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及其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0:55     标题: 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及其影响

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及其影响

原贴作者:江上小堂 转自:大樗树下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过程及其影响。指出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起因于知识分子与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与知识分子生活范围和方式的改变,继之以建国后由于体制和政策而造成的两者间的隔绝。其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知识分子社会价值解释权的消除,对民众失去影响力和相应的中国社会思想权威和政治权力的同一化,强化了中国的集权主义的政治文化传统。这些又进一步成为“文化大革命”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

时至今日,中国仍未从根本上接收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一百多年来,中国对西方文化始终是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加以应对的。对科学技术,自然是为我所用;对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则是在中国固有的传统之上为我所用。这未免有些让人感到困惑和惊奇,为何中国接触先进的民主自由思想已一百多年之久,而仍然对之如此疏离。笔者认为,实际上,民主自由在中国从来就只存在于知识分子的观念之中,而没有广泛而有效地传递到广大民众之中,并不为广大民众所认同。而之所以如此,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国知识分子自观念上接受西方文化以来就随之开始了与民众的分离。笔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同时伴随着其自身功能的改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线索。

一、传统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关系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绅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知识分子维系着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价值体系,具有对社会终极价值的阐释权。这一权力是相对独立于皇权及其官僚体系之外,而被全社会,包括统治阶层和广大民众所认同的。“在封建农耕社会里,绅士阶层是惟一享有教育和文化特权的社会集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价值观,决定了惟有文化占有者的绅士才拥有卫护传统社会纲常伦纪的职责”;第二,知识分子在皇权及其官僚体系和民众间起着中介的作用。一方面,知识分子通过礼义和教化维持着本地的稳定与秩序,协助地方官实施朝廷的政令;另一方面又代表着地方利益,对地方事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疑,在封建社会结构中的官、绅、民三种社会力量中,绅士是官民之间发生联系的中介”。为此,传统社会通过科举等其它选拔手段,对民众中有知识的人赋予功名这一特殊身份,使之区别于民众和树立在民众中的权威。
     在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密切接触和保持一致的价值观是知识分子对民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原因。由于传统社会城乡生活的一体化,知识分子也广泛地生活于乡村,生活于广大农民中间,因而与广大民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知识分子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对民众产生影响:通过祭祀、婚嫁、葬礼、人际交往、戏曲和口头文学的传述等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将儒家思想传导给民众。“对于文化和教育的占有,使得绅士集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职责与权力于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因其长期性和具体性,知识分子所维系的儒家人伦思想和政治思想遂根植于民众心中,浸透于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之中。因而,传统社会实际上具有一个相对独立于统治权力之外且长期稳定的价值体系。这使得广大民众普遍具有判别朝政好坏和批评朝政的能力,对朝政具有一定程度的制衡力。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朝政偏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施政纲领,便会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批评并得到民众的极大响应;当朝政腐败透顶致使民生凋敝,民众奋起造反之时,一些知识分子便会放弃对当朝的维持,转而加入民众的反抗并予以引导。

二、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
    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压和凌辱,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间便开始产生分离。这首先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传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挫折,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识到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转变思想、变革社会,才能使中国富强,推翻和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控制。由于知识分子比广大民众更为关切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由于他们比民众具有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渠道,于是在要求变革社会,向西方学习和抛弃旧的文化传统方面,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形成了绝然相反的两种态度。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应当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到五四运动时期,向西方的学习更是深入到变革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提出了科学与民主,摧毁传统的宗法礼教制度的主张。虽然一直以来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上,知识分子中也存在严重分歧,但向西方学习和批判旧有传统文化的主张最终成为知识分子的主流意识。在五四运动期间,向西方学习和批判旧有的传统文化的主张已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所认同。反观民众方面,由于在国家事务方面普遍没有知识分子那样强烈的关切感,和受知识和信息渠道的限制,他们对社会和思想意识的变革并没有强烈的要求。在广大的内陆农村,绝大部分民众仍然因袭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生活在历史的惯性之中。虽然有一些因受到工业生产方式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流入了城市,成为了城市产业工人,但为数甚少,也不具有强烈的变革社会的自觉精神。向西方学习和变革社会的要求主要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没能有效地传递到广大民众中间,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基本上,中国大部分民众没有接触到西方事物和受到西方的影响。而那些对西方事物有所接触和了解民众,也未能如知识分子一般,将西方列强和西方文化区别对待。他们一方面因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压,另一方面强烈地感受到西方思想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而对西方的一切产生强烈的愤慨、抵制和反抗。如中国民间的反教运动,特别是义和团运动就强烈地反映了民众对西方(包括西方文化和西方对中国的压迫)的这种愤慨、抵制和反抗态度。
     其次,知识分子的生活领域也随之与民众相分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和求学途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分子向西方的学习,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和改变了他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对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知识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四书五经等伦理文史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内容。算学、工程技术、外语等实用性知识成为了知识分子知识构成中日益重要的部分。知识分子的求学途径随着新的需要也由过去的以私熟为主转为以学校为主。而科举制度的废除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和个人奋斗目标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在传统社会中,科举制度起着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从社会制度上对知识分子的价值权威和在民众之上的社会地位给予了肯定。科举制度的废除,改变了社会的选拔机制和知识分子的晋升渠道,同时取消了知识分子价值权威和社会地位的制度保障,知识分子的价值权威和社会地位就只能仅仅来源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分子开始从制度化身份转向职业化身份。除了传统的仕途之外,他们开始经商、办厂、从事工程技术、教育、写作、翻译、编辑和记者等新的职业。
     随着商品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新的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使得城市的信息接受量迅速增长,与乡村生活的差别日益显著。受城市生活的吸引,和随着求学途径、知识结构和社会身份的改变,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范围也随之改变。过去,在城镇和乡村都具有相差不多的教育机会和质量,而现在,由于知识内容和学制的改变,在城市受教育的机会更多,质量更好。这使得知识分子的受教育过程基本在城市完成,而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新职业及生活来源,这些职业都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和职业特征,都决定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在城市定居,不再返回乡村。就这样,乡村精英被源源不断地吸纳入城市,而不再返回。这与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流动具有很大不同。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在城乡间的流动是双向的,而现在则是单向的。这就造成两方面结果:一方面,知识分子与乡村生活日益脱离和隔绝,与占民众绝大多数的农民日益相分离,对民众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另一方面,乡村精英的不断流失和得不到补充,也使得广大农民的精神素质日益下降。
  随着在西方势力的冲击下传统社会的解体,知识分子脱离乡村和与民众的分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由于知识分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起着解释、维系、更新和创新社会终极价值的作用,自然地在传统社会趋于分崩离析之际,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重建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寻求社会发展之道的重任。在失败面前,他们不得不以成功的西方作为参照体系来对传统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加以重新审视。最终,转向从中国之外--主要是从西方寻求新的治国之道和思想资源逐渐成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共识。正是这一转向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与广大民众的彻底分离。广大民众是传统社会的基础,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通过风俗习惯礼仪代代相传的潜移默化和长久浸淫,传统文化的神理已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血液和细微的日常行为之中。这与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秉承有很大不同。知识分子除了从风俗习惯礼仪中领受传统文化之外,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读书求知辩理来习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和缺乏对新事物的接触与敏感,在社会变动之际,广大民众仍然抱守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大大落后于知识分子从传统文化中脱离出来转向西方文化的步伐。这就必然造成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的分离。

