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三国演义中九十九个虚构事迹(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秘奇有天 时间: 2007-4-12 10:43 标题: 三国演义中九十九个虚构事迹(转贴)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 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赵云只是三义写成 实则战功平平 五虎将?苦果苦吧- -凸)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人死 点解马又唔死牙)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
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
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补充..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大家明架la~虽然我好爱马超)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 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 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 实伍次 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 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 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 ∶虚构 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 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 =|| 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 (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 =a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 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 = 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 只知姓孙
80.张翼德∶真名 张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 精通美工画 文武全才 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 也不为过)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 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合)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 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 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作者:
fantasydog 时间: 2007-4-12 11:02
张松110cm??
侏儒啊
作者:
bati00 时间: 2007-4-12 11:18
明显道刘么
作者:
妙玉 时间: 2007-4-12 11:39
什么明显倒刘,三国演义本来就是贬刘的,各种虚构事迹自然也是对刘有利的...
作者:
天涯明月刀马甲 时间: 2007-4-12 13:19
孙坚本为最初是打了败仗,然后获胜,杀华雄很可以是乱军之中。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关公是击败被擒,后又回归旧主,哪里来的自愿降曹?
孙坚之死:英雄记曰:坚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又云: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与演义区别很大吗?
孙策之死,演义采用了搜神记,这也是演义虚构的?
徐庶虽不象演义那么强,也不是无名过客.
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於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於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遂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
赵云长坂坡,是在刘备弃妻子后,保护母子,为何变成撤退?演义固然夸张,而此贴作者也未免太那个些了。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至于蒋干说周瑜,资治通鉴可是列于赤壁之战之后的,那里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好年?
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哪的记载?
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这又是哪的记裁?人家庞统是送丧,啥时变成了蜀国吊唁的代表?
周瑜是病死的,哪里变成了操劳过度?
第39条马腾讨董卓,演义哪来的?
取蜀攻略是庞统的事,法正起了多大作用?
张松献地图,与所谓的拉拢张松与法正,自个看看是刘备入蜀前还是入蜀后,至于刘备拉拢他俩,他俩是有心,刘备有意,两下一拍即合,论主动恐怕还是他俩于前。
韩遂几岁,我还真得请教一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於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当时是建安16年,而过了约10年后,曹操死了,当时为66岁,不知这韩遂当时70多,哪来的?
关公好女色,演义也没说关公是同性恋吧,也没说他没有七情六欲,更何况这条史料,只不过说关公喜欢一个女子,这也算好女色?
后出师表,现在只不过是认为伪作的可能性很大,谁也没定下来是伪作。
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这是单刀俱会,哪来的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更是哪来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七擒孟获既然是汉晋春秋记载的,凭啥说是虚构的?更何况资治通鉴也采信了。
孔明伐魏的五次,孔明退兵的几次,演义与三国志区别有多大?请指出。
一次北伐,因街亭退兵,二次北伐斩王双,三次北伐得二郡,四次北伐,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五次病死,这些史料中没有吗?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
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曰:“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看看今天的独轮车四轮小拉车居然是这个样子啊。
太多了,分开写。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4-12 13:28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关羽张飞之间的关系,基本就是结拜兄弟差不多。
作者:
再世孟德 时间: 2007-4-12 13:53 标题: 回复 #5 天涯明月刀马甲 的帖子
法正确是刘备取蜀的最大功臣 没有他的出卖 取蜀确实很难 从后来法正在蜀的放纵表现来看 他确实是有很大功劳的
作者:
天涯明月刀马甲 时间: 2007-4-12 13:57
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好象李世民与李靖不同意啊。
空城计,是根据郭冲三事。
魏延反叛。“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根据这个他的冤情倒也不是很大,虽然没有反叛,却也该死。
麋芳以后不见史书记载?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看看贺齐与虞翻传吧。
陶谦让徐州,三国志可是有记载的。
张合就是中伏死的。
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水淹七军是天灾,也是人谋,不然为何曹军无备,关公有备?
