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封刘禅真的如易中天先生说的就是封禅么??? [打印本页]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3 14:22 标题: 刘封刘禅真的如易中天先生说的就是封禅么???
刘封刘禅真的如易中天先生说的就是封禅么???第一次进来发帖就问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幼稚。
以前有人借此说刘备向来有称帝的野心,为两个孩子取名如此。当时我曾经反驳,说如果当初真的有这个意思,早就被人借题发飙了。
可是除了这种推论之外,我真的找不出更好的解释
事隔多年,看到易中天先生也持这种看法
“ 易中天先生讲得
第二,刘备有帝王之志,就是他是想当皇帝的。刘备两个儿子叫什么呢?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是什么呢?封禅是中国古代有德帝王祭奠泰山的仪式,这里面有两个条件,或者说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这个祭祀主体只能是皇帝,第二个,还不是一般的皇帝都可以,要有德之君,你无德还没有资格,第三个就是祭奠是要在泰山上做的。就是在泰山顶上祭天叫做“封”,在泰山脚下祭地叫做“禅”,合起来叫封禅,你刘备如果不相当皇帝你把儿子叫封禅干什么?那说明他想当皇帝
”
看到这个论坛高手众多,如燕京晓林先生等旁征博引,博闻强记,
因此到此注册发帖,希望能够得到正解。
作者:
sukerwl 时间: 2007-1-23 14:35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文字狱 士兵对上司喊万岁的都有 叫个封禅也很正常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3 15:02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先主至荆州是建安六年的事,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差了好几年。
刘备当时是没儿子才收养了干儿子。刘备要知道几年后会再生个儿子,所以把刘封起名为封,那刘备就不叫刘备,而是叫刘操,当神仙去了。
易中天的话,听听当笑话吧~~~~
作者:
fantasydog 时间: 2007-1-23 15:06
从关羽的螟蛉之说看,刘备是先给刘禅起的名字,然后再收的刘封
难道刘备有未卜先知之能?
作者:
坚硬的稀粥 时间: 2007-1-23 15:23
也许正是在大耳朵有了刘禅之后,看见有个小帅哥名子叫封,然后为了图吉利认的干儿。
这个无法考证,只能把大耳朵从地底下拉出来问才能问清楚。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3 15:31
不管怎么说,要么是刘备,要么是刘封他老爹,总会有人未卜先知的。
作者:
潇湘剑雨 时间: 2007-1-23 16:25
拜托,这种说法又不是易中天第一个提出来的,他也只不过是借鉴别人的说法而已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3 18:15
原帖由 潇湘剑雨 于 2007-1-23 16:25 发表
拜托,这种说法又不是易中天第一个提出来的,他也只不过是借鉴别人的说法而已
好像是聂绀弩先提出的,还写在某个版本(具体哪个忘了)的三国演义的前言里。
作者:
可爱小马驹 时间: 2007-1-23 18:44
封禅并不是皇帝专利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3 19:03 标题: 回复 #7 潇湘剑雨 的帖子
确实好像是聂绀弩先提出的
只不过易中天先生现在名声响,我这样提只是说明现在有这种看法的人很多
不过好像当时没有人提出这个异议,不知道为什么
从当时的反应来推断,应该是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不过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当初人不往这方面联想?
只有知道这个才能否定易中天先生等的说法
现在看到有不少高手回复了
却似乎没有得到正解。
唉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3 19:08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1-23 18:44 发表
封禅并不是皇帝专利
好像封禅不是随便谁都能来的吧?
有不是皇帝的人封禅的记载么?
记得《论语》里面有《八崤》一文怎么说来着?