三、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众的影响力的减弱
  虽然知识分子日渐与乡村和广大民众相分离,失去了社会价值权威的制度保障,但他们仍然继续发挥着在解释社会终极价值方面的作用。他们致力于重新解释和批判传统的价值观念,引入新的价值观念和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并力图使民众所信服。同时,当时社会也还广泛地认同知识分子在这方面的权威作用。知识分子最终认识到,中国积弱贫穷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中束缚人性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于是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自由、平等与博爱,批判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他们抨击传统的集权政治制度,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废除陈规陋习,抨击中国人的对社会事物的漠然,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他们还极力提倡和推动白话文的普及,以使他们的思想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思潮多种多样,其中的主导思想是自由民主与科学,其共同点在于批判传统的思想意识。可以这么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种下了追求自由民主的种子。然而,归根结底,新文化运动只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运动,广大民众并没有参与其中;而五四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知识分子、工人和城镇市民的政治运动,广大农民并没有参与进来。一方面,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在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取向上相对立和两者相分离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新文化思想的传播采取了新的方式,主要通过报纸、讲课和演讲而得以传播,需要一定的传播条件,特别是报纸需要受众识字。这就很大程度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范围只能局限在城镇,严格地说就只能局限在城市。而在此之后,参与这场运动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严重的分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继续坚持自由和民主的观念,而且主张应该通过由教育与文化运动来达成改革,不主张政治变革。他们逐渐避免介入现实的政治斗争之中,而退入学术工作的领域里,使得民主自由的观念越发受到局限,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实践。而其它知识分子则不同程度地投身于政治运动,用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形成的思想来指导他们所倡导的政治运动,以致力于改变和强大中国,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与压迫。然而,出于政治运动的需要,他们的指导思想或多或少偏离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主导思想。因而,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广大民众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四、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和民众的整合
    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在价值取向上的分离与对立,也是中国近代多次政治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共产党深入到农村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中国的历次政治变革都未能将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同时吸纳进来。政治变革基本上发生在社会的上层结构和城镇范围内,各种政治势力,包括统治阶层和反对派都从国外寻求政治上的、思想上的和经济上的支持,因而它们的政治基础都十分脆弱而不稳固。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与中国传统的统治权力的更换,也即改朝换代有很大不同。传统的统治权力的更换一般从社会的基层开始发生,也就是所谓的农民起义。当知识分子认识到旧的统治失去道德上的合法性或无法挽回时,他们就会加入起义队伍,并用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来加以引导和予以辅佐,以建立一个新的符合儒家政治伦理规范的统治。这种统治权力更换的思想资源是内在的和恒定的,所依靠的力量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基础。它从基层开始,通过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上达最高权力,因而新的统治具有牢固的支持。
  在国民党清洗共产党之后,共产党被迫转移到农村,并逐步转向自觉地在农村中开展革命活动,发动和依赖占民众绝大多数的农民,将自身根植于农村。共产党在依赖对象和活动范围上的改变使得它的权力来源重新回到了传统的方向,这一转变必然伴随着共产党对其思想资源加以转化,以满足广大农民的诉求。因为广大农民仍然广泛认同传统的思想而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排斥和仇视外来之物。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势所必然。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到了整合中国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的作用,成为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之间的粘合剂,将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在对待传统思想和外来思想上的分离与对立的立场奇妙地结合了起来。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迎合了知识分子否定传统思想的倾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即它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植入其内,又符合了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取得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一方面,它的权力产生于广大民众支持的基础之上,二是它将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结合在了一起,动员起了广泛而强大的社会资源,所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缺乏知识分子或基层广大民众任何一方的参与,均无法成功。
  