偶在补上几条演义与史料不一致的地方。
典韦逐虎过涧,子虚乌有。
胡车儿盗戟,也是虚构。典韦无双戟,且死后,半晌无一人敢从门前而入,也全是夸张。他不但有双戟,而且周围还有帮手,而且死后张绣军还取其头,传观之。
许褚战徐晃,吕布,飞斩十余将,力战黄巾四将,统统假的。
郭嘉遗计定辽东,假的。
贾诩将计就计,假的。
司马懿打街亭,假的,
司马懿料到诸葛亮出陈仓,假的。
张颌死战张飞假的,诸葛亮称,张颌与张飞大战,鬼神皆惊,假的。
如果这么挑骨头,别说99条,999条也挑的出来。
作者:
天涯明月刀马甲 时间: 2007-4-12 14:00
原帖由 再世孟德 于 2007-4-12 13:53 发表
法正确是刘备取蜀的最大功臣 没有他的出卖 取蜀确实很难 从后来法正在蜀的放纵表现来看 他确实是有很大功劳的
迎刘备入蜀,张松功最大,制定取蜀的策略是庞统。在制定取蜀策略上,法正出了啥主意?
作者:
秘奇有天 时间: 2007-4-12 19:56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马甲 于 2007-4-12 14:00 发表
迎刘备入蜀,张松功最大,制定取蜀的策略是庞统。在制定取蜀策略上,法正出了啥主意?
说的对..!!
张松才是大功臣..!
楼上不知别乱说..
作者:
再世孟德 时间: 2007-4-12 21:10
法正和张松确为取蜀的2大功臣 但张松回蜀后一直在刘璋手下 直到被杀 庞统虽然也出谋 但无疑法正更了解蜀的情况 而且庞统在雒县已经牺牲 这之后的全靠的法正 取蜀的谋划法正也有和他们相同的见解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还有郑度的主意曾经让刘备很紧张 但法正及时分析了刘璋不会如此 取蜀后的对待许靖的策略及时稳定了人心 从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来看法正却有大功的
作者:
showzhuge 时间: 2007-4-13 05:48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
马超传 麋竺传 关于传
我汗
作者:
旖旎从雨 时间: 2007-4-13 09:50
首先要说明的事情是 五虎将军蜀汉官方并没有这样册封,
如果以人们的习惯来说.三国志里面把赵云与关张马黄并列一传 也足亦挤身5虎了.
作者:
天涯明月刀马甲 时间: 2007-4-13 10:42
原帖由 再世孟德 于 2007-4-12 21:10 发表
法正和张松确为取蜀的2大功臣 但张松回蜀后一直在刘璋手下 直到被杀 庞统虽然也出谋 但无疑法正更了解蜀的情况 而且庞统在雒县已经牺牲 这之后的全靠的法正 取蜀的谋划法正也有和他们相同的见解 以明将 ...
取蜀,论功,法正功不及张松,论略,法正略不及庞统。哪来的最大?
庞统死后,取蜀的大事基本已定,法正的那个,叫什么策略?与庞统的上中下三计,能比得了吗?
郑度的主意曾经让刘备很紧张,但法正及时分析了刘璋不会如此,这也称不上取蜀的策略吧?最多称其分析预测能力。
至于许靖,那是取蜀之后的事情,与取蜀有何关系?
作者:
静淀海 时间: 2007-4-14 18:57
2.温酒斩华雄
叙述史实有误.作者说是谈史实,可还是用了"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这样的文学语言,用虚构的手法和语言来抨击一个虚构的事...华雄是死于"孙坚刀下"吗?作者评论历史的用词看来更不严谨,甚至比罗贯中的艺术虚构差远了.
3.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3中说"刘关张并未参加讨董联盟",4中说"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真不知道作者说刘备倒底参加了没有?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此乃刘备所为?"为"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亲手杀的,那显然不是史实.
如果"为"是指使策划,你能说三国演义里诛车胄不是刘备谋划的?
8.土山约三事:
11.关羽降曹∶
这两个讲的不是同一件事?不得不怀疑文章的拼凑性,以及作者没有认真整理.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
恐怕问题还不是"远"吧?如果只是"远",那还真说明了关羽此行的艰难.
什么叫"也无联系"?