作者:
fantasydog 时间: 2007-1-23 19:20
确实不是皇帝专利
貌似霍去病就封过(应该是他吧,好像是汉武帝手下的某个,记不得了)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3 20:02 标题: 好似封禅确实是皇帝专利,而且专指泰山…………
原帖由 fantasydog 于 2007-1-23 19:20 发表
确实不是皇帝专利
貌似霍去病就封过(应该是他吧,好像是汉武帝手下的某个,记不得了)
具体的分辨还得请教高手
是霍去病,不过貌似和封禅关系不太大,呵呵……
记得辛弃疾那首词里面的“封狼居胥 ”就是说他的
姑衍:山名。在狼居胥山之西,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
封、禅,谓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报天地之功,为战胜也。
以下转自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10447.html?si=1每个皇帝都要封禅吗?/封禅是怎么回事???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祭祀泰山的活动史不绝书,即使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也频频前来祭祀。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更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为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种看来简易明了的仪式,何以成为历代帝王神乎其事、无比隆重的盛典,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自《 史记·封禅书 》出,封禅始于秦始皇之说几成定论,南宋马端临更直斥“七十二家”封禅之说是“陋儒之见”,“诗书所不载,非事实”。而恰恰是司马迁在《 封禅书 》开篇就写得明明白白,封禅大典“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厥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须知《封禅书》之于司马迁有极特殊的意义:其父司马谈因病未能随汉武帝行封禅,作为太史官的终生遗憾,临终前“执迁手泣”,悲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 是命也夫! 命边夫”(《太史公自序》)此言能不使司马迁刻骨铬心,剔抉搜罗封禅史料,“殚精竭虑靡辞”以赴?况且司马迁以刑余之身,完全靠“重于泰山”的精神力量从事他的“名山事业”,使他不敢对泰山封禅著述有丝毫懈怠。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对封禅起源作出清晰描述,但司马父子对一这问题的探索和肯定却明白无误。无视这一事实,该不该算做“陋儒之见”呢?
如果不抱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不难看到前人对封禅起源的追溯。那位孜孜不倦地追周礼,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比司马迁早五百多年的管子曾经谈到过封禅,可惜《 管子 》一书中的《 封禅篇 》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候于蔡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 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路史》中记载,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兴封禅”,也透出封禅起源的消息。以上诸说,显示了封禅起源的纵向系统。它虽开法构成信史,却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封禅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封禅起源。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封禅的具体仪式富有象征性。班固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白虎通义》《 礼记正义 》云:“祭天则燔柴也,天谓日也; 祭地, 瘗者,祭月也。”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秦始皇封禅,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汉武帝封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汉光武帝封禅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 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 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坛颂 》、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参考资料:http://www.cits-sc.cn/Page/taishan/minsu/200506/5054.html
作者:
历山学士 时间: 2007-1-24 16:46
原帖由
fantasydog 于 2007-1-23 15:06 发表
从关羽的螟蛉之说看,刘备是先给刘禅起的名字,然后再收的刘封
难道刘备有未卜先知之能?
分清 演义与历史好不好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4 17:26 标题: 回复 #14 历山学士 的帖子
学士,经常看你的帖子,给一个经典的回复啊
作者:
历山学士 时间: 2007-1-24 17:37
不敢。
所谓 关羽螟蛉之说,正史未载,小说家言。当按《封传》:“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确定刘禅应该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
刘备有没有给刘封改了名字,不好说。但是,封禅二字合起来可讲,分开来亦各有含义。若说与帝位的关系,“禅”比“封”要突出的多了。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1-24 17:47 编辑 ]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4 17:42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1-24 17:37 发表
不敢。
所谓 关羽螟蛉之说,正史未载,小说家言。刘禅应该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
封禅二字合起来可讲,分开来亦各有含义。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禅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是可以确定的。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
认刘封生刘禅的时候,刘备还寄寓刘表那里。
若封禅是这么明显的问题,刘备敢这么嚣张的show出来?
作者:
赵哪个云 时间: 2007-1-24 19:28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1-24 17:37 发表
不敢。
所谓 关羽螟蛉之说,正史未载,小说家言。当按《封传》:“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确定刘禅应该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
刘备有没有给刘封改了名字,不好说。但是,封禅二字合起 ...
似乎没有封禅这层意思的可能性比较大,如冒牌所说,一是先有刘封后有刘禅,刘备还不至于会未卜先知;二则刘备还客居在刘表之下时,不会这么胆大妄为~~
另外,禅也有继承之意,如此解释则可以和阿斗的字公嗣相对应~~如此一来,则无刘备取封禅之意的可能了
[ 本帖最后由 赵哪个云 于 2007-1-24 19:37 编辑 ]
作者:
zwyrz 时间: 2007-1-25 10:07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禅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
既然哥哥叫封,加上大耳有当皇帝的野心,正好,封+禅
这和广大人民取名习惯一样,弟弟取名一般也和哥哥类似: 经常有3兄弟叫龙虎豹的,有些叫经国,纬国,很好理解么
这问题有那么难么?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5 10:11
原帖由 zwyrz 于 2007-1-25 10:07 发表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禅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
既然哥哥叫封,加上大耳有当皇帝的野心,正好,封+禅
这和广大人民取名习惯一样,弟弟取名一般也和哥哥类似: 经常有3兄弟叫龙虎豹的,有 ...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孙盛曰:此不然之言。备时羁旅,客主势殊,若有此变,岂敢晏然终表之世而无衅故乎?此皆世俗妄说,非事实也。
刘备寄人篱下,就算真有什么当皇帝的野心,也不敢堂而皇之的表露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7-1-25 10:12 编辑 ]
作者:
海无涯 时间: 2007-1-25 10:41
应该是碰巧吧,当时刘备又没什么势力,担心自己的小命都来不及哪会想那么多啊
作者:
陶心 时间: 2007-1-25 11:13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4 17:42 发表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禅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是可以确定的。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
认刘封生刘禅的时候,刘备还寄寓刘表那里。
若封禅是这么明显的问题,刘备敢这么嚣张的show出来?