五、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相分离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成功,使得中国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压迫,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功莫大焉。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使得政治权力与思想权威同一化了,加强了中国集权主义的政治传统,强化了权力意识,损害了权利意识在中国的树立。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解释权,也随着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逐渐丧失,而最终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完全消除。通过对延安文艺界的整风,知识分子被限定为党的宣传工具,其任务是为工农兵服务:知识分子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通过文学艺术手段向工农兵群众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而且,知识分子只有通过先向工农兵学习,才能够教育工农兵。而知识分子是否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是以党的利益出发由党来确定的。虽然这针对的是延安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但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应发挥的作用的定位。也就是说,知识分子的作用就局限在宣传、贯彻和执行党既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而没有对理论、方针和政策的质疑权和解释权。这样,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价值的解释权就被消除,从而处于一个十分微弱的完完全全的从属地位
     中国知识分子社会价值解释权的消除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知识分子在价值观和生活范围上与广大民众相分离是其社会价值解释权被消除的客观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在向广大民众的阐释过程中几乎完全依赖于政党组织的运作,也就是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治变革和军事斗争完全结为一体。为了确保政治变革的成功,将社会价值解释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十分必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更进一步赋予了党根据实际具体的情况和利益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做出新的解释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因而,即使知识分子根据马克思的原著所做出的解释也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必须加以清除,更不用说根据其它的思想渊源。第三,具有高度控制力的政党组织形态成为了政权结构的主体,加上可采用的先进的通讯交通方式,大大增强了政权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力。党组织一直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组织,采用先进的通讯交通方式,可以保证政权的最高层对最基层的有效控制,保证政令的下达和信息的反馈。虽然不能说富有效率,然而却能满足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这样,在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所发挥的保持社会稳定的中介作用,在这里也不再需要了,知识分子过去所担当的在统治权力与民众间的中介作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基本上,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变异的形式对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拒绝,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也可以看成是从根本上依赖于传统文化资源和政治力量而取得的成功。因而共产党执政后,其政权与存在于文艺界和教育界中的自由主义观念相冲突就势所必然。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固,清除自由主义观念和“改造”知识分子也就十分必要。实质上,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和反右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消解知识分子价值解释权的继续,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侵入其“机体”内的西方文化的清洗。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和反右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变得十分低下。而通过实行城乡隔离的管制政策,中国知识分子被强制地与民众进一步相分离,而相互隔绝。就这样,知识分子完全丧失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及表达,完全丧失了影响民众的渠道,而相应的广大民众也普遍丧失了批判能力,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政治与思想高度同一和集中的控制之下。这就为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贫困一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农民既是最贫困的阶层,又是集权制度得以存在的强大基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体,是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特质和行为方式决定和制约着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发展。所谓“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从表面上来看,农民是现今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最低的阶层,但实际上他们支配着中国所采用的政权形式。一方面,广大农民一直普遍认同集权主义的政治文化传统,使得政权的形式和结构不得不迁就和依赖于他们;另一方面,这个依赖于他们的政权也很大程度地在长期利用它们,不公平地对待他们来确保其政权的稳固。其最严厉的措施就是实行城乡隔离,使得农村和农民长期得不到发展,让广大农村和农民长期隔绝于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文明,从而牢牢地控制住农民。因而,知识分子要求自由民主的主张得不到民众的响应,民主自由的观念不能普及。而相反,广大农民,或者说广大民众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崇尚和服从于权力而漠视和侵害权利,通过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传递,使得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也并无二致。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国,民主自由仅存在于知识分子的观念之中,既没有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也远没有成为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大的体现,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空前高涨。但知识分子仍然缺乏完全独立的表达,知识分子与民众的思想观念仍然相对立,知识分子对民众的影响仍然十分微弱,知识分子对社会价值的解释仍然不具有权威性,广大民众仍然普遍缺乏批判能力。而这些之所以依然如此,根本上在于使得知识分子与民众相分离的城乡差别和隔离仍然存在。所以,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乃是目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首要,不只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如欲成为一个相当程度上的民主自由的社会的必要前提,便是广大民众普遍认同民主自由的原则。而只有消除城乡差别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才能使知识分子重新回到民众之中,才能让广大民众充分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文明。如此,才能够让民主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受,然后贯穿于民众的日常行为之中,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个开放革新和不断削弱的集权政治结构是较好适合于中国民众的稳定的政治结构,是能够包容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较好的政治结构,是向民主自由社会平稳过渡的可行的政治结构,是可以和应该接受的政治结构。                                                                                                         
                                                                                                                    2004年11月18日
注释:
  1、王先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21页。
  2、王先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4页。
  3、王先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22页。
  4、 “同前辈改革家不同,‘五四’时间的知识分子改革者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倡中国文化要全方位的现代化或者西方化,从文学、哲学、伦理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他们从批判旧传统开始,并以现代西方文明为标本来重估中国人过去的思想行为。他们认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所以,‘五四运动 ’的基本精神就是抛弃旧传统并创造一种新的现代文明以”。(美)周策纵:,岳麓书社,1999年8月第1版,第500页。
5、 “在新旧教育体制的更替中,新学堂为绅士社会地位的重新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途径。以新式教育体制为中介,传统绅士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军事、司法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技能,……绅士阶层的流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绅—官’或 ‘绅—商’流动格局,而呈现出多元分化的趋向,流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文化、法政、行政、实业等”。王先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80页。
6、 参见王先明:--“7.2 乡村权力的蜕化”,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52-158页。
7、参见(美)周策纵:,岳麓书社,1999年8月第1版,第317-319页。
8、参见金观涛:--- “第四章 奇特的修复机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105—123页。
9、参见毛泽东:(一九四二年五月)。
10、参见于风政:,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 本帖最后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0:59 编辑 ]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0:57

