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征文]籍贯之惑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1-7 00:12     标题: [征文]籍贯之惑及其他

翻看旧相簿,会让人产生今昔何昔的奇怪念头,那照片里的青涩模样,曾经的纯真笑容,都已经一去不返,如今是再也装不出来了。不过那一份珍贵的记忆,到底还是借由此物留存了下来。少有人会去翻看户口簿的,一来那东西不大派的上用处,只不过在动迁升学之时拿出来充充场面,二来就算翻看也没什么好看,除非你对家谱之类也有同样爱好。

不过各位可有注意自己户口簿的籍贯一栏,那上面写的,却大有可能是你常年填表格必大书特书却从未涉足之处。比方说我的,赫然四个大字,广东潮州,心向往之而未曾有缘一见,倒是给了我冒充广东人的机会,虽然说在上海冒充广东人也未必有什么好处,呵呵。

关于潮州,我的印象非常模糊,有之,也只是来自于家中的长辈。而自从一年多前奶奶过世,家里再没有了一个正宗潮州人。以前爸爸和叔伯们和奶奶说话,还会掺杂几句潮州话,现在呢,爸爸喜欢说洋泾浜国语,我呢,便偶尔说说洋泾浜英语,也许长此以往,对潮州这两个字,要越发没有感觉了,那么趁此机会,写些关于潮州的记忆下来,也好在没有闲到翻看户口簿的日子里,提醒自己也算是四分之一个潮州人。

上海话里关于潮州,是有一句俚语的,叫做“潮州门槛”,什么意思呢,我曾经问过,也自己瞎琢磨过,而得出的结论是,这并非什么好话,似乎是说潮州人作生意时候特别抠门之类。至于其他的,恕我孤陋寡闻,哪位朋友有听过别的,也请告知一二。那么由这句俚语,我们可以推断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大量如今日般涌入上海的潮州人,因为其作生意或者打工时候所表现出的精明,而曾经被那些自以为是上海原住民的人嫌恶过,于是乎,便有了这句俚语的诞生。至于这句俚语所衍生出的其他含义之类,暂时还没有什么结论,那便就此打住,不去多想了。

我们家,只有爷爷奶奶是正宗的潮州人,而他们,也正是随着父母来到上海的二三十年代的第一批新移民,用今日时髦的话说,他们在从吴淞或者十六铺上岸的那一刻起,便在自己潮州人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个新上海人的身份,并且由此在上海一直待到他们白发苍苍,待到他们和我阴阳相隔。在奶奶的回忆中,爷爷的爸爸并不是很普通的打工仔,来上海还是带了些基业的,于是便开了一家当铺,以作为在上海安身立命之所。夏日的上海,他老人家敞开一身肥肉,手中一把蒲扇,乐呵呵的招呼来当铺换取些许银钱的客人,仿佛弥勒一般。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平日里说起的,他老人家我是未曾谋面的。可惜日后一场大火,当铺付之一炬,而抗战也随之开始,其后的经历奶奶就没有提及了,我也不好瞎编,便姑且让家族在上海的风光留存在那国仇家恨之前吧。

常常被妈妈笑我的上海话是洋泾浜,至于我的潮州话,基本上处于幼儿园以下水平,听奶奶念叨多了,能懂两句,只是要我开口,却似乎并非易事。且在这边卖弄听的最多的一句,便是“nao a e o”。以上是根据原音照录,因为我实在不晓得要怎样写出文字,比如写成“挠啊异哦”,想来是没有人可以懂的。而这一句的意思,经过我多年的实际经验,用普通话说便是“孩子啊睡吧”,而用上海话呢,便可以说成“小囡好困来”。方言是奇妙的东西,由是可见。不晓得这边可有精通潮州话的,若是不吝赐教,当感激涕零。想来也颇惭愧,自己所谓的家乡话都不会说,也敢妄称潮州人,不过想来伴着岁月的无情,越来越多的人对故乡这个字,是越来越看淡了。