觉得各位的“刘备此时不敢名目张胆”之说甚恰。同时,“养封为子”,通常认为刘封原名就是“封”,带着“封”名从刘备,而不是认了继父后改名封。有人认为刘备受了“封”字启发再得亲子时起名“禅”的看法似乎不妥,刘封自然“有武艺、气力过人”,但毕竟是从子,刘备不太可能给亲子起名时参考之前养子的名字构造。看来还是巧合。
作者:
zwyrz 时间: 2007-1-25 11:42
刘备虽然寄人篱下,但给儿子取个名字,就要怕文字狱? 刘表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再说旁人也不一定能看出名字含义,大耳的所作所为才是他们忌惮的地方,区区一个名字有那么在意?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个才是大头吧,大耳连人都收买,名字不敢取?
而要杀他的原因也基本在这里了
虽然是养子,但是大耳也是满喜欢的,参照名字构造,刚好还能满足自己YY的梦想,何乐不为
作者:
ft1114619 时间: 2007-1-25 11:53
当时是没文字狱~到是现在的人搞个文字狱来套人家老刘~
摸着良心说~把刘封刘禅看成封禅的人~哪个不是怀着文字狱的心态去看的~
可怜人家老刘死了这么多年还被现代人的文字狱给套住了~
这个和"爱国~爱民~爱党"=爱"国民党"有什么区别~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5 14:20
这……
似乎不该那么说吧。
我想如果刘备心有所想,别人肯定会心有所疑
刘备集团一直骂曹操是“汉贼”,这样先举起了“正义的大旗”
也就是师出有名啊
那曹操方面还有东吴方面既然早就那么看重刘备,又那么积极打压,肯定会有不少人找借口好让师出有名啊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们善于正名的体现,可是没人找刘备这茬。
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
可是没见到他们那么出牌的
另外据有些人说投靠刘备的往往是因为理想,而投靠曹操的靠利益。
如果封禅如易中天先生解释的那么明显,投他之前也得掂量掂量,但是不管从哪方面似乎都没有人理会这事
所以对zwyrz前辈的看法不敢苟同
原帖由 zwyrz 于 2007-1-25 11:42 发表
刘备虽然寄人篱下,但给儿子取个名字,就要怕文字狱? 刘表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再说旁人也不一定能看出名字含义,大耳的所作所为才是他们忌惮的地方,区区一个名字有那么在意?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个才 ...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5 14:26
当时是没有文字狱这个说法,可是不代表没人从这方面找茬。
当你某些方面有问题,尤其这个问题对敌方有利的情况下,肯定会有人抓的。
毕竟如果是真如易中天先生所讲,这恐怕是大事。
原帖由 ft1114619 于 2007-1-25 11:53 发表
当时是没文字狱~到是现在的人搞个文字狱来套人家老刘~
摸着良心说~把刘封刘禅看成封禅的人~哪个不是怀着文字狱的心态去看的~
可怜人家老刘死了这么多年还被现代人的文字狱给套住了~
这个和"爱国~爱民~爱 ...