关键什么是知识分子。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1:04

阻止中国文化前进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中国民众其实遭遇的是双重独裁:政治独裁和文化独裁。

老金放心吧,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这种情况正在瓦解。所以最近几年我们的大学者才会如此热中于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及其影响”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1:21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07-2-1 11:04 发表
阻止中国文化前进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中国民众其实遭遇的是双重独裁:政治独裁和文化独裁。

老金放心吧,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这种情况正在瓦解。所以最近几年我们的大学者才会如此热 ...

关键对知识分子的标准始终是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知识分子。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知识分子(国士)章太炎是最后一个,随着社会发展,知识体系本身已经扁平化,知识分子也就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存在了。
另外文章“西学=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的公式我是不赞同的,这样做根本不正确,如果非要写,不如写“自由主义者与民众的分离与影响”,这样还准确一点,不会给人以“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

实际上自由主义在中国势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是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当年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曲意逢迎日本,食言将山东权益交给日本,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背叛了中国人对他的信任,从而导致54运动爆发,使得大部分中国人从自由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从此自由主义就在中国不可避免的势微。威尔逊的做法不仅仅损害了中国,也摧毁了自己苦心塑造的国联(山东问题在美国国内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的重要一个理由就是国联是建立在违背其宗旨——民族自决——基础上的一个组织)。

[ 本帖最后由 金庾信 于 2007-2-1 11:35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1:24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07-2-1 11:04 发表
阻止中国文化前进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中国民众其实遭遇的是双重独裁:政治独裁和文化独裁。

老金放心吧,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这种情况正在瓦解。所以最近几年我们的大学者才会如此热 ...

阻止中国文化,施行政治独裁和文化独裁的关键永远是统治阶级——这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说有学阀或代理人推波助澜,那不过是为虎作伥(也或称“王者前驱”的)。
因此,这种论调只能说是混淆基本矛盾了。

至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对知识份子真正坚持独立人格和社会关怀是有莫大好处的,知识界当然也存在一个大浪淘沙始见金的过程。这恐怕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复了金兄的问题了。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1:30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1:24 发表



阻止中国文化,施行政治独裁和文化独裁的关键永远是统治阶级——这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说有学阀或代理人推波助澜,那不过是为虎作伥(也或称“王者前驱”的)。
因此,这种论调只能说是混淆基本矛盾 ...

自由主义不是唯一的路,自由主义者也不等于知识分子,关于人权和人道的话语权也不是垄断在自由主义者手中的。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1:39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7-2-1 11:21 发表

关键对知识分子的标准始终是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知识分子。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知识分子(国士)章太炎是最后一个,随着社会发展,知识体系本身已经扁平化,知识分子也就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存在了。
另外文章“西学=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的公式我是不赞同的,这样做根本不正确,如果非要些,不如写“自由主义者与民众的分离与影响”,实际上自由主义在中国势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是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当年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曲意逢迎日本,食言将山东权益交给日本,不仅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背叛了中国人对他的信任,从而导致54运动爆发,使得大部分中国人从自由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从此自由主义就在中国不可避免的势微。威尔逊的做法不仅仅损害了中国,也摧毁了自己苦心塑造的国联(山东问题在美国国内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的重要一个理由就是国联是建立在违背其宗旨——民族自决——基础上的一个组织)。

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说国联及其时的威尔逊代表自由主义更是南辕北辙。(否则就不会有当时美国国会否决批准巴黎和约,同时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这一过程)

知识分子的根本属性之一就是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思考。因此,“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西学=自由主义”的公式固然以偏概全,但根本否定这一基本属性更是谬之千里了。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1:41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7-2-1 11:30 发表

自由主义不是唯一的路,自由主义者也不等于知识分子,关于人权和人道的话语权也不是垄断在自由主义者手中的。

可见老金的偏执。

如果自由主义者去垄断人权和人道的话语权,那么他就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作者: 士别三日    时间: 2007-2-1 11:57

现在的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才不会让那些泛自由知识分子这么容易地欺骗.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4:26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1:39 发表

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说国联及其时的威尔逊代表自由主义更是南辕北辙。(否则就不会有当时美国国会否决批准巴黎和约,同时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这一过程)

知识分子的根本属性之一就是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思考。因此,“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西学=自由主义”的公式固然以偏概全,但根本否定这一基本属性更是谬之千里了。...