没去过潮州,不过一出生没多久,我便随妈妈去了江苏大丰,我最初生命里的两三年,是在那个小镇度过的,而何以我对这样一个地方,也没有什么印象,只在照片里寻到当年勇拍人体艺术的英姿,寻到些许去过的证明。其后待过较长时间的地方,崇明似乎不好算外地,但是对所谓上海人来说,崇明这个第三大岛,也有意无意的被算作外地。然后是六岁左右,在福建南平待了一个多病的夏天,水土不服直接导致了我对这个山脚下的小城并无太多记忆,只因为哥哥姐姐们的偶尔造访,让我对这个大伯住的地方有如下的印象:一座很小很小的城市,似乎只有三四条街道的样子,只要一两个小时便能轻轻松松的走遍全城,由此也导致了公交行业在那里极度不发达,倒是有个汽车厂在那边。同样的,在那里我留下了一些照片,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了。

拉拉杂杂的扯了许多,流水帐的意味越来越浓,那么早些打住吧。其实这也算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了一遍自己对于那些所谓异乡的记忆,而对于我的籍贯潮州,我会想到它也是最近一次祭拜奶奶,怀念起她在我那些赖在网上不肯睡的日子里,总是会有一句“nao a e o ”送到耳畔,那时候嫌她罗嗦,现在呢,想听这罗唆都听不到了,因为那个会念叨的人,去了,抛下那个还希望被她念叨的傻孩子,就这样去了。希望奶奶已经平安回到潮州,回到她曾经不断念叨的潮州。

写不下去了,唉···我去“e o”了····
作者: TOP    时间: 2007-1-8 11:03

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上海的人,恐怕有不少听家里的老人叙述过那个故乡。对这个存在于口头叙述中,被各种几十年前的故事建立起来的故乡概念。我们的理解,也往往也仅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

这些故事不断被重复讲述,等到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这些故事就完全变成了老人喋喋不休的唠叨。

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有时候开始羡慕起那些曾经给我讲故事的老人们。因为,我觉得,在自己逐渐老去之后,却不知道有什么值得讲的故乡往事,去告诉儿孙了。

楼主写的很好,赞一个。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1-9 13:57

等到我们年纪大了,儿孙绕膝,或者我们总也有其他什么事情好拿来说的,如果没有家乡好说,总还有些年轻时候的荒唐好讲,不过,也许那时候会把它粉饰成所谓的辉煌吧···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7-1-9 17:25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对根的怀念,恐怕是始终在血液中流淌的吧。比如某,每每梦中仍然是家乡门口的小河,其实告别已经多少年了!
作者: 韦孝宽    时间: 2007-1-9 19:49

俺认为原籍A地的第一代搬来B地,第二代、第三代都生于B处,那么第三代的籍贯完全可以改成B地,因为第三代对A地恐怕已经完全没有感情了,A、B两地还不在同一省内的话就更加明显。

比如楼上的儿子孙子如果都生在北京,孙子就肯定不会对江苏啥印象了

[ 本帖最后由 韦孝宽 于 2007-1-9 19:51 编辑 ]
作者: 远舟    时间: 2007-1-9 20:13

其实现在填"籍贯"已经意义不大了
人口流动性强,城市化也快得很
跟往上走三代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

俺觉着较为科学的应该是把祖籍和出生地分开
作者: 慕容雪芸    时间: 2007-1-9 23:27     标题: 回复 #1 水镜门生 的帖子

听箱义父说了……一看还真勉强算个同乡……

嗯,潮汕地区基本上都是用同一种语言,就是各地口音方言略有不同。

“nao a e o”……“挠啊异哦”……这句话,说成国语就是孩子,睡吧。只是,这句语特指男孩,nao a ……是指儿子、孙子

*********************
看完这个,就想起去年去看偶老爸,偶老爸、甚至还有舅公他们见到偶都问唐山那边现在怎么样了,在唐山生活得还习惯么……老一辈的,还是怀念家乡……


扯远了,祝楼主这位籍贯潮州的朋友在外面过得开心。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1-10 13:00     标题: 回复 #7 慕容雪芸 的帖子

