到利益因素影响的可能性更小一些。
还有说法认为,当时的那些选手的参选目的,更加单纯,功利性上,比现在的选手要小的多。不过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过去过于拔高了,并不适合作为评价依据。
总之,我认为,“大张旗鼓”这件事,是客观效果还是主观抄作,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再次感谢tiger1970 提出意见。
作者:
锅碗瓢盆
时间:
2007-4-30 00:53
大张旗鼓既是必要,敲锣打鼓亦无不可,偶尔厨具冒充乐器,也颇专业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