巴黎和会时期威尔逊代表不代表自由主义并非现在人认定的,而是当时人认定的。五四以后自由主义在中国势微,中国政治主流转向苏俄也是历史事实,没什么伪不伪的。
至于把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思考(这个不是修饰关系,是并列关系),和自由主义可没什么必然联系。自由思想不等于自由主义,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4:38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1:41 发表


可见老金的偏执。

如果自由主义者去垄断人权和人道的话语权,那么他就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已经通过他们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来证明自己不过是一群伪自由主义者了。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7:10

施行政治独裁和文化独裁的关键永远是统治阶级——这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说有学阀或代理人推波助澜,那不过是为虎作伥。

——————容我说句不中听的,民众的愚昧不仅仅是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后面一句话估计没几个人敢说:同时也符合中国某些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

道理明摆着:大家都有文化了,那文化人就不值钱了。中国的文化独裁者,危害比政治独裁者更大。政治独裁无非几代人,文化思想的禁锢可是流毒千年。文化独裁的危害在于:它使得政治独裁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政治独裁者。

为虎作伥远不能表达这两种独裁者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7:13

民众的愚昧,保障了统治者和文化人的地位,中国的知识分子绝不会放弃他们的社会地位。

包括楼主自已,不也经常弄出些玄而又玄的专业术语来发贴,以证明某些东西么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07-2-1 17:14 编辑 ]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7:29

这几年的情况已经很明朗了: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垄断地位正在动摇,地位在下降,受到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得,现在他们才开始反思“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及其影响”了。

看着吧,草根崛起以后,会如何对待我们这帮文化“精英”。

我的看法是:未来的时间里,知识分子将会遭到报复,甚至有可能被排除于主流文化之外(别惊讶,民众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之一,离了胡箩卜也能成席)。这种情况,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会导致社会思想的混乱和文化的没落。

但是,这只是一个过程,我相信中国的民众和真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有能力让我们的文化重生。

大浪淘沙,那些把知识当饭碗保地位获取虚荣确定社会地位的所谓“知识分子”,只怕是会被淘汰的
作者: 颖颖    时间: 2007-2-1 17:32

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不在于中国知识分子独裁,更在于中国民众的愚昧。中国民众最喜欢在完全不了解一件事情之前,就枉自评论,要么大吹大捧,要么大骂大贬。我只想对这种现象说一句话,mind your own business.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7:37

学生成绩下降,如果当老师的一味指责学生是SB,智商低下...........

孩子调皮捣蛋,如果当父亲的一味骂儿子是欠管教,长大一定没出息.........


别的不想说了。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07-2-1 17:42 编辑 ]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7:44

不要以为教化民众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人人渴望知识,个个夹道欢迎

受了点委屈,挨了些骂,感到被误解,遇到点困难,于是乎就打退堂鼓,临了放下豪言一句:不是老子不教你,而是你小子素质太差

大浪淘沙啊,真金不多。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07-2-1 17:56 编辑 ]
作者: 谭文山    时间: 2007-2-1 17:54

自认自己是知识分子的,往往不是知识分子。

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往往自认为是普通群众。

独立思考,责任感,正义感是分水岭。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1 18:08

呵呵,楼上的说得好。其实我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很放心,草根的崛起,在动摇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应该会给那些真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机会。

当然之前他们肯定也会日子难过,不过我相信这些人是不会计较这一点的,我也相信,这些人最终会以自身的能力和品行,赢得民众的尊敬和支持。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07-2-1 18:11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8:48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7-2-1 14:26 发表

巴黎和会时期威尔逊代表不代表自由主义并非现在人认定的,而是当时人认定的。五四以后自由主义在中国势微,中国政治主流转向苏俄也是历史事实,没什么伪不伪的。
至于把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思考(这个不是修饰关系,是并列关系),和自由主义可没什么必然联系。自由地思想不等于自由主义,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五四以后自由主义在中国势微=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抑或是巴黎和会时期威尔逊的失败=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老金抛出的等式着实玄妙的吓人哪.

自由地思想不等于自由主义,却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标志之一,正如你所说,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8:59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8:57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07-2-1 17:13 发表
民众的愚昧,保障了统治者和文化人的地位,中国的知识分子绝不会放弃他们的社会地位。

包括楼主自已,不也经常弄出些玄而又玄的专业术语来发贴,以证明某些东西么

恕我直言,恐怕您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不那么了解,
或者说,您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根本就是本文主题所论述的反面——因此如您所抒发的种种感慨,未免是找错了对象。

PS:
至于一些您提及的专业术语,一语以蔽之,论述需要。
如果影响了您的理解或是您的感情,我表示遗憾。
如果您认为哪些地方引用失当,欢迎指出。

[ 本帖最后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9:23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9:19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07-2-1 17:29 发表
这几年的情况已经很明朗了: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垄断地位正在动摇,地位在下降,受到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得,现在他们才开始反思“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及其影响”了。

看着吧,草根崛起以后,会如何对待我们这帮文化“精英”。

我的看法是:未来的时间里,知识分子将会遭到报复,甚至有可能被排除于主流文化之外(别惊讶,民众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之一,离了胡箩卜也能成席)。这种情况,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会导致社会思想的混乱和文化的没落。

但是,这只是一个过程,我相信中国的民众和真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有能力让我们的文化重生。

大浪淘沙,那些把知识当饭碗保地位获取虚荣确定社会地位的所谓“知识分子”,只怕是会被淘汰的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近来知识界较趋同的认识。
在中国大陆尤为明显。
即如本文所述,如果说“政治边缘化”更多是出于外界的影响,那么“文化边缘化”则是自上世纪初叶起则开始的、半自省式的变化(主客观原因都有)
如有兴趣可参考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等相关资料。

因此,建议在您以后论述时,似在了解全面情况后更为妥当。

[ 本帖最后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9:21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1 19:32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07-2-1 17:44 发表
不要以为教化民众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人人渴望知识,个个夹道欢迎

受了点委屈,挨了些骂,感到被误解,遇到点困难,于是乎就打退堂鼓,临了放下豪言一句:不是老子不教你,而是你小子素质太差:sle ...

知识分子——"教化民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本帖最后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9:34 编辑 ]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9:45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8:48 发表
五四以后自由主义在中国势微=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抑或是巴黎和会时期威尔逊的失败=自由主义背叛了中国?老金抛出的等式着实玄妙的吓人哪.