其实五关确实是在现在河南河北附近,只是按三国演义的编排,五关的顺序交错了,关羽等于走回头路了,另外,有一个关口是在汝南的另一边,关羽等于是绕远路去转了一圈.并非是作者说的"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而产生的问题.
13.被斩的六将
既然作者已经说了过五关是虚构的,再来单独列一个条目谈被斩的六将没有来历,还有意义吗?作者这"第13条"倒底想说明什么?
14.孙坚之死
15.孙策之死
这两个故事小说哪里虚构了?小说只是艺术加工啊!你难道说毛主席"十万雄师过大江"也是虚构?作者看来分不清,什么叫做根本上的虚构,什么叫基于史实的渲染,想象和艺术夸张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无名过客"怕也是作者自己"虚构"的吧?
请问他哪里"无名"了?
他在曹营身处高位,哪里又是"过客"?
前一句我还可以接受,但作者偏偏要补后面这么一句,像是在发泄似的.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超云...马超还是赵云?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人死 点解马又唔死牙)
长"坂"桥,不是长板桥.长"板"桥太简漏,不用吼,踩一下就折了.
括号里我实在看不懂,看来作者可能是广东人.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群英会,苦肉计,这里作者还是"虚构"与"艺术加工"没有分清楚.
25.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不知所云..作者怕连三国演义都没读通.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一开始说"赤壁后",括号里又说"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几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逻辑.写完自己看过吗?对网友太不负责~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
又是矛盾,先说无此事,再说由谁所为...什么逻辑?
至少应该说"这不是诸葛亮的计策"吧?
29.草"船借箭
关"三国演义"虚构什么事?你或许应该在28条下面补充一个"另外,历史上还有..."吧?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因此前的证据不充分.
华佗死的时间历史有争论.
充分确实的证据是,华佗当时在曹操的京城里,作为曹操身边的要职人员,怎么可能越过严防的魏蜀边境,一个人跑到关羽那里去?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又来了,前面24条已经讲过了,再单列一条干嘛?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三国演义只说诸葛亮之计,没说也是鲁子敬的计策?再去读一遍吧楼主,小孩都知道三国演义中鲁大夫自己也主张借刘备荆州的.
哪里虚构了?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三国演义中没写?
演义里只是加了个诸葛亮而已嘛..也就是杀了张任嘛..
取蜀后来诸葛亮哪有什么用攻略...
熟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会说是法正庞统完成的,顶多加个马超.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你又知道了?桥和乔当时是同一个字.乔玄也有古籍写作"桥玄'.至于是不是一个人,连历史学家都有争议,你给下个判决书?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我记得你前面写过了...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罗贯中和读者也没把他们当一个人呀?低估我们智商?
哪里有"虚构"?这是"虚构"的问题吗?
作者似乎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炫出来,哪还管符不符合自己起的标题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喂...作者,你拿读者开心是不是,这一些事件三国演义哪里虚构了?又在炫耀你看过三国志是不是?
另外,你也在虚构史实,史实上有傅士仁吗?那个将领叫"士仁".三国演义里误叫他"傅士仁".看来你也分不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对喽..
另外再指出一点,不是"杨戏传",而是一个附传.三国志蜀国人物最后所有的评价,因为没有再开一个卷的必要,所以附在最后的杨戏传后面,而不是在杨戏传里面.因此你不能说《三国志.杨戏传》
作者:
静淀海 时间: 2007-4-14 18:59 标题: 回复 #15 静淀海 的帖子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既然正史没记载,作者放在这里来说明三国演义虚构,有什么意义?做人要有逻辑,OK?
49.作者还说:《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那我说,"我听说作者你昨天行受贿了.大部人认你这是虚构的.如果是真的,作者你太不配做人了." 作者你作何感想?作者你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这跟三国演义虚构有关系吗?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
哦,史书没有交待,就一定是虚构?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是谁伪作的?恐怕作者考证不出来了.因为你只是粗粗看了三国志,而且没有那种钻劲.