作者:
wuyazi 时间: 2007-1-25 14:27
我觉得应该是巧合吧!否则后面几个儿子为什么不这么改:>?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5 14:32 标题: 回复 #20 冒牌 的帖子
认同冒牌前辈的说法,不过我想要想否决易中天先生的说法只用以上言论是不够的
这只是猜测与推论,并无法否认zwyrz 兄的解释,他可以对这些推论性的理由都不服
他说的这些也是事实,只是希望能够找出在当时那种语言环境中更合理的解释来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孙盛曰:此不然之言。备时羁旅,客主势殊,若有此变,岂敢晏然终表之世而无衅故乎?此皆世俗妄说,非事实也。
刘备寄人篱下,就算真有什么当皇帝的野心,也不敢堂而皇之的表露出来。
作者:
独孤散人 时间: 2007-1-25 14:33
有人解释成“封禅永理”
原帖由 wuyazi 于 2007-1-25 14:27 发表
我觉得应该是巧合吧!否则后面几个儿子为什么不这么改:>?
作者:
dollbean 时间: 2007-1-28 11:13
刘封好象原来的名也叫封,过继到刘家也只是改了个姓而已。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7-1-28 21:30
原帖由
独孤散人 于 2007-1-25 14:33 发表
有人解释成“封禅永理”
“封禅永理”是什么意思?永远有理
作者:
馬√趫 时间: 2008-1-8 14:28
不是这个意思 刘封就不是刘备的儿子 只是义子而以
以此来说刘备有当皇帝的野心似乎有些牵强
再者乱世出英雄他想当皇帝又没错 人心隔肚皮谁能知道谁想甚么..
作者:
w8daw8da 时间: 2008-1-9 02:58
刘禅小名斗,一直呼为阿斗,正式叫为刘禅是取荆益以后的事,先主为汉中王阿斗才12岁为王太子,刘禅是刘备势力大的时候才正式起的也未可知,(参考汉武帝幼名刘彘,很长一段时间叫刘小猪,后改刘彻)
[ 本帖最后由 w8daw8da 于 2008-1-9 03:09 编辑 ]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8-1-9 09:06
隋朝还有大将叫史万岁,曹丕的老婆叫郭女王,如果都照你们这种文字狱的理解法,这些人早就死了。
现在的人是不是被文字狱都搞成心理变态了,都喜欢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总想从人家的很正常的一些事情里面琢磨出点味道来,好象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高明。这些人如果生在30年前,或者清朝,恐怕早去干那些无耻的勾当去了。
作者:
怀恋 时间: 2008-1-9 13:08
他的品三国 都是当笑话看的.仅从既无5虎何来4虎这事上就可以看清楚.他老人家水平有限的很.
作者:
关张马黄 时间: 2008-1-11 15:32
刘封本名寇封,后认了刘备做义父才改姓。如果易先生所言有理,那么连刘封原来的亲生父亲也有做皇帝的野心。似乎没有封禅这层意思的可能性比较大。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08-1-25 17:46
传说文革时,有一家生了三个小孩,分别取名叫爱国,爱民,爱党。结果为孩子取名的父亲被抓了起来,原因是他的三个孩子名字联一块就是爱“国民党”。
聂某人已经入了土也罢了,对易某人继续传播这种龌龊的论调强烈BS之
有人开玩笑说曹操的名字是脏字,易某人气愤的说情操的操是脏字吗,不必如此下作。他自己的“爱国民党”论比这个还下作。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1-27 12:44 编辑 ]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8-1-25 20:47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4 17:42 发表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禅生于刘备认刘封作义子之后,是可以确定的。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
认刘封生刘禅的时候,刘备还寄寓刘表那里。
若封禅是这么明显的问题,刘备敢这么嚣张的show出来?
我很怀疑刘禅是从小就叫这个名字, 还是长大以后才改过来的.
而且, 我觉得他的字也很牛, 公嗣... 给人一种太子铁定就是他的感觉.
作者:
越骑校尉 时间: 2008-1-27 00:26
古代医学不发达,即使是贵族家庭,婴幼儿也死亡率很高。所以未成年的孩子通常用小名来称呼,等长大后才取个正式的名字(以免浪费好名字)。曹操小时候不也叫曹瞒嘛。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08-1-27 01:09
转来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刘备的两个儿子“刘封”与“刘禅”的名字,成为其野心勃勃+假仁假义的证据:“封”“禅”相连,是帝王才能举行的仪式嘛,刘备白丁一个,就给自己的儿子取这样的名字,实在是“其心可诛”。——其实,我是不大在意这个问题的,以现代人的观念,就算他给自己儿子取个名字YY一下,也是玄德公的自由;但是,倘若他根本没有这样的念头,却被恶心巴拉的后人扣以无知的揣测,我倒是想要替他辨一辨。
初起疑惑,在于:
一、古人取名,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即是由婚姻关系生下来的小孩儿,三个月大的时候(由父母)取名。
而刘封何许人?“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按“先主入蜀……时封年二十余”,那么,刘封应该在191年以前出生,刘备投奔荆州,是在200年官渡之战前夕;《三国志》言,刘封是刘备呆在荆州期间认下的义子,那么其时刘封是至少十岁的少年了——他的名字,本不是刘备取的!