自由地思想不等于自由主义,却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标志之一,正如你所说,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

把这个常识反过来就不是常识了。
一战期间,包括美、英、法等国列强都曾经以照会的形式向中国保证将在战后将山东交还中国,保护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而一战以后威尔逊以自由主义为旗帜,鼓吹民族自决,主张建立国联,其观点一时间颇为全球被压迫民族所向往,陈独秀都曾经说威尔逊为世界最伟大人物。然而最终威尔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了把日本留在国联而不惜损害了国联建立的根本基石——民族自决(有趣的是国联的后身——联合国也在巴勒斯坦也做过同样的事情),而中国人为此激愤,从此美国自由主义让路,苏俄道路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无论国共,甚至包括最大的自由主义者胡适都长时间的盛赞过苏联,认为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方向),这个历史事实正是自由主义背叛中国的历史事实,也是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也包括毛泽东)抛弃自由主义从而导致自由主义最终在中国失败的历史事实。其后的中国,自由主义从未成为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无论国共),直到今天。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19:52

实际上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自由主义者不等于知识分子,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不能说是自由主义者。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7-2-1 20:04

愚昧的民众分不清知识分子的真伪,就给了一批本来不是知识分子的人滥竽充数的机会。只有当广大民众的综合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识好奇心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筛选出谁是高手谁在充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刚毕业的金融工程博士去银行找分析师的工作。。。
在纽约华尔街,银行方面肯定要派人仔细看你的博士论文以及发表文章,面试时甚至还要求你讲述专业性很高的问题。
在悉尼马丁街,银行方面不一定那么仔细读你的论文,但至少会看你的导师以及你文章发表杂志的分量。
在上海浦东,拿出一张哈佛毕业的博士文凭,基本上不会继续看了。

这就是中国的问题,大家重视牌子不重视实质。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上的人,普遍还没有分析实质的水平。华尔街的银行中高层对最新的数学发展可能了如指掌,但类似这种人在上海银行界也许就真的找不到。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在银行界出现,它在中国其实极为普遍。为什么北大的学术腐败那么严重,而全国对他们束手无策?还不是因为北大牌子硬,不管他们怎么腐败,最后评权威全国还都迷信北大?这样一来,北大学术界普遍会缺乏压力感。

西方的学术界则不同,虽然牌子也很重要,但他们一到真正什么正事上,还是要看教授本人。比如说美国,很多一流科学家并不在美国一流学校任教,他们也不用非指望一个一流学校去显示自己的价值。反而很多在 MIT, Harvard 等地的教授默默无闻,在美国也不会因为他们在那些学校任教大家就高看他们一眼。只有他们的 publications 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1 20:57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2-1 20:04 发表
愚昧的民众分不清知识分子的真伪,就给了一批本来不是知识分子的人滥竽充数的机会。只有当广大民众的综合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识好奇心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筛选出谁是高手谁在充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

西方大学比较好的就是教学、科研、行政的界限分的比较开,不会因为某人一方面比较强就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强,或者要求他在其他方面也强,这点比国内的确要好。国内总是一好百好,行政领导非学术带头人莫属,搞到最后真正想做学问也没多少时间。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2 09:00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1 19:19 发表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近来知识界较趋同的认识。
在中国大陆尤为明显。
即如本文所述,如果说“政治边缘化”更多是出于外界的影响,那么“文化边缘化”则是自上世纪初叶起则开始 ...

...........嘿嘿,不妨对你吹个牛皮。

几年前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注意这个问题了。

真话总不好听,这个我能理解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2 09:09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2-1 20:04 发表
愚昧的民众分不清知识分子的真伪,就给了一批本来不是知识分子的人滥竽充数的机会。只有当广大民众的综合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识好奇心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筛选出谁是高手谁在充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

公主说得不错,所以我觉得,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好给了民众一个“综合独立思考”的机会。

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待,宽容的对待民众。他们被压榨了几千年,有怨气是难免的。

总之,先躁动,后冷静。当民众真正觉醒,分辨出谁是真高手谁是南郭先生的时候,中国的文化才有了新的生命力。

思想的觉醒,也会带动社会进程。窃以为,中国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正是从那时起。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7-2-2 11:28

在冷静之前为什么要骚动?民众的不理智只会给有心之人带来机会。被压榨了几千年,且不说是多么夸张的说法,但有些时候有怨气也不是任凭你发泄的。毛泽东搞文革可以说是给贫下中农了一个撒气的机会,结果这些个红卫兵给中国带来了不可度量的损失。这样的骚动、撒气、不理智的疯狂行为,我们并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大众可以冷静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辨真伪的能力。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2 14:14

事实上,我和你一样并不赞成这种躁动。不过我的看法是,既然它无法避免,而且已经发生,我们也只有坐下来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

注意这个问题已经有好几年了,也算有了点愚见。毛时代的躁动,是以政治为基础,暴力为手段,将知识分子变为民众,达到某种平等。

而今天的躁动,乃是是经济为基础,知识为手段,将民众变为知识分子,达到另一种平等。

民众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能够“冷静的独立思考问题”,相反,当他们在网络时代一下子接触到其祖先几千年都没有接触到的大量知识时,反而会不知所措。这跟我们读书时突然接触大量新理论时是一个道理。

还有一个问题,即知识分子中的某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很可能去迎合这股躁动,形成一股恶性循环。