告诉你,史学家大多认为,是诸葛瑾伪造的.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不多说,你说他干嘛?就像你指责<<圣经>>的虚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神,没有上帝...有意义吗?要是把所有封建迷信都算上,那你可以再开一个"99个事迹"了.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呵呵,置疑也是你认为的"虚构"?佩服你的为了.岳飞不是你杀的吧?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你想说明什么?介绍一下木牛流马的构造?三国演义只是艺术描述了一下它的神奇.再说了,您介绍的木牛流马也是现在的科学家根据当时记录自己研制的,谁知道当时长什么样?罗贯中把它们写得生动一下,也算"虚构"木牛流马"了?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这件事虚构吗?虽史书上没有写,但蜀兵退得那么齐整,罗贯中联想到诸葛亮生前细心的安排,难道也有错?还是艺术加工啊,不是虚构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三国演义中说他是大输家?小说家制造一点紧张气氛嘛..当然贬曹是有的,但是战争的真实性并没有被虚构啊?
67.空城计 ∶虚构 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史家都有争议的事情,你又来下定论了~~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是说反叛的是杨仪,魏延没有叛却被杀了?如果不是,什么叫"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虚构一个地名嘛...你怎么不说卧龙岗也是假的呢.但是事件是真的啊.
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确实,封建迷信的东西说他有什么意义?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不要似乎了,就是.作者态度不严谨(或者说,对自己粗粗看书的结果也将信将疑)
作者:
静淀海 时间: 2007-4-14 18:59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 只知姓孙
历史上提到的,名叫孙仁,只是有待考证是不是真的.只是真假不知道,怎么能说"并未提到名"?
80.张翼德∶真名 张益德
真名?是真字
三国演义里名字错乃至字错的又不止他,你只提了一个看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的.
82.关兴
83.关兴复仇
为什么又分两条了?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您再说什么?您在反驳虚构,然后自己又虚构一全女儿出来?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别再说了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谁说的?他没有演义写的这么好,但谁告诉你"不符(不是附)"了?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看看作者你自己写的第5条...你在干什么?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演义又虚构?只是没提李严.作者,你要搞清楚什么叫"虚构"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不,作者,有这一说.这也是争议的,你不能断然否定.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 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你应该排到34里去,36 37也因该归进去.
作者:
静淀海 时间: 2007-4-14 19:03
三国演义不过是一部小说而已 它不该被批斗 我们也不是红X兵 试想为什么三国历史可以超越任何一个时代而被我们认识 如果说没有三国演义 大家还有可能这么激烈的讨论它吗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化的一片瑰宝 像别的国家 能有一些文化的特色 都尽力去保护 而在中国 这些文化的结晶却遭到批判 唉! 它只不过是小说“而已” 人家老罗也没说那是正史 为什么此文作者不去批驳红楼梦是虚构的呢?
作者:
张良级BT 时间: 2007-4-21 20:59
小说就是要好看,管它虚构呢
别把演义当史书看!
作者:
kjlkjl 时间: 2007-4-22 16:18 标题: ririi日日
作者你是个煞笔,你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孙悟空能七十二变,通透铁臂,打闹天宫…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你该到天宫去采访下玉帝吧?
三国演义是小说啊 别当历史看啊煞笔
作者:
文孝子衿 时间: 2007-4-22 19:46
好啊,支持~~
作者:
RYOICHI 时间: 2007-4-23 15:02
静淀海 的再批实在让我捧腹
特别是那句"岳飞不是你杀的吧",呵呵,拜
要说错误,还有很多,实在是说不过来
作者:
王贵 时间: 2007-4-24 12:23
.......................连桃园三结义也是虚构的
作者:
ljyxbmzy 时间: 2007-4-28 09:02
演义看过几遍 没看过志 受教了
觉得志太不精彩了的说
作者:
镜 时间: 2007-5-1 10:57
赵云虚构的事也不少...什么和文丑打个50个回合什么的...
作者:
真正的强强 时间: 2007-5-19 18:28
虚构还有很多,
马谡失街亭,对手是张合,不是司马懿等等……
作者:
bbbyyy 时间: 2007-5-22 10:06
演义是小说,小说制作一些色彩氛围是可以的,这点可以不去计较.
我们只需要关注歪曲了事实的地方就行了,比如:华雄是孙坚杀的而不是关羽杀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