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七律 疑古蚍蜉欠自量 [打印本页]

作者: 陆逊少年时    时间: 2007-4-18 15:07     标题: 七律 疑古蚍蜉欠自量

疑古蚍蜉欠自量,
汗青埋没恨冤长。
评多私己难堪宋,
史不从君可敬唐。[注]
旧事戏谈方入众,
新衣虚著亦登堂。
但怜民智沉愚暗,
梦托高贤定国邦。

[注]:南朝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于诸葛亮北伐史之剪裁评议,多有厚颜徇私、自欺欺人之事,甚为污秽!唐修晋书,虽有太宗喜孔明而抑仲达,仍能保魏胜之文而兼走达之嘲,兼容并采虽不能尽行其道,其抗位持直之行,已属可贵!


附:录他人原诗于下,虽多有不合格律,爱其才气,仍和一首:


从来文末不自量,  
谤圣侮贤意气长。  
史册翻来寻章句,  
野闻追去凑荒唐。  
古来将相皆豪俊,  
今日狂徒愧庙堂。  
唯愿中华多诸葛,  
鞠躬尽瘁振家邦。  
  
作者: 莲桂流芬
作者: 秋色冷并刀    时间: 2007-4-19 08:39

裴松之注,阁下说得太不堪了,呵呵。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4-19 20:32

我给楼主的步韵诗:

     步韵“陆逊少年时”之诗 (新韵,不分入声)


谁人弄斧欠思量,废话无如嘴脸长。
画虎成猫添笑柄,移花接木凑荒唐。
少才且立程门雪,斗气何来君子堂。
楼主还须吃一棒,缺德莫住我家邦。

看了亮吧,楼主的对我回帖。呵呵,既然楼主那么在意文字游戏,那么我就把这首诗的新韵换成旧韵:

七律 步韵“陆逊少年时”之诗 (旧韵)


谁人弄斧欠思量,废话无如嘴脸长。  
画虎成猫添笑柄,移花接木凑荒唐。  
少才且立程门雪,斗气何来君子堂。  
楼主还须挨一棒,孩儿莫辱我家邦。

[ 本帖最后由 梦入神机 于 2007-4-19 21:24 编辑 ]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7-4-19 23:09

我们欢迎诗歌爱好都辱临敝坛,但反对以诗歌作为人身攻击的工具,请楼上的朋友注意。照顾不到之处,请海涵。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4-19 23:18

对不起,我也是一时之愤。这位楼主在百度贴吧何尝不是四处进行人身攻击?我只是学学他的所作所为罢了。以后谁也不欠谁。这几首诗原发于百度贴吧里,我只是再帖过来,还望谅解!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7-4-19 23:28

本论坛有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只要会员在本论坛没有违反法规,本论坛一视同仁,至于在别的地方他做过什么,本论坛没有责任,也没有权利去干涉。希望梦入神机朋友能够体谅。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4-19 23:35

也好,不计较了。看看楼主对此有何表态
作者: 陆逊少年时    时间: 2007-5-9 21:11



QUOTE:
原帖由 梦入神机 于 2007-4-19 23:18 发表
对不起,我也是一时之愤。这位楼主在百度贴吧何尝不是四处进行人身攻击?我只是学学他的所作所为罢了。以后谁也不欠谁。这几首诗原发于百度贴吧里,我只是再帖过来,还望谅解!

呵呵,就我那么点话也叫“人身攻击“?你倒是举个例子,看看是不是我批评的不是水平,而是你本人的人格或者亲友祖宗的人格。
如果说到底还是批水平,那么对不起,人身攻击的罪名,俺可是担当不起!
当年希望把“人身攻击“的帽子戴到本人头上的人,可多了去了。

QUOTE:
七律 步韵“陆逊少年时”之诗 (旧韵)


谁人弄斧欠思量,废话无如嘴脸长。  
画虎成猫添笑柄,移花接木凑荒唐。  
少才且立程门雪,斗气何来君子堂。  
楼主还须挨一棒,孩儿莫辱我家邦。

“君“字对“程“字。
另有:文斗不胜,暴相显凶,此非诗人之怒也。嘿嘿。

[ 本帖最后由 陆逊少年时 于 2007-5-9 21:12 编辑 ]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5-14 22:17

“君“字对“程“字,没有出律呀,一三五不论嘛。

好久没来了,你的火气还是这么大。以前的小事我忘的差不多了,呵呵。
作者: 陆逊少年时    时间: 2007-5-15 14:27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不严密的格律规则。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5-15 18:04



QUOTE:
原帖由 陆逊少年时 于 2007-5-15 14:27 发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不严密的格律规则。

拗句并不等于病句。律诗原则上要求上下联平字与仄字个数相等,但没做到这点也算不上大忌。唐代的近体诗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杜甫之前的唐代诗人写的律诗,或多或少都带点古风的特点。如沈诠期的古意“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已经犯了三仄尾,属于病句了。即使律诗经过唐代的完善,直到宋、元、明、清的著名诗人也仍有拗句出现。明代唐伯虎的诗“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平字与仄字个数不相等。像这种名家犯拗的例子不在少数。清代黄遵宪的诗“百世为君一洒泪,奇才何况并时生”甚至犯了三仄尾--当然这个出律就有点过头了。说了这么多,我不反对拗句,只要不是病句就行。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7-5-15 18:11

这一回诚心请教一下

私和从平仄是相对?
怜和托平仄是相对?

古音否?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5-15 18:26



QUOTE:
原帖由 冒险王 于 2007-5-15 18:11 发表
这一回诚心请教一下

私和从平仄是相对?
怜和托平仄是相对?

古音否?

《平水韵》的“托”字是仄声。唐伯虎有诗“漫托青鞋踏曲尘”也可知该字为仄。“从”字作名词为仄,作动词为平声,但楼主的诗显然是作平声来用,这就不合适了。

[ 本帖最后由 梦入神机 于 2007-5-15 18:28 编辑 ]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7-5-15 18:34

多谢神机兄。
我喜欢用今音,本来想和的,还是算了。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5-15 18:41

呵呵,古音今音都一样,写的诗好听就行了
作者: 落花风雨    时间: 2007-5-17 11:33

评多私己难堪宋, 史不从君可敬唐

颇耐读

唐、堂二韵太近了些
作者: 车夫    时间: 2007-5-17 11:39

套魏郡公的话,古也罢,今也罢,不要不古不今、亦古亦今。
作者: 梦入神机    时间: 2007-5-17 17:13



QUOTE:
原帖由 车夫 于 2007-5-17 11:39 发表
套魏郡公的话,古也罢,今也罢,不要不古不今、亦古亦今。

我什么时候说过“不古不今”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