难道是改的吗?对不起,《三国志》上没写刘备特意为他改名,参考李严、王平改名,诸葛亮为养子诸葛乔改字,都有正式记载,不能单单认为刘封同学改名,被陈寿当作没看见。
二、刘备得到刘封,生下刘禅,都是在隐处荆州期间,这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为低落的时候:刘表把他扔到新野,去做抵挡曹操南下的炮灰;他跟荆州的豪杰交好,又被刘表疑忌;向刘表建议趁着曹操北定袁尚、袁谭之际袭取其后方,也不被采纳——而且这一呆,就是优游无事八年!
《九州春秋》中说,刘备在宴席中感叹自己“髀生赘肉”至于慨然涕泣;《世语》说刘表手下的蔡瑁、蒯越也想害他(这就是“跃马檀溪”最早的版本咯)
——这样的潦倒状态、凋零惶惑的心理,恐怕才接近刘备当时的处境。怎么可能给自己的儿子取上“封禅”的名字,以寄托身世飘零的自己,不仅要当皇帝,还要当统一全国的皇帝,还要当足可以“封禅”的皇帝——这样的“发梦般”的理想?
说刘备志在“封禅”,这无异于“发梦”,还在于:在刘备之前,具体事项皆明载于史的封禅,只有三个人:秦始皇、汉武帝和汉光武帝,且都是在国家一统时才实行的大型庆典。
所谓“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班固《白虎通义》),改朝换代,皇帝的姓氏发生变动了,所以要跟老天爷说一声,这才是“封禅”的必要——秦始皇、光武帝皆为此(光武之前有王莽“新”朝);而汉武帝封禅,是想求长生不老——“初,孝武帝欲求神仙,以扶方者言黄帝由封禅而后仙,于是欲封禅。”(《汉书·郊祀志》)
那刘备同学呢?汉献帝仍在,而且刘备还一向打着“宗室”的旗号;而他本人,其实对生死看得还蛮开的——“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见“刘备遗诏”)——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样一个实在人,会拿“封禅”这种后世儒生才津津乐道的花腔仪式,作为自己的理想;而且还是在自己朝不保夕,前途一片迷茫之时!
好了。既然如此,重新来看看刘备给儿子们取的名字吧:
刘封——不是他取的;
刘禅——《三国志·杜琼传》中,其实已经有谯周对“禅”字的解释了:“后主讳禅,其训‘授’也”。也就是禅、授同义。与之相应的是,刘禅,字公嗣,嗣者,继也。所以,刘备其实是以“尧舜禅让”的传说,为长子命名,大概是欲其养成尧舜之德的意思。但是,在谯周这个比较注意文辞吉凶的人来说,就觉得后主这个名字太晦气了,预示着蜀汉政权要“授”与他人,不是国祚绵长的预兆;
刘永——字公寿,“永”、“寿”互训,大概就是欲其享年永久之意;
刘理——字奉孝(hoho,与郭奉孝同字),“理”、“孝”并举,大概就是欲其以孝明理之意;
——上述四子的取名,都是在儒家伦理的框架下,再正常不过了,跟封禅啥关系都没有!
要说三国时期,会做这种“发梦”般理想的人,那就是袁术这个量级的吧;hoho,后来魏明帝曹睿也想封禅,8过,未成。——曹睿倘若要以“易姓而起”的身份进行封禅,配合他喜欢折腾铺排的性格,倒是合情合理。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8-1-28 08:57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1-25 20:47 发表
我很怀疑刘禅是从小就叫这个名字, 还是长大以后才改过来的.
而且, 我觉得他的字也很牛, 公嗣... 给人一种太子铁定就是他的感觉.
男子二十冠而字
刘禅即位不过十七,就算有些冠礼早的,十五岁就加冠了,那也是章武元年,刘备即位了。
俺怀疑刘禅的字就是封太子时所起的。
作者:
foraeversangyan 时间: 2008-2-3 18:55
不错,虽然不是很懂不过谢谢楼主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