谢雪芸姐姐指教···老乡见老乡···那个啥···

有机会了,真想去老家瞧瞧···虽然都未必认得回去的路···因为似乎从来没去过··
作者: 知足先生    时间: 2007-1-16 16:10

不论流落何方,绝不会忘记家乡,这是天涯游子的共同点。
作者: fengrui19    时间: 2007-1-18 11:54

很淡的情在文章里面,不平淡亦不矫作,一句方言在文里仿若风筝的线,让人寻着那个牵引着美丽的源头
不逊色于汪曾祺的《梦故乡》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9-1 01:02

水镜是潮州人??贫道祖籍也是潮州的说~爷爷是潮州人去了湖南工作……这样算四分之一个潮州人吧。。

可惜潮州话贫道就会一句……唉,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根啊~
作者: 贺兰拍马    时间: 2007-9-1 14:46

小厨具这篇挺好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9-1 14:56



QUOTE:
原帖由 Z_Artemis 于 2007-9-1 01:02 发表
水镜是潮州人??贫道祖籍也是潮州的说~爷爷是潮州人去了湖南工作……这样算四分之一个潮州人吧。。

可惜潮州话贫道就会一句……唉,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根啊~

散人也是老乡么,呵呵

其实籍贯对偶来说,更多是对祖辈的依恋和回忆了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9-1 15:34

老家已经没人了(或者说我已经不知道了)。

爷爷的兄弟叔公、伯公、姑婆都搬走了,有的去了广州,有的……

我父辈的如堂叔、堂姑似移民了……

只有贫道还带着些许惆怅不知是凉拌还是撩拨着不肯埋下土里的根。
作者: 潘泽    时间: 2007-9-4 11:00

说起来,我也不知道算是哪里人。

籍贯是安徽临泉。父亲小时候在那里长大,后来被奶奶接到当涂读书,我从来没有去过临泉,倒是在中国农民(农村)报告一书中见到过这个地方。奶奶是云南曲靖人,自从参加革命离开家乡以后,只在86、7年左右回过一次家乡,现在也已经80几岁高龄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陪她回家乡看看。

外公外婆都是绍兴人,不过都在童年的时候背井离乡讨生活,用现在的话说不仅是民工而且还是童工。外公早早去世,葬在曾经居住过的苏州。00年或者01年的时候,曾经陪着外婆去了次绍兴,找到了外公度过童年的村庄,看到了外公小时候曾经嬉戏过的那条小河,听着外婆说,“你外公说过,顺着这条河能摇船摇到县城(当时的绍兴)...”。唯一可惜的是,外婆离开绍兴实在太小了,仅仅只是记得地名,但是这个地名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因为父母都是知青,所以小时候随他们住在芜湖,一直等到初中才回到上海。这几年借着探亲的机会,去曾经住过的厂区里看过,一个当时省机械厅的直属大型企业一点点地萧条衰败荒芜,倒是旁边的卷烟厂越发的欣欣向荣。05年的时候,厂区被推倒,修起了商品房。06年春节,我站在破败的子弟小学教学楼上,透过迷蒙的冬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已经封顶的新公寓。
作者: 赵哪个云    时间: 2007-9-4 12:52

我籍贯是广东南海的~~也可以冒充一下广东人的说

我也从没回去过。据父亲说,我们应该是曾祖那代移居目前的城市的。正如水镜所说,籍贯地对我来说,似乎只意味着对先祖的思念了~~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9-2-17 16:38

一个小错
楼主既然时爷爷奶奶都时潮州的
那么  怎么算也时1/2个潮州人啊(祖辈无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不然难道有俩爷爷俩奶奶俩外公俩外婆?
作者: 日殇    时间: 2009-4-15 15:07

虽然现在一直在外,还是故乡感觉好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9-4-15 15:09



QUOTE:
原帖由 白木 于 2009-2-17 16:38 发表
一个小错
楼主既然时爷爷奶奶都时潮州的
那么  怎么算也时1/2个潮州人啊(祖辈无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不然难道有俩爷爷俩奶奶俩外公俩外婆?

所言有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