我所说的躁动,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可以发现了,社会越来越浮躁,人们越来越功利,道德的天平在倾斜。其实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一个转折的前夜,越是这种情况,混乱和躁动也就越多。造成这种躁动的,不光是民众。

所谓否极泰来,我相信人们不可能让自已长期处于这种情况(除非他不想活了),即使是为了生存,他们也必然会寻求解决之道。而且我也相信,只有这种民众的真正觉醒,才能够建立一个健康的民主氛围。

这就是躁动——冷静。尽管我非常讨厌这种躁动。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2 14:27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所以我尤其反对那些打着自由旗号忽悠人的伪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一旦破坏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民众别说“知识好奇心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了,很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疲于奔命。

那样一样,民众的真正觉醒就更加遥遥无期了。而他们,依旧可以打着学术权威的旗号大享其福。

无论是文化还是民主,都有一个无知躁动——冷静的过程,我相信公主也不会例外。

我以为公主应该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今天虽然愤青众多,但也已经有很多人在开始反思,而且这些人只会越来越多。

以前目睹身边种种怪象,也曾对民众满怀疑心,对前途缺乏自信。可后来发现,虽然怪象连连,但仍然有人并未放弃自已的理想,同时也有很多的人,目睹怪象之后,也在反思。

由此可见,绝不是没有希望的。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07-2-2 14:44 编辑 ]
作者: whws    时间: 2007-2-2 16:53

觉得这篇文章对于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作用,解读是相当透彻的。对于后来知识分子从旧有结构中的脱离和对自身定位的重新解析,文章对于原因的认定,却未必完全准确——因为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两个方面:知识分子的动作及其成因和社会主体民众的动作及其成因。对于前者,作者有着相当深入的认识,但是对于后者,作者的解读我不完全认同。

当叙述到政治依托下的外来文化对乡土社会产生的再渗入和重新结合这一历史过程时,作者的叙述就相当地简化,以至于显的浮于表面。

事实上在近一百年里,中国的乡土社会,无论是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内在的乡土文化对于“先进的自由主义”的抗拒,绝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抗拒,而且体现在一个农业社会对于工业化的水土不服,体现在一个中间阶层瓦解后的两极扁平社会结构对于试图再形成的多层立体社会结构的抗拒。

此外,如果我们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称为第一代自由主义者,把改革开放后形成的自由主义者称为第二代自由主义者,那么两代自由主义者正在重复同一个错误,就是把阶层和阶级的立场冲突,理解为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把建立在经济利益需求上的政治冲突解读为保守与开放的冲突,同时把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道德体系与政治习惯打包处理,从而彻底把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割裂对立——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种来自全社会的固执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一个极为敏感和自尊的社会而言。

最后还是再称赞一句:这篇文章还是写的相当好的。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2-2 16:56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2 21:28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7-2-1 19:45 发表

把这个常识反过来就不是常识了。
一战期间,包括美、英、法等国列强都曾经以照会的形式向中国保证将在战后将山东交还中国,保护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而一战以后威尔逊以自由主义为旗帜,鼓吹民族自决,主张建 ...

威尔逊更多是站在美国总统的角度上去谋求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主导的国际联盟;而非作为全世界自由主义的领袖的立场去推行民族自决.威尔逊为了国联付出了重大的代价,除了与英国妥协,还被迫屈从于日本的殖民地要求。他建立的国联是外交妥协的产物,与实力均衡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不是他原来所希望的国际组织。威尔逊在这一系列的妥协、让步之后,最终还是陷入了大国主宰的交易之中,既没有履行他信誓旦旦的原则,也没有达到美国独担世界领袖的目标——然而,这只能说明威尔逊在推行自由主义的不彻底性,应该是威尔逊背叛了自由主义,怎么就成了自由主义背叛中国?这是什么奇怪的逻辑?


当然,中国当时还不那么成熟的知识分子失望是必然的——除了表现在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不理智的希望外,更涉及到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不合时宜的目标。

从中国现代史上看,“五四”启蒙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英美经验主义到欧陆唯理主义的思潮流变过程。《新青年》早期自由主义思潮是法兰西传统与盎格鲁传统交叉融汇、双流并进的思想过程,但其主流和其基调却是英美自由传统。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思潮的转换,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进程,“五四”之后的社会改造热潮中,知识分子的乌托邦情绪日渐高涨,“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凸显了自由主义与乌托邦社会改造道路的分歧。信奉英美自由传统的胡适在思想上倡导实验主义哲学,在政治上主张渐进式改良主义,他认为,文明进化不是笼统的而是一点一滴完成的;李大钊是主张中国社会的改造必须通过俄国式社会革命而根本解决。这场论争以德俄社会主义思想的胜利而告终。从此,启蒙运动从经验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此后的数十年间,中国知识分子以思想上的激进主义和乌托邦救世精神参与了中国激进的焦虑的社会改造工程,并品尝了其间的苦果。

事实证明,乌托邦是行不通的。

换成你的语言,真理部经历着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一个神话破灭到另一个神话破灭的过程。

[ 本帖最后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2 21:31 编辑 ]
作者: 凯坦尼古斯基    时间: 2007-2-2 21:30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07-2-2 09:00 发表


...........嘿嘿,不妨对你吹个牛皮。

几年前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注意这个问题了。

真话总不好听,这个我能理解

要说躁动,至少从这篇贴子来看,阁下的躁动恐怕是最实在的。

一方面对知识界“边缘化”的自省无知无觉;一方面对自身的看法与“潮流”相符而矜然自夸。
当然,看到一些方面总是好事情,但不是可以说,就能够对客观现实任意图抹。

此外,建议你在观看社会躁动时注意这样一个事实——破坏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恐怕正是以激进民族主义为代表的那么些人;
阻碍民众的真正觉醒的,也少不了动辄“搁置##,死光了再揭密”的那么些建议。

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才是一个知识界与民众良性互动、一个民众真正觉醒、一个健康的民主氛围、一个和谐盛世的前提。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2 21:52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2 21:28 发表


威尔逊更多是站在美国总统的角度上去谋求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主导的国际联盟;而非作为全世界自由主义的领袖的立场去推行民族自决.威尔逊为了国联付出了重大的代价,除了与英国妥协,还被迫屈从于日本的殖民 ...

你说的是学理上的自由主义,而我说的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说威尔逊把自由主义当工具倒是不错,这就是典型的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正是这种惟利是图导致自由主义在全球的信誉破产和共产主义趁机强占了被压迫世界的舆论阵地。其后共产主义也因为同样的惟利是图而同样信誉破产,这自然是后话)。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共产主义一样,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学理上的那个,这就是现实问题。至于乌托邦,自由主义又何尝不是乌托邦,实际上就是在西方,自由主义从未真正实现过,自由主义的核心戒律——自由以勿扰他人之自由为界——也从未被认真遵守过,倒是出现了打着自由主义旗号的新殖民主义——新自由主义。所以我们谈论XX主义的时候最好要区分我们实际上在说的是什么领域的XX主义,否则就根本是在两条线上擦肩而过。
更何况以中国的民情和现实,自由主义完全是无法完成推动民族解放的任务(攘外和统一),而中国近代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民族解放,中国内政与外交的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源自于此的,不解决这点,就无从解决中国的问题。“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这个论断到也不是刻意的宣传,而是有其现实性的。

PS:唯理和唯实都是来自欧洲,而不是唯理是欧洲的,唯实是新大陆的,这些都是方法论的问题,而非我们谈论的自由主义、共产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问题,自由主义也有唯理的地方,共产主义也有唯实的追求(“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就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嘛)。辩证唯物主义本质上应当是唯实的——也就是经验论的,但是在传播中走样罢了,为什么会走样,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7-2-3 00:22

中国从来都不缺有良知,有学识,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只是他们的声音被主流声音压制住了,太微弱了。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3 08:58



QUOTE:
原帖由 凯坦尼古斯基 于 2007-2-2 21:30 发表


要说躁动,至少从这篇贴子来看,阁下的躁动恐怕是最实在的。

一方面对知识界“边缘化”的自省无知无觉;一方面对自身的看法与“潮流”相符而矜然自夸。
当然,看到一些方面总是好事情,但不是可 ...

呵呵,知识界无需自省,错的只是他们中间的害群之马。

希望民众继续愚昧的不仅仅是统治者,还有某些文人。我的意思很明白,通过社会的发展,实现公主所说的“民众知识的积累”,完成民众的觉醒,进而为民主和自由铺平道路。

动不动就拿学术理论套这个套那个,那才叫好玩。知识是用来自我完善的,不是用来自我标榜的。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7-2-3 09:12

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个开放革新和不断削弱的集权政治结构是较好适合于中国民众的稳定的政治结构,是能够包容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较好的政治结构,是向民主自由社会平稳过渡的可行的政治结构,是可以和应该接受的政治结。

——————楼主也不用说俺躁动,阁下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我的立场。

我之所以要主张“搁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民众“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冷静和稳定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 谭文山    时间: 2007-2-3 19:42

支撑美国基本精神的就是独立宣言所阐释的精神,追求个人价值。
支撑中国基本精神的应当是具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保障人民的利益。

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告诉大家,为人民谋利益是崇高的,是受到所有人尊敬的,忧国忧民的人,是受到人民爱戴的。

奴颜卑膝的,崇拜权力的,崇拜能力决定论的,滥用权力好大喜功的,不干实事胡言乱语的,都是受社会和大众鄙视和唾弃的。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7-2-4 09:21

本文的核心是挂知识分子的羊头卖自由主义的狗肉,而不是什么知识分子脱离不脱离群众的问题。
作者: 末日朝阳    时间: 2007-2-4 21:56

知识分子只要做好自己
王小波说:首先要正直,其次要快乐
这两样东西应当是大部分人的共同追求,能做到这样,民众自然被吸引并且认同和学习这样的知识分子
有这样特性的知识分子在我看来也是完全能够与时俱进的非形式主义的人
剩下的分歧仅在于各人正直的方式和快乐的方法不同而已,这保证了品种多样性
不过总要有很大一部分人相对愚昧盲动的,否则就都是知识分子,理想社会了,我们只能把火车轮往前推一点而不可能把它彻底卸下来
作者: 谭文山    时间: 2007-2-4 22:31



QUOTE:
原帖由 末日朝阳 于 2007-2-4 21:56 发表
知识分子只要做好自己
王小波说:首先要正直,其次要快乐
这两样东西应当是大部分人的共同追求,能做到这样,民众自然被吸引并且认同和学习这样的知识分子
有这样特性的知识分子在我看来也是完全能够与时俱进 ...

有道理,正直使人具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快乐。
作者: 蜀中咖哩    时间: 2007-2-7 16:56

个人的简单标准:以运用其智力研究、反思和推测、质疑以及回答有关各种不同思想问题来影响社会的是知识分子。
现在很多人简单的将自由主义者等同于知识分子是可悲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